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
有余数除法的认识......................................................1
除法竖式计算..........................................................4
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练习一)........................................8
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练习二)........................................11
认识时、分..............................................................15
认识儿时几分...........................................................19
认识秒.................................................................22
时、分、秒(练习课)...................................................26
认识方向(东、南、西、北).............................................29
认识平面图...........................................................32
认识东北、西北、东南、西南.............................................35
测定方向.............................................................38
数数千以内数的组成....................................................41
千以内数的读写.........................................................44
用算盘表示数...........................................................47
认识千以内的数(练习课)...............................................49
万以内数的认识.........................................................51
万以内中间有0的数的写法和读法........................................4
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57
数的估计(接近几百、几千的数)........................................60
认识万以内的数(练习课)...............................................63
万以内数的组成和读写(复习课)........................................66
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复习课)..........................................69
认识分米和毫米.........................................................72
简单的单位换算.........................................................76
分米和毫米(练习课)...................................................79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82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86
加减两步计算实际问题.................................................89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练习课)..................................92
整十(百)数的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练习课).......................94
加、减口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练习课)..................................97
三位数加法的笔算(不连续进位加)...................................100
三位数加法的笔算(连续进位加).....................................103
三位数加法的笔算(练习课)..........................................106
加法口算和笔算(练习课)............................................108
三位数减法的笔算(不连续退位减)...................................110
三位数减法的笔算(连续退位减)(练习课)..............................13
三位数减法的笔算(隔位退位减).......................................115
三位数减法的笔算(练习课)...........................................118
减法口算和笔算(练习课)............................................120
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复习课).....................................22
两、三位数加减法的应用(复习课).....................................24
角的初步认识........................................................126
初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129
角的初步认识(练习课)..............................................132
简单的数据收集与分类整理(1)........................................34
简单的数据调查与分类整理(2)........................................37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练习课)..........................................141
了解你的好朋友......................................................144
认数和有余数除法(复习课)..........................................148
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复习课)...................................152
计量单位、角和方向知识(复习课)...................................154
解决实际问题和数据收集(复习课)...................................158
有余数除法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页的例1、例2和“想想做做”。
教材分析:本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除法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学习过程中,
要借助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同时领会有
余数除法与表内除法的关系。为后面学习除法的笔算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事实抽象成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在平均分若干物体
的活动中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2.使学生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情况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正确读出有
余数的除法算式。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学准备:铅笔、小棒、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堂探学
1.探学例1。
[教学要求: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分铅笔的操作,感知有时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初
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教学时,一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经验,主动把对平均分
的认识,由“正好分完”扩展到“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提出问题后,可以让学生想
一想,按每人2支、3支、4支、5支的要求,分别把10支铅笔平均分,可能出现怎样的
结果,促使学生主动想到平均分后可能得到的不同结果。二要有序的组织学生的操作和填
表活动。可以要求学生一边进行分铅笔的操作,一边把操作的结果填入表中;也可以让学
生按顺序进行操作,再通过填表整理每次分铅笔的结果。三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
把分铅笔的情况分成两类,进而明确: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有时正好分完,有时会有剩余。]
(1)(出示10支铅笔)谈话:把10支铅笔分给小朋友,每人分2支,可以分给几人?
你能用小棒代替铅笔分一分吗?
(2)交流:可以分给几人?刚才这种分法叫什么?(平均分)
(3)出示表格,把分法、结果填在表中,并说明没有剩余。
(4)学生操作。
每人分3支、4支、5支呢?请在小组里分一分、说一说。并把每次分的结果记录下来。
汇报交流:谁能分别说说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根据回答板书相应内
容)
(5)仔细观察填出的表格,结合我们刚才分小棒的过程,想一想平均分可能出现哪
两种情况?
(6)指出:通过刚才的操作,我们发现平均分的结果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正好分完,一
种是分了有剩余。
2.抽象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1)提问:10支铅笔每人分2支,可以分给几人?除法算式怎样写?每人分5支呢?
(2)谈话:平均分有剩余时我们也可以写成除法算式。
(3)学生自学课本第1页下面的内容。
(4)全班交流:谁来说说你学会了什么?
(5)提问:10支铅笔每人分3支,可以分给几人?分完了吗?剩几支?这1支还能
再分吗?除法算式怎么列?(板书算式)
(6)认识除法算式中的余数。追问:余数“1”表示什么?
(7)有余数除法算式的读法:这道算式你会读吗?(指着算式一起读)
(8)你能把每人分4支的结果用除法算式表示吗?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3.探学例2o
[教学要求:重点引导学生通过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初步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
的道理,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教学时,可以先出示4根小棒,让学生说一说用4根小棒
可以摆出几个正方形,并示范摆正方形的方法,再想一想用8根小棒可以摆出几个正方形,
同时摆出2个正方形。在此基础上,提出“这样用12、13、14、15、16根小棒摆正方形结
果会怎样”,并组织学生一边按要求完成操作,一边填写书上的算式和表格。组织交流时要
引导学生联系操作的过程和结果说清楚所填算式的意思,以及表格与算式之间的对应关
系。]
(1)用4根小棒摆一个正方形,8根摆2个正方形。像这样用12、13、14、15、
16根小棒摆正方形,结果会怎样呢?
(2)先摆一摆,再填写除法算式,并把表格填写完整。
(3)交流:每次摆的结果怎样,你是怎样填写的?(指名到前台边摆小棒边介绍)结
合学生的交流,板书除法算式,并填写表格。
(4)比较除法算式中的余数和除数,你有什么发现?
(5)提问:你认为余下的数不可能满几?为什么呢?
追问:为什么余数一定要小于4呢?
(6)小结:除数是4,如果余下的数又满4根,说明可以继续分,一直分到余下的数
不满4根,不够摆出一个正方形,也就是说:余下的数一定要比4小。所以在有余数的除法
算式中,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4.小结:你知道什么情况下可以写成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余数表示什么?它和除数有
什么关系?
二、当堂固学
1.完成“想想做做1"。
[教学要求:第(1)题是按每几个一份去分,与例题平均分的过程相同,第⑵题按平均
分成几份去分,过程与例题不同。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有所感受。]
(1)先用小棒摆一摆,再完成填空。
(2)全班交流.
(3)指出:左边一题是按每几个一份去分,右边一题按平均分成几份去分,它们都是
平均分,所以都可以用除法计算。
2.完成“想想做做2"。
[教学要求:要注意引导学生根据平均分的不同过程说明图意,特别要结合图意,帮助
学生理解每道算式里商和余数的含义,以及单位的填法。]
(1)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
提问:第(1)题你是怎样填写的?第(2)题呢?商和余数各表示什么意思?
3.完成“想想做做3"。
[教学要求:填写算式时,可以追问学生两道算式的除数和商有什么不同,帮助学生进
一步明确每道算式表示的意义。]
(1)学生看图独立填写算式。
(2)全班交流.指名说说两道算式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单位名称为什么不同?
4.完成“想想做做4"。
[教学要求:可以让学生在同桌间说一说,读一读。同时注意让学生说一说除法算式
中各部分的名称。]
同桌互相说说每道算式中商和余数各是多少,再读一读。
三、回顾反思
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对除法有哪些新的认识?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认识
10+3=3(人)……1(支)
余数
教学后记:
除法竖式计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5页例3和“想想做做”第1〜5题。
教材分析:除法竖式是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备基础,而且写法与加、减法竖式的写法
明显不同,教学时要细致处理:先教学除法竖式,先引导学生直接用口诀求商,再向学生
说明“除法也可以用竖式计算”,同时示范除法竖式的写法,重点引导学生联系平均分的
操作过程理解除法竖式的含义并算出结果;再教学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先通过圈一圈
的操作,找到除法算式的商和余数,再说明并示范竖式计算的过程,重点让学生学会有余
数除法求商的思考方法,理解除法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这样安排,可以促使学生先调用
己有的经验解决问题,让学生主动联系平均分的操作理解除法竖式各部分的含义,强化对
“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认识,帮助学生感受计算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除法可以用竖式计算,认识除法竖式的写法和计算过程,能正确地列出
除法竖式并计算结果,并学会在解步际问题时写答句。
2.使学生能结合操作理解并能说明除法(包括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能通过
比较理解竖式求商的思考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初步体会有余数的除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
的应用;培养按步骤认真计算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除法竖式计算,理解除法竖式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竖式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堂探学
1.复习导入。
谈话:小朋友们,前面我们一起学习了加法、减法口算和笔算的方法,昨天,还一起
认识了有余数的除法,并能根据平均分的结果得出商和余数。其实除法和加减法一样,既
可以口算,也可以用竖式计算。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除法竖式计算。(板书课题:
除法竖式计算)
2.探学例3。
[教学要求:呈现例题之后,让学生说清题意,列式并算出结果。接着说明“除法也可
以用竖式计算”,同时示范除法竖式的写法,详细指导被除数、除数、商的书写位置,并通
过对话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除法竖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和商,理解用竖式计算的每一步所
表示的意思。]
(1)学习除法竖式计算过程。
出示例3,学生读题
提问:你知道放了几盘吗?你是怎样想的?(板书算式:12+4=3(盘))
演示:用12个苹果分一分,看看是不是放了3盘,(指名学生在课件上分一分)结果放
了几盘?这3盘一共分掉了多少个苹果?
说明:12个苹果,每4个放一盘,放了3盘,这3盘正好分掉了12个苹果。这个过程
也可以用竖式表示出来,注意观察老师是怎么写的。
教师示范讲解:除法竖式和加、减法竖式不同,应该这样写:先写出被除数12;再用
小尺在12的上面画一条横线,在这条线的左边像小括号一样写一撇,表示除号;除数4写
在这一撇的左边,这就表示12除以4了.
启发:被除数写在了哪里?除数呢?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明确:被除数12写在了除号的里面,除数写在了除号的外面,12还是表示一共有12
个苹果,4表示每4个分成一盘。
提问:能像老师这样写出12除以4,并说说它们分别表示的意思吗?
学生用竖式写12除以4。教师巡回指导。
谈话:好的,小朋友们写的都很好,12除以4的商是3,我们把它写在横线的上面,
请小朋友注意观察。
教师示范书写。
提问:这里的3表示什么意思?(3盘苹果)那这3盘一共分掉了多少个苹果?怎么
想到12的?
说明:放了3盘,就是放了3个4,一共12个。在竖式上我们就用商3乘除数4,三
四十二,分掉12个,把分掉的12写在被除数12的下面,表示分掉了12个,有没有分完
呢?再用原来的12个减去分掉的12得0,说明正好分完。
提问:这里的12是怎么来的?两个12表示的意思一样吗?0又是怎么得到的?
明确:竖式中,被除数下面的12,表示分掉的个数,是3乘4的积。被除数12表示
一共有12个苹果。用原有的12个减去分掉的12个得0«
(2)整理过程。
现在你知道除法竖式怎么计算了吗?请小朋友们完成竖式,边写边说每一个数表示的
意思。
教师巡视,展示写得不对的,并帮助纠正。
情况1:商的位置书写不对;情况2:分掉12个不写的。
同桌互相说算的过程。
(3)学习有余数除法的竖式。
[教学要求:提出问题之后,让学生通过圈一圈,算出结果。接着说明“有余数的除法
也可以用竖式计算”,同时写出竖式,启发学)TT样确定12+5的商,明确:
有余数除法求商时,可以想被除数里最多有几个除数。接下来放手让学生尝试完成竖式,
并通过展示和交流,明确竖式的写法,以及竖式中“10”和“2”表示的意思。]
谈话:如果把这12个苹果,每5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还剩几个呢?请小朋友们先
在图上圈一圈,再把算式写完整。(课件同时呈现)
展台展示:你是怎么圈的?比较:余数2和商2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说明:有余数的除法也可以用竖式计算。(教师板书:5尸)
提问:刚刚我们通过圈一圈,知道12里面最多有几个5?商几?(教师完善板书,商
2)
现在,你能用竖式计算12除以5吗?
学生尝试写竖式。教师巡回指导。全班交流。提问:你是怎么算的?
明确:分成2盘,2盘分掉10个,竖式上就用2乘5得10,写在被除数下面,12个
分掉10个,还剩2个,所以接着要用12减10得2。
追问:这里用12减10得2,这个2是什么意思?(板书”余数”)余数是2。
让学生填答句,说明要回答放了几盘,还剩几个,并集体口答。
(4)回顾过程
交流:请小朋友说说,12除以5用竖式一步一步是怎样算的?
说明:用竖式计算除法时,要按格式写竖式。求商时要想被除数里最多几个除数,就
商几。己经分掉的数是商乘除数的积,再用被除数减去分掉的数可以看有没有余数。
二、当堂固学
1.完成“想想做做1"。
[教学要求:完成操作后,要引导学生正确、规范地表达操作过程和结果。完成竖式后,
要引导学生联系摆小棒的过程说说竖式每一步表示的意思,通过比较,发现余数要比除数
小,并结合摆小棒的过程,说说为什么。]
让学生用小棒按题次摆一摆,填写算式并写出竖式。(展台展示)
检查算式和竖式,并让学生说说竖式计算过程。
提问:仔细观察这几道算式的余数,用它们分别与除数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
明确:余数要比除数小。
追问:能结合摆小棒的过程,解释一下余数为什么要比除数小吗?
2.完成“想想做做2"。
[教学要求:通过题组的对比,明确:可以利用乘法口诀想被除数里最多有几个除数,
进而找到除法算式的商。]
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完成后挑一题与同桌说说是怎么算的?
比较:前两组题的商为什么相同?后两组题里下面一道的商比上面的小1?
明确:前两组都用了同一句口诀,二二得四,四四十六。只是一道刚好分完,下面一
道有余数。后面用的口诀不同。
指出: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想被除数里面最多有几个除数,就商几。
3.完成”想想做做3
[教学要求:是对第2题方法的巩固,学生先填空,再用竖式计算,体会并进一步熟悉
除法算式的求商方法。]
引导:请小朋友先填写怎样求商的想法,再用竖式算一算,看商是几?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4.完成”想想做做4、5”。
学生读题,说明题意后,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
三、回顾反思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把自己的收获与同学们交流。
1.学到了(学会了)什么?
[可引导学生结合具体例子说一说除法竖式写法和各部分表示的含义。]
2.想一想我们是怎么学习的?
[引导:(1)先学除法竖式的写法;(2)再学有余数除法竖式;(3)先简单,后复杂。]
3.你对自己今天的学习满意吗?
板书设计:
除法竖式
12+4=3(盘)12+5=2(盘)……2(个)
3商2
除数412被除数
3X4
sYTT
10
J余数
教学后记:
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练习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页练习一第1〜6题。
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本单元的综合练习,主要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
含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学会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实例加深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进一步掌握除法竖式计算的方法,
并能正确列式、计算,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2.使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竖式计算的求商方法,
增强计算能力;能说明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通过练习发展细心计算、认真检查等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有余数除法竖式计算的试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谈话:小朋友们,最近,我们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并且学会了除法竖式计算。今天,
我们来复习除法竖式计算,特别是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板书课题),希望小朋友能更加
熟练地掌握除法竖式计算。
1.完成“练习一1”。
[教学要求:第1题是看图填写算式,重在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后有
剩余时,可以用有余数除法的算式来表示,体会按每几个一份来分和按平均分成几份来分
这两类问题的联系和区别。]
提问:(出示第1题的图)你能说说图中的意思吗?
学生交流:
9个蛋糕,每盘放4个,可以放2盘,还剩1个;
9个蛋糕,平均放2盘,每盘放4个,还剩1个。
提问:(出示第1题的算式)你能根据图意填写出下面的算式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说说每道算式表示的意思。
(重点交流:这里的余数1表示什么意思?)
2.完成“练习一2”。
[教学要求:着重笨助学生巩固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组织练习时,要注意引导学生
联系算式思考括号里应填的数,同时明确:括号里填出的数就是与它相对应的除法算式的
商。]
小朋友们刚才说的非常棒,接着看。
(1)(出示第2题的第一句)想一想,11里面最多有几个2呢?
你是怎么知道11里面最多有5个2的呢?
(出示11+2的竖式)所以11除以2的商就是几呢?对\括号里填出的数就是与它相
对应的除法算式的商。
你能将它的竖式写完整吗?
(2)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的商可以怎样想呢?对,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想被
除数里面最多有几个除数,就商几。
(3)(出示第2题的剩余部分)像这样,将下面的几题填一填,算一算。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4)(出示34+5=5……9)这道算式正确吗?为什么?
(5)小结: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想被除数里面最多有几个除数,就商几。余
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完成“练习一3”。
[教学要求:第3题可以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进行交流。重在巩固用竖式计算有余数
除法的方法。完成计算后,要选择一些题让学生说说竖式计算的步躲,每步计算表示什么,
以及计算时要注意的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4道竖式的计算,同时指名4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反馈,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商的;25+4每步计算表示什么?17+2每步计算表
示什么?
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呢?
4.完成“练习一4”。
[教学要求:要通过计算和比较,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组织比
较时,要注意突出每组中间的算式与左、右两边算式之间的联系。例如,第一组题中42里
正好有7个6,商是7,所以40里最多有6个6,要商6;45里最多有7个6,要商7。]
(1)(出示第4题第1组)学生独立完成。
引导:仔细观察这3道算式,回想一下求商的过程,每组中间的算式与左、右两边算式
有什么联系呢?
学生讨论后小结:第一组题中42里正好有7个6,商是7。所以40里最多有6个6,
要商6;45里最多有7个6,要商7。
追问:41除以6,商是几?43除以6,商是几?你是怎么想的?
(2)(出示第4题第2组)学生独立完成。
引导:仔细观察这3道算式,回想一下求商的过程,每组中间的算式与左、右两边算式
有什么联系呢?
追问:61除以9,商是几?67除以9,商是几?你是怎么想的?
二、重点练习
[教学要求:第5、6题都是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的简单实际问题。第5、6题兼顾了平均
分的不同情况。通过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除法含义的理解,掌握用有余数除法解决
问题的一般过程,感受除法运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1.完成“练习一5”。
要求学生读题,说明题意。
请小朋友列出算式,并用竖式计算结果,要写出答句。(指名板演)
交流:为什么用除法算?商3是怎样想到的?商3、余数1各表示什么意思?所以它们
对应的单位是什么?
检查答句,集体口答。
2.完成“练习一6”。
要求学生读题,说明题意。
请小朋友列出算式,并用竖式计算结果,要写出答句。(指名板演)
交流:为什么用除法算?商8是怎样想到的?商8、余数2各表示什么意思?所以它们
对应的单位是什么?
检查答句,集体口答。
三、总结回顾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笔算有余数的除法时,要注意什么呢?
板书设计:
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练习一)
教学后记:
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练习二)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页练习一第7〜12题、思考题。
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本单元的综合练习,主要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
含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学会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除法竖式计算,进一步了解除法里余数要比除数小,能正确进行
除法竖式计算;能应用有余数的除法正确解决相关实际问题,并初步学习根据问题的实际
背景合理确定问题结果。
2.使学生通过除法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除法竖式计算的熟练程度和初步计算能
力,进一步发现除法里余数出现的规律,培养观察、比较等初步能力:进一步了解平均分
有剩余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初步感受根据问题的实际背景确定问题结果的思考方法,发
展初步的思维能力。
3.使学生初步具有观察比较、独立思考等学习意识和习惯,感受数学是具有规律的科
学;体会实际问题的数学处理方法,培养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问题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除法竖式计算和有余数除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灵活处理有余数除法实际问题的结果。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谈话:小朋友们,在这一单元里我们主要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学会了除法竖式计算。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练习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练习一)。
1.完成“练习一7”。
[教学要求:第7题可以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进行交流。重在巩固用竖式计算除法的
方法。完成计算后,要选择一些题让学生说说竖式计算的步骤,每步计算表示什么,以及
计算时要注意的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4道竖式的计算,同时指名4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反馈,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商的;37+4每步计算表示什么?64・8每步计算表
示什么?
笔算除法时要注意什么呢?
2.完成“练习一8”。
[教学要求:第8题可以先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完成填空,再交流填空时的思考过程。
也可以在弄清题意后,引导学生思考:已经知道余数是5,那么除数可以是哪些数?最小应
该是几?并适当归纳思考方法。]
(出示第8题)你明白题目的意思吗?除数最小是几呢?自己试一试,填在方框里。
学生独立计算后交流:除数最小是6,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小结:当确定余数是5时,因为余数要小于除数,所以除数一定比余数大,可以是6、
7、8.......
最小的除数就是6。
还可以怎么想呢?
小结:当确定余数是5时,除数一定比余数大。最小的除数就比余数5大1,就是6o
二、重点练习
1.完成“练习一9”。
[教学要求:第9题是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第⑵题是在第⑴题求出商和余数的基础
上,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解决诸如“够不够”之类的问题。渗透“去尾”的方法,有利
于学生初步积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锻炼思维的缜密性和灵活性,增
强数学应用意识。]
出示第(1)题,学生独立读题完成。
交流:为什么要除以4?(求可以做几个灯笼就是求30张纸里有几个4张,所以除以4)
还余下几张?板书算式和结果。
出示第(2)题,这些纸够做8个灯笼吗,为什么?
讨论后小结:30张纸可以做7个灯笼,还剩2张纸,剩下的2张纸不够做1个灯笼。
所以,30张纸最多能做7个灯笼,不够做8个灯笼。
2.完成“练习一10”。
[教学要求:第10题也是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第⑵题也是在第⑴题求出商和余数
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脸解决诸如“够不够”之类的问题。渗透“进一”的方法,
有利于学生初步积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经脸,锻炼思维的缜密性和灵活性,
增强教学应用意识。]
出示第(1)题,学生独立读题完成。
交流算式,教师板书算式和结果。,为什么用除法算呢?
出示第(2)题,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如果把45个皮球全部装入盒中,至少要多少
个盒子?为什么?
讨论后小结:45个皮球可以装7盒,还剩3个。要把这些皮球全部装入盒中,剩下的
3个也要装在一个盒子里,所以,至少要8个盒子。
3.比较第9题和第10题。
请看第9题和第10题的解答结果(引导看板书),这两题都有余数,为什么第9题商是
7时,只能做7个灯笼,而第10题商是7时,全部装完却要8个盒子呢?
讨论后小结:第9题商是7,余下纸的张数不够再做1个灯笼,就只能做7个灯笼;
而第10题虽然商也是7,但余下的个数还要再装进1个盒子,所以商虽然是7,但要8个
盒子才能全部装完.因此,小朋友们在解决有余数除法实际问题时,要联系问题的具体情
况灵活思考,正确回答问题的结果。
4.完成“练习一11”。
[教学要求:第11题要求学生利用在第9、10题中获得的经验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
进一步加深对有余数除法含义的理解,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件出示第11题)学生独立读题。
你知道了哪些条件,求什么问题?“5元最多可以买几支铅笔”是什么意思呢?怎样
解决这样的问题呢?
说明:小朋友带的5元钱,单位是元,而每支铅笔6角,单位是角,计算时要先把5元
写成50角。(板书:5元=50角)
请列式解答。
组织交流后,解决这样的问题要注意些什么?
提问:为什么最多只能买8支,不能买9支?
三、综合练习
1.完成“练习一12”。
[教学要求:第12题以填表的方式,引导学生用一组连续的自然数除以同一个数,并
通过观察和比较,初步发现余数的变化规律。通过练习,既可以帮助学生再次经历由特殊
到一般的归纳过程,积累一些探索和发现简单规律的经验,又有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余
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课件出示第12题)谈话:小朋友已经知道余数比除数小,那我们来看看余数的变化
有什么规律。请小朋友看第12题,你知道表里是什么意思吗?会计算吗?将结果填入表中。
请注意:当除得的结果没有余数时,可以用0来表示余数。
学生独立填表。
请观察填出的商和余数,表中除数是几?除数不变,被除数是怎样变化的,商和余数
分别是怎样变化的。
小结:除数是3,被除数每增加3,商就增加1;余数总是0、1、2,0、1、2地重复出
现。
讨论:余数会是3吗?会比3大吗?为什么?
讨论:如果除数是5,余数怎样变化?
把表中的除数都改为5,分别算一算、填一填,看得到的结果和自己想的是不是一样。
小结:如果除数是5,余数总是0、1、2、3、4,0、1、2、3、4地重复出现。
2.完成“思考题”。
[教学要求:思考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对“余数要比除数小”的
认识,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又有利于发展学生初步的分析、比
较和推理能力,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时学生能举出两三个符合要求的算式就可以
了,不必要求学生列举出所有算式,但要注意引导他们体会正确的思考方法。]
出示思考题,学生独立完成。
汇报交流:你的算式是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上面一题因为余数是1,所以,除数最小是2。如果除数是2,被除数就是9;如果除
数是3,被除数就是13…
下面一题,因为余数是3,所以除数最小是4。如果除数是4,商可以是1,2,8,
9中某一个数,这样,就可以写出九道不同的算式。
同样,如果除数分别是5,6,7,8,9,又可以分别得到五组不同的算式。)
小结:这样的算式,先根据“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规律确定除数,再确定商和被除数。
四、总结
今天的练习,你学会了什么?你还有什么疑问?
板书设计:
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练习(二)
教学后记:
认识时、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10页例1、例2、“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7题。
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整时的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的认识,以及时和分之
间的进率。教材安排了两道例题,先教学整时的认、读、写,再教学时间单位时和分的认
识以及时、分之间的进率。
教学目标:
L使学生通过对钟面的观察,认识整时和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
2.使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体会1分、1时的持续时间,初步建立相应的时间观念。
3.使学生在认识时、分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与同伴合作的
乐趣,增强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钟面上的整时和感受1小时、1分的时间长短。
教学难点:建立1小时、1分的时间长短观念。
教学准备:课件,教师准备教具钟面,学生每人准备学具钟面。
教学过程:
一、猜谜引入
小朋友们,我们先来猜个谜语:小马不停蹄,日夜不休息,一阵铃儿响,催人争朝夕。你
知道是什么吗?闹钟。
对,生活中的钟表各式各样。请看(课件出示各式各样的钟表)。
钟表可以告诉我们时间。什么时候,需要看时间呢?
(出示例题1)一起来看看,图中的小朋友是什么时间从家出发去上学的?
(交流中,学生说7点半时,指出7点半是生活中的说法,数学上说成7时30分。)
明确:要知道准确的时间,就要学会看钟表。今天,我们就来通过看钟表来认识时、
分。(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探究例1
[教学要求:例1主要教学认识整时。教材呈现了小朋友在上学前看钟的画面,要求学
生说说在钟面上看到了什么,同时明确:钟面上的短针是时针,长针是分针。接着,以8时
的钟面为例,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积累起来的认钟表的经验,通过交流明确:分针指着12,
时针指着8,是8时。同时学会记录8时的方法。]
(放大出示8时钟面图)现在,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个钟面,看看钟面上有什么?
(钟面上有两根指针,一根长针,一根短针;有1〜12这12个数,刻度)
谈话:钟面上短针是时针,长针是分针。
你知道这个钟面表示的是几时吗?你是怎样看出来的?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
(交流中,学生说8点时,指出8点是生活中的说法,数学上说成8时。)
明确: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8,就是8时。(板书: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8,是
8时。)8时是一个整时,当钟面上表示的时间是整时时,分针总是指着12。
8时可以怎样写呢?介绍8时的写法,并让学生照样子写一写。(8:00)
2.完成“试一试”。
[教学要求:“试一试”可以先出示左起第一个钟面,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个钟面上
表示的时间是1时,再逐一出示后面的钟面,让学生分别说出和写出钟面上表示的时间。
组织交流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归纳认、读钟面上是几时的方法,明确:分针指着12,时针
指着几就是几时。]
小朋友们刚才说的非常棒,接着看。
出示左边第一个钟面,提问:这个钟面上表示的是几时?你是怎样看出来的?怎样写1
时?
出示其他三个钟面,谈话:这几个钟面上表示的各是几时?先说一说,再写一写。学生
按要求活动,组织反馈,并适时板书。
提问:(手指课件板书)刚才我们又认识了1时、6时、9时、11时,这些都是整时。
仔细观察这些钟面,想一想,整时的时间,钟面上分针总是指着几?时针呢?
你有什么发现?
指出:钟面上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儿时。(板书)
3.完成“想想做做1"。
[教学要求:第1题可以先出示题中的场景图,让学生分别说说钟面上是几时,小女孩
在做什么,并交流看钟面上是几时的方法;再把钟面上表示的时间写出来,让学生把三幅图
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并提醒学生注意养成按时作息的良好习惯。]
认整时的方法你学会了吗?(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这三幅图中的钟面上各表示几时,
图中的小女孩在做什么?
你能写出钟面上表示的时间吗?按要求在书上填一填。
学生汇报交流。
谁来把三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小结:希望我们班里的每一位小朋友都能像她这样养成按时作息的良好习惯哦。
4.完成“想想做做2"。
[教学要求:第2题可以先让学生按要求在钟面上拨一拨,再指名演示操作的过程。]
孩子们已经能认整时了,那能在钟面上拨出整时吗?
(出示第2题)拿出自己的钟面,试一试。
谁上来拨一拨?
其他的整时,你也会拨吗?同桌分工合作,其中一人说一个整时的时间,另一人在钟
面上拨一拨,两人轮流进行,玩一玩吧。
5.探究例2,
[教学要求:例2主要教学时间单位时、分。教材安排了两个层次观察钟面的活动:第
一层次是认识钟面。教材引导学生通过观察钟面,数出钟面上有几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
几个小格,一共有多少个小格,从而认识钟面的结构。第二层次是认识1时和1分的含义。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表示时针和分针走动的动态画面,说明“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和“分
针走1小格是1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在钟面上拨一拨,看时针走1大格,分针走了
多少”,并在这一活动中主动发现“1时=60分”的结论。]
①谈话:现在,让我们的钟面转动起来。请大家继续观察钟面,说一说从钟面上你还能
看到些什么。
(当学生说到时针、分针转动的方向,点出顺时针方向。)
(当学生说到刻度、钟面上有12个大格时,引导学生在钟面上从1开始依次数到12。)
提问:每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5个)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想一想,怎样数比较
快?(带领学生5个5个地数出60个小格。)
从12到4一共有多少个小格?你是怎样知道的?从4到6呢?
日常生活中钟表的式样很多,有的既标出数字,也标出刻度;有的只标出数字,没有
刻度;有的只有刻度,没有数字。不管钟面上有没有标出刻度或数字,这些刻度都是存在
的,而且都是一圈有12大格,60小格。
②课件出示12时走到1时,像这样时针从12走到1,正好走了1大格,表示经过的
时间是1小时。(板书: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
时针从12走到3,走了几大格,表示经过了多长时间?从12走到6呢?从4走到5、从
6走到9呢?
课件出示1时走到1时零1分,像这样分针走了1小格,表示经过的时间是1分。(板
书:分针走1小格是1分。)
分针从12走到1,走了几小格,表示经过了多长时间?从12走到2呢?从12走到3呢?
从6走到7、从7走到10呢?
表示时间的长短,通常也用时、分作单位,但日常生活中也会把几时称作几小时,几
分称作几分钟。
③拿出自己的钟面,把钟面上时针和分针都拨到12的位置。请在钟面上拨一拨,看看
时针走1大格,分针走了多少,并和同桌说说自己的发现。
学生按要求活动后,组织交流,并示范时针走1大格,分针走1圈的过程。小结:时针走1
大格是1小时,同时分针走60小格是60分,说明1时=60分。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想想做做4"。
1分钟到底有多长呢?可以做哪些事呢?下面我们就来体验体验。
[教学要求:通过第4题和第5题的活动,组织学生体验1分钟的持续时间,建立1分
的时间观念。]
提问:下面的口算题,你能在1分钟内完成吗?试一试。教师计时,学生进行口算练习。
反馈:你1分钟完成了多少道口算题?做对了几道?
2.完成“想想做做5"。
提问:你知道1分钟能写多少个字?1分钟大约能跳绳多少下?踢例子多少下吗?学生自
由估计后,由教师计时,学生按要求活动。(用1分钟时间写字,由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用
1分钟时间跳绳、踢犍子,由一人到讲台前表演,其他同学数数。)
谈话:1分钟还能做些什么?自己想一件事并做一做,请同桌帮助计时。
小结:1分钟的时间虽然很短,但很多个1分钟加起来就能做很多事,我们要珍惜每1
分钟的时间。
3.完成“想想做做6”和“想想做做7"。
[教学要求:通过第6题和第7题的活动,组织学生体验1时的持续时间,建立1时的
时间观念。]
学生独立填空后交流。
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活动的时间大约是1小时呢?
四、总结回顾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完成“想想做做3"。
板书设计:
认识时、分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8,就是8时。(8:00)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1,就是1时。分针走1小格是1分。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6,就是6时。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1时=60分
教学后记:
认识几时几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12页例3、例4、“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3题。
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学会看钟面上时间的方法,并能用两种方法记录
时间。教材安排了两道例题,引导学生由易到难逐步掌握读、写钟面上时间的方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观察钟面和交流、思考的过程,认识并能说出钟面上的时间是几时几分,
能在钟面上按要求拨出指定时间,能读、写几时几分;能根据钟面上的时间说出大约是几
时。
2.使学生在认识钟面时间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钟面计时的原理,了解钟面计时的方
法,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了解估计时间的依据,发展初步的估计意识。
3.使学生了解日常生活里认识钟面时间的作用,初步感受珍惜时间的重要性,具有初
步的时间观念和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钟面时间几时几分。
教学难点:认读钟面上接近整时的儿时几分。
教学准备:课件,教师准备教具钟面,学生每人准备学具钟面。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谈话:小朋友们,钟面上几时要怎样看?
指出:钟面上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提问:分针从12走到3,走了多少分钟?你是怎么知道的?分针从12走到5呢?时
针从12走到3,走了多少小时?你是怎么知道的?时针从12走到5呢?
谈话:小朋友们知道了这些知识,就可以认识钟面上的几时几分了。今天,我们就来认
识几时几分。(板书课题)
二、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洗车店防水装修合同范本
- 管道拆迁补偿协议书范本
- 银行存钱协议书模板模板
- 私人钢结构厂房合同范本
- 篮球馆员工合同协议模板
- 父亲赠与女儿房产协议书
- 砍伐树木后要栽树协议书
- 船舶股份转让合同协议书
- 环卫特种车租赁合同范本
- 鹤壁买房定金协议书模板
- 第三章 科学研究与科学方法论
- 山东黄金归来庄矿业有限公司归来庄金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
- 项目融资计划书
- 针刺伤的预防及处理
- YY/T 0595-2020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YY/T 0287-2017 应用指南
- LS/T 1222-2020粮食干燥机系统工艺设计技术规范
- GB/T 26636-2011动植物油脂聚合甘油三酯的测定高效空间排阻色谱法(HPSEC)
- GB/T 19869.1-2005钢、镍及镍合金的焊接工艺评定试验
- GB/T 1796.4-2017轮胎气门嘴第4部分:压紧式无内胎气门嘴
- 中考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0篇专项练习及答案
- 上海高一数学教材电子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