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语文押题卷(一)( 含答案解析 )_第1页
2023年高考语文押题卷(一)( 含答案解析 )_第2页
2023年高考语文押题卷(一)( 含答案解析 )_第3页
2023年高考语文押题卷(一)( 含答案解析 )_第4页
2023年高考语文押题卷(一)( 含答案解析 )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年全国高考名校名师联席命制语文押题卷(一)(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孔子诗学世界首先是一个“言”的世界,孔子对其子伯鱼云:“不学《诗》,无以言。”但孔子诗学世界之“言”,并非文学艺术形态的纯粹情感语言方式,亦非科学形态的思辩理性语言方式,而是情理交融的诗性的“启发语言”。这种“言”更多存在于孔子与其弟子围绕诗文的对话之中,这种对话式语言方式有两大特点:一是对话双方的彼此平等;二是对话双方的互相启发。孔子与其弟子以诗文为主线的对话,是以双方共同的诗学修养为底蕴。《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虽然孔子作为老师,但他与弟子所论并非一种黑格尔式的绝对知识,孔子亦并非据于绝对权威地位,师生双方是平等的对话主体。这种对话式语言方式,是对诗文意义世界的共同揭示,是对孔子儒学命题的共同推进;这种对话式语言方式,不是孔子向弟子灌输一种标准答案,而是对话双方通过对诗文的理解,共同深入孔子儒学的思想世界。孔子与其弟子以诗文为主线的对话,是双方相互启发的过程。孔子曾两次谈到“诗”之“兴”,即“《诗》,可以兴”“兴于《诗》”。孔子诗学世界之“兴”,并非抽象之“起”,而是一种道德意志的召唤,是自觉向善的冲动。从严格意义上的逻辑推理来看,孔子与其弟子论诗,前后转换似乎缺乏一种逻辑关联,如孔子与子夏论诗,由诗文“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转换出“礼后乎”的儒学命题;孔子与子贡论诗,由诗文“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转换出“贫而乐,富而好礼”的道德精神。这种转换进程看起来与诗文愈行愈远,却与孔子儒学的思想世界愈来愈近,其中“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所谓“起予者商也”“告诸往而知来者”,“起”“告”“知”均与“兴”相近,即通过“起”“告”“知”进入孔子师生内心的精神世界,从内心自觉召唤“礼后乎”“贫而乐,富而好礼”的道德精神。孔子两次均用“始可与言《诗》”肯定子夏与子贡,所肯定的不是“诗”之原始本义和表现手法,而是“诗”能够启发孔子儒学的思想世界;“与言”说明“兴”不是单向的,而是师生双向的“视域融合”,是共同开启道德生命问题视域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兴”是孔子儒学特有的一种哲学思维方式,开创了先秦儒学的诗学经典阐释传统。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也主张并践行一种对话式讨论方式,这种对话式讨论方式,也有两个明显的特点。第一,它是一个苏格拉底不断揭露对方的浅显,使对方不断承认自己无知,不断修正错误,而逐步引导其认识真理的过程。这种方式虽然充满了学术讨论、自由辩证的氛围,可其潜在的仍是一种主客体的对话方式,是预设苏格拉底必将胜出的一种论辩方式。第二,这种对话过程即逐步确立概念的过程,它是一种逻辑递次演进的过程,是以一种论理方式澄清彼此的观念,是一种思辩理性的表达方式。相比于苏格拉底的方式,孔子的对话式语言方式,是一种情感与道德共融的方式,它没有思辨逻辑辩论的冷冰冰的感觉,而是以一种循循善诱的方式,共同推进对话双方对人生意义与价值的体认。(摘编自许春华《孔子诗学世界的中国智慧》)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诗学世界之“言”,即情理交融的诗性的“启发语言”,其存在于孔子同其弟子围绕诗文的对话之中。B.在孔子与弟子的诗文对话中,师生地位平等,彼此通过对诗文的理解,共同深入孔子儒学的思想世界。C.孔子诗学世界之“兴”,是自觉向善的冲动。通过“起”“告”“知”“兴”,可以进入孔子师生内心的精神世界。D.苏格拉底的对话式讨论方式,是一种思辨理性的表达方式,也是一种预设苏格拉底必将胜出的论辩方式。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中心论点为孔子诗学之“言”的两大特点,整体结构为总分总,在逻辑上逐段递进。B.文章第3段列举“始可与言《诗》”例子,是为了论证孔子诗学之“兴”具有自觉向善的特点。C.文章末段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凸显孔子的对话方式情理交融的特点,与首段形成呼应。D.文章每段均采用了引用论证,以增强文章说服力,例如第2段,引用了《史记·孔子世家》。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与弟子的对话式语言方式,以师生双方共同的诗学修养为底蕴,可揭示诗文意义世界,推进孔子儒学命题。B.孔子与其弟子论诗,虽然前后转换均缺乏逻辑关联,但彼此却可以在论诗过程中不断获得道德精神的启发。C.孔子与苏格拉底同样在践行对话式语言方式,对话双方在自由的氛围中探讨学术,不过后者的有主客体之分。D.孔子诗学世界透示着孔子儒学特有的富有生命色彩的诗性智慧,这与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强调的思辨逻辑不同。【答案】1.A2.C3.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其存在于孔子同其弟子围绕诗文的对话之中”错误。由原文第1段“这种‘言’更多存在于孔子与其弟子围绕诗文的对话之中”可知,“言”不仅仅存在于孔子及其弟子围绕诗文的对话中,选项缩小范围。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在逻辑上逐段递进”错误。由首段“这种对话式语言方式有两大特点:一是对话双方的彼此平等;二是对话双方的互相启发”及后两个段落的中心句“孔子与其弟子以诗文为主线的对话,是以双方共同的诗学修养为底蕴……师生双方是平等的对话主体”“孔子与其弟子以诗文为主线的对话,是双方相互启发的过程”可知,第2段与第3段两个段落之间为并列关系,并非递进关系。B.“是为了论证孔子诗学之‘兴’具有自觉向善的特点”错误。由原文第3段“‘诗’能够启发孔子儒学的思想世界;‘与言’说明“兴’不是单向的,而是师生双向的‘视域融合””可知,举该例子是为了论述“诗”的启发性和“兴”的双向性。D.“每段均采用了”“例如……《史记·孔子世家》”错误。原文第4段没有引用论证,且《史记·孔子世家》的话并没有论证具体观点。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虽然前后转换均缺乏逻辑关联”错误。原文第3段说的是“从严格意义上的逻辑推理来看,孔子与其弟子论诗,前后转换似乎缺乏一种逻辑关联”。原文只是说前后转换“似乎”缺乏逻辑关联,并没有说“均缺乏逻辑关联”。选项曲解文意。故选B。(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10月31日刚刚发射成功的梦天实验舱在太空中顺利完成转位,天宫空间站自设计之初就公布的“T”字基本构型在轨组装完成,中国航天人擘画的宏伟太空蓝图正一步一个脚印,切实绘制在茫茫宇宙之中!所谓“T”字构型,指的是天宫空间站的三大构成舱——天和核心舱,问天、梦天实验舱在转位后所组成的空间站的基础构型,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工程将从建造阶段逐步转入应用与发展阶段,换句话说,这个形状将会是今后天宫空间站外形的基础形状,未来无论是对接天舟系货运飞船或神舟系载人飞船,抑或是连接共轨的巡天空间望远镜,都将通过“T”字构型向外延展。“T”字基本构型是怎么来的?实际上,这种构型设计基于成本、难度、精度等多方面考量。我国空间站属于积木加桁架混合构型,“利用舱段交会对接和转位机械臂进行平面转位”是一个不仅极富创造性,同时很好克服了我国缺乏航天飞机等大型太空运输工具这一弱点的方法。转位之后,核心舱前向、后向、径向三向的对接能力不受影响,为未来对接货运飞船、载人飞船乃至扩展舱段奠定良好基础。空间站基于“T”字构型,在未来还会发展出“十”字、“土”字等构型。而除了天和核心舱外,问天、梦天两个实验舱在尺寸和质量等方面都大体一致,“T”字构型对称、紧凑,便于对航天器等控制,同时还能充分利用实验舱的结构,使位于“T”字两端的太阳翼驱动结构能更充分地利用太阳能发电。(摘编自《中国空间站“组装完成”:我们终将迎来世界和宇宙浩荡不息的回响》,澎湃新闻2022年11月5日)材料二:材料三:建造中国空间站、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是实现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这个得天独厚的太空科学平台建成后,既是航天员的“太空之家”,也是科学研究的“太空实验室”。这个一流的平台,占据着科学的“制高点”,将支撑中国科学家和人类科学探索获得更多世界级的科研成果,取得更重大的前沿突破。“长征”“神舟”“天舟”组成天地往返运输工具穿梭大气层,“天和”“问天”“梦天”依次就位……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中国空间站三个舱段成功发射入轨,形成三舱“T”字基本构型;神舟十二号、十三号、十四号三批航天员持续“太空出差”,完成了一系列在轨科学实(试)验、太空出舱、“天宫授课”等活动,良好适应了长达半年的太空生活。在一个又一个中国航天的“高光时刻”之中,中国人的“太空之家”蓝图一步一步化为现实。中国空间站独特的“T”字基本构型设计和研制,运送空间站三大舱段的大推力火箭“长征五号B”,天上、地面、海上航天测控的接力连线……都展现着载人航天工程30年的深厚积累,新时代这10年来的创新跨越。而“T”字构型的一横一竖,既是“天和”“问天”“梦天”三舱的拼接形状,也象征着万千航天人的相互支撑。从大漠到海岛,从车间到发射场,各条战线的广大航天人秉持系统观念,以新型举国体制的巨大优势、万众一心的拼搏力量,如期完成难度惊人又环环相扣的空间站建设计划。无论是执着16年打造航天器对接机构,还是冒着巨大风险排除发射故障,或是年轻的航天人们在老一辈航天人传帮带中不断发扬航天精神踔厉奋发,中国航天人用实干攻坚克难,以奋斗自立自强,托举起“T”字基本构型空间站翱翔太空,让中国人的航天梦飞得更稳更远。(摘编自余建斌《空间站放飞航天梦》,人民网2022年11月4日)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T”字构型即天和核心舱,问天、梦天实验舱三大舱体组成的空间站的基础构型,未来还会发展出“十”字、“土”字等构型。B.“T”字构型考量了成本、难度、精度等多方面问题,其优点有:形状对称紧凑,便于控制航天器;能充分地利用太阳能发电等。C.“梦天”实验舱可以为开展舱内外空间实(试)验提供保障条件,可实现载荷与设备进出舱。D.建造中国空间站、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将支撑我国科学家和人类科学获取更多科研成果,取得更重大的前沿突破。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T”字基本构型在轨组装完成,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工程将逐步转入应用与发展阶段,为未来空间站发展奠定了基础。B.中国空间站“天宫”提供3个对接口,乘员短期可达6人,使用寿命可延长,可扩展,说明了中国空间站强大的能力。C.中国空间站三个舱段成功发射入轨,形成三舱“T”字基本构型,三批航天员在此持续“太空出差”,完成了中国航天所有的“高光时刻”。D.中国航天人万众一心,如期完成难度惊人又环环相扣的空间站建设计划,让中国人的航天梦飞得更稳更远。6.中国空间站的建成体现了中国航天人怎样的精神品质?请根据材料进行概括。【答案】4.A5.C6.①超越创新,自主设计“T”字基本构型,功能强大;②科学认真,“T”字构型的设计基于多方面考量,科学系统;③执着奉献,连续多年奋斗,将蓝图变为现实;④团结协作,各战线互相支撑,如期完成空间站建设计划。【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T’字构型即天和核心舱,问天、梦天实验舱三大舱体组成的空间站的基础构型”错误。由材料一第2段“所谓‘T’字构型,指的是天宫空间站的三大构成舱——天和核心舱问天、梦天实验舱在转位后所组成的空间站的基础构型”可知,“转位”是“T”字构型的前提条件,选项表述不够严谨。故选A。【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C.“完成了中国航天所有的‘高光时刻’”错误。根据林料三第2段中的“在一个又一个中国航天的‘高光时刻’之中”等相关论述可知,选项所陈述的三项仅仅是在建造中国空间站过程中的“高光时刻”,不能说是“中国航天所有的‘高光时刻’”。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结合“‘T’字构型,指的是天宫空间站的三大构成舱——天和核心舱,问天、梦天实验舱在转位后所组成的空间站的基础构型,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工程将从建造阶段逐步转入应用与发展阶段……是一个不仅极富创造性,同时很好克服了我国缺乏航天飞机等大型太空运输工具这一弱点的方法”及材料二以图片展示出的中国空间前的强大功能,可概括出:超越创新,自主设计“T”字基本构型,功能强大;结合“‘T’字基本构型是怎么来的?实际上,这种构型设计基于成本、难度、精度等多方面考量”“除了天和核心舱外,问天、梦天两个实验舱在尺寸和质量等方面都大体一致,‘T’字构型对称、紧凑,便于对航天器等控制,同时还能充分利用实验舱的结构,使位于‘T’字两端的太阳翼驱动结构能更充分地利用太阳能发电”,可概括出:科学认真,“T”字构型的设计基于多方面考量,科学系统;结合“……都展现着载人航天工程30年的深厚积累,新时代这10年来的创新跨越”,可概括出:执着奉献,连续多年奋斗,将蓝图变为现实;结合“无论是执着16年打造航天器对接机构,还是冒着巨大风险排除发射故障,或是年轻的航天人们在老一辈航天人传帮带中不断发扬航天精神踔厉奋发,中国航天人用实干攻坚克难,以奋斗自立自强,托举起‘T’字基本构型空间站翱翔太空,让中国人的航天梦飞得更稳更远”,可概括出:团结协作,各战线互相支撑,如期完成空间站建设计划。(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煌煌上庠卞毓方这就是蔡元培的塑像,坐落在未名湖南岸的春风中。走近雕像,大理石奠基,汉白玉砌座,青铜铸身;说是身,只是自腰而上,端肃凝重的一尊胸像;先生背倚土山,坐北朝南;左临六角钟亭,当初选址的时候,应是考虑到了他黄钟大吕般的人格气韵;前面是一方草坪,柔柔的,嫩嫩的,空气般清新,晨梦般飘逸,铺出一行行的绿诗、绿歌、青波、青浪,即使在冬季;右侧是挺拔健美蓬勃向上的杂木林,那该是风华正茂的莘莘学子,在承领先生的耳提面命。记不清已有多少次了,从去年金秋开始,为了明年北大百年校庆这个挥之不去却之复来的情意结,我打老远老远的城里跑来,一个小时又一个小时地,在这方净土穿梭寻觅,缅怀俯仰。偶尔停下脚步来瞻仰塑像,先生之于我,是永远不变的温柔敦厚,慈祥恺悌;诚如罗家伦的赞语:“汪汪若万顷之波,一片清光,远接天际……”蔡元培是带着“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八字方针进入北大的。不要小看了这八个字的分量,它上承着诸子百家纵横捭阖的春秋战国,外映着欧洲大陆飙发电举的文艺复兴,下启了四十年后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戊戌维新以来,北大在清政府和北洋军阀的摧残下,已成了旧思想旧文化的营垒。蔡元培如今要来拨乱反正,“思想自由”也好,“兼容并包”也罢,当务之急,就是要物色一位新学的领军人物,给北大一阵狂飙,给文化一道闪电,给社会一个震撼。环顾天下,谁能当此大任呢?云从龙,风从虎,历史上一些重要人物的遇合,常常给人适逢其时的美感。蔡元培这里正要找陈独秀,陈独秀那边厢已在北京等候了。蔡元培为了邀请陈独秀,就效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再三再四地前往拜访,礼聘他出任北大文科学长。那时电话没有普及,不能预先通知,为了确保抓住对象,蔡元培每次总是很早就从家里动身。有一回,蔡元培到了旅馆,独秀先生犹自作“卧龙”,酣睡未起。茶房欲上前叫醒,蔡元培不让,兀自掇了一张小凳子,坐在房门外苦等。如此诚心诚意地邀请,陈独秀显然被感动了。但他仍有犹豫:“我来北京,《新青年》怎么办?”按,陈独秀对《新青年》是相当看好的,他自信,“只要十年、八年的功夫”,这个杂志“一定会发生很大的影响”,他当然要抓住刊物不放。对这一点,蔡元培爽快地说:“那没有关系,把杂志带到学校里办好了。”一件在近代思想文化史上举足轻重的大事,就这样一锤定音。人们看到,蔡元培把陈独秀和他的《新青年》从上海接到北京大学这个煌煌上庠,等于是把他从草莽状态推到时代舞台的前沿。历史再一次提供了生动的案例:一个人或一个刊物的生命被激活,是如何最终影响了一个时代。陈独秀一入最高学府,注定了另一位新文化运动的健将也即将循踪而至——他就是胡适。胡适属于庚子赔款的第二批留美生,先后在康奈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留学,研究来研究去,此君突然越出专业,对故国的“白话文”问题产生强烈的兴趣。一九一六年,一篇《文学改良刍议》从美国被寄送到了上海的《新青年》,陈独秀一眼就看出了它“今日中国文界之雷音”的革命实质,很快就予以发表,还随即作了一篇《文学革命论》为之推波助澜。机遇,是百尺楼头的欢呼,胡适一觉醒来,已经是名播九州的新进思想领袖。还得继续感谢陈独秀,此公不仅巨眼识人,更兼有举贤让贤的雅量,他大度地把胡适推荐给蔡元培,欲以代替自己的文科学长地位。蔡元培呢,自然不会轻易放过老资格的陈独秀,但他对胡适也颇为欣赏,是年九月,他聘任这位年仅二十七岁的留美学子为北大文科教授。胡适身后,又迎来了李大钊(守常)。十月革命后,李大钊是北大,也是全国第一个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他以北大图书馆、《新青年》等为阵地,影响和带动了一大批渴骥奔泉般的热血青年。在这里,北大这个舞台是弥足珍贵的。那里面已经积聚并仍在积聚更多的热力,只待一声引爆便燃起烛天的火光。如果李大钊没有进北大,很可能仍在革命活动的外围徘徊。仿佛历史感到以上三员战将还不足以构成方阵,于是派遣鲁迅出场。一九一八年一月,鲁迅和李大钊、胡适、钱玄同、刘半农、沈尹默、高一涵联手,加入了《新青年》的编委阵营。同年五月,他那篇讨伐封建“吃人礼教”的战斗檄文《狂人日记》,就在《新青年》呼啸问世。鲁迅的笔轻轻一点,历史禁不住为之索索颤抖。人们很快看到,蔡元培是如何把一个旧营垒下的北京大学,转变为新思想新道德新文化运动的策源地,为“五四运动”的兴起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水到渠成地输送上大批思想、人力资源。你也许抗辩:即将发生的这一切,并不完全出于蔡元培的本意!——是的,蔡元培本人受他世界观的局限,并没有完全预见到未来的走向,但这又怎样?在某种意义上,岂不是恰恰印证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无限量威力。(有删改)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通过蔡元培的雕像起文,最后又以蔡元培结尾,使得首尾呼应,体现了文章结构的严谨性。B.文章以人物的先后顺序为线索,展现北大从旧营垒转变为新思想新道德新文化的策源地的过程。C.文章讲述蔡元培三顾茅庐邀请陈独秀到北大任职的故事,利于表现蔡元培重视人才的形象特征。D.文章颇具艺术特色,不仅使用单一视角叙述,还涉及环境描写、人物的语言描写、引用等手法。8.文中画横线部分是如何描摹蔡元培雕像及其周围景物的?请简要分析。9.本篇文章文笔看似闲散,实则意脉完整流畅。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答案】7.D8.①按照空间顺序描摹景物,具体详细且有条理;②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年法,生动形象;③句式长短结合,多用叠字、四字词语,声韵和谐,朗朗上口。9.①文章形式自由,写景、记叙、议论相间;②人物介绍详略各异,组织结构自由飘逸;③自始至终围绕蔡元培及其思想行文,情感贯串统一。【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D.“不仅使用单一视角叙述”错误。文章交替使用了“我”、“你”以及第三人称等多个人称视角进行叙述。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本题要求简要分听文中画横线部分是如何摹景状物的,可分别从写景顺序、手法、句式等的度加以分析。从写景顺序上看,文中画横线部分先写蔡元培雕像,对其材质、方位等进行说明7然后分别从左侧、前面、右侧对周围景物进行描写,可见其是以雕像为中心按期空间顺序摹景状物,而其中描写的雕像、六角钟亭、草坪、杂木林等景物,构成了一幅宜有青春活力的风景图,具有强烈的视觉性,物象之间形成了一种共发共存的空间张力。从手法上看,在写雕像材质时,运用排比手法,详细讲明了雕像的地基、基座、身像的材质;在描写草坪时,将其比作“绿诗”“青浪”等,运用了比喻手法;在描写杂木林时,将其拟作“承领先生的耳提面命”的“莘莘学子”,运用了拟人手法。可见画线部分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说明了雕像的材质,突出了草坪的青绿、杂木林的蓬勃向上。从句式上看,多采用短句,间以长句,句式错落有致,又多选用四字词语如“黄钟大吕”“耳提面命”,叠词如“柔柔”“嫩嫩”等,使得句式韵律和谐,读来朗朗上口,颇具诗歌之美。【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闲散”是指散文“形散”。文章的第1段以写景为主,第2段则加以叙事,后面则记叙与议论相间,形式自由,可见其“文笔闲散”;文章对于材料的组织、叙述也没有明显的叙事结构,如涉及历史人物的介绍时,蔡元培、陈独秀、胡适详写,鲁迅等人略写。人物有详有略,各有侧重,行文自由飘逸,亦可见其“文笔闲散”;而从文章内容主旨来看,“那该是风华正茂的莘莘学子,在承领先生的耳提面命”,“蔡元培是带着‘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八字方针进入北大的……人们很快看到,蔡元培是如何把一个旧营垒下的北京大学,转变为新思想新道德新文化运动的策源地……蔡元培本人受他世界观的局限,并没有完全预见到未来的走向,但这又怎样?在某种意义上,岂不是恰恰印证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无限量威力”,无论是写景、记叙还是议论,无论是人物介绍还是总结评价,都围绕蔡元培及其思想这一中心展开,作者对北大和蔡元培的深厚情感也贯串全文,由此可见其“意脉完整流畅”。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士君子之有勇而果于行者,不以立节行义,而以妄死非名,岂不痛哉!士有杀身以成仁触害以立义倚于节理而不议死地故能身死名流于来世非有勇断孰能行之非良笃修激之君子,其谁能行之哉!王子比干杀身以成其忠,伯夷叔齐杀身以成其廉。此三子者,皆天下之通士也,岂不爱其身哉?以为夫义之不立,名之不著,是士之耻也,故杀身以遂其行。因此观之,卑贱贫穷,非士之耻也;夫士之所耻者,天下举忠而士不与焉,举信而士不与焉,举廉而士不与焉。楚伐陈,陈西门燔,因使其降民修之。孔子过之,不轼。子路曰:“礼,过三人则下车,过二人则轼。今陈修门者人数众矣,夫子何为不轼?”孔子曰:“丘闻之:国亡而不知,不智;知而不争,不忠;忠而不死,不廉。今陈修门者,不能行一于此,丘故不为轼也。”晋灵公暴,赵宣子骤谏,灵公患之,使鉏麂贼之。鉏麂晨往,则寝门辟矣,宣子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寝。鉏麂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遂触槐而死。齐人有子兰子者,事白公胜。胜将为难,乃告子兰子曰:“吾将举大事于国,愿与子共之。”子兰子曰:“我事子而与子杀君,是助子之不义也。畏患而去子,是遁子于难也。故不与子杀君,以成吾义;契领于庭,以遂吾行。”楚人将与吴人战,楚兵寡而吴兵众,楚将军子囊曰:“我击此国必败,辱君亏地,忠臣不忍为也。”不复于君,黜兵而退。至于国郊,使人复于君曰:“臣请死。”君曰:“子大夫之遁也,以为利也。而今诚利,子大夫毋死。”子囊曰:“遁者无罪,则后世之为君臣者,皆入不利之名而效臣遁。若是,则楚国终为天下弱矣,臣请死。”退而伏剑。君曰:“诚如此,请成子大夫之义。”乃为桐棺三寸,加斧质其上,以徇于国。(节选自《说苑·立节》)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士有杀身以成仁/触害以立义/倚于节理而不议死地/故能身死名流于来世/非有勇断/孰能行之/B.士有杀身以/成仁触害以立义倚于节理/而不议死地/故能身死名流于来世/非有勇断/孰能行之/C.士有杀身以成仁/触害以立义/倚于节理而不议死地/故能身死名流/于来世非有勇断/孰能行之/D.士有杀身以/成仁触害以立义/倚于节理而不议死地/故能身死名流/于来世非有勇断/孰能行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勇而果于行”与“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果”字含义不同。B.“孔子过之”与“闻大王有意督过之”(《鸿门宴》)两句中的“过”字含义不同。C.“吾将举大事于国”与“戍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两句中的“举”字含义不同。D.“契领于庭”与“契阔谈讌,心念旧恩”(《短歌行》)两句中的“契”字含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明义,作者认为对于读书人而言,勇敢果断行事与讲求道义立节行事,二者是同样重要、不可偏废的。B.对于读书人而言,穷困潦倒、地位低微并不是耻辱,真正耻辱的是天下人推举忠直、诚信、清廉之人而没有他。C.晋灵公残暴不仁,竟然指派人去杀害直言进谏的大臣。幸亏鉏麂面对勤勉为民的赵宜子不忍下手,足见公义自在人心。D.楚国将要讨伐吴国,在军事实力不足的情况下,楚将子囊退兵回国,楚王认为他退兵是对的,但也应子囊之请赐死子囊。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此三子者,皆天下之通士也,岂不爱其身哉?(2)我击此国必败,辱君亏地,忠臣不忍为也。【答案】10.A11.D12.D13.(1)这三个人都是天下最通情达理的读书人,难道他们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吗?(2)我们攻击吴国必定失败,使国君受辱,使国土受损,是忠臣不忍心做的。【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断句能力。句意:读书人有杀身成仁、舍身犯难而取义的,为坚守气节和伦理,不惧怕死亡的危险,所以能够在他死后名声传播于后世。没有勇敢果断的精神,谁人能够做到这样?“以成仁”中“以”表目的,结果,与后文联系紧密,不宜断开,排除BD。“故能身死名流于来世”中“于来世”是后置状语,不宜与前面断开,排除C。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A.前句,果断。句意:有勇气而且在行动上果断的读书人。后句:果然。句意:果然不能满足我们从前的心愿,内中的情由又不是你能了解端详。含义不同,判断正确。B.前句,经过。句意:孔子经过这儿。后句,责备。句意:听说大王有意要责备他。含义不同,判断正确。C.前句,奉行、实行。句意:我将要在国内奉行大事。后句:被攻占。句意:戍边的士卒(陈胜、吴广率领的起义军)呐喊起来,函谷关被刘邦率兵攻取。含义不同,判断正确。D.前句,提起。句意:在庭院中提起衣领(断颈)。后句,投合。句意:久别重逢欢宴畅谈,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含义不同,判断错误。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D.“但也应子囊之请赐死子囊”说法错误,原文为“退而伏剑。君曰:‘诚如此,请成子大夫之义’”,子囊是伏剑自尽,楚王在子囊死后成全了他的大义。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此三子者,皆天下之通士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通士”,通情达理的读书人;“岂”,难道;“爱”,爱惜。(2)“辱”“亏”,使动用法,使……受辱,使……受损;“忠臣不忍为也”,判断句,“也”表判断。参考译文:有勇气而且在行动上果断的读书人,不以树立名节实行道义,却以轻生去获取非分的名声,难道不可哀痛吗?读书人有杀身成仁、舍身犯难而取义的,为坚守气节和伦理,不惧怕死亡的危险,所以能够在他死后名声传播于后世。没有勇敢果断的精神,谁人能够做到这样?的确不是认真修养身体力行的君子,谁又能与他结交呢?王子比干牺牲自身表明自己的忠诚,伯夷、叔齐牺牲自身表明自己的廉洁,这三个人都是天下最通情达理的读书人,难道他们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吗?他们认为正义不树立,声名不显著,是读书人的耻辱,因此以牺牲自身来实现自己的德行。从这点看来,卑贱贫穷,不是读书人的耻辱;读书人所认为耻辱的是,天下推举忠诚的人,自己不在其列;天下推举信义的人,自己不参与其中;天下推举廉洁的人,自己不在其列。楚人攻伐陈国,陈国西门被烧毁,于是便命陈国的降民修理西门。孔子经过这里,在车上没有手扶横木表示敬意。子路说:“按照礼节,在车上遇见三人经过时就要下车,遇见两人经过时就要扶轼表示敬意。今天修城门的人数众多,先生您为何不扶轼表示敬意?”孔子说:“我听说过:国家灭亡却不知道,这是不智;知道了却不斗争,这是不忠;忠于国却不殉死,这是不廉。现在陈国这些修城门的人,不能实行其中一条,所以我不用扶轼向他们表示敬意。”晋灵公暴虐,赵宣子屡次进言规劝,灵公厌恨他,派力士鉏麑去杀害他。鉏麑早晨前往,看见赵宣子寝室的门打开了,赵宣子衣冠穿戴整齐准备上朝,时间还早,便坐在那里假装睡觉。鉏麑退出来,叹息说:“不忘谦恭礼敬,是百姓的主心骨。杀害百姓的主心骨是不忠,背弃国君的命令是不守信用,有其中一条,还不如死了吧。”于是,他就头撞槐树而死。齐国有个叫子兰子的人,事奉白公胜。白公胜将要发动国难。于是告诉子兰子说:“我将要在国内奉行大事,希望和你合作。”子兰子说:“我侍奉你又和你一同谋杀国君,这是帮助你做不义的事情。如果害怕患难离开你,是逃避和你共患难。所以我不同你一起谋杀国君,来保全我的正义;我将在你庭院里自杀,来成就我的品行。”楚国将与吴国开战,楚军兵少而吴军兵多,楚国将军子囊说:“我们攻击吴国必定失败,使国君受辱,使国土受损,是忠臣不忍心做的。”他不向国君报告,便罢兵撤退。到了国都郊外,他派人向国君复命说:“请求赐我一死。”国君说:“你之所以逃跑,是为了对国家有利。而今看来确实有利,你不必死。”子囊说:“逃跑的人没有罪过,那么后世做国君与臣子的,都会用于国不利的名义来仿效我逃跑。如果像这样,那么楚国终究会成为天下的弱国了。我请求赐死。”他退下来就伏剑自尽。国君说:“果真如此,就让我成全你的大义。”于是就为他做了三寸厚的桐木棺材,把铁砧放在棺材之上,以此在国都向众人宣示。(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塞下曲李颀黄云雁门郡①,日暮风沙里。千骑黑貂裘,皆称羽林子。金笳吹朔雪,铁马嘶云水。帐下饮蒲萄②,平生寸心是。【注】①雁门郡:战国赵武灵王置,辖境相当于今山西河曲等地。②蒲萄:即葡萄,指葡萄酒。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为边塞诗,第一、二句点明了地点和时间,用黄云、日暮、风沙营造出一种雄壮苍茫的辽阔意境。B.第三、四句描写边塞将士,以“黑貂裘”“羽林子”表现了将士们威武肃穆,表现了作者的赞美之情。C.金笳即胡笳,古代北方民族常用的一种乐器,声音哀婉凄凉,诗中写胡笳,意在表现将士们的征战之苦。D.全诗描写了边塞艰苦的环境和边塞将士的军旅生活,笔力雄健,气势奔放,风格昂扬向上,有盛唐之风。15.本诗最后两句“帐下饮蒲萄,平生寸心是”与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中都提到葡萄酒,请简要分析两诗中借葡萄酒表达的情感的异同之处。【答案】14.C15.同:两首诗都借葡萄酒抒发了边塞将士们的豪迈之情,表现了将士们献身边塞的豪情壮志。

异:李诗平实含蓄,更以心志为重,表现的是将士们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壮志;王诗华丽铺张,更以豪情为重,表现的是边塞将士们豪放俊爽的精神状态。【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意在表现将士们的征战之苦”错误。根据诗作第五、六句“金笳吹朔雪,铁马嘶云水”可知,这两句是环境描写,金笳是边塞特有的事物,诗中写胡筋,其意在描画边塞独有的风貌,进而营造出异域雄壮苍茫的意境,并不能体现将士们的征战之苦。

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首先看相同之处,李诗中“帐下饮蒲萄”描写的是将士们在营帐中饮用葡萄酒的情景,“平生寸心是”借诗人之口说明将士们的平生心志尽在这酒杯之中,表现的是边塞将士们渴望立功边塞、建功立业的豪壮之情;而王诗则描绘了一幅热烈生动的边塞酒宴场景,将士们痛饮美酒,一醉方休,同样体现的是边塞将士献身边塞、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

再看不同之处,李诗为五言诗,表意含蓄而平实,“饮蒲萄”之意在下句才给出,可见其意旨更侧重在“平生寸心”,即边塞将士们渴望建功立业的心志;王诗为七言诗,用词铺张华丽,“葡萄美酒”之“美”更添宴饮场景的热烈兴奋,更侧重呈现边塞将士们豪放爽朗的性格与精神状态。(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并不是只有专业的教师才能为我们带来益处,《论语·述而》有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要我们善于见贤思齐,择善而从,良师处处皆有。(2)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明确了教师的职责。(3)《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中,宋濂求学之时得遇良师,良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这样的名师门下自然获益匪浅。【答案】①.三人行②.必有我师焉③.师者④.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⑤.德隆望尊⑥.门人弟子填其室【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焉、受、惑、隆、望尊、填。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①转眼就过去了二十几年。泥河再次走入视野居然是因为谷物,名叫关东红。当地政府为了农民增产增收,流转了一百亩土地,种这个古老的品种。今年小成规模,村里便搞了个“开镰节”,“关东红”也才陆续被外人所知。无论是在贡献,还是营养价值方面,小米都该被顶礼膜拜。可不知怎么回事,走着走着小米就成了②的产物。它是粗粮,小孩子都不喜欢吃。有了年纪的人,也只是在吃新鲜的时候才会想起它。小米颗粒越来越小,色泽越来越金黄,与其他农作物一样,有了优种产物。但在衣食富足的今天,人们陡然发现,那些模样俊俏的高产作物并不好吃,蔬菜如此,果品如此,粮食更如此。我们都知道传统的东西是好的,但如何保护利用和开发,始终是一个课题。我还是对关东红感慨,它为啥叫这样的名字?也是百问不知其解,才翻查了一下资料。百度百科上说:(谷子)壳有白、红、黄、黑、橙、紫各种颜色,俗称“粟有五彩”。原来这才是谷子的原始模样,是现代人对红色的谷子③。那么其他颜色的谷子呢?大概都在历史进程中湮没了,或者,是在我们隶属的这一带湮没,只留下了关东红,让人少见多怪。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8.文中采用第一人称“我”进行叙述,具有怎样表达效果?请简要说明。【答案】17①光阴荏苒②等而下之③大惊小怪18.①便于直接抒情,自由表达“我”对“关东红”的情感,亲切自然;②以“我”的思考和感悟进行叙述,可以增强真实感,引起读者共鸣。【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处,由后句“转眼就过去了二十几年”可知,此处是在感慨时光流逝过快,因此可填“光阴荏苒”。光阴荏苒:指时间渐渐地过去了。②处,由前文“无论是在贡献,还是营养价值方面,小米都该被顶礼膜拜。可不知怎么回事,走着走着小米就成了……”可知,小米在贡献和营养价值方面都独具优势,但后来无论是小孩还是老人都不喜欢吃了,可见随着时代的发展,小米受到了轻视,地位下降,因此可填“等而下之”。等而下之:由这一等级逐级往下。形容逐渐下降或降低。③处,由文本内容可知现代人对红色的谷子感到惊讶,再加之后文“只留下了关东红,让人少见多怪”的提示,因此该空可填“大惊小怪”。大惊小怪:指对不足为奇的事情过分惊讶、奇怪。【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选文是一篇记叙性散文,主要记叙了“我”对泥河“关东红”的认识与情感,前两段主要讲“关东红”,其中并没有“我”的叙述,第三段才出现“我们”和“我”,这一段主要讲“我”对关东红作为传统作物的感慨与珍惜之情。综合来看,采用第一人称叙述,一是拉近了关东红与读者的距离,便于作者直接表达对关东红的感情,使得情感自然流露又亲切感人;与此同时,该段内容是在“我”的思考和感悟中逐步展开的,如文中写道“我还是对关东红感慨,它为啥叫这样的名字”“大概都在历史进程中湮没了,或者,是在我们隶属的这一带湮没,只留下了关东红,让人少见多怪”,用第一人称“我”进行叙述使得情感更真实,也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们身边常有这种情况,有的人容貌和身体状况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许多,然而,①。此外,更重要的是,年轻或衰老,并非只在表面。研究发现,人体内的各种器官和系统都有自己的生物“时钟”,记录着不同的年龄。这些“时钟”根据每个人的遗传和生活方式等因素而存在很大差异。日常生活中,普通人能感受到自己的脖子、手、脸更容易长皱纹。如果你经常用右手,右手往往看起来比左手更老;②,眼角更易长鱼尾纹。皮肤能最直观地呈现衰老,不同年龄之间或者同龄人之间,皮肤状态也千差万别。那么,皮肤之外的器官呢?研究人员测算了各种器官和系统随年龄的变化速率,构建了生物学年龄,然后用生物学年龄做比较分析,得到的结论是——人体不同器官和系统的衰老速度不一样,有着不同的生物“时钟”。可能肝脏的“时钟”指向21岁,但肾脏已经提前“奔四”了。此外,每个人每个器官的衰老程度差异,③。经过科研人员用这些信息做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看到了可能与衰老速度相关的一些基因或者代谢通路。也许在将来,延缓衰老不再是神话。即使年迈,自己依然可以很美很健康。正如美国诗人狄金森所言,“我们并非在年复一年地变老,而是日复一日地焕然一新”。19.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0.文中画横线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1.对照关系又称对举关系,就是前后分句的意义相反相对,从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对照说明情况。请从对照关系并列句中“肯定句与否定句结合运用”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答案】19.①有的人却十分显老②如果你很爱大笑③往往与基因密切相关20.科研人员用这些信息做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发现了一些可能与衰老速度相关的基因或者代谢通路。21.①肯定句与否定句结合运用,突出强调了人们面对衰老应有的别样认知及乐观心态,加强了语意;②肯定句与否定句结合运用,可以相互补充,使表述更周密,观点更鲜明,意思更显豁。【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处,首先观察该空前后的标点符号,前为逗号,后为句号,说明该空所填内容应与“然而”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另外,“然面”表示对上文的转折。该空前面讲“有的人容貌和身体状况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许多”,则该空所表述的情况应与此截然不同,据此可知该空可填“有的人却十分显老”之类的句子。②处,由横线前面的分号可知,该空所填内容与前面一个分句类似,应为假设表述。且根据生活常识,人的“眼角更易长鱼尾纹”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