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教案_第1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教案_第2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教案_第3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教案_第4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教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教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教案1设计说明吨这个质量单位比拟抽象,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详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少接触,不易直接感受,因此在本节课,老师通过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组织算一算、估一估等理论活动,帮助学生感受和体验质量单位吨。1.创设情境,丰富学生对吨的感性认识。三年级的学生,生活经历很少,接触这些质量单位的时机更少。针对这种情况,光靠老师的讲解很难到达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创设学生喜欢的情境,充分利用PPT课件,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主动承受信息,丰富学生对吨的感性认识。2.结合已有知识经历,让学生利用各种推理方法来解决问题。在学生认识了吨,掌握了吨与千克的关系的根底上,引导学生独立完成例8,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经历,利用各种推理方法来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才能。课前准备老师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猜一猜同学或老师的体重。2.讲故事。张伯伯的农场今年获得了大丰收,收获了好多的大米,张伯伯要把这些大米装在袋子里,准备运到城里出售,他会选择什么样的车呢?设计意图:通过猜想游戏和故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师生交流,探究新知1.认识吨。(1)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张伯伯要运送大米,选择集装箱和火车运送,你知道它们分别能装多少吨货物吗?(学生看车厢上的数,说出它们的载质量)(2)1吨到底有多重呢?还是让这些大米告诉我们答案吧!课件出示:一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学生通过计算得出:10袋大米重1000千克。(3)提醒课题:这10袋大米的质量就是1吨,吨是比千克还大的质量单位。(板书:1吨=1000千克)2.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1)在班级里找到一名体重约25千克的同学,问:10名这样体重的同学大约共重多少千克?40名这样体重的同学呢?(指出:40名这样体重的同学大约共重1吨。然后让班级的40名同学到前面站成密集队形,体会1吨的视觉效果)(2)让学生完成课堂活动卡,丰富对吨的感性认识。(3)联络生活实际,找一找质量是1吨的物体。(4)说一说日常生活中什么情况下用吨作单位。(计量鲸、大象的体重,计量煤炭、建筑用的沙石的质量等)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教案2一、教学目的:1、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对“时、分、秒”和“千米和吨”的知识加以稳固,进步计算和估算才能,以及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2、进步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让学生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毫米、分米、千米的长度观念,克千克和吨的质量观念,知道各单位之间的进率。教学难点:进展各单位之间的简单计算和估算。二、教学过程(一)归纳整理,互相交流1、谈话引导同学们,到如今为止,数学中我们已经学了几组表示事物及其特征的特定单位。你们知道有哪些单位吗?如:表示时间的单位有哪些?还有表示什么的单位?2、小组讨论由小组长把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3、交流展示并评出哪一组记录的最完好。(二)加深体验,建立观念1、数一数出示时间单位时、分、秒。讨论:怎样才能感受和记忆这些时间单位?让学生从钟面的认识,1时、1分、1秒内所干的事情,以及时、分、秒之间的进率等方面复习时间知识。2、比一比出示长度单位:毫米、分米、米和千米小组讨论:怎样感受和记忆这些长度单位?让学生通过用手比划,以及用语言描绘,全面复习所学的长度单位及其进率,把前后知识联络起来,使知识系统化。3、估一估出示质量单位:克、千克和吨小组讨论:怎样感受和记忆这些质量单位?让学生通过掂一掂,估一估全面复习所学的质量单位及其进率。(三)联络生活,实际应用1、算一算出示课本第122页的第9题,让学生说一说题意,再独立解答。最后交流自己的算法。2、猜一猜结合课本第10页的第4题,让学生根据路程的远近,猜一猜他们是步行、乘车还是乘飞机?3、估一估通过第125的第8题,使学生掌握千克与吨之间的计算与估算。(四)稳固练习:独立完成课本第122页的第10题,集体核对。(五)总结评价: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你掌握的怎么样?还有什么困难?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教案3教学内容:练习十一13题,教材42页例1教学目的:1、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2、知道移多补少求平均数的方法3、会根据数据列出算式求平均数教学重点: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教学难点:正确计算平均数教具准备:课件,小黑板,统计表教学流程:一、导入拿8枝铅笔,指4名同学,要平均分怎样分?每人2枝,每人手中一样多,叫平均分。2是平均数二、学习交流1、出例如1、小红、小兰、小亮、小明搜集矿泉水瓶统计图〔1〕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2〕他们四人怎样分才能一样多?〔3〕平均分后是多少个?2、课件展示统计图的变化过程〔1〕指名展示〔2〕这种方法叫什么?点拨:移多补少3、要求平均数,还可以怎样想?〔1〕要把4人搜集的矿泉水瓶平均分成4份,必须先求出什么?14+12+11+15=〔2〕平均分成4份,怎么办?52÷4=4、归纳要求平均数,可以先求出〔〕数,再平均分几份5、算一算你们小组的平均身高,交流展示求平均数的方法和过程6、算出各小组的平均体重,说说你们是怎么算的?三、交流展示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说清求平均数的方法和过程四、达标测评1、练习十一第2题〔1〕什么是最高温度?什么是最低温度〔2〕你知道了哪些信息?〔3〕填写统计表:本周温度记录〔4〕计算出一周平均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5〕说说你是怎么算的?2、测量小组跳远成绩,求平均数五、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教案4教学目的:1、结合详细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重量单位千克和克,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重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重量观念。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展简单的换算。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络,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教学重点:结合详细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重量单位千克和克,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重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重量观念。教学难点: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展简单的换算。教学用具:各种秤、盐等。教学设计:一、引入新知1、游戏激趣:我知道同学们都喜欢做游戏,如今老师请三位同学到前面来做一个有趣的游戏(请一位同学背另外两位同学,被背的两位同学轻重比照明显)。谁想来做?背的同学,你能把你刚刚的感受讲给我们吗?2、理论体验:课前,我们每个人都准备了一些物品,请同位两个人互相掂一掂,说一说你们有什么感受?3、导入新知:通过刚刚的"背一背"游戏和掂一掂活动,同学们都感受到物品有轻有重,那么象一个苹果、一杯水、老师的体重等,你们想不想知不知道它们到底有多重?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知识,有多重。(板书:有多重)二、探究新知1、认识秤在我们购物的时候,常发现有的物品有包装,物品的重量我们可以直接看物品包装袋上的标识。但也有很多物品并没有包装袋,比方鸡蛋,苹果等,怎样才能知道它们有多重呢?对,要想知道这些物体的准确重量,我们可以用秤来称,能说一说,在生活中你都见过哪些秤?学生自由说生活中常见的秤。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三种秤,请看(实物出示体重秤、天平、台秤)除了这些,还有很多种,你们想看一看吗?(大屏幕出示各种秤)2、认识天平我们理解很多种秤,其实,在我们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还会常用到天平。(介绍天平)天平两端有两个托盘,一般情况下是左边放要称的物品,右边放法码。当红色的指针指在正中间时,说明天平两端的物品是一样重的。那么,法码显示有多重,左边的物品就有多重。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常用到台秤。你们能读出所示的重量吗?(大屏幕出示教材"练一练"),谁想读出一个西瓜的重量?一个鸡蛋呢?3、认识重量单位千克、克刚刚你们在说西瓜和鸡蛋的重量时,分别用了什么单位?(板书:千克、克)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我们要认识的两个重量单位。⑴、称一称:分别称出两袋盐和1枚2分硬币的重量。(2)、掂一掂:分别掂一掂1千克盐和1克硬币的有多重。⑶、找一找:在你的桌子上或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重量大约是1千克,哪些物体的重量大约是1克?(4)、说一说:你认为1克和1千克谁重?你知道什么时候应该用克做单位,什么时候要用千克做单位吗?(5)小结:一般说来,我们称稍重的物体时用千克来做单位,而比拟轻的物体却要用克来做单位。虽然我们日常生活中都习惯用"斤"或"两"作重量单位,但是为了方便,国际上就统一给重量规定了新的单位。并用“kg”表示“千克”,用“g”表示克。(板书:kg)4、掌握“千克”与“克”之间的关系(1)、算一算:刚刚我们称盐的时候,一袋盐是500克,你能快速算出两袋一共是多少克吗?(2)、猜一猜:千克和克之间有什么关系?(板书:1千克=1000克,即1kg=1000g)5、动手操作你们想不想用千克或克作单位,来表示你们桌子上物品的重量?要求:先估一估,再称一称。(1)、看一看几个苹果大约是1千克?(2)、一枝铅笔大约有多重?(3)、从桌子上选出2件或3件物品掂一掂,估计有多重,再称一称。6、质疑:对于这节课的内容,你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三、稳固新知(大屏幕出示)1、判断:(1)、一个乒乓球约重10克。(2)、小月重100厘米。(3)、3千克水比3千克的棉花重。2、练一练:2kg=g;4000g=kg7kg=g;8000g=kg3、填一填:称较重物体的重量时,我们就用作单位,称较轻物体的质量时,我们就用作单位。四、拓展新知1、想一想: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盐比拟,哪个重些?2、算一算:称我们购置物品的时候,经常发现同类物品有时重量和价格不一样,到底买哪种廉价呢?四、总结新知1、本节课有收获吗?2、布置作业,完成课后20页的理论活动,直接填在书上。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教案5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P32—P33教学目的:1.在详细的情境中,探究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展计算。2.结合详细情景,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3.在数学活动中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络,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心。教学重点:探究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教学难点:连续进位方法的掌握与理论。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清点学生人数二、新知预热1、请同学们认真看大屏幕,谁能声音洪亮的答复这些问题。(出示课件)2、小结:同学们这一环节表现很棒!3、引出新课:谁坐过火车?有硬座和卧铺两种车厢,这节课我们就和淘气与笑笑一起来解决几道与火车有关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三、新知探究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一天淘气与笑笑来到火车站,与火车站的叔叔的交流谈话中,你能获得那些数学信息?(出示课件)提出那些数学问题?2、解决问题、探究方法(1)、卧铺车厢每节可乘72人,5节卧铺车厢可乘多少人?①生读题②生列式,师板书③生试做,生板演④汇报方法⑤看课件,小声说计算过程(出示课件)(2)硬座车厢每节可乘118人,7节硬座车厢可乘多少人?①生试做,生板演②交流汇报③课件演示(3)观察这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连续进位)通过我们以上的学习,你能试着说一说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学生与同桌说一说)汇报说;师生共同小结(出示课件)齐读。四、应用提升:(出示课件)五、全课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教案6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六册〔修订本〕第85~88页。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并知道它们的实际大小。2.培养观察才能和操作才能,开展初步的空间观念。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络,培养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独立考虑、乐于交流的习惯。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1平方米桌布一块,米尺,镜框,长方形纸假设干张。学具:边长1厘米、1分米的正方形纸片假设干张。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出示一个木条钉成的长方形镜框,提问:你知道用什么方法计算做这个镜框需要多长的木条?学生答复后紧接着问:假如配一块玻璃,要多大呢?引出课题前半局部。〔板书:面积〕[评析: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亲切自然。浸透知识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数学思想,激起学生学习新知的强烈愿望。]二、引导探究,讨论研究1.认识面积的含义。〔1〕认识物体外表的面积。先举几个生活中物体外表的例子,然后让学生亲手摸一摸课本封面、文具盒盖的外表,并比拟它们的大小。谈话:我们把课本封面的大小叫做课本封面的面积。谁能说一说什么是文具盒盖的面积?你还能说出哪些物体外表的面积?请比拟它们的大小。〔2〕认识围成的平面图形的面积。让学生想像把课本面的形状画下来是什么形状,引出并板书:平面图形。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平面图形后出示以下列图形。提问;在屏幕上呈现的6个图形中,你能指出哪些图形的面积?学生答复后追问:为什么不能指出角的面积?出示下面3个图形:提问:谁能比拟这3个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评析:《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的内容标准中提出“结合实例认识积的含义”,按照这一要求,这里不再概括面积的定义,而是让学生详细地感知面积的含义。学生多种感官积极参与,感知比拟充分。]2.教学面积单位。〔1〕引入面积单位。〔老师发给学生每人一张长方形纸,同桌的两张纸宽度一样,长度略有差异。〕让学生拿出长方形纸和老师手中的纸比拟面积大小,学生一眼就能看出大小。再让同桌之间比拟纸的面积的大小,学生发现一眼不能看出来,可能想到用重叠法或量长和宽的方法比拟。多媒体出示长方形〔15个单位〕和正方形〔16个单位〕,让学生说说如何比拟其大小。演示用重叠的方法无法比拟〔一个较宽,一个较长〕。多媒体演示把长方形、正方形分成如图〔1〕、图〔2〕的方格。学生用数格子的方法说出正方形的面积大。多媒体出示图〔3〕。提问:图〔3〕也画成16个格子,和图〔2〕的面积一样大吗?为什么?讲述:假如用数方格的方法比拟面积的大小,要统一标准。这个标准就是面积单位。〔板书课题的后半局部:面积单位〕[评析:在操作和比拟中引出积单位,过渡自然,环环相扣,学生始终处于最正确思维状态,每个学生都感觉“这是我自己发现的知识”,有积极的学习体验。]〔2〕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①认识1平方厘米。学生观察1平方厘米纸片的形状、大小,量边长。引出: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板书:平方厘米〕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教案7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掌握24时计时的方法及其与普通计时法互相转化的规律,学会推算经过时间.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才能和观察考虑的才能.3.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教学重点使学生会用24时计时的方法表示时刻.教学难点正确区分时间与时刻,并能计算一日内经过的时间.教学过程一、从生活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有线1台的儿童动画片晚上几点开播吗?〔晚上6时〕晚上6时又可以说是几时?〔18时〕你们还在哪里见过这样的计时法?〔电视中、报纸上、商店营业牌上……〕像18时这样的计时方法,在我们生活中经常用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24时计时法”.〔板书课题:24时计时法〕二、探究新知.教学24时计时法.〔1〕老师讲解:交通、邮电、播送等部门在工作中需要很强的时间观念.为了计算简便,不容易出错,都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的计时法,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老师:24时计时法是怎样计时的呢?如今我们看钟表.〔给学生演示教具〕老师:春节是我们每个小朋友最喜欢的节日之一.那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除夕夜晚新年的钟声在什么时间敲响?〔夜间十二点〕老师:把时针调到12时.对,夜间12点,是旧的一天的完毕,也是新的一天的开场,我们把这一时刻称为0时.老师提问: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在一日也就是一天的时间里,钟面上的时针正好走几圈?老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钟面上的时针是怎样走的.〔给学生演示教具〕同学们,除夕之夜当新年的钟声敲到第12下时,新的一年开场了.此时此刻,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钟都指向数字12——夜里12时.就是0时,24时计时法也就是从此时此刻开场计算一天的时间.接下去是凌晨1时、凌晨2时……〔老师边拨边讲〕上午8时、9时……直到中午12时.〔再接着拨〕下午1时、2时……晚上8时、9时……直到午夜12时.也就是第二天的0时.刚刚我们从中午12时拨到夜里12时,时针又走了一圈,又是12小时.老师提问:你们想一想刚刚钟面上的时针正好走几圈?一共是几小时?〔正好走两圈,一共是24小时〕启发学生:举例说说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也采用了24时计时法.〔2〕让学生拿出“24时钟表盘”,自己拨拨.分组讨论: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有什么不同?使学生明确:24时计时法中,时针走第一圈时,钟面上的时数与普通计时法一样;而时针走第二圈时,就等于用钟面上的数分别加上12,也就是比普通计时法的下午时刻多12小时.这样,下午1时就是13时,下午2时就是14时……最后到夜里12时,就是24时,也就是第二天的0时.〔3〕口答.①下午3时是几时?〔15时〕②早上7时是几时?〔7时〕③中午1时是几时?〔13时〕④晚上8时是几时?〔20时〕请你在钟面上拨出16时、22时30分.〔动手操作,集体订正.〕〔4〕学习24时计时法老师讲解:用24时计时法,就是把时针走第二圈时,时针所指的时刻〔钟面上的数〕分别加上12.师生互动:老师拨第二圈,下午1时、2时……学生依次答复:13时、14时、……23时、24时或0时.老师说明:为了区分某一时刻,一般用“凌晨”、“早晨”、“上午”等来描绘一天从0时起到中午12时止这段时间里的时刻;用“下午”、“晚上”、“夜里”等来描绘一天从中午12时起到晚上12时止这一段时间里的时刻.〔5〕学生分组对练.A.一组把下午和晚上的时刻报出来,另一组用24时计时法说出相应的时刻.〔如下午4时答:16时〕B.一组把24时计时法的时刻报出来,另一组用普通计时法说出相应的时刻.〔如:20时答:晚上8时〕2.教学例1.出例如1:一列客车18时20分从北京开车,22时40分到达石家庄.路上用了多少时间?老师提问:谁能说说18时20分是时间还是时刻?〔时刻〕22时40分呢?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图例:老师提问:从图中看到列车从18时20分到22时40分中间所经过的这一段表示的是什么呢?老师补充说明:表示的是这列客车在路上行驶的时间,一般用“几小时几分”表示.分组讨论:路上用了多长时间?学生汇报: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老师总结概括:可以将18时20分到22时40分分成两段,看上图:从18时20分到22时20分,中间相差4小时.从22时20分到22时40分,中间相差20分.两段合起来说是4小时20分.反应练习:从上午8时到11时50分经过〔〕小时.出例如2:一个商店门口挂着这样的牌子〔如下列图〕.这表示全天营业多少时间?出示图片“24时计时法〔例2图1〕”观察并考虑:右图牌子上用的什么计时法?同桌讨论:怎样来计算今天的营业时间?〔老师可提示:分上午、下午各多少小时,合起来就是全天的营业时间〕老师订正:从上午8时到中午12时是4小时.下午时间从中午12时到下午7时是7小时,全天营业时间是4+7等于11小时.〔老师板书〕上午营业时间:12-8=4〔时〕下午营业时间:7时全天营业时间:4+7=11〔时〕答:全天营业时间是11小时.分组讨论:为什么算式中单位名称是“时”,而答题中是“小时”呢?〔老师讲解〕老师提问:谁能给这个商店换块新牌子表示的营业时间不变,但更简洁吗?老师出示图片“24时计时法〔例2图2〕”学生考虑:这块新牌子是什么计时法?该怎样计算开业的时间?〔全班同学动笔列式,请一名同学到前面板演.〕板书:营业时间:19-8=11〔时〕集体评价新牌子和旧牌子,请同学谈谈自己的看法.使学生明确:换牌子后营业时间没有变,还是11时;但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间更简明方便.三、稳固练习.〔1〕口答.①17时是下午几时?23时是晚上几时?②从早上6时到下午4时,有几个小时?③小华每天早上7时半到校,11时50分放学.他上午在校多长时间?④北京开往某地的火车,早上5时54分开车,19时55分到达.路上用了多少时间?订正:①17时是下午5时,23时是晚上11时.②有10个小时.③他上午在校4小时20分.④路上共用了14小时1分.〔2〕判断题.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在括号里画“×”.①一节课的时间是40分.早晨8时10分上课,上一节课后应该在8时50分下课.〔〕②15时就是下午5时.〔〕③计算上午8时到下午5时是多长时间,可以用8—5+12来计算,对吗?〔〕订正:①〔√〕②〔×〕③〔×〕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五、布置作业.1.用24时计时法表示出下面的时刻.下午3时上午10时晚上9时下午6时晚上10时下午2时2.用普通计时法表示下面的时刻.6时12时5时30分24时16时18时45分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教案8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经历探究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简便算法的过程,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2、才能目的:在详细情境中合理地运用口算、笔算和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3、情感目的:在与别人的讨论交流中,培养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树立学习的信心。教学重点:探究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笔算。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在乘法这一单元里,我们已经学习了〔1〕口算。哪类题目可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2〕笔算。哪类题目要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这里的两位数我们指的是一般的情况,不包括整十数〔3〕估算。估算的时候我们一般把两位数看成是很接近它的整十数来估算的。估算允许存在一定的误差。2、关于乘法,我们这一课要学什么,有谁知道吗?板书课题:末尾有0的乘法二、学习探究:1、其实末尾有0的乘法也就是我们前面口算中出现的那类题,所不同的是,以前是口算,今天要笔算。〔1〕、谈话:今天我们仍然到奶牛场去参观,看看奶牛场一天能消费多少牛奶。〔出示主题图〕〔2〕、问: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3〕、在交流中提出问题:今天挤的牛奶有多少千克?让学生说出算式后板书:2530=2、学生用已有的笔算知识列出竖式计算交流:板书:30或25观察两个竖式,说说你有什么想法?3、注意看老师的竖式和刚刚的有什么不同,板书:问:这个竖式和刚刚的竖式有什么不同的地方?〔0没有和什么数位对齐〕猜:为什么要这样写呢?〔在算的时候先不要考虑它〕遮去0,如今的竖式变成几乘几?〔25乘3〕一起来算一算:75。好了吗?〔没有,还要添上0,得数是750〕把这个竖式和刚刚的竖式比一比,你更喜欢哪个竖式?为什么?说说这种简便竖式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指出:它其实和口算差不多,先不看0,最后添0。4、即时训练。想想做做1。独立计算,指名板演,学生计算时,注意提醒学生积的末尾0的处理。说说做这样的两位数乘整十数怎样算简便?5、学这个简便写法有什么用呢?大家来看这道题:3804500这是一道三位数乘四位数,你能不能用新学的方法来计算?随学生答复并板书,结合板书指出:先不看0,所以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成是两位数乘两位数,这样就会了,不过最后还要加上3个0。看来学了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我们可以用它来解决一些更难的计算。三、稳固练习:1、想想做做3问:题目要的是什么?你怎样比拟第一组中的两道题?你能想到什么?在小组里说说怎样比拟第二组、第三组的两道题。2、想想做做4看图说说图意,再列式计算,说说是怎样列式的,又该怎样进展估算。提醒学生用约等号连接估算结果。3、想想做做5出示场景图,让学生说说搜集到哪些信息,独立计算后,再指名说说算式,假如学生独立计算有困难,老师重点提问:20人正好租4条船能推算出什么?4、想想做做6学生独立阅读题目后,先观察平面图,找到方向标,确定图中的方向,再明确题目要求解决的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四、全课总结。今天这节课你有何收获?五、作业:想想做做2教材分析^p:这局部教材教学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笔算方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和估算以及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的'根底上教学的.例题先让学生按照竖式的一般算法以及口算方法算出结果,然后介绍简便的笔算方法,这样安排可以减少计算的错误,并使学消费生学习笔算简便方法的需求.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教案9一、单元目的:1、使学生会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2、使学生可以结合详细情境进展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根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3、使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展验算,初步养成检验和验算的习惯。第一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二、教学内容:万以内进位加法三、教学目的:1、经历万以内进位加法的认识过程,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那么2、能应用法那么准确地计算两位数进位的加法题四、教学重点:万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法那么五、教学难点: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六、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引入新知1、口算:50+70300+500900—50044+2230+5035+5587+49(遇到困难)2、87+49不能用口算一下子就算出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万以内进位加法。(二)新课展开1、春天到了,学校安排我们坐车去动物园春游,三年级一班有45人,二班有47人,一辆车限坐88人,两个班坐一辆车能坐的下吗?2、列式计算。用举手的方式,认为不行的举手?为什么不行?说明理由。3、同桌交流算法:5+7=1240+40=8012+80=9245+7=5252+40=9247+5=5252+40=924、同学们用了这么多的方法,真能干!那有没有同学直接用45+47算的,说一说你是怎样考虑的?(请生上台演示)5、列竖式计算6、多媒体出例如1图片,独立完成计算,(两个学生板演,其余同学在书上完成)7、列竖式计算(重点讲解)(三)稳固练习、拓展进步1、独立完成做一做1、22、请生答复,集体讲解订正(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位数的运算法那么,你们学会了吗?(五)作业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教案10教学目的:1)通过有趣的数学题,引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开发他们的智力,进步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从而进步他们逻辑考虑才能。2)让他们学会通过考虑与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才能,发挥团队合作精神。教学重点:通过解答例题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让学生学会擅长考虑。教学难点:活泼课堂气氛,进步学生的考虑和答复下列问题的积极性。课前准备:准备课堂上要讲的内容,预测提问环节所需要的使用的时间。多媒体课件,火柴棒,小奖品。教学过程:课前先向学生播放一些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的生活例子。讲一个小故事,动物中的数学“天才”蜜蜂。(蜜蜂蜂房是严格的六角柱状体,它的一端是平整的六角形开口,另一端是封闭的六角菱锥形的底,由三个一样的菱形组成。通过小故事起到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一、游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火柴游戏,层层导入:同学们还想知道知道数学更多有趣的故事吗?今天我们来一起玩一个与数学有关的兴趣游戏好吗?学生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并演示摆法。1、下列图是用24根火柴杆排成1大1小两个正方形,只能挪动其中的4根火柴,要使其变成3个正方形,你会吗?2、六角星变菱形用18根火柴摆1个六角星(见图)。请你挪动其中的6根火柴,使六角星变成6个面积相等的菱形。你知道应该怎么挪动吗?3、用12根火柴杆,组成4个连靠在一起的单位正方形,如下列图。游戏要求:(1)试试看,挪动3根火柴杆,把它变成3个不相连靠的正方形。(2)恢复原状,再试试看,挪动4根火柴杆,把它变成3个不相连靠的正方形。根据学生的答复情况(答对进展适当的奖励),并进展分析^p,然后逐渐深化课题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才能。二、结合生活,小组互动。此环节分为四个小局部:1、将学生分成几组,然后老师提出问题,学生考虑。2、从日常生活出发,模拟一些题目,让学生进展抢答。3、最后进展统计,对表现最好的小组进展奖励。4、对相关题目进展详细的解释,让学生认识数学的奥秘,进而进步对数的学习兴趣。详细如下:1.一加一不是二。(打一字)解析:“一”字、加号“+”、再来一个“一”字,组合在一起,得到的字不是“二”,而是“王”。谜底是:王2.一减一不是零。(打一字)解析:“一”字、减号“-”、再来一个“一”字,组合在一起,得到的字不是“零”,而是“三”。谜底是:三3.+-×(打一成语)解析:把支分解开即为“+、-、×”)谜底是:支离破碎4.一二三四五六七九十(打一字)谜底是:口(意为“只”少“八”)5.成绩是多少?(打二个数学名词)解析:学习成绩是用得分的数目计算的。问“多少”,可以换一个说法,改问“几何?”在中国古代数学书里,问一种物品有多少个,总是问“物有几何?”直到如今,有些地区的方言里,买东西问价钱,还是说“几何?”所以,问“成绩多少”,等于是问“分数,几何?”谜底是两个数学名词:分数、几何.二、探究拓展题:如今小明一家过一座桥,过桥时候是黑夜,所以必须有灯。如今小明过桥要1秒,小明的弟弟要3秒,小明的爸爸要6秒,小明的妈妈要8秒,小明的爷爷要12秒。每次此桥最多可过两人,而过桥的速度依过桥最慢者而定,而且灯在点燃后30秒就会熄灭。问小明一家如何过桥?答案:第一步:小明与弟弟过桥,小明回来,耗时4秒;第二步:小明与爸爸过河,弟弟回来,耗时9秒;第三步:妈妈与爷爷过河,小明回来,耗时13秒;最后:小明与弟弟过河,耗时4秒,总共耗时30秒,多么惊险!三、自主创作题:根据自己学过的数学知识,自主创作一幅与数学有关的图画。(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才能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才能。)四、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让学生认识数学的奥秘,进而进步对数的学习兴趣。)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教案11教学目的:1、在现实情境中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意义。2、探究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展计算。3、经历与别人交流各自想法的过程,逐步学会合作学习。教学重点: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笔算。教学难点:商中间、商末尾有0的处理方法及笔算的简便写法格式。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你们估一估商是几位数。说说是怎样估计的633=答案6033=答案二、探究新知1、故事导入师:这天孙大圣来到花果山,看到满山遍野都是仙桃,他想:这么多的仙桃,一定要带回去给猴子猴孙们尝尝,于是大圣手一挥,所有的桃子都进入大圣的手心里了。2、被除数是0的除法。师:如今,树上有多少个桃子?〔0〕师:这时,有2只小猴子玩累了,来摘桃吃,你们说说平均每只小猴能分到几个桃子?〔0〕你是怎样做出来的?〔02=0〕师:又来了两只小猴子,这些猴子能分到多少个桃子呢?〔0、04=0〕师:要是再来一只呢?〔0、05=0〕刚刚是4只,那要是再来4只呢?〔0、08=0〕师:看到这两个算式,你还能说出类似的算式吗?同桌互说一个。师:好,看到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0除以任何数都得0〕师:你真了不起,其他小朋友看到这个结论你又补充吗?〔0除以任何不是0数都得0〕3、商中间有0的除法、师:这四个小猴子没吃到桃子闷闷不乐的回家了,大圣看到他们那么绝望就拿出了408个桃子,谁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平均每只猴子能分到几个桃子?〕师:瞧,你提的问题和大圣的一样,真了不起!这道题你会做吗?你是怎样列式的?〔4084=〕结果是多少?〔102〕你是怎么算的?重点引导学生用列竖式方法解答。独立解决后,同老师板书对照,比拟两个竖式不同之处,说说自己的观点。师:咱们看看结果和口算、估算商的位数都一样吗?看来估算是可以检验我们计算结果的正确性的![师:你们都太了不起了,老师这有两道题你们有信心做对吗?6033=答案8022=答案独立计算,指名板演。做完的同学说计算过程。师:那看看结果和我们刚刚估算的位数是不是一样。4、商末尾有0的除法师:刚刚的4只小猴子拿了桃子开心的走了,听说大王在分桃子,又来了6只小猴子,大圣就又拿出840个桃子,那么平均每只小猴能分到多少个桃子?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独立计算,指名到黑板上做。8406=师:我们计算的结果和估算的位数也一样。三、稳固练习师:小朋友都知道孙悟空的绝招是七十二变,几个小猴子想学一学,咱们看看他们变得对吗?6802=343093=13师:小朋友你们真棒,老师这还有一道考虑题,看看你们会不会,不过可不要犯和小猴子一样的错误。考虑题:哪题的商最接近150?9066=答案7455=答案4804=答案4473=答案四、本课小结师: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教案12教学目的:1、探究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的规律。2、探究并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3、结合详细情境,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才能。4、经历与别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习。教学过程:一、复习:(口答)143=422=25+0=0+28=32-0=28-28=175=215=二、探究新知1、教学05=?(1)创设情境引入。老师摆出5个盘子,每盘放3个苹果,提问:这里有几盘苹果?每盘有几个?一共有几个苹果,用加法怎么列式?用乘法怎么列式?学生列出算式:3+3+3+3+3=15,35=1535表示几个几相加?学生答复后,老师再从每盘中拿去1个苹果,继续提问:如今每盘有几个?5盘一共有几个苹果,用加法怎么列式?用乘法怎么列式?学生列出算式:2+2+2+2+2=10,25=1025表示几个几相加?学生答复后,老师再从每盘中拿去1个苹果,如今每盘有几个苹果?5盘一共有几个苹果,用加法怎么列式?用乘法怎么列式?学生列出算式:1+1+1+1+1=5,15=515表示几个几相加?学生答复后,老师再从每盘中拿去1个苹果,如今每盘有几个苹果?5盘一共有几个苹果?(0个后1个也没有)5盘一共有几个苹果,用加法怎么列式?用乘法怎么列式?学生列出0+0+0+0+0与05两个算式,提问5个0相加得多少?学生答复后,老师板书得数(即0+0+0+0+0=0)05表示什么意思?(5个0相加是多少)应等于几?(等于0)(2)推理归纳。根据05=0想一想:06,07,08。又是得多少呢?学生答复后,让学生做课本P34算一算3道题,然后指名学生答复口算结果。(03=0,70=0,026=0)通过刚刚的口算,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归纳0与任何数相乘,结果都是0的结论。(3)小结、深化。引导学生认识:0乘几和几乘0都得0,0乘0也得0,所以0和任何数相乘都是0。2、指导学生完成课本P34试一试中1、2题。(1)第1题。此题是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并进展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时,要让学生体验算法多样化。学生可能这样想:因为135=65,所以1305=650。这样想的学生可能已经理解了算理,也可能认为只要在65的末尾写上一个0就可以得到计算结果,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比拟135和1305这两个算式,使学生理解13个十乘5等于65个十,也就是650。老师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并掌握竖式算法,可先请学生板书竖式计算的书写过程,发现问题,进展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算法第③种算法学生可能难以独立写出来,老师可以让学生看书并指导学生学习这种写法。(2)第2题。此题是因数中间有一个0的乘法,练习时,让学生独立计算后,再让学生公布各自的算法,体验算法多样化。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算法交流时,老师引导学生掌握①的算法。三、稳固练习1、竖式计算。(补充题)全班齐练后指名板书,进展全班交流。2、用你喜欢的方法算。4065350652085554全班齐练后交流,交流时让学生体验算法多样化。四、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认为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教案13一、教学目的:1、通过搜集和欣赏各类徽标,体会对称与不对称的区别,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2、通过设计徽标的数学活动开展学生的空间想象才能,培养创新意识和审美意识。3、在设计徽标的活动中活动积极的情感体验,体会数学与艺术、生活之间的严密联络。4、在欣赏图形运动所创造出的美丽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的美,体会数学的价值二、教学重点:运用对称、平移、旋转规律发挥想象,设计出有创意的作品。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以及形象思维才能。四、教学过程:(一)联络生活,激趣引入。1、联络生活,欣赏生活中的美丽图案。小小设计师谈话:同学们,老师在课前搜集了一些美丽的图片,请同学们一起欣赏。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一组精巧的图案)这些图片好看吗?请同学们想一想,在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这样的图案?学生自由答复。2、激趣引入在我们生活当中有许多这样的图案,你们说,这样的图案设计起来容易吗?不过,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同学们会改变你的想法。(设计意图:把生活中有规律的图案以多媒体的形式动态展现,让学生感受到亲切自然,激发了学生对生活美的产生,引发学生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探究学习的兴趣。)(二)从图案到图形,认识图形的变换1、从给定的图案中找到根本图形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插图)这个图案,可以看成几个局部的组合?每个局部的图形形状一样吗?师:这4个局部的形状一样吗?(形状一样,方向不一样)指其中一个问:它叫什么图形?(根本图形)在你们的桌子上还有其他三个图形,你们能不能也像这个图型一样,找出它的根本图形?(课件出示72页四幅插图)师:找到了吗?哪个同学愿意上台给大家指一指,圈一圈2、动手操作,体验图形的运动师:同学们都找到了它们的根本图形,还知道了这些图形都发生了运动。这些根本图形到底发生了怎样的运动呢?下面就请两个同学一组讨论一下,这些图形到底发生了怎样的运动?(师贴出四幅根本图形)师:研究清楚了吗?谁愿意上来说说发生了怎样的运动,才变成了这些图形。指名到黑板上说一说根本图形怎样运动才得到一幅美丽的图案。(第一、二幅)同时板书:平移、轴对称、旋转师:刚刚同学们发现同样一个图形可以用不同的运动方式得到,看来不同的运动方式也可以得到同样的一幅美丽的图案。同学们想不想看看这两幅图是怎样的运动方式?请看大屏幕。(课件演示第一、二幅图的运动方式时)师:最后的这两幅图型谁可以一次性地把它们运动方式说一说?(三)独立操作,感受一个图形的变换师:同学们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了这几个图形的运动方式,它们都是通过那个图形在运动?(根本图形)下面请你从桌上的四幅图中拿出一个根本图形,把它放在前面看一看,它复杂吗?(不复杂,很简单),老师手中的这个根本图形它只有一笔,这么一个简简单单的图形,通过运动,就得到了这么美丽的图案,看来简约也能创造美,你们想不想用这个简单的图片自己来设计一个美丽的图案?(课件演示一组图片制作过程)师:请同学们选取自己的图片素材,运用学过的图形运动方式,设计出与老师不同,自己喜欢的图案。注意,在设计的同时,要考虑你的根本图形发生了怎样的运动。开场。师:谁手中有这样素材的作品也拿来与大家分享一下。(分别展示4个根本图形呈现的作品。展示的同时,说出所设计的图形的运动方式。)师:你们觉得哪幅图形运用了旋转的运动方式?还可以看做哪种运动方式?不同的运动方式也可以得到同一个美丽的图案。你们觉得他的图案像什么?师:一个如此简单的图形,在同学们的精心设计下,变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图案,你们真是了不起!小黄狗把你们的作品送去了织布厂,可是织布厂的工人觉得你们的图案太小了,我们的布很大啊!接下来怎么办啊?谁来说说?(可以用根本图形平移)课件出示图样。问:我们可以用哪个图形平移?(大的正方形图片)怎么平移?师:刚刚都谁是这么拼的?接下来我们就现场拼一拼。师:之前我们是把根本图形拿来运动,如今我们是把整个图形运动,这也就是说,我们把这么一个整个图案看做了根本图形进展平移,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比拟方便)如今我们有了这样一个根本图形,(指大的)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做?可是我要的布比这大得多怎么办?(可以把整块布进展平移或旋转)(设计意图:在老师的引导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动手理论、合作交流中自主探究,很好地突出难点。)(四)自主设计,尝试设计师:老师只教了你们把根本图形进展运动,你们却能举一反三,这是一个很好地学习方法。刚刚是老师给你们提供了根本图形,你们想不想通过自己的双手来创造设计一个美丽的图案呢?课前那些美丽的图案是怎么设计出来的呢?(课件演示制作过程。)师:先做出根本图形,接下来再做根本图形的运动。再看一组图片(课件展示)师:老师给你们每个同学都发了四张中间有复写纸的纸,你们可以把你们喜欢的图案画在上面,然后把画好的图案拼在大的正方形纸上。开场吧!(师行间巡视指导)师:假如完成了,可以涂上颜色,同座互相交流一下,告诉他你的作品是怎样运动出来的。(设计意图:这个活动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稳固了新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才能。这里是把美术学科与数学学科的整合,通过同学们动手画图,培养学生对设计产生的浓重兴趣,进一步感受数学的无处不在。从而创造美。)(五)回忆反思师:同学们都可以运用不同的运动方式制作出不同的图案,你们真是了不起。是我们生活中的小小设计师。板书课题:小小设计师。今天这节课就要接近尾声了,这节课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谁来说一说?老师用一首小诗来总结图形的变换,请大家一起读一读。(课件出示)图形变换真奇妙,简简单单换新貌。学习数学练本领,美化生活乐淘淘。师:只要利用我们聪明的智慧,勤劳的双手,一定能创造出生活中更美丽的图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教案14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这是学生在已学过的表内除法和简单的余数除法的根底上学习的,使学生在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过程中掌握计算方法,理解算理培养迁移类推才能。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掌握用除法竖式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两位数,以及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2、会解决有余数的除法的简单的实际问题。3、在教学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动脑考虑及主动探究的精神。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两位数除一位数的口算和竖式计算的方法;除法验算。难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商末尾有0的除法。关键:让学生经历探究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教学课时:9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生活动:25分钟教学内容:课本第1~2页。教学目的:1、理解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及其算理,探究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2、培养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究计算方法的才能。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难点: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和平共处算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竖式的书写。教学准备:小棒,卡片,课件教学过程:一、新知铺垫1、口算练习。指名口算。63829355口答。46里面有()个十()个一。95里面有()个十()个一。84里面有()个十()个一。73里面有()个十()个一。二、探究新知1、引入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提醒课题)2、教学口算。理解图意,学生观察场景图,说说知道了什么,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讨论第一个问题:平均每个男孩买多少枝?小组交流。小棒可以演示。讨论第二个问题:平均和每个女孩子买多少枝?结合实际操作让学生形成思维。也可以先让学生模拟提问。归纳:先把4捆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捆,即20枝,再把6枝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枝,合起来是23枝。板书:402=2062=320+3=233、即时训练,口答。(让学生说说算么算的)4026036425555058048443634、教学竖式计算。老师结合462说明竖式的写法,边说边板演。探究算理。(步骤:除、乘、减、移)考虑:2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小结:用竖式计算,要从十位除起,先用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再用个位上的数除,除到哪商就写在哪一位上。三、实际运用。1、完成第2页第1题。(注意区别与联络)2、完成第2题。让学生试做前两题,再让学生独立完成后两题。注意笔算注意什么?以及联络与区别。3、完成第3题和第4题。4、第5题,先独立后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应许学生不同的策略解题。四、全课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教案15【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建立1吨的概念。教学难点:建立1吨的概念,并能进展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教学准备】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课前理解自己的体重。【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猜体重?同学们,你们以前学过计量物体的质量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