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横断面设计_第1页
高速公路横断面设计_第2页
高速公路横断面设计_第3页
高速公路横断面设计_第4页
高速公路横断面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速公路规划与设计第六章高速公路横断面设计道路的横断面是指中线上各点的法向切面,它是由横断面设计线与横断面地面线所围成的图形。横断面地面线表征横断方向的地面起伏变化情况,它是通过现场实测或由大比例尺地形图、航测像片、数字地面模型等途径获得的。横断面设计线包括行车道、中间带、路肩、边坡、边沟、截水沟、护坡道以及专门设计的取土坑、弃土堆、环境保护等设施。横断面设计是路线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纵断面设计、平面设计相互影响,所以在设计中应对平、纵、横三个方面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反复比较和调整后,才能达到各元素之间的协调一致,做到组成合理、用地节省、工程经济和有利于环境保护。高速公路横断面的设计主要是根据交通性质、交通量、行车速度,结合地形、地物、气候、土壤等条件,充分考虑安全要求,进行道路行车道、中间带、紧急停车带、路肩、附加车道等的布置,确定其几何尺寸,并进行必要的结构设计以保证道路的强度和稳定性。6.1高速公路横断面组成6.1.1路基标准横断面组成路基标准横断面是交通部根据设计交通量、交通组成、设计车速、通行能力和满足交通安全的要求,按公路等级、断面的类型、路线所处地形规定的路基横断面各组成部分横向尺寸的行业标准。高速公路路基标准横断面分为整体式路基和分离式路基两类。高速公路由于公路等级高、交通量大,双向(上、下行)行车之间必须分开,分隔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将上、下行车道放在同一水平面上采用中间带分隔,称作整体式断面。整体式路基的标准横断面应由车道、中间带(中央分隔带、左侧路缘带)、路肩(右侧硬路肩、土路肩)等部分组成,路基标准横断面如图6-1所示;另一种是将上、下行车道放在不同的水平面上加以分隔,称作分离式断面,分离式路基的标准横断面应由车道、路肩(右侧硬路肩、左侧硬路肩、土路肩)等部分组成。自然横坡较缓时,以整体式路基断面为宜,横坡较陡、工程地质复杂时,采用分离式路基断面。高速公路整体式和分离式路基横断面,如图6-2所示。图6-1高速公路路基标准横断面(整体式)图6-2整体式、分离式的高速公路a)整体式b)分离式6.1.2路基宽度高速公路路基宽度为行车道、中间带宽度及其两侧路肩宽度之和。当设有中间带、紧急停车带、爬坡车道、变速车道时,还应计入该部分的宽度。在横断面设计中,首先应确定路基宽度。高速公路路基宽度规定如表6-1和表6-2所示。表6-1高速公路整体式路基宽度公路等级高速公路设计速度/(km/h)12010080车道数86486464路基宽度/m一般值42.0034.5028.0041.0033.5026.0032.0024.50最小值40.00—25.0038.50—23.50—21.50注:“一般值”为正常情况下的采用值;“最小值”为条件受限制时可采用的值。表6-2高速公路分离式路基宽度公路等级高速公路设计速度/(km/h)12010080车道数86486464路基宽度/m一般值22.0017.0013.7521.7516.7513.0016.0012.25最小值——13.25——12.50—11.25设计速度为120km/h、100km/h的高速公路,根据通行能力需要可设双向四车道、六车道、八车道,并采用相应的路基宽度。设计速度为120km/h的四车道高速公路,宜采用28.00m的路基宽度。当地形条件及其他特殊情况限制时,可采用26.00m的路基宽度。确定路基宽度时,其中央分隔带、路缘带、路肩等宽度的“一般值”、“最小值”应同类项相加。但高速公路的六、八车道的路基宽度不采用“最小值”同类项相加。6.2横断面各组成部分设计6.2.1行车道

■行车道是指供各种车辆纵向排列、安全顺适地行驶的公路带状部分,是高速公路横断面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车道宽度是为了交通上的安全和行车上的顺适,根据汽车大小、车速高低而确定的各种车辆以不同速度行驶时所需的宽度。车道宽度应满足车辆行驶的需要。车速、交通组成和大型车的混入率对行车道宽度的确定有较大的影响。德国一项对公路横断面的研究认为车速与动态净空的关系如表6-3所示。表6-3运营速度与动态净空的关系最大车速/(km/h)最小动态净空/mV>701.2550<V≤701.00我国《规范》规定高速公路每一车道除山岭区采用3.50m外(V=60km/h),其余均采用3.75m。对高速公路行车道宽度的规定值如表6-4所示。表6-4高速公路行车道宽度设计速度/(km/h)1201008060车道宽度/m3.753.753.753.50注:高速公路为八车道时,内侧车道宽度可采用3.50m6.2.2中间带高速公路整体式路基必须设置中间带,以保证行车安全。1.中间带的组成中间带由中央分隔带和路线双向的两条左侧路缘带组成,如图6-3所示。中央分隔带是分隔高速公路上对向行车道的地带。分隔带以路缘石线等设施分界,在构造上起着分隔对向交通的作用。图6-3中间带示意图2.中间带的作用(1)将上、下行车流分开,排除纵向干扰,防止对向车辆碰撞;(2)清晰显示内侧边缘,引导驾驶员视线;(3)防止行车任意转弯调头;(4)可作为设置安全护栏、标志、绿化及其他交通设施之用;(5)设置一定宽度的中间带并种植花草灌木或设置防眩网,可防止对向车辆灯光眩目,还可起到美化路容和环境的作用;(6)设于分隔带两侧的路缘带,由于有一定宽度且颜色醒目,既引导驾驶员视线,又增加行车所必须的侧向余宽,从而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3.中间带宽度中间带的宽度是根据行车道以外的侧向余宽,防止驶入对向行车道的护栏、种植、防眩网、跨线桥桥墩等所需的设施带宽度而定的。一般分宽、窄两种中间带。中间带越宽作用越明显,但投资、占地多,对土地资源十分宝贵的地区要采用宽的中间带是有困难的。我国用地紧张,设计规范规定一般均采用窄分隔带,在构造上高出行车道表面。中间带宽度应等于设施带宽度和两边侧向余宽之和。我国《规范》明确规定了整体式路基的中间带宽度,如表6-5所示。中间带宽度规定了一般值和最小值。正常状况下应采用一般值,特殊情况时经技术经济论证后可采用最小值。同时,考虑中小桥与前后线形的连接,在断面组合方面,应避免多变。中央分隔带宽度1.00m,仅限于在中间带内不埋设管线或不设置跨线桥桥墩时采用。表6-5整体式路基的中间带宽度设计速度/(km/h)1201008060中央分隔带宽度/m一般值3.002.002.002.00最小值1.001.001.001.00左侧路缘带宽度/m一般值0.750.750.500.50最小值0.750.500.500.50中间带宽度/m一般值4.503.503.003.00最小值2.502.002.002.004.分离式断面之间地带的处理

各分离式断面行车道左侧应设置包括硬路肩与土路肩的左路肩。整体式路基过渡为分离式路基后,分离式路基间的最小间距不应小于表6-4规定。分离式路基两幅间的间距不必等宽,亦不必等高,可随地形而变化,与周围景观相配合。分离式路基中的一幅以桥梁形式叠于另一幅之上时,其最小间距不受此限。整体式断面分离为分离式断面后和分离式断面汇合成整体式断面前的一段距离内,当分离式断面两相邻路基边缘之间的中间距离小于中间带宽度时,应设置不同宽度的中间带,其中间带的宽度增宽或减窄时,应设置过渡段,其过渡段以设置在圆曲线半径较大的路段为宜。分离式路基应在适当位置设置横向连接道,以供养护、维修或抢险时使用5.不同宽度中间带的过渡

整体式路基的中间带的宽度一般情况下应保持等宽,当中间带宽度受地形条件及其他特殊情况限制需要变宽时,在宽度变化的地点,应设置过渡段,逐步过渡,避免突变。按表6-4规定,当中间带宽度在一般值与最小值之间变动,过渡段以设在回旋线范围内为宜,其长度应与回旋线长度相等;条件受限制时,过渡段的渐变率不应大于1/100;宽度大于规定或宽度>4.50m的中间带过渡段以设在半径较大的平曲线路段为宜,如图6-4所示。图6-4宽度>4.5m的中间带变宽过渡

6.中央分隔带形式中央分隔带的表面形式有凹形和凸形两种,中央分隔带宽度大于或等于3.0m时宜用凹形,一般植草皮;中央分隔带宽度小于3.0m时可采用凸形,可栽灌木或铺面封闭。7.中央分隔带开口(1)互通式立体交叉、隧道、特大桥、服务区设施前后,以及整体式路基、分离式路基的分离(汇合)处,应设置中央分隔带开口。(2)中央分隔带开口间距应视需要而定,最小间距应不小于2km。(3)中央分隔带开口长度不宜大于40m;八车道高速公路开口长度可适当增长,但不应大于50m。中央分隔带开口处应设置活动护栏。(4)中央分隔带开口应设置在通视良好的路段,若开口设于曲线路段,该圆曲线半径的超高值不宜大于3%。(5)中央分隔带开口端部的形状:中央分隔带宽度小于3.0m时可采用半圆形;中央分隔带宽度大于或等于3.0m时宜采用弹头形。开口处应设置活动护栏,严禁车辆U形转弯(掉头)。

6.2.3路肩1.路肩的组成路肩位于行车道外缘至路基边缘之间,是具有一定宽度的带状结构物。高速公路路肩由外侧路缘带、硬路肩和土路肩三部分组成,如图6-5所示。图6-5路肩(1)路缘带高速公路整体式路基应在硬路肩宽度内设右侧路缘带,作为硬路肩的一部分,其宽度一般为0.5m。其作用主要是诱导视线和分担侧向余宽功能,以利于行车安全。整体式路基路肩的路缘带在行车道右侧,称为右侧路缘带;当采用分离式路基时,则有左侧路缘带和右侧路缘带之分,左侧路缘带宽度为0.50m。(2)硬路肩高速公路采用整体式断面时,应在行车道的右侧设置硬路肩,用加固材料处理,具有一定强度。高速公路采用分离式断面时,行车道左侧也应设硬路肩。(3)土路肩土路肩是指紧邻硬路肩的道路组成部分,是不加铺装的土质路肩,它起保护路面和路基的作用,并提供侧向余宽。2.路肩的作用(1)由于路肩紧靠在路面的两侧设置,具有保护及支撑路面结构的作用(2)供发生故障的车辆临时停放之用,有利于防止交通事故和避免交通紊乱。(3)作为侧向余宽的一部分,能增加驾驶的安全和舒适感,这对保证设计车速是必要的,尤其在挖方路段,还可以增加弯道视距,减少行车事故。(4)提供道路养护作业、设置路上设施和埋设地下管线的场地。(5)精心养护的路肩,能增加公路的美观,并起引导视线的作用。3.路肩的宽度高速公路的路肩宽度应考虑发生故障车辆临时在路肩上停放所需的宽度。《规范》规定高速公路右侧路肩宽度,如表6-6所示。表6-6右侧路肩宽度设计速度/(km/h)高速公路12010080右侧硬路肩宽度/m一般值3.00或3.503.002.50最小值3.002.501.50土路肩宽度/m一般值0.750.750.75最小值0.750.750.75注:表中各所列“一般值”为正常情况下的采用值;“最小值”为条件受限制时可采用的值。为保三证行三车安三全,三考虑三到八三车道三高速三公路三小客三车因三事故三等临三时紧三急停三车的三需要三,有三条件三时应三设置三左侧三硬路三肩。三鉴于三内侧三车道三上行三驶的三车辆三以小三客车三为主三,故三规定三左侧三硬路三肩包三括左三侧路三缘带三的宽三度采三用2.三5m。高速三公路三采用三分离三式断三面时三,行三车道三左侧三也应三设硬三路肩三。其三宽度三规定三如表6-三7所示三。表6-三7高速三公路三分离三式路三基的三左侧三路肩三宽度设计速度/(km/h)1201008060左侧硬路肩宽度/m1.251.000.750.75左侧土路肩宽度/m0.750.750.750.756.三2.三4路缘三石路缘三石是三设置三在路三面与三其它三构造三物之三间的三标石三。路三缘石三的形三状有三立式三、斜三式和三曲线三式等三几种三,如三图6-三6所示三。中三央分三隔带三宽度三大于三或等三于3.三0m时宜三采用三平齐三式,三中央三分隔三带宽三度小三于3.三0m时可三采用三平齐三式或三斜式三。高速三公路三中央三分隔三带上三的路三缘石三起导三向、三连接三和便三于排三水的三作用三,高三度不三宜太三高,三因为三高的三路缘三石(三高度三>20三cm)会三使高三速行三驶的三汽车三一旦三驶入三将产三生飞三跃甚三至翻三车的三副作三用,三所以三高速公三路的三分隔三带因三排水三必须三设置三路缘三石时三,应三使用三低矮三光滑三的斜三式或三曲线三式的三路缘三石,三高度三宜小三于12三cm。路缘三石宜三高出三路面10三cm~20三cm,隧三道内三线形三弯曲三段或三陡峻三路段三等处三,可三高出25三cm~40三cm,并三应有三足够三的埋三置深三度,三以保三证稳三定。三缘石三宽度三宜为10三cm~15三cm。图6-三6路缘三石a)三立式b)三斜式c)三曲线三式6.三2.三5附加三车道附加三车道三指的三是道三路上三局部三路段三增辟三专供三某种三需要三使用三的车三道,三包括三变速三车道三、爬三坡车三道、三避险三车道三等。1.变速三车道当车三辆需三要加三速合三流或三减速三分流三时,三应根三据公三路的三等级三、使三用性三质等三增加三一段三使车三辆速三度过三渡的三车道三,使三变速三车辆三不致三因速三度的三变化三而影三响其三他车三辆的三正常三行驶三。变三速车三道是三加速三车道三和减三速车三道的三总称三。加三速车三道是三为保三证驶三入主三线的三车辆三,在三进入三主线三之前三,能三安全三加速三以保三证汇三流所三需的三距离三而设三的。三减速三车道三是为三保证三车辆三驶出三高速三公路三时能三安全三减速三而设三置的三。变速三车道三横断三面组三成如三图6-三7所示三,变三速车三道布三置在三主线三的右三侧,三设置三变速三车道三的路三段,三路基三应相三应加三宽,三不得三占用三硬路三肩宽三度。图6-三7变速三车道三横断三面组三成2.爬坡三车道爬坡三车道三是陡三坡路三段正三线行三车道三上坡三方向三右侧三增设三的供三载重三车行三驶的三专用三车道三。载三重汽三车的三混入三率较三大时三,会三影响三上坡三路段三的通三行能三力,三这时三应设三置爬三坡车三道。(1)爬三坡车三道设三置条三件四车三道高三速公三路连三续上三坡路三段,三符合三下列三情况三之一三者,三可在三上坡三方向三行车三道右三侧设三置爬三坡车三道。1)沿三连续三上坡三方向三载重三汽车三的运三行速三度降三低到三表6-三8的容三许最三低速三度以三下时三,可三设置三爬坡三车道三。2)上三坡路三段的三设计三通行三能力三小于三设计三小时三交通三量时三,应三设置三爬坡三车道三。表6-三8上坡三方向三容许三最低三速度设计速度/(km/h)1201008060容许最低速度/(km/h)605550403)经三设置三爬坡三车道三与改三善主三线纵三坡不三设爬三坡车三道技三术经三济比三较论三证,三设置三爬坡三车道三的效三益费三用比三、行三车安三全性三较优三时,三应设三置爬三坡车三道。(2)爬三坡车三道的三设计爬坡三车道三设于三高速三公路三上坡三方向三正线三行车三道右三侧,三宽度三一般三为3.三5m,包三括设三于其三左侧三路缘三带的三宽度0.三5m,如三图6-三8所示三。图6-三8爬坡三车道三横断三面组三成(三尺寸三单位三:m)爬坡三车道三的行三车速三度比三主线三低,三为了三行车三安全三起见三,主三线超三高坡三度与三爬坡三车道三的超三高坡三度之三间的三对应三关系三如表6-三9所示三。表6-三9爬坡三车道三的超三高值主线的超高坡度/%1098765432爬坡车道的超高坡度/%5432爬坡三车道三的平三面布三置如三图6-三9所示三,其三总长三度由三分流三渐变三段长三度、三爬坡三车道三长度三和合三流渐三变段三长度三组成三。图6-三9爬坡三车道三的平三面布三置爬坡三车道三的起三点,三应设三于陡三坡路三段上三载重三汽车三运行三速度三降低三至表6-三8中“容许三最低三速度”处;三爬坡三车道三的终三点,三应设三于载三重汽三车爬三经陡三坡路三段后三恢复三至“容许三最低三速度”处,三或陡三坡路三段后三延伸三的附三加长三度的三端部三。该三陡坡三路段三后延三伸的三附加三长度三规定三如表6-三10所示三。表6-三10陡坡三路段三后延三伸的三附加三长度附加路段的纵坡/%下坡平坡上坡0.51.01.52.0附加长度/m100150200250300350相邻三爬坡三车道三相距三较近三时,三宜将三两爬三坡车三道直三接相三连。三爬坡三车道三起、三终点三处应三设置三分流三、汇三流渐三变段三,其三长度三规定三如表6-三11所示三。表6-三11爬坡三车道三分流三、汇三流渐三变段三长度公路等级分流渐变段长度/m汇流渐变段长度/m高速公路100150~2003.避险三车道避险三车道三是指三在长三陡下三坡路三段行三车道三外侧三增设三的供三速度三失控三车辆三驶离三正线三安全三减速三的专三用车三道。(1)设三置原三因由于三地形三条件三限制三,平三均纵三坡无三法满三足要三求时三,存三在长三陡下三坡的三高速三公路三路段三,容三易造三成下三坡车三辆(三特别三是重三载汽三车)三制动三失灵三而产三生严三重的三交通三事故三,为三使失三控车三辆驶三离主三车道三,并三安全三地减三速直三至停三止,三避免三人员三伤亡三和财三产损三失,三有必三要设三置避三险车三道三。(2)避三险车三道类三型避险三车道三类型三如图6-三10所示三,主三要有三四种三坡度三和材三料组三合类三型,三即上三坡砂三坑型三、平三坡砂三坑型三、下三坡砂三坑型三及砂三堆型三。采三用哪三种类三型主三要考三虑路三段地三形、三气候三、造三价、三养护三维修三等因三素。a)b)c)d)图6-三10避险三车道三基本三类型a)上三坡砂三坑型b)三平坡三砂坑三型c)三下坡三砂坑三型d)三砂堆三型(3)布三设位三置1)避三险车三道一三般设三置在三长、三陡下三坡地三段右三侧视三距良三好的三适当三位置三,主三线应三设置三醒目三的标三志,三应避三免由三于视三距不三良而三导致三驾驶三员未三发现三或来三不及三操作三而错三过避三险车三道。2)避三险车三道可三修建三在主三线直三线段三上合三适的三位置三,并三应修三建在三失控三车辆三不能三安全三转弯三的主三线弯三道之三前以三及修三建在三坡底三人口三稠密三区之三前,三以保三证失三控车三辆上三的人三员以三及位三于坡三底的三居民三的安三全。3)避三险车三道入三口应三尽量三布置三在平三面指三标较三高路三段,三并尽三量以三切线三方式三从主三线切三出,三确保三失控三车辆三安全三、顺三利驶三入。三进入三避险三车道三的驶三入角三不应三过大三,以三避免三引起三侧翻三。(4)设三置要三求避险三车道三(制三动坡三床)三起点三采用0.三1m厚,三以30三m长度三渐变三至坡三床集三料总三厚度三。坡三床集三料可三采用三碎砾三石、三砾石三、砂三、豆三砾石三等松三散材三料,三厚度三为0.三3~0.三9m。制三动坡三床宽三度不三小于4.三5m,服三务道三路宽三度不三小于3.三5m。救三险锚三栓间三隔不三宜大三于90三m。强三制减三弱装三置可三采用三砂袋三或废三轮胎三堆砌三,高三度为1.三2m~1.三5m。上坡三砂坑三型避三险车三道设三置示三意如三图6-三11所示三。图6-三11避险三车道4.紧急三停车三带紧急三停车三带指三的是三供车三辆临三时发三生故三障或三其他三原因三紧急三停车三使用三的临三时停三车地三带。三关于三紧急三停车三带的三设置三,《规范》规定三:(1)高三速公三路的三右侧三硬路三肩宽三度小三于2.三50三m时,三应设三紧急三停车三带。(2)高三速公三路、三一级三公路三的特三长桥三梁、三隧道三,根三据需三要可三设置三紧急三停车三带,三其间三距不三宜大三于75三0m。紧急三停车三带的三设置三要求三如图6-三12所示三。图6-三12紧急三停车三带6.三3三路拱三、超三高及三加宽6.三3.三1路拱为了三利于三路面三横向三排水三,将三路面三做成三中间三高两三边低三的拱三形,三称为三路拱三。其三倾斜三大小三以百三分比三率表三示。三路拱三的形三式一三般有三抛物三线形三、直三线接三抛物三线形三、折三线形三、双三曲线三形等三。路三拱对三排水三有利三但对三行车三不利三。对三路拱三大小三的采三用及三形状三的设三计应三兼顾三两方三面的三影响三。对三于不三同类三型的三路面三由于三其表三面的三平整三度和三透水三性不三同,三再考三虑当三地的三自然三条件三可选三用不三同的三路拱三坡度三,如三表6-三12规定三的数三值。三高速三公路三采用三高级三路面三,其三横坡三度按三表6-三12规定三的数三值采三用。表6-三12公路三路拱三坡度路面类型路拱坡度/%沥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1~2其他沥青路面1.5~2.5半整齐石块2~3碎、(石)石等粒料路面2.5~3.5低级路面3~41.行车三道横三坡高速三公路三整体三式路三基的三路拱三宜采三用双三向路三拱坡三度,三由中三央分三隔带三两侧三边缘三向路三基两三侧边三缘倾三斜。三位于三中等三强度三降雨三地区三时,三路拱三坡度三宜为2%;位三于降三雨强三度较三大地三区时三,路三拱坡三度可三适当三增大三。2.路肩三的横三坡路肩三的横三坡度三一般三较路三面横三坡大1~2%。(1)硬三路肩三的横三坡1)直三线路三段的三硬路三肩应三设置三向外三倾斜三的横三坡,三其坡三度值三应与三车道三横坡三值相三同。三路线三纵坡三平缓三,且三设置三拦水三带时三,其三横坡三值宜三采用3~4%。2)曲三线路三段内三、外三侧硬三路肩三横坡三的横三坡值三及其三方向三:当三曲线三超高三小于三或等三于5%时其三横坡三值和三方向三应与三相邻三车道三相同三;当三曲线三超高三大于5%时,三其横三坡值三应不三大于5%,且三方向三相同三。3)硬三路肩三的横三坡应三随邻三近车三道的三横坡三一同三过渡三,其三过渡三段的三纵向三渐变三率应三控制三在小三于1/三15三0至大三于1/三33三0之间三。4)大三中桥三梁、三隧道三区段三的硬三路肩三横坡三值,三应与三车道三相同三。(2)土三路肩三的横三坡位于三直线三路段三或曲三线路三段内三侧,三且车三道或三硬路三肩的三横坡三值大三于或三等于3%时,三土路三肩的三横坡三应与三车道三或硬三路肩三横坡三值相三同;三小于3%时,三土路三肩的三横坡三应比三车道三或硬三路肩三的横三坡值三大1%或2%。位三于曲三线路三段外三侧的三土路三肩横三坡,三应采三用3%或4%的反三向横三坡值三。6.三3.三2超高汽车三在平三曲线三上行三驶时三,受三横向三力或三离心三力作三用会三产生三滑移三或倾三覆,三为抵三消车三辆在三平曲三线路三段上三行驶三时所三产生三的离三心力三,将三路面三做成三外侧三高内三侧低三的单三向横三坡形三式,三称为三平曲三线超三高。1.超高三横坡三的计三算超高三横坡三度可三由平三曲线三最小三半径三公式三得到三超高三横坡三的计三算公三式:2.超高三的过三渡方三式高速三公路三整体三式路三基的三超高三过渡三方式三有以三下三三种,三如图6-三13所示三。a)b)c)图6-三13有中三间带三高速三公路三的超三高过三渡方三式a)三绕中三间带三的中三心线三旋转b)三绕中三央分三隔带三边缘三旋转c)三分别三绕行三车道三中心三线旋三转(1)绕三中间三带的三中心三线旋三转先将三外侧三行车三道绕三中央三分隔三带边三缘旋三转,三待达三到与三内侧三行车三道构三成单三向横三坡后三,整三个断三面一三同绕三中心三线旋三转,三直至三超高三横坡三度值三。此三时中三央分三隔带三呈倾三斜状三。中三间带三宽度三较窄三时(三≤4.三5m)可三采用三。(2)绕三中央三分隔三带边三缘旋三转将两三侧行三车道三分别三绕中三央分三隔带三边缘三旋转三,使三之各三自成三为独三立的三单向三超高三断面三,此三时中三央分三隔带三维持三原水三平状三态。三此种三方式三适合三于各三种宽三度的三中间三带。(3)绕三各自三行车三道中三线旋三转将两三侧行三车道三分别三绕各三自的三中心三线旋三转,三使之三各自三成为三独立三的单三向超三高断三面,三此时三中央三分隔三带两三边缘三分别三升高三与降三低而三成为三倾斜三断面三。对三于车三道数三大于4条的三公路三可采三用。分离三式断三面的三高速三公路三由于三上、三下行三车道三是各三自独三立的三,其三超高三的设三置及三其过三渡可三按两三条无三分隔三带的三道路三分别三处理三。按三无中三间带三的公三路分三别予三以过三渡,三如图6-三14所示三。a)b)c)图6-三14分离三式断三面高三速公三路的三超高三过渡a)三绕内三侧车三道边三缘旋三转b)三绕中三线旋三转c)三绕外三侧车三道边三缘旋三转当超三高坡三度大三于路三拱坡三度时三,可三分别三采用三以下三三种三过渡三方式三:(1)绕三内边三线旋三转先将三外侧三车道三绕路三中线三旋转三,待三达到三与内三侧车三道构三成单三向横三坡后三,整三个断三面再三绕未三加宽三前的三内侧三车道三边线三旋转三,直三至超三高横三坡值三。一三般新三建工三程多三用此三法。(2)绕三中线三旋转先将三外侧三车道三绕路三中线三旋转三,待三达到三与内三侧车三道构三成单三向横三坡后三,整三个断三面绕三中线三旋转三,直三至超三高横三坡度三。多三用于三旧路三改建三工程三。(3)绕三外边三缘旋三转先将三外侧三车道三绕外三边缘三旋转三,与三此同三时,三内侧三车道三随中三线的三降低三而相三应降三低,三待达三到单三向横三坡后三,整三个断三面仍三绕外三侧车三道边三缘旋三转,三直至三超高三横坡三度。三路基三外缘三标高三受限三制或三者路三容美三观有三特殊三要求三时可三采用三此种三方式三。3.超高三缓和三段长三度的三确定超高三横坡三度由三直线三段的三双坡三路拱三,过三渡到三与圆三曲线三半径三相适三应的三单向三横坡三的路三段,三要有三一个三逐渐三变化三的区三段,三这一三变化三段称三作超三高缓三和段三或超三高过三渡段三。超高三过渡三段长三度按三下式三计算三:4.超高三值的三计算在实三际的三设计三中应三用较三多的三是绕三中央三分隔三带边三缘旋三转和三绕各三自行三车道三中线三旋转三这两三种方三法,三在超三高过三程中三,内三外侧三同时三从超三高缓三和段三起点三开始三绕各三自旋三转轴三旋转三,外三侧逐三渐抬三高,三内侧三逐渐三降低三,直三到HY(或YH)点三达到三全超三高。6.三3.三3加宽1.加宽三原因汽车三在曲三线上三行驶三时,三每个三车轮三所走三过的三轨迹三是不三一样三的。三后轴三内轮三行驶三轨迹三的半三径是三很小三的,三而且三偏向三曲线三内侧三,前三轴外三轮的三轨迹三半径三最大三。因三此,三汽车三在曲三线上三行驶三要比三直线三上多三占用三一部三分宽三度。三此外三,汽三车在三曲线三上行三驶,三其行三驶轨三迹并三不完三全与三理论三行驶三轨迹三相吻三合,三而是三有一三定的三摆动三偏移三,为三了保三证汽三车在三曲线三上和三在直三线上三具有三同样三的富三余宽三度,三故需三要路三面加三宽来三弥补三,以三策安三全,三这种三在曲三线上三适当三拓宽三路面三的形三式称三为平三曲线三加宽三。2.加宽三值的三计算1)普三通汽三车的三加宽由上三图的三几何三关系三,可三得普三通汽三车一三条车三道的三加宽三值;(2)半三挂车三的加三宽值(3)加三宽与三车速三的关三系(4)考三虑车三速影三响的三加宽三值计三算公三式3.加宽三过渡三段的三长度对于三设置三回旋三线或三超高三过渡三段时三,加三宽过三渡段三长度三应采三用与三回旋三线或三超高三过渡三段长三度相三同的三数值三;对三于不三设回三旋线三或超三高过三渡段三时,三加宽三过渡三段应三按渐三变率三为1:15且长三度不三小于10三m的要三求设三置。4.加宽三过渡三方式在加三宽过三渡段三上,三路面三的宽三度逐三渐变三化。三高速三公路三加宽三过渡三段的三设置三可采三用不三同的三加宽三过渡三方式(1)高三次抛三物线三过渡在加三宽缓三和段三上插三入一三条高三次抛三物线三,抛三物线三上任三一点三的加三宽值三可按三下式三计算三:式中三:b——圆曲三线上三的全三加宽三值(m);k——系数三,三,其三中为三加宽三缓和三段全三长,三为加三宽缓三和段三任一三点到三起点三距离三(m)。用这三种方三法处三理以三后的三路面三内侧三边缘三圆滑三、美三观,三适用三于对三路容三有一三定要三求的三高速三公路三和一三级公三路。(2)回三旋线三过渡在过三渡段三上插三入回三旋线三,这三样不三但中三线上三有回三旋线三,而三且加三宽以三后的三路面三边线三也是三回旋三线,三与行三车轨三迹相三符,三保证三了行三车的三顺适三与线三形的三美观三。适三用于三高速三公路三的下三列路三段:1)位三于大三城市三近郊三的路三段;2)桥三梁、三高架三桥、三挡土三墙、三隧道三等构三造物三处;3)设三置各三种安三全防三护设三施的三路段三。6.三4视距6.三4.三1行车三视距三定义为了三行车三安全三,驾三驶人三员应三能随三时看三到汽三车前三面相三当远三的一三段路三程,三一旦三发现三前方三路面三上有三障碍三物或三汽车三,能三及时三采取三措施三,避三免相三撞,三这一三必须三的最三短距三离称三为行三车视三距.停车三视距停车三视距三是指三汽车三行驶三时,三从驾三驶人三员看三到前三方障三碍物三时起三,至三到障三碍物三前能三安全三停止三,所三需的三最短三距离三。停车三视距三可分三解为三反应三距离三和制三动距三离两三部分三来研三究。反应三距离三是当三驾驶三人员三发现三前方三的阻三碍物三,经三过判三断决三定采三取制三动措三施的三那一三瞬间三到制三动器三真正三开始三起作三用的三那一三瞬间三汽车三所行三驶的三距离三。这三段时三间又三可分三为“感觉三时间”和“反应三时间”。根三据实三测资三料,三设计三上采三用感三觉时三间为1.三5s,制三动反三应时三间取1.三0s是较三适当三的,三感觉三和制三动反三应的三总时三间t=2.三5s。制动三距离三是指三汽车三从制三动生三效到三汽车三完全三停住三,这三段时三间内三所走三的距三离。另外三,应三增加三安全三距离5~10三m。通三常按三下式三计算三:依上三式计三算,三路面三处于三潮湿三状态三的小三客车三停车三视距三如下三表高速三公路三的下三坡路三段,三应采三用下三坡段三货车三停车三视距三对下三列相三关路三段进三行检三验。1.减速三车道三及出三口端三部;2.主线三下坡三路段三且纵三面竖三曲线三半径三小于三一般三值的三路段三;3.主线三分、三汇流三处,三车道三数减三少,三且该三处纵三面竖三曲线三半径三小于三一般三值的三路段三;4.要求三保证三视距三的圆三曲线三内侧三,当三圆曲三线半三径小三于2倍“一般三值”或路三堑边三坡陡三于1:1.三5的路三段。6.三4.三3三视距三的保三证在高三速公三路平三面上三的暗三弯(三处于三挖方三路段三的曲三线和三内侧三有障三碍物三的曲三线)三、纵三断面三上的三凸形三竖曲三线以三及下三穿式三立体三交叉三的凹三形竖三曲线三上以三及中三央分三隔带三内侧三都有三可能三存在三视距三不足三的问三题。三如图6-三18所示三。驾驶三员的三视线三距离三路面1.三2m(货三车可三取2.三0m),三驾驶三员座三位距三未设三加宽三的路三面外三边缘1.三5m。车辆三在弯三道上三行驶三时视三点的三运动三轨迹三半径三为检查三弯道三内平三面视三距是三否能三保证三的方三法有三两种三,一三是视三距曲三线法三,一三是横三净距三法。视距三曲线如图三所示三,AB是行三车轨三迹线三,从三汽车三行驶三轨迹三线上三的不三同位三置(三图中三的1、2、3、…各点三)引三出一三系列三视线三(图三中的1—1′、1—2′、3—3′…),三它们三的弧三长都三等于三视距S,与三这些三线相三切的三曲线三(包三络线三)称三为视三距曲三线。三在视三距曲三线与三轨迹三线之三间的三空间三范围三,是三应保三证通三视的三区域三,在三这个三区域三内如三有障三碍物三则要三予以三清除三。2.横净三距及三及其三计算横净三距是三指在三弯道三各点三的横三断面三上,三汽车三轨迹三线与三视距三曲线三之间三的距三离。三在弯三道内三所有三横净三距中三的最三大值三,称三为最三大横三净距三,用h表示三。其三值可三根据三视距S和弯三道的三曲线三长L、行三车轨三迹曲三线半三径RS算出三。有不三设缓三和曲三线的三横净三距和三设缓三和曲三线的三横净三距计三算,三主要三学习三前者三后者三不作三介绍6.三5横断三面设三计进行三路基三横断三面设三计时三,要三求在三各桩三位的三横断三面地三面线三基线三上,三确定三横断三面设三计线三的形三状、三尺寸三和结三构,三其主三要作三用是三:①三为计三算路三基土三石方三提供三资料三;②三确定三用地三范围三;③三为路三基施三工提三供依三据。6.三5.三1横断三面设三计的三基本三要求横断三面设三计应三使道三路横三断面三布置三及几三何尺三寸满三足交三通环三境、三用地三经济三等要三求,三路基三是支三撑路三面,三形成三连续三行车三道的三带状三土、三石结三构物三,它三既要三承受三路面三传来三的车三辆荷三载,三又要三承受三大自三然因三素的三作用三。因三此,三路基三横断三面设三计必三须满三足以三下基三本要三求。1.稳定三性:三在荷三载、三自然三因素三的共三同作三用下三,不三倾覆三、滑三动、三沉陷三、坍三方;2.经济三性:三工程三量小三,节三约资三金;3.规范三性:三断面三的某三些尺三寸(三如路三基宽三)必三须符三合公三路规三范和三设计三标准三的要三求4.兼顾三性:三要兼三顾农三田基三本建三设的三需要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