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a858a81e2c5af9b6a8cce467cc0deb8/ca858a81e2c5af9b6a8cce467cc0deb81.gif)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a858a81e2c5af9b6a8cce467cc0deb8/ca858a81e2c5af9b6a8cce467cc0deb82.gif)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a858a81e2c5af9b6a8cce467cc0deb8/ca858a81e2c5af9b6a8cce467cc0deb83.gif)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a858a81e2c5af9b6a8cce467cc0deb8/ca858a81e2c5af9b6a8cce467cc0deb84.gif)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a858a81e2c5af9b6a8cce467cc0deb8/ca858a81e2c5af9b6a8cce467cc0deb8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12年中学毕业后因家境清贫即开始当小学教师,并先后在中学、大学任教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副署长编审局局长,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教育部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一生长达七十六年的时间直接从事、热情关注着语文教育,并且编撰过浩繁的语文教材,发表和出版了相当完整系统的语文教育论著。为我国的教育和文化事业兢兢业业,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张中行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
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个人简介教育目的——教书与育人
教育方法——身教重于言教
强调习惯在学习中的作用,认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关注儿童教育:1920——1921年间,叶圣陶就为少年儿童创作了《拜菩萨》、《成功的喜悦》、《小鱼》、《两个孩子》和《损害》等多篇小诗。
1923年,出版了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
教育理念教育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是为了不教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做教师最主要的是不说假话。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稻草人》背景链接
张中行和叶圣陶先生,都是我国著名的语文学家。二人有多年的交往,感情深厚,亦师亦友。1988年叶圣陶先生辞世,三个月后,作者就写下了这篇文章。作者通过对叶圣陶先生言行的记录,赞美了叶圣陶先生的高尚品行:同时也颂扬了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张中行,1909年生,河北香河人。1931年毕业于通县师范学校,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建国后长期供职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从事中学语言教材的编辑,退休后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特约编审,直至1997年。作者简介背景资料作者和叶圣陶都是著名的语文学家,二人有多年的交往,感情深厚,亦师亦友。1988年2月,叶圣陶先生辞世。3个月后,作者就写下了这篇文章,表达了自己对叶圣陶先生的怀念与赞美之情。家世背景叶圣陶与三位子女合影(左起:叶至美、叶至善、叶圣陶、叶至诚。)字词积累修润(rùn)
生疏(shū)
商酌(zhuó)恳(kĕn)切
譬(pì)如
朦胧(lónɡ)
累(léi)赘
别(biè)扭
拖沓(tà)
妥帖(tiē)
诲(huì)人不倦
不耻(chĭ)下问
颠沛(pèi)流离
以身作(zuò)则字词积累一笑了之,表示毫不介意。【鞠躬尽瘁】【诲人不倦】【付之一笑】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教育人极有耐心,从不厌倦。【简明扼要】【高文典册】【不耻下问】【自顾不暇】指简单明了,抓住要点。指封建朝廷的重要文书、诏令。指没有力量再照顾别人。不以向地位低的人请教问题为耻。字词积累【大势所趋】【不即不离】整个局势发展的趋向。指对人既不接近,也不疏远。多指对人似亲非亲、似疏非疏的关系。【商酌】【晦涩】【颠沛流离】指反复仔细地商量。文辞等隐晦,不流畅,不易懂由于灾荒或战乱而流转离散。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壹贰叁肆整体感知思考1.请根据对文章的理解,划分课文层次第一部分(第1段):谈写作本文的缘由和选材。第二部分(第2段):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第三部分(第3-5段):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宽厚的一面。
第四部分(第6-8段):从语文方面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另一面——律己严。
第五部分(第9段):谈学习和仿效叶先生品德的思考。整体感知3.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分别用了哪些事例来说明?
待人厚律己严(1)为吕叔湘先生的文章改标点(2)不耻下问,请“我”帮他修润课本的文字(3)在客人的拦阻之下,依然把客人送到大门外(3)写信给“我”,表达后悔和悲伤之情(1)谈写文章主张文风要平易自然。(2)文风方面特别重视语言“简洁”。(3)要求出版物统一“做”和“作”的使用标准根据叙写的事例,找出最能表现叶圣陶品德的语句,简要分析。壹贰叁肆精读细研例: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他对普通话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体现了叶圣陶在生活上随和,易于相处;工作认真严谨;为学谦虚,一丝不苟。精读细研
从他送人一定要送得很远,还拱手,不断说谢谢,可见他和蔼可亲,待人真诚。有事,或无事,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才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精读细研
先生以为我住旅店,心里特别悔恨,甚至很悲伤,表现出先生待人的真诚和对朋友的关怀。
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精读细研
待人厚,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中,对待他人都谦虚真诚、彬彬有礼、宽厚温和的人;
律己严,在文字方面对自己要求严格、追求完美、一丝不苟、以身作则、鞠躬尽瘁、令人敬仰的人。
总结:通过品析这些句子我们可以看出叶圣陶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壹贰叁肆总体评价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的小事,作者却给予极高的评价。找出文中评价的语句,反复朗读,对照所叙事件,谈谈你的看法。高度评价了叶老先生总是将立德放在第一位,表达了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的敬仰之情。壹贰叁肆总体评价
《左传》说不朽有三种,居第一位的是立德。在这方面,就我熟悉的一些前辈说,叶圣陶先生总当排在最前列。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总体评价
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这是对叶老先生品德的过人之处的总的评价,也是对叶老热情的赞颂。总体评价
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通过送客、回信这两件事来表现叶老先生的待人宽厚。高度评价了叶老先生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壹贰叁肆总体评价
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再读文章开头和结尾部分,说说这两部分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壹贰叁肆细读品析首尾呼应,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叶圣陶先生深深的怀念之情。叶圣陶先生于1988年2月16日逝世。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息,外面正响着鞭炮,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叶圣陶先生,人,往矣,我常常想到他的业绩。凡是拿笔的人,尤其或有意或无意而写得不像话的人,都要常常想想叶圣陶先生的写话的主张,以及提出这种主张的深重的苦心。细读品析壹贰叁肆阅读思考
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息,外面正响着鞭炮,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①文章开头写叶圣陶先生的逝世,为何还要写外面繁碎而响亮的鞭炮声?②如何理解“双层的悲哀”?阅读思考①写叶先生的逝世,为何还要写外面繁碎而响亮的鞭炮声?叶圣陶先生逝世的时间是除夕,我们有除夕放鞭炮的习俗。以乐景写哀情,用繁碎而响亮的鞭炮声衬托“我”极度悲哀的心情。②如何理解“双层的悲哀”?叶圣陶先生是“我”的良师益友,对我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的逝世,对于“我们”是一个不可估量的损失,不仅是“我”的悲哀,也是全国人民的悲哀。合作探究1.一件件小事却蕴含着先生的种种美德,作者是怎样把人物的特点写出来的呢?这么写有什么好处呢?
本文记叙的都是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小事,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匠心独运,这些小事里面都蕴含着先生的种种高贵品质。越是平凡,越是令人敬仰,也越是值得人们学习。
作者选用这些小事,正是起到了见微知著,以小见大的作用。合作探究2.作者在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你认为这种主张有没有道理?
“写话”。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还特别重视“简洁”。壹贰叁肆主题概括小结
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记述了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独具而可贵的精神风貌,表达了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的景仰和深切的怀念之情。各领风骚散文·语言风格
散文的语言特色(一)设问方式1.这篇文章在语言上有何特色?(简析本文的语言特色。)2.某某段从语言上看有什么特点。请举例分析。3.分析本文的语言风格或谈谈文章的语言艺术。4.本文语言很有特色,请结合文中××两处分别加以赏析。语言特色分析语言特色分析1.词语角度:散文写作时,作者会选用很多极富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叠词等来加强表达效果。语言特色分析2.句式角度:整句和散句①整句是指一对或一组结构相同或相近的句子,形式整齐,声音和谐,节奏鲜明,具有加强语势、强调语义的作用,适于表达丰富的感情,给人以深刻、强烈的印象。对偶句、排比句、反复句等都属于整句。语言特色分析②散句是指结构相异、长短不一、交错运用的一组句子,散句的特点是自由活泼,富于变化。整句、散句各有长处,散句适于叙述说明,整句长于抒情。整散结合,句式灵活,使感情的抒写徐缓激越,张弛有致。3.修辞角度散文分类散文语言通常有以下三种角度切入:①语言特点,如准确、简练、生动、形象等;②语言风格,如幽默、俏皮、辛辣、平实、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刻等;③表达效果,如贴切、生动、形象、具体、含蓄、趣味、生动等。答题思路1.词语角度:①寻找文段中有无极富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格式:文中××动词(形容词)极富表现力,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②寻找文段中有无使用一定数量的叠音词、拟声词。格式:文中使用了较多的叠音词(拟声词),如:╳╳,使语句朗朗上口,富于音韵美。答题思路
2.句式角度:①判定文中有无连续使用短句,或者长短句结合的情况。格式:文中多使用短句,如╳╳,使语言简洁明快,富于节奏感。(长短句结合,使句子错落有致,节奏富于变化。)②判定文中有无连续使用整句,或者整散句结合的情况。格式:文中多使用整句,如××,使语言形式整齐,音节和谐,气势增强。(使用整散句结合,使语句波澜起伏,既整齐和谐,又富于变化,语言的灵动性增强。答题思路3.修辞角度:①判定文中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格式:文中使用了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引用、设问、反问、反语)的修辞手法,如××,使语言生动形象(富于气势、增加文采、感情充沛、风趣幽默)。答题思路4.语言风格角度:格式:这段文字的语言具有朴素自然、清新明快(典雅华丽、含蓄蕴藉、辛辣尖锐、方言口语)的特点,如××。5.人称角度:格式:这段文字运用了第二人称,如××,使语言亲切自然,富于抒情性。典型例题: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语言特点,有的平淡质朴,有的准确简洁,还有的幽默风趣。请你举例说说《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课的语言特点。第一步:明确题干要求,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第二步: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进行分析第三步:结合作者情感,概括作答。如语言平易质朴,言简情质。“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续签公司合同申请书
- 2025年度健身中心会员卡积分兑换实物奖品合同
- 2025年度企业数据安全防护外包劳动合同
- 2025年度混凝土工程灾害预防与应急处理合同
- 2025年度国际艺术品交易合同规范
- 2025年度智能建筑项目招标投标合同范本
- 2025年度环境监测数据分析与服务合同
- 2025年度综合商务区租赁及运营管理合同
- 2025年度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合同
- 2025年度纺织品运输合同样本
- 中国氢内燃机行业发展环境、市场运行格局及前景研究报告-智研咨询(2024版)
- 《自然保护区划分》课件
- 2025年普通卷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建筑施工春节节后复工复产工作专项方案
- 学校食堂餐厅管理者食堂安全考试题附答案
- 《商用车预见性巡航系统技术规范》
- 春季安全开学第一课
- 陕鼓集团招聘笔试题目
- 煤矿掘进队机电管理制度汇编
- 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试题及解答参考(2024年)
- 幼学纪事获奖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