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4月江苏扬州仪征市人社局选聘编外工作人员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_第1页
2023年04月江苏扬州仪征市人社局选聘编外工作人员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_第2页
2023年04月江苏扬州仪征市人社局选聘编外工作人员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_第3页
2023年04月江苏扬州仪征市人社局选聘编外工作人员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_第4页
2023年04月江苏扬州仪征市人社局选聘编外工作人员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2023年04月江苏扬州仪征市人社局选聘编外工作人员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一.高频考点题库(共1000题)1.质检总局正在将网购作为重点,监管和服务两手抓,以保证网购产品的健康发展。质检总局专门成立了电子商务管理风险监控中心,决不能让假冒产品在网络上

。填入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A.大行其道B.肆无忌惮C.为所欲为D.为虎作伥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横线所填成语与“假冒产品”搭配,根据文意可知此处表达假冒产品在网络上盛行、泛滥的意思。A项“大行其道”指在某范围内广为流传,盛行一时,符合文意,当选;B项“肆无忌惮”指恣意妄行,一般形容人,与“产品”搭配不当,排除;C项“为所欲为”形容人毫无顾忌,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与“产品”搭配不当,排除;D项“为虎作伥”指给坏人做帮凶,不符文意,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文段出处】《这20件大事“部长们”这么说······》2.根据智利的法律,所有新房屋的建造都必须按照严格的建筑程序和监督流程进行,建筑物在开建之前________地必须由专业机构负责设计。因为对房屋防震的要求极高,所以智利人在建筑的每一个环节上都________,不敢有丝毫的________。填入划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A.理所当然

精益求精

松懈B.无一例外

按部就班

懈怠C.一视同仁

精雕细刻

马虎D.毫无疑问

循规蹈矩

大意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先看第一空。根据“所有……都必须……”可知,本空应体现“全部包含在内”的含义。A项“理所应当”指按道理应当这样,文段强调的是按法律规定,并非从道理上看,排除A项。B项“无一例外”指都是这样,没有其他特殊的,可以体现全部的意思,符合语境。C项“一视同仁”指同样看待,不分厚薄;D项“毫无疑问”指没有疑惑,十分肯定。二者皆不能体现“全部包含在内”之意,排除C项和D项。答案锁定B项。第二步,验证第二空和第三空。根据“必须按照严格的建筑程序和监督流程进行”“所以智利人在建筑的每一个环节……”可知,第二空应体现按照步骤流程将每一个环节都做好,B项“按部就班”指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符合语境。第三空“懈怠”置于文中,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与“要求极高”照应。因此,选择B选项。3.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语言。所以,语言的工具性本身就有文化性。如果只重视听、说、读、写的训练或语言、词汇和语法规则的传授,以为这样就能理解某种语言和能用该语言进行交流,则往往会因为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而频频出现诗词歧义、语用失误等令人尴尬的现象。以下选项中,与上面段落内容不符的是(

)。A.语言教学中文化教学应受到重视B.交际中出现语用错误有一定的原因C.语言教学中文化教学的特点D.语言兼具工具性和文化性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A项,根据“如果只重视听、说、读、写的训练或语言······语用失误等令人尴尬的现象”可知,语言只重视训练传授,不了解文化背景就会出现尴尬,即“文化”教学应受重视,选项表述正确,排除;B项,根据“因为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而频频出现诗词歧义、语用失误”可知,语用错误有一定的原因,选项表述正确,排除;C项,文段主要提到语言的工具性的特点和劣势,没有谈“文化教学的特点”,选项内容与文段不符,当选;D项,根据“语言的工具性本身就有文化性”可知,语言兼具工具性和文化性,选项表述正确,排除。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4.《红楼梦》片场休息期间,扮演贾府“四春”的四个女演员共处一室,“贾元春”拉着“贾探春”对演员周迎霜说:“好巧,我们四个人名字中间的字和剧中人名字中间的字一模一样,但又都不与自己扮演的角色重复。”没等周迎霜回答、剩下那个演员回答:“呀,还真是这样的。”由此,可以推出“剩下那个演员”在剧中扮演的角色是:A.贾元春B.贾迎春C.贾探春D.贾惜春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题干有明显的信息匹配特征,确定为分析推理。第二步,分析条件,进行推理。根据“贾元春”拉着“贾探春”对演员周迎霜,可知:“剩下那个演员”不可能扮演“贾元春”和“贾探春”,演员周迎霜也不可能扮演“贾元春”和“贾探春”,因此只要确定演员周迎霜的扮演角色,就能确定剩下那个演员的扮演角色,又因为他们说的话“四个人名字中间的字和剧中人名字中间的字一模一样,但又都不与自己扮演的角色重复”,所以演员周迎霜不可能扮演“贾迎春”,那么演员周迎霜只能扮演“贾惜春”,“剩下那个演员”不可能扮演“贾元春”和“贾探春”,也不能扮演“贾惜春”,只能扮演贾迎春。因此,选择B选项。5.间歇性精神病人犯罪不负刑事责任。(

)0.正确1.错误参考答案:1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刑法。根据《刑法》第十八条第二款规定:“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故表述错误。6.我国地势自西而东构成三级阶梯:西部有青藏高原、地势最高,是第一级阶梯;以(

)与第二级阶梯为界;东部宽广的平原和丘陵是第三级阶梯。A.太行山脉B.昆仑山脉C.祁连山脉D.横断山脉参考答案:BCD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国情社情。我国地势第一、第二级阶梯分界线: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第二、第三级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故正确答案为BCD。7.海豚可以利用超声波相互交流,这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0.正确1.错误参考答案:1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科技。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超声波是声波的一种,是人耳听不见、频率高于20KHZ的声波。它和声波都是由物质振动产生的,属于机械波。海豚可以利用超声波相互交流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表述错误。8.阿胶以山东产者最为有名,为(

)的皮去毛后熬制而成的胶块。

A.牛

B.狗

C.鹿

D.驴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人文历史。

阿胶,中药材名,为马科动物驴的皮去毛后熬制而成的胶块。功能主治:滋阴补血,安胎;治血虚,虚劳咳嗽,吐血,衄血、便血;妇女月经不调,崩中,胎漏。

故正确答案为D。9.目前很多城市的新地标,要么比高度,要么比奢华,或是一味追求前卫和怪诞,与周边的历史文脉形成尖锐的反差。由于建筑特别是地标性建筑关涉百年大计,千年大计,一旦造好,就很难改变,因而近年来有不少公认的败笔,已成为城市中极不和谐的音符,为世人所诟病,并为后人留下笑柄。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A.城市的新地标应与周边的历史文脉相协调B.地标性建筑关涉百年大计,千年大计,一定要造好C.一味追求高度、奢华、前卫或者怪诞,造就了很多城市地标败笔D.建设城市地标要谨慎,不要为世人所诟病,也不要为后人留下笑柄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讲述了目前很多城市的新地标与周边的历史文脉形成了尖锐的反差,接着解释这些地标性建筑很重要,建不好会产生长久的不良影响。文段是“总—分”结构,重点在第一句,第二句通过具体的解释说明对其进行论证。因此需要针对第一句“新地标与周围的历史文脉形成尖锐的反差”这一现实问题提出解决办法。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城市的新地标应与周边的历史文脉相协调”针对文段重点内容提出的对策。因此,选择A选项。B项、C项和D项:均为解释说明部分的内容,不是文段的重点内容。10.将一个长为10厘米,宽为6厘米的长方体的所有外表面涂上蓝色颜料,然后将其恰好切成若干个棱长为1厘米的小立方体,已知在切成的小立方体中,有两面涂有颜料的小立方体个数是有三面涂有颜料的小立方体个数的8倍。则该长方体的高为多少厘米?A.4B.5C.6D.7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几何问题,属于立体几何类。第二步,三面涂有颜料的小立方体在长方体的8个顶点上,共8个,则两面涂有颜料的小立方体有8×8=64个,两面涂有颜料的小立方体在长方体的各条棱上。设该长方体的高为x厘米,一条高棱上除了两个顶点共有(x-2)个两面涂有颜料的小立方体,同理,一条长棱上有10-2=8(个),一条宽棱上有6-2=4(个)。第三步,长方体,长、宽、高各有四条棱,故4(8+4+x-2)=64,解得x=6(厘米)。因此,选择C选项。11.小刘的课从5月23日星期一开始,每星期一晚上上课一次,直到8月29日结束。问他最晚的退费时间为:A.7月24日B.7月25日C.7月31日D.8月1日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策略制定。第二步,阅读材料寻找答案。5月23日星期一开始,每星期一晚上上课一次,直到8月29日结束,共98天,每7天上一次课,所以共15次课。根据退费规定(4)知:长期班开课达到总课程的三分之二后,不论学员上课与否,均不予退费。15次课的三分之二为10次,而三分之二后不能退费,所以不能超过三分之二,第10次是为7月25日,所以最晚的退费时间为7月24日。因此,选择A选项。12.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A.AB.BC.CD.D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给出的图形都是字母,从数量性上无法找出合适的规律,观察发现题干字母都是轴对称图形,考虑对称性。两组图形都是水平对称的。故本题选D。13.鲁迅精神________于当代文化建设的,首先就是在“立人”这件事上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做。产业________重要,但如果人“立”不住,产业将不可避免地空壳化。这不仅因为产业需要内容做________,更因为内容是需要人来创造的。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昭示固然支撑B.明示当然支持C.暗示虽然后盾D.显示肯定支柱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明确空缺处词语的含义。第二步,第一空词语表达的是“鲁迅精神”的作用,根据词义判断备选词语。第三步,第二空不好辨析,直接看第三空,辨析备选词语的差别,选择与文意最相符的一项。第一空,文段意在说明鲁迅精神对当代文化建设的作用,用“暗示”“显示”来修饰其精神的影响作用,不恰当,排除C、D。第三空,“支撑”有支柱、主干之义,凸显出内容对于产业的重要性,比“支持”更恰当。故本题选A。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首句可知,该句要表达的意思是鲁迅精神在当代文化建设中的作用。A项“昭示”指明白宣示或显示,符合文意。B项“明示”指明确表示,符合文意。C项“暗示”指不明白地表示意思,用含蓄的言语或示意的举动使人领会,不符合文意,排除C项。D项“显示”指明显地表现,该词只体现出“表现出来”的含义,并没有表明鲁迅精神在当代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不符合文意,排除D项。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文段第二句话是承认“产业重要”这一事实的,接着用转折词“但”引出这句话强调的重点——立人。A项“固然”指当然,理应如此,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符合文意。B项“当然”指应当这样,无法与下文构成转折,排除B项。答案锁定A选项。第三步,验证第三空。“支撑”指支持局面使不崩溃,“产业需要内容做支撑”,意思是内容是保证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符合文意。因此,选择A选项。14.若,则T的整数部分是:A.180B.181C.182D.183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计算问题,用放缩法解题。第二步,,故,即,所以T的整数部分为182。因此,选择C选项。15.相较于线下门店,网红直播销售的及时性无疑大大增加了监管难度,这就要求监管部门进一步________投诉渠道,对明确违法的行为做到重拳出击、________。依次填入画横线最恰当的是(

)。A.畅通,惩前毖后B.畅通,以儆效尤C.贯通,惩前毖后D.贯通,以儆效尤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空,搭配“投诉渠道”,A、B两项“畅通”指毫无阻碍,顺畅通达,符合文意,保留。C、D两项“贯通”指连接,通连,与“投诉渠道”搭配不当,排除。第二空,横线处搭配的主体为“监管部门”。A项“惩前毖后”指惩处以前的过错,戒慎今后再犯,搭配主体常为自身,根据文段可知,此处并非是惩处监管部门自身以前的过错,搭配不当,排除;B项“以儆效尤”指处理一个坏人或一件坏事,用来警告那些学着做坏事的人,符合文意,当选。故正确答案为B。

【文段出处】《“直播+电商”红利爆发

加强监管方有未来》16.雪中送炭:火上浇油A.家喻户晓:默默无闻B.凤毛麟角:多如牛毛C.胸有成竹:不知所措D.锦上添花:落井下石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题干两词是反义词,且前者为褒义词,后者为贬义词。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A、B、C选项的两个成语都能构成反义关系,但“默默无闻”、“多如牛毛”、“不知所措”都是中性词,不是贬义词,感情色彩与题干成语不一致,排除;D选项“锦上添花”是褒义词,“落井下石”是贬义词,感情色彩与题干成语一致,当选。故正确答案为D。17.近日,某国爆发了急性脑炎疫情,儿童发病人数急剧攀升。急性脑炎是种病毒性疾病,主要影响15岁以下儿童,其病原构成复杂且危害严重。有专家指出,本轮急性脑炎疫情的爆发很可能与孩子们吃了没熟的荔枝有关。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反驳上述专家的观点A.该国并不盛产荔枝B.没熟的芒果也能引起急性脑炎C.没熟的荔枝中含有某种有害物质D.患病的孩子近来并没有吃过荔枝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根据提问方式中的“反驳”,确定为削弱论证。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论点:本轮急性脑炎疫情的爆发很可能与孩子们吃了没熟的荔枝有关。论据:某国爆发了急性脑炎疫情,儿童发病人数急剧攀升。急性脑炎是种病毒性疾病,主要影响15岁以下儿童,其病原构成复杂且危害严重。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无关选项。“该国并不盛产荔枝”,是否盛产荔枝和是否吃了没熟的荔枝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B项:无关选项。“没熟的芒果也能引起急性脑炎”,该项说的“没熟的芒果”和题干说的“没熟的荔枝”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C项:不明确项。“没熟的荔枝中含有某种有害物质”,该种有害物质是否和脑炎有关不明确,不具有削弱作用。D项:否定前提。患病的孩子近来并没有吃过荔枝,论点说的是孩子们吃了没熟的荔枝患急性脑炎,该项说明孩子并没有吃过荔枝,否定了孩子患脑炎是荔枝引起的前提,具有削弱作用。因此,选择D选项。18.现在,世界通用的阿拉伯数字的发明者是:A.古阿拉伯人B.古埃及人C.古希腊人D.古印度人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世界史。第二步,阿拉伯数字起源于印度,经阿拉伯人传向欧洲后,该种数字成为国际上通用的数字。因此,选择D选项。19.损失敏感效应是指人们对损失和获得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人们对损失比对获得更敏感,即财富减少产生的痛苦与等量财富增加给人带来的快乐不相等,前者要大于后者。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各项中属于损失敏感效应的是:A.白捡的200元所带来的快乐,难以抵消丢失100元所带来的痛苦B.人们只有在可能赢得20美元时,才会接受可能输掉20美元的赌博C.相对于卖掉上涨的股票,投资者更愿意卖掉下跌的股票D.当损失和收益等值时,强调损失比强调收益更能说服人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为选是题。第二步,找关键信息。财富减少产生的痛苦大于等量财富增加给人带来的快乐。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白捡200元与丢失100元,不属于“等量财富”,不符合定义;B项:人们在可能赢得20美元的情况下可以接受输掉20美元说明,财富减少产生的痛苦并不大于等量财富增加给人带来的快乐,不符合定义;C项:上涨的股票与下跌的股票,不确定是否是“等量财富”,不符合定义;D项:损失和收益等值,符合“等量财富”,强调损失比强调收益更能说服人,符合“财富减少产生的痛苦大于等量财富增加给人带来的快乐”,符合定义。因此,选择D选项。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到定义关键词。“财富减少产生的痛苦与等量财富增加给人带来的快乐不相等”。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收益是200元,损失是100元,二者不是等量财富,不符合定义,排除;B项:“可能贏得20美元时,才会接受可能输掉20美元的赌博”说明等量财富减少产生的痛苦与等量财富增加给人带来的快乐相等,不符合定义,排除;C项:和上涨的股票相比,人们更愿意卖掉下跌的股票,并没有说明收益和损失是否等量,不符合定义,排除;D项:“当损失和收益等值时”,说明损失和收益是等值的,而结果却是,强调损失比强调收益更说服人,说明人们对损失的感受大于收益的感受,符合定义,当选。故正确答案为D。解题思路:分析题干定义,发现其关键点为“财富减少产生的痛苦与等量财富增加给人带来的快乐不相等,前者要大于后者”,在解题时应严格依据定义的关键点分析选项。损失敏感效应定义的关键信息:财富减少产生的痛苦大于等量财富增加给人带来的快乐。A项,捡到200元、丢失100元,财富的增加和减少并不相等,不符合定义。B项,卖掉上涨的股票和卖掉下跌的股票,没有体现收益和损失相等,不符合定义。C项,并未涉及收益和损失给人带来的影响的差别,不符合定义。D项,损失和收益等值时,强调损失更能说服人,说明人们对损失比对等量的收益更加敏感,符合定义。故本题选D。20.如图所示,一块梯形农田中有个四边形鱼塘ABCD,周围阴影部分是蔬菜种植区,其面积为266平方米,其余部分是果林区。已知鱼塘面积是蔬菜种植区的,那么这块农田的面积为多少平方米?A.572B.627C.683D.745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解法一:第一步,本题考查几何问题,属于平面几何类。第二步,这块农田的面积为四边形EFHG面积,设△AFH的高为h,如图所示:△AFH=FH×h÷2①,△CEG=EG×h÷2②,①+②可得两个三角形面积(FH+EG)×h÷2,正好是梯形EFHG面积,则所求面积为266+266××2=627(平方米)。因此,选择B选项。解法二:第一步,本题考查几何问题,属于平面几何类。第二步,可连接A、C做一条辅助线,如图所示:由△AFC与△EFC同底同高可知两三角形面积相等,可得△ABC与△EBF面积相等,同理可得△ADC与△GDH面积相等,可知鱼塘与果林区的面积相等,这块农田的面积为鱼塘面积+蔬菜种植区+果林区=266+2×266×=627(平方米)。因此,选择B选项。21.金放在水里称,重量减轻;银放在水里称,重量减轻。一块金银合金重770克,放在水里称,共减轻了50克。这块合金含金银各多少克?A.380,390B.475,295C.530,240D.570,200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解法一: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应用题,用方程法解题。第二步,根据重量减轻,设金的重量为19x,则减轻了x,同理设银的重量为10y,则减轻了y。第三步,由重770克,由共减轻了50克,可得方程x+y=50①,19x+10y=770②。联立解得x=30,y=20,则金有19×30=570(克),银有20×10=200(克)。因此,选择D选项。解法二: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应用题,用代入排除法解题。第二步,金放在水里称,重量减轻,金的重量是19的倍数,排除C选项;同理,银的重量是10的倍数,排除B选项。第三步,代入A选项,金的重量380克,减轻380÷19=20(克),银的重量为390克,减轻390÷10=39(克),共减轻20+39=59(克),与题干减轻50克相矛盾,不符合;排除A选项。或代入D选项,金的重量570克,减轻570÷19=30(克),银的重量为390克,减轻200÷10=20(克),共减轻30+20=50(克),与题干减轻50克符合,D选项符合。因此,选择D选项。22.①该卷长525厘米,宽25.5厘米,是北宋晚期张择端所画。②当时京师风俗,清明节日要出城上坟祭扫,同时也是群众性郊游的日子。③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徽宗年间游学于京师。④这时四郊景色正好,东郊沿汴河一带游人尤其多,“上河”成为一时风尚。⑤《清明上河图》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全卷描绘清明节日前往汴河一带游览所见到的情景,十分细致而生动。⑥所谓“上河”,就是前往汴河游览的意思。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A.③⑤④⑥②①B.⑤①③②④⑥C.③②⑤⑥①④D.⑤②⑥④①③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首先观察选项确定首句,③⑤首句不易判断,观察可知,④句围绕“上河”这一话题阐述,⑥句在介绍“上河”的详细意思,根据“上河”这一共同信息可知,④⑥捆绑,且④在⑥前,排除C、D两项;同时,④句也出现代词“这时”,指代的是②句中“清明节日”,故②④捆绑,锁定答案为B。故正确答案为B。【文段出处】《再看清明上河图》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选项特征,确定首句。③句介绍张择端;⑤句介绍《清明上河图》。二者均可做首句,故无法确定首句。第二步,①句指出《清明上河图》是张择端所画,②介绍“当时京师风俗”,④句指出“上河”成为一时风尚,⑥句是对上河的解释。分析句子之间的关联关系,④⑥两句均围绕“上河”这一话题论述,且⑥句是对④句的解释。故顺序应为④⑥,排除C项和D项。①句“该卷”指代⑤句中的清明上河图,且①③两句均提到“张择端”这一话题,由①句引出,再由③句进行介绍。故此三句顺序为⑤①③,排除A项。因此,选择B选项。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语句排序。第一步,快速浏览6个句子并观察选项。第二步,通过首句较难排除选项,转而抓句子中的关键词。可以利用出现2次的人名“张择端”和指代词“该卷”确定分句间顺序。①中提到“张择端”,而③是对“张择端”的介绍,由语言逻辑可知①③相连。①中“该卷长……”是在介绍⑤中的《清明上河图》,故⑤①相连。选项中符合⑤①③三句相连这一顺序的只有B项。故本题选B。23.甲乙丙丁四人外出旅游,旅游地点为桂林、三亚、杭州、张家界。一个人只去一个地方,且每个地方都有人去。在问到他们各自去哪旅游时,甲说:“乙没有去桂林。”乙说:“丁没有去杭州。”丙说:“我去了张家界。”

如果甲乙丙三人有一个人去了张家界,而且只有这个人的陈述与事实相符。那么去桂林旅游的人是:

A.甲或乙

B.乙或丙

C.丙或丁

D.丁或甲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题干给出了3个已知条件,但存在多种不确定情况,此时可根据假设来进一步推导,如果假设没有推导出矛盾,则假设正确,反之,则假设错误。假设甲去了张家界,则乙没有去桂林,丁去了杭州,丙没有去张家界,则丙去了桂林,乙去了三亚;假设乙去了张家界,则由甲的话为假可知,乙去了桂林,矛盾;假设丙去了张家界,则乙去了桂林,丁去了杭州,则甲只能去三亚。故可能去桂林的人是乙或丙。故本题选B。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题干有信息匹配特征,确定为分析推理。

第二步,分析条件,进行推理。

①题干表示只有去张家界的人说的是实话,所以可以从含有“张家界”信息的丙入手。

②假设丙为真,则甲、乙为假,那么丙去张家界,乙去桂林,丁去杭州,推出甲去三亚,刚好符合题干条件,所以假设成立,乙去桂林;

③假设甲为真,甲去张家界,则乙没有去桂林,丁去杭州,丙去桂林;

④假设乙为真,则乙去张家界,又甲说假话可知:乙去桂林,矛盾,所以该假设不成立;

所以乙或丙去桂林。

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根据题干条件,假设丙说的话为真,则丙去了张家界。因只有丙的话为真,甲、乙说的话则为假。则乙去了桂林,丁去了杭州,丙去了张家界,甲去了三亚。

假设丙说的话为假,则丙没有去张家界,那么甲、乙之中有一个人去了。

若甲去了张家界,则乙说的话为假,则丁去了杭州,乙去了三亚,丙去了桂林。

若乙去了张家界,则甲说的话为假,乙便又去了桂林,与条件矛盾,排除,此情况。

综上推导,则去桂林旅游的人可能为丙或乙。

故正确答案为B。24.研究人员通过一项针对9名佩戴隐形眼镜的人和11名不佩戴隐形眼镜的人的追踪后调查发现,与不戴隐形眼镜的人相比,佩戴隐形眼镜的人眼球表面某些种类细菌的比例平均上升了两倍。两组人群眼球表面菌群的构成也存在不同,引起角膜溃疡一种名为假单胞菌的细菌在戴隐形眼镜人的眼中更为多见。可见,戴隐形眼镜改变眼中的菌群更易导致眼部感染。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论证?A.自从出现软性隐形眼镜以来,角膜溃疡的流行程度大幅度上升B.为避免患角膜溃疡,应该密切关注眼皮及手部卫生,定期检查C.戴隐形眼镜的人虽然眼部菌群发生了改变,但很少出现并发症D.这项研究样本数量太少,我们还是应该对调查结果持谨慎态度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根据提问方式中的“支持”,确定为加强论证。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论点:戴隐形眼镜改变眼中的菌群更易导致眼部感染。论据:与不戴隐形眼镜的人相比,佩戴隐形眼镜的人眼球表面某些种类细菌的比例平均上升了两倍。两组人群眼球表面菌群的构成也存在不同,引起角膜溃疡一种名为假单胞菌的细菌在戴隐形眼镜人的眼中更为多见。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增加论据。出现软性隐形眼镜以后角膜溃疡的流行程度大幅度上升,说明了佩戴隐形眼镜确实容易导致眼部感染,具有加强作用。B项:无关选项。如何预防角膜溃疡与佩戴隐形眼镜是否容易导致眼部感染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C项:无关选项。很少出现并发症,并不能说明是否容易导致眼部感染,论题不一致,排除,D项:削弱论据。“样本数量太少”说明题干样本不科学,具有削弱作用。因此,选择A选项。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到论点和论据。论点:戴隐形眼镜改变眼中的菌群更易导致眼部感染。论据:对比试验。佩戴隐形眼镜的人眼球表面某些种类细菌的比例平均上升了两倍。两组人群眼球表面菌群的构成也存在不同,引起角膜溃疡一种名为假单胞菌的细菌在戴隐形眼镜人的眼中更为多见。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说明戴隐形眼镜容易导致眼部感染,属于增加新论据,支持题干论点,当选;B项:关注眼皮及手部卫生,定期检查与题干论点“戴隐形眼镜改变眼中的菌群更易导致眼部感染”无关,属无关项,排除;C项:是否出现并发症与题干论点无关,属无关选项,排除;D项:说明对比试验中研究样本数量太少,削弱了题干论据,研究人员所得结果可能不准确,削弱了题干论点,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最能支持题干论证的一项,题干通过对比实验得出结论,即“戴隐形眼镜改变眼中菌群,更易导致眼部感染”。要支持该论证,可以说明戴隐形眼镜与眼部感染之间确实存在关联。题干结论:戴隐形眼镜改变眼中菌群,更易导致眼部感染。A项,指出自从隐形眼镜出现以来,角膜溃疡的情况变多,说明戴隐形眼镜与眼部感染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的关联性,支持了题干论证。B项,指出应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并未说明戴隐形眼镜与眼部感染之间的关系,无法支持题干论证。C项,指出戴隐形眼镜的人很少出现并发症,说明戴隐形眼镜并不会导致眼部感染,削弱了题干论证。D项,指出样本数量太少,则其结果未必具有代表性,削弱了题干论证。故本题选A。25.正旦:青衣A.报纸:卫生纸B.红掌:香堇C.厚朴:白术D.萤火虫:耀夜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正旦又称青衣,二者为全同关系。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A项:报纸与卫生纸为两种不同的纸张类型,二者为并列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B项:红掌与香堇均为草木植物,二者为并列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C项:厚朴与白术均为中药材,二者为并列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D项:萤火虫的别名为耀夜,二者为全同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故正确答案为D。26.有媒体报道:近10年来,有关癌症病患者的报导日趋增多。可见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危险了,我们每天都饱受各种机器产生的辐射和各种有害化学物质的侵害,这些辐射和化学侵害都是致癌的祸首。以下选项如果为真,能够反驳以上论述的是(

)。A.机器和化学物质给我们带来了各种便利,让我们节省下更多时间来享受生活B.随着工业发展,各种大型厂房进驻某地,附近村落的癌症发病率比以往显著提高C.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癌症病患者的生存时间更长,而且更多的人愿意谈及癌症这个话题了D.媒体总是喜欢报道骇人听闻的言论来吸引眼球,增加销售量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论点: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危险了。论据:近10年来,有关癌症病患者的报道日趋增多;机器产生的辐射和各种化学侵害是致癌的祸首。论点讨论的是生活变危险,论据讨论的是有关癌症患者报道增多、机器辐射和化学物质致癌,讨论话题不一致,优先考虑拆桥。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该项说明机器和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便利,与我们的生活是否变得危险无关,为无关项,排除;B项:该项说明工业发展使癌症发病率提高,说明机器辐射和化学物质致癌,为加强项,排除;C项:该项说明近10年来有关癌症病患者的报道之所以日趋增多的原因是更多的人愿意谈及癌症这个话题,说明不能由报道增多就推出生活变得危险,拆断了论据与论点之间的联系,为拆桥项,可以削弱,当选;

D项:该项是对媒体的评论,与论点无关,且媒体的话虽然骇人听闻,也未必就是假的,无法削弱,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27.两句话所表达的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A.(1)非经批准不能动用流动资金。

(2)非得经过批准才能动用流动资金。B.(1)除非你去请,他才会来的。

(2)除非你去请,他是不会来的。C.(1)这样的事,我何尝愿意做?

(2)这样的事,我何尝不愿意做?D.(1)他缺乏工作经验,难免会出现一些差错。

(2)他缺乏工作经验,难免不出现一些差错。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审题干,找出表达意思不同的一项。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1)是双重否定句,表示对肯定的强调;(2)“非得”是副词,相当于“必须”,也是强调肯定。两句都是“必须经过批准才能动用流动资金”的意思。排除A项。B项(1)“除非”,是连词,相当于“只有”,和后面的“才”构成条件关系;(2)“除非”相当于“除了”,与下文的“不”构成双重否定,表示肯定。两句都是“只有你去请,他才会来”的意思。排除B项。D项(1)“难”和“免”形成双重否定;(2)“难免”和“不”形成双重否定。两句都表示肯定,句意都是“他缺乏工作经验,出现一些差错是正常的”。排除D项。C项“何尝”是用反问的语气表示并非的意思。(1)“何尝愿意做”表达的是并不愿意的意思,(2)“何尝不愿意做”是并非不愿意做,即愿意做的意思,意思正好相反,符合要求。因此,选择C选项。28.地球这颗行星的生物圈,其实是依靠太阳这颗恒星给予的能量来________的。离开了太阳,地球的生态循环系统必然________。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保管

解体B.支撑

溃散C.庇护

瓦解D.维持

崩溃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语境,该空所填词语应体现太阳对地球生物圈的作用。A项“保管”指保藏和管理,不符合语境。B项“支撑”指抵抗住压力使东西不倒塌,或勉强维持,符合语境,排除A项。C项“庇护”指包庇袒护,含贬义,一般指保护干了坏事的人,不符合语境,排除C项。D项“维持”指使继续存在下去,保持,保护,可体现太阳对地球这颗行星的生物圈的作用,符合语境。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据语境,该空所填词语应体现离开了太阳,地球的生态循环系统也将受到影响的意思。B项“溃散”指(军队)被打垮而逃散,不符合语境,排除B项。D项“崩溃”指完全破坏,可以体现没有了太阳,地球的生态系统就将被完全破坏的意思,符合语境。因此,选择D选项。解体:指物体的结构分解。瓦解:指全部解体或溃散。29.由于气温升高,一个蓄水池的水量每天以均匀的速度减少。经计算,蓄水池的水够20户家庭用5天,或供16户家庭用6天,那么可供11户家庭用(

)天。A.12B.10C.8D.6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牛吃草问题,用公式法解题。第二步,根据题干可直接应用牛吃草公式y=(N-x)×T求解,本题中N代表户数。根据题意可得y=(20-x)×5,y=(16-x)×6,解得x=﹣4(表示每天均匀减少的速度,所以为负值),y=120。第三步,当供11户家庭用水时,再次代入公式可得:120=(11+4)×T,解得T=8。因此,选择C选项。30.反腐要“老虎”、“苍蝇”一起打,体现了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

)0.正确1.错误参考答案:0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第二步,两点论是指以矛盾的观点看问题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重点论是指在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中,要坚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而题干中的题中“老虎”“苍蝇”体现出对待贪腐问题我们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同时又要坚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体现了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因此,本题正确。31.下列属于宪法关系的内容是(

)。A.公民、组织之间的关系B.国家、公民之间的关系C.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D.国家机关内部的关系参考答案:BCD解题思路:宪法关系是指根据一定的宪法规范,在宪法主体之间产生的、以宪法中的权利和义务为基本内容的社会政治关系,是立宪社会最为基本的政治秩序在宪法上的表现。宪法关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是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关系;(2)是国家与国内各民族、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和其他组织的关系;(3)是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4)是国家机关内部的关系。故正确答案为BCD。32.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A.如上图所示B.如上图所示C.如上图所示D.如上图所示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特征。题干每一个小正方形都缺少一部分,应将缺少的部分补全。第二步,找规律。A项,第一行右侧图形与题干不同,排除;B、C项,第二行左、右图形均与题干不同,排除。因此,选择D选项。33.疼痛共情的偏好性,是指个体对他人疼痛的感知、判断和情绪反应,总是由于个体与他人之间的亲疏远近关系或情感认同程度不同而不同。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没有体现疼痛共情的偏好性的是:A.小李在看歌剧《白毛女》时跳上戏台拉住喜儿,不让黄世仁抢走B.小张看到外来游客不幸溺水而亡,从此再也不敢去那条河里游泳C.小明看到《西游记》里的白骨精被孙悟空打死,高兴得跳了起来D.小红听奶奶回忆自己在旧社会的苦日子时,禁不住潸然泪下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没有体现疼痛共情的偏好性的一项。分析题干定义,发现其关键点为“个体对他人疼痛的感知、判断和情绪反应”“由于个体与他人之间的亲疏远近关系或情感认同程度不同而不同”,在解题时应严格依据这些关键点分析选项。疼痛共情的偏好性定义的关键信息:个体对他人疼痛的感知、判断和情绪反应,总是由于个体与他人之间的亲疏远近关系或情感认同程度不同而不同。A项,小李在看歌剧《白毛女》时跳上戏台拉住喜儿,不让黄世仁抢走,即小李对喜儿的情感认同程度高,对黄世仁的情感认同程度低,符合定义。B项,小张看到外来游客不幸溺水而亡,从此再也不敢去那条河里游泳,小张不敢再去那条河里游泳与小张对外来游客的情感认同程度无关,不符合定义。C项,小明看到《西游记》里的白骨精被孙悟空打死,高兴得跳了起来,即小明对孙悟空的情感认同程度高,对白骨精的情感认同程度低,符合定义。D项,小红听奶奶回忆自己在旧社会的苦日子,不禁潸然泪下,即小红和奶奶是亲人,小红对奶奶的情感认同程度高,符合定义。故本题选B。解题思路:第一步,根据提问方式,确定为选非题。第二步,找关键信息。①个体对他人疼痛的感知、判断和情绪反应;②由于个体与他人之间的亲疏远近关系或情感认同程度不同。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小明看到白骨精被打死而感到高兴,是因为他不喜欢书中白骨精这一角色,体现了对白骨精“情感认同程度”较低,符合“个体对他人疼痛的情绪反应”,符合定义;B项:小张看到有人溺水而亡,之后不敢再去那条河,没有涉及对溺水游客的“疼痛的感知、判断和情绪反应”,不符合定义;C项:小李上台拉住喜儿,是因为对喜儿的遭遇感同身受,体现了对喜儿“情感认同程度”较高,符合“个体对他人疼痛的情绪反应”,符合定义;D项:小红听了奶奶的回忆后潸然泪下,是因为对奶奶的遭遇感同身受,体现了对奶奶“情感认同程度”较高,符合“个体对他人疼痛的情绪反应”,符合定义。因此,选择B选项。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个体对他人疼痛的感知、判断和情绪反应”、“由于个体与他人之间的亲疏远近关系或情感认同程度不同而不同”。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小明看到《西游记》里的白骨精被孙悟空打死,高兴得跳了起来。小明对孙悟空和白骨精的情感认同程度不同,《西游记》中,孙悟空是正面形象,而白骨精是反面形象,通常人们对作品中的正义形象是支持和赞同的,所以小明看到正义获胜会很高兴、很支持,符合“个体对他人疼痛的感知、判断和情绪反应”、“由于个体与他人之间的亲疏远近关系或情感认同程度不同而不同”,符合定义,排除;B项:小张看到外来游客不幸溺水而亡,从此再也不敢去那条河里游泳,小张与溺水游客属于陌生的关系,但溺水的不论是谁,小张都不会再去那条河里游泳,没有因为关系或认同感的不同而有区别,而是一种经验教训,不符合“由于个体与他人之间的亲疏远近关系或情感认同程度不同而不同”,不符合定义,当选;C项:小李在看歌剧《白毛女》时跳上戏台拉住喜儿,不让黄世仁抢走,歌剧中喜儿的角色让观众怜惜,黄世仁的角色让观众厌恶,因此小李认知上会亲近喜儿,疏远黄世仁,最终跳上戏台阻止,符合“个体对他人疼痛的感知、判断和情绪反应”、“由于个体与他人之间的亲疏远近关系或情感认同程度不同而不同”,符合定义,排除;D项:小红听奶奶回忆自己在旧社会的苦日子时,禁不住潸然泪下,小红正因为是她亲近的奶奶曾遭受了痛苦,所以忍不住得哭了,正常来讲大家对苦难的生活都有一定经历和承受力,如果是陌生人或者是讨厌的经历了苦难生活,我们未必会有特别大的情绪反应,符合“个体对他人疼痛的感知、判断和情绪反应”、“由于个体与他人之间的亲疏远近关系或情感认同程度不同而不同”,符合定义,排除。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34.活动窗口允许有多个存在。(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信息技术知识。第二步,Windows操作系统就是以窗口方式进行操作的,又称为视窗。每个软件都是以窗口方式打开,便于操作,每个窗口又包括了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IE有地址栏)操作区、滚动条及按钮,这些窗口是可以移动并改变大小,即活动窗口。活动窗口就是当前的工作窗口,又称当前窗口。相对活动窗口,有些窗口是不能移动的,并且没有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滚动条,只有简单的标签和按钮,且不能改变大小。Windows操作程序中,在有多个打开的窗口时,只有一个是活动窗口。标题栏的颜色最为不同时,表示当前窗口为活动窗口。Win10的鼠标虽然可以直接滚动非活动窗口,但归根结底,活动窗口只有一个。因此,本题错误。35.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用湿土包裹保存新鲜土豆B.用铝制器皿泡制老醋花生C.用铁罐存放冷却的浓硫酸D.用顶部带气孔的玻璃坛制作泡菜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本题可用常理法解题,考生可以结合生活经验分析。我们一般制作醋泡大蒜、花生等时会用玻璃、陶瓷罐子,而不会用金属、塑料制品;制做泡菜、腌咸菜会密封起来让它发酵;土豆不能放在潮湿的地方,防止发芽,当然不能放在湿土里。A项错误。用湿土包裹保存新鲜土豆,容易使土豆发芽,发芽的土豆由于产生龙葵素易使人中毒。B项错误。铝易和酸性物质发生反应。C项正确。在常温下,铁与浓硫酸会发生钝化反应,产生氧化膜,阻止反应继续进行,所以浓硫酸可以储存在铁制容器中。D项错误。泡菜制作利用的是乳酸菌发酵的原理,乳酸菌生长不能有氧气的存在,所以要密封泡菜坛子,不能用顶部带气孔的玻璃坛。故本题选C。36.19世纪60年代,某运河通航。当时,某作家赞叹其“是在一个有着5000多年文明的国家开通的,东方伟大之航道”。据此可知,其描述的是:A.伊利运河B.巴拿马运河C.苏伊士运河D.曼彻斯特运河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地理国情。A项错误,伊利运河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运河。于1817年国家立法机关通过建立,1825年10月25日通航。它通过哈得逊河将北美五大湖与纽约市连接起来,属于纽约州运河系统。运河对上中西部发展的影响不次于它对纽约市发展的影响。因此伊利运河通航时间并非19世纪60年代。排除。B项错误,巴拿马运河由美国建造完成,1914年开始通航。该运河位于中美洲国家巴拿马,横穿巴拿马地峡,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是重要的航运要道,被誉为世界七大工程奇迹之一的“世界桥梁”。因此巴拿马运河通航时间并非19世纪60年代。排除。C项正确,苏伊士运河1869年修筑通航。在埃及贯通苏伊士地峡,沟通地中海与红海,提供从欧洲至印度洋和西太平洋附近土地的最近航线。该运河是世界使用最频繁的航线之一,也是亚洲与非洲的交界线,是亚洲与非洲、欧洲人民来往的主要通道。D项错误,曼彻斯特运河1885年开工建设,1894年通航。是英国英格兰西北部的运河。从东哈姆到曼彻斯特,有5个船闸,可通海轮。由默西河和伊尔韦尔河供水。因此曼彻斯特运河通航时间并非19世纪60年代。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地理国情。第二步,苏伊士运河是一条与海平面齐平的水道,在埃及贯通苏伊士地峡,沟通地中海与红海,提供从欧洲至印度洋和西太平洋附近地区的最近航线。马克思将苏伊士运河称之为“东方伟大的航道”。苏伊士运河建成后,大大缩短了从亚洲各港口到欧洲的航程,是世界使用最频繁的航线之一。因此,选择C选项。解题思路:解答此题需要考生熟悉相关地理知识。对于世界上的一些重要山脉、河流、湖泊、运河、地貌构造等相关知识,考生应重点记忆。如果对选项中运河的位置有一定了解,那么通过关键词“5000多年文明的国家”可以推断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埃及的苏伊士运河是正确选项的可能性最大。A项错误。伊利运河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运河,于1825年建成通航,与题干中“19世纪60年代”不符。B项错误。巴拿马运河位于中美洲国家巴拿马,横穿巴拿马地峡,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是重要的航运要道,于1920年正式通航,与题意不符。C项正确。苏伊士运河位于非洲东北部埃及境内,横断苏伊士地峡,沟通红海与地中海,1869年才完全凿通通航,为欧亚两洲海上的交通线。埃及为文明古国,与题意相符。D项错误。曼彻斯特运河是英国英格兰西北部的运河,1887年开始修凿,1894年通航,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C。37.信天翁属于鹱形目,有着管状的鼻子,嗅觉灵敏,经常为了觅食在外海上空长距离飞行。那些漂浮在海上的塑料垃圾看起来并非美味,可信天翁为什么会吃下它们,并为此付出沉重代价呢?研究人员认为原因在于:对于信天翁而言,这些塑料垃圾闻起来“很好吃”。“美食信号”是一种名叫二甲基硫醚(DMS)的化学物质,这种气味物质在海洋浮游植物的作用下产生。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无法支持研究人员的观点?A.鹱形目鸟类当中有一部分物种常聚集在海洋浮游植物丰盛的地方B.误食塑料垃圾会导致海鸟行动不便、消化道阻塞,健康慢性受损C.实验证明在海中浸泡三周后的塑料样品上都检测到了DMS成分D.对DMS气味敏感的鹱形目鸟类可以探测到浓度极低的气味分子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无法支持研究人员观点的一项,需首先明确研究人员的观点,即信天翁之所以会吃漂浮在海上的塑料垃圾,是因为这些塑料垃圾在海洋浮游植物的作用下产生某种化学物质,使得其闻起来“很好吃”。要支持该观点,可以说明信天翁吃塑料垃圾的原因确实如此。注意本题要求选择的是“无法支持”的一项,即削弱项或无关项。题干研究人员的观点:信天翁之所以会吃漂浮在海上的垃圾,是因为这些垃圾会在海洋浮游植物作用下产生DMS这种“美食信号”,由此使得这些塑料垃圾闻起来很好吃。A项,指出部分鹱形目鸟类常聚集在海洋浮游植物丰盛的地方,而海洋浮游植物丰富的地方会使垃圾产生“美食信号”,从而吸引嗅觉灵敏的鹱形目鸟类,支持了研究人员的观点。B项,指出海鸟误食塑料垃圾的后果,与信天翁为什么会吃塑料垃圾并无关联,属于无关项,不能支持研究人员的观点。C项,说明海上的塑料垃圾上确实存在DMS成分,因此信天翁可能会因为这种“美食信号”而去吃塑料垃圾,支持了研究人员的观点。D项,指出鹱形目鸟类能够探测到浓度极低的气味分子,因此对塑料上带有的DMS气味更敏感,支持了研究人员的观点。故本题选B。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根据提问方式中的“无法支持”,确定为加强论证选非题。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论点:信天翁之所以吃下那些看起来并非美味的漂浮在海上的塑料垃圾,并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是因为对于信天翁而言,这些塑料垃圾闻起来“很好吃”。论据:①信天翁属于鹱形目、有着管状的鼻子、嗅觉灵敏,经常为了觅食在外海上长距离飞行。②“美食信号”是一种名为二甲基硫醚(DMS)的化学物质,这种气味物质在海洋浮游植物的作用下产生。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增加论据。因为“美食信号”会吸引鹱形目鸟类。所以“鹱形目鸟类中有一部分物种常聚集在海洋浮游植物丰盛的地方”,加强论据②,具有加强作用,排除。B项:无关选项。“误食塑料垃圾会导致海鸟行动不便、消化道阻塞,健康慢性受损”,强调误食塑料垃圾后果严重,会付出沉重的代价,但论点强调的是什么原因导致信天翁会吃下塑料垃圾。论题不一致,不具有加强作用。C项:增加论据。“实验证明在海中浸泡三周后的塑料样品上都检测到了DMS成分”,题干中论据部分提到“美食信号”是DMS导致的,而海中浸泡的塑料样品就会有DMS,因此解释了为什么信天翁会吃下海洋中的塑料垃圾,具有加强作用,排除。D项:增加论据。“对DMS气味敏感的鹱形目鸟类可以探测到浓度极低的气味分子”,增加了一个新论据,肯定了论点“信天翁可以闻到漂浮在海上的塑料垃圾”,具有加强作用,排除。因此,选择B选项。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论点:信天翁吃塑料垃圾,是因为它们闻起来“很好吃”。论据:“美食信号”是二甲基硫醚(DMS),这种气味物质在海洋浮游植物的作用下产生。本题为选非题,需将三个能够加强的选项排除。论点说的是塑料垃圾闻起来“好吃”,论据在解释为什么闻起来“好吃”,论点论据说的是一回事,所以可以补充论据来加强。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讨论的是这类鸟中,有一部分聚集在海洋浮游植物丰盛的地方,而海洋浮游植物会产生“美食信号”,让鸟类闻起来“很好吃”,所以解释了题干的论点,能够加强,排除;B项:讨论的是误食塑料垃圾会给海鸟带来的不良后果,与题干讨论的为什么垃圾闻起来“好吃”没有关系,不能加强,当选;C项:说明塑料垃圾经过海水的浸泡会产生DMS,解释了为什么信天翁闻着塑料垃圾会觉得“很好吃”,能够加强,排除;D项:如果鹱形目鸟类不能探测到浓度极低的气味分子,那就不会去吃那些垃圾,该项是论点成立的必要条件,可以加强,排除。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38.在日常生活中,礼貌语言作用之大往往超出一般人的

。当人与人之间发生这样那样的

时,礼貌、谦让的语言会如春风般暖人心扉,将龃龉化为乌有,令睚眦变成笑靥。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期望冲突B.想象摩擦C.估计争端D.设想磕碰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本题先从第二空入手,据文段提示,横线处所填的词语应符合“日常生活”的语境,且由横线后“龃龉”多指双方意见不合,“睚眦”指极小的怨恨可知,横线处所填词语程度较轻,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B项“摩擦”和D项“磕碰”均可以表示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发生的常见的、较小或不愉快的情况,保留。A项“冲突”指激烈的争斗,程度过重,排除。C项,“争端”指分歧很大,无法形成统一的意见,同样不符合“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语境,程度过重,排除。第一空,B项,“超出想象”为常见搭配,且“超出想象”可与“礼貌语言作用之大”形成对应,体现事物的作用、效果很大,与文意相符,当选。D项“设想”意为对目标的设计、预想,强调一种目标性,文段并未体现目标性,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39.从A地到B地,要先行120千米的下坡路,然后再行80千米的上坡路。最后行150千米的平路后到达。甲车从A地到B地,乙车从B地到A地。甲车在任何路上速度相同,乙车在平路上速度与甲车相同,上坡路和下坡路的速度分别是平路的0.8和1.2倍,则乙车用时比甲车:A.少不到2%B.少2%以上C.多不到2%D.多2%以上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行程问题,属于基本行程类,用赋值法解题。第二步,赋甲的速度为1,则乙的平路速度为1,上坡速度为0.8,下坡速度为1.2。由于甲乙平路速度相等,平路距离相等,故平路所用时间均为150÷1=150。甲车上下坡所用时间为(80+120)÷1=200。乙车从B地到A地,上坡路程为120千米,下坡路程为80千米,上下坡时间为120÷0.8+80÷1.2≈216.7。乙车所用时间比甲车多(216.7-200)÷(200+150)≈4.8%。因此,选择D选项。40.一个人如果是智者,那么他一定是一位谦虚的人;而一个人只有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他才会谦虚。但是,如果一个人听不进别人的意见,那么他就不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由此可以推出:A.一个人如果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他就是一位智者B.一个人如果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他就不是一位智者C.一个人如果听得进别人的意见,他就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D.一个人如果认识不到自己的不足,他一定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翻译题干。①智者→谦虚②谦虚→

认识到自己的不足③听不进别人的意见

→-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将①②以及③的逆否递推出:④智者→谦虚→

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听不进别人的意见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翻译为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智者,是对④的肯后,但肯后得不到确定性的结论,排除;B项:翻译为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智者,是对④的否后,否后必否前,当选;C项:翻译为听得进别人的意见→

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是对③的否前,但否前得不到确定性的结论,排除;D项:翻译为-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是对③的肯后,但肯后得不到确定性的结论,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解题思路:题干中包含“如果……那么……”“只有……才……”一类的关键词,可见其主要考查我们对假言命题推理规则的准确、熟练运用。在解题时需注意区分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和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并注意能否将不同类型的假言命题转化成同一类型,进而构成连锁推理,辅助解题。题干的逻辑关系:①智者→谦逊的人;②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谦逊;③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不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①②③可以构成连锁推理:④智者→谦逊的人→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听得进别人的意见。A项,根据④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错误。B项,根据④否定后件可以否定前件,正确。C项,根据④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错误。D项,根据④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错误。故本题选B。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根据题干关联词“如果……就……”,确定为翻译推理。第二步,翻译题干。①智者→谦虚②谦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③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不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第三步,进行推理。A项:由①②递推可得“智者→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是对该式的“肯后”,肯后推不出必然结论,排除;B项:由①②③递推可得“智者→听进别人的意见”,“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是对该式的“否后”,根据“否后必否前”,可以推出;C项:“听得进别人的意见”是对③的“否前”,否前推不出必然结论,排除;D项:“认识不到自己的不足”是对③“肯后”,肯后推不出必然结论,排除。因此,选择B选项。41.公文的权威性和行政约束力,来自(

)的权威和合法地位。A.收文机关B.印发机关C.审核机关D.制发机关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公文知识。第二步,公文是国家机关依法行政的工具,公文表达的是国家的意志和权力,公文的权威性和行政约束力是以国家机器的强制力作为保障和后盾的。同时,公文是法定的制发机关领导集体意志的体现,是起草人、核稿人、签发人等按照规定的程序拟制的,用以表达意识,体现自身的法定权力,具有特定体式、针对特定对象的文字工具。可见,公文的权威性和行政约束力,来自制发机关的权威和合法地位。D项与题意相符,当选。因此,选择D选项。公务文书是法定机关与组织在公务活动中,按照特定的体式、经过一定的处理程序形成和使用的书面材料,又称公务文件。无论从事专业工作,还是从事行政事务,都要学会通过公文来传达政令政策、处理公务,以保证协调各种关系,决定事务使工作正确地、高效地进行。我国公文有统一性的特点:①内容和程序的合法性效。②形式和格式上的规范性。③公文语体的简明性,观点严谨、鲜明,文字朴实、庄重。④对机关工作的依赖性。42.在实行通票之前,凤凰是广受游客喜爱的小城。实行通票之后,散客急剧减少,旅游收入也不断下降。显然旅游收入下降是实行通票造成的。下列最能支持上述论断的是:A.凤凰的旅游收入在实施通票之前一直稳定增长B.实施通票广受游客诟病C.与凤凰相似的小城旅游项目越来越多D.实行通票后,凤凰城内的住宿、餐饮和旅游纪念品销售等收入大幅下滑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根据提问方式中的“支持”,确定为加强论证。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论点:旅游收入下降是实行通票造成的。论据:实行通票之后,散客急剧减少,旅游收入也不断下降。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增加论据。该项探讨的是实施通票之前的旅游收入情况,同题干实行通票之后的旅游收入情况形成对比,进一步阐述通票对收入带来的影响,具有加强作用。B项:不明确项。该项指出通票广受游客诟病,但游客的诟病是否影响旅游收入未作进一步表述,不具有加强作用。C项:增加反向论据。该选项指出有其他类似凤凰的小城旅游项目存在,说明可能存在其他旅游项目吸引游客,从而影响凤凰的旅游收入,具有削弱作用。D项:不明确项。该项指出住宿、餐饮和旅游纪念品销售等收入在下降,但住宿等收入是否包含在旅游收入内题干并未提及,不具有加强作用。因此,选择A选项。43.牵牛花∶喇叭花A.乞巧节∶七夕节B.七巧板∶橡皮泥C.人行道∶车行道D.防腐剂∶添加剂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牵牛花”和“喇叭花”属于全同关系。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乞巧节”与“七夕节”属于全同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B项:“七巧板”与“橡皮泥”属于并列关系,排除;C项:“人行道”与“车行道”属于并列关系,排除;D项:“防腐剂”是能抑制微生物活动,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一类食品“添加剂”,二者属于包含关系中的种属关系,排除。因此,选择A选项。44.公文修订本的法定效用是(

)。A.具有正式公文的现行效用B.在暂行期间具有正式公文的现行效用C.自修订本生效之日起,原文本即行废止D.只要文种有法定的生效标记,即具备现行效用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公文的基本知识。公文修订本是指的已经发布生效的公文,经实践检验重新予以修订,修订补充之后再发布并重新实施的文本,具有正式公文效用。故正确答案为A。45.①然而,在具体的实践中,不少高校只是将弹性学制体现在“学年学分制”管理上,“任何人、任何地点、任何时间”有名无实②其实,高校实行弹性学制,并非新鲜事③未来,弹性学制实施过程中,如何在实践中帮助学生做到创业与学业科学结合,还要未雨绸缪④早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就有大学提出实行弹性学制,短可3年毕业,长可6年毕业⑤另一方面,不仅要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也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业的重要性,将创业建立在学业顺利进行的基础上⑥比如,围绕弹性学制,学校进行深层次的管理改革、教育教学改革,一方面帮助学生掌握创新创业实践必须的知识、能力和技术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A.②③⑤④①⑥B.②④①③⑥⑤C.④②③①⑥⑤D.④②③⑤①⑥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选项特征,确定首句。②和④都有作首句的可能,故所有选项都保留。第二步,⑤句有“另一方面”,⑥句有“一方面”,且两句的主语都是学校。所以,⑥⑤捆绑在一起,排除A项、D项。第三步,结合文段,观察B项和C项特征。由②句“其实,高校实行弹性学制,并非新鲜事”和④句“早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就有大学提出实行弹性学制”可知,④句是对②的举例解释。所以两句存在顺序的先后关系,即②句应在前,④句应在后。因此,答案锁定B选项。第四步,验证B项。文段先说“高校实行弹性学制并非新鲜事”,然后通过举例补充论证。接着转折说明“在具体的实践中,不少高校只是将弹性学制体现在‘学年学分制’管理上,‘任何人、任何地点、任何时间’有名无实”。其中“任何时间有名无实”呼应了上句的“弹性学制,短可3年毕业,长可6年毕业”这个弹性的时间学制。在提出前面的社会问题后,给出解决的方向:“未来,如何在实践中帮助学生做到创业与学业科学结合,应未雨绸缪”。接着通过例子细化解决措施:“学校进行深层次的管理改革、教育教学改革”,并通过两方面的做法来详细阐述,语义连贯。因此,选项B选项。46.有人认为牛奶的浓度与奶牛所吃的有机牧草有关。为了验证这个观点,下列实验方法最可靠的是:A.挑选品种优良的奶牛作为实验样本B.化验比较有机牧草与施过化肥的牧草的营养成分C.尽可能挑选品种相同、等级一致的两批奶牛,一批使用有机牧草喂养,另一批使用施过化肥的牧草进行喂养,一段时间后,对比两批奶牛所产牛奶的浓度D.对同一批奶牛逐步减少或增加其食物中有机牧草的比例,对比不同时期这批奶牛所产牛奶的浓度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本题想要验证有机牧草和牛奶浓度之间的关系,最可靠的实验应尽量控制实验中除了有机牧草之外的其它条件不变,以防存在其他原因,影响实验准确性。要验证牛奶的浓度和奶牛所吃的有机牧草有关,进行对照试验。A项,不同品种的奶牛牛奶浓度不一致,挑选品种优良的奶牛作为实验样本,不一定能增加实验的可靠性。B项,牧草的营养成分与牛奶的浓度没有直接联系,属于无关项。C项,在对照实验中,控制了除牧草以外的其他变量,排除他因,得到的结果更准确,实验也最可靠。D项,此实验只能得出牛奶浓度可能和有机牧草在食物中的比例有关系,但也会存在其他原因。故本题选C。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比实验。论点是有人认为牛奶的浓度与奶牛所吃的有机牧草有关,那选项中一定要出现牛奶浓度和牧草这两个关键词。符合条件的只有C项。A、B两项都只提到其中一个对象,D项提到的是有机牧草的比例,而题干中没有提到比例的问题,所以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47.液体的蒸发速度与三个因素有关:其一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则蒸发越快;其二与液体的表面积大小有关,液体表面积越大则蒸发越快;其三与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有关,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越快则蒸发越快。

下列做法没有应用到上述原理的是:A.晾晒衣服时尽量将衣服放在阳光下B.利用甩干桶甩干衣服C.晒粮食时要在晴天放在平房顶上摊开D.给切开后未吃完的西瓜套上保鲜膜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物理常识。第二步,甩干桶甩干衣服是利用甩干桶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把水甩干的,并没有用到题干所述的三个原理。因此,选择B选项。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科技常识。A项正确,晾晒衣服把衣服放在阳光下,温度越高,则蒸发越快。B项错误,甩干桶利用的是衣服对水的附着力远不能提供高速转动的水所需的向心力,因此产生离心作用,水分离开衣物,从而达到甩干衣服的效果。C项正确,晒粮食在晴天放在平房顶上摊开,晴天温度高,在平房顶上摊开,表面积增大,则蒸发加快。D项正确,在切开的西瓜上套上保鲜膜,使西瓜表面处于一个相对密封的空间,从而保存西瓜内部水分,减少西瓜水分蒸发。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48.一个环形跑道长600米,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点沿顺时针方向开始跑步,两人每隔12分钟相遇一次,若其他情况不变,仅甲改为沿逆时针方向跑步,两人每隔4分钟相遇一次,则甲乙两人跑完一圈分别需要(

)分钟。A.510B.612C.48D.714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设甲的速度为,乙的速度为。根据选项可知,题干默认甲速度快于乙。根据追及公式:,代入数据可得:······①;甲改为逆时针方向跑步后,变为甲乙的相遇问题,根据相遇公式:,代入数据可得:······②。联立①、②两式,解得:,。故甲跑一圈需要分钟,乙跑一圈需要分钟。故正确答案为B。49.对于科学和科学家的说法正确的是:

A.科学有国界,科学家也有国界

B.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也没有国界

C.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有国界

D.二者没有任何联系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科技知识。

第二步,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这句话是巴浦洛夫说的。科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理应为全人类服务,所以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的命运都与自己的祖国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科学知识是无国界的,但科学知识的运用却不可能离开具体的国家。

因此,选择C选项。

50.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A.如上图所示

B.如上图所示

C.如上图所示

D.如上图所示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相似,前两幅图都与第三幅图有相似的部分,优先考虑样式类运算。

第二步,两段式,第一段找规律,第二段应用规律。

由于问号在中间,考虑图1和图3经过运算得到图2。第一段中,图1与图3去同存异后,逆时针旋转90度,得到图2。第二段应用规律,只有B项符合。

因此,选择B选项。

51.-1,7,34,98,223,(

)A.461B.441C.440D.439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方法一:观察数列,无明显特征,优先考虑做差。做差后得到新数列:8,27,64,125,(

)。新数列的各项均为立方数,分别为:,,,。则新数列的下一项应为,即原数列所求项为。方法二:数列中各个数字均位于幂次数附近,考虑幂次数列。;;;;。数列的底数为:1,3,6,10,15。两两做差为2,3,4,5,为公差是1的等差数列,所求项底数为;指数均为2;修正项均为-2,故所求项为。故正确答案为D。52.把下面的六个图形分为两类,使每一类图形都有各自的共同特征或规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A.①③④,②⑤⑥B.①③⑤,②④⑥C.①②⑥,③④⑤D.①④⑥,②③⑤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本题为分组分类题目。元素组成不同,无明显属性规律,考虑数量规律。图形均有一条曲线,且曲线和直线交点明显,考虑曲直交点数,但图形曲直交点均为1,无法分组。观察图四切点特征明显,考虑切点数量。图①③④的切点数量均为1,图②⑤⑥的切点数量均为0。即图①③④为一组,图②⑤⑥为一组。故正确答案为A。53.,,,,(

)A.B.C.D.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题干后三项分式明显可进行约分,化简后发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