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小学数学教案合集八篇小学数学教案合集八篇小学数学教案篇1教学内容:教材第P50—51页“体积单位的换算”教学目的:1.结合实际活动,认识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展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2.在观察、操作的过程中,开展空间观念。教学重难点:1.结合理论活动,认识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展体积、容积单位之间换算。2.在观察、操作的过程中,开展空间观念。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1.展示问题:①常用的长度单位有那些?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②常用的面积单位有那些?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顺式导入新课。2.板书课题。二、扶放结合探究新知1.探究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之间的进率。师出示一个棱长1分米和1厘米的正方体、提出问题。2.探究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之间的进率。3.出例如题:“体积单位的改写”4.学生交流后,引导学生小结。三、反应矫正落实双基1.出示教材P51第一题2.教材第51页“练一练”的第2题。3.教材第51页“练一练”的第3题。四、小结评价布置预习1.引导学生进展全课小结。2.布置课外预习:教材P54-55:有趣的测量。小学数学教案篇2课题一:乘法的意义和乘法交换律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9页的例1和第59、60页的乘法交换律,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十三的第1—5题。教学目的:使学生加深对乘法的意义和乘法各部分名称的认识,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可以用乘法交换律验算乘法,培养学生分析^p推理的才能。教学重点:乘法的意义和乘法交换律教学难点:用乘法交换律验算乘法教具准备:把下面复习中的题目写在小黑板上,把例1的插图放大成挂图。教学过程:一、复习老师:我们在前面复____结了加法和减法,今天要复____结乘法。老师出示复习题。1.同学们乘8辆汽车去参观,平均每辆汽车坐45人。去参观的一共有多人?2.同学们做纸花。第一组做了45朵,第二组做的和第一组同样多,第三组做了50朵。三个组一共做了多少朵?3.小荣家养鸭45只,养的鸡是鸭的3倍,小荣家养鸡多少只?4.小荣家养鸭45只,养的鸡比鸭多90只。小荣家养鸡多少只?先让学生默读题目,然后老师提问:“上面这些题目哪些题可以用乘法计算?为什么?”请三、四个学生逐题答复能不能用乘法计算。老师:第1题和第3题可以用乘法计算,因为这两道题都是求几个一样加数的和。二、新课1.教学例1。出例如1的插图,再提问:“要求盘里的一共有多少个鸡蛋可以怎样求?”“还可以怎样求?”学生答复后老师板书:用加法计算:5+5+5+5+5+5=30〔个〕用乘法计算:5×6=30〔个〕“乘法算式5乘以6表示什么?”〔6个5相加〕“乘法算式中的被乘数5是加法算式中的什么数?”〔一样的加数。〕“乘法算式中的乘数6是加法算式中的什么数?”〔一样的加数的个数〕“解答这道题用加法计算简便,还是用乘法计算简便?”“求几个一样加数的和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用哪些方法比拟简便?”“你能说出乘法是什么样的运算吗?”教题肯定学生的答复,再强调说明并板书:求几个一样加数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接着让学生看教科书第61页,齐读两遍书上的结语。“乘法算式中乘号前面的数叫什么数?表示什么?”“乘法算式中乘号后面的数叫什么数?表示什么?”“被乘数和乘数又叫什么数?”老师:学过因数以后,在一个算式中被乘数和乘数就可以不必严格区分了。2.教学乘数是1和0的乘法。〔1〕教学一个数和1相乘。老师在黑板上写出三个算式:1×3、3×1、1×1。“1乘以3等于什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学生答复后老师板书1×3=3,表示3个1相加的和是3。“3乘以1等于什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可以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最后老师说明:1个3不能相加,3乘以1就表示1个3还是3,再板书3×1=3。“1乘以1等于什么?能不能说这个算式表示1个1相加?”先让学生说一说,然后老师再说明:1个1不能相加,1乘以1就表示1个1还是1,算式是1×1=1。“这三个乘法算式都和哪个数有关系?”〔都和1有关系〕下面我们一齐看一看一个数和1相乘它们的乘积怎样,老师在黑板上写出下面一些算式:6×1=1×8=1×10=123×1=“谁能说一说一个数和1相乘的积有什么特点?”可以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老师边说边板书:一个数和1相乘,仍得原数。〔2〕教学一个数和0相乘。老师在黑板上写出三个算式0×3=3×0=0×0=“0乘以3等于什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学生答复后老师板书:0×3=0表示3个0相加的和是0。“3乘以0等于什么?能不能说这个算式表示0个3相加?”先让学生答复,老师再说明:0个3不能表示0个3相加,3乘以0就表示0个3还是0。板书:3×0=0“0乘以0呢?”学生答复后,老师说明:0个0不能相加,0乘以0就表示0个0还是0,算式是:0×0=0。“这三个算式都和哪个数有关系?”〔都和0有关系〕“一个数和0相乘它们的积有什么特点?”老师边说边板书,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3.教学乘法交换律。让学生再看例2的插图,然后老师提问:“要求一共有多少鸡蛋,用乘法计算还可以怎样列式?”学生答复后,老师板书:6×5=30〔个〕“比拟一下这两个乘法算式,有哪些一样?有哪些不同?”多让几个学生发言,互相补充。老师:这两个算式都是两个数相乘,只是两个因数交换了位置,算出的结果一样。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个结论是不是有普遍性。“12乘以5等于多少?5乘以12呢?”学生口算,老师板书算式。“400乘以20等于多少?20乘以400呢?”学生口算,老师板书算式。“100乘以1000等于多少?1000乘以100呢?”学生口算,老师板书算式。“通过上面这些乘法计算,可以看出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计算结果怎样?”学生发言后,老师边说边板书:两个数相乘,并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谁可以用字母把乘法交换律表示出来?”老师板书:a×b=b×a“大家回忆一下,我们过去学习哪些知识时用了乘法交换律?”学生发言后,老师肯定学生答复,并明确指出:我们曾经用交换乘数和被乘数位置的方法进展乘法验算,这实际上就是用了乘法交换律。三、稳固练习1.做第60页“做一做”中题目。先让学生独立做,然后再集体核对。2.做练习十三的第3、4题。学生独立做完以后,再集体核对。核对第4题的第4小题时,可以引导学生计算一下等号左面等于什么,等号右面等于什么。老师再说明:三个数连乘,相乘的因数交换了位置,乘积也不变,所以乘法交换律也合适三个数连乘的计算。四、作业练习十三的第1、2、5题。小学数学教案篇3教学目的:1、从生活经历出发,层层深化地逐步完成对乘法意义的体验。2、培养孩子迁移推理才能、概括才能和总结规律的才能。3、体会乘法与生活的亲密联络。教学重点:完成对乘法意义的体验,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教学难点:建立“数一数”的数学模型,并运用模型感悟乘法的意义和必要性。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小松鼠在松树林里采了一大筐松果,你能帮他们数一数吗?二、问题探究师:哪位同学能帮小松鼠数一数?1.你打算怎样数,才能又对又快呢?2.五个五个的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松果?3.提问:指着第一堆松果提问,这堆松果有五个,是1个5,一共是5个松果,怎样列乘法算式呢?4.提问:指着第一堆和第二堆松果提问,这两堆松果有两个五个松果,是2个5,一共是10个松果,怎样列乘法算式呢?5.谈话:3堆、4堆、5堆……一共有多少个松果?你能列出乘法算式吗?三、体验感悟1.组织学生汇报,根据学生答复板书:2.你有好的方法记住这些算式和得数吗?3.引导学生整理口诀4.组织学生多种形式背诵口诀四、理论应用第1题:对口令1.老师说“四五”,同学说“二十”2.老师说“四五二十”同学说“4×5”或“5×4”3.同桌对口令,男生女生选代表对口令完成第2、3、4题和数学游戏五、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谈谈你的收获?六、布置作业一课一练第7页小学数学教案篇4【教学内容】国标版四年级〔下册〕第22~25页。【教学目的】1.在观察、操作、分析^p、讨论等活动中,理解三角形的各组成部分,感受并发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2.在探究活动中进步观察才能、推理才能,并开展空间观念。【教学重、难点】理解三边关系。【教学过程】一、初步认识三角形。1.举例: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三角形的?2.认识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1〕回忆: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三角形,关于三角形你已经知道了什么?〔2〕补充:顶点3.揭题:三角形还有什么特点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化地研究三角形。二、探究三边关系。1.理解“围成”的含义。〔1〕提问:围一个三角形就要用到几根小棒?〔2〕生围〔3〕小结:相邻两根小棒的头和头相连了,就说是围成了三角形。〔4〕质疑:三根小棒是不是一定可以围成三角形呢?〔5〕小组合作研究〔6〕交流:有时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有时不能围成三角形。2.探究第一个条件:〔1〕质疑:为什么有时可以围成三角形,有时却不能围成三角形呢?〔2〕讨论:红、黄两边的长度要符合怎样的条件,才干和蓝边围成三角形?〔3〕交流并检验〔2〕小结:要围成一个三角形,红边和黄边的长度和就必需要大于蓝边。3.探究第2个条件。〔1〕固化条件1:4组判断〔2〕质疑:蓝边10厘米,红边3厘米、黄边15厘米能围成三角形吗?〔3〕操作并得第2个条件:要围成三角形,红和黄的长度和要比黄边长。4.探究得第3个条件:〔1〕设疑:会不会有了这两个条件还不够?还要满足其他的条件?〔2〕讨论并验证〔3〕小结:还要符合第3个条件,黄边和蓝边的和要大于红边。5.形成结论。〔1〕问题:要围成一个三角形,三条边要同时满足几个条件?〔2〕小结:三角形中任意两条边的长度和都大于了第三边。6.优化判断〔1〕固化结论:要围成三角形3边要符合什么条件?〔2题〕〔2〕优化判断:长边+短边>中边长边+中边>短边短边+中边>长边a.问题:哪一个条件符合了?b.判断说理c.方法:只要算一次就能判断。只要短边之和大于长边这个条件符合了,就能围成三角形。〔3〕稳固三、全课总结。四、解决实际问题。道路判断。五、拓展进步。固定边7厘米、3厘米,配一条活动边。活动边可以是几厘米?小学数学教案篇5第十单元是总复习部分。复习,就其根本含义而言,是指为了恢复或强化头脑里已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络,对已学过的知识进展重新学习。这种重复学习并不是对已学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进展更高层次的再学习。小学数学总复习,不是知识的重复讲解,单纯的补缺补差,而是通过复习,把教材中的各部分知识进展归纳整理,以到达稳固进步、融会贯穿的目的。小学数学总复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担负如此重要的任务,因此,要实在做好这一单元的教学。一、特点分析^p总复习是分两部分安排的,一部分是对知识的整理,另一部分是供练惯用的习题。新教材与旧教材在总复习的编排上有以下一样的特点:1.复习的内容集中本单元的复习包括了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20以内的数,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图形,认识钟表,用数学。并且在编排时注意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络,把数的概念、计算和用数学分别集中起来进展复习,这样便于学生进展整理和比拟,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灵敏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才能。2.复习的线索明晰本单元的复惯用醒目的黑体字,以标题的形式,明确指出了复习的五部分内容。这样以标题作为整理知识的线索,一方面学生根据这些线索全面再现所学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根据这些线索将分散的知识综合起来,进步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在总复习的编排上有以下不同:1.复习的导向不同复习的导向关系全局,只有把路引对,才能防止总复习的盲目性。原教材中有一个标题是“应用题”〔小华买了一颗纽扣用了6角钱,买了一根针用了3角钱,他买东西用了几角钱?〕,它是以文字形式呈现的。新教材将“应用题”改为“用数学”,选择现实的、有意义的、与学生生活联络亲密的详细实际问题,作为“用数学”的问题,是以现实情境图示的方式呈现的。如121页12题,通过家长与孩子的对话呈现的,知道了他昨天看了9页,今天看了8页,一共看了多少页?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领会加减法的含义,更主要的是为了让学生知道学习数学知识是为理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自觉性。2.复习的目的不同原教材的总复习是稳固所学的知识。新教材不仅停留在稳固的根底上,而且在知识领域中进展了延伸。表如今以下两个复习中:〔1〕在“认识钟表”的复习中,引导学生会看接近整时的钟面。在此复习中,一方面稳固所学的知识:认识了钟面,知道整时和半时〔如117页第6题〕,另一方面,通过练习会看接近整时的钟面,使学生进一步说出大约是几时〔如120页第9题,说一说,大约是几时〕。〔2〕在“用数学”的复习中,引导学生挖掘形象图以外的资。通过前九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可以根据情境图中给出的资〔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在本单元的复习中,在原有知识的根底上,进一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挖掘形象图以外的资。如117页第7题,画面是一个停车场上已经停放了9辆汽车,同时还有几辆车正开进停车场,但有的汽车没有画全。假如只看画面,很难说出又开来了几辆汽车,题目通过两个学生的对话,说明“又开来了6辆”。要解决“如今几辆车”的问题,只数出画面上的汽车是不够的,必须利用“又开来了6辆车”这个信息,从而培养学生合理利用各种信息解决问题的意识。又如,121页11题,画面上画的是9个小朋友正在雪地上堆雪人,同时又跑来几个小朋友。假如只看画面,无法确认又跑来几个小朋友,于是挖掘形象图以外的资,知道“又来了9人”,利用这个信息,从而解决了“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二、教学目的通过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稳固,计算才能更加进步,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一〕知识与技能1.能纯熟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序数含义及数的组成。2.能纯熟地口算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3.能准确地识别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和四种平面图形。4.会看整时和半时以及接近整时的钟面。5.能合理地选择有用信息解决问题。6.能把学过的知识进展整理归纳。〔二〕过程与方法1.会选择有用信息进展简单的归纳。2.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展简单的、有条理的考虑。3.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4.会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三〕情感与态度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络。3.养成自觉整理知识的良好习惯。三、教学理念本单元教学要充分表达新理念:〔一〕数学学习要联络生活数学与生活有着亲密的联络,数学于生活而又用于生活。因此,老师在教学中要再现真实的问题情境,把抽象的复习知识生活化,要改变问题的呈现方式,把静态的复习知识动态化。〔二〕数学学习要及时反思反思,简单地说就是对过去经历的再认识。数学学习反思包括过去的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和学习心理行为方式。对学生主体而言,学习是一种经历,只有当经历提升为经历时,学习才具备了真正的价值和意义。经过反思后,我们就能从经历中提炼出经历来。可见,反思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地学习。因此,复习时要通过回忆,引导学生自我反思。〔三〕数学学习要主动建构当代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强调,课程应侧重于“学科的构造”。他指出:无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根本构造。重视教授和学习学科的根本构造,布鲁纳认为有四个目的:第一,有利于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懂得根本原理可以使学科更加理解”;第二,有助于对数学知识的记忆,“获得的知识假如没有完美的构造把它联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遗忘的知识”;第三,有利于对数学知识的迁移。他认为,“领会根本原理的观念,看来是通向适当的训练迁移的大道”;第四,可以缩小高级知识和初级知识间的差距。数学知识本身是有构造的,数学根本概念、根本原理〔规律〕都按照一定的内在联络方式联络着,客观上存在着一定的构造,这是教材的知识构造。这个构造是系统的,有条理的。认知构造是指个体已经形成的应付与处理学习情境或问题情境的内在知识系统。认知构造包括两方面:一是信息经历系统,也就是知识构造,它是获得新知识的根底;二是心智操作系统,也就是已有的智力活动方式或认知操作方式,它是获得新知识的操作根底。学生在复习数学知识之前,数学知识内容及智力活动方式在学生头脑中按照一定关系或联络形成一个严密的系统,这就是学生该学科的认知构造,这时候的认知构造是零散的,复习教学就是要完善学生头脑中的这一认知构造。要优化学生头脑中的认知构造,必须引导学生自主活动,对知识进展主动建构。在这个过程中,整理的方法不是由老师直接传授给学生,整理的结果也不是由老师直接告诉给学生,这个建构过程别人是不能代替的,必须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主动地加以建构才能获得。因此,老师在复习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整理过程,主动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养成自觉整理知识的良好习惯。〔四〕要关注学生的开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根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开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展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才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开展。1.关注学生开展的全面性。传统的课程,过于关注知识和技能,而学习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其他价值成为附属,可有可无。这样教学,虽然强化了知识,但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开展。《根底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它鲜明地提出了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表达了新课程的价值追求。强调既要获取根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又要关注学生的思维才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开展。因此,在教学目的的.制定上要注意三维目的的全面,在复习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三维目的的整合。2.关注学生开展的差异性。人是有差异的,学生的开展也是有差异的,我们必须认识和成认这种差异。从生命意义上讲,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有自己的认知方式,有自己的选择才能,有自己的人格特征。我们也不是复印机,启动按钮,即可出现数张一模一样的内容。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开展,这是数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因此,老师在复习教学中,要放手让孩子用自己的方法整理知识。由于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整理的结果也不一样,不能千篇一律。也许整理的结果在老师的眼中有优劣之分,但在孩子的整理过程中并没有好坏之分。只要有理有据,老师都要予以肯定。3.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开展。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开展,是在原有根底上一种可持续开展,无终点。为了自身的开展,人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健全自我人格,不断地开发自我潜能,以适应社会的变化。这便需要有自我学习、自我完善、自我开展的才能。因此,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可持续开展,让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领会复习的方法。四、教学策略复习课难上,这是所有数学老师的共识,如何上好复习课,这也是所有数学老师的盲点。对于老师来说,复习的内容多,复习的时间短,不知从何下手。对于学生来说,复习的内容已学过,听不听无所谓。我们经常听到学生抱怨:“复习课真没劲儿,都是过去讲过的”,“老做题,我都做糊涂了”。学生的上述反映说明了复习课存在的两大误区:一是复习的内容是“老调重弹”,把复习课看成了补课,二是复习的方法是“题海战术”,把复习课上成了习题课。那么,如何上好复习课呢?〔一〕回忆,引导学生自我反思回忆,是上复习课不可缺少的环节,就是学生将学过的知识不断提取而再现的过程,“忆”是独立完成的过程,“忆”是一个有序的过程。通过回忆,激活了学生头脑中的知识。1.借助目录进展全册知识的回忆。目录是教材的组成部分,能帮助学生有条理地整理学习内容,提纲挈领地掌握知识要点。本册教材贴近学生的生活,设计了新颖的目录。因此,可借助目录引导学生自主地复习。如引导学生回忆本学期你都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学生借助目录可知所学九个单元的内容:〔1〕数一数〔2〕比一比〔3〕1-5的认识和加减法〔4〕认识物体和图形〔5〕分类〔6〕6-10的认识和加减法〔7〕11-20各数的认识〔8〕认识钟表〔9〕20以内的进位加法。2.借助课题进展单元知识的回忆。看目录所列的课题,回忆课题里面的知识内容。如看目录第三单元的课题是:1-5的认识和加减法。可知,这个单元包括1-5数的概念和计算两部分。看小课题是:比大小、第几、几和几。可知,数的概念复习的重点包括数的顺序、序数的含义和数的组成。〔二〕梳理,引导学生主动建构从学生开展的角度来说,获得整理知识、建构知识网络的才能,形成建构的意义是至关重要的。这种才能和意识是在经历自主整理、主动建构的过程中获得的。1.自主梳理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头脑中已储存了大量的知识,但有些知识无条理性,堆积得越多,越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应用时无法提取。当学生头脑中的知识以一种层次网络的方式进展排列时,就很容易提取出来。因此,要引导学生将平日所学的零散的知识梳理为系统的知识,以便形成一个完好的知识网。梳理,是复习课的重点,就是将知识点按一定标准分类。梳理要完成两项任务,一是将一样的知识点联络起来,二是把不同的知识点分开来,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其考虑的方法主要是“分类“,分类是儿童学习数学时使用的重要方法,即根据一定的标准将知识分化。因此,要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进展分类整理。学生自己找出分类的标准,按自己的理解方式进展重新组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如在全册教材的复习中,可以引导学生考虑:这些学习内容可以怎样进展分类?有的同学分为五类:1.数一数、比一比2.1-5的认识和加减法、6-10的认识和加减法3.11-20各数的认识、20以内的进位加法4.认识物体和图形、认识钟表5.分类;有的同学分为四类:1.数一数、比一比2.、1-5的认识和加减法、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20以内的进位加法3.认识物体和图形、认识钟表4.分类。有的同学不知如何分类,可以引导学生看总复习进展分类,使学生自己感悟到复习数学知识的方法。又如在“认识图形”单元复习中,可以引导学生考虑:这些图形怎样分类?学生整理知识的标准和方法不尽一样,有的同学可能按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分类整理,有的同学可能按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联络〔正方体的面、长方体的面、圆柱的两个平面各是什么形状的〕分类整理。这样,抓准知识的连接点,剖析知识的分化点,求同存异,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2.主动建构。梳理之后,如何将教材的知识构造转化为学生的认知构造,需要经历主动建构的过程。⑴捕捉联络,画图建构学生用自己手中的图形学具进展整理,有的同学整理成如下的网络构造。这一构造能清楚地反映哪些是立体图形,哪些是平面图形,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有怎样的联络,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构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有的同学整理成树状构造。这种构造能明晰地反映知识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图形,形成良好的认知构造。从图形这一棵树上“生长”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两个“大枝权”,然后从立体图形这一“枝权”上生长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四个小“枝权”,从平面图形这一“枝权”上长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四个小“枝权”,形象明晰,不易遗忘。⑵互相比拟,列表建构有的同学列表进展比拟,使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一目了然。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这样,学生亲自理一理,试着串一串,在“做”中形成了良好的认知构造,进步了学生整理知识、建构知识的才能。〔三〕应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掌握所学的知识、构建认知构造是复习的目的之一,更重要的是应用。通过应用,能帮助学生形成对知识更深层次的理解,进步学生灵敏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总复习的应用可以分为两个层次进展:第一层次,简单应用,夯实根底;第二层次,综合应用,解决问题。因此,要精心设计习题,通过有效地练习实在进步复习课效率。要现实性。要冲破传统的数学复习课教学的束缚,挖掘社会生活的数学教育资,精心设计一系列开放、有趣的数学问题情境,让学生感悟到“数学就在我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如在“认识图形”复习中,学生在头脑中已经形成了对这些图形表象的根底上,引导学生在具表达实情境中能识别这些图形。可以出示情境图,图中有许多交通标志,这些交通标志都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又如,用课件演示家庭布置图,看一看,在我们家中有许多物体,你能说一说它们是什么形状的吗?〔冰箱、彩电、电视柜、书、写字台的抽屉是长方体,落地灯的灯柱、笔筒是圆柱,台灯和足球是球。〕这样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让学生亲身经历生活情境。要有开放性。在练习的内容和要求上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使学生各得其所,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复习课的学习中获得不同的开展。选择条件开放、问题开放、结论开放、解题策略开放的习题供练习时使用。老师出示学生课间活动的情境图,图中有的学生荡秋千,有的玩翘翘板,有的玩滑梯,有的跳绳。图中还有花、树、鸟等。要有综合性。复习的面要广,要关注全册教材的知识点。如上面的一道题,涉及到数的概念、计算和用数学三方面的内容。要有理论性。“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生的数学素质才能得到全面开展。因此,要多给学生提供理论的时机。五、教学案例:“认识钟表”复习课教学设计及评析〔一〕自我反思,回忆知识〔师出示情境图,图中一个孩子问:“妈妈,我想看动画片,到6点了吗?”〕师:图中的小妹妹遇到了什么问题?生:图中的小妹妹想看动画片,但不知道几点了。师:你会怎么告诉她呢?生:我会说,你自己看吧。生:我会告诉她,到6点了。师:你学会了有关钟表的哪些知识?〔老师引导学生回忆有关钟表的知识,学生看书独立考虑,用钟表进展演示,再互相说一说,拨一拨。〕生:我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长针是分针,短针是时针。生:分针指12,时针指几就是几时。〔生演示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4,是4时〕生:分针指向6时,时针指向7和8中间,表示7时半。〔生演示〕师:你认为你拨的准确吗?〔学生对自己的拨珠过程进展反思,这样不仅关注了拨珠的结果,而且关注了拨珠的过程。〕师:在拨表时,时针和分针一定要拨到准确的位置。〔老师予以提醒〕[在独立考虑的根底上,以小组活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利用钟表的学具拨出整时和半时,激活了学生头脑里有关钟表的知识。]〔二〕自己分类,梳理知识师:用你喜欢的方法把拨出来的时间写在黑板上。〔板书:11:003时5:309:006时半1:304:30〕师:你能把这些时间进展分类吗?生:我分两类,一类是表示几时,一类是表示几时三非常。生:我按时间的表示方法进展分类,也分两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整理过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时间,用自己的喜欢的方法进展分类,学生是复习的主人。]〔三〕贴近生活,应用知识〔老师出示情境图,图中一人手中拿着一张车票,票上写着:从松原到扶余8:00开车,此时钟表时刻是7:30。〕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我看车票知道的,从松原到扶余的开车时间是8时。生:我看时钟知道了当时的时间是7时30分。[以“生活“为依托,让学生在研究现实问题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开展数学,构建了鲜活的数学课堂。]〔四〕自主探究,延伸知识老师出示三个钟面图,第一个钟面上的时刻正好是8时,第二个钟面上的时刻是不到8时,第三个钟面上的时刻是8时刚过一点。师:看下面三个钟面,哪个钟面上的时刻指的是从松原到扶余的开车时间?〔学生指出第一个钟面〕师:观察这三个钟面上的针,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独立考虑。老师留给了学生充分的独立考虑的时间和空间。〕师:把你的发现悄悄地告诉同桌。〔学生互相交流〕师: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学生汇报,分享发现的快乐。〕生:三个钟面的时针都指着8,第一个钟面的分针正好指着12,第二个钟面的分针指在11和12的中间,第三个钟面的分针指在12和1的中间。生:不对,第一个钟面的时针正好指着8,后两个钟面的时针差不多指着8,不是正好指着8。〔这个孩子会倾听别人的发言,表如今两方面:一是认真倾听了,听懂了,从而积极响应;二是耐心倾听了,当同学发言有错误时,等同学说完了才指出缺乏。〕师:因为第二个钟面的分针差一点到12,时针肯定差一点到8,第三个钟面的分针刚过12一点,时针肯定也刚过8一点。师:也就是后两个钟面的时针都是大约指着8。师:每一个钟面的时间是多少呢?〔讨论〕生:第一个钟面是8时,第二个钟面是不到8时,第三个钟面是8时刚过一点。师:像这样,差一点不到8时或8时刚过一点,我们就不能说正好是几时,而应该说大约是8时。[从学生生活经历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创设数学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时空。在学生充分观察、比照三个钟面的异同点,充分讨论交流的根底上加以总结。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境中领悟到判断大约几时的方法。][总之,在本节课中,老师构建了一个“回忆-梳理-应用”的复习课教学形式。通过回忆激活了学生头脑里的知识,让学生自己根据对知识的理解,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有关的知识按一定标准进展梳理,再应用到详细的生活情境中去。]小学数学教案篇6教学目的:1.通过独立探究和合作学习,使学生主动获取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2.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意识,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3.初步浸透“数学来于生活”的思想,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教学难点:可以运用多种方法进展口算并且正确率高,理解“破十法”。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沟通联络师:请同学们看口算卡片,老师找同学口算,其他同学评价。下面开场:15-9=14-9=18-9=13-9=12-9=16-9=17-9=11-9=指生口算。〔可随机指生说出计算方法〕刚刚大家都算得很纯熟,可以看出方法运用得不错,十几减9你们都会算了,那假如十几减8、减7、减6、减5呢?你们会算吗?我们来试一试好吗?今天怎们继续研究十几减几的减法。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课件出示〕星期天小花和菲菲从美丽的五彩池里钓回了好多金鱼,并把金鱼放在了一个鱼缸里。看着美丽的金鱼在鱼缸里快乐的玩耍,它们快乐极了。小花说:“瞧,我钓的鱼的多!”菲菲抢着说:“不!是我钓的鱼多!”它俩越争越厉害,小花说:“这里共有13条金鱼,我钓的是8条花的,你钓了几条黑的?”菲菲说:“有13条金鱼,我钓了5条黑的,算一算你钓了几条花的?”可是金鱼游得太快,小朋友们,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帮它们算一算好吗!”2、独立算法,合作探究。求黑的有几条,算式怎么列?求花的有几条,算式怎么列?〔板书〕〔用减法计算,总数和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列式:13-8=13-5=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讨论这两道算式怎么计算。先自己想一想,再跟你的同桌讨论一下。3、交流汇报算法。谁愿意来汇报?学生汇报的算法可能有:〔1〕.用“破十法”算出答案。先用13中的10减去8,等于2,再把2和13中的另一部分3合起来就等于8,所以13-8=5〔条〕,黑的有5条。同理:先用13中的10减去5,等于5,再把5和13中的另一部分3合起来就等于8,所以13-5=8〔条〕,花的有8条。〔2〕.见减想减,算出答案。因为看到这两个减法算式,可以同时想到一个加法算式,即:8+5=13,13-8=5。13-5=8。〔3〕.13-3=10,10-5=5。哦,那你是分两步减。那13-5呢?13-3=10,10-2=8。〔4〕.把8看成10,13-10=3,3+2=5。为什么要加2?〔因为原来是减8,我们刚刚是减10,多减了2,所以要反过来加2〕那-5呢?把5看成10,13-10=3,3+5=8。为什么要加5?〔因为原来是减5,我们刚刚是减10,多减了5,所以要反过来加5〕4、小结同学们用了好几种简便的方法解决了这两道算式。那我们再来总结一下是哪几种方法?师生一起总结。〔一种是想加算减,一种是先用十去减,也就是破十法,还有的是分两步减,还有把一个数看成另一个数,这是为了计算简便〕这么多种方法,你们喜欢哪一种?计算时你们可以选用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三、稳固算法,口算练习1、好,请同学们翻开书第15页,考虑第一题上下两道题有什么关系?完成这道题。请一位同学把你做的结果展示给大家看一下。〔对吗?〕说一说上下两题有什么关系?以第一组两道题说明一下。〔在计算11-5的时候可以利用5+6=11来计算。那后面呢?也是这样。点一下。其实就是想加算减。〕2、再看下一道,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计算。〔课件出示〕3.好,我们再来一道快速抢答要不要?谁算对一道就点燃了一根蜡烛,看看谁点的蜡烛多?四、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你可以讲学到什么知识,也可以讲用了哪些方法来解决?〔其实都是用前面学过的十几减九的方法〕这节课我们用学过的十几减九的方法解决了其他的十几减几的计算。也就是用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小学数学教案篇7一、单元教学目的:1、结合详细生动的情境与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2、经历比拟分数大小的过程,能比拟简单分数的大小。3、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4、能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进展交流。二、单元教材分析^p:“认识分数”是学生在学习整数、小数之后关于数的认识的又一次扩展。在本单元,分数被作为整体的一部分来认识,这种认识又和平均分的经历密不可分。其实,学生在正式学习分数以前,“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已出如今他们的口头语言中,只是还不曾想过要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它们。教材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和认知规律安排了“分一分(一)”、“分一分(二)”、“比大小”“吃西瓜”四课内容,目的是使学生在自己熟悉并感兴趣的情境中,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初步理解分数所表示的详细意义,掌握比拟简单分数大小以及同分母分数加减运算的方法。由于“分数”的概念作为一个全新的知识,在小学阶段第一次出现,加上学生的知识程度及抽象思维才能的限制,学生对抽象的分数意义的理解无疑是学习的难点,当然也是学习的重点,因为它不仅是比拟分数的大小和分数加减计算的根底,又是形成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途径之一。详细地说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读、写简单的分数,比拟简单分数的大小,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本单元的学习,对学生的“数”的系统概念的形成、抽象思维才能的开展、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才能的进步等方面有重要意义,为以后学习更复杂的分数知识打下根底。三、单元教学建议:1、在详细生动的情境中学习和理解分数的意义。分数概念是学生初次接触的重要根底知识,建立这个概念的过程是很慢的,且具有较大的理解层面上的难度。教学时要结合详细的学习内容,创设详细生动的问题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充分利用实物操作,图形直观等手段,使学生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2、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独立考虑与合作交流的时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学生观察、猜想、实验、操作、独立考虑与合作交流的过程。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大量自主学习的时机,如:“分一分”、“折一折”、“试一试”、“练一练”等,不仅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自主的数学活动中理解数学、体验数学。教学时,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独立考虑与合作交流的时机,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受做数学的乐趣。3、学习分数加减运算与解决问题的过程结合起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分数加减计算,有助于学生理解分数加减的实际意义,体会学习它的必要性。在探究分数加减算法时,借助图形直观,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的算法原理。四、教学案例:案例1《分一分〔一〕》教学实录教学目的1、结合详细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2、会用涂色、折纸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和合作意识.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读、会写简单的分数。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教具学具准备1、猴头、桃子的图片。2、正方形纸、水彩笔、直尺。3、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分桃子师:今天,课堂上来了两位小客人。瞧,他们是谁?生异口同声:猴子〔师出示猴头图片贴在黑板上〕师:咱们都知道他们最爱吃——生异口同声:桃子。〔师出示4个桃子图片贴在黑板上。〕师:假如把4个桃子分给2只猴子,可以怎么分?〔学生考虑,汇报〕生1:一只猴子2个桃子,另一只猴子也2个桃子。生2:一只猴子3个桃子,另一只猴子1个桃子。生3:每只猴子分2个桃子。师;你认为哪种分法最公平,为什么?生1:我认为每只猴子分2个桃子最公平,因为他们分的桃子一样多。生2:每只猴子分2个桃子公平,因为是平均分的。师:对,把4个桃子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2个,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平均分。假如把2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几个?〔师拿去黑板上的2个桃子图片〕生:每只猴子分1个。师:假如把1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应该怎么分?〔师拿去黑板上的1个桃子图片〕生:1只猴子一半。〔师把预先平均切开的1个桃子图片贴在黑板上〕2、表示“一半”师:请小朋友们动脑筋,想一想:用什么方式来表示“一半”呢?〔学生独立考虑〕师;把你表示一半的方法和同伴交流一下吧!〔小组交流〕师:谁愿把你表示“一半”的方法展示给大家?生1:我把一块橡皮分成2块,每块是一半。师:想一想,怎么分成2块,每块是谁的一半。生2:把一块橡皮平均分成2块,每块是橡皮的一半。生3:我用1/2表示一半。师:你在哪里见过?生:在书上看到的。师;看来,你是个爱读书的好孩子。生1、生2、生3、生4分别画了表示一半。师:刚刚,小朋友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了心中的一半,真不错。下面,咱们听听智慧老人是怎么说的。〔大屏幕播放:历史上每一个数学符号从创造到被普遍认可,都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如今全世界通用的表示“一半”的数学符号是1/2。〕〔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1、认识1/2师:刚刚我们把1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到一半,也就是分了这个桃子的1/2,请小朋友们说老师是怎么分的?生:把一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桃子的1/2。师:好,我们一起来说。〔师生边做动作边说:“把一个桃子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是这个桃子的1/2。〕师:把一个桃子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是这个桃子的1/2,1/2怎么写呢?〔师指导写1/2〕师:桃子的一半可以用1/2表示,物体或图形的一半也能用1/2表示吗?听了淘气的话,你们就知道了。〔大屏幕播放淘气说:“分别涂出它们的1/2。”以及课本56页涂一涂的内容〕〔学生动手涂〕师:请选择你喜欢的图形说一说它的1/2。生1:我把一个圆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是它的1/2。生2:我把一片树叶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是树叶的1/2。……师:小朋友们不仅涂得好,说得也不错。2、认识1/4、2/4、3/4、4/4师:看见小朋友们津津有味地学习,笑笑也来了。听,她约我们干什么?〔大屏幕播放笑笑说:“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平均分成4份。”〕〔学生独立折纸〕师:谁把你折的到前面来展示一下?〔学生拿着作品到前边介绍所折的方法〕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三种折法一样吗?假如笑笑看见了会快乐吗?为什么?生:三种折法不一样,但都是把一张纸平均分成四份,所以笑笑会很快乐。师:笑笑想约我们做涂色游戏,喜欢吗?“生异口同声:喜欢。〔大屏幕显示课本57页折一折:①、②、③、④的内容。〕师:这是做涂色游戏的方法和步骤,请小朋友们在小组内读一读、涂一涂、说一说、填一填,小组合作完成好吗?〔学生动口说、动手涂、动笔填,老师巡视〕师:哪个小组到前面来把你们的作品说给大家听听。生1:我把一张纸平均分成四份,把其中的一份涂上颜色,涂色部分是这张纸的1/4。生2:我把其中的2份涂上颜色,涂色部分是这张纸的2/4。生3:我把其中的3份涂上颜色,涂色部分是这张纸的3/4。生4:我把其中的4份涂上颜色,涂色部分是这张纸的4/4。师:把这张纸的4/4涂上颜色,是涂了这张纸的多少呢?生4:就是涂了这张纸的全部。师:听明白了吗?谁再来说说这张纸的4/4是什么意思?生5:这张纸的4/4也就是这张纸。〔一组四名学生介绍作品后贴到黑板上并写上相应的分数。〕师:好,还有不同的涂法吗?请到前面来展示给大家。〔生把不同的作品贴到黑板上〕3、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师:像1/2、1/4、2/4……这样的数,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知道的请举手。〔一生说“分数”并板书课题〕师:你写的“分数”2字真漂亮,请领读一遍。〔生领读课题〕师:每个分数的各部分都有自己的名字,例如:3/4,中间的短横线叫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分数线下面的数字叫分母,表示平均分了几份;分数线上面的数字叫分子,表示其中的几份。师板书:分子分数线分母读作四分之三34师:谁说说3/4的意思。〔生说略〕4、联络生活师:你能说说在生活中见到的分数吗?生1:我经常吃一个苹果的1/2。生2:有一次,妈妈把一张油饼平均分成4份,爸爸吃了2/4,我和妈妈分别吃了1/4。生3:我能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32份,用彩笔涂出它的5/32。生4:伊拉克的石油资占世界的11/100。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4:在报纸上看到的。师:小朋友们从生活中发现了这么多分数,看来分数就在我们的身边啊!〔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师:下面,我们用今天学过的分数知识解决一些问题。1、说一说〔学生考虑后交流略〕2、用分数表示下面各个图形中的涂色部分,并读一读。〔学生独立作题,然后交流略〕3、下面的分数表示阴影,对吗?〔①、②、③小题略〕师:用4/6表示阴影,对吗?生异口同声:不对师:为什么不对?生:应该用8/12表示。生:因为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1/2份,有8份涂了颜色,所以用8/12表示是对的。师:有不同意见吗?生异口同声:没有。师: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阴影部分到底能不能用4/6表示?〔学生考虑〕师:把你的想法和同伴说一说。师:谁再来发表意见。生:可以用4/6表示,假设中间的横线没有才能看出来。生:在这个长方形中,竖着的几条线段把长方形平均分成了6份,这6份中的4份是阴影,所以用4/6表示是对的。师:听懂他的意思了吗?谁来解释一下。生〔指着图形〕:中间竖着的5条线段确实把长方形平均分成6份,其中的4份是阴影,所以用4/6表示可以。师:其他同学还有什么问题吗?生:这个图形中的阴影,用4/6表示是对的,用8/12表示也可以,难道4/6和8/12相等吗?师:对这个问题,谁有看法?生:既然用4/6和8/12都可以表示阴影部分,那4/6和8/12肯定是相等的。师:谢谢同学们的创新发现和精彩解释,4/6确实和8/12是相等的。(四)、总结延伸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交流略〕师:老师相信,通过你们以后的学习,会有更大的收获。案例2《分一分(一)》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结合详细的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3、学会分数的读、写,从中感受分数与平均分的内在联络。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读、写简单的分数。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教具学具准备:苹果2个,正方形、长方形纸片假设干,投影仪,录音机。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们分吃过苹果吗?淘气和笑笑也经常分吃苹果。他们在分苹果时遇到了新的数学问题,你们想知道吗?1、出示情境图。这是教材为我们提供的两幅淘气和笑笑分苹果的情境图,请大家带着下面的问题读图:〔1〕这两幅图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2〕淘气和笑笑是怎样分苹果的?〔3〕他们遇到了什么数学问题?2、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板书:平均分——一半〕3、用各种方式表示一半或半个。4、引入1/2。同学们,用了这么多不同的方式方法表示了一半,真不错,这就是一种创造,一种创造,但各种表示方式标准不统一,让我们请教一下智慧老人吧。〔放录音〕历史上每一个数学符号从创造到被普遍认可,都经历了非常漫长的岁月。如今世界通用的表示“一半”或“半个”的数学符号是1/2。你们知道像1/2这样的数叫什么数吗?〔板书:分数〕〔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1、认识1/2〔1〕涂一涂,感受1/2〔见课本56页〕。a要分别涂出他们的1/2,你认为首先应该怎样做?b其中六边形、圆、和正方形有几种不同的分法?c利用投影进展交流,每一个1/2分别表示什么?〔2〕折一折,做出1/2。a独立操作。b展示各种不同的表示方法。2、认识1/4、2/4、3/4、4/4。〔1〕折一折,用你喜欢的方法,将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2〕涂一涂。a将其中的一份涂喜欢的颜色,涂色部分是这张正方形纸的1/4,其余部分是这张纸的〔〕。b将其中的两份涂上颜色,涂色部分是这张纸的〔〕。c将其中的三份涂上颜色,涂了这张纸的〔〕,还有这张纸的〔〕没涂颜色d假如将所有的4份都涂上颜色,那么就涂了整个正方形纸片的〔〕。分法与涂法展示交流。通过以上操作与理论,你能说出1/4、2/4、3/4、4/4表示的详细意义吗?你能不能再举几个例子?这几个分数和1相比,你认为有什么关系?3、学习分数各部分名称和分数的读、写。(1)你发现一个分数由哪几部分组成?(2)你知道各部分分别叫什么吗?一个分数应该怎么读?3……分子板书:…分数线读作四分之三4……分母(3)你认为分数该怎样写?为什么?看到这些分数,你想到了哪个运算符号?(4)由3/4读作四分之三,你认为3/4表示什么意思1/4、2/4、4/4呢?〔5〕想一想,分数和什么分法有关系?4、尝试运用〔1〕看图说一说、写一写、读一读〔图见57页下方〕a读出每一个分数。b写出每一个分数〔注意,先居中写出分数线,再写分母,后写分子〕c说出每一个分数所表示的含义如:1/3表示把一段绳子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根绳子的1/3。〔2〕联络实际,体会分数就在身边。我们已经知道,1/2、1/3、3/4、5/6等这些数都是分数,你能否联络自己的见闻说一个你曾经见过的或听到的分数吗?如:a用这块地的2/5种大蒜b有1/2的大棚被大风刮坏了c今年的人平均收入比去年增长14/100。〔三〕稳固与应用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并读一读〔图见58页第1题〕〔1〕独立写出各图中涂色部分表示的分数,巡示指导分数的写法。〔2〕指名读出各分数〔3〕组内说一说各分数所表示的意义。2、按分数把下面各图形涂上颜色〔图见58页第2题〕〔1〕各分数表示的意义分别是什么?〔2〕你为什么这样涂?3、判断:用下面的分数表示各图的阴影部分对吗?〔图见58页第3题〕〔1〕独立判断。〔2〕交流判断的理由。〔3〕分数的产生和哪一种分法有关系?4、左图中有,请你用所学知识解释以下问题〔见图58页第4题〕〔1〕哪一个图形的涂色部分等于它的1/2?〔2〕哪一个图形的涂色部分大于它的1/2?〔3〕哪一个图形的涂色部分小于它的1/2?a由这些及以上的各个图形,你想到了我们刚刚学过的哪方面的知识?b你是如何进展判断的?你的理由或根据是什么?5、判断正误。〔1〕把一根铁丝分成8份,其中的3段就是这根铁丝的3/8。〔〕〔2〕把一个苹果分给小红和小冬,每人分得这个苹果的1/2。〔〕〔3〕一块不规那么的地块是无法把它平均分成2份、3份或几份的。〔〕〔4〕一个苹果的1/2和一个橘子的1/2不相等。〔〕a组内讨论。b全班交流。〔四〕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并学会了有关分数的哪些方面的知识?分数和什么分法有关系?读分数和写分数的顺序有什么区别?到如今我们已经学过了哪几种数?请你说一说。案例3《分一分(二)》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结合详细情境,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2、在动手分一分中,体会一个整体可以由许多个体组成,会用分数表示它的一部分,进一步拓展分数的意义。3、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地独立考虑和主动尝试的学习风格。教学重点、难点:体会一个整体可以由许多个体组成,会用分数表示它的一部分,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教学准备:剪刀、正方形纸片、投影片、水彩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同学们,听说你们动手操作的才能特别强,是这样吗?那来展示一下的动手才能,好不好?请同学们剪下附页2中的图7的正方形纸片,给它涂上红、黄、蓝三种颜色。1、生动手操作,剪一剪、涂一涂。2、小组讨论。3、展示交流自己的作品。师:看来同学们的动手才能可真棒!不知解决问题的才能怎么样呢?接下来让我们来证明我们解决问题的才能也是很棒的,好不好?〔1〕说一说:①红色小正方形占大正方形的〔〕/〔〕②蓝色小正方形占大正方形的〔〕/〔〕。③黄色小正方形占大正方形的〔〕/〔〕。〔2〕鼓励学生独立完成。〔3〕集体交流。师:看来同学们不仅动手才能强,解决问题的才能也是很棒的。假如老师把这道题变一下,你还能不能完成的同样出色呢?〔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分一分师:请同学们把你涂好色的9个小正方形用剪刀分开。想一想,每种颜色的正方形占这些正方形的几分之几?〔1〕生动手分一分。〔2〕独立考虑,完成下面的小题:①红色占所有正方形的〔〕/〔〕。②黄色占所有正方形的〔〕/〔〕。③蓝色占所有正方形的〔〕/〔〕。〔3〕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解题的思维过程。〔4〕全班交流。师小结: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探究,能运用分数来表示由许多个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中的一部分,真了不起!希望同学们继续加油,努力!2、试一试师:像这样的事例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比方在公园里我们就会遇到用分数来表示的一些事物。〔投影出示59页的试一试〕。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图,独立考虑完成下面的小题。〔1〕出示问题:①一共有多少只蝴蝶?②白蝴蝶占所有蝴蝶的〔〕/〔〕。③花蝴蝶占所有蝴蝶的〔〕/〔〕。〔2〕学生独立做题。〔3〕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4〕全班汇报交流。师小结:通过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究,我们知道了一个整体可以由假设干个体组成,分数可以表示它的一部分。3、找分数:你还能从图中找到一些分数吗?①学生独立考虑。②全班交流。师小结:5个孩子,花坛里的10朵花都可以看成一个整体,再从中找到分数。你能说一说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时,要注意什么吗?当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时要注意把谁看作整体,这个整体也可以由许多个体组成,确定整体和个体的关系,从中找到分数。〔三〕、解释与应用1、尝试练习〔投影出示课本60页练一练1、2两题〕。学生理解题意、独立考虑,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解题的思维过程,最后在全班汇报交流。2、稳固进步〔1〕投影出示课本60页的第3题:他们拿到的铅笔一样多吗?先理解题意、独立考虑;然后同桌合作,利用实物进展演示;最后得出结论:他们拿到的铅笔不一样多。〔2〕我们对分数又有了新的认识,你能举一些生活中的事例来说一说吗?〔学生交流略〕〔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学生交流略〕。相信你在以后的学习中会有更大的收获。案例4《分一分(二)》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结合详细情境,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2、在动手分一分中体会一个整体可以由许多个个体组成,会用分数表示它的一部分,进一步拓展分数的意义。3、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地独立考虑和主动尝试的学习风格。教学重点、难点:体会一个整体可以由许多个体组成,会用分数表示它的一部分,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教学准备:剪刀、正方形纸片、投影片、水彩笔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师:老师带来了几张图片,我看哪颗“智慧星”能用分数表示出各图中的涂色部分。(鼓励学生说一说解题的考虑过程).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分数的知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数知识“分一分〔二〕。”板书课题:分一分〔二〕〔二〕、游戏体验,主动探究1、涂色游戏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做涂色游戏,好吗?我们先把这张正方形纸剪开,分成9个小正方形,再给它们涂上红、黄、蓝三种不同的颜色。〔生动手操作,体会一个整体可以由许多个体组成。〕师:同学们的手真巧,一会儿就做好了。你们有没有信心根据涂好色的正方形完成下面的几道小题呢?2、分一分〔1〕、学生根据涂好色的小正方形完成下面各题:红色占所有正方形的〔〕/〔〕。黄色占所有正方形的〔〕/〔〕。蓝色占所有正方形的〔〕/〔〕。〔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3〕、全班交流。师小结:我们知道小正方形共9个,红色的有2个,黄色的有3个,蓝色的有4个〔红、黄、蓝颜色的小正方形的个数不唯一〕,所以红色、黄色、蓝色分别占所有正方形的2/9、3/9、4/9。3、试一试同学们通过自己的考虑探究,能运用分数表示事物间的关系,真了不起!我这里还有一幅图,同学们能不能也把这幅图中的事物用分数给表示出来呢?〔1〕、投影出示课本59页的试一试。①一共有几只蝴蝶?②白蝴蝶占所有蝴蝶的〔〕/〔〕。③花蝴蝶占所有蝴蝶的〔〕/〔〕。师引导学生根据问题细心观察主题图,然后鼓励学生独立考虑,完成以上各题。4、找分数你在用分数表示事物时是怎么想的?你还能从图中找出一些分数吗?〔1〕、生独立观察,发现分数。〔2〕鼓励学生讲是如何发现分数的〔3〕师小结:在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和解决一些问题时,首先要确定把谁看作一个整体,确定整体和个体的关系,从中发现分数。〔三〕、稳固练习1、根本练习〔1〕投影出示课本60页的练一练第1题。①让生弄懂题意,独立考虑完成。②让学生讲考虑过程。〔2〕投影出示课本60页的第2题。①学生独立做题。②小组交流。③组长汇报。师:同学们解释得非常精彩,下面的题同学们能不能做得同样精彩呢?2、拓展应用投影出示课本60页的第3题:它们拿的铅笔一样多吗?〔1〕同桌合作,实物演示。〔2〕交流结论:因为笑笑拿了6枝铅笔的1/2,淘气拿了4枝铅笔的1/2,“1/2”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以他们拿到的铅笔不一样多。〔四〕、课堂小结: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收获?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体会到了一个整体可以由许多个体组成,并且学会了用分数表示它的一部分。案例5《比拟大小》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通过比拟分数的大小,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2、能比拟分母一样的或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比拟和初步比照、总结的才能。4、在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难点:掌握分数大小的方法,能正确的比拟分母一样或分子是1的两个数的大小。教具准备1、多媒体2、完全一样的正方形纸假设干帐、水彩笔3、10根小棒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喜欢看动画吗?〔生:喜欢〕下面我们就一起欣赏一段非常有意思的动画。电脑出示:〔动画大意〕猪八戒在取经的路上,突然找到一个大西瓜,他刚要吃,悟空一个筋斗翻到了他的跟前:八戒,这个西瓜我们分开吃,你吃西瓜的1/2,我吃西瓜的1/2,(师板书:1/2)八戒听了满脸不快乐,这个西瓜是我发现的,我要多吃,我要吃西瓜的1/4(师板书1/4)师:同学们说,八戒能多吃到西瓜吗?生:能〔不能〕要想知道八戒能不能多吃到西瓜,我们必须解决一个什么问题呢?生:比拟一下1/2和1/4谁大谁小?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比拟一下分数的大小〔板书课题:比大小〕〔二〕探究新知1、比拟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1〕质疑:下面我们就来比拟以下1/2和1/4〔指板书〕谁大谁小?为了直观地比拟出谁大谁小,请同学们四人一组,拿出手中的正方形纸分一分,涂一涂,发挥集体的力量,看能不能得到答案。〔2〕四人一组合作学习,分一分,涂一涂,比一比,说一说。〔3〕交流汇报①出示图(见课本61页右上图)。②小组选代表说出自己的小组比拟的思维过程(师适当引导并小评)〔4〕小结:把两张完全一样的正方形的纸,一张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是1/4,而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表示其中的一份,也就是1/2,4份中的一份比2份中的一份少,也就是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得到的一份越少,所以1/2>1/4.刚刚我们知道了把两张一样的正方形的纸分成不同的份数,都取其中1份,这样的两个分数谁大谁小,而假如把两张一样正方形的纸都分成一样的几份,取不同的份数,这样的两个分数,哪一个大哪一个小呢?1、比拟分母一样的分数的大小。〔1〕质疑“3/4和1/4谁大?”(同时板书)你们是怎么想的,用比拟1/2和1/4的方法,四人一组分一分,比一比。〔2〕四人一组合作学习,分一分,涂一涂,比一比、说一说。〔3〕交流汇报。①出示图〔见课本61页左上图〕。②小组选代表发言说出小组比拟的思维过程。〔4〕小结:把两张完全一样的正方形的纸平均分成四份,表示其中的3份也就是3个1/4,而另一张纸表示其中的1份,也就是1个1/4,所以3/4>1/4。3、试一试,让学生独立完成。〔1〕,填分数,比大小。〔见课本61页中间图〕。〔2〕、给分数先涂上颜色再比拟大小〔见课本61页以下图〕。要求学生独立先独立完成,再说一说是怎样想的。4、分类整理寻找规律。〔1〕分类。把上述六组分数比大小进展分类。一类:分母一样的分数比大小。二类:分子是1的分数比大小。〔2〕小组交流总结比拟大小的方法。〔3〕全班交流,发现规律。分母一样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小的分数小。分子一样的分数,分母大的分数,反而越小。〔4〕拓展延伸为什么?说明:分母一样,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的份数一样,那么每一份的大小就相等。分子大的表示获得份数多,分数就大。分子是1的分数,表示取其中的一份,分母小的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的分数少,其中的一份反而大,而分母大的表示平均分得的份数多,其中的一份反而小。〔三〕理论应用1、按分数涂料颜色并比拟分数的大小〔电脑出示〕〔1〕学生独立,看一看,涂一涂,比一比。〔2〕小组交流。〔3〕全班汇报交流。2、在下面的图形中,涂出它们的1/4,〔电脑出示〕〔1〕学生独立,画一画,涂一涂。〔2〕小组比一比。〔3〕全班交流并个别展示。3、电脑出示题意怎样才能平均分呢?〔1〕学生独立审题。〔2〕小组交流:把自己平均分的思维过程讲给同伴听。〔3〕全班交流。〔4〕老师小评:同学们表现得很出色,可以运用自己的智慧独立解决一些问题,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对于下面的问题,大家有信心吗?〔四〕拓展延伸准备10根小棒,拿出全部的3/10,再拿出剩余的1/7,再拿出剩下的1/2,最后还剩多少根?〔1〕明白题意后,同桌互做。〔2〕找两生到前面表演〔3〕全班交流每一次要求的含义及最后的结论。〔4〕拓展提问:对于分数,你有了那些更深的认识?〔五〕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分数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学会了比拟分数大小的方法,知道了比拟分数的大小分两种情况,也就是分母一样还有分子是1的时候。分母一样时,看分子,分子越大分数越大,当分子是1时,分母越大,分数反而越小。案例6《比大小》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通过比拟分数的大小,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2、能比拟分母一样的或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拟和初步比照、总结的才能。4、在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茶叶收购与仓储管理合同2篇
- 水电安装工程2025年度合同书协议2篇
- 二零二五版快递物流服务质量监控与评估协议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电子供应链采购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校园巴士运营管理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高端餐饮会所租赁承包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危险品运输及应急处理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物流仓储与新能源利用合同3篇
- 小学教师事业单位聘用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绿色交通PPP特许经营权转让合同3篇
- 【大学课件】微型计算机系统
- (主城一诊)重庆市2025年高2025届高三学业质量调研抽测 (第一次)英语试卷(含答案)
- 2025关于标准房屋装修合同的范本
- 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2025
- 2024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竞赛试题70题(附答案)
- 2024年湖北省中考物理真题含解析
- 荔枝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
- 资金借贷还款协议
- 《实验性研究》课件
-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全文)
- 《阻燃材料与技术》课件全套 颜龙 第1讲 绪论 -第11讲 阻燃性能测试方法及分析技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