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133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_第1页
浅论133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_第2页
浅论133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_第3页
浅论133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_第4页
浅论133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论133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摘要】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北京燕化医院200701—200907月133例ADR病例采取回顾性研究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3例ADR中,女性多于男性;药品不良反应一般发生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抗菌药物引发的ADR73例,占%采取注射给药方式引发的ADR110例,占%。结论:强化抗菌药物及采用注射方式给药的管理,减少合并用药,以降低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药物监测;回顾性研究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characteristicsoftheadversedrugreactions(ADR)occurredinBeijingyanhuahospitalsoastoprovidereferenceforrationalclinicaldrug:Byretrospectivestudy,adversedrugreactionreportson133casefromtoJuly2009wereanalyzed:Among133ADRcasescollected,femalesandpatientsagedover40yearstookthehighestproportion,73cases(%)werecausedbyantiinfectiondrugsand110cases(%)byinjection:Themanagementofantiinfectiondrugsandthetreatmentbyinjectionmustbereinforced,thecombineddruguseshouldbereducedsoastolessentheincidenceofADR.

【KEYWORDS】Adversedrugreaction,Drugmonitoring,Retrospectivestudies

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的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这些反应不同程度的损害人体健康,甚至威胁生命。任何药物都可能引起药品不良反应,只是程度和出现的几率不同。随着药品使用量和使用范围的增大,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也随之增加,因此积极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非常有意义。

1资料来源

200701—200907月北京燕化医院133例ADR病例。

2方法

按照患者信息、药品类别、ADR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3结果

基本情况

ADR总共133例,男性61例,女性72例;外籍人员3人;年龄分布:60岁以上43人,18岁以下7人,18~60岁83人;年龄3~86岁,平均年龄岁。注射给药110例,占总数的%,口服或其他方式给药23例,占总数的%。其中合并2种或2种以上药物的101例,占总数的%。抗微生物药物或合并使用抗微生物药物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73例,占总数的%。中药或合并使用中药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13例,占总数的%。发生时间30min64例,30min发生时间24h66例,发生时间24h3例。明确有过敏史或家族药品过敏史的13例,占总数的%。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属于未知不良反应的11例,占总数的%。发生不良反应后停药未经处理就好转的51例,占总数的%。

ADR涉及药品种类及例数

按照《新编药物学》第16版[1]的药品分类方法,将我院涉及ADR病历的药品分为3类54个品种(表1)。

ADR类型及表现

ADR类型及表现以皮肤系统及全身性反应发生率最高(表2)。表1引起ADR的药品种类及比例

药品类别品种数n药物名称及例数抗微生

物药物1786左氧氟沙星注射液(22)甲磺酸左氧氟沙星片(1)阿奇霉素粉针(16)克林霉素粉针(8)注射用头孢唑肟钠(7)依替米星注射液(6)甲硝唑粉针(6)环丙沙星注射液(4)

头孢西丁粉针(3)头孢呋辛胶囊(1)头孢呋辛粉针(2)头孢唑啉粉针(2)头孢曲松粉针(2)莫西沙星注射液(1)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粉针(1)美罗西林粉针(1)

头孢替安粉针(1)头孢地尼胶囊(1)利巴韦林注射液(1)含中药

成份药物1013双黄连注射用粉针(3)川芎嗪粉针(2)小金胶囊(1)正心泰胶囊(1)天丹通络胶囊(1)复方血栓通胶囊(1)培元通脑胶囊(1)银黄颗粒(1)骨康胶囊(1)舒血宁注射液(1)其他药物2740盐酸氨溴索注射液(7)碘海醇注射液(3)1艾迪注射液(3)康莱特注射液(2)葛根素注射液(2)鸦胆子注射液(2)丹参酮IIA酸钠注射液(1)甘露醇(1)还原型谷胱甘肽粉针(1)注射用卡培他滨(1)胺碘酮注射液(1)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7AA)(1)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1)蔗糖铁注射液(1)注射用低分子肝素钙(1)注射用胸腺五肽(1)维生素C注射液(1)酚磺乙胺注射液(1)脂肪乳注射液(1)西米替丁注射液(1)维生素E烟酸酯胶囊(1)左匹克隆片(1)氯雷他啶片(1)格列吡嗪片(1)琥珀酸亚铁片(1)丙硫氧嘧啶片(1)盐酸贝那普利片(1)合计54139

注:由于有合并用药所以总数大于133例,所列注射用药物全部为静脉给药。表2ADR类型及临床表现注:有些ADR病历同时涉及多个系统,所以总数大于133例。

ADR因果关系评价及转归

我院133例ADR经过分析后,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ADR关联性评价标准进行评价,肯定相关23例,很可能相关88例,可能相关22例。

停药后经对症治疗,好转29例,治愈82例。停药后未经特殊处理,症状消失或好转22例。

ADR程度及结果

参照《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监测管理办法》规定,严重1例,一般132例。

结果:好转51例,治愈82例。

4讨论

性别、年龄与ADR的关系

133例ADR报告中,女性多于男性,这与多篇报道一致。笔者分析形成这一结果还可能与妇产科报告ADR有关,致使女性ADR多于男性ADR。老年人、儿童较易发生不良反应,这是由于未成年人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肝肾功能及一些酶系统尚未成熟,对药物敏感性高;老年人各器官功能衰退,对药物代谢及耐受能力降低。另外老年人一般患有多种疾病,长期联合用药,这些都是ADR发生率增高的原因。总结:应加强以下情况用药监护(1)儿童、老年人用药患者;(2)肝肾功能不全用药患者;(3)慢性病长期用药患者;(4)首次用药患者。

给药方式与ADR的关系

133例ADR中采取注射给药(本次分析全部为静脉给药)的为110例,占%。由此可以分析注射给药比口服或其他方式给药风险更高。应建议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合理选择给药方式,能口服给药就不需采用注射给药,这样即降低了ADR发生率,又降低了患者负担,降低了医疗风险,提高了医院声誉,从长远角度来讲,是有利于医院发展的。

合并用药、抗微生物药物使用与ADR的关系

133例ADR中,合并用药101例,占%。涉及抗微生物药物的73例,占%。联合用药往往产生药物相互作用,合用的品种越多,ADR发生的几率越大。合并用药是导致ADR的重要原因,而且抗菌药物与其它药物合用时可以引发或加重药品的不良反应。因而建议临床遵循能尽可能的减少治疗所需药物品种。抗生素、中药、解热镇痛药已成为引发药物不良反应的“三大祸首”。由于抗微生物药物的广泛使用而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与抗微生物药物品种多、使用频率高有关外,临床不合理使用甚至滥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主要表现为:无指征的预防用药、不必要的联合用药或重复用药、用药剂量过大、用药时间不足或过长、无原则的使用新药与价格昂贵的药物等。临床应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使用抗菌药物,医院应加强对抗菌药物的使用监测,实行分级管理,降低ADR的发生率。

中药与ADR的关系

133例ADR中,涉及中药产品的13例,占总数的%。中药引发的ADR相对较少,笔者分析原因可能由于我国中药制剂出现过几次较有影响力的不良事件后,临床减少了中药尤其是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加之中药口服制剂产生的ADR较少和中药注射剂的质量可能有所提高,因而产生以上结果。

本次分析抗菌药物ADR以变态反应最为常见,主要原因是药品中可能存在杂质以及氧化、分解、聚合、降解产物在体内的作用,或患者自身的个体差异。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多有变态反应疾病,少数为特异高敏体质,所以了解患者的过敏史尤为重要。133例ADR病历中只有13例明确有过敏史或家族过敏史,大部分患者不清楚是否有过敏史,这就提示我们卫生机构需要在平时通过多种媒体加强ADR的宣传,强化人们对自身健康情况掌握的意识,这样我们认为可以在某种程度上降低医疗风险。

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属于未知不良反应的11例,占总数的%。笔者认为这项比例较高,原因分析①个别药品说明书不良反应记录可能不详细,建议厂家进一步完善药品说明书。②联合用药可能产生了超出药品说明书所描述不良反应的范畴,由于联合用药组合变化较多,因此这方面的相互作用报道也不会很完全,这就进一步提醒我们尽可能减少联合用药。

根据我们统计证实ADR涉及的的药品种类多,损害部位广,说明了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重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