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中国历史突破4 新高考“命题情境”之“学习情境”_第1页
2024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中国历史突破4 新高考“命题情境”之“学习情境”_第2页
2024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中国历史突破4 新高考“命题情境”之“学习情境”_第3页
2024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中国历史突破4 新高考“命题情境”之“学习情境”_第4页
2024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中国历史突破4 新高考“命题情境”之“学习情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中国历史突破4新高考“命题情境”之“学习情境”学习情境是指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诸如史料、图表、历史论述、史论等问题,其核心是作为学科基础的史料,因此,学习情境的实质在于史料情境,而这一情境恰恰是传统的依托课本为框架的知识导向的薄弱之处。针对这一点,近几年来的新高考命题在史料与问题的结合与考察的视角上做出了新的调整。1.试题命制的主要思路新高考命题通过创设学习情境,使学生掌握进入高等学校后在面对与学科相关的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时,能够有效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必须具备的知识。高考试题以此为依据,注重创设合理、合适的考查情境。(1)选择题中通过创设史料、图表、历史叙述等学习情境,考查考生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在一定的时空背景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养。如2022年湖北卷第5题以官员上疏应对士子应考时的投机取巧创设情境。(2)综合题中设置了学者不同的学术观点,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设计,既考查考生史料辨析与历史解释的能力,更能启发考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理解世界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学会从史学家的观察视角去审视问题、思考问题,培养考生批判性思考问题的能力。如2022年广东高考第17题,以明代白银货币化创设情境,逐步考查明代白银货币化的价值和影响。

2.试题解答的应对策略(1)入情入景是前提。入情入景就是读懂材料,即审题,审题一定要做到“三看三思”:一看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否定、肯定,确定答题方向;三看关键词语,明确内涵外延。认真思考每一个被选项:是否符合历史史实;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是否符合必然的逻辑联系。(2)合情合理是关键。合情合理就是甄别信息,情景必须符合历史常识,新课标倡导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理念在高考题中早有渗透。在做情景式选择题时,学生要善于提取有效信息,排除无效信息。(3)情理结合是依据。这里说的“情”就是试题提供的材料,“理”就是所学的历史理论、历史规律。情景题归根到底考查的还是知识,所以读懂材料、联系教材,迁移运用,找准切入点,将材料反映的内容同相关知识进行有机组合,知识转化要准确、客观、情理结合,才能作出有效判断。

A1.(2023·江苏南京、盐城模拟)明清时期,李时珍十年中多次远行,踏遍青山尝百草;徐霞客头戴“远游冠”,手拄铁杖,游遍“九州五岳,问奇名山大川”;顾炎武遍游华北,写下《天下郡国利病书》。这些学术考察旅游活动(

)记载中国各地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历史地理著作思路以历史文献为载体创设情境命题A.深受宋明理学思想的影响B.反映市民阶层的需求C.旨在总结古代科技的成果D.体现文人的闲情逸致解析据材料可知,李时珍、徐霞客、顾炎武等人都通过实践,完成了各自领域内的巨著,体现了格物致知的思想,故选A项;李时珍、顾炎武、徐霞客等人均为文人士大夫,因此“反映市民阶层的需求”说法错误,排除B项;《天下郡国利病书》是介绍当时中国各地区政治、经济状况的著作,不是科技成果,排除C项;《本草纲目》《徐霞客游记》等著作都是科技类著作,为中国医药学、地理学作出重要贡献,闲情逸致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A2.(2022·四川绵阳一诊)下图中所示粮食运输状况反映出(

)思路以历史地图为切口创设情境命题清代前期粮食运输示意图(局部)A.长途贩运贸易的繁荣B.区域经济的多样性发展C.人口迁移方向的改变D.海禁政策开始有所松动解析

从材料中的粮食运输路线来看,粮食运输呈现向全国辐射的趋向,说明当时的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区域经济的多样化,排除B项;材料与人口迁移无关,排除C项;明清时期的海禁政策无从体现,排除D项。

A3.(2023·福建泉州模拟)下表是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年平均粮食总量与粮农人数(部分)注意理清二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思路以历史表格信息为切口创设情境命题时间粮食总产量(万斤)粮农人数(万人)乾隆中期289074384108.1乾隆晚期28615198.56025.1嘉庆中期301298827029.3上表说明当时中国(

)A.农业劳动生产率下降

B.社会经济发展停滞不前C.土地资源进一步开发

D.经济作物影响粮食产量

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从乾隆中期到嘉庆中期,粮农人数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粮食总产量,在粮农人数大幅增多的情况下粮食总产量没有大的变化,说明农业劳动生产率下降,故选A项;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缓慢,而非停滞不前,排除B项;粮食总产量停滞不前,不能证明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排除C项;表格信息反映的是农业劳动生产率下降,并没有涉及经济作物的情况,排除D项。D4.(2022·山东烟台高三期末)下图为18世纪中外金银比价(单位:每两黄金合白银数)示意图。据此可知清朝中叶(

)抓住图示中曲线发生变化的转折点思路以数据图示为切口创设情境命题A.海外市场货币需求不断扩大

B.茶叶贸易带动外贸出现顺差C.闭关造成金银比价差距缩小

D.海外贸易发展白银大量流入

解析不断扩大,与材料中“1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