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
我提分评估(附答案)
单选题(共80题)
1、电子层相同的三种元素X、Y、Z,它们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由
强到弱的顺序为HX04〉H2Y04〉H3Z04,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非金属性强弱的顺序是X>Y>Z
B.简单气态氢化物稳定性为X>Y>Z
C.单质与氢气反应由易到难为XVYVZ
D.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为X>Y>Z
【答案】C
2、科学方法是理解科学知识,应用和掌握科学知识的桥梁,科学方法的核心,
科学知识体系的精髓是()
A.科学思想方法
B.科学文化体系
C.科学对象
D.科学过程
【答案】A
3、小玲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A.见表格选项A
B.见表格选项B
C.见表格选项C
D.见表格选项D
【答案】B
4、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A.同一元素不可能既表现金属性,又表现非金属性
B.同一主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C.短周期元素形成离子后,最外层电子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D.第三周期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它所处的主族序数
【答案】D
5、在讲解“电化学”内容之前.教师通过测试,对学生知识准备情况所做的评
价属于()。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诊断性评价
【答案】D
6、创设化学教学情境最丰富的情景素材是()。
A.实物
B.化学实验
C.投影仪
D.模型
【答案】B
7、A、B两种有机化合物,当混合物质量一定时,无论A、B以何种比例混合,
完全燃烧时产生的C02的量均相等,肯定符合上述条件的是()
A.①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①②③④
【答案】A
8、下列关于实验基本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o
A.用蒸发皿进行加热蒸发时,不需要垫加石棉网即可直接进行加热
B.蒸储实验中,要在烧瓶中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以防止液体发生局部过热
而暴沸
C.蒸储时,冷凝水应从冷凝管上口进,下口出
D.分液时,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答案】C
9、化学实验绿色化设计所追求的理想目标.是原子利用率为()。
A.50%
B.75%
C.100%
D.25%
【答案】C
10、化学学习的学习观和学习方法是()。
A.以实验为基础
B.在分子和超分子的微观层次上研究物质
C.化学知识再生产过程
D.由简到繁、不断深化、螺旋式上升
【答案】A
11、化学教学中使用情境素材时不宜选择的策略是()。
A.情境素材要真实
B.教学中用到的情境素材越多越好
C.选用情境素材时要考虑科技发展前沿和社会生活现状
D.选用情境素材时要考虑学生的生活背景和学习基础与能力
【答案】B
12、下列有关仪器使用方法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洗净的锥形瓶和容量瓶可以放进烘箱中烘干
B.酸式滴定管在盛装标准溶液前.必须先用该溶液润洗
C.酸碱滴定实验中.用待滴定溶液润洗锥形瓶以减小实验误差
D.用容量瓶配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刻度线,立即用滴管吸出多余液体
【答案】B
13、在学习氯气的相关性质时,学习完物理性质教师没有马上学习化学性质,
而是以快问快答的形式来检验学生对氯气物理性质的掌握情况。这种评价方式
属于()。
A.即时表现评价
B.活动表现评价
C.作业评价
D.档案袋评价
【答案】A
14、关于以“实验为基础”中实验的含义正确的一项是()。
A.实验探究活动和实验方法论
B.实验事实和实验结论
C.实验事实和实验主体
D.实验探究活动和实验主体
【答案】A
15、下列属于化学概念的是()。
A.溶解度
B.加热操作
C.质量守恒定律
D.氧气的性质
【答案】A
16、下列关于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只含共价键
B.CNOH四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
C.不同元素的原子构成的分子只含极性共价键
D.CH中所有的价电子都参与形成共价键
【答案】D
1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石油的分储和煤的干储都是物理变化
B.油脂、淀粉、纤维素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C.酯类物质是形成水果香味的主要成分
D.纤维素和淀粉互为同分异构体
【答案】C
18、教学设计中,最终能够使抽象的教学理论变成教学实践的关键环节是
()0
A.教学目标设计
B.教学内容设计
C.教学方法和策略设计
D.教学过程和活动设计
【答案】D
19、雨水的PH值小于()时就成为了酸雨。
A.5.6
B.5.7
C.5.9
D.5.8
【答案】A
20、现有a、b、c、d四种无色溶液,分别是碳酸钠溶液、硫酸、氯化钢溶液、
盐酸中的一种。根据下表中它们两两间相互反应的实验记录,推断a、b、c、d
的顺序正确的是
A.H2S04,Na2c03、BaC12、HC1
B.HC1、H2s04、Na2c03、BaC12
CH2s04、HC1,Na2c03、BaC12
D.BaC12、Na2c03、HC1、H2S04
【答案】B
21、在0.lmol/LCH3C00H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CH3C00H==CH3C00-+H+o对
于该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加入水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加入少量0.Imol/LHCl溶液,溶液中c(H+)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加入少量CH3C00Na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答案】B
22、小唐同学对所需知识进行了归纳,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A.KMnO4和Mn02都是氧化物
B.合金和合成材料都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C.过滤和蒸储都能降低水的硬度
D.实验室收集氧气和氢气都可以使用排水法
【答案】D
23、化学课堂上,有些同学只喜欢观看教师所做的演示实验,这种兴趣属于
()。
A.感知兴趣
B.操作兴趣
C.探究兴趣
D.创造兴趣
【答案】A
24、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是推行()。
A.科技教育
B.素质教育
C.减负
D.现代教育
【答案】B
25、1923年,布朗斯特(Bmnsted)提出了酸碱质子理论,该理论认为NaHC03
是()。
A.两性化合物
B.酸
C.碱
D.盐碱
【答案】A
26、高中化学课程中.侧重体现化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及其与社会发展相互
关系的是()。
A.有机化学基础
B.化学与生活
C.化学反应原理
D.物质结构与性质
【答案】B
27、某次期末考试,学校要求各年级、各学科分别编制A卷和B卷两种试卷,
衡量两次测验的评价结果是否符合学生学业水平的实际程度。衡量测验的正确
性程度的重要指标是()。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答案】B
28、“操作规范,注重示范”这一要求适用于()。
A.演示实验
B.学生分组实验
C.探究实验
D.家庭小实验
【答案】A
29、新课程中,选取化学教学内容的原则不包括()。
A.十分强调知识的逻辑顺序
B.重视学生实验技能的掌握
C.重视学习情境的创设
D.教材的内容要具有弹性
【答案】A
30、生活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做衣服的棉和麻均与淀粉互为同分异构体
B.制饭勺、高压锅等的不锈钢是合金
C.煎炸食物的花生油和牛油都是可皂化的饱和酯类化合物
D.磨豆浆的大豆富含蛋白质,豆浆煮沸后蛋白质变成了氨基酸
【答案】B
31、下列物质中不存在氢键的物质是()。
A.冰醋酸中醋酸分子之间
B.一水合氨中的氨分子与水分子之间
C.液态氟化氢中氟化氢分子之间
D.可燃冰(CH4•8H20)中甲烷分子与水分子之间
【答案】D
32、对于化学知识分类正确的是()。
A.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属于化学事实知识
B.有机合成与推断属于化学理论性知识
C.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属于化学技能性知识
D.化学反应限度与平衡属于化学情意性知识
【答案】C
33、小丽捡到一枚白色鹅卵石,心想这会不会是大理石呢?小丽将其放在食醋
中,有气泡产生。小丽认为鹅卵石中可能含有碳酸盐。在此过程中,小丽没有
应用的科学方法是()。
A.猜想
B.实验
C.推理
D.归纳
【答案】D
34、学生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时候.教师会结合初中学过的四大反应类型的
特点.让学生深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其中运用的逻辑思维方法是
()O
A.反证
B.归纳
C.比较
D.分析
【答案】C
35、瞬时记忆保留的时间在()o
A.1分钟以内
B.4秒以内
C.长于4秒
D.长于5秒
【答案】B
36、各层次教育目标制定的先后顺序应为()。
A.课程目标一培养目标一教学目标
B.教学目标一培养目标一课程目标
C.培养目标一课程目标一教学目标
D.教学目标一课程目标一培养目标
【答案】C
37、下列属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是()。
A.懂得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B.学习用对比的方法探究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
C.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构成的
D.学会从化学的角度研究物质的方法'
【答案】A
38、在''中和滴定”一节课中,教师首先讲述中和滴定原理,接着进行规范的
演示,然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反复地完成某一动作,借以形成中和滴定的技
能、技巧。该教学片段中没有体现的教学方法是()。
A.讲授法
B.演示法
C.参观一调查法
D.练习法
【答案】C
39、学校中教师间的听评课是最常见的教学研讨活动,其目的是()。
A.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B.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C.促进教师的教研能力的发展
D.促进教师间的交流合作
【答案】A
40、下列能量转化过程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0
A.硅太阳能电池工作时,光能转化成电能
B.锂离子电池放电时,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C.电解质溶液导电时,电能转化成化学能
D.葡萄糖为人类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时,化学能转化成热能
【答案】A
41、化学教材编写时,在介绍水污染、矿物分布、温室效应、化学能的利用等
知识时,在相关章节设立讨论和调查研究等课题.设置开展活动的课时,这体
现了化学教材编写时()o
A.根据课程标准选取核心知识,重视化学基本概念的理念
B.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C.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现实中取材
D.依据学生心理特点,合理组织和编排教材
【答案】C
42、某问题为“北京市正在实施‘人文奥运文物保护计划’,其中修缮长城使用
了大量的氢氧化钙。氢氧化钙的俗称是?”该问题属于()。
A.记忆水平的问题
B.评价水平的问题
C.应用水平的问题
D.理解水平的问题
【答案】A
43、现代化学课程的理念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44、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A(g)b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
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B的浓度变为原来的60%,则()
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了
B.物质A的转化率增大了
C.物质B的质量分数减小了
D.a>B
【答案】B
45、下列关于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说法错误的是()。
A.教学重点是教学目标中最核心内容的表现
B.教学重点对于所有学习相同章节课程内容的学生而言是一致的
C.教学难点是相对于学生已有的认知能力而言的,学生能力水平不同,教学难
点也不同
D.教学重点一定是教学难点
【答案】D
46、下列关于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说法错误的是()。
A.教学重点是教学目标中最核心内容的表现
B.教学重点对于所有学习相同章节课程内容的学生而言是一致的
C.教学难点是相对于学生已有的认知能力而言的,学生能力水平不同,教学难
点也不同
D.教学重点一定是教学难点
【答案】D
47、《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所列出的教学目标“初步形成
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初步学会设计实验方案”中“初步”属于()。
A.行为主体
B.行为动词
C.行为条件
D.表现程度
【答案】D
48、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16g02和03的混合气体中,氧分子数目为NA
B.0.3molNa2s04溶液中含有的Na+数目为36NA
C.10gH2和10g02所含分子数同为5NA
D.标准状况下,44gC02的体积与18gH20的体积相同
【答案】B
49、关于化学史描述正确的是()
A.法国化学家拉瓦锡1771年建立燃烧现象的氧化学说
B.拉瓦锡最早发现电子的科学家
C.汤姆生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测定出空气的成分
D.意大利化学家凯库勒最早提出了分子概念
【答案】A
50、“能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反应热和焙变的涵义,能用
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
的一个内容标准,该内容所属的高中化学课程模块是()。
A.物质结构与性质
B.化学反应原理
C.化学与技术
D.实验化学
【答案】B
51、向一定量的铁粉中加入一定体积12moi/L的硝酸,加热充分反应后,下列
微粒在体系中可能大量存在的是()。
A.只有①
B.只有①⑤
C.只有②④⑤
D.①②③⑤
【答案】D
52、根据右表提供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元素所在的周期数等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B.钠离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
C.第二、三周期元素的原子从左至右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
D.在化学变化中镁元素容易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形成镁离子,其离子符号是
Mg+2
【答案】C
53、某教师在讲述金属钠的性质时,向学生演示了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实验,并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出了金属钠所具有的部分性质。该教师的教学
行为体现了()的化学教学原则。
A.归纳共性与分析特性相结合
B.年龄特征与化学语言相适应
C.实验引导与启迪思维相结合
D.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
【答案】C
54、化学老师在教授元素周期表的时候,给学生编了一个口诀“我是氢,我最
轻,火箭靠我运卫星……”这体现的学习策略是()。
A.组织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复述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答案】B
55、下列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
B.用热碱水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污垢
C.用浸泡过高镒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
D.用含硅胶、铁粉的透气小袋与食品一起密封包装
【答案】A
56、分子与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一定是由原子组成,原子中含有电子和原子核
B.发生化学反应时一定有新物质生成,但原子种类不变
C.稀有气体是由单原子组成的气体
D.氧原子只能两两结合形成气体
【答案】D
57、下列直链化合物中同分异构体数目最少的是()。
A.C5H12
B.C5H110H
C.C5Hlo
D.C4H802
【答案】A
58、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英可导电,能用于生产光导纤维
B.粗盐经过溶解、过滤、蒸发结晶,即可得到纯净物氯化钠
C.明矶净水,靠的是与水反应生成的胶体
D.常见的氮肥都属于镀盐类无机物
【答案】C
59、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过程正确的是()。
A.酸碱滴定过程中,用待滴定溶液润洗锥形瓶以减小实验误差
B.比较硫与碳的非金属性强弱,用玻璃棒分别蘸取相同浓度的Na2c03、
Na2s03,溶液滴在pH试纸上,测pH
C.检测某种绿色溶液中含有Fe2+:取该溶液少许向其中加入KSCN溶液。不变
红色,再向其中滴加氯水,溶液变为红色
D.取出分液漏斗中所需的上层液体,当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端口流出后,及
时关闭活塞,然后更换一个接收器,打开活塞将分液漏斗中的液体放出
【答案】C
60、下列属于化学教学综合能力的是()。
A.观察能力
B.实验能力
C.思维能力
D.创造能力
【答案】D
61、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英可导电,能用于生产光导纤维
B.粗盐经过溶解、过滤、蒸发结晶,即可得到纯净物氯化钠
C.明研净水,靠的是与水反应生成的胶体
D.常见的氮肥都属于镂盐类无机物
【答案】C
62、化学教材中纸笔测验的新变化不包括()。
A.重视对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B.注重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
C.关心科技发展和科技有关的问题
D.注重学科间的综合和渗透
【答案】A
63、下列哪项不属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身边的化学物
质”设置的二级主题?()
A.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
B.我们周围的空气
C.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
D.金属与金属矿物
【答案】C
64、下列各种溶液中所含离子的判断合理的是()。
A.向无色溶液中加氯水变橙色,溶液中可能含:Na+、S042-、Br-、OH-、Ba2+
B.在c(H+)=10-14mol/L的溶液中可能含:Na+、A102-、C032-、S032-
C.某溶液加铝粉有氢气放出,则溶液中一定含:K+、Na+、H+、S042-
D.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的溶液中一定含:K+、Na+、Ca2+、HCO3-
【答案】B
65、化学新课程实施中.最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改变、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的一种评价方法是()。
A.纸笔诊断性测验评价
B.纸笔总结性测验评价
C.档案袋评价
D.活动表现评价
【答案】D
66、教学设计中,最终能够使抽象的教学理论变成教学实践的关键环节是
()。
A.教学目标设计
B.教学内容设计
C.教学方法和策略设计
D.教学过程和活动设计
【答案】D
67、下列属于现代化学教学媒体的是()。
A.板书
B.教科书
C.模型
D.录像
【答案】D
68、教学设计中,最终能够使抽象的教学理论变成教学实践的关键环节是
()0
A.教学目标设计
B.教学内容设计
C.教学方法和策略设计
D.教学过程和活动设计
【答案】D
69、在教育理论指导下,通过运用问卷、访谈、观察、个案研究等手段,收集
有关资料,进而得出科学的结论。这种研究方法可以称为()。
A.观察法
B.文献法
C.调查法
D.讨论法
【答案】C
70、下面不属于初中化学学习的实验技能的是()。
A.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B.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度
C.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D.初步学会根据某些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物质
【答案】C
71、在教学过程中,某化学教师为了要了解可能存在的问题,以便调整教与学
的步骤,应使用()。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终结性评价
D.结果性评价
【答案】B
72、()适用于一些主要包含高度有结构的知识和技能的化学课题,如化学基
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教学.并且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尽快地掌握这些知识与技
能。
A.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策略
B.师生互动策略
C.以学生为中心的发现学习
D.合作学习
【答案】A
73、氧气跟世间万物如影随形。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从淡蓝色液体变成无色气体发生了化学变化
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并有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
C.氧气瓶通常是黑身黄字
D.用带火星的木条可以检验氧气
【答案】D
74、下列关于课程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教师和学生不是课程资源
B.课程资源具有多样性
C.课程资源越多越好
D.课程资源就是教科书
【答案】B
75、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
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内容标准对应的课程模块是()。
A.化学
B.化学与技术
C.物质结构与性质
D.化学反应原理
【答案】A
76、下列物质中不存在氢键的物质是()。
A.冰醋酸中醋酸分子之间
B.一水合氨中的氨分子与水分子之间
C.液态氟化氢中氟化氢分子之间
D.可燃冰(CH4•8H20)中甲烷分子与水分子之间
【答案】D
77、某学生运用“如果一种物质中的元素处于中间价态,那么这种物质既有氧
化性又有还原性”的规律,得出“一氧化碳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这种学
习运用的逻辑思维方法是()。
A.演绎
B.归纳
C.分类
D.类比
【答案】A
78、化学教学中使用情境素材时不宜选择的策略是()。
A.情境素材要真实
B.教学中用到的情境素材越多越好
C.选用情境素材时要考虑科技发展前沿和社会生活现状
D.选用情境素材要考虑学生的生活背景和学习基础与能力
【答案】B
79、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A.只滴加氨水鉴别NaCl、A1C13,MgC12、Na2s04四种溶液
B.将NH4C1溶液蒸干制备NH4C1固体
C.用萃取分液的方法除去酒精中的水
D.用可见光束照射以区别溶液和胶体
【答案】D
80、下列有关水的知识中,可以用氢键的知识来解释的是()。
A.水比硫化氢气体气体稳定
B.水的熔沸点比硫化氢的高
C.氯化氢气体易溶于水
D.0℃,水的密度比冰大
【答案】B
大题(共15题)
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
内容、学生的已有经验,针对初中学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及学习需要选择
合适的教学内容;能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个体差异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
难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选教学内容的方案
设计。具有基于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学设计知识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根据以
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教学情境的功能。(2)简述可采用哪些形式创
设教学情境。
【答案】(1)①激发学习情感;②促进知识迁移;③发展探究能力;④培养合作
意识;⑤提升合作素养。(2)①利用实验,创设教学情境;②设置化学问题,创
设教学情境;③利用化学史和科技成果创设教学情境;④从化学与社会、生活
的结合点创设教学情境;⑤利用学生的认知矛盾创设教学情境。
二、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有关问题:有两位老师在讲解乙酸的相关内容时。分
别从化学与社会生活的结合点入手创设两种不同的教学情境。老师1:
【引入】
请一位学生上讲台表演哑剧,剧情是吃鱼不小心误将鱼刺卡在喉部,喝一口
醋,鱼刺变软变脆,顺利咽下。
【设问】
吃鱼的时候不小心误将鱼刺卡在喉部,为什么喝一口醋可使鱼刺变软?
【过渡】
这个问题的所在就是这节课我们要探究的内容一一乙酸。教师2:
【引入】
师:非常高兴今天有机会来到这里上课,相信我们能够成功合作。听说三门有
句老话,我说上句,不知道大家能否接上下句:“好一一做一一酒,坏一一做
一?”学生接上:“坏做醋”。师:对,在酒中存在着某些微生物可以使部分
乙醇氧化,转化为乙酸,酒就有了酸味了。今天我们就学习和醋有关的知识。
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回答问题:(1)请就上述两位老师教学情境的创设进行分析
与评价。(2)简述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创设化学学习情境应注意的问题。
【答案】(D老师1运用让学生表演哑剧的形式,结合生活中常见的问题,生动
形象地引入课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老师2结合当地
实情,运用当地的一句老话引入课题,情境创设贴近学生生活.但老师2引入
课题的情境创设相对来说不够生动。(2)创设化学学习情境应注意的问题:①情
境作用的全面性:情境创设既要为认知学习和行为服务,也要为情感学习服
务。②情境创设的全程性:情境创设应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③情境作用的
发展性:创设情境时不仅要考虑学生的现有水平,还要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
区。④情境的真实性:学习情境越真实,学习主体建构的知识越可靠,就越容
易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使学生达到真正的理解和掌握。⑤情境的可接受性:
情境创设要设计好“路径”和“台阶”便于学生将学过的知识与技能迁移到情
境中来解决问题。
三、阅读下列素材.回答有关问题:素材1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家留基
伯和他的学生德谟克利特提出了原子理论,却无法得到科学验证,但被人接
受。素材21774年拉瓦锡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1791年化
学家里希特通过大量的酸碱中和实验.提出了当量定律的雏形。1799年普罗斯
提出了所谓的定组成定律。后来许多科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提出了倍比定
律。素材3在大量的实验基础上.借鉴前人的思想和研究成果,道尔顿在1803
年提出了他的原子学说:①元素的最终组成称为简单原子,它们是不可见的,
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毁灭和再分割,它们在一切化学变化中本性不变。②同一
元素的原子,其形状、质量及性质是相同的;不同元素的原子则相反。每一种
元素以其原子的质量为其最基本的特征(此点乃道尔顿原子论的核心)。③不同
元素的原子以简单数目的比例相结合,形成化合物。化合物的原子称为复杂原
子,其质量为所含各元素原子质量的总和。同一种复杂原子.其形状、质量及
性质也必然相同。根据上述素材回答下列问题:(1)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的基础
有哪些?(3分)(2)道尔顿的原子学说为什么比古希腊的原子论更具有科学说服
力?(3分)(3)从上述素材概括近代化学学科发展的基本特征。(3分)(4)有人赞
赏道尔顿“似乎是用他的手开始实验,却是用他的头脑来结束实验”你如何理
解这句话?(3分)
【答案】(1)从素材中可以看出,道尔顿的原子学说的基础主要有:古希腊哲学
家留基伯和他的学生德谟克利特提出的原子理论,拉瓦锡提出的质量守恒定
律,里希特提出的当量定律,普罗斯提出的定组成定律.以及后面的倍比定
律。前人的这些理论和实验都为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奠定了基础。(2)古希腊的
原子论是由古希腊哲学家留基伯和他的学生德谟克利特提出来的.但是并没有
得到科学地验证。而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是在大量的实验基础上,借鉴前人的思
想和研究成果而得出来的,因而也更真实、更可靠、更具有科学说服力。(3)①
化学家对物质的认识和研究,从宏观向微观深入。化学家们通过实验验证打开
了原子的大门,逐步提出了原子学说.②从定性向定量化深入。比如拉瓦锡提
出了质量守恒定律,里希特提出了当量定律,普罗斯提出了定组成定律,以及
后面出现的倍比定律.都体现了化学向定量化方向发展。③以化学实验为基
础,向理论化发展。由上述几个理论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每一个理论的提出
都需要大量的实验事实.同时也是在实验事实的基础上得出理论。(4)“似乎用
他的手开始试验.却是用他的头脑来结束实验”说出了实验与理论思维之间的
关系.真理需要以实验为基础.同时理论思维通过实验现象看到现象的本
质.由本质推断实验结果。
四、某化学教师在一次化学测验中设计了下面试题,并对学生的解题结果进行
了统计和分析。(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016)
【试题】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18gH20中含有的质子
数为10NAB.12g金刚石中含有的共价键个数为4NA。C.46gN02和N204混合气
体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3NAD.ImolNa与足量的02反应,产生Na20和Na202的
混合物,钠失去NA个电子
【考试结果】
参加考试的全体考生的答题情况统计如表1:试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
题:(1)本题的正确选项是什么解析部分学生不选该选项的原因。(2)请分析其
余三个选项,并诊断学生解答错误的原因。(3)如果要你讲评本题,你教给学生
的正确解题方法是什么
【答案】(1)本题正确选项为B。部分学生不选该选项的原因是对金刚石的结构
不清楚.误认为一个碳原子含有4个共价键,Imol金刚石含有4mol共价键,
故含有共价键的个数为4NA,忽略了每两个碳原子形成一个共价键,Imol金刚
石含有2moi共价键,故将此选项理解为叙述正确的选项。(2)误选A的原因:
对质子数的概念不理解,化学常用计量的计算掌握不到位;误选C的原因:N02
和N204最简比相同,只计算46go2中的原子总数即可,误以为气体混合后分子
数改变,原子总数也发生变化:误选D的原因:不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不知道Na反应生成Na20或Na202都失去一个电子。(3)因为质子数=原子序数=
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则lmolH20含有lOmol质子,所以A项正确;以一个碳
原子为中心观察.1个碳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但每个C—C键由两个碳原子共
同组成,每个碳原子各占一半,平均1个碳原子只能形成2个共价键,所以
Imol金刚石中含2mol共价键,所以B项错误;如果46g完全是N02,则N02的
物质的量是Imol,一个分子中含3个原子,所以lmolN02含有的原子的物质的
量是3m01,数目为3NA。如果46g完全是N204,则N204的物质的量是
0.5mol,一个分子中含6个原子,所以lmolN204含有的原子的物质的量是
3mol,数目为3NA。综上,无论是46gN02或N204。,还是46gN02和N204混合
气体中含有原子总数均为3NA,所以C项正确;ImolNa与02反应,无论生成什
么物质,Na肯定变成Na+,ImolNa失去Imol电子,即NA个电子,所以D项正
确。
五、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有关问题:有两位化学老师针对同一教学内容,分别
以问题驱动的方式设计了两种不同类型的课堂教学。老师1:根据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把教学设计成一系列问题,问题与问题之间有一定的逻
辑关系,形成了教学中的问题串,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逐一解决一个个问
题.老师2: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以及学生实际,分析了教学
中会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后,选出几个重点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首先从一个比
较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开始然后在教学中教师不断捕捉学生学习中生成的
问题,并引导学生逐一解决。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回答问题:(1)请分析与评价
上述两位老师的教学特点。(6分)(2)简述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与讨论的
注意事项。(6分)
【答案】(1)老师1是在用知识线索贯穿素材;这位教师使用素材的动机是单纯
为了讲授知识,素材出现的时机完全由知识点决定。从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看,只完成了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目
标涉及很少.老师2是在用认识性问题线索贯穿素材.这位教师更加深入地挖
掘了素材的内在联系,把素材纳入到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思维序列中.素材出
现的时机和顺序由学生的认识逻辑决定.老师使用素材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传
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如何用知识解决问题,很好地体现了知识与学生生活之间
的紧密联系.实现了三维目标的融合式的教学。(2)化学课堂教学中,提问与讨
论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要设计适应学生年龄和个人能力特征的多种水平
问题,调动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回答。②问题的内容要集中,表达要简明准确。
③要有启发性,当学生思考不充分或抓不住问题重点时,教师应从侧面给予启
发和引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④依照教学的进展和
学生的思维进程提出问题,把握提问的时机。⑤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合理设计
问题,并预想学生的可能回答及处理方法。学生回答后,教师要给予分析和确
认。
六、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有关问题:检验铝与盐酸、铝与氢氧化钠反应。通常
的做法是在2支小试管里分别加入5mL盐酸和5mLNaOH溶液,再分别放一段铝
片,观察实验现象,过一段时间后,将点燃的木条分别放在2支试管口。下面
是某老师对铝与盐酸、铝与氢氧化钠反应实验的改进:在2支小试管里分别加
入5mL盐酸和5mLNaOH溶液,再各加入2滴CuS04溶液,再分别放一段铝片,
观察实验现象,过一段时间后,将点燃的木条分别放在2支试管口。观察实验
现象。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回答问题:(1)简述教师为什么做上述改进。(2)简
述中学化学实验改进的原则。(任意写出3点)
【答案】由于铝表面有致密的氧化膜.改进之前的实验往往要等40分以后才能
看到铝片上产生大量的气泡,很难完成40分钟的课堂教学任务。改进之后,
Cu2+在铝表面被还原成铜单质
七、阅读下面素材回答有关问题学习浓硝酸的性质时,教材提供了铜分别与
浓、稀硝酸反应的实验,用以证明硝酸的强氧化性,某教师在上述实验后又增
加了一个实验,将红热的木炭投入盛有浓硝酸的试管中,产生红棕色气体。问
题:(1)简述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增补化学实验的原则,(6分)(2)上述教
材中增加的实验能否证明硝酸氧化了非金属单质碳?为什么?以上述增加的实
验为例,说明如何充分发挥该实验的作用?(7分)
【答案】
八、“问题连续体”是美国亚丽桑那大学的梅克(J.Maker)教授运用多元智能
理论创设的.此体系根据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构建了五个层次的教学结构,揭
示了五种类型的“问题解决”情境对于开发学生潜能的作用。问题类型一,属
感知层次,达到对事实的了解水平.问题类型二,属理解层次,达到对事实的
理解水平.问题类型三,属综合层次,达到对概念、原理的掌握水平。问题类
型四,属运用层次,达到对概念、原理的运用水平。问题类型五,属探究层
次,达到自主探究及创新水平。上述五类问题可以归纳为封闭性问题(相当于第
一、二类问题)、半开放性问题(相当于第三类问题)、全开放性问题(相当于第
四、五类问题)。以“硫酸”一节为例。运用“问题连续体”进行教学设计如
下:1.第一类问题:感知层次实验1:现有失去标签的浓硫酸、浓盐酸各一瓶
(试剂瓶相同、酸体积相同),说出鉴别方法,依据是什么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什
么2.第二类问题:理解层次实验2:量取2mL浓硫酸并稀释成稀硫酸。稀释浓
硫酸时应注意什么为什么3.第三类问题:综合层次
【答案】(1)运用层次:氯碱工业中,用浓硫酸来干燥氯气、氯化氢,为什么浓
硫酸能干燥氨气吗为什么探究层次:探究防治酸雨的办法。(2)开放性问题有助
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
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
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教师
要鼓励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知识,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思考,创造性地解
决问题。(3)钠与水的反应①感知层次:在烧杯中加一些水,滴入几滴酚酸溶
液,然后把一小块钠放入水中,你看到什么现象②理解层次:由现象得出钠与
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③综合层次:铁、镁、铝与水可以反应吗如果能反应,
条件是什么④运用层次:生活实际应用,珠江上突然飘来了几只铝桶,其中一
只穿孔漏气,在水中爆炸。解释原因。⑤探究层次:④中事件发生后该怎样处
理为什么
九、案例:下面是两位中学化学教师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过程实录。
张老师的教学实录
【提出问题】
复习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拆分,原子重新组合),引出问题:在化学变化中物
质发生变化。那么,在化学变化中,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有没有变化?
【做出假设】
学生根据已有经验,提出假设:(1)增加;(2)减少;(3)不变。
【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小组讨论:根据实验目的和所提供的实验用品设计实验方案,组织交流评价实
验方案,选出可行性方案。包括:实验1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测量反应前
后质量。实验2蜡烛燃烧.测量反应前后质量。.进行实验:学生依据实验方
案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和测定的实验数据。.汇报实验结果:蜡烛燃烧
的质量减少;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对结果进行分析学生对
上述现象产生如下的想法:①“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少,是由于生成的气体没有
被称量造成的。”
【答案】(1)张老师在化学课堂上以实验创设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问题意识,
以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以探究问题为学习动力;李老师在引导启
发下分析问题、揭示问题、解决问题。张老师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课程改革
要改变过于注重传授知识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
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要实现这样的课程目标。知
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就必须三位一体地融合在
具体的学生学习活动中.科学探究性学习是一个比较理想的载体。李老师通过
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的方式教学,主要采用了启发法和讲授法。在启发的基
础上,讲授法有利于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效率,有利于帮助学生全
面、深刻、准确地掌握教材,促进学生学科能力的全面发展。(2)化学实验在以
下几个方面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一,引导学生通过
实验探究活动来学习化学。第二,重视通过典型的化学实验事实帮助学生认识
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和规律。第三,利用化学实验史实帮助学生了解化学概
念、化学原理的形成和发展.认识实验在化学学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第四,
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分析和
解决与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3)化学概念、化学定律是一类较为抽象的化学知
识,一般按照感知、加工理解、初步形成概念、联系整合、应用的步骤进行教
学。
一十、案例:下面是两位中学化学教师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过程实
录。张老师的教学实录
【提出问题】
复习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拆分,原子重新组合),引出问题:在化学变化中物
质发生变化。那么,在化学变化中,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有没有变化?
【做出假设】
学生根据已有经验,提出假设:(1)增加;(2)减少;(3)不变。
【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小组讨论:根据实验目的和所提供的实验用品设计实验方案,组织交流评价实
验方案,选出可行性方案。包括:实验1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测量反应前
后质量。实验2蜡烛燃烧.测量反应前后质量。.进行实验:学生依据实验方
案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和测定的实验数据。.汇报实验结果:蜡烛燃烧
的质量减少;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对结果进行分析学生对
上述现象产生如下的想法:①“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少,是由于生成的气体没有
被称量造成的。”
【答案】(1)张老师在化学课堂上以实验创设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问题意识,
以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以探究问题为学习动力;李老师在引导启
发下分析问题、揭示问题、解决问题。张老师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课程改革
要改变过于注重传授知识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
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要实现这样的课程目标。知
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就必须三位一体地融合在
具体的学生学习活动中.科学探究性学习是一个比较理想的载体。李老师通过
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的方式教学,主要采用了启发法和讲授法。在启发的基
础上,讲授法有利于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效率,有利于帮助学生全
面、深刻、准确地掌握教材,促进学生学科能力的全面发展。(2)化学实验在以
下几个方面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一,引导学生通过
实验探究活动来学习化学。第二,重视通过典型的化学实验事实帮助学生认识
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和规律。第三,利用化学实验史实帮助学生了解化学概
念、化学原理的形成和发展.认识实验在化学学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第四,
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分析和
解决与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3)化学概念、化学定律是一类较为抽象的化学知
识,一般按照感知、加工理解、初步形成概念、联系整合、应用的步骤进行教
学。
一十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有关问题:某化学教师上了一堂研究课“盐类的
水解”,多数听课教师认为他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但也存在一些不
足,突出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不高。问题:(1)化学课堂教学中,提
高学生参与度的意义有哪些?(6分)(2)请简述化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参与度
的若干教学策略(至少3种)。(6分)
【答案】(1)化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参与度的意义如下:①提高学生的课堂
参与度,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
全身心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②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师
生之间的交流增多,师生在相互交流学习的过程中,才可能找到最佳策略,提
高课堂教学效率。③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
学”,学生在乐趣中掌握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④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
高,他们可以利用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增强了使命感与责任
感。⑤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还可以体现学生的自我价值,培养他们的创新精
神和实践能力。⑥提高学生参与度不是针对部分学生,而是针对全体学生,给
每一个学生平等的学习机会,能够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
展。(2)提高学生参与度的教学策略可以采用如下几种:①多元互动策略多元互
动策略是从多个角度、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多种资源进行个性需求的多种弄整
合互动,形成多元智能的个性化教学策略,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
力、综合建构的能力,进而促进每一个学生能够全面和谐发展。②问题情景策
略问题情景策略是把若干个新知识渗透到有趣的情节、场景或故事中,在新知
识和学生的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平衡、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
关的情景中,以情景中的问题解决为需求,激发学生在环境中发现问题、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的热情。③信息运用策略信息运用策略是一种教会学生如何收
集选择信息、加工信息,如何检索提取信息、合理利用信息的基本规则与方
法。它能够培养学生快速检索、加工处理、正确评判、合理利用信息的能力。
一十二、阅读下面素材回答有关问题学习浓硝酸的性质时,教材提供了铜分别
与浓、稀硝酸反应的实验,用以证明硝酸的强氧化性,某教师在上述实验后又
增加了一个实验,将红热的木炭投入盛有浓硝酸的试管中,产生红棕色气体。
问题:(1)简述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增补化学实验的原则,(6分)(2)上述
教材中增加的实验能否证明硝酸氧化了非金属单质碳?为什么?以上述增加的
实验为例,说明如何充分发挥该实验的作用?(7分)
【答案】
一十三、“问题连续体”是美国亚丽桑那大学的梅克(J.Maker)教授运用多元
智能理论创设的.此体系根据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构建了五个层次的教学结
构,揭示了五种类型的“问题解决”情境对于开发学生潜能的作用。问题类型
一,属感知层次,达到对事实的了解水平.问题类型二,属理解层次,达到对
事实的理解水平.问题类型三,属综合层次,达到对概念、原理的掌握水平。
问题类型四,属运用层次,达到对概念、原理的运用水平。问题类型五,属探
究层次,达到自主探究及创新水平。上述五类问题可以归纳为封闭性问题(相当
于第一、二类问题)、半开放性问题(相当于第三类问题)、全开放性问题(相当
于第四、五类问题)。以“硫酸”一节为例。运用“问题连续体”进行教学设计
如下:1.第一类问题:感知层次实验1:现有失去标签的浓硫酸、浓盐酸各一
瓶(试剂瓶相同、酸体积相同),说出鉴别方法,依据是什么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什么2.第二类问题:理解层次实验2:量取2mL浓硫酸并稀释成稀硫酸。稀释
浓硫酸时应注意什么为什么3.第三类问题:综合层次
【答案】(1)运用层次:氯碱工业中,用浓硫酸来干燥氯气、氯化氢,为什么浓
硫酸能干燥氨气吗为什么探究层次:探究防治酸雨的办法。(2)开放性问题有助
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
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
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教师
要鼓励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知识,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思考,创造性地解
决问题。(3)钠与水的反应①感知层次:在烧杯中加一些水,滴入几滴酚儆溶
液,然后把一小块钠放入水中,你看到什么现象②理解层次:由现象得出钠与
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③综合层次:铁、镁、铝与水可以反应吗如果能反应,
条件是什么④运用层次:生活实际应用,珠江上突然飘来了几只铝桶,其中一
只穿孔漏气,在水中爆炸。解释原因。⑤探究层次:④中事件发生后该怎样处
理为什么
一十四、下面是针对同一化学学习任务设计的三种不同教学活动。
【学习任务】
认识氯气与水反应及次氯酸的漂白性。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讲授告诉学生,氯气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是一种
有强氧化性的酸.能使部分有色物质褪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羽毛球比赛奖金赞助合同
- 2024年度企业经营场地租用合同
- 技术入股合作合同书范本6篇
- 2024年度租房合同样本版本
- 2024年度版权许可使用合同终止协议2篇
- 二零二四年度环保工程承包合同详细条款
- 二零二四年度金融服务委托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软件定制开发与维护协议
- 成人演讲培训
- 2024年度短视频平台内容创作与版权许可使用合同2篇
- 气切套管(金属)的护理操作考核评价标准
- 海康威视内部培训教材1
- DB22T 5016-2019 市政工程资料管理标准
- 广州市重点公共建设项目管理中心材料设备品牌及
- 山西省建筑工程工程施工资料管理规程
- 大理大理英文介绍课件
- 外来手术器械及植入物管理共47张课件
- 板蓝根颗粒工艺规程
- 安全设施拆除停用资料
- 绘本三只小猪完整版课件
- 2023-《商标注册用商品和服务国际分类》第十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