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合集15篇_第1页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合集15篇_第2页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合集15篇_第3页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合集15篇_第4页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合集1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合集15篇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合集15篇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1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2、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教学重点圆锥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1、提问:〔1〕圆柱的体积公式是什么?〔2〕投影出示圆锥体的图形,学生指图说出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2、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圆锥,掌握了它的特征,那么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圆锥的体积〕二、探究新知〔一〕指导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1、老师谈话:下面我们利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老师给每组同学都准备了两个圆锥体容器,两个圆柱体容器和一些沙土.实验时,先往圆柱体〔或圆锥体〕容器里装满沙土〔用直尺将多余的沙土刮掉〕,倒人圆锥体〔或圆柱体〕容器里.倒的时候要注意,把两个容器比一比、量一量,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并想一想,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2、学生分组实验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课件演示:圆锥体的体积1、2、3、4、5〕12345①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相等,高不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一次,又倒了一些,才装满.②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不相等,高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两次,又倒了一些,才装满.③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相等,高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三次,正好装满.4、引导学生发现:圆柱体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的3倍或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板书:5、推导圆锥的体积公式:用字母表示圆锥的体积公式.板书:6、考虑:要求圆锥的体积,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7、反应练习圆锥的底面积是5,高是3,体积是〔〕圆锥的底面积是10,高是9,体积是〔〕〔二〕教学例11、例1一个圆锥形的零件,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板书:答:这个零件的体积是76立方厘米.2、反应练习:一个圆锥的底面积是25平方分米,高是9分米,她它的体积是多少?3、考虑:求圆锥的体积,还可能出现哪些情况?〔圆锥的底面积不直接告诉〕〔1〕圆锥的底面半径和高,求体积.〔2〕圆锥的底面直径和高,求体积.〔3〕圆锥的底面周长和高,求体积.4、反应练习:一个圆锥的底面直径是20厘米,高是8厘米,它的体积体积是多少?〔三〕教学例21、例2在打谷场上,有一个近似于圆锥的小麦堆,测得底面直径是4米,高是1.2米.每立方米小麦约重735千克,这堆小麦大约有多少千克?〔得数保存整千克〕考虑:这道题什么?求什么?要求小麦的重量,必须先求什么?要求小麦的体积应怎么办?这道题应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2、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2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知道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和用处2理解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教学重点掌握制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能看图准确地答复以下问题教学难点制条形统计图的第〔2〕、〔3〕步,即分配条形的位置和决定表示降水量多少的单位长度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我们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统计数据除了可以分类整理制成统计表外,还可以制成统计图,用统计图表示有关数量之间的关系,比统计表更加形象、详细,使人一目了然,印象深入常用的统计图有条形、拆线和扇形统计图〔用投影器逐一显示〕五年级的时候,我们已初步认识了条形图,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条形统计图〕二、探求新知〔一〕介绍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及特点意义:条形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条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特点:从图中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老师提问:l、图中统计的内容是什么?2、图中画有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请你看看程度射线和垂直射线分别表示什么?3、每个车间多少人?哪个车间人数最多?哪个车间人数最少?〔二〕教学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教学制作方法,师边示范边讲解①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老师讲述:要制的统计图有年份和降水量两方面的内容,需要用两条射线来表示先画一条程度的射线〔向右〕表示年份,再画一条与程度射线垂直的射线表示降水量老师说明:程度射线下面及垂直射线左面都要留有一条空白,因为程度射线下面要注明每个直条所表示的内容,垂直射线旁要注明各直条的数据,两条射线不能画在图纸的中间部位,因为那样会因高度不够画不下,或排不下五个直条②在程度射线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老师提问:例1的统计表中有几个年份?那么图中要画几个直条?③在垂直射线上根据数的大小详细情况,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老师讲述:年降水量最高的数据是1005毫米,垂直射线的高度要略高于最大的数量在垂直射线上方要注明单位④按照数据的大小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老师讲述:为了准确地表示各个数据,还应在每个直条的顶上注明数量〔三〕引导学生看图分析^p1、哪一年的降水量最多?是多少毫米?〔1998年降水量最多,1005毫米〕2、哪一年的降水量最少?是多少毫米?〔1999年降水量最少,670毫米〕3、最多年降水量是最少年降水量的几倍?〔1005670,是1。5倍〕老师提问:对照统计图和统计表说一说,用哪种方式表示的数量关系更直观?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3教学内容:一个数乘以分数及其应用题。教学目的:在学生初步理解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的根底上,通过类比的推理方法,形成一个数乘以分数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概念。并掌握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就是用这个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教学过程:一、只列式不计算1〕两地相距4千米,小明行了4/5千米,还剩多少千米?2〕大豆每千克含油4/25千克,照这样计算,20千克大豆含油多少千克?二、开展练习〔1〕六〔5〕班有45位学生,其中男生占3/5,男生有多少人?〔2〕商店有18辆儿童单车,上午卖出了4/9,上午卖出了多少辆?〔3〕重量是足球的49,一个足球重1/4千克,一个排球重几千克?〔4〕每小时骑车行11千米,这4小时一共行多少千米?2、食堂运来24吨的煤,第一次用去1/3,第二次用去的是第一次的1/4,第二次用去多少吨?3、食堂运来24吨的煤,第一次用去1/3,第二次用去的这批煤的1/4,第二次用去多少吨?4、食堂运来24吨的煤,第一次用去1/3,第二次用去的是第一次的2倍少3吨,第二次用去多少吨?五、作业:练习四第11—15题。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4教学目的:1、给合生活实际,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2、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3、通过有趣的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开展空间观念。重点难点:给合生活实际,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所观察点而改变。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师: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段麦当劳的广告。师:刚在看广告的时候,很多人都笑了,你们为什么笑?生:坐在摇椅上摇,一会儿能看到麦当劳的标志,一会儿又看不到。师:那他什么时候能看到,什么时候又看不到呢生:当摇椅摇在高处的时候,他看得到,当摇椅摇在低处的时候,他就看不到,因为他的视线被墙壁挡住了。师:恩,这位同学讲得真好。是的,在刚刚广告中,摇椅摇在低处时,宝宝的视线受到了墙壁的阻挡,所以他就看不见麦当劳的标志,而当摇椅摇到高处的时候,视线没有受到阻挡,宝宝就能看见麦当劳的标志了。看来我们观察的范围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观察的范围》。(板书课题)二、探究交流,解决问题师:一天,住在一楼的淘气来到窗前,他想看看外面的停车场,他能看到吗?生:不能。他的视线被墙挡住了。师:那墙就是一个障碍物,对吧?师:可是淘气真的很想看见外面的停车场,他应该怎么办?生:爬楼师:聪明的淘气也想到了,他赶紧爬上去,他总算能看见外面了,那他到底都能看见墙外的哪些地方呢?谁愿意到前面来指一指。(鼓励学生到图上指一指)师指墙角边的那辆车:这个位置三楼的淘气能看见吗?为什么?生:不能看见,因为他的视线受到了墙壁的遮挡。师:那他到底可以看到多大的范围呢?我们在图上该如何表示呢?自己在练习纸上试一试,同桌之间也可以交流一下。这其实就是淘气的一条视线,眼睛就是观察点,围墙上的一点就是障碍点,是虚线。学生充分发言后(边说便在图上标注出来并指出可观察的范围)师:回忆一下我们刚刚是怎样找到淘气的观察范围的?生:师:我们把淘气的眼睛作为观察点,围墙的右上端作为障碍点,把两点用虚线连接起来并延长,这条视线的右边就是淘气的观察范围。师:可是淘气还想看到剩下的这几辆车,他应该怎么办?请同学们自己画一画,找找四楼五楼淘气的观察范围。指名画,并说出画法(发现三条视线的观察点不同,障碍点不变),找出可以看到的范围。师:观察三条淘气的视线及淘气的观察范围,你发现了什么?生:淘气站得越高,他看到的车子越多,他的观察范围越大。师:也就是说,你们认为淘气的观察范围和什么有关?有什么样的关系?谁能试着总结一下。生:观察点越高,观察的范围越大;观察点越低,观察的范围越小。课件出示,全班齐读。师:原来观察的范围会随着观察点的上下变化而变化,也难怪唐代诗人王之涣留下了这样的名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师:解决了淘气的难题之后,我们一起到科技馆看看。科技馆就在左边的大楼上,你们看见了吗?我们坐车来到来到一这个地方,能看见科技馆。生:能。师:大家都说能,怎么证明呢?生:画淘气的视线。师:好,请一位同学说,老师来画。我们的车缓缓向科技馆驶进,来到位置二的地方,我们还能看见科技馆吗?谁能来说一说。师:好,谁能来描绘一下,车从一开到二,我们看到的科技馆大楼是如何变化的?师:那你能看出来,在这道题中,我们的观察范围又和什么有关呢?有怎样的关系?生:观察的范围与观察点的远近有关,观察点越近,观察的范围越小,观察点越远,观察的范围越大。课件出示,全班齐读。师:通过刚刚的研究,我们发现观察范围与观察点的上下及远近都有亲密的关系,那你们有注意过自己在路灯下的影子吗?当我们在路灯下来回走动时,我们的影子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生:师:是不是一下长一下短的呢?师: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呢,研究了下面这道题,你就会明白了。独立完成师:指名画,说说你是怎样画的?生:灯泡是观察点,……师:那影子在什么地方?师:为什么影子在这里?而不在那里生:影子应该是光线到不了的地方,是盲区。师:恩,真棒。师:那同样高的杆子,离路灯的间隔与所形成的影子有什么关系,你们得到结论没有,把结论读出来。生:同样高的杆子离路灯越近,影子就越短师;反之,离路灯越远,影子就越长。师:今天我们所学的知识不仅能解决路灯下影子变化的现象,还能解决发生在太空的现象,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很有名的日蚀现象。(课件演示)大家都知道猫和老鼠是一对天敌,有只小老鼠躲在一堵墙的后面,有只猫在墙的前面吃食,小老鼠在哪个位置是平安的呢?(生试着指一指)那么小老鼠的平安活动区域是哪些范围呢?你们能帮助老鼠画出它的平安活动范围吗?动手画在答题纸上。展示汇报。那小猫略微挪动了自己的位置,这范围还是平安的吗?看来猫鼠大战又将掀开精彩的一页了。三、回忆整理,反思提升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本节课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用处很大,看在太空中我们也能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去解释一些现象呢。(课件出示月食日食现象)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下继续研究,里面的奥秘会让你喜欢上的。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5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0~页,练习二十六的第1~6题.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的含义,可以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教具、学具准备老师准备一些实物图、剪纸、剪刀,学生准备剪刀、方格作图纸、直尺.教学过程一、新课1.教学轴对称图形.老师出示教科书第100页上面的实物图和一些轴对称的剪纸,让学生观察它们有什么特点.使学生初步体会到这些实物图有“轴对称”的特点.然后老师和学生仿照教科书第100页中间的图形用纸剪一剪,让学生观察、讨论剪完的图形有什么特征.老师指出:假如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可以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2.做教科书第100页下面的“做一做”的题目.让学生通过观察进展判断,老师还可以再出示一些图形让学生观察.3.教学轴对称的几何图形.老师让学生拿出方格纸,按照教科书第页上面的图画出这些图形,再剪下来折一折,判断这些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并画出它们的对称轴.然后让学生观察在一个图形中有没有不止一条对称轴的.再让学生把轴对称图形和非轴对称图形进展比拟,比方把等腰三角形和它左边的锐角三角形进展比拟,使学生认识到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两条腰两个底角分别相等;而它右边的这个锐角三角形就没有这些特性,不是轴对称图形.4.做教科书第页“做一做”中的题目.让学生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进展判断,并画出对称轴,还可以让学生简单地说一说自己判断的理由.5.教学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老师让学生拿出直尺,量一量第页“做一做”中每个轴对称图形左右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间隔,能不能发现什么规律.老师小结: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间隔相等.二、课堂练习做练习五的第1~6题.1.第1题,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判断的,尤其是第4个图,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2.第2题,要让学生找出教科书上没有出现过的三个轴对称图形.比方说红领巾、量角器、黑板、桌面、电视机等等.3.第3题,让每个学生都动手剪一剪,再说一说剪下的图形展开后,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使学生知道对称性质在服装等行业中的用处,进而认识到对称性质的用处是非常广泛的.4.第4题,让学生仔细观察、判断,再找出“0”、“8”各有几条对称轴.5.第5题,先让学生回忆学过哪些平面图形,再找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6.第6题,指名到前面画,观察学生第1个图怎样画对称轴,第2个图画几条对称轴.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6教学内容:第7册教科书第91页例4,92页的练一练及相关练习。素质教育目的(一)知识教学点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相遇问题应用题的构造.2.通过分析^p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较纯熟掌握相遇问题的考虑方法.3.学会解答两地之间的路程和两个物体运行的速度,求相遇时间的应用题.(二)才能训练点1.如何根据两地之间的路程和两个物体运行的速度,求相遇时间.2.进步学生解答实际问题的才能.(三)德育浸透点1.培养学生积极动脑,独立考虑的良好习惯.2.通过应用题的教学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品质.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相遇问题应用题的构造,能根据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学会两地之间的路程和两个物体运行的速度,求相遇时间的应用题.教学难点:如何根据相遇关系式解答相遇求时间的各类应用题.教具学具准备:自制活动投影片一套,小黑板两块.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1.投影出示:小东和小英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对走来.小东每分走50米,小英每分走40米,经3分钟两人相遇.两地相距多远?(1)读题(2)用两种方法解答2.导入:(1)引导学生把这题所求问题变为条件,改编成求相遇时间的应用题.(2)出示改编后的例6,两地相距270米.小东和小英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对走来.小东每分钟走50米,小英每分钟走40米.经过几分钟两人相遇?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求相遇时间的应用题.(板书相遇求时间)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6,读题理解题以后解答(1)这题告诉我们哪些条件?(相距路程,两人速度)(2)要求的问题是什么?(相遇时间)2.演示自制投影片.第一次演示:你发现了什么?启发学生考虑:(1)小东走了多少米?(50米),小英走了多少米?(40米)(2)两人共走了多少米?(50+40=90米)(3)用了多少时间?(1分)为什么只用了1分钟?(因为他俩是同时出发)(4)这时两人相距多少米?(270-90=180米)第二次演示:请认真观察,根据第一次演示的考虑方法讨论,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知道:(1)如今小东走了100米,小英走了80米.(2)他们都用了2分钟,老师追问:为什么两人用的时间一样?(3)如今两人共走了180米.(100+80=180米)(4)两人还相距90米.(270-180=90米)3.归纳提问:通过以上两次演示还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知道:(1)小东和小英走的时间是一样的.(2)小东和小英走1分钟就是90米,走2分钟就是180米.(3)假如小东和小英再走1分钟就走完全程相遇了.提问:是不是呢?老师指名学生到前面演示.从中你发现了什么?(4)小东和小英走完全程(相遇)用了3分钟.提问:(1)这3分钟就是什么?(相遇时间)(2)讨论:是怎样得来的?引导学生知道:(1)小东和小英同时出发1分钟就走90米,270米里有3个90米,所以两人同时走完270米就用了3分钟,也就是这题求的相遇时间.(2)归纳数量关系,引导学生知道:①270米是路程②90米是速度③3分钟是时间④数量关系式是:路程速度=时间4.列综合算式独立解答三、稳固开展1.甲乙两个车站相距270米,两辆汽车从两站同时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0千米,开出几小时两车相遇?改变条件出示:提问:(1)根据今天学的数量关系解这题的关键是什么?(2)说解题思路①假如乙车每小时比甲车慢10米,几小时后两车相遇?②假如乙车每小时行40千米,比甲车每小时少行10千米,几小时后两车相遇?考虑后先独立完成,然后汇报解题思路.③假如甲车3小时行150千米,乙走2小时行80千米,几小时后两车相遇?分组讨论,汇报解答思路,并列出综合算式.引导学生考虑:通过解答以上这三个小题,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答复:我知道理解相遇求时间这类题,都要先找出甲乙的速度各是多少和相遇时间,如不直接告诉我们,根据题意求出来,再按数量关系式解答.2.根据条件列算式并说明理由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540千米.两辆汽车相对而行,甲车每小时行6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70千米,经过4小时两车相遇.(1)(65+70)4=540(2)540(65+70)=4(3)54065-70=65(4)54070-65=70(5)540-654=704(6)540-704=654四、全课小结:引导学生总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五、布置作业六、板书设计应用题复习题小黑板速度时间=路程例6路程速度=时间(速度的和)(相遇时间)(速度的和)(相遇时间)270(50+40)=27090=3(分)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7分数的意义是个古老的课题,当学生学习分数的产生时,教材说:人们在进展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例如,用一个计量单位测量黑板的长度,连续量几次以后,剩下的不够一个计量单位,黑板的长度就不能用整数来表示;又例如,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三个小朋友,每人分得的苹果个数也不能用整数表示。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把一个计量单位、一个苹果平均分成假设干份,用它的一份或几份来表示。这样就产生了分数也就是说,不能用整数表示的,用分数表示;然而接下来的一个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我们还可以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比方一堆桃子,一批玩具,一个班级的学生等在教学理论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到的分数中份数与详细个数易混淆。因此,总有很多数学老师以此为题材,去商讨,去理论,希望从中找出能让学生承受最好的一种教学方法。近来,在学习了几位数学老师上的数学国标本第六册P64P65册《认识分数》后,越来越感觉到数学教学中少不了追问,愿分享。片段一:出示:猴妈妈和四只小猴。师:猴妈妈给四只小猴分一个西瓜,每只小猴可分得几分之几?生:四分之一。师:为什么?生:因为把这个西瓜平均分成了四份,每只小猴可分得其中的一份。师:猴妈妈还给四只小猴带来了他们最喜欢吃的桃子,每只小猴可分得几分之几?生:四分之一。师翻开袋子,有8只桃子。师:每只小猴可分得?生:2个。生:八分之二。就是没有听到老师预期的答案,一时之间,老师被学生弄得不知所措。可是这能怪学生吗?早在第五册中,教材就是这样教的:把一样物体平均分成八份,取其中的两份就是八分之二。那么问题又出在哪里呢?老师本来设计的目的非常明确,除了可以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外,也可以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但是在最关键的地方老师没有进一步的追问,以致于前功尽弃。假如老师在学生说出每只小猴可分得这些桃子的四分之一时,老师进一步追问:为什么你连桃子的个数都不知道,就知道每只小猴可分得四分之一呢?学生一定会说:因为是平均分给四只小猴,这跟桃子的个数没有关系,所以是四分之一。假如学生能说到这一步的话,我相信即使后来有个别学生说八分之二,2个桃子等,也能在多数同学的正确引导下顺利得到统一意见。片段二:师:把6枝铅笔平均分给2人,每人几枝?生:每人3枝。师:把8枝铅笔平均分给2人,每人几枝?生:每人4枝。师:把一盒铅笔平均分给2人,每人得多少?生:每人1/2。师:为什么不答复几枝铅笔呢?生:因为不知道盒里一共有几枝铅笔。师:那么6枝铅笔,平均分成2份,还可以用什么数表示?生:1/2。师:8枝铅笔,平均分成2份呢?生:也是1/2。师:3枝可以用1/2表示,4枝也可以用1/2表示,为什么?生:因为3枝是6枝的1/2,而4枝是8枝的1/2。师;对,要弄清楚1/2是谁的1/2,整体不同,1/2所对应的量,也就不同。假设把100枝铅笔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也可以用1/2表示吗?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学生顺着老师的引导,完全把知识内化。而且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兴趣盎然,在老师不经意的追问下,学生建立了数感,理解了分数的意义,也使每个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追问有两种目的。第一种目的也是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信息。追问的第二种目的是查明真伪。在教学中,有很多学生似懂非懂,更有很多学生是不懂的,这时老师就要充分发挥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利用追问把那些似懂非懂的学生完全问明白,让那些不懂的学生听明白。甚至有人说过:知识本身并不重要,通过数学教学,让学生追问数学上的为什么,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才是最重要的。数学是理性的,老师是理性的引导者,不断追问着,学生理性的学习者,不断追寻着!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8教学内容:课本P15页例2,及练习四的6—10。教学目的: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2、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p问题的才能。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解答。教学难点:辨析两次判断单位“1”有什么不同。教学过程:一、根本练习。1、先说出以下各算式表示的意义,再口算出得数。2、指出下面每组中的两个量,应把谁看作单位“1”。1〕香蕉的筐数是苹果的。2〕香蕉的筐数的和苹果的筐数相等。3〕黄牛只数的等于水牛的只数。4〕水牛的只数相当于黄牛的。二、新课学习。1、出例如2。2、读题,分析^p题意。说出条件和所求问题。明确这是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3、怎样用线段图表示条件和问题。考虑:要画几条线段?5/6和2/3分别是谁的5/6和2/3?单位“1”分别是什么?根据学生的答复画图。4、确定每一步的算法,列式计算。1〕求小华储蓄的钱数怎样想?思路:根据“小华储蓄的钱数是小亮的5/6,把小亮的钱数看作单位“1”,就是求18的5/6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列式:〔元〕2〕求小新储蓄的钱数怎样想?思路同上。注意认清单位“1”5、指导列综合算式解答。6、总结今天所学内容和昨天的异同。7、练习1〕完成课本P15页下的“做一做”。2〕指名说一说是怎样确定计算方法的。三、新课小结。1、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与前一节所学的一步应用题有什么一样点和不同点?2、解答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怎样判断计算方法?四、稳固练习:P16练习四6、7。五、作业。完成练习四的第8—10题。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9教学目的1.进一步理解采用法定计量单位的重要意义.2.复习长度、面积、体积、质量、时间单位.3.复习各种计量单位间的进率.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汇总整理学过的计量单位,结实掌握各种计量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教学难点掌握各种计量单位的实际大小及进率,正确使用计量单位.教学步骤一、直接导入.提问导入:同学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采用了国际上通用的法定计量单位,你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学生自由答复〕老师归纳:我国从1990年起废除原来的计量单位,采用国际上通用的法定计量单位,目的是为了便于国际交流,扩大开放,不断开展面向世界的外向型经济.因此,我们要认真学好有关计量的知识.这节课我们整理和复习量的计量.〔老师板书课题〕二、归纳整理.〔一〕启发学生回忆:我们学过了哪些量的计量?老师板书:长度质量时间面积体积〔容积〕〔二〕复习长度、面积、体积单位及进率.1.启发学生回忆:已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每个长度单位实际有多大?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2.启发学生回忆:已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哪些?每个面积单位实际有多大?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学生讨论:相邻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为什么都是100?师生归纳:面积单位是根据长度单位确定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就是100.3.启发学生回忆:已学过的体积〔容积〕单位有哪些?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学生考虑:相邻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为什么是1000?老师说明:面积单位体积〔容积〕单位都是根据长度单位确定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体积〔容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要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络与区别,在实际计量时做到准确无误.4.练习.〔1〕在〔〕里填上适当的计量单位名称.一枝铅笔长176〔〕一个篮球场占地420〔〕一张课桌宽52〔〕一个火柴盒的体积是21〔〕一间老师的面积是48〔〕一种保温瓶的容量是2〔〕〔2〕一个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它的棱长是多少?它的每个面的面积是多少?〔3〕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木块堆成一个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需要多少块?把这些小正方体木块排成一行,有多长?〔三〕复习质量单位.1.启发学生回忆:学过的质量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并填写下表〕2.练习.①10麻袋大米约1〔〕②l个鸡蛋约6.5〔〕③1棵白菜约2.5〔〕④1名六年级学生体重是40〔〕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10教学内容:课本第6页的内容和练习二的第5—11题。教学目的:1、进一步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那么,并能比拟纯熟地进展计算。2、培养学生的计算才能。教学过程:一、复习。1、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计算方法。2、把下面的整数改写成分数。2=〔〕5=〔〕14=〔〕25=〔〕二、新授。1、统一计算法那么。〔1〕到目前为止,你学会了哪些分数乘法的知识?分数乘整数以及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那么分别是什么?分数乘分数的法那么适用于分数和整数相乘吗?为什么?〔2〕请你试算一算:〔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老师巡视。〕学生边展示计算过程,边阐述理由。〔3〕老师引导学生归纳:因为整数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所以分数乘分数的法那么也适用于分数和整数相乘。因此分数乘法的计算法那么可以统一为一条,即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作分母。2、书写形式。〔1〕详细计算时,在碰到整数和分数相乘,可以把整数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直接和分数的分子相乘,不必把整数化成分母是1的分数。例如:〔2〕计算时,也可以不把相乘的两个数改写成分子、分母分别相乘的形式,直接把整数或分数的分子与另一个数的分母进展约分。例如:3、做一做。完成课本第6页下面的做一做题目。三、稳固练习。1、练习二的第6题。2、练习二的第8题。3、练习二的第10题。四、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堂练习。练习二的第5、7、9、11题。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1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的范围》课本第80、81页的内容。教学目的:1、给合生活实际,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2、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并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3、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开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教学难点:能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通过小游戏让学生在动手、动眼、动脑的同时给学生抽象点、线、区域及确定观察的范围埋下伏笔。二、导入新课:小游戏中的数学知识,增强学生求知欲望,展示课题:观察的范围三、积极探究、发现规律1、创设情境、引入问题。桃树下落了一地桃子,小猴在墙外的树上向里张望。猜一猜,小猴爬在A、B、C三点哪一点看见的桃子最多?学生答复后,师:是否如你们所说的一样,咱们详细来探究一下。2、引导画图,确定范围。(1)你知道小猴在A处时,看到哪些局部?学生随意指。(2)引导学生画出关键的一条线,确定离墙最近的点A/?从而确定观察范围。(老师演示)(3)学生动手确定B、C、的观察范围。通过比拟,使学生充分理解“看到墙内离最近的点”和看到的“区域”的含义。3、自主操作、感知发现。比一比:小猴爬在A、B、C三点哪一点看见的桃子最多?小猴爬得越高,看到得桃子越_,说明小猴看到的范围就越_。怎样确定观察的范围?1、找观察“点”。2、确定遮挡物的“关键点”。3、画出经过关键点的视线。板书:观察点影响观察范围。四、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设计意图:动手操作,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场景一:老师先演示路灯下其中一根杆子的影子,再让学生试着画一画。引导学生发现同样高的杆子离路灯越近,影子就越短。场景二:描绘客车司机的观察范围,进一步理解观察点变影响观察范围变。场景三:警察和小偷的比赛,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老师应给予指导。小组合作、讨论,老师适当指导,运用课件演示。五、全课小结:这节课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边问边答并板书)六、布置作业:B楼的居民近期向刚刚建起的A楼的开发商表示抗议,你能试着说说为什么?通过画一画,看出A楼挡主了B楼局部用户的阳光所以发生了争执。板书:观察的范围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12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2)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并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3)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开展空间观念。2.过程与方法从熟悉的、有趣的生活背景中让学生感受观察范围的变化,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络,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教学重点: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的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教学难点: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的变化而改变,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学科整合,引出新课1.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学校教学楼不同楼层拍摄到的广场图片,引出古诗《登鹳鹊楼》,让学生有情感的朗读。2.师提出问题:古诗中的一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千古以来一直被传诵,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3.假如从数学的角度来探究,你知道其中的情理吗?从而引出新课:观察的范围(板书课题:观察的范围)设计意图:由学校教学楼不同楼层拍摄到的广场图片,回忆古诗导入,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同时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目光观察生活的意识。二、猜测验证,领悟方法1.利用多媒体出示情境,说:“同学们真聪明,所以有只小猴想请大家帮帮助。秋天到了,果园里的桃子都成熟了,看!落的满地都是呢,有只小猴闻到香味赶来了,但前面有一堵墙挡住了它的视线,小猴也很聪明,于是爬到旁边的大树上去看。小猴如今能看到哪些桃子,请大家大胆猜测。师指墙角下一点:这个位置小猴子在A点能看见吗?为什么?生:不能看见,因为它的视线受到了墙的遮挡。2.师:它到底可以看到多大的范围,你能用什么方法来证实自己的猜测呢?3.在学生的答复过程中引出本节课的两个要害点“观察点”与“障碍点”,(板书:观察点、障碍点)引导学生总结方法:在观察点A与障碍点两点之间连线并延长,就可以确定观察的范围。4.进一步提出问题:小猴还想看到更多的桃子,你认为他该怎么办?爬到B处或者更高的C处,小猴子能看到哪些桃子?观察到的范围会有怎么的变化?先请学生英勇的猜测,再通过画图来验证猜测。然后通过比拟发现规律:小猴爬得越高,看到的桃子就越多。说明小猴看到的区域就越大,也就是说,观察的范围随着观察点上下的变化而变化(板书)5.体验:让每个学生把书本竖放在桌上,然后再把下巴靠着桌沿,抬头,起立。再次感受观察的范围与观察点、障碍点的关系。6.刚刚我们是怎么学习的?抽象——画图——比拟——发现——应用那观察的范围是不是只跟观察点的上下有关,还跟什么有关,请大家继续根据大屏幕的提示,用我们刚刚的学习方法选择一个进展探究。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将眼睛抽象成数学中的“点”,将视线抽象成为数学中的“线”,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抽象概括才能。让学生在想象的过程中,实际动手画一画。在此过程中,学生也会体会到随着观察点的变化,观察范围也在发生变化,小猴子爬得越高,看到的桃子就越多,这正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三、着手操作,探究进步1.出示:汽车由远及近时,观察范围的变化。(科技大楼)夜晚路灯下笑笑的影子的变化。(生活馆)2.学生独立用刚刚的学习方法自主探究。3.同桌互相交流。4.指名汇报,发现规律①司机离障碍物越近,观察到的范围越小;观察的范围随着观察点远近的变化而变化。②观察的范围随着障碍点的变化而变化。5.汇总小结观察的范围随着观察点、障碍点的变化而变化。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将生活经历和数学知识严密联络,开展学生抽象概括才能和解决问题的才能,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四、巧设练习,回归生活1.小猫观察的范围的变化(生物馆)先让学生独立考虑,画一画,再汇报,展现出小老鼠的活动区域。进一步提出:假如小猫不想让小老鼠有这么大的活动区域,它将怎么办?请学生从新设计示用意,让学生感想观察的范围随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2.日食、月食现象老师还想带大家去天文馆看一下,先请大家看一个短视频,然后画一画日食、月食现象示意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3.课外作业(1)日食可分为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全环食;月食可分为月全食、月偏食及半影月食三种。想一想、查一查月食为什么没有月环食?(2)在黑夜里把一个球向电灯挪动时,球影子的`大小、形状是怎样变化的?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考虑走出课堂,以鼓励学生将知识进展拓展延伸。五、课堂总结让学生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六、课堂作业《课堂作业本》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13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183页,练习十八的第24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能比拟纯熟地读、写数。2.使学生能比拟纯熟地进展数的改写。3.使学生能比拟纯熟地进展数的大小比拟。教学过程:一、数的读写1.整数的读法和写法。(1)指名说整数的读法。对说得不完好的,让其他同学补充。学生说时,不必要求与书上的表达完全一致,只要意思正确就可以了。出示:52000803100先让两名学生试读,然后问他们是怎么读的。如这个数有几级?哪些0是在数级末尾不必读出来,哪些0要读出来?8前面为什么只读一个零?老师根据学生的答复,对数进展分级,并用彩色粉笔把不同0区分开。(2)指名说整数的写法。要求与整数读法一样。出示:四十亿六干零六十万零五十全班学生在练习本上写数。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是怎样写的。2.小数和分数的读写法。指名分别说一说小数、分数的读法和写法。并让学生比拟小数、分数的读法和写法与整数的读法和写法有什么联络和区别。3.课堂练习。完成教科书第82页中间做一做的第1、2题。第1题,指名读数。可以有意识地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说一说。第2题,学生独立写数,集体订正。二、数的改写1.较大的多位数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的数。老师:我们已经学过,一个较大的多位数,为了读写方便,常常把它进展改写。想想,有几种改写的方法?指名答复,使学生明确一般有两种方法:(1)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2)省略这个数某一位后面的尾数,写成近似数。然后,老师用书上的例子进展说明。假如班里学生掌握的比拟好,也可以让学生自己举例说明。在说明第(2)种情况时,要使学生明确是用什么方法省略的。还可以进一步提问:假如根据需要省略干位后面的尾数,求得的近似数的单位应该是多少?接着让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第82页下面做一做的练习题。2.求小数的近似数。出例如题,让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对于4.629754.630,要特别提问:4.630末尾的0为什么不能去掉?3.假分数与带分数或整数互相改写(互化)。老师:我们在进展分数四那么运算时,经常要根据需要把假分数与带分数或整数互相改写。大家还记得改的方法吗?指名说一说。假如学生说得不清楚,老师可以适当提示:什么样的假分数可以改写成带分数?什么样的假分数可以改写成整数?带分数怎样改写成假分数?整数怎样改写成假分数?要使学生明确,整数可以根据需要化成不同分母的假分数。出示教科书中例题,让学生独立改写,集体订正。4.分数、小数与百分数的互化。(1)分数和小数的互化。老师:根据小数和分数的关系.怎样把小数化成分数:(小数化成分数,原来有见位小数.就在1后面写几个0作分母.把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化成分数后,能约分的要约分。)学生答复进时。只要把意思说正确就可以了。关键是使学生明。确,小数化成分数,要先把小数改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再约分。老师按教科上的图解分步画图。改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再约分:老师可以根据分数化成小数的两种情况,先引导学生分别回忆,再概括总结。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怎样化成小数?(可以直接去掉分母,看分母中有见个0.就从分子的最后一位起向左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这实际上是应用了什么知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母不是10、100、1000朗分数怎样化成小数?(要用分母去除分子:除不尽时,可以根据需要按四舍五入法。保存几位小数。)通过分析^p上面两种情况.谁能概括出分数化成小数的一般方法?(用分母去除分子。)老师板书。改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再约分。用分母去除分子什么样的分数可以化成有限小数,什么样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并且记住这些结果。1131234111244555582025(2)小数和百分数的互化。指名说一说小数和百分数互化的方法。老师根据学生的答复,按照教科书的图解进展板书。(3)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指名说一说分数和百分数互化的方法。老师板书完成图解。(4)课堂练习。完成练习十八的第3题的第(2)、(3)小题,学生独立计算,老师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展个别辅导,集体订正。可以让做得比拟快的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做的,有没有比拟简便的方法。三、数的大小比拟先让学生独立做教科书第83页做一做的第l、2题。然后,老师引导学生归纳数的大小比拟的方法。老师:怎样比拟整数、小数的大小?比拟分数的大小有几种情况?(三种:分子一样,分母一样,分子和分母都不一样。)分母一样的分数,怎样比拟它们的大小?分子一样的分数,怎样比拟它们的大小?分母、分子都不一样的分数,怎样比拟它们的大小?四、小结(略)五、作业练习十八的第2题,第3题的第(1)小题,第4题。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让他们考虑练习十八的第5题和第6题。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14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20页识别方向。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结合详细的情境给定一个方向,能识别其余的七个方向,名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位置。2.技能目的:借助识别方向,进一步开展空间观念。3.情感目的:在详细的情境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络。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结合给定的一个方向识别其余三个方向。2.难点:用所学的方向词描绘物体所在的位置。教学方法:提问法、讨论法、练习法教具准备:课件、小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说一说,我们上学期学过哪些方向?再说一说位于自己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同学分别是谁?二、新授1、引入。师:在生活中,除了听说过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之外,还听说过哪些方向词?〔板书: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如今我们就来认识这些方向。2、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课件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你看到什么,并说出它们的方向。让学生将自己置身于学校这个位置,用已经学过的方向知识,说一说体育馆、商店、医院、邮局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老师先让学生4人一组说一说,再由老师指名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老师让学生观察剩下的4个建筑物所在的方向与以前所认识的方向有什么特别之处。发现剩下的4个方向分别在学校的斜方向的位置上。也就是在两个方向的中间。如:图书馆在北面和西面的中间。说一说:少年宫、电影院、动物园所在的方向。师:这样描绘方向真是太费事了,请大家分别给这4个方向取名字问:你们是如何得出这些名称的?老师让学生多说一说这4个建筑物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最后老师总结。师生共同制作方向板,老师在黑板上板书指导,先将8个方向的点找出,并将北的方向给出,再让学生自己写出剩下的7个方向,3.试一试〔1〕利用方向板说一说教室里8个方向分别有什么?〔2〕让学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老师给出班级面朝的方向,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3〕使用方向板时,老师应让学生注意方向板中的方向应与现实中面朝的方向相符。三.练一练老师出示地图,问:这是哪个国家的地图,地图的形状像什么?在地图上看到了什么?〔老师可适时对学生进展爱国教育。学生在观察地图时,老师让学生注意面朝北的方向标。〕老师说出一个方向,让学生在图中将其指出。问:你还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四.理论活动到操场上看一看,说说校园内各个方向分别有些什么?观察后,到班级交流观察的结果。五.你知道吗?读书中的一段话后,说一说自己对指南针的理解,再让学生回家去找资料,查找有关指南针的知识,增强学生搜集信息的才能。六.小结这节课,同学们都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呢?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15教学目的:1、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法,掌握比的各局部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2、弄清比同除法、分数的关第,明确比的后项不能为0的道理,同时懂得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络的。3、通过主动发现的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合作意识,培养比拟、分析^p、抽象、概括和自主学习的才能。4、养成认真观察,积极考虑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理解和运用比的意义及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络。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表格、四幅比例不同的画。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出示四幅画,〔A、头身一样长B、头:身=2:3C、头:身=1:5D、头:身=1:6〕选出你认为最美的人物速写。师:早在一千多年前,德国心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