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正方形教案_第1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正方形教案_第2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正方形教案_第3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正方形教案_第4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正方形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小学三年级数学正方形教案小学三年级数学正方形教案1教学目的1、让学生经历探究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发现的过程。2、使学生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观察、判断、推理、概括等方面的才能。4、向学生浸透互相联络,互相对立的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的观点。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具多媒体课件、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一、复习准备我们已经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什么是面积?计算和测量面积要用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同学们对学过的知识掌握得很好,那么请看大屏幕。二、新课导引1、下面图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厘米。师:你怎么数得这样快?你是怎么数的?同学们已经会用数方格的方法求长方形的面积了。假如用这种方法去求一个较大图形或物体的面积〔如操场〕,你会感到怎样?今天我们研究一种求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新方法。〔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三、教学新课〔一〕实验,猜测请小朋友们拿出1号纸,量一量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再想一想你有什么方法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呢?学生反应:利用面积计、长乘宽……猜测:那么是不是所有的长方形的面积都是长乘宽呢?〔一〕研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如今每个小组都有一些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A、小组合作,用手中的小正方形摆出你喜欢的长方形。B、说出你所摆的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长是多少?宽是多少?C、组长把结果填在书上的表格中。反应拼图情况。探究提示:长方形的面积跟什么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根据你们小组摆的长方形,你有没有发现长方形的面积跟什么有关系?有什么关系?我们发现了长方形的面积跟〔〕有关系,有〔〕关系。〔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反应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师:哪组还有什么新的发现?指名学生说一说。小结:〔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1、利用迁移,探究知识把长方形的长缩短3厘米,求这个图形的面积。当长方形的长和宽相等的时候,这个图形就是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那正方形的面积应该等于什么呢?你可以借助刚刚的小正形摆一摆。〔板书: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师:由此我们发现,只要给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就能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同样只要知道正方形的边长就能计算出正方形的面积。试一试:小明家的方桌宽9分米,小明爸爸想给方桌划一块玻璃,请问要划多大的一块玻璃呢?四、稳固练习五、课堂小结本节课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想一想,这局部知识能帮助你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师: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它也是求其它平面图形面积的根底。通过它我们可以推导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等许多图形的面积。六、板书设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小学三年级数学正方形教案2授课内容教科书第36~38页。教学目的:1、经历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根本特征。2、培养、操作及思维的才能。3、培养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才能。教学重点: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学难点: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根本特征。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教学过程:一、导入,提醒课题。1、多媒体出示教室立体图。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藏在我们教室中的数学知识。在教室里你们能找出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吗?先用手沿着边围一围,再让我们把它描下来。(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2、举例。生活中像这样的僵局还有很多,可见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我们常见的图形。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3、研究长方形的特征。〔1〕猜测。谈话:我们先来研究长方形的特征,仔细观察黑板面,课桌面以及画在黑板上的长方形,你发现长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征?请学生汇报。〔2〕验证谈话:同学们猜测到底是对还是错呢?我们能用什么方法来证明一下呢?请同学们6人一小组,互相讨论,想方法验证一下长方形和正方形是不是真的有这些特点。你打算用什么方法验证?〔3〕班内交流,总结。提问:你发现长方形有什么特点?指名答复。〔板书:长方形四条边,对边相等〕讲述:我们把相对着的边叫做对边,相邻边叫做邻边。提问:你是怎样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的?指名答复。除了这两种方法以外,老师发现还有小朋友用其他的方法发先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指名答复并在展示台上演示。小结:刚刚同学们用折、量、比这些方法说明了长方形的对边相等。讲述:通常我们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叫做长,短边的长叫做宽。提问:长方形的角有什么特点呢?指名答复并板书。〔四个角都是直角〕你是怎样发现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呢?指名答复。〔用三角形的直尺比一比,课件演示〕小结:刚刚小朋友自己动手发现了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这就是长方形的特征。4、研究正方形的特征。通过电脑演示长方形的变化,呈现正方形。指出:长方形的长缩短到和宽相等,这样就成了一个正方形。引导学生根据研究长方形边和角的特征的方法,自己去发现正方形的特征。全班交流并总结出正方形的特征。讲述: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叫做边长。〔板书:边长〕3、比拟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一样点和不同点。二、应用拓展1、在钉子板上围一个长方形,再将围成的长方形改成一个正方形,说说围成的图形为什么是长方形或正方形。2、用两副同样的三角形,分别拼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3、用长方形纸折出正方形,并说明折出的为什么是正方形。4、剪出一个正方形。〔1〕照样子剪出图形,再看看是什么图形?〔2〕说一说,剪出的图形为什么是一个正方形?5、动手测量〔1〕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先量一量,再填一填。〔2〕先估计数学书封面的长和宽大约各是多少,再量一量。6、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三、全课小结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又进一步认识、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小学三年级数学正方形教案3教学目的:1、通过让学生数一数、折一折、比一比、量一量,使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能识别和区别这两种图形;2、表达合作竞争的教学思想,培养独立探询问题的才能和全面观察问题的思维方式。3、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活泼的课堂气氛中学习。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理解他们的特征。教学难点: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得出和验证。教具、学具:课件、长方形纸片、直尺、三角板、钉子板、皮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今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藏在我们教室中的数学知识。在教室里你能找出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的吗?〔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面也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生活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可见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我们常见的图形。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今天我们这节课我们就研究长方形的特征。〔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二:探究新知1、探究长方形的特征〔1〕猜测。你觉得长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征?〔2〕验证。同学们的猜测到底是对还是错呢?我们能用什么方法证明一下呢?请同学们6人一组,互相讨论,利用桌子上放着长方形纸片、直尺、三角板、钉子板、皮筋、等材料,分组研究长方形的特征。要求:利用这些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动脑筋,想方法,研究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角有什么特点。比一比,哪个小组想出的方法最多来证明这个结论的对错。假如你有了发现,请你先悄悄的说给同学们听听,过一会在说给大家听听,好吗,做任何事都要大胆尝试。学生互相讨论、动手操作、各自有了结论后交流汇报。生1:我们用直尺量的方法,发现两条长边都是12厘米,两条短边都是9厘米,因此我们认为长方形的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也相等。生2:我们也是用直尺量的,虽然量的结果不同,但也发现两条长边一样长,两条短边也一样长。生3:我们用铅笔去比的。先比出第一条长边有多长,并在铅笔上做记号,再去看另一条长边是不是也这样长,再用同样的方法比一比两条短边。结果我们也发现长方形的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也相等。生4:我们把长方形对折,可以看到两条边完全重合,说明两条长边相等,换个方向对折,又可以看到两条短边也相等。〔生边说自己的方法,边演示自己的操作〕看来我们用不同的方法都证明一个结论,那就是―长方形的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也相等。这就证明了我们刚刚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那么长方形角有什么特征呢?生:我们都是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的,通过比,得出4个角都是直角。师:同学们想的方法都很好,通过折一折、量一量、数一数、比一比发现了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我们已经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为了使用方便,有必要把两组对边区别开来,咱们分别给它们一个名称,谁知道叫什么?〔如不知老师说明:长、宽并板书〕2、探究正方形的特征老师真为大家感到快乐,大家真是太棒了,那么同学们,你能猜测一下正方形的边和角由什么特征吗?小学三年级数学正方形教案4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自己动手摆、动脑想和动口说等过程,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发现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是亲密联络的,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教学重点: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具、学具准备: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假设干、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假设干、自制1号2号长方形学习卡片、报纸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复习〔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我想考考大家,你们敢承受挑战吗?你能说一说什么是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呢?〔2〕请你用手比划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有多大?〔3〕说一说黑板的面积、操场的面积、书本封面的面积。【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明确不同的面积单位在什么情况下适用。二、情境导入1、为学生提供一张报纸,想方法测量这张报纸的面积。师:这是一张报纸,它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你知道这张报纸的面积吗?估一估生1:大约有1000平方厘米。生2:大约是几十平方分米。生3:大约是1平方米。师:终究面积有多大?我们可以通过测量的方法量出来。在量的时候应选择什么样的面积单位最适宜?为什么?〔平方分米〕生交流选择平方分米的原因。师:小组合作,动脑考虑,动手操作,测量出他的面积。学生小组研究测量的方法并动手摆一摆。汇报展示各组的测量情况。小组1:小组2:师:怎么回事?为什么要用5乘4?生:因为一行能摆5个,可以摆4行。横着数这一行刚好5个,竖着数这一列刚好4个。这就表示有4个5.师:同意吗?〔学生赞同〕鼓励采用这种方法。看来,不用全摆满,只摆1行1列也能知道报纸的面积。【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明白只需要摆一行,摆一列,然后用行数和列数相乘即可以得出所需的正方形的个数,从而得出测量的物体外表的面积。2、即时练习:用这种方法测量一下课桌的面积。三、探究新知1、教学例4.〔1〕拿出1号长方形〔长5厘米,宽3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应该用什么面积单位测量?不用尺子你能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吗?学生开场自主探究。交流汇报:生1:每行摆5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1行。每列摆3个1厘米的正方形,摆1列。就是说:有3个5,用乘法:3乘5,得15平方厘米。生2:我发现这个长方形的长是5厘米,因为横着摆了5个小正方形,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厘米。生3:我发现这个长方形的宽是3厘米。生4:我明白了,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用长和宽相乘就行了。生5:原来只要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就能算出它的面积。【设计意图】让学生发现长方形的面积和长、宽之间的关系。〔2〕拿出2号长方形〔长7厘米,宽4厘米〕。师:用刚刚大家想出的方法,算出2号长方形的面积。学生独立完成。汇报时,注意单位。〔3〕交流总结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师适机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4〕探究正方形的面积出示长6分米,宽5分米的长方形,让学生计算它的面积。生:6×5=30〔平方分米〕电脑演示将上面的长方形的长变为5厘米,此时的长方形变成了什么图形?生:正方形。师:你能计算出它的面积吗?生:5×5=25〔平方分米〕师:想一想正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注意观察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得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生: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师板书。【设计意图】学生在学会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长方形的长变化后〔长和宽相等〕的面积,从而让学生发现当长方形的长和宽相等时,长方形就变成了正方形,长和宽就成了正方形的边长,得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四、稳固练习1、课本66页第〔3〕题。生板演后集体订正。2、解决问题,出示:学校篮球场的长是28米,宽是15米。篮球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设计意图】用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检测本节课新授知识的学习效果。五、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六、板书设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小学三年级数学正方形教案5教学目的1、结合详细情景,能借助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推导出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2、能运用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归纳类比才能和应用才能。导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类推出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导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出问题通过创设情景:小明的家,显示家里的电视机。小明的妈妈说:“小明,这张方巾的边长是9分米,把它用来遮电视机。”小明说:“电视机的荧光屏长56厘米,宽42厘米。”老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1〕电视机荧光屏的面积是多少?〔2〕方巾的面积是多少?二、自主探究,感悟方法老师:你能根据上节课学习的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这两个问题吗?学生独立解决后交流。学生1:计算电视机荧光屏的面积可以直接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即56×42=2352〔cm2〕。学生2:方巾是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没学过。老师引导:想一想,长方形与正方形有什么联络?学生3:可以把正方形的边长分别看成长方形的长和宽,由此,方巾的面积通过9×9=81〔dm2〕来计算得到。三、归纳概括,得出公式老师:根据刚刚的讨论,想一想可以怎样计算正方形的面积?〔学生答复,老师板书: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学生说一说正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系。四、稳固运用〔1〕完成第43页课堂活动第2题。〔2〕完成第43~44页练习七第1,3,4题。〔3〕让有才能的同学做第44页的考虑题。五、课堂老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小学三年级数学正方形教案6教学目的:1、使学生经历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的操作过程,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2、能辨析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3、学会画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画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难点:掌握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方法。教学准备:教具:课件、长方形、正方形纸和三角板。学具:长方形、正方形纸、三角板、观察表、小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导入:小朋友,当你吃过晚饭,喜欢和爸爸妈妈一起漫步吗?你最喜欢镇海哪里的夜景?是啊,我们的镇海越来越美了,就连一幢幢楼房在夜空下也那么的温馨迷人。〔媒体播放〕2、设疑:当你陶醉在美景中时,有没有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呢?〔抽象出长方形和正方形〕3、理解:能谈谈你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吗?〔根据学生的原有认识,完成观察表中的有关问题,如几条边几个角〕4、揭题:原来你们早就和它们交上朋友了,看来今天老师想和你们一起继续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应该是不成问题了。〔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一〕初步感知:1、根据原有认知构造,判断课件中的图形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2、质疑:看来有4条边和4个角的图形也不一定是长方形和正方形,那么它们的边和角里一定还藏着许多机密等着我们去一一发现,你们愿意吗?〔二〕深化探究:1、认识长方形:1〕猜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和角会有什么机密?2〕动手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测。3〕汇报交流,媒体选择性对学生的方法加以演示。4〕:小朋友真会动脑筋,通过自己动手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知道了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媒体出示,齐读〕5〕认识“长”、“宽”6〕找一找身边的长方形并指出它的长和宽。7〕鼓励引入到正方形的研究中。2、认识正方形探究方法同上,但有所简单于汇报演示。3、尝试验证会什么一开场有些四边形不是长方形和正方形。4、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1〕四人小组根据刚刚的发现讨论两者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2〕汇报交流。5、学画长方形和正方形1〕用小棒摆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说说摆的时候要注意什么。2〕想把你摆的长方形画下来吗?〔先发表各自的意见,然后老师范画,再学生自己试画〕3〕画正方形和长方形的方法一样吗?要注意什么?4〕生独立画正方形,指名板演并让别人。三、交流,提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很么不满意的?〔先在小组里说一说〕四、练习稳固,拓展深化1、猜测边长、长、宽的长度2、数一数有几个长方形、正方形3、设计一个自己喜欢的长方形或正方形,指定长度,画上美丽的图案,并说说想把自己的设计用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小学三年级数学正方形教案7教学内容:人教版教科书第85页例题4及做一做练习十九第1、2、3题。教学目的:1、让学生探究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能纯熟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让学生学会解决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比拟、分析^p推理才能和空间想象力。2、经历探究活动,进展归纳,概括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3、让学生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络,初步理解数学的价值,发现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并有探究的欲望。教学重点:探究并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会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感悟和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特殊性。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具教学过程:一、导〔3分钟〕1、〔课件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两个图形吗?你能说一说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吗?2、你能分别指出这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吗?3、看来同学们上节课的知识掌握得不错,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板书课题“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二、思〔10分钟〕〔一〕探究长方形周长1、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什么?2、可以怎样知道长和宽的长度?需要测量哪几条边?为什么?3、学生活动:请同学们拿出学具长方形进展测量并记录数据。测量完了请你在学习单上算一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二〕探究正方形的周长1、我们需要测量正方形几条边的长度?2、请同学们拿出学具正方形进展测量并记录数据。测量完了请你在学习单上算一算这个正方形的周长。三、议〔6分钟〕算完后同桌间交流计算周长的方法。四、展〔8分钟〕〔一〕长方形的周长计算生汇报交流大致以下三种生1:6+4+6+4=20〔厘米〕师:你能说说你列的算式是什么意思吗?生1:我是把长方形的四条边一条一条的加起来,就得到了它的周长长+宽+长+宽=长方形的周长〔结合他所说用PPT动态演示〕生2:6×2+4×2=20厘米师:你为什么这样列式?请你说一说。生2: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所以长方形的周长=长×2+宽×2〔结合他所说用PPT动态演示〕生3:〔6+4〕×2=20〔厘米〕师:6+4算的是什么?为什么又乘2?生3:6+4表示长加宽的和,表示周长的一半。要求长方形的周长所以要乘2。让生多说说并理解6+4表示先算一条长加一条宽表示周长的一半。〔结合他所说用PPT动态演示〕师生共同小结并板书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1〕5+5+5+5=20〔厘米〕,把正方形四条边全部加起来得到它的周长。〔2〕5×4=20〔厘米〕,每条边都相等,有4条这样的边。五、评〔3分钟〕师:刚刚同学们总结了几种不同的方法,这几种方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都必需要知道这个长方形的什么?师:如今我们发现长方形的周长有这么多计算方法,请同学们同桌间互相说说如何计算一个长方形的周长。师:请同学们说说你喜欢哪种方法?并说说这种方法的意思。〔允许学生方法的多样性〕师生共同小结并板书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师:刚刚同学们总结了几种不同的方法,这几种方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都必需要知道这个长方形的什么?〔学生通过观察考虑认识到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需要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师:请同学们说说你喜欢哪种方法?并说说这种方法的意思。〔允许学生方法的多样性〕师:如今我们发现长方形的周长有这么多计算方法,请同学们同桌间互相说说如何计算一个长方形的周长。师生共同小结:在计算长方形周长的各种方法中不管怎样列算式,求出的都是围成这个长方形的四条边的长度的和,以后大家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师:计算正方形的周长的这几种方法你喜欢哪种?为什么?〔第二种最简单更好计算〕小结并板书:正方形周长=边长×4师:要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必需要知道什么条件?六、练〔10分钟〕1、完成数学书85页做一做。2、课本第88页第9题。七、布置作业作业:课本第87页练习十七,第1题~第3题。小学三年级数学正方形教案8设计说明1.多媒体的运用贯穿教学始终,打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通过播放课件“龟兔刷墙”而引入新课,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的提出,使学消费生理解决问题的迫切愿望,接着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融入多媒体技术创设不同的实验任务;通过多媒体演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内在联络,形象、生动地由长方形演变到正方形,类推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利用多媒体技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课堂训练,学生通过解答问题稳固已掌握的知识,进步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2.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达成教学目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活动不能简单的依赖模拟与记忆,动手理论、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在课堂上,使每个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探究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猜测把所学知识严密联络在一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探究,在探究中考虑,在考虑中积累知识。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小组内同学互相帮助,不仅解决了问题,还增强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3.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本设计引导学生先动手操作,再观察发现,最后得出结论。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通过操作学具和统计表格,发现长方形的面积正好是所有小正方形的面积之和,从而总结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才能,充分表达了“知识固然重要,但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这一教学价值观。课前准备老师准备PPT课件直尺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彩纸表格学生准备直尺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彩纸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故事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有一天,乌龟又遇到了兔子,并向兔子提出了挑战,这次进展粉刷墙面的比赛,看谁能赢?1.课件出示:兔子粉刷一块长方形的墙面,乌龟粉刷一块正方形的墙面,它们同时开场,同时完工。2.学生会出现争议,老师引导:怎样才能比拟出谁赢了?(要先知道它们粉刷墙面的面积到底哪个大些)3.提醒课题。师:在实际生活中,有些物体的面积用单位面积去量既不方便又不符合实际,这就需要我们找到一种计算面积的方法,今天我们就一同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设计意图:在学习新课之前,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龟兔刷墙”的情境,能迅速而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开展教学作铺垫。⊙观察发现1.课件出示教材66页例4中的问题(1)。师:你能求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吗?你想到了什么方法?拿出学具来试一试吧。2.小组合作,在长方形里摆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师:能展示一下你们摆的结果吗?预设(1)学生用正方形(面积单位)铺满整个长方形。(2)学生可能只在长边和宽边上摆出面积单位。(3)学生直接说出用5×3=15,就是长方形的面积。这时也让学生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说明自己这样计算的道理。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在长方形中摆面积单位,突出面积计算的本质是对面积的度量。让学生想象将长方形全部铺满,表达出必须用面积单位密铺所测图形,这时通过所铺面积单位的个数就可以求出图形的面积。3.通过追问,突出数面积单位个数的方法。组织学生考虑以下两个问题:(1)为什么要用面积单位将长方形全部铺满?预设中的第二种情况是什么意思?(使学生明确尽管只铺了一局部,通过想象,也可以数出铺满后所有面积单位的个数)(2)你是怎样数出全部面积单位的个数的?请结合下列图一起数一数。学生汇报:一种情况:一个一个的数,大家一起再数一数。另一种情况:用5×3=15(个),说一说5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15表示什么?(5表示每行摆5个,3表示有这样的3行,15表示一共有15个面积单位,也就是长方形的面积)(3)考虑:长方形的长、宽与面积单位的个数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宽有什么关系?师小结:可以用长×宽来计算这个长方形的面积。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交流数出面积单位个数的方法,明确每行个数与行数以及面积单位总个数之间的关系,为最后概括出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作准备。⊙自主探究师:其他长方形的面积是不是也可以用“长×宽”来计算呢?想不想验证一下?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一步验证。1.老师让学生任取几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成不同的长方形(至少摆3个)。一个同学记录,其他同学摆,边操作,边填表。(出示课件)2.选3名同学到黑板上摆,再汇报摆的长方形用了()个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平方厘米,长是()厘米,宽是()厘米。因为(),所以我发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等于()。3.(1)假设有学生摆出了正方形。要求正方形的面积,该怎样计算呢?(2)老师通过课件出示下面几个图形,让学生计算每个图形的面积。小学三年级数学正方形教案9教学内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课本第77—78页中的例2及“做一做”练习十九的第1~3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2、使学生能利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正确进展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3、通过学习,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亲密联络。教学重难点:通过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才能。教具准备:长方形、正方形模型〔符号例题要求〕等。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老师提问:〔1〕什么叫面积?〔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大约有多大〔用手势来表示,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2、老师:你知道2平方厘米有多大吗?你怎么想?要求学生:〔1〕用手比划大约有多大。〔2〕说出想法。〔包含有2个1平方厘米〕那么,6平方厘米有多大?2平方米有多大?你怎么想?二、探究发现,获取新知1、引导探究。取出一个长方形学具:〔1〕请同学估一估,它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2〕取出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排一排、数一数:一共有几个小正方形?这个长方形包含有几个1平方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启发谈话:假如要求长方形的面积,我的每一个都用面积单位来排一排,数一数,看它包含有几个面积单位,这样的'方法可以吗?假设要计算较大操场的面积,我们应该怎么办?能不能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长方形面积计算问题呢?2、提醒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板书课题:长方形面积的计算〕3、教学例2。〔1〕课件出示:一个长方形,长5厘米,宽3厘米。你能求出它的面积吗?〔2〕公式推导:老师:这个长方形的长是5厘米,假如沿着长摆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可以摆几个?沿着宽能摆几个?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小结:沿着长摆,摆的个数与长的厘米数一样;沿着宽摆,摆的排数与宽的厘米数一样。说一说: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你是怎么想的?板书:长的厘米数×宽的厘米数=长方形面积这个推断对不对呢?其它长方形的面积是不是也可以这样来计算呢?我们自己拿几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长方形看看。通过自己的操作你发现了什么?〔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这个长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