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9篇-8_第1页
小学数学教案9篇-8_第2页
小学数学教案9篇-8_第3页
小学数学教案9篇-8_第4页
小学数学教案9篇-8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小学数学教案9篇【精选】小学数学教案9篇小学数学教案篇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6页例6及相应的课堂活动和练习。【教学目的】1.经历探究减法估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学会减法的估算,能解释估算的过程,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化和估算的合理性。2.培养学生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才能,能用所学到的估算知识解决简单的估算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培养用数学的意识。3.通过数学活动,浸透思想品德教育,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导探究情景导入:〔课件展示或出示挂图〕星期天,妈妈给了张强326元去买学惯用品。他高快乐兴地来到商场的学惯用品柜台。一会儿他就看中了两件,一件是随身听,标价为187元;一件是复读机,标价为525元。二、合作交流,探究方法〔1〕看着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估算进展计算的数学问题?〔2〕学生自由汇报。〔老师板书〕①随身听和复读机一共大约需要多少元?②张强有326元,假如买1台随身听大约还剩多少元?③假如买1台复读机,大约还差多少元?〔3〕谁能解决第一个问题?〔学生汇报〕〔4〕其余两个问题怎样解决呢?请同学们先独立考虑,考虑好了的同学把你的解决方法和同桌或自己的学习小伙伴交流一下,比一比谁的方法好,哪些组的方法多。〔让学生充分交流,老师参与、巡视、指导学生的讨论〕〔5〕把你们组的想法和全班同学交流一下,比一比哪些组的方法好,为什么好?〔6〕学生汇报。①学生1:估算326-187时,把326看作300,把187看作200,结果大约是100。估算525-326时把525看作500,把326看作300,结果大约是200。②学生2:我们组估算326-187时,把326看作350,把187看作200,结果大约是150。525-326中把525看作530,把326看作320,结果大约是210。〔7〕能说一说你们组为什么这样估算吗?〔8〕学生:因为买东西的时候要带足够的钱才能买回你所需要的物品,假如你带的钱不够,那就费事了。所以我们在进展减法估算的时候都把被减数看大一点,这样才有足够的钱去买东西。还有其他的估算方法吗?……〔9〕总结:我们在进展减法估算时,最好采用被减数、减数同补〔被减数补上的不小于减数补上的〕或被减数、减数同去〔被减数去掉的要小于减数去掉的〕,这样估算的结果才比拟符合实际生活的需要,才能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10〕把你最喜欢的估算方法说给小伙伴听一听。〔11〕初步练习:6页“试一试”。三、稳固练习,拓展新知〔1〕完成课堂活动。注意让学生说一说估算方法。〔2〕完成练习七相关的习题。四、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可以解决哪些生活中的问题?还有什么遗憾?小学数学教案篇2教学过程:一、创设生活情境1、电脑显示:小红家卫生间是长方形,如右图,小红爸爸准备装修卫生间,要在地面上铺正方形地面砖,要选边长为几分米(整数)的地面砖,才干不用锯分就能整齐地铺满地面砖呢?同学说出:用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地面砖铺地。12分米师:怎么铺?会多出来吗?18分米同学说出:每行铺18快,铺12行,不会多出来。师:有没有其它铺的方法?同学说出:我用边长2分米的正方形地面砖铺。师:怎么铺?同学说出:每行铺9快,铺6行。师:有没有其它铺的方法?同学说出:我用边长3分米的正方形地面砖铺,每行6块,铺4行,也正好。同学还可能说出:用边长4分米的正方形地面砖铺地。让同学小组讨论:按要求能不能铺?让同学明确要锯分铺了。师:还有其它铺的方法吗?让同学说出:还可以用边长6分米的正方形铺地,每行3块,铺2行。师:哦,原来小红家卫生间有这么多的铺法?小红爸爸要铺得快一点,那一种铺法最好?[设计意图:课始,创设生活情境,将同学有然地带入求知的情境中去,通过设疑,让同学从这些生活情境中提出问题。创设这样的情境,一是调动同学的学习兴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络;二是初步培养同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才能。这样既激发了同学探求知识的欲望,同时又为后面解决问题提供了学习的目的。]二、引导自主探究1、自主探究、形成概念师:那我还要问一问,你们是怎么想出可以用边长是1、2、3、6分米的正方形地面砖铺呢?让同学说出:①1、2、3、6都是18的因数,又都是12的因数②1、2、3、6是18和12的公有的因数师:18的因数和12的因数有几个?能举完吗?让同学说出:能,只有4个,个数是有限的师:我们可以把这4个数叫做18和12的公因数,最大的一个是几?师:谁给它起个名字?由此引出最大公因数的概念。[设计意图:在教学中,不只要求同学掌握笼统的数学结论,更应注意同学的“发现“意识,引导同学参与研讨知识的形成过程,尽可能挖掘同学潜能,能让同学通过努力,自身解决问题,形成概念。]小学数学教案篇3上课时间:4/28教学内容:83页例2、“练一练”,练习十五的第1—4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联络详细的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2、使学生能运用分数加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进步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开展数学应用意识。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的挑战性,体验成功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过程一、口算1/4+1/35/9—2/31/2+1/63/4—5/81/6+3/109/14—1/23/8+1/85/9—2/97/10+5/103/10+3/4二、探究1、出示题目,理解题意。红山小学校园里有一个花园,其中月季花的面积占1/4,杜鹃花的面积占1/3,其余是草坪。草坪的面积占几分之几?“月季花的`面积占1/4,杜鹃花的面积占1/3”,都是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的?2、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并说算式意义。1-1/4-1/31-〔1/4+1/3〕3、在书上独立完成两个算式的计算,再交流计算方法与结果,明确: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一样的。三、稳固1、练一练〔1〕计算下面各题。5/9+2/3—2/51—〔1/2+1/6〕〔2〕我国约有7/10的人口在农村,其余的在城市。城市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几分之几?独立完成,校对交流,明确算式的意义。2、练习十五第1题3/4—5/8+5/64/5—〔1/6+3/10〕3/7—〔9/14—1/2〕〔1〕学生独立计算,三人板演。〔2〕校对交流,特别要注意比拟各种方法的优劣。〔3〕老师小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一样,参加运算的几个分数,可以分步通分,分步计算;也可以一次通分,再计算。中间过程中的分数,假如先约分再参加运算比拟简便,就及时约分。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3、练习十五第3题理解题意后,解答前面两个问题。鼓励学生根据题中条件提出用分数加减法计算的不同问题,可以是一步也可以是两步计算的,并让学生尝试解决提出的一些问题。4、练习十五第2、4题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校对。四、总结这节课学习的是什么内容?你能把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经历和体会说给其他同学听听吗?小学数学教案篇4教学目的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列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解容许用题的方法.2.进一步掌握列含有未知数解应用题的书写格式和步骤.3.进步学生分析^p推理才能.教学重点分析^p数量关系教学难点找出等量关系教学过程一、复习〔1〕求未知数〔要求口述口算过程,并说出根据〕+40=56-47=28+25=42-24=36+18=60-33=12〔2〕板演〔与口算同步进展〕农场养肉牛94头,养奶牛78头,养的肉牛比奶牛多多少头?订正板演时强调数量关系〔肉牛头数-奶牛头数=肉牛比奶牛多的头数〕二、讲授新课老师谈话: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列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解容许用题的方法〔板书课题:列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解应用题〕1.教学例8农场养的肉牛比奶牛多16头.肉牛有94头,奶牛有多少头?〔1〕用以前方法解答94-16=78〔头〕明确数量关系:肉牛的头数-肉牛比奶牛多的头数=奶牛的头数〔2〕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解答,引导学生考虑:①设谁为?题中求奶牛有多少头,应设奶牛有头.老师板书:设奶牛有头.②组织学生讨论题中的数量关系〔老师板书〕使学生明确:A:奶牛的头数+肉牛比奶牛多的头数=肉牛的头数B:肉牛的头数-奶牛的头数=肉牛比奶牛多的头数③列式解答〔根据不同的数量关系列式解答〕老师板书A:+16=94B:94-=16=94-16=94-16=78=78〔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差〕答:奶牛有78头.〔3〕比拟列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解容许用题与以前解容许用题的方法①要设所求的未知数为.②未知数和数放在一起参加运算.③解出的未知数所代表的数不写单位名称.〔4〕练习图书馆借出科技书35本,借出的科技书比借出的故事书少18本.借出故事书多少本?三、稳固练习1.选择正确的算式.〔1〕某班女生比男生多4人.女生有27人,男生有多少人?A.27-=4B.+4=27C.27+4=D.-4=27E.27-4〔2〕山坡上栽满了松树和柏树.松树有250棵,比柏树多120棵.柏树有多少棵?A.B.C.D.E.F.2.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1〕小明有连环画38本,小林比小明少13本,小林有多少本?〔2〕中央播送电视塔总高405米,比北京国际饭店高出301米,北京国际饭店的高度是多少米?3.一题多解〔1〕工厂运来一批煤,烧了28吨,还剩13吨,这批煤有多少吨?〔2〕四季香果园采用科学管理后,去年收的苹果比前年多16吨.去年收苹果84吨,前年收了多少吨?四、课堂小结今天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列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解容许用题与以前解容许用题的方法有什么区别?五、课后作业1.工厂运来一批煤,烧了28吨,还剩13吨,这批煤有多少吨?2.四季香果园采用科学管理后,去年收的苹果比前年多16吨.去年收苹果84吨,前年收了多少吨?〔用两种方法解答.〕3.红星小学歌舞队原有37人,这学期又收了一些新队员,如今有45人.这学期收了多少人?小学数学教案篇5教材解读:“分数墙”是分数线型模型的一种开展,利用“分数墙”可以直观地将分数的大小比拟(同分母和同分子)和分数的加减计算(同分母)知识进展了全面系统的复习,在接触分数的初步认识(二)的第一节课比大小,已帮助学生建立了简单的分数知识框架,在这,再次帮助学生建立起分数比较和计算的统一模型,也作本单元的一个总结。学生解读: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分数比拟和计算的形式方法,对于小学生而言,直观详细的模型对于学生进展理解和记忆都很有帮助,“分数墙”可以看作是分数的线型模型的推广,可以为学生进一步将分数进展抽象,将分数表示在数射线上做准备。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对分数的大小比拟和加减计算进展整理。2.以“分数墙”为依托,发现和列举大小相等的分数。过程才能和方法:1.通过对“分数墙”的观察、探究,直观建立起分数大小比拟和加减法计算的统一模型。2.可以简洁、有条理地表达考虑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分数大小比拟、加减计算在详细情境中的实用性。教学重点、难点:在分数墙上比拟同分母分数和同分子分数的大小、做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开放式导入1.认识“分数墙”仔细观察交流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建立直观感受二、核心过程推进1.运用分数墙解决比大小问题(1)比拟分母一样的分数利用分数墙比一比7/16与11/16的大小(2)比拟分子一样的分数比拟5/6与5/7的大小2.小结:分母一样、分子一样的分数在分数墙中也可以通过找到两个分数比拟大小3.练一练(P36)11/16○15/16,1/9○1/64/7○4/94.一样分母的分数加减计算加法(1)试一试:4/9+5/9(2)你怎么想的?减法(1)7/10-4/10(2)交流:类似于在数射线上做分数加减法。5.练一练(p37)2/7+4/74/12+7/129/16-4/166.相等的分数你能不能在“分数墙”上找一找,哪些分数是相等的?(1)记录(2)你是怎么找的?推出方法:画一条竖线设计意图:利用“分数墙”来比拟一样分母的分数,可直观找到这两个分数进展比拟。利用“分数墙来比拟”来比拟相同分子的分数,可直观找到这两个分数进展比拟。一样分母的分数的加减法也可以在“分数墙”上直观地予以解决。三、拓展式延伸1.填入适宜的数3/20+□=15/20□-5/13=5/1315/21-□=8/212.补充练习独立考虑后完成练习设计意图:变式练习拓展学生思路反思与重建小学数学教案篇6建议考虑的问题1.教学中课本上的结论是否就是定论?2.课堂上采用小组讨论形式,万一发言一发不可收,提出令人为难的问题或课堂教学秩序混乱,教学任务完不成怎么办?3.课堂上小组讨论是否会流于形式,反而浪费了课堂时间?背景最近,我教《约数和倍数》这一章,感到非常头疼。因为我教书8年来,一直认为这章概念多,难理解,要想学生学好,必须讲得细,扎扎实实练好每一节。所以,我认真备课,把要学的每一个知识点都准备讲得清清楚楚。但事与愿违,上课时,许多学生觉得挺简单,我在讲解时,他们不停地插话,打断我的思路;可让他们做作业时,却错误百出,真是“自以为是”!但是不让他们插话,认真听我讲,结果他们兴趣索然,趴在桌上不想听课!我真是不知该怎么办,甚至抱怨这班学生不如其他班的,真是“朽木不可雕也!”。后来,我停顿了抱怨,开场反思:如何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呢?嗯……对!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案例描绘一、复习。1.什么叫公约数?什么叫最大公约数?2.自己默默地想一想如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二、教学新课。〔黑板上出示〕求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约数,如能简便,请用简便方法计算;如不行,就用短除法来求。11和128和1512和1821和7学生们认真地观察这些数字,进展着考虑和计算。一会儿,有的学生喜形于色,有的学生紧锁眉头,此时的教室里鸦雀无声,每个学生都在积极地思索〔进入了状态〕,5分钟过去了,一个学生轻轻问:“段老师,讲讲吧?”我歉然一笑,说:“老师如今不会告诉你的。”接着又向大家说:“如今分小组讨论,交流各自的意见。”一句话击起了“千层浪”,学生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些学生认为4个题都可简便,有些学生认为有三个可简便,有些学生还认为简便的方法不只一种。这时,我出示了一张表:根据工作表,小组长带着组员考虑要探究的问题,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猜测,并尝试着进展理论证明……在一番自主活动之后,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充分展示自己的考虑方法和探究过程——生:我认为第一组“11和12”可以简便计算,它们相差是1,最大公约数就是1。生:〔对刚刚那个学生反问〕我认为你的想法是错误的,11和12互质,所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1。生:〔支持第一个学生〕我举了好几个例子,比方7和8相差1,最大公约数就是1。生:我认为只要是两个互质数,它们的公约数就只有1,因此,最大公约数也是1,例如:第一组中的“11和12”,第二组中的“8和15”;而其中11和12的最大公约数是1,也正好相差是1,这是一个巧合,也是正确的,但它不能代表所有互质数的求法,只能代表相邻的两个数的求法,又因为相邻的两个数一定互质,我们为何不把它归为一类:两个互质数,最大公约数就是1。同学们听后纷纷投去赞许的目光。师:同学们,道理只有越辩越明,经过刚刚的讨论,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假如两个数是互质数,它们的最大公约数就是1。〔投影出示〕生:我们组认为第三组“12和18”求最大公约数也可用简便方法,可以用公约数6去除,再看所得的商还有没有其他公有质因数,结果没有了公有质因数,因此,12和18的最大公约数是6。生:〔反对刚刚那个同学所说的〕我们在用短除法求最大公约数时,只能用质因数去除,怎么能用公约数去除呢?生:是啊!只能用公有质因数去除,6是一个合数,不能用6去除。〔一片议论声。〕师〔引导〕:大家想一想最大公约数是求什么?生:是求两个数公有的约数中最大的一个。师:既然这个最大公约数既是18的约数,又是12的约数,因此,就可以用18和12的公约数去除,大家之所以习惯用公有质因数去除,是因为短除法当时从分解质因数演变过来的,但从最大公约数的意义考虑,是可以用它们的公约数去除的。学生听得非常认真,并且有恍然大悟的神情。生:我发现第四组“21和7”也有简便方法,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7,7的约数有7,21的约数也有7,所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较小数7。生:我对刚刚那位同学进展补充,因为21是7的倍数,所以,21的约数必定有7,7又是它本身的约数,因此,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7。师:同学们刚刚说得非常好,这就是第二个规律〔投影出示〕:假如较小数是较大数的约数,那么较小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经过刚刚的发言,举手的人渐渐少了,可有一位同学仍坚持不懈地高高举着手,我便请他发言。生:我认为除了老师您黑板上的例子可以简便,还有一种可以简便处理的方法,那就是:两个相邻的奇数一定互质,它们的最大公约数也是1,虽然它包含在互质数这一类中,但仍比拟特殊。他的答复着实让我和同学们吃了一惊,当时,我也对他的答案是否正确把握不准。于是便领着学生们进展验证,发现果然是正确的,同学们都露出了佩服的神情。接下来,同学们又认真地看书中例题,并且积极地做了相关的练习题。课后反思上面这个案例,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个片段,它表达了我思想上的一些创新和转变。1.由指令性活动向自主性探究转化。在前段时间教学时,总是对学生不放心,结果只会束缚学生的手脚,阻碍学生思维的开展,因为真正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理论才能的理论活动必须是学生自主的活动。这一节课中,学生自己在进展观察、假设、探究等高层次的思维活动之后,得出的结论是我始料不及的。2.由问答式教学向学生独立考虑根底上的合作学习转变。在教学中,学生一直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状态之中,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进展探究,形成独特见解,此时的合作有了根底。当有了不同意见时,才会产生创新的思想火花;当意见一样时,就会充分展示自己的思想和表现欲,那小组合作怎会流于形式呢?可能这会“浪费”些时间,但这让我们的学生获得了多少知识和才能啊!3.课本不能被当作惟一不可改变的标准。课本在学生学习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学生可在此根底上进展探究和创新。例如在这节课上,学生们总结出来的规律可能被分别归入书中几类,但他们所发现的细微的构造特征是书上所没有的,它是那样有新意,我们有什么理由可以“一刀切”呢?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关键在于老师,一方面要求老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另一方面要求老师能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特别是要改变长期形成的、习惯了的旧的教学方式。只有让学生充分从事探究学习活动,发挥他们的自主性、主动性、选择性和创造性,才能真正地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小学数学教案篇7教学目的:1.复习大数的读写及用四舍五入法将大数按要求凑整。2.掌握用去尾法和进一法将大数按要求凑整。3、能根据生活实际的需求将一个数用适宜的方法凑整。教学重点:掌握去尾法和进一法的凑整方法。教学难点:三种凑整方法的区别,体会四舍五入是最常见的凑整方法。教学过程:一、引领探究1.复习读写和四舍五入法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问题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____成立以来,我国共进展了5次人口普查,这就是我国近五十年人口增长统计图!观察这张统计图,你能读懂相关的信息吗?①复习大数的读写读出1953—20xx年全国人口数这些数都比拟大,读这些数时,你有什么好方法吗?〔四位分级〕写出1953—20xx年上海人口数②用四舍五入法凑整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表示上海总人口、全国总人口的数量时做不到很准确,这时就需要用凑整的方法取一个近似数,你学过哪些凑整的方法?将上海人口数凑整到整万数。2.揭题:在现实生活中,除了四舍五入法,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凑整方法,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研究关于“大数与凑整”的知识。〔出示课题〕二、自主探究〔一〕探究一:去尾法1.出示:小胖和小胖妈妈去商店买衣服,正好赶上商场服装优惠促销,小胖发现原先的价格都变成了相邻的整十数。自学提问〔1〕用“四舍五入”法行吗?为什么?〔2〕原价198元的套装优惠后的价格是多少?〔3〕这种凑整的方法叫什么?〔提问分星级+独立考虑+求助讨论〕2.小结:不管尾数是多少,全部舍去用“0”来占位,这样的凑整方法我们叫“去尾法”。3.跟进练习:制定其余服装的优惠价格。〔二〕探究二:进一法1.出示:妈妈带小胖去服装店买T-SHIRT,小胖的身高是143cm,可是商店里的T-SHIRT只有140cm和150cm两种尺寸。自学提问〔1〕小胖应该买哪种尺寸的T-SHIRT?为什么?〔2〕像这样的凑整方法叫什么?〔3〕与我们刚刚学的“去尾法”有什么不一样呢?2.讨论汇报。3.小结:不管尾数是多少,去掉尾数向前进一位,这样的凑整方法我们叫“进一法”。〔三〕探究三1.练习:学生当场编题将按以下要求凑整。四舍五入法去尾法进一法2.比拟这三种凑整方法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3.小结:这些都是数凑整的方法,不同的是,“四舍五入”法是需要看尾数最高位上数的大小,而另两种方法是无需看尾数的大小,直接“进一”或“去尾”的。三、感悟探究〔一〕根底练1.下面用哪种方法凑整更适宜?〔1〕小亚有480分的积分,每200分可以换一个奖品,最多能换几个奖品?〔2〕某商店有85根雪糕需要装盒冷藏,每个盒子只能装10根,至少需要几个盒子?〔3〕小明体重35kg,一部电梯的载重为1000kg,这部电梯最多能乘像小明这样体重的小朋友多少人?〔4〕某工地有垃圾86吨,一辆卡车每次运8吨,需要几次才能运完?2.178025用“去尾法”凑成整万数是〔〕,用“进一法”凑成整万数是〔〕,它们相差〔〕。由此可见,用“去尾法”凑整,数字总是变〔〕,用“进一法”凑整,数字总是变〔〕。〔二〕综合练习选择1.按去尾法在万位上凑整得7□8078≈740000,那么□中可填〔〕。①1②2③3④42.74590≈75000,它是按〔〕规那么凑整成整千数的。①四舍五入或进一法②四舍五入或去尾法③进一法④去尾法〔三〕即时反应练习1.书P90、91页最后一题。2.按“进一法”在万位上凑整得8□3068≈830000,那么□中可填〔〕。①1②2③3④43.一桶纯洁水重19千克〔含桶重〕,一辆载重2吨的小货车最多可以装多少桶纯洁水?20xx÷19=105〔桶〕5〔千克〕答:最多可以装105桶纯洁水。〔四〕拓展练习1.某个数,经“去尾法”凑整成整千数后为72000,这个数最大为〔72999〕,最小为〔72023〕。2.某个数,经“进一法”凑整成整千数后为72000,这个数最大为〔71999〕,最小为〔71000〕。3.某个数,经“四舍五入法”凑整成整千数后为72000,这个数最大为〔72499〕,最小为〔71500〕。四、本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三种不同的凑整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宜的方法将数进展凑整。小学数学教案篇8复习目的: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纯熟掌握长度、面积、体积的计量单位,质量单位,时间单位等。能正确使用学过的计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2、纯熟掌握有关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教学重点:1、学生小组整理计量单位和进率。2、纯熟进展名数的改写。教学难点: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计量单位的详细表象。复习过程:一、情境导入。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篇由“小马虎”同学写的数学日记。〔请一名同学读日记〕今天是20xx年4月29日,早上从睡梦中醒来已经7:30了,我立即从床上爬起来,马上穿衣、洗脸、刷牙,不知不觉中已经过了20小时。该吃饭了,我端起一杯300L的牛奶一饮而尽,又吃了200千克面包和一个煎鸡蛋。吃过早餐,我便冲出家门,步行500千米到达学校!进校门的时候铃声刚刚响起!师:你们笑什么?生:他用的单位不恰当。师:同学们观察还真是仔细,我们学习就应该细心、认真、一丝不苟。其实在我们日常消费、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经常要接触到各种量,并且进展各种量的计量。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复习小学里面学习的一些常见的量和它们的计量单位。〔板书课题:量的计量〕师:那请同学们找找这那么日记中有哪些常见的量呢?〔时间、长度、质量、体积〕二、分类整理。师:我们还学过哪些量?它们各有哪些计量单位?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对我们所学过的量和计量单位进展分类整理。过程要求:1、由小组同学共同分类整理。2、老师引导学生列表整理,并巡视课堂进展个别指导。三、汇报交流。各小组派代表上台充当小老师,讲解计量单位的进率和意义。并适当板书,老师作点拨处理,强调各单位间的进率和意义,并鼓励学生对发言同学提出建议或者意见。〔每个小组汇报一种量〕1、长度。〔1〕什么是长度?长度:两点之间的间隔。〔2〕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用字母如何表示?〔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3〕1厘米有多长?1分米有多长?1米呢?〔用手比划比划〕〔4〕它们之间的进率是什么?〔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2、面积。〔1〕什么是面积。面积:物体外表〔图形〕的大小。〔2〕我们学过哪些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平方毫米〕〔3〕我们的教室面积大约是多少?用什么单位最适宜?〔4〕它们之间的进率。〔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3、体积/容积。〔1〕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容积:容器所能包容的物体的体积。〔2〕体积计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3〕1立方厘米有多大?1立方分米有多大?1立方米呢?〔4〕进率。〔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升=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1毫升1升=1000毫升〕4、质量。〔1〕常见单位:克〔g〕千克〔kg〕吨〔t〕〔2〕进率: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5、时间单位。〔1〕常见单位:世纪、年、月、日、时、分、秒。〔2〕进率:1世纪=100年1年=12个月1年=365天(闰年366天)有31日的月份是:1,3,5,7,8,10,12。有30天的月份是:4,6,9,11。平年的二月有28日。闰年的二月有29日怎样判断某一年是闰年还是平年?〔年份能被4整除的是闰年,不能被4整除的是平年,整百数年份能被400整除的才是闰年,如1900年虽能被4整除,但不是闰年。〕1日=24时1时=60分1分=60秒〔补充时和小时的概念区分。时是时间点,小时是时间段。〕老师补充:季度、旬、星期。每月分三旬:上旬〔1至10日〕;中旬〔11至20日〕;下旬〔21日至月底〕。四、作业。请同学们课后修改一下“小马虎”同学的日记。小学数学教案篇9老师出示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十册16页的例1:服装小组用21.45米布做了15件衬衫,平均每件用布多少米?师:怎么列式?生1:21.45÷15。师:我们会计算2145÷15,那么21.45÷15怎么算出它的结果呢?先独立考虑,试做一下,然后在小组内讨论吧!老师巡视,参与小组讨论。师:哪个小组派个代表来向全班同学汇报:组1:我们组是把21.45米化成2145厘米,算式就改写成2145÷15,变成了整数除法,结果是143厘米,再把143厘米化成1.43米。师:有道理!还有不同的做法吗?组2:我们小组认为,因为2145÷15=143,如今被除数是21.45,也就是缩小了100倍,而除数不变,那么商也缩小了100倍,所以商也应缩小100倍,正确的结果是1.43。组3:我们小组是列竖式计算出来的。接着把做的竖式放在展示台上展示。师:各小组都想出了方法,把21.45÷15的结果算出来了。如今老师要提一个问题:哪个小组想的方法更好?今后都能使用。小组继续讨论。组4:组3想的方法更好,没有局限性,碰到类似的算式都可以用这样的竖式计算。师:大家同意吗?〔学生齐答:同意。〕师:好,那么大家一起来观察这个竖式。哪位同学要提出什么问题?生2:商的小数点是怎么来的?生3:商的小数点是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生2: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师:谁能解决这个问题?生4:因为商的最高位在个位上,而小数点应该在个位的后面,所以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生5:假如商的小数点不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商就不是1.43,商不是1.43,那么验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