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新疆乌鲁木齐136中学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d8ba04a257e28ef5f6f017263dd1af5/dd8ba04a257e28ef5f6f017263dd1af51.gif)
![2021-2022学年新疆乌鲁木齐136中学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d8ba04a257e28ef5f6f017263dd1af5/dd8ba04a257e28ef5f6f017263dd1af52.gif)
![2021-2022学年新疆乌鲁木齐136中学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d8ba04a257e28ef5f6f017263dd1af5/dd8ba04a257e28ef5f6f017263dd1af53.gif)
![2021-2022学年新疆乌鲁木齐136中学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d8ba04a257e28ef5f6f017263dd1af5/dd8ba04a257e28ef5f6f017263dd1af54.gif)
![2021-2022学年新疆乌鲁木齐136中学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d8ba04a257e28ef5f6f017263dd1af5/dd8ba04a257e28ef5f6f017263dd1af5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1-2022学年新疆乌鲁木齐136中学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共12分)1.(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惩戒(chěng)抽噎(yē)菡萏(dàn)随声附和(hè) B.怂恿(sǒng)狭隘(yì)黄晕(yùn)骇人听闻(hài) C.匿笑(nì)嗔怪(chēn)静谧(mì)小心翼翼(yì) D.干涸(hé)蜷伏(quán)攲斜(qī)拈轻怕重(zhān)2.(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诀别援助絮絮叨叨骇人听闻 B.潺潺沉寂怪诞不经更胜一畴 C.判逆潜行海枯石烂钦差大臣 D.匍匐蹒跚神采弈弈咄咄逼人3.(2分)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尽管我们举手投足都那么小心翼翼,但还是惊动了正在弹琴的蟋蟀。 B.这次活动为了顾全大局,使大家各得其所,所以有一小部分人对其不是很满意。 C.2018年10月17日,这名畏罪潜逃的嫌疑犯终于在保加利亚落网。 D.老师的一席话如暮鼓晨钟,撞击着我的心扉,使我恍然大悟。4.(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国之所以在抗疫战中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为坚持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这一指导准则。 B.最美“逆行者”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面对生死考验时坚守岗位、不畏艰险。 C.珍惜食物、制止餐饮浪费不是个人小事,而是关系国计民生、千家万户的大事。 D.在某些情况下,对于焦虑也是一种有益的情绪。5.(2分)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散步》的作者是莫怀戚,文章的主题是歌颂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B.《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自己儿子的一封家书,殷殷教诲中蕴含着深切的期望。 C.《秋天的怀念》的作者是当代作家史铁生,文中的“我”是在又一个秋天,终于懂得了母亲未说完的话,领悟出“好好儿活”的意义。 D.《皇帝的新装》的作者是安徒生,丹麦著名童话作家,代表作有《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女神》等。6.(2分)下列语句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山林间云雾缭绕,烟波浩瀚。②到处生长着苔藓,在繁茂的植物中夹杂多种竹类。③空气潮湿,泉水丰富。④山坡上覆盖着葱茏茂密的原始森林。⑤生活在这里的大熊猫,终年就以嫩竹清泉度日,成了“竹林隐士”。A.④③⑤①② B.①③④②⑤ C.④①③②⑤ D.②①④③⑤二、名著阅读。(共4分)7.(2分)根据《西游记》的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A.唐僧刚踏上取经路时,乌巢禅师对他说:“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取经的过程其实也是他们师徒四人不断战胜心魔的过程。 B.《西游记》用现实主义手法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的神魔世界,曲折地反映出现实的社会矛盾,表现了人民群众惩恶扬善的愿望和要求。 C.《西游记》中八十一难的设定,既因佛教中的“九九归一”,又因“九”是单数当中最大的一个,作者想告诉世人,如要达成所愿,即使经历再多的劫难也要坚持到底,终会成功。 D.猪悟能被高太公招为上门女婿,虽然他勤劳能干,不伤害百姓,但因相貌丑陋、食量惊人,又经常飞沙走石、来去无影,所以被众人当成妖怪。8.(2分)根据《朝花夕拾》的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A.在《无常》中,作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和鞭挞。 B.《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先生最具代表性的小说集。这组作品主要记录了作者从年幼到青年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富有生活情趣。 C.《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在日本仙台学医的生活,其中匿名信和看电影事件令他感受到了身为弱国国民遭受的屈辱,这使他产生了弃医从文的想法。 D.鲁迅在《狗•猫•鼠》中,借动物比喻人,借批判猫尽情玩弄弱者,对人又是一副媚态,来对资产阶级反动文人进行了辛辣的讽刺;表达了作者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恶之情。三、古诗文积累与阅读理解。(共24分)9.(8分)古诗文名句默写(1)晴空一鹤排云上,。(刘禹锡《秋词》)(2),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3),山入潼关不解平。(谭嗣同《潼关》)(4)僵卧孤村不自哀,。(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5)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迁谪之远的句子是:,。(6)《<论语>十二章》中暗示时光流逝之快的句子“,”。10.(2分)古诗阅读理解。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 B.朗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大气势。 C.诗的颈联描写夜还未消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11.(10分)文言文阅读理解。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因往晓之②身亡所寄③亦不能有所中伤④若躇步跐蹈(2)翻译下列句子。①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②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3)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辛辣地讽刺了那些胸无大志、患得患失的人。B.“废寝食者”写出了“杞人忧天”的程度;“舍然大喜”写出了“晓之者”的行动结果。C.文章基本以对话构成,言简意赅,逻辑严谨,读来文气贯通,一气呵成。D.文章写了忧天者与忧人者两种人,重点刻画了“忧人者”的形象。12.(4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欧阳询观古碑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驻马观之,良久而去。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1)下列语句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B.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C.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D.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2)欧阳询观古碑表现他的精神。四、现代文阅读理解。(共20分)13.(10分)阅读郑振铎《猫》节选文字,完成下列小题。①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的,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妈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玩游,好像是具有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的,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地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和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并没有对于前几只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②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的伏着,吃得胖胖的。③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白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咛着张妈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④妻道:“张妈,留心猫,它会吃鸟呢。”⑤张妈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⑥我下楼时,听见张妈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没有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⑦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⑧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⑨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着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⑩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⑪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⑫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⑬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⑭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的还没有快意。⑮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跳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⑯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⑰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⑱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⑲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⑳自此,我家永不养猫。(1)简要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2)“我”断定是猫咬死芙蓉鸟的依据是什么?请简要概括。(3)请品味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4)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自此,我家永不养猫”的原因。14.(10分)阅读下面短文,完成文后问题。奶奶的星星①世界给我的第一个记忆是:我躺在奶奶怀里,拼命地哭,打着挺儿,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哭得好伤心。窗外的山墙上剥落了一块灰皮,形状象个难看的老头儿。奶奶搂着我,拍着我,“噢——,噢——”地哼着。我倒更觉得委屈起来。“你听!”奶奶忽然说:“你快听,听见了么……?”我愣愣地听,不哭了,听见了一种美妙的声音,飘飘的、缓缓的……。是鸽哨儿?是秋风?是落叶划过屋檐?或者,只是奶奶在轻轻地哼唱?直到现在我还是说不清。“噢噢——,睡觉吧,麻猴来了我打它……”那是奶奶的催眠曲。屋顶上有一片晃动的光影,是水盆里的水反射的阳光。光影也那么飘飘的、缓缓的,变幻成和平的梦境,我在奶奶怀里安稳地睡熟……②我是奶奶带大的。不知有多少人当着我的面对奶奶说过:“奶奶带起来的,长大了也忘不了奶奶。”那时候我懂些事了,趴在奶奶膝头,用小眼睛瞪那些说话的人,心想:瞧你那讨厌样儿吧!翻译成孩子还不能掌握的语言就是:这话用你说么?③奶奶愈紧地把我搂在怀里,笑笑:“等不到那会儿哟!”仿佛已经满足了的样子。④“等不到哪会儿呀?”我问。⑤“等不到你孝敬奶奶一把铁蚕豆。”⑥我笑个没完。我知道她不是真那么想。不过我总想不好,等我挣了钱给她买什么。爸爸、大伯、叔叔给她买什么,她都是说:“用不着花那么多钱买这个。”奶奶最喜欢的是我给她踩腰、踩背。一到晚上,她常常腰疼、背疼,就叫我站到她身上去,来来回回地踩。她趴在床上“哎哟哎哟”的,还一个劲夸我:“小脚丫踩上去,软软乎乎的,真好受。”我可是最不耐烦干这个,她的腰和背可真是够漫长的。“行了吧?”我问。“再踩两趟。”我大跨步地打了个来回:“行了吧?”“唉,行了。”我赶快下地,穿鞋,逃跑……于是我说:“长大了我给您踩腰。”“哟,那还不把我踩死?”过了一会我又问:“您干嘛等不到那会儿呀?”⑦“老了,还不死?”⑧“死了就怎么了?”⑨“那你就再也找不着奶奶了。”⑩我不嚷了,也不问了,老老实实依偎在奶奶怀里。那又是世界给我的第一个恐怖的印象。⑪一个冬天的下午,一觉醒来,不见了奶奶,我扒着窗台喊她,四处都是风和雪。“奶奶出门儿了,去看姨奶奶。”我不信,奶奶去姨奶奶家总是带着我的;我整整哭喊了一个下午,妈妈、爸爸、邻居们谁也哄不住,直到晚上奶奶出我意料地回来。这事大概没人记得住了,也没人知道我那时想到了什么。小时候,奶奶吓唬我的最好办法,就是说:“再不听话,奶奶就死了!”⑫夏夜,满天星斗。奶奶讲的故事与众不同,她不是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熄灭了一颗星星,而是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又多了一个星星。⑬“怎么呢?”⑭“人死了,就变成一个星星。”⑮“干嘛变成星星呀?”⑯“给走夜道儿的人照个亮儿……”⑰我们坐在庭院里,草茉莉都开了,各种颜色的小喇叭,掐一朵放在嘴上吹,有时候能吹响。奶奶用大芭蕉扇给我轰蚊子。凉凉的风,蓝蓝的天,闪闪的星星。这感受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⑱那时候我还不懂得问,是不是每个人死了都可以变成星星,都能给活着的人把路照亮。⑲奶奶已经死了好多年。她带大的孙子忘不了她。尽管我现在想起她讲的故事,知道那是神话,但到夏天的晚上,我却时常还像孩子那样,仰着脸,揣摸哪一颗星星是奶奶的……我慢慢去想奶奶讲的那个神话,我慢慢相信,每一个活过的人,都能给后人的路途上添些光亮,也许是一颗巨星,也许是一把火炬,也许只是一支含泪的烛光……(选自《史铁生小说选》有删改)(1)文中写了我和奶奶的哪四件生活琐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行了吧?”我问。“再踩两趟。”我大跨步地打了个来回:“行了吧?”“唉,行了。”我赶快下地,穿鞋,逃跑……于是我说:“长大了我给您踩腰。”(3)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段中划线句子的含义?五、写作。(共40分)15.(40分)特别,意思是“与众不同,不普通”。生活中,一丝微笑,一个眼神,一声问候;或者一次旅行,一场球赛,一段情谊;甚至一缕阳光,一抹色彩……都令人回味、感怀。请以“特别的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要求:①在题目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校名、人名;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2021-2022学年新疆乌鲁木齐136中学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共12分)1.(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惩戒(chěng)抽噎(yē)菡萏(dàn)随声附和(hè) B.怂恿(sǒng)狭隘(yì)黄晕(yùn)骇人听闻(hài) C.匿笑(nì)嗔怪(chēn)静谧(mì)小心翼翼(yì) D.干涸(hé)蜷伏(quán)攲斜(qī)拈轻怕重(zhān)【分析】本题考查易错的字音。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判断加点字的字音是否正确。遇到记忆模糊、不确定的字词,可以采用排除法排除选项,得出正确答案。【解答】A.有误,“惩戒”的“惩”应读作“chéng”;B.有误,“狭隘”的“隘”应读作“ài”;C.正确;D.有误,“拈轻怕重”的“拈”应读作“niān”。故选:C。【点评】要正确地读写词语,应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在日常的学习阅读中也要注意多积累,丰富自己的字词量,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才能在实际的读写运用中避免错读错写。2.(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诀别援助絮絮叨叨骇人听闻 B.潺潺沉寂怪诞不经更胜一畴 C.判逆潜行海枯石烂钦差大臣 D.匍匐蹒跚神采弈弈咄咄逼人【分析】本题考查错别字的辨析能力。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仔细辨析各项中汉字,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字词意思辨析判断。【解答】A.正确;B.有误,“更胜一畴”的“畴”应为“筹”;C.有误,“判逆”的“判”应为“叛”;D.有误,“神采弈弈”的“弈弈”应为“奕奕”。故选:A。【点评】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的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3.(2分)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尽管我们举手投足都那么小心翼翼,但还是惊动了正在弹琴的蟋蟀。 B.这次活动为了顾全大局,使大家各得其所,所以有一小部分人对其不是很满意。 C.2018年10月17日,这名畏罪潜逃的嫌疑犯终于在保加利亚落网。 D.老师的一席话如暮鼓晨钟,撞击着我的心扉,使我恍然大悟。【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此题,我们平时要积累大量的成语,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解答】ACD.正确;B.有误,各得其所:原指每个人都得到了满足。后指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安置。不符语境。故选:B。【点评】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这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解题的准确率。4.(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国之所以在抗疫战中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为坚持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这一指导准则。 B.最美“逆行者”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面对生死考验时坚守岗位、不畏艰险。 C.珍惜食物、制止餐饮浪费不是个人小事,而是关系国计民生、千家万户的大事。 D.在某些情况下,对于焦虑也是一种有益的情绪。【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能力。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成分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解答】A.有误,句式杂糅,将“之所以”或“最根本的原因”删去;B.有误,成分残缺,在句末添加“的风采”;C.正确;D.有误,介词误用造成成分残缺,将“对于”删去。故选:C。【点评】辨析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5.(2分)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散步》的作者是莫怀戚,文章的主题是歌颂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B.《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自己儿子的一封家书,殷殷教诲中蕴含着深切的期望。 C.《秋天的怀念》的作者是当代作家史铁生,文中的“我”是在又一个秋天,终于懂得了母亲未说完的话,领悟出“好好儿活”的意义。 D.《皇帝的新装》的作者是安徒生,丹麦著名童话作家,代表作有《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女神》等。【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解答】ABC.正确;D.有误,《女神》的作者是郭沫若。故选:D。【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6.(2分)下列语句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山林间云雾缭绕,烟波浩瀚。②到处生长着苔藓,在繁茂的植物中夹杂多种竹类。③空气潮湿,泉水丰富。④山坡上覆盖着葱茏茂密的原始森林。⑤生活在这里的大熊猫,终年就以嫩竹清泉度日,成了“竹林隐士”。A.④③⑤①② B.①③④②⑤ C.④①③②⑤ D.②①④③⑤【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解答】此语段先对环境进行描述,然后引出熊猫。观察顺序上可辨析各选项找到第一个观察点,从空间顺序上看④为第一句;由上句的“森林”可辨析①与其衔接最紧密,是第二句;再结合上句的“云雾缭绕”语境辨析③为第三句;②观察点变化,⑤引出“熊猫”;由上分析,可排序为:④①③②⑤故选:C。【点评】此题作答,可结合空间顺序排列。二、名著阅读。(共4分)7.(2分)根据《西游记》的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A.唐僧刚踏上取经路时,乌巢禅师对他说:“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取经的过程其实也是他们师徒四人不断战胜心魔的过程。 B.《西游记》用现实主义手法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的神魔世界,曲折地反映出现实的社会矛盾,表现了人民群众惩恶扬善的愿望和要求。 C.《西游记》中八十一难的设定,既因佛教中的“九九归一”,又因“九”是单数当中最大的一个,作者想告诉世人,如要达成所愿,即使经历再多的劫难也要坚持到底,终会成功。 D.猪悟能被高太公招为上门女婿,虽然他勤劳能干,不伤害百姓,但因相貌丑陋、食量惊人,又经常飞沙走石、来去无影,所以被众人当成妖怪。【分析】《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作者吴承恩。这部小说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经,一路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解答】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本推荐名著的掌握程度。认真阅读名著,结合积累作答。ACD.正确;B.有误,《西游记》用浪漫主义手法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的神魔世界。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问题,在平时的阅读中,注意对重点的人物及其情节进行重点记忆。8.(2分)根据《朝花夕拾》的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A.在《无常》中,作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和鞭挞。 B.《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先生最具代表性的小说集。这组作品主要记录了作者从年幼到青年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富有生活情趣。 C.《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在日本仙台学医的生活,其中匿名信和看电影事件令他感受到了身为弱国国民遭受的屈辱,这使他产生了弃医从文的想法。 D.鲁迅在《狗•猫•鼠》中,借动物比喻人,借批判猫尽情玩弄弱者,对人又是一副媚态,来对资产阶级反动文人进行了辛辣的讽刺;表达了作者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恶之情。【分析】《朝花夕拾》创作于1926年,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后由鲁迅改为《朝花夕拾》,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朝”表示早年时候,“夕”表示晚年时期,这个词的意思是早上的花晚上来捡,这里指鲁迅先生在晚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解答】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本推荐名著的掌握程度。认真阅读名著,结合积累作答。ACD.正确;B.有误,《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先生最具代表性的散文集。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问题,在平时的阅读中,注意对重点的人物及其情节进行重点记忆。三、古诗文积累与阅读理解。(共24分)9.(8分)古诗文名句默写(1)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3)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谭嗣同《潼关》)(4)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5)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迁谪之远的句子是: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6)《<论语>十二章》中暗示时光流逝之快的句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语境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解答】答案:(1)便引诗情到碧霄(注意“霄”的书写)(2)何当共剪西窗烛(注意“窗”的书写)(3)河流大野犹嫌束(4)尚思为国戍轮台(注意“戍”的书写)(5)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注意“逝”的书写)【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10.(2分)古诗阅读理解。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 B.朗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大气势。 C.诗的颈联描写夜还未消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分析】这首诗是诗人由楚入吴,在沿江东行途中泊舟于江苏镇江北固山下时所作。当时正值冬尽春来,旭日初升,诗人面对江南景色,置身水路孤舟,感受时光流驶,油然而生别绪乡思。【解答】ABC.正确。D.尾联紧承颈联,意思是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阳的啊!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还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这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D.不正确。故选:D。【点评】阅读感悟表达这类题答题步骤:第一步:解答文学题,必须建立在阅读原著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对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第二步:在第一步的基础上,按照题意要求,联系原著的内涵和蕴含的科学原理。第三步:把握文章主题,结合题意,用简洁、流畅的语言阐明观点。11.(10分)文言文阅读理解。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因往晓之开导②身亡所寄同“无”,没有③亦不能有所中伤伤害④若躇步跐蹈你(2)翻译下列句子。①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②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3)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A.文章辛辣地讽刺了那些胸无大志、患得患失的人。B.“废寝食者”写出了“杞人忧天”的程度;“舍然大喜”写出了“晓之者”的行动结果。C.文章基本以对话构成,言简意赅,逻辑严谨,读来文气贯通,一气呵成。D.文章写了忧天者与忧人者两种人,重点刻画了“忧人者”的形象。【分析】参考译文: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回塌下来呢?”那个人说:“天果真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那个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站立行走,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意思。答题时先要弄清句子的意思,再根据句意来分析推断词义。①句意为:就去开导他。晓:开导。②句意为:自己无处存身。亡:同“无”,没有。③句意为:也不会伤害什么。中伤:伤害。④句意为:你站立行走,整天都在地上活动。若:你。(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答题时先要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然后初步翻译,再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调整,做到文从字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①重点词:终日,整天;行止,指活动;句意为:(你)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回塌下来呢?②重点词:释,放下;晓,开导。句意为: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3)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文本内容。ABC.正确;D.有误,有误,重点刻画了“忧天者”的形象。故选:D。答案:(1)①开导;②同“无”,没有;③伤害;④你。(2)①(你)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回塌下来呢?②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3)D【点评】文言文翻译“六字诀”1.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2.直。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3.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4.删。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5.调。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6.换。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通达明快。12.(4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欧阳询观古碑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驻马观之,良久而去。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1)下列语句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CA.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B.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C.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D.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2)欧阳询观古碑表现他虚心好学、专心致志的精神。【分析】【参考译文】欧阳询曾经有一回骑马赶路,看到一块古碑,是晋代著名书法家索靖书写的。(他)停住马观看古碑,过了很久才离开。他走离古碑几百步后又返回来,下了马站在碑前欣赏,等到疲乏了,又铺开皮衣坐下来观看,就又守在碑前三天三夜方才离去。【解答】(1)本题考查句子的断句。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句意为:他走离古碑几百步后又返回来,下了马站在碑前欣赏,等到疲乏了。故断为: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驻马观之,良久乃去。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表现了他虚心好学、专心致志的精神。答案:(1)C(2)虚心好学、专心致志【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四、现代文阅读理解。(共20分)13.(10分)阅读郑振铎《猫》节选文字,完成下列小题。①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的,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妈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玩游,好像是具有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的,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地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和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并没有对于前几只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②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的伏着,吃得胖胖的。③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白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咛着张妈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④妻道:“张妈,留心猫,它会吃鸟呢。”⑤张妈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⑥我下楼时,听见张妈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没有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⑦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⑧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⑨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着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⑩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⑪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⑫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⑬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⑭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的还没有快意。⑮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跳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⑯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⑰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⑱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⑲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⑳自此,我家永不养猫。(1)简要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2)“我”断定是猫咬死芙蓉鸟的依据是什么?请简要概括。(3)请品味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4)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自此,我家永不养猫”的原因。【分析】本文是《猫》的节选部分,主要详写了第三只猫,表现了对第三只猫的愧疚之情和对周家姑娘的行为的谴责、对偷猫人的鞭挞,也表达了作者同情、怜爱弱小者的思想感情,教育我们要关爱动物,善待生命,尊重生命。【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概括文章的内容,可根据要素归纳法进行概括。文段中的人物是“我”,事件是“我”家的芙蓉鸟死了,“我”怀疑猫咬死了芙蓉鸟,于是拿木棒打了它,后来发现咬死芙蓉鸟的是一只黑猫,“我”发现“我”冤枉了猫,“我”很后悔、难过和自责。据此根据用简洁的话进行概括即可。(2)本题考查信息的提取和概括能力。细读全文,可从文中第③自然段中的“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第⑤自然段中的“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第⑬自然段中的“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这三处描写的语句看出猫对芙蓉鸟的关注,而“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也让作者以为猫是在吃芙蓉鸟的一条腿。由此作者判断是第三只猫吃了芙蓉鸟。(3)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赏析句子,首先需明确赏析的角度,其次结合运用的手法的作用及文章内容分析其表达效果。“我的虐待,都是针”这句话这句话把“我”的虐待比作针,由此可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这是“我”意识到冤屈了第三只猫后的心理活动,对于第三只猫,我们不喜欢它,没有给予它关心,还冤屈了它,而猫是弱小、不会辩解的小动物,因此“我”的内心是自责、悔恨的,“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表达了强烈的自责、内疚之情。(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结合上文可知,“我”冤枉猫吃了芙蓉鸟,从而惩戒了它,导致它死去,后来发现是“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我”很后悔、难过和自责,而且“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所以“我”觉得永远愧对这类生命,负罪感永不能消除。由此可概括出“我”永不养猫的原因。答案:(1)“我”武断地冤枉猫吃了芙蓉鸟致使猫含冤而死,内心很忏悔和自责。(2)①对黄鸟似乎特别注意,常常跳到桌上,对鸟笼凝望着。②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嘴里好像还吃着什么。(3)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冤死猫之后的悔恨和遗憾的心情,表现了“我”的正义感和同情心。(4)“我”冤枉了猫,使之含冤死去。“我”觉得永远愧对这类生命,负罪感永不能消除,见了猫就会触发灵魂的伤痛,所以永不养猫。【点评】信息筛选题答题技巧:解答这种信息筛选与整合题,通常的做法是:提取综合,重组输出。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1)从文中准确而迅速地捕捉、筛选、提取出所需的信息;(2)合理地概括信息;(3)按照一定的要求加工信息。在提取信息过程中要注意,有时如果文段中是几层并列的内容,就需要把几个意思联结,归纳出一个主要意思;如果文段中有结构类似的词语、短语或者句子,那么这些往往是所要找的几个要点。其次还可以抓住关键的标志词寻找要点,如“除了”“还有”“另外”等。14.(10分)阅读下面短文,完成文后问题。奶奶的星星①世界给我的第一个记忆是:我躺在奶奶怀里,拼命地哭,打着挺儿,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哭得好伤心。窗外的山墙上剥落了一块灰皮,形状象个难看的老头儿。奶奶搂着我,拍着我,“噢——,噢——”地哼着。我倒更觉得委屈起来。“你听!”奶奶忽然说:“你快听,听见了么……?”我愣愣地听,不哭了,听见了一种美妙的声音,飘飘的、缓缓的……。是鸽哨儿?是秋风?是落叶划过屋檐?或者,只是奶奶在轻轻地哼唱?直到现在我还是说不清。“噢噢——,睡觉吧,麻猴来了我打它……”那是奶奶的催眠曲。屋顶上有一片晃动的光影,是水盆里的水反射的阳光。光影也那么飘飘的、缓缓的,变幻成和平的梦境,我在奶奶怀里安稳地睡熟……②我是奶奶带大的。不知有多少人当着我的面对奶奶说过:“奶奶带起来的,长大了也忘不了奶奶。”那时候我懂些事了,趴在奶奶膝头,用小眼睛瞪那些说话的人,心想:瞧你那讨厌样儿吧!翻译成孩子还不能掌握的语言就是:这话用你说么?③奶奶愈紧地把我搂在怀里,笑笑:“等不到那会儿哟!”仿佛已经满足了的样子。④“等不到哪会儿呀?”我问。⑤“等不到你孝敬奶奶一把铁蚕豆。”⑥我笑个没完。我知道她不是真那么想。不过我总想不好,等我挣了钱给她买什么。爸爸、大伯、叔叔给她买什么,她都是说:“用不着花那么多钱买这个。”奶奶最喜欢的是我给她踩腰、踩背。一到晚上,她常常腰疼、背疼,就叫我站到她身上去,来来回回地踩。她趴在床上“哎哟哎哟”的,还一个劲夸我:“小脚丫踩上去,软软乎乎的,真好受。”我可是最不耐烦干这个,她的腰和背可真是够漫长的。“行了吧?”我问。“再踩两趟。”我大跨步地打了个来回:“行了吧?”“唉,行了。”我赶快下地,穿鞋,逃跑……于是我说:“长大了我给您踩腰。”“哟,那还不把我踩死?”过了一会我又问:“您干嘛等不到那会儿呀?”⑦“老了,还不死?”⑧“死了就怎么了?”⑨“那你就再也找不着奶奶了。”⑩我不嚷了,也不问了,老老实实依偎在奶奶怀里。那又是世界给我的第一个恐怖的印象。⑪一个冬天的下午,一觉醒来,不见了奶奶,我扒着窗台喊她,四处都是风和雪。“奶奶出门儿了,去看姨奶奶。”我不信,奶奶去姨奶奶家总是带着我的;我整整哭喊了一个下午,妈妈、爸爸、邻居们谁也哄不住,直到晚上奶奶出我意料地回来。这事大概没人记得住了,也没人知道我那时想到了什么。小时候,奶奶吓唬我的最好办法,就是说:“再不听话,奶奶就死了!”⑫夏夜,满天星斗。奶奶讲的故事与众不同,她不是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熄灭了一颗星星,而是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又多了一个星星。⑬“怎么呢?”⑭“人死了,就变成一个星星。”⑮“干嘛变成星星呀?”⑯“给走夜道儿的人照个亮儿……”⑰我们坐在庭院里,草茉莉都开了,各种颜色的小喇叭,掐一朵放在嘴上吹,有时候能吹响。奶奶用大芭蕉扇给我轰蚊子。凉凉的风,蓝蓝的天,闪闪的星星。这感受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⑱那时候我还不懂得问,是不是每个人死了都可以变成星星,都能给活着的人把路照亮。⑲奶奶已经死了好多年。她带大的孙子忘不了她。尽管我现在想起她讲的故事,知道那是神话,但到夏天的晚上,我却时常还像孩子那样,仰着脸,揣摸哪一颗星星是奶奶的……我慢慢去想奶奶讲的那个神话,我慢慢相信,每一个活过的人,都能给后人的路途上添些光亮,也许是一颗巨星,也许是一把火炬,也许只是一支含泪的烛光……(选自《史铁生小说选》有删改)(1)文中写了我和奶奶的哪四件生活琐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行了吧?”我问。“再踩两趟。”我大跨步地打了个来回:“行了吧?”“唉,行了。”我赶快下地,穿鞋,逃跑……于是我说:“长大了我给您踩腰。”(3)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段中划线句子的含义?【分析】本文记叙了奶奶哄“我”睡觉;“我”给奶奶踩背;“我”误把奶奶出门当成奶奶离世;奶奶给“我”讲关于人死后变成星星的故事。文章表达了“我”对奶奶的思念。【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根据“‘噢噢——,睡觉吧,麻猴来了我打它……’那是奶奶的催眠曲”“光影也那么飘飘的、缓缓的,变幻成和平的梦境,我在奶奶怀里安稳地睡”可概括为:奶奶哼着催眠曲,哄“我”入睡;根据“奶奶最喜欢的是我给她踩腰、踩背。一到晚上,她常常腰疼、背疼,就叫我站到她身上去,来来回回地踩”可概括为:“我”给奶奶踩背;根据“一个冬天的下午,一觉醒来,不见了奶奶,我扒着窗台喊她,四处都是风和雪”“我整整哭喊了一个下午,妈妈、爸爸、邻居们谁也哄不住,直到晚上奶奶出我意料地回来”“小时候,奶奶吓唬我的最好办法,就是说:‘再不听话,奶奶就死了’”可概括为:奶奶出门看姨奶奶,“我”误认为奶奶去世了,吓得大哭;根据“奶奶讲的故事与众不同,她不是说地上死个人,天上就熄灭了一颗星星,而是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又多了一个星星”“给走夜道儿的人照个亮”可概括为:奶奶给“我”讲人死后,会变成天上的星星的故事。(2)本题考查句子赏析。由句子中“行了吧”“再踩两趟”“唉,行了”“长大了我给您踩腰”等语句可知,运用了语言描写,句子中“大跨步地打了个来回”“下地,穿鞋,逃跑”等语句可知,运用了动作描写,再结合该句前一句“我可是最不耐烦干这个,她的腰和背可真是够漫长的”可知,这里的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给奶奶踩背时的不耐烦,一直想快点踩完,体现出“我”幼时的淘气调皮可爱的特点。(3)本题考查对文章重要句子含意的理解。由划线句子每一个活过的人,都能给后人的路途上添些光亮,也许是一颗巨星,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提升钟表品牌的全球认可度计划
- 通信行业个人进程计划
- 2025年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项目建议书
- 2025年豆腐及豆制品工业化生产设备项目合作计划书
- 七年级下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课件与练习
- 2025年板卧式电除尘器项目建议书
- 2025年纳米抗菌管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锦纶6-DTY合作协议书
- 强化供求关系对经济影响的评估
- 能源管理系统建设合同
- 道口看守员安全操作规程培训课件
- 《团队介绍模板》课件
- 小钱币大历史
- 化学品危险物质替代技术
- 医院收费价格注意培训课件
- 临港产业基地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设备及安装工程招投标书范本
- 常用中医适宜技术目录
- 冲压模具价格估算方法
- Before Sunrise 爱在黎明破晓时
-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六章二次根式》专题复习附带答案
- MotionView-MotionSolve应用技巧与实例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