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6章黄酮类化合物----黄酮类的鉴定鉴定一、薄层色谱法(TLC)二、
纸色谱法(PC)一、
薄层色谱法
一般采用吸附薄层,吸附剂大多用硅胶和聚酰胺。(1)硅胶薄层色谱:用于分离与鉴定弱极性黄酮类化合物分离苷元常用展开剂:甲苯-甲酸甲酯-甲酸;氯仿-甲醇等。(2)聚酰胺薄层色谱:分离含游离酚羟基的黄酮苷与苷元。展开剂:具有较强的极性,大多含有醇、酸或水如:乙醇-水(3:2),水-乙醇-甲酸-乙酰丙酮(5:1.5:1:0.5)聚酰胺薄层(乙醇/水)二、纸色谱法(PC)
PC适于分离各种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及其苷类的混合物。黄酮苷:一般采用双向展开
7黄酮类化合物的检识和结构鉴定第一相展开采用醇性展开剂如:BAWn-BuOH:HOAc:H2O=4:1:5上层
TBAt-BuOH:HOAc:H2O=3:1:1
水饱和n-BuOH层析行为:Rf值:苷元>单糖苷>双糖苷一般:苷元在0.70以上,而苷则小于0.7。第二相展开采用水性展开剂如:2~6%HOAc水溶液
3%NaCl水溶液
HOAc:浓HCl:H2O=30:3:10层析行为:连接糖链越长,Rf
越大(>0.5);
苷元Rf较小,有的留在原点。ABCDABCD苷元苷元纸色谱
第I向醇性展开剂第II向水性展开剂(BAW、TBA、水饱和正丁醇)
(2~8%HAc、3%NaCl、1%HCl)
正相色谱
反相色谱固定相(水)极性>流动相
(有认为是吸附原理)Rf规律:极性小的化合物Rf大
极性大的化合物Rf大苷元>单糖苷>双糖苷Rf规律与左边相反母核相同,二-OH>三-OH>四-OH>五-OH黄酮主要应用:苷元的分离鉴别
黄酮苷及花色素类的分离鉴别双相色谱9纸层析(PC):采用双向纸层析。
苷元:
平面型分子:黄酮(醇)、查耳酮的Rf小,几乎留在
原点不动(Rf<0.02);
非平面型分子:二氢黄酮(醇)、二氢查耳酮的Rf大,
因亲水性较强(Rf0.10-0.30)。
层析检查方法:
①观察荧光,用紫外光灯照射看到有色斑点,NH3处理
产生明显的色变。
②用2%AlCl3甲醇液喷雾,UV灯下呈亮黄色荧光斑点。习题有下列四种黄酮类化合物A、R1=R2=HB、R1=H,R2=RhaC、R1=Glc,R2=HD、R1=Glc,R2=Rha比较其酸性及极性的大小:
酸性()>()>()>()极性()>()>()>()比较这四种化合物在如下三种色谱中Rf值大小顺序:(1)硅胶TLC(条件CHCl3—MeOH4:1展开),Rf值()>()>()>()(2)聚酰胺TLC(条件60%甲醇—水展开),Rf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结肠息肉护理与预防》课件
- 《兰州财经大学法学院》课件
- 《房地产经纪实务与应用课件》
- 谭小芳领导干部学习能力提升培训
- 2025年武汉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模拟考试题及答案大全
- 上海市松江区统考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统一考试语文试题试卷含解析
-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观赏植物病理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2025年数学三下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狮子山区2024-2025学年数学五下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答案
- 武汉海事职业学院《中国古代小说研究》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
-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培训课件
-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控制程序
- 4.4运用循环结构描述问题的求解过程课件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 华为持股计划书
- 闽教版2023版3-6年级全8册英语单词表
-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竖式计算300题及答案
- 骨肿瘤的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策略
- 高血糖危象急救护理
- 区块链技术在数据隐私保护中的应用
- 23《海底世界》 第二课时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