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为地理题材的品德教学点睛_第1页
“生活化”为地理题材的品德教学点睛_第2页
“生活化”为地理题材的品德教学点睛_第3页
“生活化”为地理题材的品德教学点睛_第4页
“生活化”为地理题材的品德教学点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生活化”为地理题材的品德教学点睛以“地理”载情,以“地理”育德,可以使地理题材的品德课堂变得趣味盎然、情意浓浓,品德教学也将真正达到“情感为纽,德育无痕”的境界。

这些年,地理题材的品德教学研究已不再像以往那样“门庭冷落”,相关研讨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对很多品德老师来说,地理题材的品德教学仍然让他们望而生畏。品德老师习惯于讲道理,可是这个套路用在地理题材的教学内容上,学生常常无动于衷。“理”有了,“情”没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又该怎么办呢?这种尴尬现状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近年来,笔者致力于小学地理题材的品德教学实践与研究,发现地理题材的品德教学必须“生活化”,才能让地理题材的品德教学“情”和“理”更协调地融为一体。

一、目标定位:贴近生活

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地理题材的教学内容不是为了让学生机械地记住一些地理知识,而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兴趣,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在学生生活、教材资源的共同基础上制定教学目标,可以为地理题材的品德课“情理交融”的效果打下基础。以《我来做个小导游》这一课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为例,教材设定的目标为:

1)知道了解家乡的人文自然景观和民风民俗,并从中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

2)通过体验导游这个角色,感受家乡的变化,培养爱家乡的情感。

笔者结合本地的乡土资源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此目标改为:

1)知道了解家乡绍兴的人文自然景观和民风民俗。

2)在了解绍兴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等的过程中,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

3)通过搜集绍兴的名胜古迹资料、模拟小导游、制作展板举办展览等活动,体会为建设家乡、造福家乡立下汗马功劳的人们的精神品质,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教学目标保留了品德课的学科特性,它结合教材要求和儿童的实际生活状况、身心特点和发展需要,找到了地理和德育的契合点。

二、资源选择:源于生活

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教材中抽象的地理知识对小学生来说难以理解,如果从学生的生活需要出发来选择资源,就能让教材平面、静止的知识变得立体、生动起来。

1.借助生活经验

日常生活中很多现象都与地理紧密联系,要精选和学生自身经验相关的知识,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依据加以扩展和延伸。

片段:“我的家乡在哪里”

学生通过在地图上找家乡,知道自己的家乡在浙江后,老师拓展补充了下列教学内容:

师:我们浙江简称“浙”,平常的生活中,你会在哪里看到这样的简称“浙”呢?

学生的回答:在车子上、渔船上等。

教师相机出示浙江的车牌号、船号的图片,

师:以后,我们在远离家乡的某一个地方,看到这样带有“浙”的车子、船,我们就知道,这是我们家乡的。

另一片段:“长江长城,黄山黄河”

课的开始以谈话导入,教师出示一张10元面值的人民币,让学生看其中的风景画,

师:猜一猜这是什么地方?

有去过的学生回答:三峡。由此引出――长江。

很显然,这样的设计会让孩子觉得地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样的课堂更具有趣味性。

2.联系社会热点

与日新月异的现实社会比较,教材内容总是相对滞后的。这时,我们可以借助报刊、网络、电视等大众传媒捕捉相关的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在备课授课中,不拘泥于教材,大胆适当地应用这些生活中的材料,从而拉近教材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为地理题材的品德教学增添新的活力。

以“我来做个小导游”为例,一位教师引用了在绍兴举办的金鸡百花奖作为新课的导入:

1)出示宣传视频“诗与画的绍兴”,“你和我的电影”。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2)2012年9月,第21届中国金鸡百花奖将在绍兴举办,这正是金鸡百花奖的宣传片,我们有些同学可能已经在电视上看到过了。小朋友们还了解有关绍兴金鸡百花奖的哪些资料呢?如:宣传片中的女演员正是我们绍兴籍演员――江一燕。

3)小朋友们对这次盛会了解的可真不少啊!看来大家对家乡非常关心和热爱!为什么把这么大的盛会放到我们绍兴来举行呢?

4)小结:随着绍兴金鸡百花奖的举行,到时将迎来众多的明星和观众,他们一定想领略绍兴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作为热情的绍兴小主人,大家可以把家乡的美丽风光介绍给游客。这节课,咱们模拟做小导游,带着这些客人来一次“绍兴之旅”。(边讲边放“绍兴之旅”短片)

3.结合乡情资源

增强爱家乡的情感是品德课程的情感培养目标之一。取之于学生熟悉的本乡地理风情,能引起学生对生活、现实和家乡的关注,产生积极的思考,从而也能培养学生社会参与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活动设计:走进生活

品德课程新标准指出:对于儿童,他们的受教育历程本身就是生活。所以,我们应该为学生创设充满童趣的地理题材的品德课,使学生在获得地理知识的同时也获得情感体验。

1.以情景体验为平台

品德与社会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道德认知、形成的价值观念需要在生活中得到肯定和认可。为了帮助学生达到这一目的,笔者常常模拟生活情境,使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与周围的人、事、物发生实际的接触,产生真实的感受和情绪体验,获得对自我、对世界、对生命和生活的感悟。

“世界真奇妙”一课中有一板块的内容:“有趣的别称”,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

1)以自己的小名导入,让学生明白别称的含义;

2)阅读教材中内容,讨论自己认为新奇的别称;

3)思考别称的由来;

4)试一试,根据国家特点取别称。

在第四个环节中,我别具一格地创设了花式取别称的活动,规则是:

马尔代夫:提供一个条件取一个别称;

埃及:提供两个条件取两个别称;

中国:不给条件取三个别称。

这样的情境体验有层次、有梯度、有挑战,让学生沉浸在取别称的氛围里,开动脑筋奇思妙想。而学生在取别称的活动中,既明白了国家别称与该国的地貌特征、气候特点、特产物品、民风民俗等有关的地理知识,又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了国家别称的趣味性,从中会获得世界真奇妙的核心情感体验。

2.以信息技术为载体

教学插图是静止的,辅助媒体则是灵活的。面对教材呈现的静止、无生趣的地理知识,可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以多元灵活的方式呈现学习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我的家乡在哪里”一课中,借助多媒体让浙江地图从中国地图中跳出来,让绍兴地图从浙江地图中跳出来。这样,学生对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我们的地球”一课中,为了达成知识目标中的“感受地球面貌的多姿多彩”,用视频播放动态美景,有碧蓝浩瀚的海洋、莽莽苍苍的森林、一望无垠的稻田、波光粼粼的江河湖泊、高耸陡峭的高山峡谷、辽阔干燥的戈壁沙漠等等。学生一下子被眼前的风光所吸引,自然产生了想要了解地球的求知欲。

3.以合作探究为手段

在探究生活中的地理时,光凭一个学生的经验和能力往往是不能完成的,需要学生间、师生间的相互合作。

“我国的行政区”第二板块“一起寻找祖国妈妈的孩子”教学:

老师给每一组学生准备了一张大的中国行政地图和一份文化菜单。

文化菜单内容:

1)明星、主持人:比如,明星杨幂姐姐的家乡在北京市,主持人小鹿姐姐的出生地在内蒙古自治区等等。

2)奥运冠军:羽毛球奥运冠军林丹的家乡在福建省;乒乓球奥运冠军李晓霞的家乡在辽宁省;游泳奥运冠军孙杨、叶诗文的家乡在浙江省……

3)名胜古迹:首都北京有八达岭长城;直辖市上海有东方明珠塔;西藏自治区有布达拉宫……

让每组同学合作在地图上找到这些省市行政区,并将菜单贴在相应的位置上。

从这个教学活动可以看出,爱国主义教育也可以巧妙地融合在知识的增长、能力的提高、和情感态度的培养之中,不再空洞而单调。在课堂上,就要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努力创设多种乐于被学生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