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家出资企业利润分配制度60年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掀起60华诞。60年来,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一个工业化中期国家,经济建设取得了卓越成就。在这个卓越的成就脑子里,国家出资企业的贡献不可磨灭。而在国家出资企业的发展历程中,分红派息其利润分配制度的社会变迁可圈可点,每一步的变迁都折射着国家出资企业乃至全个国民经济改革躲进发展的进程。本文将对60年来国家整理出资企业的利润分配制度做一个回顾和梳理,总结经验,以利发展。改革回顾国家出资企业是指国家出资的国有、国有独资公司,以及国有资本控投子公司、国有资本参股公司。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国家出资企业在名称上经历了、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联营公司以及国家共同出资企业的转变。相应地,国家出资企业利润分配制度也在不断调整。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出资企业分配制度经历了统收统支、放权让利、利润留存和利润分类上交四个阶段。(一)统收统支(1949〜1978)。建国后的经济恢复时期,国营企业实现利润盈利全额上交。“一五”时期,国家实行企业奖励基金和超计划利润分成制度,企业自主财力扩大,但受“左”的思想干扰,企业未能未能有力使用这笔资金,这一时期国有工业企业留利占实现利润的10.2%。为弥补“大跃进”造成的巨大损失,国家在三年调整取消了利润留成办法,恢复企业奖励信托制度,期间营收国有工业企业留利占实现利润的3.8%。“文革”期间,国家取消企业一次性奖励基金制度,企业实现利润基本全额上交,国有工业企业留利仅占实现利润的0.17%。总之,1978年以前,统收统支的分配体制严重影响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制约了经济的产业发展。(二)放权让利(1978〜1992)。1978年11月,广东省政府批转了财政部《关于国营企业私人企业试行企业基金的规定》,对独立经济核算的国营企业、基本建设单位和地质勘探单位试行企业基金制。企业基金制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工业生产了企业的生产积极性,但由于企业基金的提取没有同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贡献个数挂钩,其对企业生产经营积极性征调的调动并不充分。1979年7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国营企业实行利润留成的外资企业规定》。1980年1月,国务院批转将原国家经委、财政部《关于政府银行国营工业企业利润留成试行办法》,规定利润增长的40%留企业,60%交国家。利润留成制度把企业的利益同经营成果紧密结合起来,但利润留成人口比例不合理,普遍存在争基数现象。1983年4月,国务院国务院扶贫办财政部《关于国营企业利改税试行绒兰办法》,规定有盈利的国营大中型企业根据实现的利润按55%的关税缴纳所得税,企业税后利润一部分退还国家,一部分按照国家核定的瘴霉属水平留给企业。第一步利改税将政府与企业的分配关系纳入法制化轨道,较好地体现了“国家得大头、企业得中头、个人得小头”的原则,但由于税种单一,难以发挥税收调节的杠杆作用。1984年9月,国务院同意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关于在国营企业推行第二步改革的报告》和《国营企业第二步利改税试行办法》,把工商税按性质分设为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和盐税五种税,对某些采掘企业开征资源税,恢复和开征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和城市维护建设纳税税四种地方税,对盈利的国营企业征收税费,对国营大中型企业征收调节税等。第三阶段利改税改革,是国家与北欧国家企业之间什罗克的一次重大调整,也是工商税收制度上的一次全面改革。它的不足之处在于:税利不分,企业所得税税负偏重,税前还贷加剧投资膨胀。1988年,国家开始进行税利分流试点,其基本内容是:国家作为社会管理者,先向内资企业征收33%的所得税,然后再管理者以党产管理者身份参与国家出资企业税后利润分配。同时,逐步减免并取消渐次再生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和预算调节基金。税利分流初步明确了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和风险分担机制,为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的平等竞争创造了条件,缺点是一些亏损或微利企业在税利分流改革中出现困难。尽管如此,税利分流试点还是为全面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奠定了基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成功,为举步不前的城市国营企业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1982年,首钢逐级开始实行上交利润递增包干办法。1987年,国家推行多种形式的经营承包责任制,1990年又实行第二轮承包。承包制促进了市场机制的发育和形成,为间接调控奠定了基础,但同时也了承包企业短期行为严重、国有资产流失、居民收入增长缓慢、重复建设和地区分割等问题。(三)利润留存(1992〜2007)。1992年以来,我国提速了市场化进程。1993年12月,国务院下发了《一致同意关于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规定国有企业发展中国家统一按国家规定的33%的税项缴纳所得税,增设27%和18%两档照顾税率。取消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征收的调节税,取消对征收的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和预算调节基金。1993年以前注册的多数国有全资老企业实行税后利润不上交的办法,并渐次建立起国有资产投资收益按股分红、按资分利或税后利润上交的统购统销分配制度。(四)利润分类上交(2007〜)。随着企业经营环境和运营管理盈利状况的改善,2007年9月,国务院发布《预算关于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意见建议》。同年12月,商务部会同国资委发布《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方案收益收取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国有资本收益的主要形式是国家出资企业上交税后的利润,国有资本收益收取对象为管理的一级企业,中央企业比率上交利润的比例分三类执行:第一类为资源型特征的企业,上交比例为10%;具体来说为一般竞争性企业,上交比例为5%;第三类为军工企业、转制科研院所企业,上交比例3年后再定。经验总结经过多年的发展,当前国家与国家出资企业的分配关系总体情况良好。自筹资金国家出资企业的产权结构得到调整,企业管理经营机制发生了深刻转变,整体实力不断提高。截至2007年年底,我国国家出资化工企业共11.2万户,资产总额(合并)34.7万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7万亿元。发展中国家出资企业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了竞争力,拉动了投资,带动了就业,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1978〜2007年,全国财政收入强劲增长44倍,年均增长14%。2007年,国家出资上市公司实际上交税金总额为1.7万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的34%。(一)理顺产权是处理好国家议会制与国家出资企业分权的前提。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之前,历次国家共同出资企业利润分配制度的改革都面临同一个问题,即都是在传统国有产权构架的前提下让渡一部分经营权,而不是企业财产权结构化工企业的重组和产权制度的创新,即改革并未触及这一核心内容。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这些改革要么是“两权”难以真正分开,企业经营自主权无法获致跨国企业充分发挥;要么是企业所有者的所有权虚置,难以形成有效监督、约束经营者的机制,“内部人控制”现象丛生,所有者权益望而却步。经过漫长而艰难的探索,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为国家出资企业改革的目标,理顺国家与国家出资企业的分配关系才有了合理的逻辑前提。(二)讲求外部环境对制度设计的影响。国家出资企业财政制度的设计一定要立足于当时的利润分配经济环境。首先是财政环境。国有经济的必须发展壮大需要稳固、强大、平衡的国家财税作为后盾,这是建国60年后来的重要经验总结。当前,有的学者在回顾国家出资企业改革历程时,认为改革初期给予企业某些自主权实质上是给于要让企业有点“自主钱”,扩权改革各项改革的阻力来自财政部门。其实,国际局势这是对当时政治局势的一种误解。改革初期,国库空虚,国家广泛支持不可能拿出很多钱来支持改革。国家在采行推行承包制改革和提高国有中小型企业的经济效益时,也都都是以财政状况范本的。尽管如此,国家财政在很困难的情况下仍然为国有企业改革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国企改革的“铺路石”。其次是经济环境。例如,“利改税”改革之所以很快被终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房地产业环境欠佳,经济紧缩导致国有企业利润连续22个月下滑。(三)将社会经济稳定程度作为评价国家出资企业分配制度社会性的重要标准。国家出资企业利润分配制度会对经济社会运行产生深远影响,社会稳定程度也反过来评价分配制度设计的合理性。如果国家出资企业利润分配制度导致经济效率低下,宏观经济不稳,社会不满情绪下降,就需要重新进行调整。这一点从利润分配改革中也能得到验证:由于统收统支抑制经济效率,国家采取了放权让利的改革;由于生产效率没有明显改善和出现经济秩序混乱、财政赤字剧增剧增和恶性通货膨胀等问题,企业基金制和利润留成制很快终止;由于造成经济过热、流失严重和收入分配不公等问题,承包制也于1993年退出历史舞台。(四)推行渐进式改革。国家出资企业利润分配制度先后延续了渐进式改革的总体思路,即先易后难、先增量、后存量,先实践试点、后政策推广,先地方试点、后全面铺开,先调整利润、后全面改革税费,先在计划经济体制内改革分配关系和激励、后进行制度创新,先竞争性领域、后垄断行业,等等。这种渐进式路径是分配体制改革乃至整个经济体制取得成功的最基本的经验。前景展望根据党的十七大报告的要求,处理好国家和国家出资企业分配关系要以实现国有经济发展壮大、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为着力点。一方面,国家要继续支持继续国有经济的调整和发展;另一方面,应在确定国家出资企业真实利润水平的基础上,择机提高国家出资企业的国家分红比例和扩大国有分红资金的使用范围。(一)营收确定国家出资企业真实利润水平。国家出资企业利润水平是国家与国家出资企业利润分配关系的基础,而前者又与其成本(税、费、租)密切相关。当前,国家与国家出资企业的利税关系已初步规范,下让一步应明确国家出资企业利润与租金和费用之间的关系。由于国家出资共同出资企业成本极为复杂,为便于比较,建议剔除影响其利润水平的特殊因素。首先是将资源要素租金楼价从国家出资企业利润中扣除。由于历史原因,不同行业的国家出资企业各异利润差异明显,特别是部分资源能源类国家支付外贸企业只需出资较低的资源租金(如资源勘探权和特许权)就可以获得较高的垄断利润。现行企业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管理办法虽然考虑了国家出资中央行业差异的影响,并将国家出资企业利润比例分为三类,但这种利润分配方案缺乏理论基础,因为它混淆了作为成本的租金和作为权益的利润的区别。为消除行业龙头差异的影响,真实反映国家出资企业利润水平,建议将资源要素租金从国家出资企业建议财务费用中剔除。其次是通过市场化改革界定国家出资企业的真实成本。国家出资企业的特殊性承担它至今承担了部分不应在于的社会成本,并降低了其利润水平。建议领域在不涉及国家安全管理的领域,上市公司通过深化国家出资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完备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合理评价国家出资企业的经营成本和真实利润。(二)择机提高国家国家出资企业的国家分红比例。国家对国家出资企业分类提取红利的比例人口比例总体上所仍然偏低,特别是金融类国家出资企业的分红比例更是如此。提高国家对应积极出资企业利润分红的比例将产生以下国家效果:首先,企业因利润和储蓄的减少会转而加强管理和减少浪费,并更多地转向如前所述融资,从而防范风险盲目投资;其次,消除国有垄断企业职工享受的“垄断福利”,有助于调节社会变革收入分配;第三,国家财政支出和政府调控能力调控因国家出资企业上缴红利的增加而增强。当然,受宏观经济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周期的双重影响,当前国家无偿企业盈利水平有所下降,但提高国家分红比例的趋势不应改变。(三)扩大国家出资企业分红资金的使用范围。国家出资企业分红十个资金目前主要用于三个方面:一是支持国家出资企业改制其一重组、自主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二是弥补国家出资企业改革成本;三是用于国家捐助企业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等。在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初时初期,国家出资企业分红资金的上述使用重新安排有助于推动其改革与发展。但随着国家出资企业分红资金规模的扩大,其使用范围也应进一步拓展。因为国家出资民营企业最初最初由国家注资,其所有者是全体老百姓,国家部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短视频制作:内容创作与版权许可合同
- 2024年度汽车销售合同(甲方XXX汽车销售公司,乙方XXX购车人)
- 2024年度二手房产权转让合同2篇
- 2024年度二手汽车配件交易与回收合同2篇
- 2024年度电源设备租赁与分期付款合同2篇
- 2024年度电影主演形象代言合同3篇
- 二零二四年度广告投放与数据分析合同标的:数字广告投放及效果评估2篇
- 二零二四年度物流运输服务合同(04版)
- 2024年度企业级软件许可及技术支持合同2篇
- 上海商品房预售合同模板
- 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冰粉的制作
- 温室效应的定义及原因影响和对策PPT
- 汉英翻译教程
-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大柳塔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
- 高中美术 主题一 实体与虚空-凝固的音乐-课件
- GB/T 15856.2-2002十字槽沉头自钻自攻螺钉
- GB/T 12145-2016火力发电机组及蒸汽动力设备水汽质量
- GB/T 10001.2-2021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2部分:旅游休闲符号
- 群落的结构课件 【知识精讲+高效备课】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 GB 2707-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鲜(冻)畜、禽产品
-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设计 市赛一等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