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合集15篇_第1页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合集15篇_第2页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合集15篇_第3页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合集15篇_第4页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合集1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合集15篇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合集15篇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1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能找出图中规律。2、能按照找出的规律往下摆。3、培养学生认知的灵敏性。教学重点:初步发现事物的排列规律。教学难点:能用较明白、完好的语言描绘找出的规律。教具准备:1、主题挂图、格子条、三角形条。2、三角形、正圆形、圆柱、正方体假设干个。3、学生每人配套学具。教学过程:一、复习。老师:学校买来红、黄两种形状的灯笼布置学校,准备迎接“六一”儿童节。请你想想方法,看如何排这种灯笼最好看。学生或许会把灯笼红的排一排,黄的排一排。也或许会把红的黄的交织排。老师:大家排的都很有创意,如今“六一”儿童节到了,学校也布置好了,同学们在大学里快乐地说话唱歌。(出示主题图)二、新授1、提醒课题。老师:这些灯笼、小旗、小花等等摆的真得意,它们可不是随意摆的,是根据一定的规律摆的,你们明白哪些叫做“规律”吗?今天我们还要把这种规律都找回来(板书课题:找规律)2、教学例1。老师:请你们细细观察这幅图,找找看什么东西是有规律地排列的,你能把规律找回来吗?(小组讨论,小组长汇总答案)请老师起来告诉全班人们小组找到的规律,随着答复。在黑板上贴出一排彩旗、一排花、一排灯笼和一排人。老师:假如今天你是建筑师,让你接下去布置,你会如何选择呢?请学生逐行选择,并写出理由。请不同的小组上台汇报成果,老师贴出不同形状的格子条(指出连续发生2次或2次以上的才是规律,只发生一次的不能说就是规律)三、稳固练习。1、完成“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老师予以适度的指导。2、完成第89页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核对。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2一、预期效果1.应掌握的知识通过说一说、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使学生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与理解,学会一些比拟的方法,体会轻重的相对性;通过理论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光靠看一看、掂一掂不能准确地比出物体的轻重,从而认识到借助工具确定轻重的必要性和准确性。2.开展的才能鼓励学生积极想方法解决问题,初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观察才能、理论操作才能;初步培养学生的推理才能、浸透等量代换的思想。3.应培养的情感培养学生认真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在理论活动中体验生活与数学的联络。二、设计要旨1.课标解读初步让学生感知“轻”、“重”的含义;会用符号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其中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通过观察、操作、尝试体验“轻”、“重”、“最轻”、“最重”的含义,使学生在理论中认识知识,在探究中辩析易错概念;第二个层面是练习,在练习中充分注意到问题的开放和答案的不惟一性,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2、内容分析^p教学重点是学会比拟的方法;教学难点是浸透等量代换的思想。3.学情认识学生比照拟轻重、高矮、长短虽然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历,但比照拟活动中的相对性认识缺乏,本单元就要通过观察、比拟、考虑,使学生获得比拟多少、高矮、长短、大小、轻重的相对性的认识。直接比拟两个事物的大小、多少、高矮、轻重等学生并不困难,但对间接比拟两个事物的大小、多少等等需要通过一定的推理才能获得,因此是教学中的难点。4.经历介绍“轻重”这局部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拟大小、高矮、长短、厚薄等根底上开展的又一次体验活动。教科书在安排上表达了三个层次:说一说――掂一掂――称一称。“说一说”这一环节通过两个小动物玩跷跷板,使学生一眼看出谁轻谁重,认识到重量差异大的两个物体可以通过看得出比拟的结果;“掂一掂”这一环节通过淘气和笑笑动手掂一掂,获得对轻重的感性体验,认识到用眼不能看出轻重的情况下可以用手掂一掂;“称一称”这一环节,通过开展理论活动,使学生明确当看、掂都难以分辩物体轻重时,可以借助工具来比拟,从而体会到借助工具确定轻重的必要性和准确性。最后通过一组练习来使学生获得得间接比拟轻重的方法,知道轻重和大小、高矮一样是相对的,浸透等量代换的思想。三、施行要领1、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等2、教学流程序号老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辅导〔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轻重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轻重1.师:星期天到了,小动物们都在公园里玩耍,它们玩得可快乐了,我们一起去看一看,都有什么动物?它们在干什么?(出示主题图)学生答复后,引导学生观察:小熊和小猴在玩跷跷板,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小熊重、小猴轻)你是怎么知道小熊重,小猴轻的?师:从这幅图中你还能看出谁轻谁重?师小结:小朋友真能干,通过观察可以看出谁轻谁重。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轻和重。(板书课题轻重)2.你还能说出你身边的物体谁轻谁重吗?学生观察并答复下列问题,发现相关数学信息。生1:大象重、小狗轻;生2:大象重、小熊轻;生3:小猴重,小狗轻。根据低年纸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特征,创设生动的学习情景,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并且由动物世界回到现实生活,体会“轻重”无处不在,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二〕、理论操作,开展认知理论操作,开展认知1.掂一掂(1)让学生观察讲桌上的一本数学书和一个文具盒,说说数学书和文具盒谁轻谁重?(2)为什么同样的书和文具盒,大家判断的不一样呢?有什么方法可以证实一下谁说的对呢?请学生上来用手掂一掂,再把你发现的结果告诉大家。(3)请2~3名同学上台掂一掂。(1)老师把文具盒里的文具取出来,再请2~3名同学掂一掂,说出谁轻谁重?为什么?(5)你们想不想掂一掂,看看自己的文具盒和数学书谁轻谁重?与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再交换东西掂一掂。(6)老师小结:文具盒和数学用眼睛看不能准确地判断谁轻谁重,我们用掂一掂的方法可以比出谁轻谁重。(7)小理论:再选择桌上的其他东西掂一掂,比一比,与同学交流一下。2.称一称(1)出示重量接近的一个苹果和一个梨。(2)猜一猜:谁轻谁重?掂一掂:谁轻谁重?师:不管是猜一猜,还是掂一掂,小朋友的答案都不同,怎么办呢?谁又能想出什么好方法呢?(3)小结讨论:你们能想出哪些方法?(4)出示天平秤。介绍在天平上比拟轻重的方法,老师把苹果和梨分别放在天平的两边,让学生观察,如今你知道苹果和梨谁轻谁重吗?(5)分小组活动。拿出你们身边的学惯用品,选择其中的两样,先猜一猜,再掂一掂,再后称一称,说说谁轻谁重。(2)老师小结:从刚刚的比拟苹果和梨谁轻谁重,我们发现要想准确地知道谁轻谁重,称一称是最好的方法。(7)出示一大块塑料泡沫和一小块铁。先说一说:谁轻谁重?为什么?再掂一掂、称一称。明确:比拟轻重,不能只看大小、大的不一定重、小的不一定轻,一定要实际掂一掂、称一称才能确定谁轻谁重。生1:文具盒轻、数学书重;生2:数学书轻、文具盒重;生3:文具盒和数学书一样重。得出:讲桌上的文具盒比数学书重。得出:如今文具盒比数学轻。如一本书和一个本子比,一本书和多个本子比,等等。学生猜测结果。小组讨论方法,交流意见。汇报交流,充分听取同学想出的不同方法,给予适当的评价。分小组进展猜一猜,再掂一掂,再后称一称,说说谁轻谁重。在“掂一掂”这个环节中,通过猜测、推测、理论等探究活动,把老师的“教”变为学生的“探”,通过学生掂自己的物品,别人的物品,积累轻重的感性认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解决实际问题。)在“称一称”这个环节中,通过设疑――讨论――操作――深化,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领悟比拟物体轻重的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想出方法解决面临的新问题,对学生而言是一种可贵的成功体验。〔三〕、稳固练习,深化认识稳固练习,深化认识1.出示练一练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说说怎样判断的。2.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引导学生说出一个西瓜和两个菠萝一样重,说明一个西瓜就比一个菠萝重,假如学生不能理解,可用实物演示一下。3.第3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说说谁最轻?谁最重?为什么?4.第4题这道题具有一定的难度,不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独立完成,可先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考虑的过程,再引导学生分析^p。独立判断,并说一说判断过程。练习设计分为三个层次:独立完成的、合作讨论的、指导完成的。通过三种练习形式,练习不同层次的题,难易结合,不仅进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对于较难的题目,通过讨论交流,也能顺利完成,到达数学目的。在练习中不限制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尽情表达,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开展。四、学业诊断1.常见错误分析^p:常见错误分析^p1.比拟轻重时,判断天平称翘起的那边重。缺少实际生活经历,不懂得天平称的原理。2.比()重,()比()轻矮,各个量填反。缺少观察比拟的技能和表达的方法。3.三种物体比拟轻重,错误把数量多的判断为最重的。缺少实际生活经历,等量代换的思想理解有困难。2.诊断问题诊断1:()比()重?诊断目的:比拟大小的方法以及表达方法。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3教学内容课本110页的例1和例2。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可以用交换加数的方法和想大数加小数进展计算。2.培养学生用9、8、7、6加几技能学习的计算,从而进步学生学习知识的迁移才能和计算才能。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认真负责的态度。教具准备软件教学重难点掌握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教学过程:复习导入1.歌谣2.口算〔计算机显示〕9+5=9+3=8+5=8+3=9+4=9+2=8+4=7+5=6+5=8+6=3.计算机显示:8+9=?让学生口算并说考虑过程,电脑演示各种计算方法。师:同学们用了不同方法进展计算。这节课,我们继续用这些方法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板书:20以内进位加法〕合作学习,探究新知1.出示5+7=,同桌合作学习。a.师问:5+7等于多少?怎样计算呢?b.学生独立试做5+7。c.同桌交流并讨论多种计算方法。d.学生汇报各种算法,老师板书。生1:把5分成2和3,3加7得10,10加2得12,所以5+7=12。〔板书〕生2:把7分成5和2,5加5得10,10加2得12,所以5+7=12。〔板书〕生3:想7+5=12,所以5+7=12。〔板书〕e.看看每种方法有多少同学选择。f.师指导:同学们在计算时喜欢哪种方法并能计算准确,就选择哪种方法。2.小组合作,探究5+8、4+8、3+9。a.学生分析^p每道题的算法,把得数写在书上。b.汇报不同的算法,师板书。3.讨论:在20以内进位加法中除了例题中写出的,5加几、4加几、3加几、2加几的题还有哪些?师提示1:20以内是指得数从11到20。师提示2:进位加是指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生根据提示汇报:〔师板书〕a.5加几有:5+65+75+85+9b.4加几有:4+74+84+9c.3加几有:3+83+9d.2加几有:9+2学生抢答汇报得数。4.看书质疑。5.做一做。a.看图列式。学生看图,说图意,列式计算。注:此题可以一图四式,学生说哪种都可以。b.7+5=9+5=8+4=5+7=5+9=4+8=9+4=8+3=9+2=4+9=3+8=2+9=学生自己做题,观察上下两道题有什么规律。通过观察,发现加数调换了位置,和不变。6.小结。这节课同学们运用了很多方法来计算,有凑十法、还有调换加数位置,想大数加小数,只要计算准确,无论用哪种方法都可以。练习1.先说得数,再说算式。〔练习二十一第1题〕每个图形的角上都有一个数,用外面的数加里面的数。按照外面的数变化的顺序先说得数,再说算式。学生汇报。2.看谁算得又对又快。〔练习二十一第2题〕时间一分半,答完之后对照投影自批自改。3.学生自己出题,其他同学抢答。4.数学游戏。学生根据得数举算式卡片。说出自己找到了哪些卡片。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4〔一〕、激发观察兴趣教学目的:1.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浸透思想品德教育。2.通过数数活动,初步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3.通过数数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语言表达才能。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内容。教具学具准备:教科书第2~3页的教学挂图(或挂图制成多媒体课件),1~10数字卡片一套。教学设计:启发谈话,激发兴趣小朋友们,你们跨入小学的校门感觉新颖吗?上学了,你已经是一个小学生了。从如今起,你将和老师一起在这所学校,坐在亮堂的教室里,共同学习、生活,讨论许多数学问题,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大家快乐吗?让我们来互相认识一下。[以谈话的形式开场。师生互相介绍,老师简单介绍本校情况,帮助学生理解学校生活,使学生消除生疏、害怕的心理,对学校、老师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1.师生互相介绍。2.老师简单介绍我们的校园及小学生活。3.翻开第1页,老师有感情地朗读“编者的话”,讲讲数学与生活的联络以及数学的用途。我们平时很多时候要用到数数,大家会从1数到10吗?谁来数一数?伸出两只小手,互相数一数同桌小朋友有几根手指。与老师一起一边伸手指一边数数。数一数激发观察兴趣。出示教科书第2~3页挂图(或挂图制成多媒体课件),出现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情境图。[此处从情境入手,能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络,增加学习数学的信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老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生:知道,学校。师:对,这是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快乐兴地来上学了。大家看一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生1:这里有一位老师,还有很多小朋友。生2:这里有一座大楼。〔二〕、数图中的数量(1)小朋友们认真地数一数,这里有几面国旗?(配合学生答复,贴一面国旗图(2)师:一面国旗,就可以用数字“1”表示。(同时在图右边对应贴出数字卡片“1”。)(3)老师领读,学生自己小声读。(4)小朋友们再找一找,图中还有哪些也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5)小朋友们再数数看,你又发现了什么?有多少?三、认读1~10各数:1、10个数都数完后,老师先领读各数,然后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读一读。2、可以打乱顺序指数让学生读。〔三〕、数身边的事物认读1~10各数:1、10个数都数完后,老师先领读各数,然后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读一读。2、可以打乱顺序指数让学生读。数身边的事物:师:这幅图上这么多事物的数量能用数来表示,那么我们身边的事物能不能也用这些数来表示呢?你有几个铅笔盒?几枝铅笔?第一行有几位同学?几位男同学?几位女同学?我们教室有几扇窗户?几枝日光灯?你的右边有几位同学?左边有几位同学?黑板的上边贴了几个字?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5教学目的:1,让学生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2,能正确地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教具准备:计数器1个小棒100根铅笔24枝投影片教学过程:一、复习1、数数。〔1〕一个一个地数,从27数到50,从85数到l00。〔2〕十个十个地数,从30数到60,从20数到100。2。看题口答〔1〕〔〕个一是一十,十里面有〔〕个一。〔2〕〔〕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个十。〔3〕6个十和2十一组成〔〕。〔4〕2个十和5个一组成〔〕。〔5〕7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3。老师报数,学生摆小棒。16,25,50,68二、新授〔1〕出示计数器。老师;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叫个位,第二位叫十位,并在计数器上分别贴上“十位”、“个位”。〔2〕老师出示2捆铅笔和4枝铅笔。这里共有几枝铅笔?〔有24枝〕,有几个十枝和几个一枝。〔2个十枝和4个一枝〕学生答复后,老师分别把2捆铅笔和4枝铅笔分别挂在十位和个位上,接着问:“计数器上应该怎样表示呢?”写数时,要先写十位,再写个位。十位上是几,就写几;个位上是几,就写几,这个数写作“24”。读数时,先读十位数,再读个位敷。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这个数读作二十四,学生跟读两遍。1。教学例3。〔1〕第一行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读给同桌的同学听,老师巡视指导。〔2〕第二行第1题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十位上有4十珠子。个位上一个也没有,试问;这个数该怎么写呢?学生答复后,老师强调,“这个数十位上是4,就写4,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因此写作:“40”读作“四十”。〔3〕第二行第2、3题让学生尝试,说给同桌的同学听。老师提问个别同学,集体订正。老师强调,写数的时候,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占位,如30、40、50个位上都写“0”。假设这些数个位上不写“0”行吗?为什么?2。教学例4。〔1〕出示10捆小棒与计数器。提问:这里一共有几捆小棒?几个10?10个十是多少?老师把10拥小棒捆成一大捆,挂在百位上边。问一百该怎么写呢?引导学生说出;先在百位上写“l”,十位与个位上都写“0”这个数写作“100”读作“一百”。〔2〕老师告诉学生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就是百位。3。小结。写数、读数都要从高位起,按数位顺序写,个位或十位上一个也没有写数时要写“0”占位。三、稳固练习。1。“做一做”第2题〔课本第37页〕。学生独立完成,老师提问个别同学:该如何写数,你是怎么想的?集体订正。2。做游戏:接通四、布置作业教学反思:本节课大局部学生都掌握的很好只有个别学生老是在读数写的时候把汉字写成数字。还需加强辅导。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6教学目的:1.会用迁移的学习方法,主动探究8、7、6加几的计算方法。2.会用多种方法来口算,体验算法的多样化,优化大数加小数的口算方法。3.在交流、合作中,初步具有数学交流才能和合作的意识。教学思路:在多种方法的根底上,进一步理解凑十法。教学过程:一、游戏激趣,复习铺垫新的一年快到了,老师想带大家去儿童乐园,想去吗?这里有几张入场券,成功闯过下面三关的小朋友就能拿到免费的入场券。〔1〕第一关〔拆一拆〕10〔8,〕10〔7,〕10〔6,〕〔2〕第二关〔算一算〕9+4=9+5=9+8=9+6=2+9=9+3=说一说9+4的计算过程。〔3〕第三关〔说一说〕8+2+4=147+3+2=126+4+7=17二、情境引入,自主探究1.教学例1恭喜大家!这么多人都拿到了儿童乐园的入场券,没拿到的,也别泄气,后面还有时机。你们知道儿童乐园都有什么好玩的吗?碰碰车8元激流勇进7元水上滚球5元旋转木马6元观览车4元过山车9元请在上述工程中选择不同的两项,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钱。〔1)要求玩碰碰车和水上滚球一共多少元?怎样列式?〔8+5〕〔2〕8+5=□你是怎么算的?(有困难的小朋友可借助小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