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机考试题388题[含
答案]
一、单选题
1.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D)
A.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
B.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2.“运动应从它的反面即从静止找到他的量度”,因为静止是B
A.运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B.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出发点
C.运动的原因和根据
D.运动的基础和承担者
3.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统一于(C)
A.存在
B.精神
C.物质
D.原子
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C)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5.马克思主义从狭义上说是(C)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规律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6.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的标志包括下面那些项?(A)
①唯物史观的发现;②剩余价值的发现;③辩证唯物主义的创立;④无产阶级政党的诞
生。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单选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
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50小题,每小题2分,共100分)
7.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是(D)
A.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根本改革
B.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根本改革
C.社会主义社会性质的根本改革
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宏观调节代表着(A)
A.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B.国有企业的经济利益
C.中小资本家的利益
D.极少数金融寡头的经济利益
9.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C)
A.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C.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D.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和企业内部生产有组织性之间的矛盾
10.考察社会资本运动的出发点是(B)
A.社会净产值
B.社会总产品
C.社会全部生产资料
D.社会全部消费资料
11.“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A)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机械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12.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是(D)
A.价值尺度和支付手段
B.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
C.流通手段和贮藏手段
D.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13.在认识论中坚持反映的原则:(B)
A.是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B.是所有唯物主义的观点
C.只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D.仅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14.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C)
A.剩余价值学说
B.生产价格理论
C.劳动二重性学说
D.劳动力商品理论
15.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突出表现为(B)
A.社会意识不依赖于社会存在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C.社会意识肯有阶级性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
16.杰出人物的产生是(D)
A.完全必然的
B.偶然的机遇
C.有的是必然的,有的是偶然的
D.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统一
17.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观点是(A)
A.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B.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
C.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
18.在人工智能与人的意识的关系问题上有着种种不同观点,其中正确的观点是(D)
A.电脑的发展会大大超过人脑
B.电脑的发展会产生意识
C.电脑的发展能完全取代人脑
D.电脑与人脑有着本质的区别
19.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分配方式是(D)
A.原始社会
B.阶级社会
C.社会主义社会
D.共产主义社会
20.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D)
A.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B.建立工农联盟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入到无阶级社会
21.人民民主专政实际上就是无产阶级专政,原因是它们的(D)
①领导力量是相同的②阶级基础是相同的
③内容是相同的③形式是相同的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2.二战前的国际分工是(A)
A.工业国与原料国之间的垂直分工
B.工业国之间的水平分工
C.按工艺实现的专业化分工
D.按生产阶段实现的专业化分工
23.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联合体的典型形式是(B)
A.东南亚国家联盟
B.欧洲联盟
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D.七国集团
24.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B)
A.劳动者有人身自由
B.劳动力成为商品
C.劳动力归劳动者自己所有
D.劳动者一无所有
25.列宁对关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学说的重大贡献是(C)
A.提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提出了新经济政策
C.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理论
D.提出了利用国家资本主义过渡社会主义的理论
26.平均利润率形成后,在各生产部门内部(D)
A.一切企业都只能得到平均利润
B.所有企业都不能得到超额利润
C.所有企业都能够得到超额利润
D.少数先进企业仍能得到超额利润
27.“万物皆备于我”是D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唯心主义辩证法的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28.面临环境被污染,使人类越来越重视环境问题,这是因为①地理环境是人类物质生活
的必要条件②地理环境直接决定社会的发展③地理环境能决定社会的性质④地理环境通过
物质生产制约社会发展⑤地理环境能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D)
A.②④⑤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④
29.人类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的深刻含义主要是①社会和自然界一样本质上是客
观的物质过程②社会和自然界一样是一个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③社会发展规律与自然
发展规律毫无区别④社会和自然界一样一切活动无需人有意识地进行⑤人们有可能像自然
科学那样用精确眼光研究人类社会(B)
A.③④⑤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30.社会是有机联系的整体,其基本结构有①自然环境结构②人口结构③物质经济结构④
社会政治结构⑤社会观念结构(A)
A.③④⑤
B.①②③
C.④⑤
D.③④
31.下列观点说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有:①社会意识归根到底要从社会存在得到说
明②社会存在的变化迟早要引起社会意识的变化③社会意识纯粹是人脑的创造物和想象物
④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⑤有些社会意识不能从社会存在中找到根据
(A)
A.①②④
B.①⑤
C.②④
D.③④⑤
3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因为它:①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②具有普遍性
③具有直接现实性④能检验某一认识是否有用⑤是联系主观和客观的桥梁(A)
A.①②③⑤
B.②③⑤
C.④⑤
D.①③⑤
33.认识运动所以要经过实践一一认识一一再实践一一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是因为:①事
物矛盾的暴露有个过程②事物本身的复杂性③认识本身的复杂性④人们认识能力的有限性
⑤人们的实践及其认识条件的历史性(C)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③⑤
34.“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这一说
法:
①是指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②是唯心主义的③是庸俗唯物主义的④是辩证唯物主义的
⑤是对意识来源的一种正确解释(B)
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①②③④
D.③④
35.认识的起点是感觉,这是:(C)
A.只有唯物主义才承认的观点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可以承认的观点
C.唯心主义承认的观点
D.只是辩证唯物主义才承认的观点
36.“物的依赖性关系”是(B)
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37.真理与谬误的统一的含义是(C)
A.真理中包含着谬误
B.二者互为因果
C.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二者没有确定的界限
38.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B)
A.空想社会主义的学说
B.19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
C.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D.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
3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中,最主要.最重要的形式是(B)
A.国家市场垄断经济
B.国家调节经济
C.公私合营经济
D.国家自然垄断经济
4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B)
A.改变了经济的资本主义性质
B.符合垄断资本家的整体利益
C.代表了个别资本家的利益
D.消灭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基础
41.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B)
A.它能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大小
B.它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本身具有价值
C.它具有计量单位
D.它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
42.正确认识价值创造和财富生产的关系,关键是运用(A)
A.劳动二重性学说
B.资本有机构成学
C.剩余劳动学说
D.平均利润学说
43.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
值。”这句话表明(B)
A.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
B.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对它的购买者而言的
C.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
D.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
44.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
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它是以(B)
A.具体劳动为尺度的
B.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C.复杂劳动为尺度的
D.个别劳动为尺度的
45.商品的本质因素是(B)
A.使用价值
B.价值
C.交换价值
D.价格
46.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钥匙”是:(A)
A.劳动发展史
B.阶级斗争史
C.思想发展史
D.国家发展史
47.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C)
A.是否被大多数人拥护
B.是否被社会普遍承认
C.是否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一致
D.是否能满足人的需要
48.火是万物本原的观点是属于(D)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自发的或朴素的唯物主义的观点
49.为取得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的货币资本是(A)
A.借贷资本
B.商业资本
C.产业资本
D.银行资本
50.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形式是()
A.工业资本
B.银行资本
C.金融资本
D.商业资本
51.资本主义国家直接向私人企业订货的形式属于(C)
A.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
B.国有资本和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
C.国有资本和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
D.国民经济计划的一种方式
52.垄断资本主义阶段,银行的作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表现在(B)
A.银行直接控制了工业生产
B.由普通的信贷关系的中介人变成万能的垄断者
C.不仅是信用中介,而且是结算中介
D.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53.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制度是(C)
A.前资本主义
B.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
C.垄断资本主义
D.后资本主义
54.资本主义发展经历了二个阶段是(C)
A.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和资本积累阶段
B.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和自由资本主义阶段
C.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和垄断的资本主义
D.垄断资本主义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55.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是由(A)
A.劣等地的个别生产价格所决定的
B.中等地的个别生产价格所决定的
C.优等地的个别生产价格所决定的
D.各种土地的个别生产价格所决定的
56.商业利润是商业店员(C)
A.必要劳动时间创造的商品价值
B.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剩余价值
C.剩余劳动时间实现的剩余价值
D.全部劳动时间创造的商品价值
57.股息收入的资本化是(D)
A.股份资本
B.股东投资
C.股票面值
D.股票价格
58.资本主义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是(B)
A.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B.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C.土地可以作为商品买卖
D.地主与农业资本家的矛盾
59.“参与制”是金融寡头(A)
A.在经济上实现其统治的主要手段和方式
B.在政治上实现其统治的主要手段和方式
C.在文化上实现其统治的主要手段和方式
D.在军事上实现其统治的主要手段和方式
60.资本主义银行的职能是(D)
A.吸收存款和销售债券
B.发放贷款和买卖股票
C.期票贴现和买卖股票
D.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
6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关系的基本特征是D
A.既互相控制.又互相反控制
B.既互相剥削.又互相反剥削
C.既互相利用.又互相反利用
D.既互相依赖.又互相斗争
62.生产性流通费用的补偿是通过(B)
A.商品价值的创造获得的
B.商品价值的实现获得的
C.商品价值的形成获得的
D.商品价值的增值获得的
63.从产业资本循环的商品资本的职能中分离出来的独立的职能资本形式是(C)
A.货币资本
B.生产资本
C.商业资本
D.借贷资本
64.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D)
A.生产价格
B.社会价值
C.超额利润
D.平均利润
65.平均利润的来源是(B)
A.本部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B.各部门创造的剩余价值
C.本部门预付资本的总额
D.全社会预付资本的总额
66.生产价格形成的条件是(D)
A.剩余价值的产生
B.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C.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D.平均利润的形成
67.部门之间竞争的手段是(D)
A.改进技术
B.价格竞争
C.降低成本
D.资本转移
68.反映预付资本增殖的概念是(D)
A.劳动生产率
B.剩余价值率
C.年剩余价值率
D.利润率
69.平均利润的形成是(B)
A.部门内部竞争的结果
B.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C.资本有机构成变化的结果
D.剩余价值增加的结果
70.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形成(B)
A.超额利润
B.超额剩余价值
C.平均利润
D.相对剩余价值
71.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D)
A.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B.是非正宗的马克思主义
C.是实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D.是继承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72.资本主义地租的来源是(B)
A.出卖农产品所实现的剩余价值
B.农业工人创造的超过平均利润的剩余价值
C.土地本身所创造的收入
D.农业资本家所获得的平均利润的一部分
73.实践高于理论是因为实践具有(B)
A.普遍有用性的优点
B.直接现实性的优点
C.主观能动性的优点
D.相对性和绝对性相统一的优点
74.心情愉快,则感到“光阴似箭”;心情抑郁,则感到“度日如年”。则表明D
A.时间是人的主观感觉
B.时间随着人的感觉的变化而变化
C.时间的具体特性是可变的
D.人的时间观念具有相对性
75.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这是真理问题上的(B)
A.唯物论
B.辩论论
C.二元论
D.诡辩论
76.真理与谬误的本质区别在于(D)
A.真理是有用的,谬误是有害的
B.真理是对外部世界的反映,谬误是自己头脑里存在的
C.真理是相对的,谬误是绝对的
D.是否正确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
77.教条主义在认识论上犯了(A)
A.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B.类似经验论的错误
C.类似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D.类似直观被动反映论的错误
78.人们为了获得知识(C)
A.只要刻苦读书就行
B.只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就行
C.既要认真读书又要参加社会实践
D.只要抓住“灵感”和机遇就行
79.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是(C)
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C认识的“源”与“流”的关系
D.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关系
80.在认识过程中更为重要意义的飞跃是指(D)
A.从外在形象到内在本质的飞跃
B.从个性认识到共性认识的飞跃
C.从肯定阶段到否定阶段的飞跃
D.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81.概念.判断.推理是(B)
A.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B.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C.唯物主义的三种形式
D.辩证法的三种形式
82.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是(B)
A.完全自发的过程
B.积极能动的过程
C.消极被动的过程
D.主观随意的过程
83.认识的初级阶段是(D)
A.直接认识
B.全面认识
C.理性认识
D.感性认识
8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是(A)
A.通过国家的力量,保证垄断资产阶级获得高额垄断利润,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B.通过国家调节经济生活,创办国有企业,向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过渡。
C.通过实行计划化,促进社会生产协调稳定的发展
D.通过国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有利于整个社会和全体劳动者的国民收入再分配
85.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一个完整认识过程的是(D)
A.感觉一知觉一表象
B.概念一判断一推理
C.感觉一概念一感觉
D.实践一认识一实践
86.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D)
A.各国经济发展计划的一体化
B.各国经济发展战略的趋同化
C.各国经济体制的一体化
D.资源配置的一体化
87.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达认识客体含义的是(C)
A.认识的客体是由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B.认识的客体是外部自然界
C.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D.认识的客体是客现存在的事物
88.一切真知都来源于(B)
A.间接经验
B.社会实践
C.人的意识
D.客观事物
89.认识的本质是(C)
A.主体对客体的加工
B.主体对客体的改造
C.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D.主体对客体的作用
90.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C)
A.求知欲望
B.好奇心理
C.社会实践
D.科学兴趣
9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能动的反映是(A)
A.摹写和创造的统一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统一
C.物质性与精神性的统一
D.真理的本性与实践特点的统一
92.主体要和客体发生关系是通过(C)
A.认识
B.反映
C.实践
D.领悟
93.认识的客体是指(B)
A.客观事物
B,进入认识范围内的客观事物
C.自然界和社会
D.绝对精神
94.主体对客体的作用本质上是一种能力的追求,认识主体最本质的特征是(C)
A.自主性
B.社会性
C.创造性
D.适应性
95.自由竞争时期,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的主要形式是(C)
A.资本输出
B.劳务输出
C.商品输出
D.货币输出
96.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方法是(D)
A.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之一
B.唯心主义特有的思维方法之一
C.违反实事求是的原则的思维方法
D.辩正思维的基本方法之一
97.人类认识的发展规律和道路是(C)
A.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理性认识到实践
B.认识一一实践一一认识的辨证运动
C.实践.认识.再实践,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不断深入发展
D.由理性认识到实践,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
98.一般来说,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发生在资本主义链条中(C)
A.最坚固和环节
B.最复杂的环节
C.最薄弱的环节
D.最明显的环节
99.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
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D.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界定的
100.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包括:(A)
①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③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④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1.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D)
A.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总和
B.政治关系和法律关系的总和
C.一切思想关系的总和
D.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102.从起源上说,国家是(B)
A.人们通过订立契约形成的
B.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C.一个民族征服另一个民族的产物和表现
D.人们协调公共社会秩序的产物和表现
103.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D)
A.深入实际,了解情况
B.认真思考,形成理论
C.精心安排,制定计划
D.执行计划,付诸实践
104.认识的客体是(A)
A.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B.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
C.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D.外部自然界
105.有人认为世界上各种生物物种是永恒不变的。这是一种(A)
A.形而上学观点
B.相对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106.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A)
A.物质性
B.存在性
C.可知性
D.运动性
107.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前提是(D)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
D.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108.下列现象属于量变引起质变的有(B)
①生产力的增长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②物体由于量的不同而区分不同的体积
③在一定温度下鸡蛋孵出小鸡
④由变异的积累引起旧物种到新物种的变化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09.垄断资产阶级采用“福利政策”的结果(C)
A.减轻了对工人和其他劳动者的剥削程度
B.能够提高工人其他劳动者的实际工资
C.不会降低对工人和其他劳动者的剥削程度
D.表明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利益并非对立
110.辩证的否定是(D)
①事物的自我否定②事物发展的环节
③事物联系的环节④扬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11.对垄断资本家来说,采用新技术的原因是(C)
A.减轻劳动者的劳动强度
B.提高产品质量
C.获得更多的垄断利润
D.提高生产效率
112.马克思的伟大发现除了剩余价值学说外,另一个是(D)
A.阶级斗争理论
B.社会主义学说
C.辩证法理论D.唯物史观
113.老子曰“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这是(C)
A.唯心主义宿命论
B.唯物主义决定论
C.相对主义诡辩论
D.唯意志论
114.有的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有原因的,因而一切都是必然的,偶然性是
不存在的。这是一种(C)
A.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观点
C.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观点
115.“意识是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这是一种(D)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116.科学技术属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B)
A.主导性因素
B.渗透性因素
C.基础性因素
D.运筹性的综合因素
117.地理环境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表现在(B)
A.它是划分社会经济形态的依据
B.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永恒的.必要的条件
C.它是社会制度变更的决定力量
D.它是社会性质的决定性因素
118.“人化自然”是指(D)
A.整个自然界
B.人本身的自然
C.未被人认识的自然
D.被人类改造过的自然
119.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强调
(C)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120.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各项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D)
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B.从知觉到表象的飞跃
C.从判断到推理的飞跃
D.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121.资本主义国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允许的范围内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一定调整,
这种调整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A)
A.一定的促进作用
B.一定的阻碍作用
C.极大的促进作用
D.彻底解放的作用
122.恩格斯指出:“人的思维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
单独是自然界本身”这说明(C)
A.认识是主体的反映
B.认识的内容和模式是由客体提供的
C.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D.认识是客体的反映
123.地理环境对生产发展的影响体现在(D)
①它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②它制约一个国家生产部门的分布
③它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不同国家经济发展的特点
④它制约着一个国家生产发展的潜力和前途
⑤它决定一个国家生产关系的性质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24.以下有关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本质,判断正确的有:(D)
①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未变②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未变
③工人阶级受雇用的阶级地位未变④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未变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25.“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谬误”。此话表
明的哲理有哪些?①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②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③真
理和谬误没有确定的界限;④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有绝对的意义。
(B)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6.据媒体报道,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社会学家利用互联网技术做了一次实验,证明只要通
过''电子邮件的6次信息接力”,一个人就可以和世界上任何一个陌生人联系上。这表明:①
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②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人为的③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
介”实现的④信息是世界普遍联系的基础(B)
A.①②B.①③C.①②③④D.②③④
127.哲学的物质范畴和自然科学的物质范畴的联系表现①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
的发展②后者是前者的基础,前者是后者的理论成就的概括③前者为后者的研究提供了世
界观和方法论④前者是后者的根据,后者是前者的条件⑤后者为前者的研究提供了世界观
和方法论(C)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③④⑤
128.列宁对关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学说的重大贡献是(C)
A.提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提出了新经济政策
C.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理论
D.提出了利用国家资本主义过渡社会主义的理论
129.在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B)
A.只有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B.许多思想家都预见了未来社会
C.只有唯心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D.只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130.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础是(D)
A.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B.德国古典哲学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131.从结束几千年的剥削制度的角度看,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变革是(D)
A.戊戌变法
B.新民主主义革命
C.辛亥革命
D.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
132.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范畴的正确理解是(B)
A.物质是各种实物的总和
B.物质范畴是从各种物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可以被感知
D.物质是自然界中具体的物质形态
133.社会形态是(C)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B.经济和政治的统一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D.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的统一
134.资本主义法制的核心是(B)
A.民法
B.宪法
C.刑法
D.行政法
135.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者违背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犯了(D)
A.类似经验论的错误
B.类似诡辩论的错误
C.类似相对主义的错误
D.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136.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D)
A.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B.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
C.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D.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137.要正确解决事物矛盾的前提或关键是认识(B)
A.事物矛盾的普遍性
B.事物矛盾的特殊性
C.事物的主要矛盾
D.矛盾的主要方面
138.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运动,从表现形式上看(D)
A.是事物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
B.是不断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
C.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D.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139.“居安思危”这一成语所包含的哲学道理是(B)
A.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的
B.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
C.矛盾双方是相互等同的
D.矛盾双方既相互排斥又相互等同
140.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使焉,则臼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
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B)
A.客观性
B.能动性
C.对象性
D.任意性
141.从理论上看,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D)
A.特殊形式
B.唯一形式
C.辅助形式
D.基本形式
142.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D)
A.生产与需要的矛盾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D.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
143.资本积累的源泉是(C)
A.资本家的节俭;
B.资本的价值;
C.剩余价值;
D.扩大再生产
144.社会规律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这是因为(C)
①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②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③历史发展方向是由人的思想和行动决定的
④社会规律存在和实现于实践活动之中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45.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D)
A.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B.建立工农联盟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入到无阶级社会
146.在认识论中坚持反映的原则:B
A.是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B.是所有唯物主义的观点
C.只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D.仅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147.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理想是(A)
A.实现共产主义
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实现人权
148.近一年多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迅速在全球蔓延。在危机面前,人们
应该积极主动应对.,化“危”为“机”。下列名言中,符合意识能动性原理的有(D)
①信心比黄金更重要②我们惟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③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同时产生的④事不避难,知难不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49.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D)
①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②是一个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
③是社会发展的目的④既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又是社会发展的原因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50.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B)
A.产品的分配形式
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
151.马克思的伟大发现除了剩余价值学说外,另一个是(D)
A.阶级斗争理论
B.社会主义学说
C.辩证法理论
D.唯物史观
152.哲学上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的依据是(C)
A.主张一元论还是二元论
B.主张辩证法还是形而上学
C.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不同回答
D.
153.历史人物的出现(D)
A.具有历史必然性
B.具有历史偶然性
C.与历史条件无关
D.既具有历史必然性,又具有历史偶然性
154.在阶级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总是统治阶级的思想,因为统治阶级(B)
A.在政治上占统治地位
B.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
C.掌握了宣传机器
D.控制了大多数知识分子
155.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钥匙”是:(A)
A.劳动发展史
B.阶级斗争史
C.思想发展史
D.国家发展史
15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D)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
B.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
C.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D.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157.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C
A.是否被大多数人拥护
B.是否被社会普遍承认
C.是否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一致
D.是否能满足人的需要
158.广大农民在致富的过程中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
是(B)
A.精神是第一性,物质是第二性
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
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
D.先有精神后有物质
159.“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A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机械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160.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明:D
A.每个人必须事事实践才能有认识
B.只要参加实践就一定能获得正确认识
C.直接知识来自实践,间接知识不来自实践
D.一切认识归根到底来自实践
161.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其根本原因是由于()
A.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具有较高的精神文明
B.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
C.它是以高度社会化的资本主义大生产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前提的
D.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可以在旧社会的内部孕育生长起来
答案:B
162.在理论上第一次将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的是()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答案:A
163.民主的根本性质最终取决于()
A.由谁来进行统治
B.其经济基础的性质
C.统治阶级如何来进行统治
D.是不是全民的民主
答案:A
164.马克思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这说明0
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
B.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的基本形式
C.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互相排斥
D.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可以相互取代
答案:B
165.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发展的标志是0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
C.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破灭
D.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答案:A
166.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以A
A事物的区别为前提的
B.事物的共同性为前提的C事物之间相互转化为前提的
D.事物的发展为前提
167.“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句话是C
A.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168.实践最本质的特征是A
A.直接现实性
B.客观物质性
C.主观能动性
D.社会历史性
169.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B
A.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主体对客体的客观摹写
D.主体对客体的主观创造
170.垄断资本在经济政治上统治的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B)。
A.规定垄断价格
B.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C.掌握国家政权
D.避免两败俱伤
171.考察个别资本循环的目的是(A)
A.考察个别资本运动的顺利进行的条件
B.考察产业资本运动的速度
C.考察周转速度与预付资本的变化率
D.考察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172.加快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和提高年剩余价值率,根本是因为(B)
A.预付的资本总量增加了
B.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了
C.流通对生产的反作用
D.剩余价值率提高了
173.下列实物形态的资本中,同时属于生产资本.不变资本和固定资本的是(C)
A.原料和燃料
B.辅助材料
C.机器设备
D.商业设施
174.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B)
A.它能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大小
B.它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本身具有价值
C.它具有计量单位
D.它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
175.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
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它是以(B)
A.具体劳动为尺度的
B.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C.复杂劳动为尺度的
D.个别劳动为尺度的
176.商品的本质因素是(B)
A.使用价值
B.价值
C.交换价值
D.价格
177.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A)
A.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B.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C.巩固共产党的领导
D.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
178.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坚持(C)
A.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B.共产党的领导
C.无产阶级专政
D.社会主义方向
179.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标志是(A)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
C.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破灭
D.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180.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B)
A.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B.19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
C.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D.文艺复兴运动
181.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C)
A.辩证法
B.历史观
C.劳动价值论
D.剩余价值论
182.股票价格(D)
①与银行存款利息率成反比②与预期股息收入成正比
③是股息收入的资本化④不是股票的票面额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83.下列命题中属于揭示事物本质的有(D)
①水往低处流②日出于东落于西
③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④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84.马克思主义认识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C)
①世界的可知性②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
③认识起源于经验④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185.下列社会现象中属于上层建筑的是(C)
①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②政治法律制度
③国家政权④社会意识形态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86.白马非马的命题是AB
A割裂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B割裂了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187.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性质取决于(B)
A.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
B.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C.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
D.社会生产力的性质
188.16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奠基人是C
A.马克思
B.托马斯•康帕内拉C.托马斯•莫尔
D.恩格斯
189.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主宰者是D
A.银行资本家
B.B.工业资本家
C.商业资本家
D.金融寡头
190.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B)
A.永恒性
B.客观性
C.不变性
D.终极性
191.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C)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
192.人工智能的出现对哲学意识的意义是(D)
A.否定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性
B.根本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
C.降低了人在意识活动中的主体性
D.表明意识活动与其他物质运动形式的同一性
193.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实质是(D)
A.允许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B.允许马克思主义政党独立执政
C.不受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资本主义性质制约
D.资产阶级选择自己的国家管理者,实现其内部利益平衡的政治机制
194.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基本特点是:(A)
①个人主义②利己主义
③自由竞争④社群主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95.在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具有决定意义的是
A.生产资料的所有制
B.生产过程中的分配关系
C.生产过程中的交换关系
D.生产过程中的消费关系
答案:(A)
196.科学发展观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表现在(D)
A.科学发展观高于辩证的发展观
B.科学发展观包括辩证的发展观
C.科学发展观就是辩证的发展观
D.科学发展观集中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197.“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说明(A)
A.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是彼此联系的
B.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是彼此孤立的
C.任何事物和现象之间的联系是主观随意的
D.事物之间是互不影响的
198.在现实中缺乏充分根据,因而在当前条件下尚不能实现的可能性称之为(C)
A.不可能性
B.现实的可能性
C.抽象的可能性
D.微小的可能性
199.或然率是指(B)
A.可能性在质上的一种科学说明和测定
B.可能性在量上的一种科学说明和测定
C.必然性的一种科学说明和判定
D.偶然性的一种科学说明和测定
200.价值规律是通过商品交换中价格围绕着价值上下浮动表现出来的。这说明(A)
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
B.必然性转化为偶然性
C.事物的发展是由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过程
D.事物发展是由量变向质变转化的过程
201.偶然性对事物发展过程(B)
A.不起任何作用
B.起促进或延缓的作用
C.有时起作用,有时不起作用
D.起决定性作用
202.“必然的东西是偶然的,偶然的东西是必然的”这是(C)
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观点
C.唯物辩证法的观点D.形而上学诡辩论的观点
203.直线论的错误在于只看到(B)
A.事物发展的周期性而否认了前进性
B.事物发展的前进性而否认了曲折性
C.事物发展的间接性而否认了连续性
D.事物发展的曲折性而否认了周期性
204.事物发展的周期性体现了(D)
A.事物发展的直线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B.事物发展是一个不断地回到出发点的运动
C.事物发展的周而复始的循环性
D.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205.系统论科学出现的意义在于它(D)
A.高于唯物辩证法
B.抛弃了唯物辩证法
C.代替了唯物辩证法
D.丰富了唯物辩证法
206.一切以条件为转移,这是(C)
A.否认主观能动性的观点
B.机械唯物论的观点
C.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
D.形而上学绝对主义的观点
207.发展的实质是(C)
A.事物的一般变化
B.运动
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D.量变
208.“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机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这
句话揭示了
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顺序性
D.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
答案:(A)
209.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
A.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影响才能实现
B.对人的心理结构的影响才能实现
C.对民族气质的影响才能实现
D.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才能实现
答案:(D)
210.“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其涵义是
A.强调认识对实践的作用
B.强调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作用
C.认为认识可以脱离实践
D.认为实践可以脱离认识
答案:(B)
211.中国哲学家王夫之认为:"由行而行则知,由知而知所行”,“行可兼知,行高于
知”,这种观点是
A.唯心主义的知行观
B.形而上学的知行观
C.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行观
D.旧唯物主义的知行观
答案:(D)
212.下列属于因果关系的有
A.白天和黑天的关系
B.闪电和雷鸣的关系
C.阳光和植物的关系
D.阴电和阳电的关系
答案:(C)
213.中国古代哲学提出:“无独必有对",“独中又有自对”,这是一种
A.矛盾的观点
B.矛盾对立无限性的观点
C.一分为二的观点
D.对立统一的观点
答案:(B)
214.在矛盾双方力量的对比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事物的内部矛盾
B.事物的特殊矛盾
C.事物的主要矛盾
D.矛盾的主要方面
答案:(D)
215.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D.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答案:(0
216.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联系构成运动和变化,而形而上学则(C)
A.只承认联系,否认发展
B.只承认发展,否认联系
C.从否认联系到否认运动.变化和发展
D.只承认运动,否认联系和发展
217.在联系问题上,唯心主义者否认联系的(A)
A.客观性
B.主观性
C.多样性
D.必然性
218.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D)
A.视为精华全部继承
B.视为糟粕全部抛弃
C.应保留一半,抛弃一半
D.批判继承,推陈出新
219.部分质变是指(B)
A.质变过程中有量的扩张B.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局部或阶段性的质变
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D.量变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220.平均利润形成后,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变为(C)
A.市场价格围绕垄断价格上下波动
B.市场价格围绕平均利润上下波动
C.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D.市场价格围绕生产成本上下波动
221.作为辩证的否定的“扬弃”是(C)
A.既保留又发扬
B.彻底抛弃
C.既克服又保留
D.矛盾的调和
222.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因为辩证的否定(C)
A.把旧事物完全抛弃
B.使旧事物发生量变
C.是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
D.是从外部强加给事物的
223.形而上学的否定观的根本错误在于(C)
A.否认肯定和否定的区别
B.坚持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C.否认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D.否认否定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224.“肯定中有否定,否定中有肯定”这是一种(B)观点
A.折中主义
B.唯物辩证法
C.形而上学
D.诡辩论
225.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度”是指(A)
A.事物保持一定质的量的限度
B.事物保持一定量的质的限度
C.事物质变的关节点
D.事物质变的临界点
226.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适度原则,防止“过”与“不及”,其哲学伦理论根
据是(B)
A.内因与外因关系的原理
B.质和量互相制约关系的原理
C.“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D.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227.作为质变和量变的统一的度是指(D)
A.肯定和否定的对立统一
B.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
C.事物的构成成分在空间上排列组合
D.事物保持其质的量的限度
228.量变的复杂性是指(B)
A.量变的程度发展不同
B.量变形式的多样性和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
C.质变中有量的扩张
D.量变有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和突破度的范围的变化
229.“任何一个事物都和物质世界的其他事物处于普遍联系之中”这是(B)
A.唯心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正确观点
C.相对主义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
230.事物发展阶段性的部分质变表现了(D)
A.事物根本的.全局的质变的开始B.不包含量的扩张和质的变化
C.事物内部各个部分的不平衡性D.事物的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变化的不平衡性
231.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分歧的焦点是(C)
A.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结构性
B.是否承认事物的量变
C.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在的矛盾性
D.是否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
232.同质的事物也是有区别的,区别的依据是(C)
A.事物的度B.事物的属性C.事物量的规定性D.事物的特殊矛盾
233.决定事物的质的是(B)
A.矛盾的普遍性B.矛盾的特殊性C.事物之间的联系D.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234.爆发式飞跃是(A)
A.解决矛盾的一种对抗的质变形式
B.解决矛盾的非对抗性的质变形式
C.新旧要素的逐渐积累
D.质变与量变的相互转化
235.矛盾的斗争性是一个广泛的哲学范畴,它的含义是(D)
A.对立面双方相互依存的性质
B.对立面双方相互贯通的性质
C.对立面双方相互转化的性质
D.对立面双方相互离异.相互排斥的性质
23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诗句中包含的哲学原理是(D)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C.事物的变化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237.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志在于,它(D)
A.是不是在新时代产生的
B.是不是具有新的特点
C.是不是得到多数人的承认
D.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
238.新事物是指(D)的事物
A.刚刚诞生的事物
B.形式上的新发展
C.比较弱小
D.符合发展规律
239.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说之所以错误,在于它割裂了(D)
A.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240.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B)
A.对抗性矛盾决定的
B.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共同决定的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共同决定的
24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系是指两者是(C)关系
A.个别与一般
B.现象与本质
C.互为依存互为存在条件
D.外部表现和内部表现
242.事物的量是(D)
A.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形式B.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内在要素的总和
C.一事物与它事物互相区别的界限D.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方面的规定性
24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C)
A.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B.世界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C.世界是物质的
D.世界是统一的
244.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A)
A.“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B.“万物皆备于我”
C.“存在就是被感知”
D.“心外无物”
245.“人为自然界立法”是(C)
A.不可知论观点
B.二元论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246.“万物皆备于我”是(D)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唯心主义辩证法的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247.我国明朝王守仁提出“心外无物”,这种观点属于(C)
A.形而上学观点
B.经验主义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248.主观唯心主义者主张(D)
A.认识来源于绝对观念
B.人在神的启示下认识世界
C.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D.世界万物是”感觉的复合
249.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D)
A.古典唯心主义和现代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法的唯心主义
C.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D.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250.提出真正科学的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是(B)
A.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
B.辩证唯物主义
C.德国古典哲学中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251.火是万物本原的观点是属于(C)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252.“世界统一于存在”的观点(C)
A.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
B.是地地道道的唯心论
C.是掩盖哲学上两大基本派别对立的提法
D.是被自然科学发展证明了的科学命题
253.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C)
A.事物的普遍联系
B.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
C.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内部矛盾
D.经过量变过渡到质变
254.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D)
A.世界是物质的
B.世界在本质上是精神的
C.世界是发展的
D.世界是统一的
255.世界的统一性在于(C)
A.它的矛盾性
B.它的可知性
C.它的物质性
D.它的存在性
256.从思想倾向上来看,现代西方哲学可以分为两股思潮。它们是(B)
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B.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
C.唯意志主义和存在主义
D.贝克莱主义和休谟主义
257.现代科技革命的发展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是(C)
A.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越来越不适应现时代
B.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绝对真理的体系
C.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
D.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作出了否定
258.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点是(D)实践性
A.阶级性
B.科学性
C.革命性
D.实践性
259.马克思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D)19德古典
A.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
B.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1).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
260.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是(B)
A.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之间的关系
B.普遍和特殊.共性和个性之间的关系
C.本质和现象.必然和偶然之间的关系
D.无限和有限.绝对和相对之间的关系
261.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D)
A.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
B.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理论的概括和总结
C.哲学研究的对象是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
D.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作用
26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D)思维和存在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63.哲学正式形成于(A)
A.奴隶制社会
B.原始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64.西方哲学史上公认的第一位哲学家是(D)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
265.200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每年11月的哪个星期的星期四为“哲学日”(C)
A.第一个星期
B.第二个星期
C.第三个星期
D.第四个星期
266.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的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C)
A.世界发展动力问题
B.意识本质问题
C.世界本原问题
D.实践本质问题
267.爱因斯坦相对论证明了(B)
A.时空具有相对性,它随人的意志为转移B时空与物质运动不可分
C.时空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
D.时空是可变的,是不可认识的
268.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认识论上的根本对立表现在(D)
A.是否承认感觉经验是认识的起点
B.是否承认世界的可知性
C.是否承认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
D.是否承认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269.辩证法所要回答的是(B)
A.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
B.世界的状况是怎么样的问题
C.世界是否可知性的问题
D.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270.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D)
A.解放思想
B.实是求是(传统说法)
C.与时俱进
D.求真务实(当前说法)
271.人们在一定社会条件下进行的实践活动(A)
A.都受社会条件的限制
B.都不受社会条件的限制
C.都是主观随意进行的
D.都不是对客观世界的改
272.意识的能动性表现在,意识能够(D)
A.创造客观规律
B.改造历史规律
C.反映客观世界
D.通过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273.人类意识的能动性是指意识能够(A)
A.能动的反映和改造世界
B.能动的创造规律
C.能动的改造规律
D.能动的创造物质
274.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因而就意识本身而言它具有(A)
A.主观性
B.能动性
C.随意性
D.物质性
275.“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这是(C)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
276.辩正唯物主义认为意识的本质是指(C)
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C.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D.意识是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
277.认为物质产生意识就像肝脏分泌胆汁,这是(C)
A.不可知论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E.二元论观点
278.“理在事先”这种认识论的观点是(C)
A.不可知论
B.可知论;
C.客观唯心主义
D.主观唯心主义
279.人工智能出现和发展的哲学意义在于(B)
A.否定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B.证明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C.否定了电脑与人脑的本质区别
D.证明了电脑在整体上超过人脑
280.物质的唯一特性是(B)
A.运动的绝对性
B.客观实在性
C.可知性
D.矛盾性
281.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的观点是(D)
A.主观唯心主义
B.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C.客观唯心主义
D.形而上学
282.动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19粤教版 高中美术 必修1 美术鉴赏《第四单元 外国美术鉴赏》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0课标
- 2024届河北省正定县七中3月高三一轮复习摸底考试(线上)数学试题
- 2024届贵州省铜仁市铜仁伟才学校高三寒假考试(一)数学试题
- 2024届广东顺德华侨中学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内参模拟测卷(一)(全国3卷)数学试题
- 叉车三包维修合同模板
- 材料员劳动合同
- 玻璃吊装安全协议书范本
- 北京市政府合同管理办法
- 园区应急管理介绍
- 规划现状分析图
- 2025高考数学一轮复习-圆的方程-专项训练【含解析】
- 茶艺上课教案
- AQ6111-2023个体防护装备安全管理规范
- 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课件
- 社会工作实务(第三版)课件 第六章 微观实务:个案工作
- 高标准基本农田施工组织设计四篇
- 5.3 运用典型算法-【中职专用】高一信息技术同步课堂(高教版2021·基础模块下册)
- 医疗纠纷处理培训
- (完整版)韩国商法
- 体育课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 2024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东线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