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教学设计_第1页
中秋教学设计_第2页
中秋教学设计_第3页
中秋教学设计_第4页
中秋教学设计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知识带有温度。第第2页/共2页精品文档推荐中秋教学设计中秋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老师,时常需要预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中秋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背景描述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这是一个团聚的日子,但我所任教的班级是寄宿性质的,同学寄宿在校,中秋节也在校度过。早在几日前,就有同学向我提出能不能在中秋之夜赏月,又有同学在日记中流露出思念的心情。如丁威在日记中写道:“又是一个中秋节即将来临,回想起在家的日子,和爸爸、妈妈一起看电视,一起‘工作’,一起外出??太多太多的一起。今年的中秋节,我多想和爸爸妈妈一起赏月,一起吃月饼,一起观西湾潮。”宋昌飞写道:“中秋节那天,人们会提着月饼回家去,街上是一片回家的喜悦,我将在学校中度过中秋节,那天,我要把祝愿送给爸爸妈妈,送给朋友们。”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沟通的重要方式,是熟悉世界、熟悉自我、进行制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力量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同学实际,让同学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同学关注现实,喜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为同学的自主写作供应有利条件和宽阔空间,削减同学对写作的束缚,鼓舞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同学自主拟题,少写命题。”课标强调“内容真实、感情真实、自主表达”。中秋节让同学思念亲人,怎样把这种情感真实、自主地释放,诉之于笔下呢?

由此,我设计了《月到中秋》作文指导课,培育同学用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表现真实的生活,抒发个人的独特感受的力量。

二、教学过程描述和设计意图

(一)、教学过程和设计意图

1、创设情境

黑板中间写着“月到中秋”四个大字,左侧画着柳条,其中模糊可见一轮黄色的圆月,古筝曲《汉宫秋月》轻轻荡漾。一切显得是那么富有诗意。

师:八月中秋桂子飘香。今晚,我们未能和家人共度这个团聚的日子。但我们将在班级这个大家庭中,度过一个别致而难忘的中秋节。古往今来,月亮使得多少文人墨客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美丽的文章。请同学们把前几日收集的关于月亮、中秋的诗句、文章片段献出来。

(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在他的《作文论》中指出:“语言发生的本身,是为着要在人群中表白自我,或要鸣发内心的感兴,顺着这两个倾向,自然会不容自遏地兴奋地说。”教室的布置,古典的背景音乐,深情的语言,创设了一个比较富有诗意的,能引人遐思的情境,是为了能激发同学的内心感受,为下面的教学铺设情感基础。)

2、同学沟通收集的材料

同学将收集的'材料进行沟通,不但要大声朗读,而且要读得有感情,其他同学留意听,什么地方给你留下深刻印象,引发了你的共鸣。

(设计意图: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讲:“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批文以入情”,诗句、文章都表达了的情感。同学将材料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进行沟通,耳闻目睹心思,能使文字的意境再现眼前,为写作供应情感上的依据和一些文字材料。)

同学特别兴奋,竞赛式地展现材料,收集到的材料分三类:

⑴词语。如“春花秋月”、“清风明月”、“烘云托月”、“众星拱月”。

⑵诗句。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家乡”、“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⑶文章片断。如“月亮像一个大方的姑娘,羞羞答答地从云背后伸出半个脑袋,偷偷地向下窥视,一扭身,消失在空中。空中就像挂着一盏光明的灯,四周都被镀上了一层银白色。”

3、布置观看任务

4、师生赏月

同学在接触了文字材料后,特别想去亲眼目睹中秋月,领会中秋的意境,这时赏月,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同学的奇怪和情趣。来到操场,月亮升上来了,在同学的欢呼声中,让他们说说观看到的景色。陈平说:“看,月亮静静地从楼顶上露出光净雪白的脸,把银色的光辉撒向大地,真是‘月到中秋格外明’啊!”陈加威说:“月亮真淘气,我走,它也跟着走,你们看,它大方了,躲到树枝中间去了。”

同学宁静地谛听四周的声响,他们听到了风吹过树木的呜呜声,墙角秋虫的鸣叫,远处传来的淡淡的音乐声??

同学坐在长廊上品尝着月饼。师:在这布满了思念的夜晚,说说你想对在远方的亲人、伙伴说的话。同学杨盈盈说:“爷爷,上个月您的脚摔坏了,不知现在怎么样了,我在学校里很想您。中秋节的月亮特殊圆,特殊亮,我多想您早点康复。”徐文纬是班里的小诗人,她说:“中秋的晚上,月光皎洁。我把祝愿送给父母,祝他们身体健康;我把祝愿送给从前的伙伴,祝他们时刻欢乐;我把祝愿送给老师和同学,祝大家万事如意。”余慧说:“我唱支歌给爸爸妈妈,祝他们中秋欢乐。”悦耳的歌声在操场上荡漾??

(设计意图:中秋之夜进行赏月活动,能积累同学的生活感受。文发与情,情出于境。只有在某种特定的环境,刺激的思维器官,即客体对主体产生或正或负的作用,才能使主体产生情。要使同学的作文写出真情,面对景、物,还应激发情感。)

5、协商写作内容和表达方式

(回到教室)师:假如要以今晚的活动来写作文,可以写哪些内容呢?同学说,可以写中秋夜景,献诗句的活动过程,对亲人的祝愿,同学们吃月饼的样子??至于用什么方式表达,同学更是喜形于色,有的说写记叙文,有的说写诗歌,擅长于自编自导自演小品的郑哲一脸得意地说:“我可以编写一个跟中秋有关的小品,再演出来。”

(设计意图:《课标》指出:“为同学供应有利条件和宽阔空间,削减对同学写作的束缚,鼓舞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同学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主要是考虑到“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是普遍的,肯定的,每个人都有与他人不同的共性特点。所以,要面对全体同学,最好的方法是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贯彻个别对待原则,讲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柳斌)”作文教学也是如此。让同学选择写作内容和表达方式,有利于开启他们的心灵,激发写作爱好,展现共性。)

6、同学写作

7、讲评和修改

8、延长

师:生活是我们写作的源泉。我们要学会观看生活,感受生活,写真实、富有情感的作文。

(二)、设计总意图

多年来,同学习作基本上是遵循教材内容和课时支配进行的,是按审题、立意、选材、组材、初稿、讲评、修改等环节在老师的指导下成文的。同学虽然也在参加,但大部分同学仍处于被动地位,对作文不感爱好。《月到中秋》作文指导课,想在同学自主表达真实生活、真情感上做一些尝试。

在教学设计上,先支配同学献关于月亮、中秋的诗句和文章片段的活动,摆脱枯燥的审题惯例。活动的进行并不是让同学就活动写活动,局限在一个小圈子里。同学收集的材料可以为赏月、习作供应材料上的预备,积累写作素材,体验中国文学的美和深远的意韵。

努力使同学产生真实的情感。赏月、吃月饼,都是同学喜爱的事情,能激起同学的“内心的感兴”,在感兴之际,老师顺势引导,提出把所见、所闻、所感即时表达的要求,其“内心的感兴”就会形成表白的欲望。

设计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