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课外)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fcac2796cfbf6c4086168c75c0732be/8fcac2796cfbf6c4086168c75c0732be1.gif)
![2019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课外)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fcac2796cfbf6c4086168c75c0732be/8fcac2796cfbf6c4086168c75c0732be2.gif)
![2019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课外)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fcac2796cfbf6c4086168c75c0732be/8fcac2796cfbf6c4086168c75c0732be3.gif)
![2019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课外)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fcac2796cfbf6c4086168c75c0732be/8fcac2796cfbf6c4086168c75c0732be4.gif)
![2019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课外)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fcac2796cfbf6c4086168c75c0732be/8fcac2796cfbf6c4086168c75c0732be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文......一阅读下面的文文,完成小题文与群臣饮酒,,而天雨,命将适野左右:“今日饮酒,天又雨,君安之?”文侯:“吾与虞人猎,虽乐,岂无一会期哉!”往,自罢之。韩师于魏以伐赵文侯曰:寡人赵兄弟也,不敢命。”赵借师魏以伐韩文侯之亦然二国皆而去已知文侯以讲于也皆朝于魏。由是始大三晋,诸莫能与之争。使羊伐中山,克,以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我何如主”皆曰:“仁。”任座曰:君得中山,不封君之弟而以君之子谓君?”侯怒趋问璜曰仁也文曰何知之?”对:“臣闻君仁臣直,向者任之言直,臣是知之。”文侯,使翟璜召任而反之,亲下迎之,以为(自《资治通鉴【】①文侯:魏君主。②适:……去。③虞古代管理山泽官。④中山:山国。⑤击:侯的儿子魏击⑥任座:人名8.列对中加粗词语的关内容的解说正的项是)A.代车的总称,亦特帝王的车,转帝王。B.国时、韩、魏三国合称。赵氏、氏、魏氏原为国大夫,战国,分晋各立为,故称。C.人,为寡德之人,为“在道德方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谦称。D.来的人“主”对。上客”,即上客人。9.文中波浪线的语句句,正的一是()A.借师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二国怒而去/而文侯以于己也皆朝于。B.借师以韩文侯应之亦/国怒而去/而文侯以于己也皆朝于。C.借师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二国怒而/而知文侯以于己皆朝于魏。D.借师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二国怒而已而知文侯以于己也皆朝于。10下列对原文有内容的概括和析,不正的项是()A.文侯个诚实守信的,为了不违狩之约,弃宴亲前往。B.文侯持外交原则,惹怒了实力不的韩、赵两国C.对魏侯封地于子的当做法,任座于仗义执言,现了他刚直不的性格。D.文侯会儿“怒”,会儿“悦”,非翟璜的巧妙说,任座定会命难保。11把下列句子翻成现代汉语。()与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一会期!()者座之言直,臣以知之。【答案】8.D9.D11我事先与虞人(管理山林的人)约好打猎,饮酒虽乐,难道可以无视一个约定吗?(刚才任座的话坦率直爽,我因此知道您仁义。【解析】【8题详】D解说有误。客:外来的(人“主”相对:客人。上客:尊贵的客人。【9题详】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结合全文分析,这句话意思是“赵国又向魏国借兵攻击韩国,魏文侯同样拒绝。韩、赵两国使者皆愤然辞去。事后,两国得知魏文侯的用意,都开始向魏国朝贡。”可断句为:赵借师于魏以伐韩侯应之亦然/二国怒而去/己而文侯以讲于己也皆朝魏。故选【10题解】1
..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可知魏文侯是位圣明的君主,不可能轻易杀人。当任座说他称不上仁德时只是大怒没想杀他故选D。【11题解】..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注意以下关键词:期:约定。直:直爽。是以:因此。【点睛】译文参考:魏文侯和群臣饮酒,兴致正高时,突降大雨,文侯命令马上备车前往近郊。左右侍从劝说:“饮酒正在兴头,天又下雨,国君要到哪里去?”文侯回答:“我事先与虞人(管理山林的人)约好打猎,饮酒虽乐,但怎能失约呢?”于是起身前往,亲自告诉对方,因下雨取消打猎的事。韩国向魏国借兵攻打赵国。魏文侯说:“我和赵国情同手足如兄弟,不能答应你。”赵国又向魏国借兵攻击韩国,魏文侯同样拒绝。韩、赵两国使者皆愤然辞去。事后,两国得知魏文侯的用意,都开始向魏国朝贡。自此,魏国开始强大,其他诸侯国不能跟它争锋。魏文侯派乐羊攻打中山国,攻克后,封给儿子魏击。魏文侯问群臣:“我为君如何?”大家皆回答:“你是仁德的国君。”只有任座说:“国君攻克中山,不将它封给弟弟,却分给儿子,怎么能称得上仁德呢?”魏文侯大怒,任座匆忙告辞。魏文侯再问另一位大臣翟璜。翟璜回答:“国君是仁德的君主啊!”魏文侯再问:“你怎么知道?”翟璜回答:“臣听说只有国君仁德,臣子才可能正直。刚才任座言辞正直,我才得以知道。”魏文侯大悦,派翟璜速召回任座,亲自下堂迎接他,待作上宾。二阅读下面文言,回答下列小。孟见齐宣王,曰“为巨室,则使工
求木。工师得大,则王喜,以能胜其任也。人斫而小之,王,以为不胜其矣。夫人幼而之,壮而欲行,王曰:‘姑女所学而从我,则何如?今璞虽万镒
,使玉人雕琢之至于治国家,曰:‘姑舍女学而从我’,何以异于教玉雕琢玉哉?”子·惠王下【释】①工师:理各种工匠的员。②璞玉:雕琢加工过的。③镒(量位,十两(一说二四两)为一镒19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为其任也()()人而小之)20用现代汉语翻文中划线句。姑女所学而从我21孟子对齐宣王怎样的期待?是采用什么方劝谏齐王的?【答案】得住承担(使变小20.且舍去/弃你所学的(本领从我(的吩咐去做21.国要发挥人才的特/信人才、给人才以自/贤人发挥各自的本领/用贤图治,让他们学以致用:不钳制人才、束缚贤人的手脚不依着统治者的好恶爱憎或个性来治理国家用木匠和玉匠设喻比来劝谏齐王。【解析】【19题解】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的两个词都是古今异义词,如“胜”:能承担。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20题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境中根据上下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姑:姑且。舍:放弃。”【21题解】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抓住孟子的话:至于治国家,则曰:‘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则何以异于教玉人雕琢玉哉?”意思是至于治理国家,却说:‘暂且放弃你所学的本领来听我的’那么这和非要玉(按您的办法去雕琢玉石不可有什么不同呢?”孟子认为治理国家与教玉人雕琢玉一样,这样做才会学有所用,用必所学。希望治理国家要发挥人才的特长。第二问,孟子用工匠加工木料、玉匠雕琢玉石作为比喻,强调统治者要发挥人才的特长,不能因统治者的武断而浪费人才。【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译文:孟子谒见齐宣王,说:造大房子,就一定要叫工师去寻找大木料。工师找到了大木料,大王就高兴,认为工师是称职的。木匠砍削木料,把木料砍小了,大王就发怒,认为木匠是不称职的。一个人从小学到了一种本领,长大了想运用它,大王却说:‘暂且放弃你所学的本领来听我的’,那样行吗?设想现在有块璞玉在这里,虽然价值万金,也必定要叫玉人来雕琢加工。至于治理国家,却说:‘暂且放弃你所学的本领来听我的’,那么,这和非要玉匠(按您的办法)去雕琢玉石不可,有什么不同呢?")三阅读下文,完下列小题。谓王曰:“臣窃王之轻齐、易,而卑畜韩也臣闻,王兵胜不骄,伯主约不忿。胜而不,故能服世;2
..约不忿,故能从。今王广德魏赵而轻失齐,也;战胜宜阳不恤楚交,忿。骄忿非伯主业也。臣窃为王之而不取也》云靡不有初,鲜有终。故先王所重者,唯始终。何以知其?昔智伯瑶残、中行,围晋阳,卒为三笑;吴王夫差越于会稽,胜于艾陵,为黄之遇,无礼于,遂与勾践禽死于干隧;梁伐胜齐赵韩兵十二诸以朝天子于孟子布而拘于齐者无也能始而不能也..(选自《战国策秦策【释秦王:秦武。②《诗经伯:又称智襄子春秋末年晋国卿之一。④范中行指春秋末年晋贵族范氏、中氏。⑤三家:赵、韩、魏三。⑥梁君:指惠王。8.释下句中加点的词()克终()()为家笑()9.译下句子。()窃王之轻齐、易,而卑畜韩也()者无功也,能始不能终也。10选文中,进谏向秦王提出了两条忠告?11从个人成长角,谈谈读文后获得的启示。【答案】8能够(2终9臣私下疑惑大王轻视齐国、楚国,蔑视韩国(的原因(2)这三人并非没有功绩,只是能善始却不能善终。10君主处理国家间关系时要做到不骄不忿君主行事有始有终才能使国家长盛不衰。11.例:成长的过程中,要始终秉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和坚持不懈的作风,这样才能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促进个人的持续发展。【解析】【8题详】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的两个字都是古今异义词,如“克”:能够。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9题详】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窃”:私下。“轻”:轻视。“卑”:蔑视。“始”:善始。【10题解】文言文要点信息的提取概括。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如进谏者向秦王提出的两条忠告可分析“王兵胜而不骄伯主约而不忿胜而不骄故能服世约而不忿故能从邻”“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等句,即可整理出答案。【11题解】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整篇阅读文言文,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原文的中心,看看原文到底要表明一个什么主要观点。同时注意题干要求,即“从个人成长角度”谈启示。这位无名说客指责秦王外交政策失误,并指出秦王在个性上的缺陷,要求其应该“胜而不骄、败而不忿”,并且指出谦虚谨慎、贯彻始终尤其是坚持住后半段、坚持到底才是真正的胜者本色、英雄本色。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谦虚谨慎的态度和坚持不懈的作风仍是我们应该坚持的良好品质。【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译文:有人对秦武王说:“臣私下十分疑惑大王何故轻视齐、楚,而且待韩国就象对待奴仆,极不礼貌。臣听过这样的话,胜而不骄是王者作为,败而不忿是霸主胸襟。胜而不骄,故能服众;败而不忿,才能与周围和睦共处。现在大王很看重和魏、赵两国的关系,不惜广施恩德,可却淡薄与齐国的交往,这可是骄傲的表现;取得宜阳大捷,就疏远楚国,这是忿怒的原因。骄忿难以成就霸业,臣私下认为大王应当加以深思,不该这样做经》上说:‘做任何事情总有个开头,但是很少能做到善始善终。’因此先王要特别注重善始善终。过去智伯灭掉范、中行氏,又围攻晋阳以求灭赵,结果为韩、赵、魏三家所灭;吴王夫差把越王勾践围困在会稽山上,又在艾陵一役中大败齐国,后来在黄池(地名)主持诸侯会盟,对宋无礼最后为勾践所擒,死在干隧这个地方;魏惠王当年更是盛极一时,伐楚胜齐,使韩、赵屈服,还邀集十二家诸侯朝天子于孟津(地名后太子死于马陵(地名)一役,自己为形势所迫,素衣布冠为秦所囚。这三人当初都建有赫赫战功,只因不能将谨慎贯彻于始终。四凿借光3
..匡字椎圭(guī学而无烛,舍有烛而不,衡乃壁引其光,以映光而读之。人大文不识家富书,衡乃与其作而不求偿,人怪问衡,衡:“愿得主人遍读之”主人叹,资给以书遂成大。..(自晋·葛洪《京杂记【释】①不逮:烛光透不过来②姓:大③不识:文,名不识。④学:很有学问人。17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资以书衡与其佣作不偿
资:_____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_____18把文中画线句翻成现代汉语衡穿壁引其光,书映光而读之19请你结合文章容,说说匡衡遂成大学”的因。【答案】/供/供给(2表转折,但18.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用书照着光亮来读。19.衡勤奋好学,通过凿壁借光来勤奋读书衡不怕艰苦,通过无偿与人佣作得以遍观群书,最终成为大学问家。【解析】【17题解】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资”:借、提供。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而”作为文言虚词的意思或用法,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18题解】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乃”于是就“穿壁”:凿墙壁。“映”:照着。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19题解】文言文要点的概括。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如匡衡“遂成大学”的原因可分析“衡乃穿壁引其光书映光而读之”“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愿得主人书遍读之”等句可整理出正确答案。【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译文:匡衡字稚圭,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用书照着光亮来读。同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家境富裕,有很多藏书。匡衡就给他做雇工却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匡衡为什么这样,匡衡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把书借给他读,最终匡衡成了大学问家。五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王羿射方尺之皮寸之的命羿曰子之则子以万金之不中则削子以邑之地羿无定色,气于中乃援弓而射之不中,更射之又不中。夏王太傅曰:“斯也,发无不中而与之赏罚则不中的者,也?”太傅曰“若羿也,喜为之灾,万金之患矣。人能惧去其金,则天下之皆愧于羿矣。”【释】①羿:后,传说中的射能手。②战:抖,急促。③:抛弃。16用“”下的文字句三处)中则赏子以万金之费不中则削子以千邑之地17用现代汉语翻下面的句子。斯也,发无不中而与之赏罚,不中的者,何?18文中“__________”句的描已预示了后羿以射中;这则言故事告诉我__________道理【答案】中/则赏子以万金之费/不中/削子千邑之地17.个后羿,射箭没有不中的,但给他定下赏罚的要求,却射不中靶子,为什么?18一个空:羿容无定色,气战于胸中;(二个空示例:一个人无论水平多高,只要患得患失,就难以成功;做事情不能患得患失;做事情必须保持良好心态。【解析】选自:不详作者:不详4
.................夏王让他表演箭术,靶子是用一尺见方的兽皮制成的,正中画了直径为一寸的红心。后羿微微一笑,毫不在意。临射前,夏王突然宣布:“你射中了,就赏你一万两黄金;射不中,剥夺你拥有的封地。”后羿听了,顿时紧张起来,脸色一阵红一阵白,胸脯一起一伏,怎么也平静不下来。就这样,他拉开了弓,射出第一支箭.箭身擦着靶子,飞到一边去了。后羿更加紧张了,拿弓的手也开始颤抖起来。他勉强射出了第二支箭。羽箭远离靶子落在地上。围观的人连连发出嘘声。夏王问大臣弥仁:“后羿平时射箭是百发百中的,为什么今天连射两箭都脱靶了呢?”弥仁说“后羿是被患得患失的情绪害了大王定下的赏罚条件成了他的包袱所以表现很不正常。如果人们能够排除患得患失的情绪,把厚赏重罚置之度外,再加上刻苦训练,那么,普天下的人都可以成为神箭手,一点儿也不会比后羿差的。”【16题解】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根据句意来划分即可。句意:你射中了,就赏你一万两黄金;射不中,就剥夺你拥有的封地。【17题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记漏翻关键词语。注意以下关键词语的意思:“斯”,这个;“中的”,射中靶子;“何也”,为什么。点睛:翻译文言句子是文言文的一个重要考点。翻译句子要把握的原则1.语句通,成分完整翻译省略主语宾语时要补充完整,并添加括号落实字词,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方法是:吃透课内文言文,反复诵读,熟练掌握,再适当拓展。【18题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的语句,分析其中心意思。“人能遗其喜惧,去其万金,则天下之人皆不愧于羿矣”是语段中的议论句,也是主旨句所在。由此句可知,此语段告诉我们要舍弃名利,抛弃喜惧,不要患得患失的道理。六文言文阅读苏私识范仲淹庆三,轼始总,入校。士有自京来者,以鲁人守道作《庆历德诗》示乡先轼旁窃观,则能习其词,问先以所颂十一人何人也。先生:“童子何用之?”轼曰:此天人也耶?不敢知;若亦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四人者,人杰。”虽未尽了,则私之矣。嘉
二,始举进
,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盖十有五年而不见其面,岂非也欤?”(自宋·苏轼《文正公文集叙【释】①庆历:仁宋年号。②先生:乡里的塾先生。③韩范、富、欧阳分别指韩琦、仲淹、富弼、欧修。④嘉祜:仁宗的另一个号。⑤举进士考中进士。12请用“/给下面的文断句断二)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13下列句中加点的意义和用法相的项是)A.鲁人守道以其境过清,可久居(柳宗《小石潭记B.生奇言舟尾长约八分有(魏学《核记C.已私之矣吾之我者,我也忌齐王纳》D.葬,墓碑既克,公问其刿论战14用现代汉语翻文中划线的句。()子用知之?()四者,人杰也。15苏轼对范仲淹着怎样的感情简要说说你的由。16下列对文化常理解有误的一是()A.垂髫总角、加冠、蔻”四个表示龄称谓的词是年龄从小到大顺序排列的。B.一门子三词客”指宋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人并称“三苏,苏轼为“大”。5
...C.轼与阳修并称“欧”,二人同处唐宋八大家”列。...D嘉祜年举进士”的“士”宋代是参加科举考试过了由皇帝主“殿试”的人清时期,进第一名称为状,第二、三名别称为榜眼、花。【答案】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不一见其面.D14小孩子知道这些有什么用?(这四个人,是人中豪杰。15.佩、仰慕;从他读范仲淹墓碑“至流涕”和对自己不能认识范仲淹十分遗憾等可以看出。A【解析】【12题解】试题分析: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句子“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的意思是:我知道他的为人,大概已经十五年了,却没有见到他一面。据此,正确的句读是: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不一见其面。【13题解】试题分析: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A.选项中“以”分别为“拿,用”和“因为”B.选中的“奇”的意思分别为“认为……奇”和“余数”;.选中的“私”分别是“私自”和“偏爱”;D.选项中的“既”都是“已经”的意思。故选D。【14题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句中的“童子(小孩子(什么知道”几个词是赋分点中的“(这…(表判断”几个词是赋分点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15题解】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理解和体味作者的情感。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作答。从“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和“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可以看出苏轼从小就对范仲淹钦佩和仰慕为自己不能认识范仲淹而感到遗憾。据此理解作答。【16题解】试题分析:对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的考查。在古代,对年龄的称谓有: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孩提:2—的儿童。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蔻:指女子十三岁。及笄:指女子十五岁。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立之年:指三十岁。不惑之年:指四十岁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年:指六十岁。古稀之年:指七十岁。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期颐之年:一百岁。据此可知项的“‘垂髫、总角、加冠、豆蔻’四个表示年龄称谓的词是按年龄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的说法是错误的。故答案为A。【点睛】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参考译文:庆历三年,苏轼正是十二三岁的年龄,进入乡下的私塾学习,有一位从京师来的读书人,拿鲁地人石守道写的《庆历圣德诗》给私塾的老师看。苏轼在旁边偷看,就能够诵读通晓文中的语句,苏轼问先生其中赞颂的那十一个人都是谁,先生说"孩子知道这些有什么用?"苏轼:(如果)他们是神仙就不敢知道;如果(他们)也是普通的人,我为什么就不可以知道他们先生苏轼说的话感到惊奇,把这十一个人的情况全部告诉了苏轼,并且说"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这四个人,是人中豪杰时虽然没有完全明白(这句话已经私下记住他们了。嘉祐二年,苏轼中了进士,到了京城,正赶上范仲淹逝世。安葬之后,墓碑立好,苏轼读碑文以至于流泪,说:"我知道了他的为人已经十五年了,却没有见到他一面,难道是命中注定的吗?"七阅读下面文言,完成后面小真铁陈恕陈,字仲言,洪南昌人。为吏,折节读书恕通判澧州,自唐季为节镇领,吏多缘簿干没为奸。恕擿发其弊,郡称为强明,以干闻。恕知代,入判吏部选,拜盐铁使。有心计,厘去弊,整顿赋税疏货财,府库丰,太宗深器之亲题殿柱曰“盐铁陈恕”。恕知贡举。恕以洪人避嫌,江南贡士被黜退又援贡举非其之条,故所取少,而所取以曾为首,及廷糊名考校,曾得甲科,时议之。恕事母孝母,哀慕过甚,食荤茹,遂至瘠。(选自《宋史·恕传8.列选中节奏划分正的一项是()A.为/县B.尽擿发其弊C.宗深/D.恕/知举9.释文加点词语的意。①为县吏)6
.....②被黜退).....10翻译下面句子太深器之,亲题柱曰“真盐铁恕”。11读了这篇文章说说陈恕是一怎样的人。12联系生活,陈的经历给了你些启示?【答案】8.B9年轻时(2②全或都10.宗极其器重他,亲笔在殿柱上題词“真盐铁陈恕”。11.性格刚毅,不畏强权。②治国能力突出,善于理财。③品德高尚,爱惜名声(避嫌性情至孝。12.为人处世要有魄力,不能畏手畏脚,否则无法成事。②做官做事要有能力,才能得到领导的赏识。③品德名声很重要,要谨言慎行,维护自己的名声。④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敬父母是做人之本。【解析】【8题详】此题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及文言诵读知识的能力。答案为其它几项改为:A少/县吏。宗/深器。/知贡举。【9题详】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的两个字都是古今异义词,如“少”:年轻时。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10题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深”:极其。“器”:器重。“题”:题词。【11题解】把握好文言文的人物精神品质,概括人物的性格的特点,我们可以分析具体事件,因为事件可以反映人物的品格;分析各种描写,因为通过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如从“恕尽擿发其弊,郡中称为强明,以吏干闻”分析,可见他是一个性格刚毅,不畏强权之人。如从“恕有心计厘去宿弊整顿赋税疏通货财府库丰盈”分析可见他是一个治国能力突出善于理财之人。从“恕事母孝母亡,哀慕过甚,不食荤茹,遂至赢瘠”分析,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性情至孝之人。【12题解】题干要求联系生活,答出陈恕的经历给你的启示。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整篇阅读文言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特别要读懂陈恕的经历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社会实践确定一个观点后进行论述如可从处世要有魄力、做事要有能力、注重品德名声、孝敬父母等角度写启示。【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译文:陈恕,字仲言,洪州南昌人。年轻时做过县吏,改变旧习,发愤读书。澧州自唐朝起就是节度使兼管,官吏很多利用公文欺上瞒下,投机图利陈恕揭发其中的所有弊端郡中都称赞他精明强干以才能闻名于世不久做了代州知州可以参与吏部举士考选选拔职官,授予盐铁使。陈恕有心計,将积久的弊政清理一空,太宗极其器重他。亲笔在殿柱上題词“真盐铁陈恕”。后负责科举考试。陈恕因为自已是洪州人避嫌,凡是江南的贡士都被清退。又援引“贡举非其人“(就是“推举的人不合袼”)的律条,所以取士很少,而所取的举人以王曾为首,等到廷试糊名考试,王曾又考了第一等,当时人们都称赞陈恕所举得人。陈恕对母亲很孝顺,母亲亡故,过度哀伤思慕,不吃荤腥,以至于瘦弱不堪。八阅读下面文言,完成下列小。何轩记昔子欲居九夷,以为陋。孔子:“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仁龙场,场古
之。人皆以予自
往将陋其地,弗居也;而予处旬月,安而之夷人其好恶詈,直情率。始至,无室以止居丛棘之间,则
也迁于东峰,石而居之,又以湿。予尝圃丛棘之右,民与伐木阁之材,其地为轩以予。予因而翳以桧竹,
之卉药,琴编图,学士之来游,亦稍稍而集于是人之及吾者,若观于通焉而予亦忘予之夷也。因之“何陋”,以
孔之言。(自《王文成公书删节)【释】①蔡:周古国。②上国国都。③詈:。④郁:阻滞⑤莳:栽种。信:通“伸”伸张。8.列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仁/以谪龙C.孔子欲居九9.释文下列句子加点的含义。
B.石穴而居之D.是/人及吾者7
........()仁罪谪龙()........()石而居之()()名曰“何陋”()10翻译文中画线子。()子:“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是之及吾轩者,观于通都焉,予亦忘予之居也。11从选文中你能出“何陋轩”如何来阐明孔“何陋之有”观点吗?请结文章内容简要析。【答案】8.C9因为(2靠近(3作动,命名10孔子说:“君子居住在那里,有什么简陋的呢?”(2)在这时候到我轩中的人,好像来到了四通八达的都市,然而我也忘记了我是住在远夷之地。11.住环境优美(桧竹卉药妆扮居室活情趣高雅(与琴编图史相伴往人物不俗(与文人学士交往【解析】【8题详】C昔/子欲居九夷。【9题详】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注意古今异义词,如“靠近。词类活用词,名:名词作动词,命名。【10题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注意重点词语“何陋之有”是宾语前置句。即“有何陋”,译为:有什么简陋呢。此处的“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若:好像。【11题解】此题同时考查对课内以及课外文言文内容的把握铭是从居住环境生活情趣交往人物等角度体现陋室不陋的轩记》与其类似。居住环境优美:刘禹锡居所苔痕碧草相映;王守仁住处竹木花草相伴;生活情趣高雅:刘禹锡调素琴、阅金经;王守仁添置琴编图史;交往人物不俗:刘禹锡只与鸿儒交往;王守仁与游学读书人往来。【点睛】译文孔子想搬到九(边远之地去住别人都认为那里简陋落后孔子说"子居住在那里有什么简陋的呢?"王守仁因罪被贬龙场,龙场在上古蔡国属地以外的边远地区。人们都以为我来自京城,一定会嫌弃这里简陋,不能居住;然而我在此地住了十个月,却很安乐。夷人好骂人,说粗话但性情率真,淳朴。我刚来的时候,没有房子居住。住在丛棘之中,则非常阴滞;迁到东峰,就着石洞住下,却又阴暗潮湿。我曾在丛棘的右边开园种菜,夷民纷纷砍伐木材,就着那块地搭建起一座轩房让我居住。我于是种上桧柏竹子,又栽上芍药等花卉上)琴书和图册史书,来交往的文人学士,也慢慢聚焦增多了。在此之后到我轩中的人,好像来到了四通八达的都市,而我也忘记了我是住在远夷之地。于是给轩取名"陋轩"哎呀,现在夷人的风俗,崇尚巫术,敬奉鬼神,轻慢礼仪,放任性情,然而这对他们淳朴的本质并没有损害。果真有君子住到这里来,开导教化他们大概很容易吧。可是我不是那种能担此重任的君子,因此写下这篇",用以等待将来的人。九文言文阅读东食汤饼①吕辅言:东坡先与黄门公②南③相遇于梧、间④。道旁有⑤汤饼者,共食之。恶⑥不食。黄门置箸叹,东坡已尽矣。徐谓黄门:“九三郎⑦尔尚欲咀嚼耶”大笑而起。少游闻之,曰“此先生‘饮但湿’⑧而已。【】①汤饼:面。②黄门公:苏轼弟苏辙。南迁:贬谪到方。④相遇于、藤间:绍圣年苏轼贬海南苏辙贬雷州,行途中两人相于梧州、藤州间。⑤鬻:卖⑥恶(c”。九三:苏轼对弟弟称。⑧饮酒但饮:只管饮酒,管它的味道。14解释下列句中点的词。()不()()谓门曰()()尚咀嚼耶()()少之()15找出与例句中点词用法相同一项()例:秦少游闻之8
............A.丝竹乱耳............B.陆草花C.而攻而不胜D.耕之上16用现代汉语翻下面的句子。黄置箸而叹,东已尽之矣。17从苏东坡的言中.你可以看他是_的。【答案】吃(2)诉、对……说(3)还4听说、听见15.C16.门公(苏辙)放下筷子叹气,而(这时)苏东坡已经吃完了(面条.豁(乐观、洒脱)【解析】【14题解】试题分析:“食”是文言文中的多音多义字,在此应解释为动词用法,即“吃”。其余三个都很典型,容易解答。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点评:做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题,一定要牢记课外考查看课内的原则。用心想一想,都能在课内找到这此词的影子,这样词语就不难解释了。但是平时要有一定的文言知识积累,一些文言词语的常规用法是必须知道的。【15题解】试题分析题干的“之”为代词四个选项中只有中“之”与其同义的该字是主谓之间不译该字是助词“的”。D该字是动词,“到”。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掌握和辨析能力。点评:平时学习中,对于文言虚词要多加比较,知道它有几个意思,并分别举出例句,积累下来。遇到多义的文言虚词后一定要加以联想,想一想在其它句子中该词是什么意思,这样熟能生巧。考试时再遇到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区别开了。【16题解】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此句中的关键词有“尽”,应该解释为动词即“吃完”,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17题解】试题分析:“南迁”一词点明了苏轼当时的处境,“恶不可食。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大笑而起”等体现了他的乐观、豁达。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概括能力。点评: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人物的言行举止、侧面描写、别人的评价及议论抒情的语句来整体感知的。概括时要做到突出重点、用词准确。十文言文阅读初同张堪素有名称,尝于见,甚重之,接友道,乃把晖曰:“欲以妻托朱生。”晖堪先,举手未敢对自后不复相见堪卒,晖闻其子贫困,乃自候视,厚赈晖子怪而曰:“大人不堪友,平生未曾闻,子孙窃怪。”晖曰:“尝有知己之言吾以信于心也”【释】①晖:朱,与张堪同为汉人。②名称名声,名望。太学:汉朝设京城的最高学。④赈赡:救。13下列对句中加词的解释,不确的一项是()A.同县堪素有称素:向来B.于太见晖C.少子而问曰D.尝有己之言
尝曾经怪责怪言话语14下列句子中,点的“以”的法与例句相同一项是()例:欲以子托生A.以为师矣B.中有乐者C.以美于徐公9
.D.临崩臣以大也.15下列句子中,“接以友道”式相同的一项()A.之蔚而深秀者,琅也。B.峨冠多髯者为东坡C.能为涨携之去D.鼓作,再而衰,三竭。16对原文有关内理解与分析,列表述不正确一项是()A.晖很重张堪,把他朋友对待,并备把妻子儿女付给他。B.晖认张堪是前辈,于张堪的托付是拱手没有敢承。C.晖虽没有当面应承但对张堪的话记在心。D.文中以看出,朱晖一个很讲信用人。17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闻妻子贫困,乃往候视,厚赈之。()尝知己之言,吾信于心也。【答案】.C14.D15.D16.17朱晖听说张堪的妻子儿女生活贫困,于是亲自去探视,并送去丰厚的钱款救济他们张堪曾经知己之言,我早记在心上了。【解析】【13题解】C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晖少子怪而问曰”中的“怪”:意动用法,觉得奇怪。整句译为:朱晖的小儿子觉得奇怪,问道。【14题解】D子中加点的“以”的用法与例句相同。都是介词“把”之意。凭借。B为。为。【15题解】D子与“接以友道”句式相同。题干句。“接以友道”:把他当作朋友对待。应为“接(之)以友道”,省略“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为“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也是省略句。A判断句。断句。C动句。【16题解】A原文有关内容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应该是张堪把妻子儿女托付给朱晖。【17题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妻子”:妻子儿女。“候视”:探视。“赈赡”:钱款救济。“以”通“已”。【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翻译:起初,与朱晖同县的张堪一直很有名气,曾经在太学见过朱晖,很器重他,把他当作朋友对待,握着朱晖的手臂说:“我想把妻子儿女托付给朱先生”。朱晖认为张堪是前辈,只是拱手没有敢应承,从此两人再也没有见面。张堪死后,朱晖听说张堪的妻子儿女生活贫困,于是亲自前往探视,送去丰厚的钱款扶助。朱晖的小儿子觉得奇怪,问道:“父亲您和张堪不是朋友,平常也没什么往来,我们实在觉得奇怪啊”。朱晖说:“张堪曾经对我说过知己的话,我把这份真诚的心意铭记在心上了。”十、阅读下面的言文,完成下小题。司朗传司朗字伯达,河温人也。九岁人有道其父字,朗曰:“慢亲者,不敬其者也。”客谢。十二,试经童子郎,监试以其身体壮大疑朗匿年,劾。朗曰:“朗内外,累世长,朗虽稚弱,仰高之风,损以早成,非志所也。”监试者之。后东兵起,故冀刺史李邵家居王,近山险,徙居温。朗谓曰:“唇齿之,岂唯虞、虢温与野王即是;今年去彼而此,是为避朝之期耳。且君国人之望也,寇未至而先徙带山之县必骇是摇动民之心开宄之原也,窃郡内忧之。”不从。边山之果乱,内徙,为寇。是董卓迁天子都安,卓因留洛。朗父防为治御史,当徙西以四方云扰,遣朗将家属还县。或有告朗逃亡者,执以卓,卓谓朗曰“卿与吾亡儿岁,几大相负”朗因曰:“公以高世之德遭阳九之10
除秽,广举贤士此诚虚心垂虑将兴至治也。德以隆,功业著,而兵难日,州郡鼎沸,境之内,民不业捐弃居产,流藏窜,虽四关禁,重加刑戮犹不绝息,此之所以于邑也”朗卓必亡,恐见,即散财物以遗卓用事者,归乡里。到谓老曰:“董卓逆,为天下所,此忠臣义士发之时也。郡京都境壤相接洛东有成皋,界大河,天下义兵者若未得,其势必停于。此乃四分五战之地,难以自,不如及道路通,举阳。黎阳营兵,赵威孙里旧婚,为监谒者,统兵马足以为主若后有变,徐观望未晚也。父老恋旧,莫从者,惟同县咨,将家属俱朗往焉。后数,关东诸州郡兵众数十万,皆荧阳及河内。将不能相一,兵抄掠,民人者且半。久之关东兵散,太与吕布相持于阳朗乃将家还温时岁大饥,人食,朗收恤宗,教训诸弟,为衰世解业。建二十二年,遇卒,时年四十。明即位,封朗子昌武亭侯,邑户,朗弟孚又子望继朗后,薨,望子洪嗣【】①抄:掠夺②阳九之会:灾难之年或厄。③宗:宗族宗室。16对下列句子中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谢之
谢道歉
B.朗之以于邑也邑同“悒”,愁不安C.弃居捐捐献
D.为衰解业
解懈怠17下列各组句子,划线词的意和用法都相同一组是()A.试者之B.齿之
莫从者久,关东兵散C.试者其身体壮大执以诣卓D.天下仇
为营谒者18下列对原文有内容的理解和析,不正确的项是()A马朗小时候就于应答现不同于一般少年敏捷与机智才在被董卓诘问得到了充分的现。B司朗冀州刺史李邵家避难的做法不赞成是为移家温不能真正避灾难是因为李邵的开会起当地居民的乱,但他的劝并未起作用。C.马朗为,如果董卓够清除众多的人,广泛推举能的人才,仔考虑,就能取盖世的功业,卓被他忠心和诚意打,最终放了他D司马朗到家乡认为家乡也不可以安居的地于建议乡们跟他一起举迁到黎明去但父老们恋故,只有赵咨及人跟着司马朗走。19将下列句子翻为现代汉语。()知必亡,恐见留即散财物以赂卓用事者,求乡里。()乃分五裂战争之,难以自安,如及道路尚通举宗东黎阳。【答案】.C17.A18.C19司马朗知道董卓必定败亡,害怕自己被留下,就分送财物给董卓手下管事的人,请求返回故乡。(2)这里是军队四分五裂交战争夺的地方,很难使自己安居下去,不如趁现在道路还可以通行,带领整个宗室向东迁往黎阳。【解析】【16题解】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C“捐弃居产”的意思是:抛弃了住房财产。“捐”是“抛弃”的意思,不是“捐献”。故答案为C。【17题解】试题分析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A选项中“者”分别为“的人”和“的人”B选项中的“之”的意思分别为“助词,的”和“补足音节,不译”;C选项中的“以”分别是“因为”和“介词,把”;D选项中的“为”分别是“被”和“担任”的意思。故选【18题解】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文章3的内容看,司马朗认为,如果董卓能够清除众多的恶人,广泛推举贤能的人才,仔11
.........细考虑,就能取得盖世的功业。这可从“朗知卓必亡”可知。选项中的“董卓被他的忠心和诚意打动,最终放了他”属于无中生有,文章并没有这样说。.........【19题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一词多义古今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必须翻译到位中的“灭亡以(用来(给)”几个词是赋分点句中的“乃(表判断(安居(趁(全(向东)”几个词是赋分点。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点睛】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参考译文: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地人九岁时有人直接叫他父亲的名字司马朗说“轻慢别人父母的人也就是不尊敬自己父母的人”这个客人就向他道歉。他十二岁时,通过通经考试成为童子郎,监考的人因为司马朗身体健壮高大,怀疑他隐瞒了年龄,就讯问他。我的父族和母族,历代人都长得个头高大,我虽然年幼,却没有希望高攀的习性,少报年龄来求得早有成就,这不是我立志要做的事。监考的人对他的话感到惊讶。后来关东的军队起事,原冀州刺史李邵家住在野王,靠近山势险要的地方,他打算迁居到温地。司马朗对李邵说:“唇齿相依的比喻难道只是指虞国和虢国吗?温和野王两地也正是这样现在您离开那里而居住到这里只是躲避早上灭亡的时刻罢了况且您是郡国百姓中享有名望的人现在敌寇还没有到来您就先迁走依傍山地的各县百姓必定发生骚乱这样就会动摇民心而成为违法乱纪的根源我私下为郡内百姓的安危感到担忧。”李邵没有听从他的劝告。沿山一带的百姓果然发生骚乱,他们向内迁徙,有的还进行抢劫。这时董卓迁移天子改都长安,董卓仍留在洛阳。司马朗的父亲司马防担任治书御史,应当向西迁移,因为天下各地纷乱如云,就派司马朗带着家属返回本县。有人告发司马朗打算逃跑,把他抓起来送到董卓那里,董卓对司马朗说:“你和我死去的儿子同岁,怎么这样辜负我!”司马朗于是就说:“您凭借高出世俗的美德,恰逢天下遭遇灾难的机会,清除众多的恶人,广泛推举贤能的人才,这确实是您的虚心纳下,殚精竭虑的结果样下去)将会出现兴旺以致大治的局面。您的威势和德行因此盛大,您的功勋和业绩因此显著,然而战争灾难一天天兴起,各州郡纷乱不安,郊野四境之内,百姓不能安居乐业,他们抛弃了住房财产,到处流浪逃窜,虽然四面的关口设卡制止,对逃亡的人加重刑罚惩治,但仍然不能禁绝止息,这就是我忧愁不安的原因。”司马朗知道董卓必定败亡,害怕自己被留下,就分送财物给董卓手下管事的人,请求返回故乡。他回到故乡后对父老们说:“董卓犯上作乱,被天下人仇恨,这正是忠臣义士发奋有为的时候。我们郡和京城境界相连,洛阳城东面有成皋,北面毗连黄河,天下兴起义兵的人们如果不能前进那情势必然使他们停留在这里这里是军队四分五裂交战争夺的地方很难使自己安居下去不如趁现在道路还可以通行,带领整个宗室向东迁往黎阳。黎阳有军营,赵威孙过去同我们乡里有姻亲,担任监营谒者,统领军队,足可以做我们的首领。如果以后有变化,再慢慢观望也不晚。”父老们留恋故土,没有跟着司马朗迁走的,只有同县的赵咨,带着家眷一起和司马朗迁往黎阳。几个月后,关东各州郡起兵,聚众几十万人,都集结在荥阳、河内一带。将领们不能统一行动,放纵士兵抢掠,百姓被杀死的近一半。过了很久,关东的兵散去,太祖和吕布在濮阳一带相互对峙,司马朗才带着家人回到温地。这一年发生大饥荒,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司马朗收留抚恤宗族里的人,教育自己的弟弟们,不因为是衰乱时期就放松学业。建安二十二年,因患病去世,当时四十七岁。十、阅读下面的言文,完成后小题王
,总之,赵州临人。七岁丧父哀毁过人。既,状貌奇伟。少时,馆礼部书王化基之门枢密副使湜见而以女妻宋氏亲族或易之化基曰“后三年鬷贵”果加言进士婺州观察推官代,真宗见而异,特迁太常博、提点神州路狱,权三司户判官。使契丹,以尚书度支外郎兼侍御史杂上“方调塞决而郡突歉民力敝请土木之不急者改三司户部使枢使曹用得罪,鬷同里为利用所,黜知湖州。时图阁待刺马季方用事,建言师贾人常以贱居茶盐交引,官置务收市之季良挟章献姻,众莫敢逆其,鬷独不可,:“与民竞利岂国体耶!”天章阁待制、大理寺、提举京诸司库务,抚淮南,累迁部益利路旱饥,为抚使,以左司中、枢密直学知益州。戍卒夜焚营、杀马胁军校为乱者鬷潜遣兵环营下今曰:“不者敛手出门,所问。”于是皆出,命军校乱者,得十余,即戮之。及,人莫知也。为有大体,不为察,蜀人爱之拜右谏议大夫同知枢密院事景祐五年,参政事,明年,尚书工部侍郎知密院事。天圣,得暴疾卒。户部尚书,谥穆。【释】①鬷)②侮易:侮辱③河;黄河决12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语的解,相的一项()A.契丹/使人之所恶莫于死我所欲也B.调兵决河今地千忌讽王纳谏C.旦,莫知及鲁肃过寻阳权学D.宗见之陵臧,不宜同师表12
......13下列选项中加词的意义与用与例句都相的项是(......例枢密副使宋湜而以女妻。A.之千里者B.曲智笑而止之山C.独爱出淤泥而不D.之女家,必敬戒,违夫子能淫14用现代汉语翻下面的句子枢使曹利用得罪鬷以同里为利所厚,黜知湖。15王鬷为什么受蜀人爱戴,请原文回答?请合文章具体内,谈谈王鬷是怎样的人?【答案】.C13.B14.密副使曹利用获罪,王鬷因为是同乡被曹利用厚待,被贬黜为湖州知州。15.因:其为政有大体,不为苛察。形象王鬷积极建言献/心百姓疾苦。他在兼任侍御史知杂事时,曾向朝廷建议:由于要调集军队堵塞黄河决口,邻京各郡灾荒歉收,民力损耗,应当把不紧急的修造项目废止王鬷正直敢言/畏权贵。龙图阁待制马季良曾提议在官府设置购销茶盐的机构。因马季良与章献太后是姻亲,没人敢反对,唯独王鬷直言那是与民竞利,不成体统鬷善于治安维稳伐果断。他主管益州时,有戍卒作乱。他派兵包围兵营,传话说:不作乱者只要不轻举妄动,走出营门,就不予追究。戍卒出来后,他查出作乱者并严惩。【解析】【12题解】C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相同。都是“等到”之意A者“出使”,后者“假使”B者“正当”,后者“方圆、纵横”D前者意动用法“以……为异”,后者“不同”。【13题解】B点词的意义与用法与例句都相同。都是代词A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谓之间的助词,取独。词“去、往”。【14题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得罪”,犯了罪。“以”,因为。“同里”,同乡。“为……所”,表被动。“黜”:贬黜,贬官。“出知”,出京任……知州。【15题解】一问,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如王鬷受到蜀人爱戴的原因可直接提取“其为政有大体,不为苛察”作为答案。二问,把握好文言文的人物精神品质,概括人物的性格的特点,我们可以分析具体事件,因为事件可以反映人物的品格;分析各种描写,因为通过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如从“方调兵塞决河,而近郡突歉,民力雕敝,请罢土木之不急者”等语言描写,可看出他是一个关心百姓疾苦的人。从“季良挟章献姻家,众莫敢逆其意,鬷独不可,曰:‘与民竞利,岂国体耶!’”等句分析,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正直敢言,不畏权贵的好官。【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译文:王鬷字总之,是赵州临城人。七岁时父亲去世,他哀伤过度以致损毁身体的情形超过一般人。长大以后,相貌奇特高大。考中进士,被授予婺州观察推官之职鬷)被替换回京,真宗看见他就觉得不一般,特地升迁他,让他历任秘书省著作佐郎、祁县知县、湖州通判。经两度升迁,任太常博士及梓州路刑狱的提点官,暂代三司户部判官王鬷出使契丹回来后,任都磨勘司判官。凭借尚书度支员外郎的身份兼任侍御史,主管杂事)给皇上进言:“现在正在调军队去堵塞黄河决口,而邻京各郡灾荒歉收,民力损耗,请把不紧急的修造项目废止。”改任三司户部副使。枢密使曹利用犯了罪,王鬷因为是曹的同,一向受曹厚遇此被贬)出京任湖州知州,后来调任苏州。回京后任三司盐铁副使。当时龙图阁待制马季良正掌权,他提议因京城商人常常用很低的价格收购囤积茶盐交易凭证,请求由官府设置机构收购、贩卖茶盐。马季良仗着是章献太后姻亲的身份,众人不敢违背他的意愿,唯独王鬷认为(这提议)不可以鬷)说:“与老百姓争利益,难道是合乎国家体统的吗?”(王鬷)被提拔为龙图阁待制、大理寺判官、在京诸司库务提举,出任淮南安抚使,临时担任吏部流内铨判官,多次调任刑部。益、利两路遇旱灾、闹饥荒鬷)任安抚使,以左司郎中、枢密直学士的身份任益州知州。益州戍卒中有在夜里焚烧军营、屠杀军马、胁迫军校作乱的,王鬷悄悄派兵包围该军营,下令说:“不作乱的人只要不轻举妄动,走出营门,就不予追究。”于是众人都走出军营王鬷)命令军校指认作乱的人,抓到十多个人,当即杀掉。到天亮时,人们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为政有大局观,不做苛刻审查蜀地人偏爱他他被授予右谏议大夫枢密院副知事之职景祐五年他任参知政事第二年调任尚书工部侍郎和枢密院知事。天圣年间,得了急症重病死了。追赠户部尚书,谥号是忠穆。十、阅读下面文文,完成下列题,楚伐齐,鲁亲之齐王患之,张曰:“臣请令中立。”乃为见鲁君。鲁君:“齐王惧乎”曰:“非臣知也来吊下”君曰“吊”曰“君之过矣不与胜者而与胜者故地”鲁君曰“子以、楚为孰胜战”对曰:“鬼不知地。”“则子何以吊寡?”曰:“、楚之敌也,不用有与无鲁。13
足岂如全众而合国之后楚大胜齐,良士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1年中国经编干发巾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年普通妇检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急诊室设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压力电波黑胶管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年卫生间用纺织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广西2025年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护理人员招聘50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至2030年中国银行账户管理系统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金属鲍尔环填料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移动式电脑绗缝机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胡萝卜果蔬汁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中学学校2024-2025学年教师发展中心工作计划
- app 购买合同范例
- 小班期末家长会-双向奔赴 共育花开【课件】
- 矿山生态修复工程不稳定斜坡治理工程设计
- 2024年江西省高考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 颈部瘢痕挛缩畸形治疗
- 贵州省贵阳市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
- 规划课题申报范例:俄罗斯教育改革研究(附可修改技术路线图)
- 运输企业安全事故报告调查处理制度(简单版5篇)
- 仓库货物安全管理
- 端午做香囊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