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简论沈从文对湘西现代化的文学描述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是作家面对纷繁扰攘的都市,在对故乡的回忆和想象中,建构的一个艺术世界。这个世界宁谧、优美、自然、生气蓬勃,往往被人称颂为一曲田园牧歌、一首乡土抒情诗。其实,“湘西世界”是一个富含更深意义的世界,它置身于现代文明大环境下,不会是远离尘世的世外桃源。沈从文曾经感叹到:“你们能欣赏我故事的清新,照例背后隐藏的热情却忽略了;你们能欣赏我文字的朴实,照例那背后隐藏的热情却忽略了。”沈从文清醒地认识到湘西社会处处呈现着人性美却又充满着苦难而又无法摆脱命运阴影的社会现实。他的文学描述,记录了这片古老土地的现代化之路以及现代化的影响,充满了一种哀婉的悲伤的情绪。沈从文敏锐的意识到“充满诗歌光辉和意义”的湘西在现代化浪潮中劫数难逃,痛心于传统的美好人性的消失。从某种程度上说,湘西现代化的文学描述不仅仅是湘西的,而且也是全中国的。沈从文关于湘西现代化的文学描述可以分为二个部分:一、物质层面的文学描述(一) 日常生活用品:洋货即先进湘西现代化的表现首先体现在日常生活用品的“洋化”,对此,沈从文写道:“所谓时髦青年,只能给人痛苦印象,假若是个公子哥儿,衣襟上必插两支自来水笔,手腕上带个白金手表,稍有太阳,便赶忙戴上大黑眼镜,表示知道爱重目光,衣冠必十分入时,材料且异常讲究。特别长处是会吹口琴、唱京戏,闭目吸大炮台或三五字香烟,能在呼吸间辨别出牌号优劣。玩扑克时会十多种花样。既有钱而无知,大白天有时还拿个大电筒或极小手电筒,因为牌号新光亮足即可满足主有者莫大虚荣,并俨然可将社会地位提高。他若是个普通学生,有点思想,必以能读什么前进书店出的政治经济小册子,知道文坛消息名人轶事或体育明星为已足。”1在这里,自来水笔、太阳镜、口琴、手电筒等,都是非常“现代化”的东西,也都是“洋货”,这些洋货反映了一种地位,它表明了现代化的权威和先进。于是自来水笔代替了毛笔,手电筒代替了煤油灯,人们开始接受这些物品,实际上是在接受这些物品背后的西方文化。(二) 现代交通与生产工具:现代化之初的可笑和茫然交通工具和生产机器最能体现生活的现代化转变。沈从文在《长河一一有事总不免麻烦》1同上p64中写道:“老水手说,‘好看的倒多咧。汉口水码头泊的火龙船,有四层楼,放号筒时比老水牛叫声还响,开动机器一天走八百里路,坐万千人,真好看’夭夭笑了起来,‘哈哈,我说黄鹤楼,你有四层楼。我说‘看翻船’,你有火龙船。满满,我且问你,火龙船会不会翻?’乡下人习惯称轮船为龙船,老水手被封住了嘴,一时间回答不来,也不免好笑。因为他想起本地常见的‘旱龙船’,条案大小一个木架子,敬奉有红黑人头的傩公傩母,一个人扛起来三山五岳游去,上面还悬系百十个命大孩子的寄名符,照传说拜寄傩公傩母做干儿子,方能长命富贵。这旱龙船才真是一条龙!”2文中提到的龙船就是轮船。轮船是新时代的交通工具,人们对其有着好奇和怀疑的态度,甚至觉得可笑,还是觉得是自己的东西才是“真是一条龙”,虽然如此,但人们还是愿意接受新事物,愿意去尝试新的东西。湘西出产桐油,但是桐油都是靠牛力在压榨,生产效率当然比不上机器,如果没有机器的到来,这些作坊还是能持久的生存下去。现代生产方式已经进入,逐步改变原始的生产方式。沈从文在《长河摘橘子一一黑中俏和枣子脸》中说:“凡是原来油坊的老板,掌捶、管榨、烧火看锅子、蒸料包料,以及一切杂项工人和拉石碾子的大黄牯牛,一律取消资格,全用机器来代替。”乡下人还是无知识的,总以为这油业公司一成立,一定是机器黄牛来作事,省城里派来办事的人,就整天只在旁边抱着个膀子看西洋景,起初那些开作坊的人根本不知道这个厂的建立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挑战和淘汰,不明白这对于他们事业有何不利,只觉得一切用机器,实在十分可笑。他们虽然模糊地意识到“机器”是个异常厉害的东西,但始终认为榨油不是机器人和机器黄牛办得了的。但是,这些现代的东西根本不可阻挡,于是那些原来的作坊就会失去优势甚至是不能开办,势必会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就像文中长顺说的:“前天我听会长说,辰州地方又要办那个机器油坊了。办成功他们开张发财,我们这地方可该歪,怕不有二三十处油坊,都得关门大吉!”。因为自家油坊会倒闭而使家里的生活条件发生改变,从此他们失去赖以生存的小作坊,他们的生活会从此因谋生方式的改变而改变。(三)道路与道路规范:新生活的表征与改变小说《长河买橘子》中写道:“公路局正在沿河岸做码头,拉船夫服务,挑土扛石头,用的人很多。只怕一停下来又耽搁事情,所以还是向上开。所有船只都来了,正在后面一点上滩。”沈从文在《湘西散记》中记载桃源地方已有公路,直达号称湘西咽喉的常德,每日2沈从文精选集【A】.沈从文.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5p26都有八九辆新式载客汽车,按照一定时刻在公路上奔驰,距离常德约九十里,票价是一元零。现代交通工具的使用,使得现代化的风气更能深入湘西腹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在所谓的“新生活”的影响下,有些生活习惯开始被新的规定改变。《长河》就写道:“常德府街道放得宽宽的,走路再不会手拐子撞你撞我。大街上人走路都挺起胸脯,好象见人就要打架神气。学生也厉害,放学天都拿了木棍子在街上站岗,十来丈远一个,对人说:走左边,走左边”“常德府近来大街上走路,已经一点不儿戏,每逢一定日子,街上各段都有荷枪的兵士,枪口上插上小小红旗绿旗,写明“行人靠左”。一走错了就要受干涉。礼拜天各学校中的童子军也一齐出发,手持齐眉棍拦路,教育上街市民,取缔衣装不整齐的行路人。衙门机关学堂里的人要守规矩,划船的一上岸进城也要守规矩。”3“常德既是个水码头,整千整万的水手来来去去,照例必入城观构光,办点零用货物,到得城中后,忙得这些乡下人真不知如何是好。出城后来到码头边,许多人仿佛才算得救,恢复了自由。”4对于行路习惯自由的乡下人来说,如此规范行走有点难,但是对于这样的规矩还是照做。这很可能就是因为人们对于新生活很新奇,而这种新奇正是现代生活的表征,也表明了现代化生活的不可阻挡。新的生活规则就是在这些日常生活点滴中逐步渗透,而沈从文也善于从这些生活细节中抓出时代改变的特征,对现代生活进行了表面的同时也是深入的描述。(四)新学校和新学生:教育改变未来旧式学堂的废除和新式学校的诞生,那是沈从文小时候的事情,在《从文自传》中,沈从文不无深情地说:“民三左右地方新式小学成立,民四我进了新式小学……半年后家中母亲相信了一个亲戚的建议,以为应从城内第二级小学换到城外第一小学……”。母亲能相信城外小学好,说明了湘西当初的教育风气,他们认为城内没有城外好,现代的比旧式的好,孩子要有好的前途就应该接受接受现代教育,现代教育也意味着好的教育。有新学校就有新学生,尤其是女学生的出现,更是一个新鲜现象。沈从文在《萧萧》中说,人们一提到女学生就觉得是一件很好笑的事:“女学生没有辫子,留下个鹌鹑尾巴,像个尼姑又不完全像,穿的衣服像洋人又不是洋人 ”5这些女学生就是桃源县的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她们曾经在五四运动时期要求男女平等,最先要求男女同校的,并且都得到了实现。沈从文从新学校和新学生的身上,看到了未来的希望,在他的笔下,对此注入了3沈从文精选集【A】.沈从文.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5p834同上p575同上p79深厚的感情。(五)码头:湘西现代化的缩影码头是湘西最现代的地方,所以,现代化的影响在这里集中体现,也集中反映了沈从文对现代化的反思和批判。在《边城》中,码头的形象还是美好的淳朴的,在码头上,“也有商人落脚的客店,坐镇不动的理发馆。此外饭店、杂货铺、油行、盐栈、花衣庄,莫不各有一种地位,装点了这条河街。还有卖船上檀木活车、竹缆与锅罐铺子,介绍水手职业吃码头饭的人家。”6相比而言,那些现代化的码头简直就是罪恶的“集中营”,沈从文这样写道:“住在码头街上的,除了几个在庄头号上的江西籍坐庄人,和税关上的办事员司,其余多是作小生意人,这些人卖饭食供人吃喝,卖鸦片烟,麻醉人灵魂也毁坏人身体,卖下体,解除穿上人疲乏,同时传播文明人所流行的淋病和梅毒。食物中害天花死去的小猪肉,发臭的牛内脏,这还算是大荤。鸦片烟多标明云土川土,其实还只是本地货,加上一半用南瓜肉皮等物熬炼而成的料子,至于身体买卖的交易,妇女们40岁以上还有机会参加这种生活斗争。”7虽然都是在做生意,但是,生意已经从杂货铺,油行,盐栈,花衣裳为主,转变为卖鸦片,买下体盛行,人们印象中的繁华美好的景象,在沈从文再次回来的时候已经不复存在,只剩下了一躯空壳,里面已经腐烂。最令人惊心动魄的是鸦片。沈从文在《滕回生堂今昔》中回忆他的寄父除了算命卖卜以外,原来还是个出名草头医生,他把铺子开设在一城热闹中心的东门桥头上,字号名“滕回生堂”。那是“昔”,滕回生堂是救死扶伤的卖药的地方,充满着生的气息;至于“今”,更多的是充满着死的气息。文章写沈从文回到凤凰后就赶着去看他的干爹和他的滕回生堂,想看看药铺周围的那些炮仗铺、盐号、屠户案桌、成衣铺和理发馆是否还在,让他失望的是儿时记忆中的滕回生堂已经不再,取而代之的是“买专治腹痛的‘一点白”,也就是鸦片,曾经的干爹干妈已经去世,一个儿子在做禁烟局长,有出息,买了30亩地,成了地主。沈从文写道:“我问他这桥上铺子为什么都改成了住家户。他就告我,这桥上一共有十家烟馆,十家烟馆里还有三家可以买黄吗啡。此外又还有五家卖烟具的杂货铺。”8“一出铺子到城边时,我就碰一个烟帮过身。两连护送兵各背了本地制最新半自动步枪,人马成一个长长队伍,共约三百二十余担黑货,全是从贵州来的。”6沈从文精选集【A】.沈从文.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5p207王珞《沈从文一一评说八十年》.【M】.中国华侨出版社,2003p678王珞《沈从文一一评说八十年》.【M】.中国华侨出版社,2003p50也就是说,以前的运输团队帮派,现在运输的都是烟土,这说明了流淌在湘西的健康的色彩正消失远去。传入湘西码头的“现代文明”不过是些点缀文明的奢侈品的输入,上等纸烟和各种罐头在各阶层之间广泛消费,而抽象的东西,不过是流行政治中的公文八股和交际世俗,对于湘西曾经不了解文明的实质,茫然的在文明中衰退。沈从文在中最后悲哀地写道:“我原本预备第二天过河边为这长桥摄一个影留个纪念,一看到桥墩,想起二十七年前那钵罂粟花,且同时想起目前那十家烟馆三家烟具店,这桥头的今昔情形,把我照相的勇气同兴味全失去了。”9这种“今昔”对照最能反映出作家对现代化湘西的忧伤与沉痛之情,而他的笔触只是紧紧地抓住“码头”这一典型的现代化场所进行反映。二、精神层面的文学描述在沈从文笔下,“湘西世界”民风醇、环境美、人性善,处处充满着田园情调,洋溢着牧歌气息,简直就是一个现代版的桃花源。或者也可以说,这个艺术的“湘西世界”几乎成了作家躲避或者抗拒现代化的精神庇护所。沈从文1934年重回湘西后所写的作品,就不断打破牧歌式的故乡印记,内心的疑虑与困惑也不断加深,深刻地忧虑现代化带来的人性堕落和不可挽回。同时,作家主要通过人性堕落来反映湘西现代化的影响,这种影响也是沈从文的中年忧郁的文学描述。(一)爱情的现代化印记:不可避免的物质诱惑沈从文1934年之前的作品,着力体现男女之间真正的爱情,青年男女可以为爱情不计名利,不计得失,但是在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爱情这种纯美的感情也开始发生了转变。在《龙朱》中,女子认为爱情是“抓出自己的心,放在爱人的面前,方法不是钱、不是貌、不是门阀,也不是假装的一切,只真实热情的歌”《月下小景》中,男子用歌声去追求一种“不要牛,不要马,不要果园,不要田土,不要狐皮褂子同虎皮坐褥,,的爱情。这样的排除了世俗利欲的爱,是那样的美,那样的动人心魂。这些都是“爱情现代化”之前的美好回忆。但是,在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中,湘西人就逐渐丧失了爱情的纯朴,或者说,沈从文对于爱情的文学描述已经开始转向。在《媚金豹子与那羊》中,沈从文认为:“地方的好习惯早已消灭了,民族的热情也下降了,湘西女人也慢慢的像汉族女人,把爱情移到牛羊金银虚名虚事上来了,'爱情'的地位显然是已经堕落,美的歌声与美的身体同样被其它物质战胜为无用的东西了”。1。在小说中,9沈从文精选集【A】.沈从文.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5p461。沈从文精选集【A】.沈从文.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5 p70阿金想讨女人,那是一个寡妇。地保为他着想,怕美妇人娶回家会肇祸,一定拦着他多想一天。阿金只好答应,百无聊赖去了赌场,不久囊中已空,也不须去媒人家了。后来,美妇人跟远方一个绸商走了。一个因输掉了钱觉得没有本钱去娶,一个跟有钱人家走了。也就是说,在谈婚论嫁的时候,那些妇女的眼睛已经开始飘向金钱,牛马,而不是两个人拥有的感情,那些纯真的爱情已经被吞噬掉了。在《边城》中,翠翠的爱情也存在物质的阻碍。小说写旁人议论二老婚事时,将碾坊与渡船分别指代有碾坊作陪嫁的团总女儿和以摆渡为生的翠翠,以物来衡量婚姻的好坏,给纯属感性领域的爱情增加了现实意味。这与沈从文早期作品中爱情至上的地位相比,完美人性在现代价值观念面前显得脆弱无比,这得不说是沈从文对现实的无奈,从而反映在作品中。金介甫认为:“《边城》总的来说是写人类灵魂的相互孤立。”这种相互孤立反映在“爱情现代化”中,真是惊心动魄。(二)性爱:美好情欲的沦丧与败坏性爱在沈的小说中体现得淋漓精致,有一种纯洁的美好与纯粹。在小说《雨后》中,四狗和女伴以天为被,以地为褥,毫无拘束地唱响生命欢歌。他们“听一切大小虫子的鸣叫,听晾干了翅膀的炸蛾各处飞,听树叶上的雨点向地下跳跃,听在傍近身边一个人的心坪抨跳,全是诗”。自然的本能和人的本能,自然界的生命形式与人的生命形式,实现了诗一般的交流与交融。《柏子》中的水手柏子,白天爬桅杆唱歌,不知疲倦,到夜里,还依然不知疲倦,刚刚泊岸,便冒雨朝着河街小楼跑去,与相好的女人幽会。强壮的柏子“粗鲁得同一只小公牛一样”,将一月储蓄的精力全倾之于女人的身上,生命的伟力在酣畅的性爱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旅店》和《野店》中的年轻女主人,一旦情欲复活,便感到需要“一种力,一种圆满健全的而又带有顽固的攻击,主动大胆地与宿客会意野合,了却性爱的心意/这种性爱,是一种原始的,自然的,前现代的美好情欲,也是作家年轻生命的飞扬与纯洁表达。但是,这种原始的性爱并没有持续下去,或者说,正在逐步消失。现代化把人们莫可名状地卷在一起,逐步而快速地清除古老的原始的状态,把人从自然状态拽入现代状态中。沈从文记录了这一变化。在《丈夫》中,乡下夫妇视女子出卖身体为“名分不失,利益存在”的“极平常的事”。所以丈夫把新婚妻子送到河船上“做生意”两性关系就已商品化。码头上的妓女,就算是已经到40多岁了也还是在做生意。而“文明世界”的各种性病,也自然附加在了这片土地上,情欲已经不可避免地败坏。同样是写“欢场”上的女子,《柏子》就要纯粹得多。小说中的女人对柏子真心喜欢,对于这些各自都寂寞的人来说,有着一夜而产生的感情,临走的时候会喊着关切的话语,虽然也需要一些物品用于交换,但是,那是水手们极其乐意给予的。这种前后描述的文学转变,反映了作家对现代化社会的反思和批判。(三)民风的转变:一个时代转身的叹息曾经最为沈从文骄傲的是湘西美好的人性和纯朴的民风,但是,在他后期的文学描述中,作家开始有意识地描写湘西世风的残忍与丑陋。《长河•题记中》这样写道:“表面上看来,事事物物自然都有了极大进步,试仔细注意注意,便见出在变化中那点堕落的趋势。最明显的事,即农村社会所保有的那点正直朴素人情美,几乎快消失无余,代替而来的却是近二十年实际社会培养成的一种唯利庸俗人生观。敬鬼神畏天命的迷信固然已经被常识所摧毁,然而做人时的义利取舍是非辨别也随同泯灭了。”他笔下的故乡不再是那么简单而宁静了,波澜在他笔下渐渐翻腾。原来小说背景中的一丝苍凉和无奈,现在变成了触目可及的堕落与冲突。在小说《贵生》中,那个勤快后生有点木讷,还有点迷信。当他正在设想等杂货铺老板女儿金凤过了十八岁克夫关口再提亲的时候,地主五爷已经把金凤纳了妾。他放火烧了杂货铺,烧了自己的房子,失踪了。这里依然是从前描写湘西故事的笔墨,讲的故事却不大相同了,以前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人和人的冲突出现了。更加明显的是《雪晴》,小说写凤凰县西部一个矿区里满、田两个家族间的一场血腥世仇,文中出现的故事也是不属于完美的“边城美”的风格。巧秀的母亲是个年轻寡妇,和一个打虎匠相好。巧秀妈没有萧萧那样的幸运,她被对她图谋不轨的族祖和族人捉住,沉了潭,打虎匠也被砍了双脚。巧秀被外村满家收养到了十七岁,跟着一个会吹唢呐的中寨人五哥跑了。田家和满家不和,扣下了护送烟贩子的高视的冬生,想敲诈几个钱。满家的大儿子团防大队长奉命来剿匪。相持之下,劫匪窘迫,五哥偷偷放了怀孕的巧秀和冬生,劫匪内部随之内讧,自相残杀而终。这是沈从文流血最多的小说。原来湘西小说中优美的人性也只在收养巧秀的满家老太太和坚忍的冬生妈身上有所保留,更多的则是乡村中懵懂的野蛮和暴力,以及新时代追逐利益带来的恶行。在《雪晴》中,沈从文没有追索外来世界对乡村道德败坏的影响,也即没有强迫当地人废弃传统道德,也没有树立坏的榜样。鸦片买卖也是当地人干的,小丑式的县长用清乡名义剥削村民,但是县长也是本地人。这表明腐化已经深入到社会内部,时代即将发生大的转变,而沈从文的小说不过是这个大转变的一声叹息。三、沈从文对现代化下湘西的忧虑及湘西衰变原因沈从文对于人性的思考是趋于理性化的,一方面他肯定了湘西古朴的人性美,尤其是存在于下层人民身上的美好品质,另一方面湘西在现代文明整体包围之下,人性中的凝固缺少应变能力也是沈从文所为之忧虑的,沈从文对湘西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深化。抛开了来自意识深处的民族依恋情结,以独到敏锐的思想在作品中诠释出湘西世界深藏的先天不足和致命的弱点。在现代化得冲击下,民族衰退表现渐渐的显现出来,而湘西人性中的凝固保守和在现代文明攻势下人性的堕落让沈从文忧心不己,沈从文痛心于湘西的衰变,体现在“衰”字上。“现代”二字所到之处,处处是金钱崇拜,道德失范庸俗的人生观像瘟疫一般流行,在现代性的裹挟下,乡下人所固有的质朴、淳厚、淡泊的美德日渐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