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性食管炎中医治疗进展_第1页
反流性食管炎中医治疗进展_第2页
反流性食管炎中医治疗进展_第3页
反流性食管炎中医治疗进展_第4页
反流性食管炎中医治疗进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综述一

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研究进展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esophagitis,RE)是指由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

管而引起食管粘膜损伤的一种慢性难治性疾病,属于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disease,GERD)的范畴,约1/3的GERD患者存在RE。

RE是•种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西方国家的胃食

管反流病发病率高达10%〜30则"。我国北京、上海两地RE的发病率达1.92%[21O近年来,

通过对食管PH的连续监测,发现48尤79%的酸反流异常者有反流性食管炎⑶。RE可表

现为多种食管刺激症状及食管外症候群,严重影响患者工作和生活质量⑷,而且还有向

Barrett食管和食管腺癌转归的危险,给患者带来巨大的躯体、精神和经济负担,因此对

RE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现代医学对RE主要以抑酸、保护胃粘膜,促胃肠动力等药物治疗,但并不

能从根本上解决反流问题,且具有复发率高、副作用大及医疗费高等弊端⑸。近年来,

采用中医药治疗RE疗效显著,且因不易复发、副作用小及价格低廉等优势,日益受到

医学界的关注和重视⑹。现将近年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病因病机的认识

据RE的主症,本病可分别归属于祖国医学之“嘈杂”、“吐酸”、“胃痛”、“痞满”、

“胸痛”、“噎嗝”等范畴。近年来,许多名老中医对其病因病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认

为本病多因素体脾胃虚弱,或饮食不节;恣食生冷伤及脾胃,或忧思恼怒,郁久伤肝,

肝气郁滞,脾胃为其所犯而致;脾胃为肝气所犯,气机升降失调,胃主失和降,少阳枢

机不利,肝胆郁火犯胃,湿邪郁久化热,中焦痞塞不通,胃气上逆而发为本病。本病病

位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

杨氏等⑺认为本病多因情志不畅,气机郁结,或饮食不节一,蕴湿成痰,或过食辣,

助热生火,导致气、火、湿、血、痰、瘀互结。病变初起多实证,以肝气犯胃或肝胃郁

热为多,中期多为痰(湿)热阻滞,后期以胃阴亏损或痰瘀互结为主。本虚标实,胃失

和降是基本病机。本虚为脾气虚胃阴亏,标实即气郁。痰阻,血瘀,热结。肝胃不和,

脾胃升降失调,胃气上逆,气、火、食、痰、瘀互结于食管为主要病机。

王天龙网认为其病机为:饮食不节或因他病服药不当,日积月累,损伤中焦,脾胃

运化失常,酿生湿热,湿热中阻,胃失和降;平素性情急躁易怒,或抑郁寡欢,肝郁不

达,疏泄不利,横逆犯胃,肝胃不和,胃失和降。

曾氏等劭认为脾胃不足,湿浊内生,郁久化热,痰热胶阻,气机不畅,以致胃气上

逆是本病的基本病机,而痰热为本病发生的关键因素。

蓝仕〔四认为本病是由肝胆脾肺气机升降功能失调所致,《内经》中早就对该病的发

病机制加以阐述,《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指出:“诸呕吐酸……皆属于火”,其病因为情

志不遂,郁怒伤肝,横逆犯胃;饮食不节,过食油腻廿肥之品,湿热内生,各种病理

因素交互为患,致使肝郁化火,胃气不降上逆发为本病。

樊文欣皿经长期临床观察,认为其与肝气郁结,蕴热横逆,克脾犯胃,胃火冲膈,

食浊泛上关系最为密切。

刘绍能[皿认为其病机为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肺失肃降,

痰气郁阻。

张成元认为本病初起多实证,继而由实转虚,临床上多为虚实夹杂之候。在疾病

发展过程中,常以气郁为先导,由气郁可导致痰聚、血瘀,即初病在气,久病必入血。

有些患者可兼有痰和瘀的证候。

安氏”「认为本病初起多为实证,继而由实转虚,临床上多为虚实夹杂之候。实证多

由饮食不节,感受外邪,情志失调等因素导致胃失和降,痰湿内阻,肝气犯胃。虚证多

为劳倦内伤,热邪伤津,脾胃虚弱所致。临证以虚实夹杂为多见。辨别虚实,还要从病

程、主要症状等方面着手,如久病多虚或者是虚中夹实;新病多实,或是实多虚少。实

证有邪,邪去则病愈;虚证无邪,当据病症采用温中健脾,滋养胃阴,扶正降逆等法,

使脾胃得复。

2、辨证论治

由于缺乏公认的辨证分型标准,故而各医家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理论,将反流

性食管炎进行分型辨证论治,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师宁等,应检索CBM、CNKI、万方、VIP数据库,收集RE的中医证型文献,进行证候要

素分析、提取。结果得出常见证型有肝胃郁热、肝胃不和、脾胃虚寒、肝胃气滞、脾胃

湿热、气滞血瘀、肝郁化火、胃失和降、痰气互结、胆热犯胃、脾胃虚弱、肝气郁结、

中虚气逆、胃腑湿热、胃阴亏虚、胃热脾虚、脾胃气虚、胃热炽盛、脾虚气滞、脾虚痰

湿、寒湿中阻、寒邪犯胃、脾胃阴虚、肝胃阴虚、食滞胃肠、痰瘀互结其中以肝胃郁热

和肝胃不和型最为多见。

田同儒[⑹等中医辨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94例,辨证为肝胃不和证,脾胃虚弱证,

脾胃湿热证和胃阴不足证。肝胃不和证方予清降饮,脾胃湿热证:处方为竹口卜10g,石

膏30g,海螺峭10g,浙贝母10g,炒桅子10g,淡豆豉10g,黄连10g,吴茱萸2g,法

半夏10g,炒神曲10g,厚朴12g,甘草6g。胃阴不足证:处方为沙参12g石斛15g,

玉竹10g,生地黄15g,浙贝母10g,海螺帽20g,麦门冬10g,法半夏10g,枳壳10g,

甘草6g。脾胃虚弱证:处方为炒白术20g,苍术12g,炒慧馍仁30g,茯苓12g,浙贝

母10g,海螺峭20h,法半夏10g,炒神曲12g,厚朴10g,甘草6g。

袁红霞.认为临床中治疗RE常见证型有胃虚兼少阳不和型、胃虚兼肝胃郁热型、

胃虚兼痰热内扰型、胃虚兼痰痕交阻型、胃虚兼寒热错杂型、胃虚兼胃阴不足型。

刘汶河将本病辨证论治如下:肝郁脾虚证,治宜疏肝健脾,和胃降逆,方用逍遥散

加减;肝胃不和证,治宜疏肝理气,和胃降逆,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肝胃郁热证,治

宜清肝泻火,和胃降逆,方用左金丸加减;肝胆湿热证,治宜清肝利胆,和胃降逆,方

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湿热中阻证,治宜清热利湿,和胃降逆,方用清中汤加减;痰湿内

阻证,治宜化湿祛痰,和胃降逆,方用温胆汤加减;痰气交阻证,治宜理气化痰,和胃

降逆,方用旋覆代储汤合半夏厚朴汤加减;脾气虚弱证,治宜健脾益气,和胃降逆,方

用四君子汤加减,脾阳不振证,治官温中健脾,和胃降逆,方用黄茂建中汤加减;气滞

血瘀证,治宜活血化瘀,理气化痰,方用丹参饮合失笑散加减;寒热错杂证,治宜辛•开

苦降,温清并用,方用半夏泻心汤加减。

张燕梅四将确诊为RE的患者6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3例。实验组中医

辨证分型气郁痰阻型10例,肝胃郁热型13例,瘀血阻络型10例。

赵淑萍等.在临床上辨证论治本病,取得明显疗效,辨证为:(1)吐酸嘈杂:患者

反酸心烦口苦,咽燥咽干,皖中饥噪或痛,得食稍安,暧气臭腐,舌红苔黄腻,脉弦。

治则:平酸健脾和胃汤(自拟方)(2)胃阴亏虚:胃部隐痛,入食干涩,口燥咽干,大

便干结,舌红少苔脉来细数。治则:滋阴益胃,方药:一贯煎加减。(3)痰气阻滞:病

久生湿酿痰,痰瘀血阻,患者吞咽费力,胸膈痞闷,口燥咽干,心烦,胸骨后痛难忍,

气血瘀阻,不通则痛.治则:通滞化瘀养阴消痰汤(自拟方)。

3、专方治疗

许多医家根据自身对RE的认识,结合临床经验,采用专方专药或固定治法,对于

治疗RE亦取得了较好效果。

刘则鹏等⑵1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RE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口服加

味温胆汤,对照组30例,口服奥美拉哇肠溶片和多潘立酮片,疗程均为8周,观察2

组临床综合疗效、胃镜下食管黏膜的变化、评价其复发率。结果:治疗8周后胃镜下治

疗组的总有效率96.7%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其症状改善亦优于对照组

(P<0.01),治疗组复发率为16.7%,低于对照组的72.2%(P〈率01)。

侯静霞侬将68例RE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采用半夏泻

心汤加味治疗,每天1齐!J,水煎服。对照组采用奥美拉20mg和莫沙必利5mg治疗,每

天1次,口服。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RE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89.6%和55.096,两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远期复发率分别为8.3396和66.7%,两组比较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丁邦盛⑻将126例RE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3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63

例在对照组治万基础上加用乌贝散合黄黄建中汤加减治疗,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

统计疗效,并观察治疗前后胃镜积分、症状积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24%,对照组

总有效率82.5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

疗后胃镜积分、症状积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

疗后降低优于对照组(P<0.05).

薛心东⑵选择符合入选条件的RE患者11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给予中药

桅子豆豉陷胸汤合桅子厚朴汤治疗,对照组56例,给予奥美拉哇胶囊联合西沙必利片口

服治疗,两组均8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1个疗程内的近期疗效及停药后半年的远期

疗效,结果经1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在临床症状的改善及内镜下食管黏膜的恢复方面

与对照组的疗效相近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对肝肾功能无影响,停药后半年内治

疗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

刘红玲㈤将66例RE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治疗组采用柴胡疏肝散

加味治疗,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哇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9%,高于对照组的

5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未见不良反应,对照组不良反应轻微。

许凤莲叫将120例本科室住院的RE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

例给予口服吗丁琳10mg,每日3次,奥美拉哇胶囊,20mg,每日2次,治疗组30例给

予•贯煎加味治疗,每日1剂,分早晚2次,水煎服,两组均以8周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痊愈13例,有效24例,好转19例,无效4例,有效率占93.3乳对照组痊愈8

例,有效22例,好转15例,无效15例,有效率75除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0.05)o

陈冬梅次将31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通过随机方式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

组以柴胡桂枝干姜汤为基础方口服治疗,对照组予口服吗丁琳治疗,两组疗程均6周。

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5%,对照组的有效率为62.5猊两者相比较,治疗

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个治疗过程未出现不良反

应。

4、中西医结合治疗

近年来,•些医家在西医治疗(抑酸药,黏膜保护剂及胃肠动力药)的基础上,加

用中药治疗RE,以加强治疗效果,临床上也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郭丽颖叫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0例门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

照组40例奥美拉哇肠溶胶囊20mg/次,2次/d;莫沙比利5mg/次,3次/d。治疗组40

例柴胡疏肝散(海蝶峭、代赭石各30g,柴胡、白芍药各15g,旋覆花、川苟、陈皮、

白术、枳壳、香附各12g,延胡索、木香、半夏、砂仁、甘草各10g,黄连8g);1剂/d,

水煎400mL,饭前lh或饭后2h服用,早晚口服。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56d为

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胃镜检查、不良反应。连续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显示,

临床疗效:治疗组治愈23例,显效11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50%o对

照组治愈17例,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5.00%o治疗组疗效优于

对照组(PV0.05)。胃镜疗效:治疗组治愈18例,显效11例,有效8例,无效3例,

总有效率92.50虬对照组治愈12例,显效8例,有效8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0.00%»

胃镜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陈剑雄明将140例经确诊的反流性食道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0例给予西

沙比利5mg,香砂养胃丸6g,3次/d,餐前30min口服;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每天晨服

黛力新1〜2片,期间停用一切对胃肠道有影响的药物,4周为一个疗程。结果治疗结

束观察治疗组症状与体征改善总有效率为9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8除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0.05)o两组均未见影响治疗的药物副作用发生。

夏冬俊他将86例经确诊的反流性食道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

例,对照组给予泮立苏和新络纳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自拟的抑反汤,

疗程为4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临床症状,胃镜下食道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总有

效率治疗组为:95.3%,对照组为:76.7队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马丽莉⑶:选取RE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初始治疗均采用

奥美拉哇肠溶片,枸椽酸莫沙必利分散片,疗程8周。维持治疗:对于有效病例采用奥

美拉哇肠溶片间隔疗法,若症状出现反复,应增至足量药物维持,疗程16周。治疗组

在初始治疗及维持治疗期间均加用越鞠丸,若肝胃不和证加服荆花胃康胶丸,肝胃郁热

证加服达立通颗粒。观察临床症状,采用SF-36量表评价生活质量。结果:总有效率治

疗组为97.78%,对照组为84.44%,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

反酸、烧心、胸痛、吞咽困难、胃脱痞胀、上腹疼痛、暧气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P<0.05),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初始治疗结束后(8周),治疗组总体健康

等8个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4周后,治疗组总体健康等8个维度

评分呈上升趋势,而对照组呈下降趋势;维持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总体健康等8个维度

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维持治疗16周期间,治疗组共有17例出现22人

次复发,复发率37.896;对照组共有25例出现34人次复发,复发率55.6版治疗组复

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

赵晓莉瞰将62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

奥美拉哇联合莫沙必利进行治疗,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治疗,统计并对比

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

生情况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

张友发⑶将100例RE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电针刺双足三里

穴同时口服泮托拉哇,对照组单纯口服泮托拉哇。根据临床症状和内镜积分进行疗效判

定。结果:疗程结束时观察组与对照组内镜下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C.01),而临床症状方面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半

年复查,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5、问题与展望

中医药治疗RE有•定的潜力和优势,展现了中医药在该研究领域具有广阔的前景,

为今后进一步开展新药开发、中医药治疗RE发病机制等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刈。但

针对RE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治疗原则各家认识不一,尚无统一标准,故需要大样本

的临床研究,制定统•的诊疗标准,应用于临床。另外,针对中医药治疗本病的实验研

究虽然不少,但是探讨本病机制的不多,中医药治疗RE的机制尚不明确。

参考文献

[l]MoayyediP,TalleyNJ.Gastro-oesophagealrefluxdisease[J].Lancet,

2006,367:2086-2100.

[2]黄-鲜,张冬琼,黎琮毅.反流性食管炎的诊治进展.内科,2012,7(1):61-63.

[3]陈蹴珠.实用内科学案].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849-1850.

[4]李兆申,徐晓蓉,邹多武,等.胃食管反流病食管外表现的临床研究[J].中华内科杂

志,2006,45:13-16.

⑸刘同亭,赵立群.辨证治疗老年人RE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

志,2000,7(2):45-46.

[6]孙永顺.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研究进展[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4,38(4):64.

[7]杨巧芳,苏和,舞增元.牛兴东辨证论治返流性食管炎经验[J].内蒙古中医药,2010,

29(21):68-69.

[8]王天龙.胃食管反流病中医临床辩治.中医研究,2009,22(4):48-50.

[9]曾江涛,吴红苗.辛开苦降法治疗气郁痰热型反流性食管炎临床观察[J].辽宁中奏药

大学学报,2009,10,11(10):110-111.

[10]蓝仕.左金丸四逆散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86例.中国民族民间医

药,2010,9:131.

[11]樊文欣.疏降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65例.河南中医,2013,33(7):1094-1095.

[12]刘绍能.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证治探讨.中医研究,2008,21(7):7-8.

[13]张成元.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辨治体会.社区中医药,2013,15(9):220-221.

[14]安永亮.奥美拉哇联合木香顺气丸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

志,2009,2(20):44.

[15]师宁,厅霞,航海燕,等.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的文献研究[J).中华中

医药杂志,2012,27(4):1174-1176.

[16]田同儒,李志中,李柏燕,等.中医辨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94例临床观察[J).河

北中医,2013,35(8):1135-1137.

[17]杜听,史业蓦,仇涓蓉,等.袁红霞辨证分型治疗反流性食管炎86例[J).辽宁中医

杂志20H,38(1):111-12.

[18]刘汶.略论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治疗[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

11(21):129-132.

[19]张燕梅.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反流性食管炎66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中药,2012,

9(14):114-115.

[20]赵淑萍,李立阁.中西医结合论治疗反流性食管炎[J).社区中医药,2013,

15(5):209-210.

[21]刘则鹏,张丽娜,廖志峰,等.加味温胆汤治疗痰热郁阻型反流性食管炎临床观察

[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3,21(7):363-365。

[22]侯静霞.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反流性食管炎48例[J).河南中医,2012,

32(8):971-972.

[23]丁邦盛.乌贝散合黄茂建中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63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

2013,35(10):1461-1462.

[24]薛心东.桅子豆豉陷胸汤合桅子厚朴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60例的临床观察[J).

中医中药,2013,20(26):128-130.

[25]刘红玲.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2,

5(28):23-24.

[26]许凤莲.•贯煎加味治疗反流性食管炎60例[J).中医研究,2013,26(3):40-42.

[27]陈冬梅,王新佩.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21例[J).河南中医,2013,

33(3):335-336.

[28]郭丽颖.柴胡疏肝散联合西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

内科杂志,2013,27(6):93-94.

[29]陈剑雄,陈冬.黛力新联合西沙比利与香砂养胃丸治疗反流性食道炎的疗效探讨

[J).当代医学,2013,19(22):132-133.

[30]夏冬俊,李天望.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43例疗效观察[J).湖南中医药,

2013,29(7):45-46.

[31]马丽莉,熊元治,马颖才,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观察[J).新中

医,2013,45(10):40-42.

[32]赵晓莉.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7(20):130-131.

[33]张友发,梁光造,张征.电针刺双足三里穴联合泮托拉哇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

研究研).中国医学创新志,2013,10(7):93-94.

[34]张厂,李军祥,金周汉.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药治疗近况[J).中国医学创新志,

2009,5(1):100-101.

综述二

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实验研究进展

反流性食管炎是指由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而引起食管粘膜损伤的一种

慢性难治性疾病,属于胃食管反流病的范畴。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现代医学对RE主要以抑酸、保护胃粘膜,促胃肠动力等药物治疗,但并不能从根本上

解决反流问题,且具有复发率高、副作用大及医疗费高等弊端。近年来,采用中医药治

疗RE疗效显著,且具有不易复发、副作用小及价格低廉等优势。为探讨中医药治疗反

流性食管炎的作用机理,更好的应用于临床,开展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现综述如下:

1、胃肠激素水平

胃肠激素对消化系统的功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下食管括约肌作为RE发病中的

•个关键因素,其受胃肠激素的影响较大。

1.1胃泌素

胃泌素(GAS)又称为促胃液素。胃泌素是一种重要的胃肠激素,它主要由G细胞

分泌。G细胞是典型的开放型细胞,以胃窦部最多,其次是胃底、十二指肠和空肠等处。

人胰岛的D细胞亦能分泌胃泌素。GAS可明显促进食管下括约肌的收缩,促进食管平滑

肌推进性蠕动[1],起到保护胃肠黏膜,增强胃肠黏膜保护因子和促进胃肠道的分泌功

能,同时可提高幽门泵的活动,使幽门扩张,因而对胃排空有重要的促进作用[2]。

查安生[3]等认为中药健胃合剂有助于调节GAS的分泌,使胃肠道运动功能增强,

促进胃肠排空,减少胃内容物反流,也可提高食管下括约肌紧张性,增强廓清功能,从

而对RE起到治疗作用。于强等[4]用旋覆代赭汤治疗2、4、8d后观察各组大鼠胃窦黏

膜胃泌素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旋覆代赭汤在治疗酸性反流性食管炎的过程中,能够明

显增强胃窦黏膜胃泌素的表达,从而可促进LES功能的恢复,增加LES的压力,防止酸

反流,促进疾病的恢复。王学习等[5]通过实验观察疏肝和胃颗粒对反流性食管炎大鼠

食管、胃平滑肌细胞收缩和血浆GAS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疏肝和胃颗粒可升高反流性

食管炎大鼠血GAS水平,促进胃肠平滑肌收缩,增加胃肠道的运动。

1.2胃动素

胃动素(MTL)是促进胃肠运动和胃排空的主要胃肠激素之、由22个氨基酸组成

的多肽类胃肠激素,主要存在于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胃底、胃窦及远端小肠黏膜中也

有微量存在。MTL能刺激节前纤维促使节后胆碱能纤维释放乙酰胆碱,乙酰胆碱作用于食

管下括约肌(LES)的M2受体,从而诱发LES的相活动。

郭湘丽等[6]通过观察针刺配合滋阴降气汤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血浆胃动素水平的

影响,认为针药综合疗法可显著提高RE患者血浆MTL水平,调节胃-食管运动,增加LESP,

防止食物反流。吴晖等[7]观察疏降饮在治疗肝胃不和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前后血浆中

胃动素含量的变化,探讨MTL在RE中的发病机制及疏降饮治疗RE患者的可能作用机理。

结果认为肝胃不和型RE患者的发病与血浆MTL含量的降低有关,调节MTL分泌增加,

从而促进胃肠运动,收缩食道下括约肌,防止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可能是疏降饮

治疗肝胃不和型RE的作用机制之o于强等[8]将6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对

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治疗组给予中医和胃降逆法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治

疗前后血浆胃动素和血清胃泌素的变化情况。结论为和胃降逆法能够通过调节血浆胃动

素和血清胃泌素水平的作用达到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目的。卢岱静[9]认为针药并用可显

著提高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血浆胃动素水平,调节胃-食管运动,增加下食管括约肌压力,

防止食物反流。

2、神经递质

2.1血管活性肠肽

血管活性肠肽(VIP)是神经递质的一种,存在于中枢神经和肠神经系统中。食管

下括约肌的舒张则是由迷走神经纤维末梢释放的血管活性肠肽介导的,血管活性肠肽乂

通过促进靶细胞合成N0而使平滑肌舒张。

刘小河等[10]认为黄苓汤方能通过降低VIP水平,提高大鼠抗氧化能力,保护食管

黏膜,增加下食管括约肌压力(LESP)制止胃肠内容物反流到食管,具有防治大鼠反流性

食管炎的作用。唐艳萍等[11]通过实验证明复方白及糊可能通过局部黏膜保护,调节多

种胃肠道激素(包括VIP)水平,增加下食管括约肌压力,促进胃排空,对反流性食管

炎起防治作用的。马淑颖等口2]用疏肝和胃方治疗后的RE大鼠模型食管组织VIP含量

明显减少,与正常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表明,其组方常用的柴胡、枳

壳可促进平滑肌收缩,促进胃肠排空,缓解食管压力。

2.2P物质

P物质(SP)是广泛分布于细神经纤维内的一种神经肽。当神经受刺激后,P物质

可在中枢端和外周端末梢释放,与NK1受体结合发挥生理作用。是主要兴奋性肽能神经

递质,可引起LES收缩[13]。夏金荣等[14]认为SP神经元减少或功能降低,导致LES运

动功能障碍,LES局部组织的SP含量与RE的严重程度呈显著负相关,表明内源性的SP

在RE的发病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病理生理学作用。

冯云霞等[15]研究调中颗粒对混合反流性食管炎大鼠食管黏膜SP水平的影响,结果认

为调中颗粒可能通过使SP表达增强,从而抑制胃肠内容物的反流和促进黏膜的修复。

2.3NO

NO为肠神经系统中非肾上腺素能、非胆碱能神经(NANC)的主要抑制性神经递质,由

NOS介导生成。而NOS在食管分布于食管上中段横纹肌中,但以环形平滑肌最多见。食管

上段横纹肌主要受胆碱能神经支配,而食管下段环形平滑肌主要受NANC支配,现已证实

NO作为支配LES神经中抑制性神经肽能神经递质能引起LES松弛[16]。夏金星等研究认

为RE患者LES局部组织内的NO明显高于NE者,提示它们介导了LES运动功能的调节并

参与了RE的致病过程[17]。赵强等[18]观察旋覆代赭汤及原方倍用甘补组方对反流性

食管炎(RE)模型大鼠食管舒缩神经递质活力的影响。原方组、甘补组及西药组大鼠食管

组织NOS活力较模型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旋覆代赭汤能够通

过影响食管组织及血浆舒缩神经递质合成酶活力,改善食管组织的舒缩功能。代二庆等

[19]认为旋覆代赭汤能改善模型大鼠食管黏膜的病理状况,其作用机制可能为:降低模

型大鼠食管黏膜NO浓度,减轻炎症反应,减少下食管括约肌松弛。

2.4CHAT

食管的运动主要受兴奋性胆碱能神经和抑制性NANC神经调节[20]。ACH是调节食

管运动最主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CHAT主要在突触前神经末梢,是胆碱能神经细胞内ACH

的合成限速酶,食管肌层组织中CHAT活力则反映食管内源性胆碱能神经活性,CHAT活力

下降则ACH释放减少,平滑肌收缩无力,出现食管动力异常而发生RE[18]。胆碱能神

经元通过介导平滑肌细胞去极化而引起食管收缩[21]。

3、炎症介质及细胞因子

PGE2为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之--,是重要的致炎因子,具有细胞保护作用[22]。程

艳梅等[23]通过研究证明了在混合反流性食管炎发病过程中,炎症粘膜PGE2含量升高,

而正常粘膜呈生理性水平,从而表明一定量PGE2对食管粘膜可能有保护作用,过量的

PGE2可能作为一种炎症介质,参与了食管粘膜的炎症反应,在反流性食管炎发病中有重

要作用。

内皮素(ET)是一种生物活性短肽,包括ETT、2、3、4四种亚型,其受体有ET(A)、

ET(B)两种,而ETT能刺激细胞因子的产生、调节黏附分子表达及中性粒细胞的黏附与

迁移,在炎症反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24-27]。滕小军等[28]认为ET-1及ET(A)R在反

流性食管炎中表达增加可能与炎症有关,ETT可能在BE的形成过程中起作用。

在RE的炎症过程中,细胞因子被认为具有重要作用,以往研究发现ILT、TNF-A、

ILT2、IL-6、IL-8等在RE的炎症中和病变的维持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9-30]。徐中

等[31]检测反流性食管炎大鼠食管黏膜IL-23Pl9、ILT7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IL-23

/IL-17轴在反流性食管炎发病中的作用。结果显示IL-23/IL-17轴是参与反流性食管炎

发病的重要的细胞因子,可能参与了反流性食管炎的慢性炎症过程,且认为疏肝和胃降

逆汤可能通过非选择性抑制食管组织IL-23Pl9、IL-17的表达来抑制反流性食管炎大鼠

的炎症反应,效果强于奥美拉哇[32]。

4、分子生物学

4.1增殖细胞核抗原

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是一种核内蛋白质,是反映细胞代谢及增殖状态的良好标志

物,PCNA的阳性表达在RE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唐丽明[33]等认为旋覆代赭汤可明显降

低PCNA在食管黏膜中的表达,从而抑制食管黏膜上皮的过度增殖,起到治疗RE作用。刘

炳辉等[34]观察六君疏肝汤对反流性食管炎大鼠模型食管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

认为六君疏肝汤有助于降低PCNA的高表达,并有抗胃食管反流,减轻食管炎症的疗效。

4.2调宇蛋白和钙调蛋白

食管运动的基础是食管平滑肌细胞的收缩,平滑肌细胞的收缩和舒张是由其内部的

收缩蛋白质体系来实现的,调宁蛋白和钙调蛋白是存在于平滑肌中的重要调节蛋白质

[35]。刘晓霓等[36]认为半夏泻心汤防治反流性食管炎的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调宁蛋白

和钙调蛋白结合蛋白基因表达,进而增加食管平滑肌收缩能力实现的。

4.3细胞周期蛋白质CyclinDl

细胞周期蛋白质与真核细胞的细胞周期呈模同步周期性浓度升降的蛋白质,最先是

从海胆胚胎中分离鉴定的,为相对分子质量50000蛋白质的•大家族,包括:周期蛋白

质A、B、D、E、G及H,帮助推动和协调细胞周期的进行。

CyclinDl一种在细胞周期中含量呈周期性变化的重要细胞周期调节蛋白,能启动细

胞周期并促进细胞DNA的复制过程,有强烈的促细胞增殖作用CyclinDl从正常食管

-Barrett食管-食管腺癌的表达程度逐渐增强[37]。杨幼新等[38]通过实验证明旋覆代

赭汤可明显降低CyclinDl在食管黏膜中的表达,从而抑制食管黏膜上皮的过度增殖,

起到治疗RE预防癌变的作用。

综上所述,中医药在治疗RE方面独特的优势引起医者的重视,同时:中医药治疗

RE的实验研究也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主要围绕胃肠激素、神经递质、分子生物等方面。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中医药有效改善症状的机制可能是促进食管受损黏膜修复,调节

LES的功能,促进食管和胃的蠕动,有效减轻炎症反应,降低复发率,,但仍有许多机

理亟待进一步明确,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实验模型的可重复性,实验设计的科学合

理性有待加强[39]。我们期望随着中医药对RE临床及实验研究的进•步开展,可以提

供更多的治疗RE的思路,更好的指导临床。

参考文献

[1]刘玉成,张正,杨丽,等.五肽胃泌素对胃食管反流者食管运动的影响[J).四川

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34(3):586-587.

[2]BefheldJF,Friis-hansenL,GoetzeJP,etal.Thebiologyofcholecystokinin

andgastrinpeptides.CurrTopMedChem,2007,7(12):1154-1165.

[3]查安生,曹静.健胃冲剂对反流性食管炎模型大鼠血清胃泌素和胃动素分泌的影响

[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2,20(10):442-444.

[4]于强,袁红霞,郭世铎,等.旋覆代赭汤对酸性反流性食管炎模型大鼠胃窦黏膜胃

泌素表达的影响[J).天津中医药,2006,23(4):275-278.

[5]王学习,路莉,李少海,等.疏肝和胃颗粒对反流性食管炎大鼠平滑肌细胞收缩和

血浆胃泌素、胃动素等的影响[J).中成药,2013,35(2):394-398.

[6]郭湘丽,赵施竹,赵正炎.针刺配合滋阴降气汤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血浆胃动素水

平的影响[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0,31(4):20-21.

[7]吴晖,陈朝元,何顺勇.疏降饮对肝胃不和型反流性食管炎的血MTL、VUP的影响[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5(4):498-503.

[8]于强,袁红霞,李晓凤.和胃降逆法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血浆胃动素、血清胃泌素

的影响U).辽宁中医杂志,2009,35(5):749-751.

[9]卢岱静.针药并用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胃泌素、胃动素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

2010,29(4):218-220.

[10]刘小河,马艳红.,傅延龄.黄苓汤对反流性食管炎模型大鼠氧化应激和胃肠激素的

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11,22(7):1778-1780.

[11]唐艳萍,弓艳霞,李淑红,等.复方白及糊对反流性食管炎模型大鼠食管黏膜的影

响[J).中医杂志,2011,52(15):1312-1321.

[12]马淑颖,朱生梁,程艳梅,等.疏肝和胃方对混合反流性食管炎大鼠一氧化氮合酶

和血管活性肠肽的影响[J).山西中医,2006,22(1):48-50.

[13]NyL.NitricoxidePathwayincatesopphagus,lacalizationofnitricoxide

synthaseandfunctioneffects.AmJPhysiol,1995,268(1):59.

[14]夏金荣,张忠兵,汪毅,等.NO、VIP和SP在反流性食管炎中的病理生理学作用[J).

临床消化病杂志,2002,14(5):198-200.

[15]冯云霞,时昭红,张介眉,等.调中颗粒对反流性食管炎大鼠食管黏膜脑肠肽和一

氧化氮合酶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合(15):154-157.

[16]李军杰,郑勇.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血清一氧化氮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J).农垦医

学,2007,29(1):20-22.

[17]夏金荣,张忠兵,汪毅,等.NO、VIP和SP在反流性食管炎中的病理生理学作用[J).

临床消化病杂志,2002,14(5):198-200.

[18]赵强,宋宁,袁红霞.旋覆代赭汤对反流性食管炎大鼠食管组织舒缩神经递质的影

响[J).辽宁中医杂志,2012,39(10):2086-2089.

[19]代二庆,李海英,刘子泉,等.旋覆代赭汤对反流性食管炎模型大鼠食管黏膜一氧

化氮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1):1425-1428.

[20]CristJ,GiddaJS,GoyalPK.Intramuralmechanismofesophagealperistalsis:

rolesofcholinergicandnoncholinergicnerves.ProcNatlAcadSci

USA,1984,81:3595-3599.

[21]WangQ,AkrabaliH.I,HatakeyamaN,etal.Caffeineandcarbacholinduced

Cl-andcationcurrentsinsingleopossumesophagealcircularmusclecells[J].Am

JPhysiol,1996,271:1725-1734.

[22]程艳梅,王高峰,王宏伟,等.疏肝和胃方对反流性食管炎模型大鼠环氧合酶-2

及前列腺素E2的影响[J].江西中医院,2012,43(355):60-62.

[23]方维丽,王邦茂,刘文天,等.环氧合酶一2和前列腺素E合酶与反流性食管炎的关

系研究[J].中华消化杂志,2004,24(10):629-630.

[24]SchwartingA,Schlaak,J,Lotz,J.etal.Endothelinlmodulatesthe

expressionofadhesionmoleculesonfibroblast-likesynovialcells(FLS).

Scand.JRheumatol,1996,25:246-256.

[25]SpecialeL,RodaK,SaresellaM,etal.Differentendothelinsstimulate

cytokineproductionbyperitonealmacrophagesandmicroglialcellline.1

mmunology,1998,93:109-114.

[26]SampaioAL,RaeGA,HenriquesMG.Roleofendothelinsonlymphocyteac

cumulationinallergy.,JLeukocBiol,2000,67:189-195.

[27]SampaioAL,RaeGA,HenriquesMG.Participationofendogenousendotlie

linsindelayedeosinophilandneutrophilrecruitmentinmouse

pleurisv.InflammRes.2000.49:170-176.

[28]滕小军,刘荣,李祥金,等.内皮素1及其受体在反流性食管炎及Bar食管中的表

达及意义[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2,6(24):8118-8122.

[29]NEWTONM,BURNHAMWR,KAMMMA.Speedofonsetofoesophagealacidreduction

withdifferentproton-pumpinhibitorsinpatientswithrefluxoesophagitis[J].

EurJGastroenterolHepatol,1998,10(9):753-758.

[30]CUADJ,SHERLOCKJ,CHENY,etal.Interleukin-23rather

thaninterleukin-⑵sthecriticalcytokineforautoimmuneinflammationofthe

brain[J].Nature,2003,421(6924):744-748.

[31]徐中,赵健雄,王学习,等.IL-23/IL-17轴在反流性食管炎大鼠中的表达及其意

义[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0,31(5):553-556.

[32]徐中,赵健雄,王学习,等.疏肝和胃降逆汤对反流性食管炎大鼠食管组织IL-23

/IL-17轴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12):3200-3202.

[33]唐丽明,曹丽霞,袁红霞,等.旋覆代赭汤对混合性反流性食管炎模型

大鼠PCNA表达的影响[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9,43(2):53-55.

[34]刘炳辉,高炸,李英奇,等.六君疏肝汤对反流性食管炎大鼠模型食管

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8(12):51.

[35]RozenblumGT,GimonaM.Calponins:Adaptablemodularregulatorsoftheactin

cytoskeleton[J].IntJBiochemCellBiol,2007,Jul31.

[36]刘晓霓,金秀东,李月珍,等.半夏泻心汤对食管炎大鼠食管平滑肌收缩调控蛋白

基因和细胞内游离钙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8,14(11):60-63.

[37]汪涛,龚均.大鼠混合反流模型中COX-2、PCNA、CyclinDl的表达[J],西安交通大

学学报(医学版),2005,26(5):460-462.

[39]杨幼新,袁红霞,马艳,等.旋覆代赭汤对混合性反流性食管炎模型大鼠CyclinDl

表达的影响[J],天津中医药,2010,27(1):50-52.

[39]丁婷婷.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实验研究进展[J],中医药导报,2012,18(5):93-95.

-

刖百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esophagitis,RE)是指由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

管而引起食管黏膜损伤的一种慢性难治性疾病,现在纳入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astroes

ophagealrefluxdisease,GERD)范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习惯及饮食结构

的变化,我国及西方国家RE的发病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北京和上海两地的调查

中,18〜70岁人群,有显著反流症状者高达8.86短,通过对食管PH的连续监测,发现

48M79%的酸反流异常者有反流性食管炎团。近几年来,随着对本病认识的加深、生活

质量的提高以及内镜检查的广泛应用,其检出率亦有增加的趋势,流行病调查显示人群

中7%〜15%有胃食管反流症状,发病随年龄增加而增加,40〜60岁为高峰发病年龄,男

女发病无明显差异,但有RE者,男性多于女性。

RE临床表现为烧心、反酸、胸骨后不适等多种食管刺激症状,及咳嗽、哮喘等食管

外症候群,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工作状态,而月.还有向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和食管腺癌(esophagealadenocarcinoma,EAC)转归的危险,给患

者带来巨大的躯体、精神和经济负担,因此,对RE治疗的研究己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

热点。

现代医学对RE的治疗以抑酸、促胃肠动力等药物为主,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反流

问题,且有复发率高、副作用大及医疗费高等弊端⑶。所以寻找治疗RE有效、合理的方

案,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1=1前,运用中医药治疗RE疗效显著,且因其不易复发、

副作用小及价格低廉等优势,日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和重视匕但其对RE的病机认识仍

不统一,药物作用机理及途径还不完全清楚,因而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及推广。

导师根据二十多年的临床经验提出“脾胃虚弱”为RE的发病之本,“肝胃不和,胃

气上逆”为病机关键,并以“旋覆代赭汤”为基本方加味制成食管康颗粒,治疗各种类

型的反流性食管炎,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患者治疗后经胃镜及病理复查,食管粘膜

炎症反应明显改善,并且具有降低复发率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

本实验通过观察食管康颗粒对反流性食管炎模型大鼠食管pH值、食管黏膜组织形态

学、食管线粒体能量代谢、线粒体呼吸链,从脾胃气机升降-线粒体能量代谢的全新角

度深入研究该方治疗RE的作用机理,为其临床治疗RE提供新的思路,同时为寻找治疗RE

新的药物靶点提供了理论依据。

第一部分食管康颗粒对RE模型大鼠食管Na+-K+-ATP酶及

Ca2+-Mg2+-ATP酶影响的实验研究

1实验材料

1.1实验动物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64只,体重200±20g,由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提

供,动物合格证号:MA-2012Tl2。饲养于天津市南开医院中西医结合急腹症研究中心

实验动物室,具有H级动物饲养条件的合格证。大鼠购入后,II级动物饲养室分笼架式

饲养于钢丝网盖塑料笼内,每笼5只,饲养前饲养室给予紫外线照射消毒,饲养笼给予

过氧乙酸消毒,室内保持恒温22±2℃,湿度为50筮〜60%,每天自由饮自来水及进食标

准颗粒食物,黑暗光照交替12h,噪音、换气等环境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1.2实验药品

中药药材全部由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保康医院药剂科提供,经天津市南开医院中西

医结合急腹症研究所鉴定合格并煎制成lg/ml生药的溶液,置4℃冰箱备用,中药谨守

《伤寒论》原方剂量,换算为现代剂量。

①食管康颗粒组:人参、延胡索、旋覆花、半夏、代赭石、黄连、吴茱萸、白芍、

炙甘草、郁金、丹参。

②西药对照组:枸椽酸莫沙比利分散片和奥美拉哇肠溶片,研为细粉末后,配制成

浓度为O.15mg/ml的莫沙比利混悬液后装瓶,置4c冰箱备用。

1.3实验试剂

病理、包埋、染色等所需基本试剂(3%的戊二醛,甲醛,50%,7096、9096、100%梯

度酒精,石蜡包埋剂,苏木精/伊红染色剂,0.01MPBS缓冲液,0.01M构椽酸盐缓冲液,)

均由天津市南开医院中西医结合急腹症研究所提供。

500ml注射用生理盐水(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0.5%碘伏(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95%酒精(北京化工厂)

10%水合氯醛(天津市化工二厂)

注射用左氧氟沙星(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10%甲醛溶液(天津市化工二厂)

苏木精、伊红染色液(天津市化工二厂)

考马斯亮兰蛋白测定试剂盒,由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

超微量Na-K-ATP酶测定试剂盒,由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

超微量Ca2t-Mg2-ATP酶测定试剂盒,由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

1.4实验器械及物品

常规手术器械(大鼠手术板、橡皮筋、棉签、刮毛刀片、剪皮手术剪、中号牙镶、

平镇、大鼠腹部特制手术巾、动脉夹、眼科尖头组织镶、眼科手术剪、6/0带针缝合线、

眼科持针器、3/0缝线、1ml注射器、5ml注射器、一次性医用帽子、一次性医用口罩、

一次性医用手套等)(以上所用手术医疗器械为上海医疗器械厂产品)

NOVEL光学显微镜,型号:XS2-106B(N)。

防脱氨基载玻片,购于天津市潮洋生物制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莱卡(LEICA)超薄切片机,型号:EMUC6。

日立透射电子显微镜,型号:H7650o

恒温水浴箱,型号:DZW-4型。

精密电子天平,型号:AE160型电子分析天平。

Heraeus台式高速离心机,型号:PLCO型。

低温离心机,型号:5810R型(德国信肯公司)。

紫外分光光度计,型号:UV755B紫外分光光度计(上海精密科学仪器公司)。

2.实验方法

2.1动物分组

将64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在同样环境下给予基础饲料常规适应性喂养7天后

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对照组(未造模干预)、模型对照组、食管康组及西药对照组(奥

美拉哇+莫沙必利),每组16只大鼠。对造模组大鼠应用“食管-十二指肠端侧吻合术”

进行造模,4天后将造模组成活动物应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食管康组、西

药对照组(奥美拉哇+莫沙必利)。

2.2动物模型制备

手术在清洁级动物手术室内进行,实验人员穿消毒隔离服,戴无菌手套。造模组大

鼠均于术前24小时禁食不禁水,采用梁新生等川改良的“食管-十二指肠端侧吻合术”

造模方法,应用10%水合氯醛(0.3ml/100g)腹腔注射,麻醉后将大鼠固定在手术板上,

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进行模型制作,刀片刮毛备皮、铺单,碘伏消毒后,取上腹部正中剑

突下约0.5cm处开腹约2cm进腹,将胃提出,剪断肝胃韧带,显露食管,分离食管下段

迷走神经及血管,结扎贲门,用动脉夹夹闭食管上段,以防食管回缩,从贲门上0.3cm

处切断食管;缝合贲门并荷包包埋入胃中,保留全胃;在十二指肠距幽门1cm处侧壁避

开血管纵行切开0.5cm,用无菌纱布将流出十二指肠液吸去,防止流出后感染腹腔;随

后将其与食管下段进行端侧吻合(6/0带线缝合针缝合,上海浦东金环医疗用品有限公

司),前后左右四壁四针缝合即可,吻合口后壁采用内进内出的内翻缝合法,其余各壁

均采用外进外出的外翻缝合法,吻合时黏膜、肌层分别对齐缝合;吻合完毕后,撤去动

脉夹用1血注射器抽吸0.5ml生理盐水,从胃体幽门上0.5cm向十二指肠食管方向插入

注射以判断吻合是否缜密,如某壁有漏出,再酌情加针修补;缝合尽量快速,缝合完毕

后将胃、食管、十二指肠尽量按原解剖位置回纳,避免粘连,避免损伤肝脏;关腹前腹

腔内注入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1.5mg/kg(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后分层缝合关腹,

消毒皮肤。术后24h禁食不禁水,术后三日内,每天每只大鼠腹腔注入盐酸左氧氟沙星

注射液1.5mg/kg,且给予注射用葡萄糖盐水饮用,此后常规喂养。

对模型对照组行假手术。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