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孔子拜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孔子拜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体会孔子的虚心好学、不畏艰辛及彬彬有礼的品质和老子谦逊有礼、诲人不倦的品质,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2、懂得学习要勤奋、虚心、永不满意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感悟孔子、老子的品德,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老子作出简洁的评价。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第五单元的课文为我们打开了这座宝库的一扇门。我们可以熟悉古代大思想家,了解古代神话故事,观赏古代建筑和绘画。今日,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去熟悉我国古代的一位大思想家──孔子。
2、揭题,读题:孔子拜师:
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宏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隐秘。
二、复习回顾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课文写了我过古代着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
2、故事中最关键的人物是谁?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课文中还写到了另外一个人物老子,他给你的印象又是怎样的呢?
三、深化讨论孔子、老子的人物形象
1、是呀,那么在孔子拜师的整个过程中,孔子和老子是如何的虚心有礼,都还需要我们去细细体会。
2、出示课文最终一个自然段:“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德。”
⑴读句子,你认为孔子和老子的学问怎样?
⑵他们的品德又怎样?
3、学前指导。我们说一个人的品德往往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言谈举止)抓住人物的言行来讨论人物的品德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今日这节课,老师就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来讨论课文中自己感爱好的人物,你可以讨论孔子,也可以讨论老子,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一两个句子,仔细地读一读,细细地体会体会。
4、同学自学,老师巡回指导。(划出让你感动的一两个句子,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
5、沟通汇报,老师点拨,引导同学结合文中的重点词句,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问:你讨论谁?你找到哪个句子来进行讨论的?(依据同学回答,随机进行沟通。)
讨论孔子:
⑴总觉得自己的学问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理解字面意思,问:你认为怎样的人才能算学问渊博呢?现在字面上的意思懂了,那能把你的理解用朗读表达吗?自己先去试试?(生自己读)点名读。我似乎听到他读的时候强调了几个词语,你听出来了吗?(点名评)你们想不想也来试试?想读的站起来读。)
⑵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最终来到了洛阳。
①咱们一起来读一读。(全班齐读)
听了你们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怎样一幅画面?(点名说,想象孔子在路上的情景和他的心理活动。)
②你是从哪几个词感受到的?(理解词语“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最终”)
③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感受孔子赶路的困难。(读出孔子的不畏艰辛前往拜师的精神)
⑶孔子想:这位老人也许就是我要访问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⑷孔子赶忙说:“同学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同学。”
⑸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肯定会大有进步的。”(这么长的一句话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你觉得可以是哪个成语?)
⑹从今,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小结谈话:面对这样的孔子,你有什么话想说呢?
讨论老子(那老子又是怎样一个人呢?你找到哪些句子进行讨论的?)
⑴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等候。讨论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⑵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老师小结:老子虽然不是课文的主角,但我们可以从孔子和老子的交往活动中感受到老子的博学多才和谦和大度,诲人不倦的高尚品德。
6、朗读感悟: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体会到了孔子、老子高尚的品德,你能通过朗读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
⑴同学自由练读感受深刻的句子。
⑵分角色朗读,进一步加深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①出示孔子和老子两人的对话。(同桌互读、指读)读是读得很好,不过老师觉得假如能加上表情和动作会更好。你们认为呢?(试读、指读)有没有发觉这中间藏了一个新的符号?他的作用同学们刚才都已经不知不觉地读出来了。你知道他的作用了吗?理解破折号的作用。
②让我们再来读一读,看是不是这样的。(师生分角色读)
四、再读最终一个自然段
正由于孔子和老子一个虚心求教,一个诲人不倦,都表现了高尚的品德,所以获得了人们的敬重,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终一段。(齐读)
五、课后作业
下节课我们要召开“我心中的孔子”和“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盼望同学们课外收集、背诵孔子、老子的名言,结合课文或课外资料从多方面谈谈自己对孔子、老子的熟悉。
《孔子拜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
学习目标
①熟悉“兼、仆”等7个生字。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近著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德。
③懂得为学要勤奋、虚心,永不满意,为人要真诚、无私、敬重师长。
课前预备
①同学读课文,画诞生字。
②自制生字词卡片。
③搜集孔子、老子的有关资料。
第一课时
一、紧扣课题,引入新课
①老师提示课题:17、孔子拜师。
②感悟题意。
a、用自己的话把题中暗含的意思表达出来(年轻的孔子拜学问渊博的老子为师,学学问,学做人)。
b、扣题质疑。
估量同学质疑:孔子是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要拜师?怎样拜师?
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①认读生字。
a、同桌相互检查生字的认读状况。
b、指名认读生字。
②给生字找“伴侣”。
a、给这些生字组词。
b、读词语。
二、细读课文,解难释疑
①孔子是怎样的人?
同学结合教材中的“资料袋”及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研读课文。
②孔子为什么拜师?怎样拜师?
同学结合课文相关语句来理解。
课件重点出示:
a、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最终走到了洛阳。
b、曲阜到洛阳相距很远,孔子走了几个月,才走到了洛阳。
◆比较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从第一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三、课外作业
①把自己喜爱的句子抄写下来。
②摘抄孔子、老子的名言。
其次课时
一、复习词语
①卡片抽读。老师将词语卡片随机抽出,指名同学认读。
②组内检测。小组内仿照老师的方法,相互检查词语的把握状况。
二、朗读感悟
①自由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读给同桌听。
②展现读课文,同桌互读互听,互提看法。
③表演读课文,把文中易演的内容在朗读的同时加进动作。
④品读升华。听了刚才的朗读,你对孔子、老子又有哪些新的熟悉?
三、指导书写
①请同学当“小老师”,指出书写生字的留意点,如,“迎”字不要多一点,“尘”字上面的“小”不要带钩。
②请书法好的同学到田字格内范写生字,留意生字的结构特点。“仆、授”等字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③同学写字并写词语。
布置实践活动
①活动总动员。孔子、老子创立的儒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华。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让我们开展一次活动,去了解一下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去感受一下这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
②活动筹备。
a、命名。依据教材提示,你想了解生活中的哪些传统文化?同学依据自己预备了解的内容给本次活动命名。
b、组织。自由组成合作小组,推举一名同学担当组长。
③拟定活动方案。由组长组织争论,共同拟定本次活动的方案。
④沟通活动方案。
四、课外作业
根据商定的方案开展活动。
《孔子拜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精确 地认读“兼”等7个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阅历等方式,理解“远近著名、渊博、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学无止境””等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了解孔子的求学经过。
3、学会用抓重点词句的方法理解、感悟孔子的品德。
教学重点: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品德。
教学难点:懂得学习要勤奋、虚心、永不满意,为人真诚无私、敬重师长。教学流程:
课前三分钟:介绍自己所了解的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或名人。
一、学习单元导读:
师:翻开课本66页,请大家一起把第五组的单元学习目标读一遍。想想看,它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了吗?
生:齐读。
师:读完过后,你们知道了它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了吗?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了解大思想家,了解神话故事„„等。生:我们要以骄傲的心情阅读课文,感受传统文化的绚烂。
师: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在生活中,这些传统文化又是怎样体现的呢?现在让我们来熟悉这样一位古人。(板书:孔子)
二、走近孔子,略知孔子。
1、同学沟通心目中的孔子。
2、读课后资料袋,进一步感受孔子形象。
3、老师小结:一个人能称为“家”不简洁,孔子却同时誉为两个“家”:思想家和教育家,而且是“宏大的”,那就更了不起了。孔子为什么会有如此成就呢,学了今日这篇课文可能会有所启发。板书课题:孔子拜师
三、走近课文,初步感知。
1、读题。提示:“子”在这里读第三声,古代特指有学问的人。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把课题读一遍,你们能从课题中想到什么吗?
生:齐读课题《孔子拜师》问:孔子为什么拜师?孔子是怎样拜师的?孔子拜的是谁为师?
师:同学们的这些疑问提得很好,抓住了文章的主题,那么我们现在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这篇课文,信任在我们学习过这篇文章过后,你们自然就明白了这些问题了。首先,请同学们自读一边课文,并勾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语。
2、感知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想想文中讲了几个人物,写了怎样一件事?
(2)指名朗读,准时正音。(3)问题反馈:
课文写了哪些人物:孔子和老子。屏幕显示“孔子、孔丘、仲尼;老子、老聃”。简要解释古人的“名”与“字”。同时简介老子的成就。课文围绕两人写了怎样一件事?(同学回答,要求语言连贯,简洁扼要。)
四、研读课文,感悟品德
(一)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小节,(出示):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著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学问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2、说说孔子为什么要拜师呢?
3、查字典理解“渊博”:什么叫渊博?师提示:通过查字典,渊就是深,博就是广,这里“学问不够渊博”是什么意思?
【预设:他总觉得自己的学问懂得还不够多,不够广。】
4、理解:远近著名
孔子认为自己的学问不够渊博,那他的学问是不是真得不够渊博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5、补充资料,体会孔子的好学:是啊,孔子当时已经是远近著名的老师,已经是一个高校者,甚至连当时的国君鲁昭公和秦国的国君齐景公都常常向他请教,但是孔子为了猎取更多的学问,更大的成就,还要拜师求学,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板书:虚心好学
6、指导朗读。
你能把他这种如饥似渴的好学的精神读出来吗?
7、过渡:为什么学问这么渊博的孔子,总认为自己还不够呀?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其次段,从其次段中找找答案吧!
(二)学习课文其次段
默读二自然段,划出有关的句子。出示句子: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肯定会大有进步的。
1、“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概括成一个词就是——板书:学无止境
2、联系第一自然段,说说“学无止境”意思。
3、联系生活理解学无止境:是啊,孔子当时很有学问了,但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学问,还要不断地去学习,去拼搏。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这样的人,你能举个例子说说吗?
4、小结:是啊,学习是没有终点的。有句俗话说得好“人活到老,学到老”,只有不断地去学习,去拼搏,才能获得更多更丰富的学问。
让我们一起读好这个句子。过渡语:好学的孔子又是怎样拜师的呢?请同学们再轻声读读其次小节,划出有关孔子拜师的句子。(依据同学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句子)出示句子: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最终走到了洛阳。
1、指名读句子。这句话中有几个词很难读,老师请几个小伴侣再读一读。为什么把“最终”或“上千里”读得那么强调?
2、理解上千里、几个月:从曲阜到洛阳比瑞安到上海还要远,而且当时又没有先进的交通工具,因此孔子足足花了——几个月的时间,除了感受到路途的遥远,你还感受到什么?板书:不畏艰辛
3、想象理解“风餐露宿”:(1)可见孔子拜师的旅途是多么艰辛,特殊是哪个词可以看出来——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2)指名读词。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是什么意思?
(3)在这么困难的旅途中,孔子可能会遇到哪些生活上的困难呢?
出示句式,同学想象填空:孔子一路走着,有时肚子饿了,就;有时走累了,就;白天,孔子在加紧,天黑了,孔子还;正是这样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
是啊,饿了就任凭吃点干粮,渴了就任凭取点水喝,找不到旅店就在野外住下,像这么困难的旅途生活就叫——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他为什么日夜兼程不停地赶路?板书:求知若渴
4、面对如此好学的孔子,不想再读读这个句子吗?
5、联系上下文理解“风尘仆仆”:
(1)经过了几个月的拔山涉水,千难万险,孔子最终来到了洛阳,此时站在我们眼前的孔子会是怎么样的呢?你能从课文中找一个词来说说吗?(2)风尘仆仆的孔子是怎么样的?过渡语:还有哪些句子也是写拜师的?出示句子:
孔子想:这位老人也许就是我要访问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你是——”老人见着位风尘扑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孔子赶忙说:“同学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同学。”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等候。讨论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肯定会大有进步的。”
1、从这几句话中,你又感受到什么?板书:谦逊有礼
2、快速读读这几句,圈出表现孔子谦逊有礼的词语。
3、师生分角色读。(指名读、齐读)
(三)学习第三小节
出示句子:
从今,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抓住“每天”、“随时”来理解)
(1)什么叫随时请教?(什么时候有问题就什么时候向老子请教。)
(2)他可能什么时候有问题?(吃饭时、睡觉时、走路时)板书:勤学好问
假如用孔子的名言来说,就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五、观看图片,升华主题
1、出示图片介绍:正由于孔子如此好学,所以后来成了一位宏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人们很佩服他,也很敬重他,为了纪念这位圣人,人们为他修建孔庙,塑了孔子的行教像。每到孔子的诞辰,孔子的家乡山东曲阜都要举办孔子文化节,进行隆重的祭孔活动。孔子的学说在世界上也有很大的影响。韩国进行祭拜孔子活动,日本为孔子设立孔庙。美国还把孔子的生日作为老师节。
2、看了那么多的图片,你想说点什么?
3、带着敬重、佩服我们再来讲讲孔子拜师的故事。_齐读全文。
4、总结:小伴侣,今日我们学习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孔子的好学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节课我们谈谈老子的高尚品质。最终,老师想送同学们一句警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六、当堂小测:
(一)形近字组词
差(
)境(
)授(
)纳(
)袍(
)
着(
)镜(
)受(
(
)抱(
(二)近义词
等候——(
)著名——(
拜见——(
)纳闷——(
(三)想一想
从课文中你了解到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板书设计:
13孔子拜师
虚心好学
不畏艰辛
求知若渴
谦逊有礼
)内
)
)
《孔子拜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4
设计理念:
《孔子拜师》叙述了我国古代闻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虚心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惜晚辈的品德,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本节课,我力求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引导同学与文本对话,主动探究,通过感受人物形象,体验人物的内心世界,获得更多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鼓舞同学在反复诵读中积累语言,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加深喜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和增加民族骄傲感.。
学习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著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等候、等候、止境、进步、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德”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德。
教学难点:
懂得为学要勤奋、虚心、学无止境,为人要谦逊大度、真诚无私。
教学预备:
老师预备:多媒体课件
同学预备:课前收集了解孔子和老子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沟通资料,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看黑板(板书:孔子)谁来谈谈你对孔子的了解?(同学沟通)谁还想补充。你还知道哪些孔子的名言?(子曰……)同学们很擅长积累,假如能将名言落实到你的学习和生活中那就更了不起了。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后资料袋中对孔子的介绍。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关于孔子的故事。(板书:拜师)齐读课题。课题为什么用“拜”师呢?《说文解字》说,“拜,首至地也。”请带上动作读课题。孔子拜谁为师?关于老子,同学们了解什么?(老子名聃,是道家的创始人。他所著的《道德经》对后人影响很大。老子学问渊博。他的思想不仅对中国影响深远,在世界上的影响也很广泛)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1、自读课文
了解了故事的仆人公,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读故事。不过老师有一个小要求,那就是读书时,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展现朗读
老师听同学读得都很仔细,现在谁想把这个故事读给大家听听?(抽生读课文)其他同学当小评委。听他们哪里读得好,哪里还不够好,登记来。
3、朗读评价
谁来沟通一下他们读得怎么样?(重点读准本课的生字兼、毫、差、授、佩)同学们,‘佩’在课文中组什么词?
【夯实初读,三班级的同学已经具备了肯定的朗读基本功。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扫清文字障碍,初步进入故事情境。】
三、读中感悟,学习品德1、抓住中心句,感悟主旨。
佩服,请同学们自己从课文中找出佩服所在的句子读一读。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德。
他们的什么品德值得世人敬重?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班级沟通:
①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著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学问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可以看出孔子虚心好学,板书:虚心好学)
2、孔子是怎样拜师的呢?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其次自然段,划出孔子拜师艰辛的词。
(日夜兼程、风餐露宿、风尘仆仆)
老师板书这两个词,要求同学边观看边书写。
这些词语都写出孔子在拜师路上遇到许多困难。听——(多媒体播放风雨雷电声)师:假如你们现在都是孔子,会怎么做?
生:我会怀着永久不放弃的盼望向前走着,去洛阳拜师。师:又是风来又是雨,孔子你停一停,好吗?生:不好,早点见到老师,就能学到更多学问。师:天黑了,孔子你停一停,行吗?生:不好,我得赶路。
师:困了,孔子你怎么不睡觉啊?生:我在树上打个盹就行了。(全场笑)师:饿了,孔子你怎么不吃饭啊?生:我会去树林里找野果子吃。师:白天赶路晚上赶路,就是哪个词?生:日夜兼程。
师:在露天吃饭在露天睡觉,就是哪个词?生:风餐露宿。
师:我们把词语送到句子中去读。
生(朗读):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最终走到了洛阳。
师:她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她读得好,由于她把“兼”读得急,看出很辛苦。生:我从“兼”字感到孔子日夜赶路,很急、很辛苦。
师:那你读一读。(同学朗读。)还有谁来读?(一位同学站起来朗读)她读得怎样?生:我觉得她读得很好,由于她把“最终”读得很重,说明孔子很兴奋。生:由于孔子最终走到洛阳,可以见到老师,很兴奋,所以我读得响。
师:好,只要你想得有道理,爱怎么读就怎么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两句。
师:课文有一段生动的对话,同学们找出来细细地朗读,边读边体会老子和孔子的心情。然后分角色表演读。
同学自由练习,然后请同学分角色朗读,直接读人物语言。生1: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生2:你是——(同学拖长音,读出疑问的语气。)师:你为什么要这样读?生2:由于他(老子)不知道孔子是谁,所以老子是问“你是——”
生3:应当带有疑问的语气,所以要拖长音,表示我不熟悉,他怎么熟悉我?所以“你是——”
师:好,读出了标点符号所包含的意思。标点符号是无声的语言,这里的破折号“——”表示疑问。你喜爱谁的话?
生4:我喜爱孔子的,“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肯定会大有进步的。”
师:可是老师不明白,把老子的学问学完了,学习不就到头了吗?生4:学问许多,永久学不完。师:现在是三班级——
生4:将来还要读四班级,三年后读中学,再读高校。生5:还要考博士。师:学习就完了吗?生6:还要考讨论生。
师:是啊,工作了,还要学习,这就叫——生(齐):学无止境。(老师板书)3、对比理解两组近义词的不同用法。
访问——拜见;等候——等候
在这段对话里,还有两对近义词,我们一起来看看。
①通过对比朗读,细细品尝:“访问”是敬辞,“访问”的意思,“拜见”是“拜会、会见”的意思,是从客人方面说的。
②“等候”和“等候”都是等待的意思,但“等候”是到某个地方等候,“等候”则不表示迎接的意思。
所以,我们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用词肯定要恰当。
四、联系实际升华情感
师:从今以后,老子怎么教?孔子怎么学?
生(朗读):从今,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师:假如用孔子的名言来说,孔子怎么学?生:温故而知新。生:学而时习之。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师:老子怎么教?
生(朗读):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生:老子一丝不苟地教孔子,一点也不会觉得孔子很烦。生:老子一字不落地教孔子。生:老子一心一意地教孔子。生:老子用心致志地教孔子。师:想不想夸夸他们呀?
生:孔子的学问很渊博,我敬重他、佩服他!
生:我夸老子:老子特别无私,毫无保留地教,不怕孔子超过他。生:我夸孔子:他勤学好问,又虚心。
生:我夸孔子:孔子的学问已经远近著名,还去拜师,值得我们学习。
师:对两位圣人的赞美,可以用一副对联——(板书)“孔子拜师学无止境
老子授徒毫无保留”现在要把上下联的后四个字换一换,你认为可以用什么词语?上联——
生:随时请教
虚心好学
勤学好问
用心致志
虚心谨慎师:下联——
生:一字不落
一心一意
一丝不苟
用心致志
不厌其烦师:横批——
生:虚心接受
流传千古
用心致志
鄙视敬重
同学们,孔子的虚心好学、老子的诲人不倦被世人称颂,正是他们做到了学无止境,才学识渊博,得到后人的仰慕。来,请大家端起课本,朗读最终两个自然段,读出对两位圣人的鄙视。
五、课堂总结,推举作业
同学们,纪录孔子言行的论语,对世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也因此被中国人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台湾和美国还将孔子的生日定为老师节。而今,孔子的家乡曲阜的“三孔”以入选世界遗产名录。让我们大家永久记住这千年的孔子。活到老,学到老。课后大家连续搜集有关孔子和老子的文化精髓,下节课沟通。
《孔子拜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5
一、学习目标学问和技能:
1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熟悉“兼、仆”等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近著名、相距、学问”等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和方法:
1、能用连段意的方法来归纳课文大意。
2、教给边读书边注旁注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孔子、老子的品德。
2懂得为学要勤奋、虚心,永不满意,为人要真诚、无私、敬重师长。
二、教学重点:
1能用连段意的方法来归纳课文大意。
2体会孔子的虚心好学,老子诲人不倦、胸襟博大的品德等。
三、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