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孔子拜师》_第1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孔子拜师》_第2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孔子拜师》_第3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孔子拜师》_第4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孔子拜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孔子拜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孔子拜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孔子拜师》1【学习目的】1、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近出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3、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2、自制生字词卡片。3、学生自读课文,记下疑问。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1、谈话: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让我们随着这段录像一起走近孔子。2、播放多媒体课件。看了这段录像,你想说些什么?〔学生根据课件内容自由说说。〕3、引入: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机密。〔以课件燃起学生对孔子的景仰之情,并为全文的学习创设情境。〕二、初读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检查词语掌握情况。指名朗读这些词语:日夜兼程风尘仆仆纳闷风餐露宿毫无保存传授佩服。〔注意读准加点字的字音〕。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4、感知课文大意。说说课文讲了些什么。三、研读感悟1、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请你用“一”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2、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同座听。3、班级交流读书感受:学生结合文中的重点语句并联络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⑴谈孔子。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孔子连忙说:“学后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学习是没有止境的。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披文入情,缘情悟文,舍其一,语文的功能就减少了许多。〕⑵谈老子: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存地传授给他。⑶学生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四、课后作业结合课文或课外搜集的资料谈谈自己对孔子或老子的印象。下节课,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孔子拜师》2教学目的: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出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存、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联络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教学重点:1、认写生字。2、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教学难点: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准备:老师准备:生字词语卡片、孔子及老子的图片及资料;学生准备:课前搜集理解孔子和老子的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课题,交流资料。1、师引入课题。问:通过预习,理解到课文中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生答:孔子拜老子为师的事。2、老子是我国历史上了不起的思想家,孔子那么是我国最伟大的教育家,谁对他们有所理解,赶紧介绍给大家。3、生介绍。〔再介绍过程中分别出示“老聃”、“孔丘”,并认记“丘”。〕4、看来孔子和老子都是非常有学问,了不起的大学者。那为什么孔子会拜老子为师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到课文中去理解。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生自读课文,说说读懂了哪段?这局部主要讲的什么?2、生汇报交流,师总结:孔子绝意拜师-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认真求学-受到人们的敬重3、问题探究,引入对全文的品读。师提问:人们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生考虑、交流。三、细读课文,品读词句。〔一〕、齐读一段,提问考虑。1、老师提出阅读要求:课文一来就向我们介绍了孔子当时的地位及拜师的.原因,齐读第一段,边读边考虑。2、有了这些理解之后,你觉得孔子怎么样?3、自己再读第一自然段,看你还能有什么理解和收获。〔二〕、反复品读,揣摩词句。1、师引入:决定拜师以后,孔子便决然赶往洛阳,一路上历尽艰辛,孔子最终来到洛阳,拜师成功了吗?我们一起细细地读一读第二自然段。2、提问:这一段写得很详细,用词非常准确,请你自己反复地读一读、品一品,看看哪些词语让你最感动,哪些地方让你感受最深入。再结合书上的内容,看你能不能说说词语的意思。3、生读文、勾画、体会、交流。〔1〕、重点词语理解:风餐露宿:这个词语一般用来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辛,说明孔子一路上的艰辛。日夜兼程:不分白天黑夜地赶路,说明孔子求知假设渴的急迫心情。终于: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路途非常遥远,因此用终于。提问:为什么如此艰辛,孔子仍要不远千里去拜师呢?你从这些感受到孔子都有哪些优秀的品质?〔2〕、分角色朗读对话,说一说通过朗读感受到他们说话都怎么样?〔谦虚礼貌〕〔3〕、比照理解两组近义词的不同用法。学生找出这两组近义词:“拜访”-“拜见”,“迎候”-“等候”。①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②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通过比照朗读,细细品味:“拜访”是敬辞,“访问”的意思,“拜见”是“拜会、会见”的意思,是从客人方面说的。①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②多谢老师等候。老师讲解“迎候”和“等候”都是等待的意思,但“迎候”是到某个地方等候,“等候”那么不表示迎接的意思。生体会:老子说:“我就在这儿迎候”“迎候”这个词让你对老子有了什么理解?“多谢老师等候”换成“迎候”好不好?为什么?〔三〕、齐读三段。1、学词“毫无保存”、“传授”。2、说说通过学习了这一段,你对孔子和老子又有了什么新的理解。3、谁能把你从课文中理解到的对孔子和老子的认识完好地说一说,先练一练,再举手汇报。三、所以课文最后一段告诉我们〔生读〕: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四、再读全文,再感受。第二课时一、学习生字。1、认字,并提示重点字音。迎yíng等děng品pǐn2、组词竞赛。3、学字。重点指导:尘: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迎:没有一撇,或一横。等:中间几横应长短不一。境:右边是“竟”。授:形声字,右边是“受”,不是“爱”。4、学生说说其他字应该注意些什么。5、练习。二、交流名言。1、书上的名言。〔1〕读一读。〔2〕背一背。2、组交流搜集到的名言,最好能简单地说一说,这句名言想要告诉我们什么?3、小组推代表交流。第三课时〔综合性学习〕一、老师激情导入。1、我们的祖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中华文化远流长,你都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文化?2、生举手汇报。3、进一步指出:传统文化不一定都是很古的,我们的生活中就有许多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它就在我们身边,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4、设疑进入课文中提示:到底都有哪些呢?课文中给我们例举了。二、自学综合性学习。1、自己读一读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你觉得提示了哪几个方面?请用笔作上记号。2、汇报交流。〔师:板书分类〕3、师生扩展开再说一说。剪、扎、编织民间工艺绣(泥人、彩绣、陶艺、微雕、篆刻)雕塑、绘……传统文化戏剧民族艺术园林建筑民族舞蹈……节日风俗风俗习惯各地风俗各族民族风情……三、确定目的,准备开展综合性活动。1、设想开展活动的方式。〔1〕、学生说一说。〔2〕、老师建议。2、组成活动小组。〔1〕、自我选择合作伙伴,确定负责人。〔2〕、确定活动目的。〔3〕、拟定活动方案:A、确定内容B、确定活动方式C、确定哪位同学负责哪一局部D、设计出活动方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孔子拜师》3《孔子拜师》是关于孔子谦虚求学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作者描写了孔子去拜见老子,让老子成为他的老师的故事。在孔子去拜师的时候,孔子已经是远近出名的学者了,但是他还孜孜不倦地努力求上进。在设计上这节课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孔子的言行中学习其谦虚的精神。一.教学目的:1.欣赏文章中的简练句子。2.可以用自己的话句复述孔子拜师的故事。3.归纳总结孔子和老子的为人处世及求学上进的心态。二.教学重难点:1.如何精要简练地把事情进展表达。2.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典型事例在表达文章时候的重要性及形象性。三.教学过程:1.引入:多媒体引用老子的名言警句。2.快速阅读:叫学生把文章读一遍,然后答复以下问题:〔1〕孔子为什么要拜师?〔2〕孔子与老子的一番话说明了孔子当时也是一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