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北京五十七中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aca85d71e0ad8c500c8018d1f4e9add/1aca85d71e0ad8c500c8018d1f4e9add1.gif)
![2021-2022学年北京五十七中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aca85d71e0ad8c500c8018d1f4e9add/1aca85d71e0ad8c500c8018d1f4e9add2.gif)
![2021-2022学年北京五十七中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aca85d71e0ad8c500c8018d1f4e9add/1aca85d71e0ad8c500c8018d1f4e9add3.gif)
![2021-2022学年北京五十七中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aca85d71e0ad8c500c8018d1f4e9add/1aca85d71e0ad8c500c8018d1f4e9add4.gif)
![2021-2022学年北京五十七中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aca85d71e0ad8c500c8018d1f4e9add/1aca85d71e0ad8c500c8018d1f4e9add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1-2022学年北京五十七中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一.基础•运用。(共15分)1.(5分)国庆长假结束后,学校组织同学们交流自己国庆假期活动的感受,下面是三个同学的发言,请你阅读后完成下列各题。10月1号凌晨五时许,我走进广场,A.器宇轩昂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巍然矗立,令我感觉分外肃穆。观旗区已经聚集了上千名观看升旗的人,但是秩序井然,大家B.屏息敛声,翘首以待升旗时刻的到来。终于,城楼上吹响升旗号角,升国旗仪式正式开始。随着一声“正步走”的口令,三军仪仗队和护旗编队,以C.抑扬顿挫的正步步伐走过长安街。六时十一分,伴随着D.振聋发聩的升旗口令,护旗队员和礼兵行礼,解放军军乐团奏响义勇军进行曲,升旗手高高地扬起国旗,国旗徐徐升至旗杆顶端。晨光熹微,飘扬的国旗与绚丽多彩的鲜花交相辉(映应),可谓是“旗展五星光日月,花开四季丽山川”。这份记忆,会深深地镌刻在我的生命里,让我由(忠衷)地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骄傲。(1)文段中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翘首(qiáo)镌刻(juān)B.翘首(qiáo)镌刻(juàn)C.翘首(qiào)镌刻(juàn)D.翘首(qiào)镌刻(juān)(2)文中括号内字形选择都正确的一项是A.映忠B.映衷C.应忠D.应衷(3)文中划线的四个成语运用正确的一个是A.器宇轩昂B.屏息敛声C.抑扬顿挫D.振聋发聩2.(6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我认为这个国庆档最值得观看的电影就是《我和我的家乡》。影片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最后一课》,这个单元通过拼接老师的记忆,很深刻的对比了过去和现在的变化,体现了教育在人生中的重要意义。故事的叙述手法十分有特色:①以主角范老师的视角贯穿全片,通过一堂未完成的课堂描绘了一个师者的牵挂,一群学生的成长,一方土地的变迁。作为全片最重要的角色,②范伟贡献了影帝级的表演,无论是笑点还是泪点,都拿捏得恰到好处。尤其是年轻的范老师和年老的范老师寻找颜料(也是寻找记忆)的桥段里,范伟神色变化信息量极大,师者形象蔚然于屏幕之前,角色弧光清晰可感。影片之所以动人的原因,首先是这些人物之间的浓厚情感。范老师一生奉献,对讲台的执着近乎于信仰;学生们懂得感恩,每一个过去的细节都能被学生们回忆起。③而这些人物之间的情感牵连所展现的这方土地由贫入富的时代画卷,使主题得到了进一步升华。范老师究竟来自于哪里,我们不得而知,但对他而言,这一方残破的讲台所在之处就是他的家乡。④这是他记忆里最美的地方,他用画笔所描绘的颜色,最终在这片土地上化作现实。总而言之,无论是_______、_______,还是_______、_______,《最后一课》都是我心中的最佳。(1)对于文段中划线句的修辞手法及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文段第①句通过排比的修辞手法介绍了《最后一课》这一单元影片的内容,让人们更加全面地了解了影片,初步感受到影片的感染力。B.文段第②句中用“影帝级的表演”夸张地表现了范伟出色的演技,对他在影片中的表现给予了高度的赞美。C.文段第③句将“人物间的情感牵连”比喻成“时代的画卷”,生动地展示出家乡风情的改变巨大,进而深化了主题。D.文段第④句中运用拟人的手法,以“画笔所描绘的颜色”“化作现实”,生动地展示了家乡的美丽,表达出范老师对家乡的热爱。(2)文段最后一段的横线上依次填入短语,顺序恰当的一项是①导演对叙事的把控②演员的演绎③短片所传递的情感④升华后的扣题A.②①③④B.③④②①C.①②③④D.②③①④(3)文段的第三段有一句话表达欠妥,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3.(4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国庆期间,我去参观了故宫办的千古风流人物——苏轼书画主题书画展。展厅共分为四部分:“盛世传说夸友朋”“苏子作诗如见画”“我书意造本无法”“人间有味是清欢”。我最喜欢展厅的第三个主题——“我书意造本无法”。苏轼的书法有着鲜明的个人风格,引领了宋代“尚意”的书风。(1)本次特展展出了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苏轼传世书法佳作,还有苏轼部分师友的作品。请你根据以下三幅书法作品的特点,判断对书法作品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欧阳修的《灼艾帖》,用笔秀劲,顿挫有力,点画之间顾盼呼应,布局疏朗,风骨劲健。B.米芾的《盛制帖》,首行起以行书,接着以草为主,行笔迅猛,风骨超逸,愈见精神。C.蔡襄的《京居帖》,笔法多变,字距行间宽紧合适,结体端正平直,笔画工致而雍容。(2)“苏子作诗如见画”。苏轼主张“诗画一体”,所以对于唐朝诗人的赞誉很高,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其实古代文人在散文中描摹山水时,也常常用文字营造画境,像北魏地理学家的《三峡》,就把三峡四季奇绝的景色,如诗如画般地展现在我们眼前。二.古诗文阅读。(19分)4.(6分)古诗文默写。(1)最爱湖东行不足,。(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使至塞上》中,作者借景物自比,写出自己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的诗句是“,”。(3)春冬之时,则,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郦道元《三峡》)(4)晴川历历汉阳树,。(崔颢《黄鹤楼》)5.(5分)阅读《黄鹤楼》,完成下面小题。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1)诗歌前两联,从神话传说落笔,通过写鹤去楼空、白云悠悠,表达了诗人的感慨。(2)关于此诗有一段传闻不胫而走。据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载:“及李白来,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无作而去。为哲匠敛手云。”请你结合颈联,从一个角度说说崔颢是如何来描绘这“道不得”的景致。(3)唐代诗人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诗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和本诗“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都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请结合诗句的内容,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各自是如何抒发这种思乡之情的。6.(8分)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①,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②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余)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③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④。”是日,剧饮而归。(苏轼《游沙湖》)【注】①庞安常:宋代蕲水人,世代从医,颇有名气。②王逸少: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字逸少。③休将白发唱黄鸡:不要因为年老就唱起“黄鸡催晓”、朱颜已逝那种消极悲观的歌曲。(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①念无与为乐者②盖竹柏影也③因往相田④颖悟绝人(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但是B.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而:表并列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遂:于是D.因往相田因:因此(3)翻译文中两处划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翻译:月光照着庭院里的积水,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大概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理解:作者眼中的月夜景色,用“空明”一词,体现出空灵、坦荡的意境,将水中藻荇比作竹柏影子,十分贴切,“交横”一词更准确地表现了藻荇交错的姿态。B.(余)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翻译:我用纸写字给他看,写不了几个,他就能够懂得我的意思。理解:在记庞安常时,作者能抓住人物主要特征,通过这三句话就表现出庞安常“颖悟绝人”。(4)散文家梁衡曾经在文章中写道:“在他(苏轼)的一生中,无论得意与失意,他都不愁眉苦脸,他总能从困苦中找到乐趣。”请你结合【甲】【乙】两段文字,说说苏轼“从困苦中找到乐趣”的旷达在两段文字中分别是如何体现的。三.名著阅读。(5分)7.(5分)感受红军精神。《红星照耀中国》真实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及红军筚路蓝缕的奋斗历程。请你从下列困难中选择一项,结合相关内容,说说中国共产党及红军在危机中生存、发展靠的是什么。A.恶劣到极点的自然环境B.极度匮乏的物资供应C.部分少数民族的不理解四.现代文阅读。(共16分)8.(7分)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籼型杂交水稻于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两系法杂交水稻于1995年研究成功。三系法是通过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三系”配套实现杂交水稻优势利用的方法。雄性不育系为生产大量杂交种子提供物质基础,保持系给雄性不育系授粉可繁殖雄性不育系,恢复系给雄性不育系授粉可生产杂交水稻种子。两系法是指只需雄性不育系和①系实现杂交水稻优势利用的方法。最为成功的方法首推②雄性不育系,这种雄性不育系在短日照低温条件下表现可育,在可育期内可以自交繁殖雄性不育系,在长日照高温条件下表现雄性不育,在不育期内通过授粉来生产杂交水稻种子。使用两系法生产杂交水稻种子的过程中,不再需要三系法中的③系。1976年中国开始大面积推广应用杂交水稻,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将杂交水稻的研究成功应用到农业生产中的国家。【材料二】为了满足新世纪对粮食的需求,中国农业部于1996年立项“中国超级稻育种计划”,杂交水稻研究继续快速发展。仅就产量而言,2000年,实现了第一期亩产700公斤的目标;2004年,提前一年实现了第二期亩产800公斤的目标;2012年,再次提前三年实现了第三期亩产900公斤的目标;2014年又实现了第四期亩产1000公斤的目标。2019年10月22日,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发布,第三代杂交水稻新组合试验示范衡南基地平均亩产达到1046.3公斤。虽然这个数字并未创下产量断纪录,但第三代杂交水稻潜能巨大。第三代杂交水稻技术克服了三系法不育系配组受限、两系法不育系可能因天气原因导致制种失败和繁殖产量低的缺点,在任何地区任何时候都是稳定不育的,且制种和繁殖都非常简便。前两代杂交水稻还有两个毛病:喜欢大肥大水,一旦肥水不足则产量平平:对生态环境和种植技术挑剔,导致普通农民“驾驭”不了。第三代杂交水稻终于改掉了这两个环毛病。第三代杂交水稻还有一个重要特性就是缩短生长期的同时又保持了较高的产量。这就减少了农药化肥等投入品的使用,节约了资源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材料三】199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聘请袁隆平院士为首席顾问,将推广杂交水稻列为解决世界各国粮食短缺问题的首选战略措施。目前,中国杂交水稻已在全球四十多个国家试验示范,其中有十多个国家开展商业化种植,种植面积超过520万公顷,平均每公顷产量比当地常规品种高出两吨左右。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了。(1)根据材料一的图文信息,在材料一的横线处应依次填入:①②③(2)以下说法与材料二内容一致的一项是【甲】第三代杂交水稻产量极高,2019年10月再创新纪录。【乙】第三代杂交水稻是稳定不育的,且制种和繁殖很简便。【丙】第三代杂交水稻喜欢大肥大水,普通农民也能轻松种。(3)从上述三则材料可以看出,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特点有:①②③(每空限10个字以内)9.(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才高气清的柯灵江曾培①有文学青年在参观柯灵故居后,要我说说柯灵。我说,柯灵文笔潇洒,才气横溢,同时又字斟句酌,笃实严谨,即使到耄耋之年,在他身上,还是保持着那种才子气与学者风的完满结合②1993年5月1日至1994年4月30日,“春兰•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大赛”举办,大赛组委会,评委会主任一职,则公推时任国际笔会上海中心会长的柯灵担任。一年间收到近万篇参赛稿件,赛事规模之大,范围之广,时间之长,作品之多,影响之大,在世界华文文坛实属少见。为做好评选工作,1994年4月中旬,组委会、评委会在泰州开会。当时社会上的征文评选,一般只公布入选名单,柯老认为这样做不够,评委对自己认可的作品,不能只是简单画图了事,而应写出简短的评语,一是以示负责,二是有助于读者阅读了解,随后,柯老带头这样做了。他的评语言简意赅,文采斐然,如对《握手》一文的评价:“极左时代的政治笑话,娓娓道来,引人入胜。婉而多讽,谑而不虐。对《新式扑克游戏》一文的评语;“设想新奇,讽刺辛辣,活画出一幅生动的当代世相图。”在公布获奖作品的同时,也披露了评委们的这些评语,受到读者的称赞。③回上海后,我们想请柯老写篇文章,让较多的读者对微型小说这一独立文学品种有所认识。经约定,我和徐如麒来到柯老家,柯老夫人陈国容先生热情引座,赐茶。柯老正在里间写作,听到我们来了,笑呵呵地走到客厅,戴上助听器,与我们交谈,他谦虚地说,他对微型小说缺乏研究,难以写出什么东西。然而经过我们一“磨”再“磨”,他最后表示,请我们送点材料,看看以后再定。④大约十天以后,我们再去拜访他。还是国容先生开门,引座,赐茶,柯老对我说,“你们送来的《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大成》,八百多页,我看了,其中有创作,有理论,有详尽的资料,洋洋洒洒,使我很有刘姥姥进大观园之感。你写的‘序’似乎把要说的话都说了,我想不出什么新意见。”陈国容先生插话道:“季琳(柯灵本名高季琳)这些天放下手中的事,为写微型小说的文章在读,在想,也写过几个开头,都不满意,被他撕掉了。”我们说,柯老一定能为微型小说写出精彩的文字,我们等待着。⑤后来,柯灵写出了题为“小说行中最少年”的文章,对微型小说的渊源、历史、特征以及在当代流行的原因,多有独创性的分析。虽系理论文章,经他那特有的清丽典雅、生动的笔触加以点染,也成为一篇美文,读来赏心悦目。如他分析微型小说要“大处着眼,小处落墨;深处见精神,巧处见功夫”时,写道:“关节处一着棋活,妙手成春,结穴处临去秋波那一转,令人低徊不尽。对浩淼无边的人间诸相,如豹窥一斑,鼎尝一脔,弱水三千,取一勺而知深浅。这样才能显示微型小说的独特个性,如玉树临风,不同于它那些老成持重的兄长。”这篇文章在《小说界》杂志发表后,陆续被海内外许多家报刊转载。现在,二十多年过去了,微型小说作为小说家族中的独立一支,已经初步长成,柯老的《小说行中最少年》一文,已成为微型小说发展史中一篇带经典性的文字。此文的篇幅像微型小说一样微小,仅二千余字,人们从中同样可看到柯灵那闪光灵动的才气,和他那认真严谨的创作态度。⑥我所以说“同样可以看到”,是因为我曾经多次看到过。1990年,我们出版社启动了《中国新文学大系》第三辑的编纂工作,其中散文卷请柯灵作序。这辑《大系》所收作品的时限为1937年7月至1949年10月,即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柯老是过来人,对这个时期的作家作品,大多接触过,然而,他并没有凭这点“资本”就动手,而是首先认真阅读了散文卷所收的180家的365篇、计120万字的作品。随后又拓开去,查阅了当年六十多种散文集,以期对散文创作整体情况有进一步了解,之后才开始动笔。初稿写成后,“冷处理”了一段时间,想想不满意,便毅然推倒重来。为此,他又重点研读了何其芳、钱锺书、梁实秋以及周作人等人的散文集,并参考了有关文学史的著作,终以深沉的历史眼光与当代的审美意识,创作了一篇见解不凡而又情文并茂的序文。文中既有宏观论述,也有微观分析,对主要作家作品还有几句简要的点评,如说冰心“典雅清婉的文风,溶入流畅严实”,丰子恺“并不标榜性灵,但明心见性,字字掬自肺腑”,巴金“热情如火,笔致如大江奔流”,茅盾“长于诠析,理胜于情”,等等,看似信笔挥洒,佳评天成,实际上是反复推敲,千锤百炼。此文仅八千余字,倘若敷衍塞责,粗制滥造,以柯灵之才,几天时间就够了,可他却为它花去了三个多月的时间,其间放弃了三次外出开会和考察的机会。这种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严谨态度,使这篇“序”得以成为精品佳作,赢得了海内外的普遍好评。⑦1992年初,我们筹划出版《柯灵六十年文选》,书稿由柯老亲自编选。当时柯老已83岁高龄,责任编辑陈先法同志开始担心柯老是否有精力和时间去完成这一颇为浩瀚而又繁琐的编选工作,可是几个月后,柯老就将几只大信袋装着的稿子交给陈先法。所有的稿子都整理得清清楚楚,整整齐齐,前面附有一张长长的目录,每袋为一卷。打开来看,每篇稿子的角上又用红笔写着次序号码,井井有条,丝毫不乱。他为编辑的工作准备了最好的基础,陈先法感动极了。他感受到的,不仅是柯老的不拒小事,认真踏实的工作精神,更是柯老的处处关怀他人,为他人设想的人格胸怀。凡与柯老相识相交的编辑,都庆幸自己结识了一位文品与人品相得益彰的文坛前辈。⑧说到“人品”,还有一件事给我印象很深。柯灵多年前就在酝酿创作《上海一百年》长篇小说,但因零星求稿者不断,致使他的长篇写写停停。为了减少外界对他的干扰,我们出版社曾想为他安排一个僻静的写作地方,但他觉得自己能解决,就不麻烦出版社。我们知道他经济条件并不好,长篇上手后别的东西就会写得少,影响他的收入,因而于1991年上半年,为《上海一百年》开了一点预支稿费,由责任编辑李济生先生送去。他却婉拒了,说:“我感谢出版社的关心,但我的书稿还未写出,能不能写好还难说,这个钱现在不能拿。”这种严于律己的高尚情操,在当时受到“一切向钱看”的歪风污染的文坛,有着振聋发聩的意义。我曾在上海一次文艺座谈会上宣扬了这件事,与会者对柯老的风范纷纷表示赞赏与感佩。⑨柯灵说:“我以杂文形式驱遣愤怒,而以散文的形式抒发忧郁。”无论是愤怒还是忧郁,都紧紧联系着民族的命运和时代的风云。柯灵的文字,古朴典雅,清丽生动,读它是一种美的享受;同时它又意蕴深厚,充满正气,读它也是一种思想的激励。⑩柯灵自谦他“无力指点江山”,但“也不至贻误苍生,却可以勉力做到俯仰无愧,内心安适”。实际上,“文品”与“人品”完美结合、相得益彰的柯老,大有益于“苍生”,以他的美文净化着人生,也洗涤着“江山”。(1)文中作者回忆了柯老的几件事,也表达了对柯老其人的评价,阅读文章,填写下面的表格。事件评价①以身作则,认真负责写出了《小说行中最少年》的文章②为《中国新文学大系》第三辑散文卷作序③④严于律已(2)阅读第⑦段,自选角度谈谈你对画线语句的理解。(3)阅读文章,说说你对柯灵“才高气清”的认识。五.综合读写。(共5分)10.(5分)有人说,如今“人人面前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新闻发言人”。请从下面《论语》选文中选择一句,根据对所选句子的理解谈谈你对“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有话语权”这一现象的看法。要求:正确理解所选句子的意思,自圆其说,条理清楚,200字左右。①巧言令色,鲜矣仁。②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③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④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⑤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六.写作。(共4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11.(40分)题目:世间一切,皆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见冬,就有了岁月;天遇见地,就有了永恒……请以“遇见”为题目,写一篇作文,不限文体(诗歌除外)。不得使用本试卷中的材料。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2)字数不少于600字。(3)不得出现所在班级名或师生姓名。12.校园里的一棵树、一盏灯、一张海报……一直默默关注着校园里发生的一切,还发现了许多令人惊喜的小秘密。假如你就是校园中的这一景或一物,你会有哪些奇妙的经历……请发挥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纸上。(2)作文内容积极向上。(3)字数在600﹣800之间。(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2021-2022学年北京五十七中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基础•运用。(共15分)1.(5分)国庆长假结束后,学校组织同学们交流自己国庆假期活动的感受,下面是三个同学的发言,请你阅读后完成下列各题。10月1号凌晨五时许,我走进广场,A.器宇轩昂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巍然矗立,令我感觉分外肃穆。观旗区已经聚集了上千名观看升旗的人,但是秩序井然,大家B.屏息敛声,翘首以待升旗时刻的到来。终于,城楼上吹响升旗号角,升国旗仪式正式开始。随着一声“正步走”的口令,三军仪仗队和护旗编队,以C.抑扬顿挫的正步步伐走过长安街。六时十一分,伴随着D.振聋发聩的升旗口令,护旗队员和礼兵行礼,解放军军乐团奏响义勇军进行曲,升旗手高高地扬起国旗,国旗徐徐升至旗杆顶端。晨光熹微,飘扬的国旗与绚丽多彩的鲜花交相辉(映应),可谓是“旗展五星光日月,花开四季丽山川”。这份记忆,会深深地镌刻在我的生命里,让我由(忠衷)地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骄傲。(1)文段中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A.翘首(qiáo)镌刻(juān)B.翘首(qiáo)镌刻(juàn)C.翘首(qiào)镌刻(juàn)D.翘首(qiào)镌刻(juān)(2)文中括号内字形选择都正确的一项是BA.映忠B.映衷C.应忠D.应衷(3)文中划线的四个成语运用正确的一个是BA.器宇轩昂B.屏息敛声C.抑扬顿挫D.振聋发聩【分析】(1)本题考查字音。根据积累作答。“翘”读作“qiáo”;“镌”读作“juān”。故选:A。(2)本题考查字形。根据积累作答。交相辉映:(各种光亮、彩色等)相互映照。由衷:出于本心。故选:B。(3)本题考查成语的运用。A.有误,器宇轩昂:形容人的气质、风度出众,不同一般。此处形容人民英雄纪念碑,用错对象。B.正确。屏息敛声:抑制语声和呼吸。形容畏惧、小心的样子。与语境相合,正确。C.有误,抑扬顿挫:形容声音高低起伏,和谐而有节奏。此处形容步伐,用错对象。D.有误,振聋发聩:响声很大,使聋人都能听见。此处形容升旗口令,用错对象。故选:B。【解答】答案:(1)A(2)B(3)B【点评】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的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的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2.(6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我认为这个国庆档最值得观看的电影就是《我和我的家乡》。影片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最后一课》,这个单元通过拼接老师的记忆,很深刻的对比了过去和现在的变化,体现了教育在人生中的重要意义。故事的叙述手法十分有特色:①以主角范老师的视角贯穿全片,通过一堂未完成的课堂描绘了一个师者的牵挂,一群学生的成长,一方土地的变迁。作为全片最重要的角色,②范伟贡献了影帝级的表演,无论是笑点还是泪点,都拿捏得恰到好处。尤其是年轻的范老师和年老的范老师寻找颜料(也是寻找记忆)的桥段里,范伟神色变化信息量极大,师者形象蔚然于屏幕之前,角色弧光清晰可感。影片之所以动人的原因,首先是这些人物之间的浓厚情感。范老师一生奉献,对讲台的执着近乎于信仰;学生们懂得感恩,每一个过去的细节都能被学生们回忆起。③而这些人物之间的情感牵连所展现的这方土地由贫入富的时代画卷,使主题得到了进一步升华。范老师究竟来自于哪里,我们不得而知,但对他而言,这一方残破的讲台所在之处就是他的家乡。④这是他记忆里最美的地方,他用画笔所描绘的颜色,最终在这片土地上化作现实。总而言之,无论是_______、_______,还是_______、_______,《最后一课》都是我心中的最佳。(1)对于文段中划线句的修辞手法及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A.文段第①句通过排比的修辞手法介绍了《最后一课》这一单元影片的内容,让人们更加全面地了解了影片,初步感受到影片的感染力。B.文段第②句中用“影帝级的表演”夸张地表现了范伟出色的演技,对他在影片中的表现给予了高度的赞美。C.文段第③句将“人物间的情感牵连”比喻成“时代的画卷”,生动地展示出家乡风情的改变巨大,进而深化了主题。D.文段第④句中运用拟人的手法,以“画笔所描绘的颜色”“化作现实”,生动地展示了家乡的美丽,表达出范老师对家乡的热爱。(2)文段最后一段的横线上依次填入短语,顺序恰当的一项是C①导演对叙事的把控②演员的演绎③短片所传递的情感④升华后的扣题A.②①③④B.③④②①C.①②③④D.②③①④(3)文段的第三段有一句话表达欠妥,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分析】(1)本题考查分析修辞手法及其作用。A.正确。B.有误,“夸张地表现了范伟出色的演技”错误,“影帝级“的表演不是夸张,而是合理评价。C.有误,“将人物间的情感牵连比喻成时代的画卷“错误,应该是把“由贫入富的时代”比喻成“画卷“。D.有误,“第④句中运用拟人的手法“错误,“他用画笔所描绘的颜色,最终在这片土地上化作现实“应该是比喻,把他在这片土地上所作的努力比喻为“用画笔描绘的颜色“。故选:A。(2)本题考查句子的排序衔接。从原文“无论是……还是……”来看,应该是递进关系,故先写程度轻、范围小的,如“①导演对叙事的把控““②演员的演绎“,这两个是个人的努力,应放在前面,排除BD;在这二者中,导演“先把握叙事,其后才是“演员“的表演到位,二者不能混淆位置,排除A。再写程度重、范围大的,如“短片所传递的情感“升华后的扣题”,这两个是对影片内涵主题的挖掘,应放在后面。所以顺序为:①②③④。故选:C。(3)本题考查句子修改。“影片之所以动人的原因”句式杂糅,将“原因”去掉。【解答】答案:(1)A(2)C(3)“影片之所以动人的原因”句式杂糅,将“原因”去掉。【点评】综合读写题就是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3.(4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国庆期间,我去参观了故宫办的千古风流人物——苏轼书画主题书画展。展厅共分为四部分:“盛世传说夸友朋”“苏子作诗如见画”“我书意造本无法”“人间有味是清欢”。我最喜欢展厅的第三个主题——“我书意造本无法”。苏轼的书法有着鲜明的个人风格,引领了宋代“尚意”的书风。(1)本次特展展出了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苏轼传世书法佳作,还有苏轼部分师友的作品。请你根据以下三幅书法作品的特点,判断对书法作品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A.欧阳修的《灼艾帖》,用笔秀劲,顿挫有力,点画之间顾盼呼应,布局疏朗,风骨劲健。B.米芾的《盛制帖》,首行起以行书,接着以草为主,行笔迅猛,风骨超逸,愈见精神。C.蔡襄的《京居帖》,笔法多变,字距行间宽紧合适,结体端正平直,笔画工致而雍容。(2)“苏子作诗如见画”。苏轼主张“诗画一体”,所以对于唐朝诗人王维的赞誉很高,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其实古代文人在散文中描摹山水时,也常常用文字营造画境,像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三峡》,就把三峡四季奇绝的景色,如诗如画般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分析】(1)本题考查对书法作品的赏析。解答此题,要掌握常见书法字体及特点。AC.正确;B.有误,“以草为主”应是以行书为主。故选:B。(2)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解答此题,要有一定的文学常识积累。唐代山水诗人王维字摩诘,《三峡》的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解答】答案:(1)B(2)王维郦道元【点评】在日常学习中,要注意积累文学常识,并有意识地进行复习。二.古诗文阅读。(19分)4.(6分)古诗文默写。(1)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使至塞上》中,作者借景物自比,写出自己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的诗句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3)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期间。(郦道元《三峡》)(4)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解答】答案:(1)绿杨阴里白沙堤(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重点字:蓬)(3)素湍绿潭飞漱期间(重点字:湍)(4)芳草萋萋鹦鹉洲(重点字:萋)【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5.(5分)阅读《黄鹤楼》,完成下面小题。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1)诗歌前两联,从神话传说落笔,通过写鹤去楼空、白云悠悠,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2)关于此诗有一段传闻不胫而走。据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载:“及李白来,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无作而去。为哲匠敛手云。”请你结合颈联,从一个角度说说崔颢是如何来描绘这“道不得”的景致。(3)唐代诗人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诗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和本诗“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都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请结合诗句的内容,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各自是如何抒发这种思乡之情的。【分析】《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这首诗首联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鹤归去引出黄鹤楼;颔联紧承首联,说自从仙人离去,黄鹤楼已经历经千百年之久;颈联诗意一转,进入景物描写,写晴日在黄鹤楼所见之景;尾联以写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作结,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能力。诗歌情感的理解要结合背景和诗歌的意象、内容来理解。这首诗首联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鹤归去引出黄鹤楼;颔联紧承首联,说自从仙人离去,黄鹤楼已经历经千百年之久;颈联诗意一转,进入景物描写,写晴日在黄鹤楼所见之景;尾联以写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作结,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所以作者在诗中抚今追昔,感慨世事变化难以预料。(2)本题考查诗歌赏析中的写作手法赏析。在写景上,首联在融入仙人乘鹤的传说中,描绘了黄鹤楼的近景,隐含着此楼枕山临江,峥嵘缥缈之形势;颔联在感叹“黄鹤一去不复返”的抒情中,描绘了黄鹤楼的远景,表现了此楼耸入天际、白云缭绕的壮观;颈联游目骋怀,直接勾勒出黄鹤楼外江上明朗的日景;尾联徘徊低吟,间接呈现出黄鹤楼下江上朦胧的晚景。诗篇所展现的整幅画面上,交替出现的有黄鹤楼的近景、远景、日景、晚景,变化奇妙,气象恢宏;相互映衬的则有仙人黄鹤、名楼胜地、蓝天白云、晴川沙洲、绿树芳草、落日暮江,形象鲜明,色彩缤纷。全诗在诗情之中充满了画意,富于绘画美。在感情表达上,本诗意境壮阔,采用黄鹤、汉阳树、鹦鹉洲、烟波等营造意境,抒发了诗人愁而不怨的思乡之情。颈联写到的楼上所见之景有晴空下汉阳一带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茂盛的芳草。眼前的“树”“芳草”勾起对家乡一草一木的回想,由景生情,强烈的思乡之情也就油然而生。尾联情景交融,那弥漫在长江之上的浩渺烟波,正是诗人乡愁的形象化表达,那越来越深的暮色,也不断强化着诗人挥之不去的思乡之情。任选角度对其稍作阐述即可。(3)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表达方法的分析与理解能力。诗歌的情感一般都是借助诗歌中的意象和景物描写来抒发的,即景语皆情语。如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思乡之情是寄托在“归雁”上,而本诗则是通过“烟波江上使人愁”这样的景色描写,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表达的。答案:(1)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2)①全诗情景交融(融情于景),如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更增添了浓浓的乡愁。②本诗写景意境深远壮阔,诗中所用的“白云”“晴川”“芳草”“烟波”“江”等意象,给人以愁而不怨之感。③本诗写景抓住景物特征,如颈联描写草木丰茂,抓住其生机勃勃的特点。④本诗写景层次分明,远近结合,俯仰结合,虚实结合。(3)示例:王湾托北归的大雁替自己问候家里人,通过大胆的想象表达诗人对对家乡的思念。崔颢凭栏远望,落日之下,江面烟雾升腾,一片凄迷,不知乡关何处。诗人触景生情,思乡之情油然而生。译文: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白云悠悠。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暮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江面烟波渺渺让人更生烦愁。【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6.(8分)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①,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②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余)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③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④。”是日,剧饮而归。(苏轼《游沙湖》)【注】①庞安常:宋代蕲水人,世代从医,颇有名气。②王逸少: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字逸少。③休将白发唱黄鸡:不要因为年老就唱起“黄鸡催晓”、朱颜已逝那种消极悲观的歌曲。(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①念无与为乐者想到、考虑②盖竹柏影也大概是③因往相田查看④颖悟绝人超过(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CA.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但是B.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而:表并列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遂:于是D.因往相田因:因此(3)翻译文中两处划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部正确的一项是BA.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翻译:月光照着庭院里的积水,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大概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理解:作者眼中的月夜景色,用“空明”一词,体现出空灵、坦荡的意境,将水中藻荇比作竹柏影子,十分贴切,“交横”一词更准确地表现了藻荇交错的姿态。B.(余)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翻译:我用纸写字给他看,写不了几个,他就能够懂得我的意思。理解:在记庞安常时,作者能抓住人物主要特征,通过这三句话就表现出庞安常“颖悟绝人”。(4)散文家梁衡曾经在文章中写道:“在他(苏轼)的一生中,无论得意与失意,他都不愁眉苦脸,他总能从困苦中找到乐趣。”请你结合【甲】【乙】两段文字,说说苏轼“从困苦中找到乐趣”的旷达在两段文字中分别是如何体现的。【分析】参考译文:(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准备脱衣入睡,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窗户照进来,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入睡,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的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乙)离黄州东南三十里是沙湖,又叫螺蛳店。我在那里买了田地,因为去查田地的好坏,得了病。听说麻桥人庞安常善于医病,但是耳朵聋,就去他那里看病。庞安常虽然耳朵聋,可是聪明超过一般人,我用纸写字给他看,写不了几个,他就能够懂得我的意思。我和他开玩笑说:“我用手当嘴巴,你用眼当耳朵,我俩都是当代的怪人。”病好之后,我和他一同去游览清泉寺。清泉寺在蕲水县城外两里左右。那里有个王羲之的洗笔池,池水很香很甜,下方靠近兰溪,溪水倒向西流。我因此作了一首诗歌:“山下兰芽儿,短短的,浸在溪水里,松林里沙子路上好干净,没有污泥。傍晚的雨潇潇下,子规鸟正在鸣啼。谁说人老了就不可能再青春年少呢?门前的溪水都还能向西边流淌!在晚年的时光中不要只是去感慨时光易逝。”这一天,我们喝得痛快了才回去。【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翻译。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①句意: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念,想到、考虑;②句意:原来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盖,大概是;③句意:因为去查田地的好坏。相,查看;④句意:可是聪明超过一般人。绝,超过。(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翻译。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A.有误,句意: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但,只是;B.有误,句意:听说麻桥人庞安常善于医病,但是耳朵聋。而,但是;C.正确;D.有误,句意:因为去查田地的好坏。因,因为。故选:C。(3)本题考查句子翻译及对内容的理解。A.有误,作者眼中的月夜景色,用“空明”一词,体现出空灵、坦荡的意境,将竹柏影子比作水中藻荇,十分贴切,“交横”一词更准确地表现了竹柏影子纵横交错的姿态。B.正确。故选:B。(4)本题考查分析理解作者的情感。结果作品的背景可知,苏轼贬谪到黄州团练副使,有职无权,壮志难酬,生活也不太平顺。但他在作品中表现出的情感并不是宣泄情绪,而表现出豁达乐观。甲文中作者对月色的描写,突出心情的闲适,而乙文中的“休将白发唱黄鸡”一句更是老当益壮,表达了自强不息的旷达情怀。答案:(1)①想到、考虑;②大概是;③查看;④超过。(2)C(3)B(4)甲文中,苏轼贬谪到黄州,无事可做,但是他借欣赏清幽的月色来排遣心中的郁闷;乙文中,苏轼在贬谪黄州期间,生活并不平顺,但是能与友人相约游湖,并且还写下“休将白发唱黄鸡”这样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旷达的词句。【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三.名著阅读。(5分)7.(5分)感受红军精神。《红星照耀中国》真实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及红军筚路蓝缕的奋斗历程。请你从下列困难中选择一项,结合相关内容,说说中国共产党及红军在危机中生存、发展靠的是什么。A.恶劣到极点的自然环境B.极度匮乏的物资供应C.部分少数民族的不理解【分析】《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主要讲了作者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其中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解答】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能力。解题时,从三项困难中选择一项,结合名著中的内容谈谈中国共产党及红军在危机中生存、发展靠的是什么,例如战士们爬雪山,过草地,能克服恶劣到极点的自然环境靠的是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团结互助的精神。本题答案不唯一。答案:示例一:我选择A。过草地是红军长征途中的一段艰苦历程,沼泽地带经常大雨连绵不断,没有树木遮阴,红军风餐露宿,几乎达到了人体所能承受的生存极限,许多人陷入沼泽之中牺牲,但红军最后还是战胜了恶劣的自然环境。他们靠的是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团结互助的精神。示例二:我选择B。彭德怀带领的部队遭到国民党军队的封锁,生活物资极度匮乏,红军病的病,饿的饿。当地农民鼓励红军,他们从地下挖出藏起来不让白军知道的粮食给红军吃。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能在危机中生存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以自己的模范行动,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示例三:我选择C。共产党为了克服回民天生不愿与汉人合作的心理,向回民提出诺言,取消一切苛捐杂税,协助成立回民自治政府,取缔征兵,保护回族文化等等。从而得到回民信任,有部分回民还参加了红军。共产党真心实意为百姓谋福利,赢得回民的拥护和支持,由此在危机中生存发展。【点评】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四.现代文阅读。(共16分)8.(7分)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籼型杂交水稻于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两系法杂交水稻于1995年研究成功。三系法是通过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三系”配套实现杂交水稻优势利用的方法。雄性不育系为生产大量杂交种子提供物质基础,保持系给雄性不育系授粉可繁殖雄性不育系,恢复系给雄性不育系授粉可生产杂交水稻种子。两系法是指只需雄性不育系和①系实现杂交水稻优势利用的方法。最为成功的方法首推②雄性不育系,这种雄性不育系在短日照低温条件下表现可育,在可育期内可以自交繁殖雄性不育系,在长日照高温条件下表现雄性不育,在不育期内通过授粉来生产杂交水稻种子。使用两系法生产杂交水稻种子的过程中,不再需要三系法中的③系。1976年中国开始大面积推广应用杂交水稻,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将杂交水稻的研究成功应用到农业生产中的国家。【材料二】为了满足新世纪对粮食的需求,中国农业部于1996年立项“中国超级稻育种计划”,杂交水稻研究继续快速发展。仅就产量而言,2000年,实现了第一期亩产700公斤的目标;2004年,提前一年实现了第二期亩产800公斤的目标;2012年,再次提前三年实现了第三期亩产900公斤的目标;2014年又实现了第四期亩产1000公斤的目标。2019年10月22日,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发布,第三代杂交水稻新组合试验示范衡南基地平均亩产达到1046.3公斤。虽然这个数字并未创下产量断纪录,但第三代杂交水稻潜能巨大。第三代杂交水稻技术克服了三系法不育系配组受限、两系法不育系可能因天气原因导致制种失败和繁殖产量低的缺点,在任何地区任何时候都是稳定不育的,且制种和繁殖都非常简便。前两代杂交水稻还有两个毛病:喜欢大肥大水,一旦肥水不足则产量平平:对生态环境和种植技术挑剔,导致普通农民“驾驭”不了。第三代杂交水稻终于改掉了这两个环毛病。第三代杂交水稻还有一个重要特性就是缩短生长期的同时又保持了较高的产量。这就减少了农药化肥等投入品的使用,节约了资源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材料三】199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聘请袁隆平院士为首席顾问,将推广杂交水稻列为解决世界各国粮食短缺问题的首选战略措施。目前,中国杂交水稻已在全球四十多个国家试验示范,其中有十多个国家开展商业化种植,种植面积超过520万公顷,平均每公顷产量比当地常规品种高出两吨左右。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了。(1)根据材料一的图文信息,在材料一的横线处应依次填入:①恢复②光温敏核③保持(2)以下说法与材料二内容一致的一项是【乙】【甲】第三代杂交水稻产量极高,2019年10月再创新纪录。【乙】第三代杂交水稻是稳定不育的,且制种和繁殖很简便。【丙】第三代杂交水稻喜欢大肥大水,普通农民也能轻松种。(3)从上述三则材料可以看出,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特点有:①投入应用早②发展快③国际影响力大(每空限10个字以内)【分析】本题是以“杂交水稻”为主题的材料阅读。第一、三题考查信息的概括提取;第二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分析。【解答】(1)仔细阅读材料一中的文字和图表,从中找到关键语句提炼作答。由图1、图2分析比较可以看出,两系法是指只需雄性不育系和恢复系实现杂交水稻优势利用的方法,所以①处填写“恢复”;根据“这种雄性不育系在短日照低温条件下表现可育,在可育期内可以自交繁殖雄性不育系”,同时结合图2可知,②处填写“光温敏核”;根据材料一内容可知,两系法不再需要三系法中的“保持系”,③处填写“保持”。(2)【甲】不一致,原文是“这个数字并未创下产量断纪录”。【乙】一致。【丙】不一致,原文是“前两代杂交水稻还有两个毛病:喜欢大肥大水,一旦肥水不足则产量平平:对生态环境和种植技术挑剔,导致普通农民‘驾驭’不了。第三代杂交水稻终于改掉了这两个环毛病”,也就是说“第三代杂交水稻不用大肥大水,普通农民也能轻松种”。故选:【乙】。(3)仔细阅读材料,抓住关键词句概括即可。根据“为了满足新世纪对粮食的需求,中国农业部于1996年立项‘中国超级稻育种计划’,杂交水稻研究继续快速发展”“第三代杂交水稻还有一个重要特性就是缩短生长期的同时又保持了较高的产量”“第三代杂交水稻技术克服了三系法不育系配组受限、两系法不育系可能因天气原因导致制种失败和繁殖产量低的缺点,在任何地区任何时候都是稳定不育的,且制种和繁殖都非常简便”可知:投入应用早,发展快;根据“中国杂交水稻已在全球四十多个国家试验示范,其中有十多个国家开展商业化种植,种植面积超过520万公顷,平均每公顷产量比当地常规品种高出两吨左右。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了”可知:国际影响力大。答案:(1)①恢复②光温敏核③保持(2)【乙】(3)示例:①投入应用早②发展快③国际影响力大【点评】材料阅读题给出一组材料,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解答此类题,要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用简洁、流畅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见解。9.(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才高气清的柯灵江曾培①有文学青年在参观柯灵故居后,要我说说柯灵。我说,柯灵文笔潇洒,才气横溢,同时又字斟句酌,笃实严谨,即使到耄耋之年,在他身上,还是保持着那种才子气与学者风的完满结合②1993年5月1日至1994年4月30日,“春兰•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大赛”举办,大赛组委会,评委会主任一职,则公推时任国际笔会上海中心会长的柯灵担任。一年间收到近万篇参赛稿件,赛事规模之大,范围之广,时间之长,作品之多,影响之大,在世界华文文坛实属少见。为做好评选工作,1994年4月中旬,组委会、评委会在泰州开会。当时社会上的征文评选,一般只公布入选名单,柯老认为这样做不够,评委对自己认可的作品,不能只是简单画图了事,而应写出简短的评语,一是以示负责,二是有助于读者阅读了解,随后,柯老带头这样做了。他的评语言简意赅,文采斐然,如对《握手》一文的评价:“极左时代的政治笑话,娓娓道来,引人入胜。婉而多讽,谑而不虐。对《新式扑克游戏》一文的评语;“设想新奇,讽刺辛辣,活画出一幅生动的当代世相图。”在公布获奖作品的同时,也披露了评委们的这些评语,受到读者的称赞。③回上海后,我们想请柯老写篇文章,让较多的读者对微型小说这一独立文学品种有所认识。经约定,我和徐如麒来到柯老家,柯老夫人陈国容先生热情引座,赐茶。柯老正在里间写作,听到我们来了,笑呵呵地走到客厅,戴上助听器,与我们交谈,他谦虚地说,他对微型小说缺乏研究,难以写出什么东西。然而经过我们一“磨”再“磨”,他最后表示,请我们送点材料,看看以后再定。④大约十天以后,我们再去拜访他。还是国容先生开门,引座,赐茶,柯老对我说,“你们送来的《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大成》,八百多页,我看了,其中有创作,有理论,有详尽的资料,洋洋洒洒,使我很有刘姥姥进大观园之感。你写的‘序’似乎把要说的话都说了,我想不出什么新意见。”陈国容先生插话道:“季琳(柯灵本名高季琳)这些天放下手中的事,为写微型小说的文章在读,在想,也写过几个开头,都不满意,被他撕掉了。”我们说,柯老一定能为微型小说写出精彩的文字,我们等待着。⑤后来,柯灵写出了题为“小说行中最少年”的文章,对微型小说的渊源、历史、特征以及在当代流行的原因,多有独创性的分析。虽系理论文章,经他那特有的清丽典雅、生动的笔触加以点染,也成为一篇美文,读来赏心悦目。如他分析微型小说要“大处着眼,小处落墨;深处见精神,巧处见功夫”时,写道:“关节处一着棋活,妙手成春,结穴处临去秋波那一转,令人低徊不尽。对浩淼无边的人间诸相,如豹窥一斑,鼎尝一脔,弱水三千,取一勺而知深浅。这样才能显示微型小说的独特个性,如玉树临风,不同于它那些老成持重的兄长。”这篇文章在《小说界》杂志发表后,陆续被海内外许多家报刊转载。现在,二十多年过去了,微型小说作为小说家族中的独立一支,已经初步长成,柯老的《小说行中最少年》一文,已成为微型小说发展史中一篇带经典性的文字。此文的篇幅像微型小说一样微小,仅二千余字,人们从中同样可看到柯灵那闪光灵动的才气,和他那认真严谨的创作态度。⑥我所以说“同样可以看到”,是因为我曾经多次看到过。1990年,我们出版社启动了《中国新文学大系》第三辑的编纂工作,其中散文卷请柯灵作序。这辑《大系》所收作品的时限为1937年7月至1949年10月,即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柯老是过来人,对这个时期的作家作品,大多接触过,然而,他并没有凭这点“资本”就动手,而是首先认真阅读了散文卷所收的180家的365篇、计120万字的作品。随后又拓开去,查阅了当年六十多种散文集,以期对散文创作整体情况有进一步了解,之后才开始动笔。初稿写成后,“冷处理”了一段时间,想想不满意,便毅然推倒重来。为此,他又重点研读了何其芳、钱锺书、梁实秋以及周作人等人的散文集,并参考了有关文学史的著作,终以深沉的历史眼光与当代的审美意识,创作了一篇见解不凡而又情文并茂的序文。文中既有宏观论述,也有微观分析,对主要作家作品还有几句简要的点评,如说冰心“典雅清婉的文风,溶入流畅严实”,丰子恺“并不标榜性灵,但明心见性,字字掬自肺腑”,巴金“热情如火,笔致如大江奔流”,茅盾“长于诠析,理胜于情”,等等,看似信笔挥洒,佳评天成,实际上是反复推敲,千锤百炼。此文仅八千余字,倘若敷衍塞责,粗制滥造,以柯灵之才,几天时间就够了,可他却为它花去了三个多月的时间,其间放弃了三次外出开会和考察的机会。这种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严谨态度,使这篇“序”得以成为精品佳作,赢得了海内外的普遍好评。⑦1992年初,我们筹划出版《柯灵六十年文选》,书稿由柯老亲自编选。当时柯老已83岁高龄,责任编辑陈先法同志开始担心柯老是否有精力和时间去完成这一颇为浩瀚而又繁琐的编选工作,可是几个月后,柯老就将几只大信袋装着的稿子交给陈先法。所有的稿子都整理得清清楚楚,整整齐齐,前面附有一张长长的目录,每袋为一卷。打开来看,每篇稿子的角上又用红笔写着次序号码,井井有条,丝毫不乱。他为编辑的工作准备了最好的基础,陈先法感动极了。他感受到的,不仅是柯老的不拒小事,认真踏实的工作精神,更是柯老的处处关怀他人,为他人设想的人格胸怀。凡与柯老相识相交的编辑,都庆幸自己结识了一位文品与人品相得益彰的文坛前辈。⑧说到“人品”,还有一件事给我印象很深。柯灵多年前就在酝酿创作《上海一百年》长篇小说,但因零星求稿者不断,致使他的长篇写写停停。为了减少外界对他的干扰,我们出版社曾想为他安排一个僻静的写作地方,但他觉得自己能解决,就不麻烦出版社。我们知道他经济条件并不好,长篇上手后别的东西就会写得少,影响他的收入,因而于1991年上半年,为《上海一百年》开了一点预支稿费,由责任编辑李济生先生送去。他却婉拒了,说:“我感谢出版社的关心,但我的书稿还未写出,能不能写好还难说,这个钱现在不能拿。”这种严于律己的高尚情操,在当时受到“一切向钱看”的歪风污染的文坛,有着振聋发聩的意义。我曾在上海一次文艺座谈会上宣扬了这件事,与会者对柯老的风范纷纷表示赞赏与感佩。⑨柯灵说:“我以杂文形式驱遣愤怒,而以散文的形式抒发忧郁。”无论是愤怒还是忧郁,都紧紧联系着民族的命运和时代的风云。柯灵的文字,古朴典雅,清丽生动,读它是一种美的享受;同时它又意蕴深厚,充满正气,读它也是一种思想的激励。⑩柯灵自谦他“无力指点江山”,但“也不至贻误苍生,却可以勉力做到俯仰无愧,内心安适”。实际上,“文品”与“人品”完美结合、相得益彰的柯老,大有益于“苍生”,以他的美文净化着人生,也洗涤着“江山”。(1)文中作者回忆了柯老的几件事,也表达了对柯老其人的评价,阅读文章,填写下面的表格。事件评价①带头给获奖作品写评语以身作则,认真负责写出了《小说行中最少年》的文章②谦虚,有才气,认真严谨为《中国新文学大系》第三辑散文卷作序③一丝不苟,精益求精④婉拒改善写作条件和预支稿费严于律已(2)阅读第⑦段,自选角度谈谈你对画线语句的理解。(3)阅读文章,说说你对柯灵“才高气清”的认识。【分析】这是一篇写人叙事散文。文章叙述了关于柯灵工作的几件事,全面表现了柯老的才高气清。柯老带头给获奖作品写评语,表现他以身作则、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柯老经过反复研究,写出了《小说行中最少年》的文章,表现他那认真严谨的创作态度;柯老为《中国新文学大系》第三辑散文卷作序,表现他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品质;柯老婉拒改善写作条件和预支稿费之事,表现了他的“严于律己”的精神。作者对柯老的敬佩与赞美之情溢于言表。【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章整体感知及信息筛选和概括。文章一共回忆了与柯老有关的四件事,①~②段主要叙写了柯老带头给获奖作品写评语的事,根据第②段“应写出简短的评语,一是以示负责,二是有助于读者阅读了解,随后,柯老带头这样做了”可知,作者对他的评价是“以身作则,认真负责”;③~⑤段主要叙写了柯老写出了《小说行中最少年》的文章,根据第③段“他谦虚地说,他对微型小说缺乏研究,难以写出什么东西”和第⑤段“人们从中同样可看到柯灵那闪光灵动的才气,和他那认真严谨的创作态度”可知,作者对他的评价应是“谦虚,有才气,认真严谨”;第⑥段主要叙写了柯老为《中国新文学大系》第三辑散文卷作序的事情,根据第⑥段“这种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严谨态度,使这篇“序'得以成为精品佳作,赢得了海内外的普遍好评”可知,作者对他的评价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作者评价柯老“严于律己”的事件应是第⑧段的内容,主要叙写了柯老婉拒改善写作条件和预支稿费的事情。(2)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第⑦段句子是“所有的稿子都整理得清清楚楚,整整齐齐,前面附有一张长长的目录,每袋为一卷。打开来看,每篇稿子的角上又用红笔写着次序号码,井井有条,丝毫不乱”,句中“清清楚楚”“整整齐齐”“长长”“井井有条”等词语都是叠词形式的形容词,起到强调的作用。这些词语说明了柯老把文稿整理得清楚、整齐、有序,突出表现了柯老做事的认真严谨,以及方便他人,处处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时要回到文本,找出能够表现柯灵“才气清”的地方,加以分析作答即可。比如,文章提到柯灵柯灵为《握手》等作品写的评语,为解说微型小说而写的《小说行中最少年》及为《中国新文学大系》作序,由此看得出柯灵才气横溢;而柯灵做事笃实严谨,精益求精,处处为他人着想等品质,则体现了他的清正之气,因此说柯灵“才高气清”。又如,柯灵写长篇小说《上海一百年》表现他的“才高”,而对出版社要为他改善写作条件婉言拒绝和不拿预支稿费的事情则表现出他的“气清”,因此说柯灵“才高气清”。答案:(1)①带头给获奖作品写评语;②谦虚,有才气,认真严谨;③一丝不苟,精益求精;④婉拒改善写作条件和预支稿费。(2)句中“清清楚楚”“整整齐齐”“长长”“井井有条”是形容词性的叠词,强调了柯老把文稿整理得清楚、整齐、有序,表现了柯老做事的认真严谨,以及处处为他人着想的品质。(3)示例一:柯灵才气横溢,从他为《握手》等作品写的评语,为解说微型小说而写的《小说行中最少年》及为《中国新文学大系》作序等内容来看,他的文字古朴典雅,清丽生动,同时又意蕴深厚,充满正气;柯灵做事,笃实严谨,精益求精,处处为他人着想,体现了他的清正之气。示例二:柯灵写长篇小说《上海一百年》表现他的“才高”,而对出版社要为他改善写作条件婉言拒绝和不拿预支稿费的事情则表现出他的“气清”,因此说柯灵“才高气清”。【点评】赏析句子要依据句子本身的特点去分析,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分析。首先要看句子是否使用修辞手法,如果使用了修辞手法就要依据各个修辞手法的作用进行具体的分析;第二如果没有使用修辞方法,就要看看是否使用了特殊的表现手法,比如对比,象征等,有就依据各个表现手法的作用进行分析;第三如果都没有,我们就要从句子里面有特色的词语去分析,比如一系列动词的使用,一系列四字短语的使用等方面去分析,这三点是最常见的,要能够掌握住。五.综合读写。(共5分)10.(5分)有人说,如今“人人面前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新闻发言人”。请从下面《论语》选文中选择一句,根据对所选句子的理解谈谈你对“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有话语权”这一现象的看法。要求:正确理解所选句子的意思,自圆其说,条理清楚,200字左右。①巧言令色,鲜矣仁。②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③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④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⑤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分析】这是一道综合读写题,能够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根据对所选句子的理解谈谈你对“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有话语权”这一现象的看法。要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解答】本题考查综合读写。对“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有话语权”这一现象的提出自己的看法,言论自由,但要有原则,不能胡说、乱说;选取《论语》中自己理解最深刻的,在对句子准确理解的基础上,说明自己提出的看法,言之成理,自圆其说。答案:在当今社会,言论自由,人人都可以说,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是语言也是武器,要科学使用才能起到好的效果,说话要注意坚持原则,坚持“四个不”,即:毋意,不主观臆测,要眼见为实;毋必,不绝对肯定,不让自己陷入被动;毋固,不拘泥固执,要灵活变通;毋我,不自以为是,要谦虚谨慎。坚持“四个不”,让自己的说话有艺术性,发挥最大的作用。【点评】综合读写题应关注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把自己在活动中的设计、体验和收获用文字表达出来。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提升钟表品牌的全球认可度计划
- 通信行业个人进程计划
- 2025年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项目建议书
- 2025年豆腐及豆制品工业化生产设备项目合作计划书
- 七年级下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课件与练习
- 2025年板卧式电除尘器项目建议书
- 2025年纳米抗菌管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锦纶6-DTY合作协议书
- 强化供求关系对经济影响的评估
- 能源管理系统建设合同
- 执业兽医师聘用协议(合同)书
- 自动化物料编码规则
- 第1本书出体旅程journeys out of the body精教版2003版
- [英语考试]同等学力英语新大纲全部词汇
- 2022年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
- 形式发票格式2 INVOICE
- 年产5万吨丁苯橡胶生产工艺设计
- 平面图形的密铺
- 《克和千克》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 医师定期考核表(简易程序) 排版规范版本
- 移动公司委托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