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心理学美与设计审美_第1页
设计心理学美与设计审美_第2页
设计心理学美与设计审美_第3页
设计心理学美与设计审美_第4页
设计心理学美与设计审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美与设计审美美美的含义美包容着人类,但人类说不清楚什么是美?美有5层意义:美丽、好看。比如:使人看了快乐的风景美、形态美;使之美。比如锻炼身体使形体美、美容美发使容貌美、打扫卫生使环境美;另人满意。比如日子过得挺美;另人得意。比如美梦变成了现实;憧憬、向往的心态。如美好的向往,一个美好的心愿。美的诞生人类诞生——为了生存{衣、食、住、行}制作工具{粗糙简陋}改进工具{光滑耐用}——逐渐精致——成为审美对象——产生{思想情感愉悦}——诞生了美审美心理特征审美心理的自觉性每一个人有审美、求新、求异、求变的心理与欲望。设计的审美范畴范畴是指人的思维对客观事物的普遍本质的概括与反映。也指事物的类型或范围。各门科学都有自己的一些基本的范畴,如认知过程、心理状态与个性心理等是普通心理学研究的范畴。用户的审美范畴是指用户的思维对具有审美价值的对象的普遍本质的概括与反映,也是指审美对象的类型或范围。设计心理学主讲:宋一菁学习目的与任务:设计心理学是设计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主要是对人为事物及其设计问题的定义和本质、设计者思维心理的理论和方法、消费者的消费和使用心理的理论。培养我们正确的设计观念和思维方法,为专业课的学习以及创造性的培养打下设计思维和设计观念基础。内容提要:绪论自然事物与人为事物设计科学——创造人为事物设计与消费者设计心理的微观分析设计心理的宏观分析产品设计与消费者心理商品设计与消费者心理企业设计与消费者心理绪论心理学的任务学习普通心理学,要完成三项任务:

1.了解心理现象2.熟知心理规律3.指导实践应用1.了解心理现象学习普通心理学,首先是从科学心理学的角度对人类的心理现象进行科学地分析,建立有关心理现象的完整的、科学的概念体系。学会描述大到整个人类的心理现象、小到自身的某一具体心理现象,是什么怎么样。比如,普通心理学研究了哪些心理现象?而具体说来,什么是情感,内涵是什么等。2.熟知心理规律深入学习普通心理学,就要在了解心理现象的基础上,学会研究各种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相互联系及表现的特征与规律,用来解释心理现象。初步掌握一些心理规律的理论常识,可以对心理机制进行理性的讨论,有助于学习的深入与应用。3.指导实践应用学习普通心理学,最终目的是要落实在应用上,人们不仅要认识世界,还要改造世界。因此,认识了心理现象,还要运用这些认识的成果于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指导人们在实践中如何了解、预测和调整自己的心理,使心理学理论更贴近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高实践活动的水平和生存的质量。开辟设计的审美创造之路

用普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指导设计活动,专门探索设计的心理活动,是开发设计者心理潜能的重要途径。面对市场经济全球化的竞争,设计活动非常需要普通心理学的支撑:虽然中国有实力雄厚的基础科学研究,也有许多世界领先的设计成果,但是,在设计的许多领域与发达国家比起来,还是相当大的差距:比如,意大利汽车设计师乔治.亚罗说“中国的汽车设计过于模仿西方,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所以无法像欧系或日系车那样形成自己的流派。中国汽车企业,在制造硬件的投入上不比世界上任何汽车企业差,差的就是设计”。用中国人自己的话说叫做“中国汽车设计是沦落在鸡窝里的雏鹰”。还有:中国的乒乓球运动称霸世界几十年,但运动员事业的乒乓球拍全是德国或日本设计的产品;中国出口服装设计往往只限于国外的工作服,设计加工的羊绒衫出口一件,要赔出36元人民币;电影业也时时受到国外大片的冲击,这些事实都说明:中国人的学识并不比别人差,差就差在对心理学知识的领略与实践。所以,用心理学开辟设计的审美创造之路,对于改变中国设计与艺术创作的面貌有深远的意义。古人董其昌曰:“文要得神气”,是说设计与艺术创作要创造出具有“神气”的作品,首先要保持自己“神气”充沛,使生理和心理处于最适合设计与艺术创作的自由状态。所以,心理学的研究一旦面向设计领域,必然会赋予审美创造活动以“神气”。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测验法虚拟法观察法观察法的概念由观察者直接观察记录研究对象的行为活动,用以研究心理活动规律的方法,称为观察法。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无论做什么事情,首先都要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比如:演员要体验生活,通过观察,才能演好角色;创作一幅画,要在大量观察与写

生的基础上,积累创作素材来激发灵感。观察者还可以直接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将所见所闻随时加以记录,近距离地获取信息。实验法实验法的概念实验法是按研究的目的控制或创设条件,以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者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研究的方法。测验法测验法的概念是以研究对象所了解或关心的问题为范围,预先制定科学的量表或问卷,由被测者自由地按题目回答,以获取研究资料的方法。称为测验法。比如:对住房、听广播、看电视、一种杂志刊物、一种生活日用品的民意测验的问卷,接踵而至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虚拟法虚拟法的概念借助计算机虚拟现实的图形技术,进行心理实验的研究方法,称作虚拟法。

设计的心理活动

设计心理是指设计者在产品的功能原理构想、结构设计计算、设计方案表达、工艺规划制定过程中的一系列心理活动。“设计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实践活动,是伴随人类造物与创形而派生出来的概念。要在自然和社会中获得和谐的生存空间和生活环境,就一时一刻离不开造物的苦思冥想和实际造物活动,借此调节主客体之间的关系”。这种造物的冥思苦想正是设计中的心理活动过程。人和动物最根本的区别和无法比拟的实践活动就是有目的的、有意识的造物并能制造和使用生产与生活工具。因为人的认识有感觉、知觉和思维,有接收、分析与处理外界刺激与信息的能力。“人猿想揖别,只几块石头磨过。”自380万年前起,古猿学会了用火,打造石器,意味着人与动物的分离,因为“没有一双猿手曾经制造过一把即便是最粗笨的石刀”。同时也意味着设计的心理活动从此开始。人类依靠自身特有的头脑,不但能将人类活动的结果,尽量符合自然规律的制约而且善于克服不利于实现目标的困难,学会了借助客观规律去驾奴自然。如同恩格斯说:“人离开动物越远,他们对自然的作用就越带有经过思考的、有计划的、向着一定的和事先知道的目标前进的特征。”设计的心理活动,对应了马克思评价的“人类的特征——自由的自觉的活动”。人类这种自由的自觉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称为人的本质力量。而人的本质力量在感觉和知觉上的显露与表现,是设计心理活动的本质。人类的设计活动及设计心理的开始与萌发,是在15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开始将预先设想的方法写在纸上,或绘制图样。比如,1452——1519年间,达.芬奇不但留下了蒙娜丽莎不朽的艺术作品,还设计了很多机器设备的草图:有兵器、舰艇、锻压设备等,构想了传动轴、齿轮、曲柄连杆等机械传动的零部件等。尤其在当代,当人类清醒地意识到,人的造物活动必须与社会、自然之间求得和谐的关系时,设计活动成为协调社会、自然、科学与文化艺术的一种物化手段设计不仅要满足人类活动中的物质需求,而且还要满足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所以,设计与设计心理面临着重大发展的时代。设计心理学的概念

设计心理学是以普通心理学为基础,以满足需求与使用心理为目标,研究现代设计活动中,设计者心理活动的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设计心理学属于心理学科的一个新的分支。

设计心理学所研究的是设计者在设计活动中以特殊形式表现出来的一般心理规律。对设计活动中一般心理规律和行为表现的研究,构成了设计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内涵之一。设计心理学的研究意义迄今为止,中国对设计领域的心理研究尚处于刚刚开始的起步阶段,尽管广大设计者在设计实践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应用心理学理论知识,调整自己的心理,完善设计成果,有的著作中也有所涉及,但系统地从心理学的视角研究设计与设计者的著作很少,而且设计心理也是近年来才形成的新概念。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全国经济贸易活动的增加,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愈演愈烈。产品的性能、质量与价格、产品的附加值、产品的低能耗、低污染,可持续开发的程度等,都向产品的设计者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设计者究竟以怎样的设计心理素质,设计专业的学生怎样面向未来,求得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和谐与强化设计心理学无法提供解决这些问题的全部答案,但愿能够提供获取答案的方法。1.增强心理素质

设计心理学将借助心理学科基础知识,研究现代设计活动中设计者的心理素质的形成与发展,探索用户与设计者的感觉与知觉、观察与记忆、思维与想象等认知过程,用户与设计者的注意、意志与情感的心理状态,以及动机与需要、兴趣与气质、性格的个性心理,借以奠定设计者的心理素质基础。设计心理学还将以心理学科与相关学科的交叉,研究设计与使用的审美创造心理、艺术的审美创造、消费心理与购买行为等,力求扩展设计视野,提升设计价值。2.利于人才培养

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与成长阶段,究竟学什么,怎么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