![吉林省白山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学年生态学基础预测卷(附答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6072eff26ced105dce0dc320b26624b/b6072eff26ced105dce0dc320b26624b1.gif)
![吉林省白山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学年生态学基础预测卷(附答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6072eff26ced105dce0dc320b26624b/b6072eff26ced105dce0dc320b26624b2.gif)
![吉林省白山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学年生态学基础预测卷(附答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6072eff26ced105dce0dc320b26624b/b6072eff26ced105dce0dc320b26624b3.gif)
![吉林省白山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学年生态学基础预测卷(附答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6072eff26ced105dce0dc320b26624b/b6072eff26ced105dce0dc320b26624b4.gif)
![吉林省白山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学年生态学基础预测卷(附答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6072eff26ced105dce0dc320b26624b/b6072eff26ced105dce0dc320b26624b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吉林省白山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学年生态学基础预测卷(附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30题)1.将蜜蜂引入农田生态系统食物链所增加的环节是()
A.一般生产环B.增益环C.高效生产环D.减耗环
2.氮循环中引起的环境问题有()。A.使土壤成分缺氮B.偏施氮肥,造成养分失衡C.气候变暖D.水污染
3.生态学的分支科学分类法有()。
A.四种B.五种C.六种D.七种
4.植被类型随海拔高度的上升而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因子是()
A.温度B.二氧化碳C.氧气D.风
5.种群内各个体在空间呈等距离分布,这种分布为()。A.均匀型分布B.随机型分布C.成群型分布D.成群随机分布
6.浮萍属于()。
A.浮水植物B.沉水植物C.挺水植物D.多浆植物
7.“三基点”温度是指()
A.最低温度B.最适温度C.最高温度D.以上三者都是
8.瞪羚为了不被猎豹捕食,其逃避能力不断增强,而猎豹为了捕到瞪羚,其捕猎能力也会相应提高,该现象属于()
A.他感作用B.协同进化C.竞争作用D.互利共生
9.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农田生态系统的下列哪种生产力指标与总生产力的比值相对较高()。A.初级总生产力B.初级净生产力C.群落净生产力D.次级生产力
10.自然界中,伺种植物的不同种群如果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下()。A.会发生趋同适应,形成相同生态型
B.会发生趋异适应,形成不同生活型
C.会发生趋同适应,形成相同生活型
D.会发生趋异适应,形成不同生态型
11.具体的生物体或群体生活地区的生态环境叫做()。
A.生态因素B.生境C.直接环境D.范围
12.群落演替到成熟阶段()。A.总生产量远小于总呼吸量B.总生产量和净生产量达到最大C.总生产量远大于总呼吸量D.总生产量与总呼吸量大体相等
13.在人类大规模砍伐之前,世界森林面积约为()
A.40亿公顷
B.50亿公顷
C.60亿公顷
D.70亿公顷
14.下列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结构最复杂的是()
A.热带雨林B.荒漠C.农田D.苔原
15.生态学的基本视角是()。
A.整体观和综合观B.统计分析和模型研究C.与其他科学结合D.向宏观和微观两个方向发展
16.我国内蒙古草原农田弃耕后,最后恢复的群落是()。A.杂草群落B.黄蒿群落C.禾草群落D.贝加尔针茅群落
17.热力学第二定律在生态系统中起的作用表现在()。
A.大气环流总是把热量由热带输向寒带,以减少不同地区温度的差异
B.绿色植物能够吸收太阳的光能,借助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C.被吃进动物体的植物经过消化和吸收被转化为身体的构成部分,植物中的化学键被打破时释放出能量,这些能量用于促进动物各种化学反应,使肌肉收缩、腺体分泌和神经传导
D.当人体细胞中的糖经过氧化作用释放能量时,这些能量大约只有55%被固定在其他化学键中,其余的则以热的形式消散到周围环境中
18.鸟类的存活曲线为()。
A.A型B.B型C.C型D.混合型
19.当今人类和野生动物之间的关系是()
A.共生B.竞争C.捕食D.种内斗争
20.狗在夏天经常伸长舌头喘气,是什么原因()
A.天气太热B.呼吸困难C.散热D.过于劳累
21.防治害虫时,应该做到()。A.彻底消灭害虫种群B.保护天敌C.保护食物链的完整性D.保护害虫种群
22.各种生态系统的共同特性是()。
A.生态群落的一个结构和功能单位
B.营养级的数目不限,是一个动态系统
C.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功能
D.属于生态学上的最高层次
23.草原生态系统的种类组成和生产力随着()的变化而变化。
A.光照B.温度C.降雨量D.风力
24.下列生态因子中,属于间接作用的因子是()
A.海拔高度B.海陆位置C.纬度D.以上三者都是
25.板状根现象常见于()。A.北方针叶林B.落叶阔叶林C.针阔混交林D.热带雨林
26.自然种群最常见的内分布型是()
A.随机型B.均匀型C.成群型D.均匀集群型
27.下列不属于碳循环途径的是()。A.陆地生物与大气之间的碳素交换
B.海洋生物与大气之间的碳素交换
C.陆地生物与海洋生物之间的碳素交换
D.化石燃料燃烧参与的碳循环
28.判断下列关于多样性指数的说法,正确的是()。A.低丰富度高均匀度的群落一定比高丰富度低均匀度群落的多样性指数低
B.低丰富度高均匀度的群落一定比高丰富度低均匀度群落的多样性指数高
C.高丰富度低均匀度的群落与低丰富度高均匀度的群落,可能出现同样的多样性指数
D.高丰富度和高均匀度群落的多样性指数不一定高
29.根据单元顶极学说,在一个气候区,群落演替到最后只会形成一个()。A.偏途顶极B.土壤顶极C.气候顶极D.地形顶级
30.森林砍伐迹地从控制演替的主导因子看属于()。A.内因演替B.原生演替C.外因演替D.次生演替
二、填空题(20题)31.种群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理想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大出生数量,称为种群的______出生率。
3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越多,结构越复杂,______能力越强。
33.种群均匀分布的模型为______。
34.种群______是种群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35.地球上两个最大的碳储存库为岩石圈和______。
36.有效积温是指从某一段时间内日平均气温减去______再乘以该时间的天数。
37.群落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演替。演替总是导致一个群落走向稳定的顶级群落,群落随空间位置的不同也会发生变化,这个现象反映了生物群落基本特征中的______特征。
38.生产者包括所有的绿色植物和______自养生物。
39.一般说来,土壤______的含量越多,土壤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越多。
40.风将植物的种子吹到一个新的地点而发芽生长的过程,称为______。
41.根据人口增长公式,如果B—D是正值,人口数量就会不断______。
42.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过程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级生产。
43.恒温动物的生长效率低于变温动物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
44.生物生长发育的最高温度、最适温度和最低温度称为______温度。
45.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______的和逐级递减的。
46.生态型是同一种植物对不同环境条件的趋异反应,而生活型是植物对环境的一种_______反应。
47.人类捕杀野生动物如象、犀牛、熊猫,以获得它们的角、牙、皮毛等;工厂排放污物,造成生态平衡失调。这些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属于______因素。
48.与成熟林相比,幼龄林的净初级生产力__________。
49.土壤有机质可粗略地分为两类:一是______,二是______。
50.种群的年龄结构一般很少用______种群来研究。
三、判断题(10题)51.
52.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性范围是可变的。()
53.
54.现代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生物圈。[]
A.正确B.错误
55.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流动是循环进行的,而能量流动是单向递减的。
A.正确B.错误
56.生物生活的具体场所称为生境,又称栖息地。
A.正确B.错误
57.地方性水资源、土壤、森林、草原、野生生物是可更新的自然资源。()
58.种群平衡是指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
A.否B.是
59.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属于互利共生关系。()
A.正确B.错误
60.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及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四、简答题(5题)61.简述种群对空间的利用方式。
62.简述自然种群数量变动的类型。
63.什么是引起栖息地的减少和改变的主要因素?
64.简述物种形成的过程。
65.简述食物链的生物放大作用及其原因。
五、论述题(5题)66.论述食物网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
67.论述湿地的生态功能。
68.论述生态位的主要特征。
69.试述细胞外被中糖蛋白在细胞内合成、组装和运输的全过程及其对于细胞的主要生理功能。
70.怎样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六、单选题(0题)71.全球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
A.景观B.生物圈C.种群D.群落
参考答案
1.C
2.C
3.C
4.A
5.A
6.A
7.D
8.B
9.C
10.D
11.B
12.D
13.C
14.A
15.A
16.D
17.D
18.B
19.A
20.C
21.C
22.D
23.C
24.D
25.D
26.C
27.C
28.C
29.C
30.C外因演替包括自然和人为因素,其中人类砍伐森林、开垦草原等属于人为发生演替。
31.生理生理
32.自我调节
33.正二项分布
34.动态动态
35.化合燃料
36.生物学零度
37.动态
38.化能合成细菌
39.有机质
40.风播
41.上升
42.初
43.呼吸作用清耗的能量多呼吸作用清耗的能量多
44.三基点三基点
45.单向
46.趋同
47.人为
48.高高
49.腐殖质;非腐殖质
50.植物
51.Y
52.Y
53.Y
54.B
55.A
56.A
57.Y
58.N
59.A
60.Y
61.种群利用空间的方式分为分散利用和共同利用两大类。分散利用是以个体或家族生活方式的物种占有特定的空间并不允许同种的其他个体在其空间内生活的空间利用方式。共同利用指以集群为生活方式的种群对其空间资源的利用方式。这两中空间利用方式各有优缺点与物种的形态、生理、生态、遗传等特征密切相关。种群利用空间的方式分为分散利用和共同利用两大类。分散利用是以个体或家族生活方式的物种,占有特定的空间,并不允许同种的其他个体在其空间内生活的空间利用方式。共同利用指,以集群为生活方式的种群对其空间资源的利用方式。这两中空间利用方式各有优缺点,与物种的形态、生理、生态、遗传等特征密切相关。
62.(1)种群增长;(2)季节消长;(3)周期性波动;(4)不规则波动;(5)种群爆发或大发生;(6)种群平衡;(7)种群衰退与灭绝;(8)生态入侵(或生物入侵)。(1)种群增长;(2)季节消长;(3)周期性波动;(4)不规则波动;(5)种群爆发或大发生;(6)种群平衡;(7)种群衰退与灭绝;(8)生态入侵(或生物入侵)。
63.栖息地的减少和改变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随着城市的扩大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大片的土地被开发利用使生物失去栖息地。另一方面滥砍乱伐森林、盲目开荒草原的盲目放牧和沼泽的不合理开发以及水利工程建设等都会引起生物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环境的污染。栖息地的减少和改变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随着城市的扩大,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大片的土地被开发利用,使生物失去栖息地。另一方面,滥砍乱伐森林、盲目开荒,草原的盲目放牧和沼泽的不合理开发以及水利工程建设等,都会引起生物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环境的污染。
64.物种形成过程大致分为3个步骤:(1)地理隔离。通常是南于地理屏障引起将两个种群彼此隔离开阻碍了种群间个体交换从而使基因交流受阻。(2)独立进化。两个地理上和生殖上隔离的种群各自独立地进化适应各自的特殊环境。(3)生殖隔离机制的建立。假如地理隔离屏障消失两个种群的个体可以再次相遇和接触但由于建立了生殖隔离机制基因交流已不可能出现因而成为两个种物种形成过程完成。物种形成过程大致分为3个步骤:(1)地理隔离。通常是南于地理屏障引起,将两个种群彼此隔离开,阻碍了种群间个体交换,从而使基因交流受阻。(2)独立进化。两个地理上和生殖上隔离的种群各自独立地进化,适应各自的特殊环境。(3)生殖隔离机制的建立。假如地理隔离屏障消失,两个种群的个体可以再次相遇和接触,但由于建立了生殖隔离机制,基因交流已不可能出现,因而成为两个种,物种形成过程完成。
65.某些物质尤其是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从低营养级生物到高营养级生物传递使处于高营养级的生物体内的这些物质的浓度极为显著的提高这种现象称为生物放大作用。其原因是生物摄取的食物及能量有大约50%消耗在呼吸代谢过程中那么既不在呼吸过程中被代谢掉也不易被排除体外的任何一种物质将会浓集在有机体组织中。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这些物质的浓度越来越大最终停留在营养级较高的生物体内。某些物质尤其是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从低营养级生物到高营养级生物传递,使处于高营养级的生物体内的这些物质的浓度极为显著的提高,这种现象称为生物放大作用。其原因是,生物摄取的食物及能量,有大约50%消耗在呼吸代谢过程中,那么,既不在呼吸过程中被代谢掉,也不易被排除体外的任何一种物质将会浓集在有机体组织中。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这些物质的浓度越来越大,最终停留在营养级较高的生物体内。
66.(1)食物网实际上是复杂化的食物链它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2)食物网愈复杂表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愈复杂系统的稳定性越强。(3)当系统中的生物消失一种不会引发整个生态系统的失调。(1)食物网实际上是复杂化的食物链,它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2)食物网愈复杂,表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愈复杂,系统的稳定性越强。(3)当系统中的生物消失一种,不会引发整个生态系统的失调。
67.(1)湿地具有较高的生产力;(2)湿地是生物多样性的储存库;(3)湿地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4)湿地具有蓄洪的作用;(5)湿地具有净化环境的功能。
68.生态位的主要特征是:(1)生态位的维数。从理论上讲影响生态位的因素很多生态位的维数应该是多维的。但一般把生态位的有效维数减少到3个即地点(空间)、食物(营养)和活动空间。(2)生态位的宽度。生态位宽度是一个生物利用的各种资源的总和。生态位越宽的物种其适应条件和范围就越大反之就越小。(3)生态位的重叠与竞争。当两个生物种利用同一资源或共同占有其他环境变量时就会出现生态位重叠现象一般情况重叠只是部分的。从理论上讲有重叠就有竞争但实际在自然界生态位常发生重叠但并不表生态位的主要特征是:(1)生态位的维数。从理论上讲,影响生态位的因素很多,生态位的维数应该是多维的。但一般把生态位的有效维数减少到3个,即地点(空间)、食物(营养)和活动空间。(2)生态位的宽度。生态位宽度是一个生物利用的各种资源的总和。生态位越宽的物种,其适应条件和范围就越大,反之就越小。(3)生态位的重叠与竞争。当两个生物种利用同一资源或共同占有其他环境变量时,就会出现生态位重叠现象,一般情况重叠只是部分的。从理论上讲,有重叠就有竞争,但实际在自然界,生态位常发生重叠,但并不表
69.细胞外被糖蛋白又称糖萼,是细胞膜的正常结构组分,是胞外多糖与蛋白的共价结合物,它不仅对膜蛋白起保护作用,而且在细胞识别中起重要作用。这类蛋白主要有胶原、糖胺聚糖、蛋白聚糖、层粘连蛋白、纤连蛋白、弹性蛋白等。糖蛋白首先在粗面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上合成,然后前体蛋白质在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内发生糖基化修饰,最终从内质网的TGN以囊泡的形式排出并运送到细胞膜处,将糖蛋白整合入细胞膜。真核细胞中寡糖链一般结合在肽链的四种氨基酸残基上,由此可分为两大类不同的糖基化修饰,即N-连接(连接到天冬酰胺的酰胺氮原子上)和O-连接(连接到丝氨酸、苏氨酸或在胶原纤维中的羟赖氨酸或羟脯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活动板房销售与体育场馆临时设施合同
- 2025年度农村土地院子使用权转让合同
- 高效节能家电产品助力绿色生活
- 二零二五年度农业科技股权分配及种植养殖合同范本
- 2025年度非婚生子抚养费用及探望权执行协议
- 2025年度科研机构简易用工合同范本
- 2025年度过桥资金借款合同续签合同
- 2025年度二零二五年度汽车抵押分期购车合同模板
- 运动赛事策划的未来趋势
- 科技创新驱动的企业文化构建
- 人教版英语高考试卷与参考答案(2024年)
- 红楼梦服饰文化
- 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 《共情的力量》课件
- 2022年中国电信维护岗位认证动力专业考试题库大全-上(单选、多选题)
- 水平二(四年级第一学期)体育《小足球(18课时)》大单元教学计划
- 《关于时间管理》课件
- 医药高等数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浙江中医药大学
- 城市道路智慧路灯项目 投标方案(技术标)
- 水泥采购投标方案(技术标)
- 医院招标采购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试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