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层压塑料和增强塑料详解_第1页
第十二章层压塑料和增强塑料详解_第2页
第十二章层压塑料和增强塑料详解_第3页
第十二章层压塑料和增强塑料详解_第4页
第十二章层压塑料和增强塑料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二章层压塑料和增强塑料详解演示文稿目前一页\总数六十四页\编于八点优选第十二章层压塑料和增强塑料目前二页\总数六十四页\编于八点12.1概述12.2增强塑料的组成12.3胶接作用和表面处理12.4增强塑料的成型Outline目前三页\总数六十四页\编于八点12.1概述层压塑料是将纸张、棉布、玻璃布、石棉纸等片状底材经浸或涂树脂后(称附胶片材),再经层叠、加热、加压而制成坚实的板、管、棒等形状制品。目前四页\总数六十四页\编于八点增强塑料是指聚合物与增强材料相结合而提高力学强度的有机复合材料。层压塑料也是增强塑料的一部分,构成两者的主体材料都是树脂和增强物,不同的是层压塑料强调了片状底材的层叠。目前五页\总数六十四页\编于八点增强塑料的性能特点:比强度高。ρ<2×103kg/m3热性能良好。增强塑料的热变形温度高,收缩率小,导热系数低。耐化学腐蚀性强。如尼龙耐碱,聚苯醚耐高温水蒸气,聚甲醛耐水、耐有机溶剂等。电绝缘性能优良。目前六页\总数六十四页\编于八点复合材料的集散分布情况①分散(掺和)强化型材料②层状复合材料(或称接合型复合材料)③梯度材料(梯度功能材料)

目前七页\总数六十四页\编于八点①颗粒(粒子)弥散强化复合材料②晶须强化复合材料

纤维强化复合材料

织物/非织物强化复合材料强化相材料的形态目前八页\总数六十四页\编于八点12.1概述12.2增强塑料的组成12.3胶接作用和表面处理12.4增强塑料的成型Outline目前九页\总数六十四页\编于八点12.2增强塑料的组成

一、树脂热固性树脂目前十页\总数六十四页\编于八点热固性树脂

(1)聚酯树脂常用不饱和聚酯及其单体配成稠厚性液体。成型时加入适量引发剂(如有机过氧化物)使其发生固化反应。优点:优越电绝缘性能、较强的抗水和抗酸性、较好透明性以及抗御大多数有机溶剂的侵蚀。缺点:是耐热性较差和固化时收缩率大。目前十一页\总数六十四页\编于八点(2)环氧树脂通常使用的是稠厚液体,固化时常用酐类或胺类化合物为硬化剂。由于固化反应无气体副产物放出,可选用低压成型方法。优点:环氧树脂对各种增强物的胶接作用都很好。缺点:脱模会发生困难,固化时收缩率较小。目前十二页\总数六十四页\编于八点(3)酚醛树脂酚醛树脂成为增强塑料,分预浸和层压两步。首先将树脂的水溶液或醇溶液涂浸在增强物上并使其固化反应进行至乙阶段,借以逐出溶剂和部分固化反应的副产物;然后对预浸物采用高压成型,反应至丙阶段。目前十三页\总数六十四页\编于八点工业上习惯将热固性树脂交联过程分为三个阶段:①甲阶(P<Pc)此阶段树脂具有良好的可溶、可熔性。②乙阶(P≈Pc)分子间产生部分交联键和形成交联。此时树脂的可溶、可熔性下降,但仍然可塑。③丙阶(P>Pc)此阶段分子具有网状结构,树脂达到不溶不熔的深度交联。目前十四页\总数六十四页\编于八点(4)有机硅树脂有机性溶液,固化时象酚醛树脂一样有挥发性物质出来,成型时也需预浸和高压,且固化时间较长。这类树脂常用于制品电绝缘性能、强度和耐热性要求高的场合,成本也较高。目前十五页\总数六十四页\编于八点(5)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成型时要放出挥发性物质,必须经过预浸。这类树脂具有优越的抗电弧性,上色范围广、硬度高、耐磨性好、耐热性高等优点。但是成本较高。目前十六页\总数六十四页\编于八点除上述几种热固性树脂外,近年来新发展的有三聚氰氨三丙烯酯、聚磷苯二甲酸二丙烯酯和聚间苯二甲酸二丙烯酯、聚酰亚胺等二十多种热固性树脂。目前十七页\总数六十四页\编于八点12.2增强塑料的组成

一、树脂热固性树脂

热塑性树脂目前十八页\总数六十四页\编于八点聚酰胺树脂;聚烯烃树脂;PS树脂;聚甲醛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PC树脂;改性聚苯醚树脂;聚苯硫醚树脂。热塑性树脂

目前十九页\总数六十四页\编于八点二、增强材料1、玻璃纤维;按化学成分可分为无碱、中碱、高碱、高弹、高强等几种。2、碳纤维;3、硼纤维;4、碳化硼纤维;5、晶须(单晶类纤维,Al2O3、SiC、SiO2);6、石棉纤维。目前二十页\总数六十四页\编于八点12.3胶接作用和表面处理

目前二十一页\总数六十四页\编于八点复合材料的组成增强体Reinforcement基体Matrix界面Interface目前二十二页\总数六十四页\编于八点

界面结构示意图增强材料树脂基体基体表面区相互渗透区增强材料表面区目前二十三页\总数六十四页\编于八点一、胶接作用

加入“双亲分子”的表面处理剂,这种物质的分子一端具有亲极性增强材料的极性基团,另一端是亲非极性树脂的非极性基团,则可在增强材料与树脂之间起一种胶接作用。树脂增强材料目前二十四页\总数六十四页\编于八点化学键理论偶联剂与玻璃纤维的界面反应

以玻璃纤维用乙烯基三氯硅烷处理后,用于增强不饱和聚酯树脂为例目前二十五页\总数六十四页\编于八点复合材料的界面理论界面浸润理论化学键理论扩散理论静电理论机械粘结理论目前二十六页\总数六十四页\编于八点化学键理论界面反应偶联剂处理后的玻璃纤维,在引发剂作用下与不饱和聚酯发生如下反应,形成化学键结合。目前二十七页\总数六十四页\编于八点

处理剂(1)有机络合物类。常用的是甲基丙烯酸二氯化铬络合物(沃兰)(2)有机硅烷类偶联剂(3)钛酸酯类偶联剂4)铝酸酯类偶联剂

目前二十八页\总数六十四页\编于八点是一类具有两不同性质官能团的物质,其分子结构的最大特点是分子中含有化学性质不同的两个基团,一个是亲无机物的基团,易与无机物表面起化学反应;另一个是亲有机物的基团,能与合成树脂或其它聚合物发生化学反应或生成氢键溶于其中。偶联剂被称作“分子桥”,用以改善无机物与有机物之间的界面作用,从而大大提高复合材料的性能,如物理性能、电性能、热性能、光性能等。偶联剂目前二十九页\总数六十四页\编于八点式中n=0~3;Y代表氨基、巯基、乙烯基、环氧基、氰基及甲基丙烯酰氧基等基团,这些基团和不同的基体树脂均具有较强的反应能力;X代表能够水解的烷氧基(如甲氧基、乙氧基等),这些基团水解时即生成硅醇(Si(OH)3),而与无机物质结合,形成硅氧烷。硅烷偶联剂在国内有KH550,KH560,KH570,KH792,DL602,DL171这几种型号。硅烷偶联剂目前三十页\总数六十四页\编于八点表面预处理法:将硅烷偶联剂配成0.5~1%浓度的稀溶液,使用时只需在清洁的被粘表面涂上薄薄的一层,干燥后即可上胶。所用溶剂多为水、醇、或水醇混合物,并以不含氟离子的水及价廉无毒的乙醇、异丙醇为宜。迁移法:将硅烷偶联剂直接加入到胶粘剂组分中,一般加入量为基体树脂量的1~5%。涂胶后依靠分子的扩散作用,偶联剂分子迁移到粘接界面处产生偶联作用。对于需要固化的胶粘剂,涂胶后需放置一段时间再进行固化,以使偶联剂完成迁移过程,方能获得较好的效果。目前三十一页\总数六十四页\编于八点底面法:5%-20%的硅烷偶联剂的溶液同上面所述,通过涂、刷、喷,浸渍处理基材表面,取出室温晾干24小时,最好在120℃下烘烤15分钟。直接加入法:硅烷亦可直接加入填料/树脂的混合物中,在树脂及填料混合时,硅烷可直接喷洒在混料中。偶联剂的用量一般为填料用量的0.1%-2%,(根据填料直径尺寸决定)。然后将加过硅烷的树脂/填料进行模塑(挤出、压塑、涂覆等)。目前三十二页\总数六十四页\编于八点

在硅烷偶联剂的两类性能互异的基团中,以Y基团最重要,它直接决定硅烷偶联剂的应用效果。只有当Y基团能和对应的基体树脂起反应时,才能提高有机胶粘剂的粘接强度。一般要求Y基团能与树脂相溶并能起偶联反应,所以对于不同的树脂,必须选择含适当Y基团的硅烷偶联剂。目前三十三页\总数六十四页\编于八点当Y为无反应性的烷基或芳基时,对极性树脂是不起作用的,但可用于非极性树脂,如硅橡胶、聚苯乙烯等的胶接中。当Y含反应性官能基,要注意它与所用树脂的反应性及相容性。当Y含氨基时,属于催化性的,能在酚醛、脲醛、三聚氰胺甲醛的聚合中作催化剂,也可作为环氧和聚氨酯树脂的固化剂,这时偶联剂完全参与反应,形成新键。氨基硅烷类的偶联剂是属于通用型的,几乎能与各种树脂起偶联作用,但聚酯树脂例外。目前三十四页\总数六十四页\编于八点X基团的种类对偶联效果没有影响。因此,根据Y基团中反应基的种类,硅烷偶联剂也分别称为乙烯基硅烷、氨基硅烷、环氧基硅烷、巯基硅烷和甲基丙烯酰氧基硅烷等,这几种有机官能团硅烷是最常用的硅烷偶联剂。目前三十五页\总数六十四页\编于八点通式为ROO(4-n)Ti(OX-R’Y)n(n=2,3)表示;其中RO-是可水解的短链烷氧基,能与无机物表面羟基起反应,从而达到化学偶联的目的;OX-可以是羧基、烷氧基、磺酸基、磷基等,这些基团很重要,决定钛酸酯所具有的特殊功能,如磺酸基赋予有机物一定的触变性;焦磷酰氧基有阻燃,防锈,和增强粘接的性能。钛酸酯偶联剂目前三十六页\总数六十四页\编于八点(RO)m-起无机物与钛偶联。钛酸酯偶联剂通过它的烷氧基直接和填料或颜料表面所吸附的微量羧基或羟基进行化学作用而偶联。目前三十七页\总数六十四页\编于八点-(--O……)--具有酯基转移和交联功能。该区可与带羧基的聚合物发生酯交换反应,或与环氧树脂中的羧基进行酯化反应,使填充剂、钛酸酯和聚合物三者交联。目前三十八页\总数六十四页\编于八点OX--连接钛中心的基团。这一部位的OX基团随结构不同,对钛酸酯的性能有不同影响,如羧基可增加与半极性材料的相溶性,磺酸基具有触变性,砜基可增加酯交换活性,磷酸酯基可提高阻燃性,聚氯乙烯的软化性;焦磷酸酯基可吸收水份,改进硬质聚氯乙烯的冲击强度,亚磷酸酯基可提高抗氧性,降低聚酯或环氧树酯中的粘度等。目前三十九页\总数六十四页\编于八点R---热塑性聚合物的长链纠缠基团,钛酸酯分子中的有机骨架。由于存在大量长链的碳原子数提高了和高分子体系的相容性,引起无机物界面上表面能的变化,具有柔韧性及应力转移的功能,产生自润滑作用,导致粘度大幅度下降,改善加工工艺,增加制品的延伸率和撕裂强度,提高冲击性能。如果R为芳香基,可提高钛酸酯与芳烃聚物的相容性。目前四十页\总数六十四页\编于八点Y---热固性聚合物的反应基团。当它们连接在钛的有机骨架上,就能使偶联剂和有机材料进行化学反应而连接起来。例如双键能和不饱和材料进行交联固化,氨基能和环氧树脂交联等。目前四十一页\总数六十四页\编于八点)n它代表钛酸酯的官能度,n可以为1-3,因而能根据需要调节,使它对有机物产生多种不同的效果,在这一点上灵活性要比象硅烷那样的三烷氧基单官能偶联剂大。目前四十二页\总数六十四页\编于八点二、表面处理方法热-化学处理法(后处理)化学处理法(前处理)迁移法

目前四十三页\总数六十四页\编于八点热-化学处理法主要用于有捻纺织制品。在纤维拉制过程中,加入的是纺织型浸润剂,多属油脂类和亲水性物质,必须首先去除。其方法有洗涤法、烘烧法和高温热处理等。趁热将热处理过的纤维织物浸入特定配方的表面处理剂中充分进行化学浸渍,再经烘干(150-180℃),(温度低于水的沸点时易吸收水分)10-20min。目前四十四页\总数六十四页\编于八点热处理时间愈长、温度愈高,则浸润剂的残留量愈低,但纤维强度的损失也愈大。对电性能要求高的增强塑料制品,应尽可能降低浸润剂的残留量。目前四十五页\总数六十四页\编于八点二、表面处理方法

热-化学处理法(后处理)

化学处理法(前处理)迁移法

目前四十六页\总数六十四页\编于八点化学处理法(前处理)在玻璃拉丝操作时就已将表面处理剂加入到玻璃纤维浸润剂配方中,故称为前处理法。表面处理剂用于无捻粗纱玻璃纤维制品,含油质成分少,属于强化型表面处理剂,故省去热处理工序,故称为化学处理法。目前四十七页\总数六十四页\编于八点二、表面处理方法

热-化学处理法(后处理)化学处理法(前处理)

迁移法

目前四十八页\总数六十四页\编于八点迁移法是将表面处理剂按一定比例加入树脂中,当玻璃纤维进行浸胶和涂覆时,与玻璃纤维及其织物发生作用。目前四十九页\总数六十四页\编于八点11.4增强塑料的成型

一、热塑性增强塑料的成型(自学)目前比较成熟的是注射成型。但由于含有例如玻璃纤维等而具有特定特征。

目前五十页\总数六十四页\编于八点二、热固性塑料的成型1、高压成型2、低压成型3、接触成型4、其它成型

目前五十一页\总数六十四页\编于八点高压成型1、层压成型将增强用的片状基材经浸渍、喷射、涂拭等方法上胶后,再经多层叠合送入热压机于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压制形成制品的方法,称为层压成型。只能生产板材。目前五十二页\总数六十四页\编于八点层压成型

浸渍、叠料、进模、热压、脱模、切边、热处理等目前五十三页\总数六十四页\编于八点多层层压机目前五十四页\总数六十四页\编于八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