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_第1页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_第2页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_第3页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_第4页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技术方法中需掌握的问题共有43个,熟悉的问题共有42个,了解的问题共有15个。大纲要求主要内容具体位置(教材)一、工程分析(一)污染型项目工程分析掌握物料平衡法、类比法、及资料复用法的基本原理、计算与应用(1)物料平衡法:基本原理:质量守恒定律。目的:核算污染源产生量。三个层次:①总物料衡算:②有毒有害物料衡算;③有毒有害元素物料衡算。计算通式:EG=ZG+EG,投入 产品 损失当投入的物料在生产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时,可按Eg二Eg-Eg-Eg-Eg-Eg计算排放 投入 回收 处理 转化 产品计算。(2)类比及资料复用法:基本原理:相似类比。注意点:相似性和可比性(三个),必要的修正。经验排污系数法公式:A=ADXM,AD=BD-(aD+bD+cD+Dd)熟悉使用工艺流程图分析产污环节分装置流程图和方块图。掌握污染源源强核算的技术要求及计算方法对于污染源分布应根据已经绘制的污染物的排放强度、浓度及数量,对于最终排入环境的污染物,确定其是否达标排放,达标排放必须以项目的最大负荷核算。对于废气可按点源、面源、线源进行核算,说明源强、排放方式和排放高度及存在的相关问题。废水应说明种类、成分、浓度、排放方式、排放去向。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对废物进行分类,废液应说明种类、成分、浓度及是否属于危险废物、处置方式和去向等有关问题;废渣应说明有害成分、溶出物浓度、是否属于危险废物、数量、处理和处置方式和贮存方法。噪声和放射性应列表说明源强、剂量及分布。污染源强的计算方法采用物料平衡法(主要针对有毒有害的物料)、类比法、资料复用法进行。

掌握水平衡计算方法水平衡式:Q+A=H+P+L, 污水回用量W工业用水量与排水量关系见下图 取水量Q 用 耗水量H水 排水量P 量物料带入水量A 丫 漏水量L重复用水量C熟悉无组织排放的含义是指生产装置在生产运行过程中废气污染物不经过排气筒或排气筒低于15米排放源的无规则排放。掌握污染物无组织排入的统计内容一书中定义,二具体内容:应给出无组织排放的部位、源强、排放方式及排放源参数(占地面积、等效半径)。用物料平衡法、类比法、反推法计算。熟悉事故风险源强识别与源强分析的方法(1)事故风险源强识别的方法:①通过定性分析及经验判断,识别评价系统的危险源、危险类型和可能的危险程度及确定其主要危险源。②事故分析:事故结构分析,数理统计分析,过程分析,综合分析。•③识别内容及程序:1)物质危险性识别(易燃易爆物质及毒性物);2)化学反应危险性识别;3)工艺过程危险性识别;4)装置设备及控制系统可靠性。(2)事故源项分析的方法:①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以定量为主,采用逻辑推导法。②事故源项分析所采用的事件树(ETA)、故障树(FTA)及原因-结果(CC)分析方法均属逻辑推导法。掌握清洁生产指标的选取原则(1)从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考虑(2)体现污染预防为主的原则(3)容易量化(4)满足政策法规要求和符合行业发展趋势掌握清洁生产评价指标含义及计算(1)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2)资源能源利用指标(3)产品指标(4)污染物产生指标(5)废物回收利用指标(6)环境管理要求熟悉建设项目清洁生产分析的方法和程序方法:指标对比法、分值评定法。指标评价法的程序:(1)收集相关行业清洁生产标准,如果没有标准可参考,可与国内外同类装置清洁物产指标作比较;(2)预测环评项目的清洁物产指标值。(3)将预测值与清洁生产标准值对比;(4)得出清洁生产评价结论;(5)提出清洁生产改进方案和建议。了解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清洁生产分析的编写编写原则:(1)应从清洁生产的角度对整个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有关内容加以补充和完善;(2)

要求大型工业项目可在环评报告书中单列“清洁生产分析”一章,专门进行叙述;中、小型且污染较轻的项目可在工程分析一章中增列“清洁生产分析”一节;(3)清洁生产指标项的确定要符合指标选取原则,从六类指标考虑并充分考虑行业特点;(4)清洁生产指标数值的确定要有充足的依据。调查收集同行业多数企业的数据,或同行业中有代表性企业的近年的基础数据,作参考依据;(5)建设项目的清洁生产指标的描述应真实客观;(6)报告书中必须给出关于清洁生产的结论及所应采取的清洁生产方案建议。编写内容:(1)环境影响评价中进行清洁生产分析所采用清洁生产评价指标的介绍。应介绍选取清洁生产指标过程和确定清洁生产指标数值,指标数值确定的参考基础数据,数据来源,它的可靠性等;(2)建设项目所能达到的清洁生产各个指标的描述。根据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结果,并结合对资源能源利用,生产工艺和装备选择,产品指标,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污染物产生的深入分析,确定环评项目相应各类清洁生产指标数值;(3)建设项目清洁生产评价结论。通过将预测值与同行业清洁生产标准值进行对比,给出简要的清洁生产评价结论;(4)清洁生产方案建议。在对建设项目进行清洁生产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熟悉环保措施方案分析的内容及技术要求工程分析中环保措施方案分析:技术经济可行性,处理工艺、排放污染物达标可靠性、环保设施投资构成及其在总投资中的所占的比例、依托设施的可行性。了解总图布置方案分析的内容及技术要求三大要求:卫生(安全)防护距离的保证性,工厂及车间布置的合理性,处置措施的可行性。(二)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掌握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的技术要点1、工程组成完全(主体工程、辅助工程、配套工程、公用工程、环保工程、大临工程、储运工程等,一般有完善的项目组成表);2、重点工程明确(主要造成影响的工程是重点工程);3、全过程分析(分选址选项线期、设计方案、建设期、营运期、服务期满);4、污染源分析(明确主要污染源、污染类型、源强、排放方式、纳污环境等);5、其他分析(不同施工、运营方式的影响、风险问题等)。掌握分析项目组成、布置和工程特点的基本方法熟悉施工期、运行期主要生态影响技术方法类比法、图形叠置法、水土流失预测与评价法、水体富营养化。二、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的筛选掌握环境影响识别的技术要求1、项目的特性(如项目类型、规模等);2、项目涉及的当地环境特性及环境保护要求(如自

然环境、社会环境、环境保护功能区划、环境保护规划等);3、识别主要的环境敏感区和环境敏感目标;4、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识别环境影响;5、突出重要的或社会关注的环境要素的识别。掌握评价因子筛选的方法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的筛选方法: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中,应根据拟建项目的特点和当地大气污染状况对污染因子进行筛选。首先应选择该项目等标排放时Pi较大的污染物为主要污染因子;其次,还应考虑在评价区内已造成严重污染的污染物;列入国家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的污染物,亦应将其作为评价因子。2、水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的筛选方法:根据对拟建项目废水排放的特点和水质现状调查的结果,选择其中主要的污染物,对地表水环境危害较大以及国家和地方要求控制的污染物作为评价因子。预测评价因子应能反映拟建项目废水排放对地表水体的主要影响。建设期、运行期、服务期满后各阶段均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预测评价因子。对于河流水体可按公式--/S£=CQ(CC-C)Q计算排序后从中选取,ISEpipi si hihi值越大,说明拟建项目对河流中该项水形数的影响越大。P109三、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一)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调查掌握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地质、气候与气象等)现状调查的基本内容及技术要求1、地理位置;2、地质;3、地形地貌;4、气候与气象;5、地面水环境;6、地下水环境;7、土壤与水土流失;8、动、植物与生态。P34了解社会环境(社会经济、人口等)状况调查的基本内容及技术要求1、社会经济;2、文物与景观;3、人群健康状况。P37(二)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掌握大气污染源的分类按污染源的几何形状分点源、线源、面源、体源;按污染物排放时间分连续源、瞬时源、间歇源;按排放方式分有组织排放源、无组织排放源;按几何高度分高架源、地面源。P38掌握现场实测法、物料衡算法、经验估算法等大气污染源调查方法的应用1、现场实测法:对于排气筒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可根据实测的废气流量和污染物浓度,按下式计算Q=Q•C义10-6;2、物料衡算法:对一些无法实测的污染源,可采用此法计算污i N i染物的源强,公式为ZG =EG+EG;3、经验估算法:对于某些特征污染物投入 产品 流失排放量,可依据一些经验公式或一些经验的单位产品的排污系数来计算(P125)。P38-P39

熟悉气象台(站)的常规气象资料的统计应用及与现场观测资料相关性分析的方法根据气象台距项目所在地的距离以及二者在地形、地貌和土地利用等地理环境条件方面的差异确定该气象台的气象资料的使用价值。一、二级评价项目,如果气象台在评价区域内,且和该建设项目所在地的地理环境条件基本一致,则其资料可用,如果不符合上述条件,则应进行气象现场观测。三级评价项目,可直接使用项目所在地距离最近的气象台资料。常规气象资料的调查期,对于一级评价项目,至少应为最近三年;二、三级评价项目,至少应为最近一年。当常规所象资料不能满足评价工作的需要时,应当进行污染气象现场观测。对于气象台位于评价区外或建设地与气象台地形差异明显,则建设项目所在地附近的气象台资料,必须在与现场观测资料进行相关分析后方可考虑其使用价值。相关分析方法建议采用分量回归当,即将两地的同一时间风矢量投影在X和Y轴上,然后分别计算其X、Y方向速度分量的相关。所有资料的样本数不得少于观测周期所获取的数量。对于符合上述条件的资料,可根据求得的线性回归系数a、b值,对气象台的长期资料进行订正。一级评价项目,相关系数Y不宜小于0.45,二级评价项目不得小于0.35。当评价区外的气象站有长期观测资料,而评价区内只有短期观测资料时,则评价区内的风场资料可将气象站资料经长期资料订正使用。对于风速,可采用差值法、比值法和回归法进行订正,对于风向通常采用全概率法进行订正。P41掌握地面气象资料(风场、风玫瑰图、、风随时间的变化、大气稳定度、联合风频的使用)空气的水平运动称为风。风是矢量。局地风场,系指在局部地区由于地形影响而形成的空间和时间尺度都比较小的地方性风,主要有海陆风、山谷风、过山气流和城市热导环流等。风玫瑰图是统计所收集的地面气象资料中几个风向出现的频率,然后在极坐标中按16个风向标出其频率大小。风频最大的风向,称为主导风向,其下风向即为污染几率最大的方位。大气稳定度:系指整层空气的稳定程度,是大气对其中的作直运动的气团是加速、遏制还是不影响其运动的一种热力学性质。可以用太阳高度角、云量和风速来判断。P—T法根据地面风速、日照量和云量把大气稳定度分为六类,即A强不稳定、B不稳定、C弱稳定、D中性、E较稳定和F稳定。所谓联合频率是指由风向、风速、大气稳定度构成的组合频率。通常风向取17个方位,稳定度分为3类,风速分为5类。逆温:指气温随高度增加的现象。逆温强度愈大,厚度愈厚,维持时间越长,造成的危害愈大。P42P49

西北/宣NN置秒/ ,/WN\四沔北/ \\工兔w凡\\fl/\必够1 U色arV 刁代二J弱*T由由生熟悉高空气象资料(风廓线、温风廓线、混合层高度)调查方法大气边界层风向风廓线:气球单双经纬仪或者雷达,气象塔测风仪;温风廓线:低空探空仪,气象塔测风仪混合层高度:把湍流层不边续界面以下的大气称为混合层高度,干绝热法、罗氏法、查国标法。P52掌握常见的不利气象条件及其特点对于平坦地形,不利气象条件通常包括静风、小风、逆温、熏烟等;对于复杂地形,由于局部风场形成特殊气象场,应当分其污染特点而给予特别关注,如山谷风、海陆风、过山气流(特别是背风涡旋和下洗等现象)、热岛环流等。不仅要讨论它人污染程度、应该分析出现的几率及变化规律等。熟悉污染气象调查分析方法1、气候区划分及其主要气候参数;2、地面常规气象资料的统计分析;3、大气扩散参数;4、大气边界层风场和温度场特征,重点是逆温特征和风速随高度的变化。对于二、三级评价,至少应当包括风玫瑰和联合频率。P41、导则P38掌握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的布点方法1、监测点设置的数量应根据拟建项目的规模和性质、区域大气污染状况和发展趋势、功能布局和敏感受体的分布,结合地形、污染气象等自然因素综合考虑确定。对于一级不少于10个,每个周期七天;二级不少于6个,全期至少五天;三级如果评价区已有例行监测点,可不再安排监测,否则可布1~3个点。全期至少五天。2、监测点的位置应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和实用性,设点的测量值能反映一定地区范围的大气污染的水平和规律。通常采用以环境功能区为主兼顾均匀布性、主导内向结合均匀性的原则。此外,在一些较特殊的环评项目中,还采用网络布点法、同心圆多方位布点、扇形布点法、配对布点法、功能区布点法等方法。一般讲,主导风下风向、保护目标要布点,监测布点图一般应附风玫瑰图。P53掌握大气环境在现状监测数据统计和分析根据不同的需要和监测的具体情况,要以列表的方式给出各监测点各种主要大气污染物的不导则P37A-Itx北。・

北。・的方法同取值周期的浓度变化范围,日均值浓度及其波动范围、季(监测期)日均浓度值、一次及日均值的超标率、最大污染时日等,计算并列表给出超标率和最大超标倍数,评价达标情况。统计分析监测周期内,短期浓度(日均、小时平均)的超标率情况同时,分析评价主要污染物和重点控制污染物。分析大气污染物浓度的日变化规律、逐日变化规律以及大气污染物浓度与地面风向、风速等气象因素和污染源排放的关系。评估分析重污染时间分布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计算统计时,要注意监测时间满足评价标准对数据统计有效性的要求。掌握采用单项质量指数法进行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方法利用公式I,=c,ii>i污染,ii<i清洁0iP55(三)地面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了解河流、湖泊、河口海湾和近海水体的基本环境水力学特征及相应的调查方法河流:1、河道水流形态:(1)恒定均匀流,非感潮河段,平水期或枯水期,河道均匀,可视为恒定均匀流。(2)非恒定均匀流。2、设计年最枯时段径流量:枯水流量分两种情况,固定时段的选择和浮动时段的选择。年最枯时段径流量的设计频率一般多采用50%与75%~95%。3、河流断面流速:(1)实测流量资料较多时,绘制关系曲线,根据曲线由设计流量推求相应的断面流平均流速。(2)实测流量资料较少或缺乏时,可通过水力学公式计算。(3)用公式计算。4、河流的混合:通常用横向混合系数和纵向离散系数来描述河流的混合特性。湖泊:1、湖泊水文:(1)湖泊蓄水量变化;(2)湖泊的动力特征;(3)水温。2、湖泊水量。河口海湾和近海水体:1、江河的淡水径流;2、潮汐与潮流。P55熟悉常用的环境水文特征值获取的基本方法以收集资料为主,现场调查为辅。熟悉确定不利水文条件的方法熟悉水污染源按产生及进入环境方式、污染性质进行的分类按产生及进入环境方式分为:点源、面源;按污染性质分为:持久性污染物、非持久性污染物、水体酸碱度、热效应。P67掌握不同类型污染源的调查方法1、点源调查以搜集现有资料为主,只有在十分必要时才补充现场调查和现场测试:(1)点源的排放特点(排放形式,分散还是集中排放;排放口的平面位置及排放方向;排入口在断面上的位置);(2)排放数据(调查主要水形数现有的排放量、排放速度、排放浓度及变化情况等方面的数据。);(3)用排水状况(主要调查取水量、用水量、循环水量、排水总量等。);(4)废水、污水处理状况(主要调查各排污单位废污水的处理设备、处理效率、处理水量及事故状况等。)。2、非点源调查基本上采用搜集资料的方法,一般不进行实测。工业类非点源P68

污染源:(1)概况(原料、燃料、废弃物的堆放位置、堆放面积、堆放形式、堆放点的地面铺装及其保洁程度、堆放物的遮盖方式。);(2)排放方式、排放去向与处理情况、并调查有关排放季节、排放时期、排放浓度及其变化方面的数据。其它非点源:对于山林、草原、农地非点源,应该调查有机肥、化肥、农药的施用量,以及流失率、流失规律、不同季节的流失量等。掌握河流、湖泊、河口海湾和近海水体水质监测取样断面上取样点的布设方法及取样方法河流:1、取样断面上取样垂线的布设:当河流面形状为矩形或相近于矩形时,可按下列原则布设:(1)小河:在取样断面的主流线上设一条取样垂线;(2)大、中河:河宽<50m,共设两条取样垂线,在取样断面上各距岸边1/3水面宽处各设一条取样垂线;(3)河宽>50m,共设三条取样垂线,在主流线上及距两岸不少于0.5m,并有明显水流的地方各设一条取样垂线;(4)特大河:由于河流过宽,应适当增加取样垂线数,而且主流线两侧的垂线数目不必相等,拟设置排污口一侧可以多一些。如断面形状十分不规则时,应结合主流线的位置,适当调整陛样垂线的位置和数目。2、垂线上取样水深的确定:在一条垂线上,水深大于5m时,在水面下0.5m水深处及在距河底0.5m处各取样一个;水深为1、5m时,只在水面下0.5m处取一个样;在水深<1m时,取样点距水面不应小于0.3m,距河底也不应小于0.3m。对于三级评价的小河不论河水深浅,只在一条垂线上一个点取一个样,一般情况下取样点应在水面下0.5m处,距河底不应小于0.3m。3、取样方法:一级评价:每个取样点的水样均应分析,不取混合样;二、三级评价:需要预测混合过程段水质的场合,每次应将该段内各取样断面中每条垂线上的水样混合成一个水样。其它情况每个取样断面每次只取一个混合水样。湖泊、水库:1、取样位置上取样点的布设:(1)大、中型湖泊与水库:平均水深小于10m时,取样点设在水面下0.5m处,但距湖库底不应小于0.5m。平均水深大于等于10m时,首先应找到斜温层。在水面下0.5m及斜温层以下,距湖库底0.5m以上处各取一个水样。(2)小型湖泊与水库:平均水深小于10m时,水面下0.5m,并距湖库底不小于0.5m处设一取样点。平均水深大于等于10m时,水面下0.5m处和水深10m,并距底不小于0.5m处各设一取样点。2、取样方法:(1)小型湖泊与水库:如水深小于10m时,每个取样位置取一个水样;如水深大于等于10m时,则一般只取一个混合样,在上下层水质差距较大时,可不进行混合。(2)大、中型湖泊与水库:各取样位置上不同深度的水样均不混合。河口:取样点的布设和取样方法与河流部分相同。海湾与近海水体:1、取样点布设:水深小于等于10m时,只在水面下0.5m处取一个水样,P69

此点与海底的距离不小于0.5m。水深大于10m时,在水面下0.5m处和水深10m,并距海底不小于0.5m处分别设取样点。2、取样方法:每个取样位置一般只有一个水样,即在水深大于10m时,将两个水深所取的水析混合成一个水析,但在上下层水质差距较大时,可以不进行混合。掌握单项水质参数评价方法的应用按公式S=c/c计算,S..>1污染,S..<1清洁。对于特殊水质因子:DO和pH应按特定i,j i,j's.i iJ iJ公式计算。P72(四)环境噪声现状调查与评价熟悉工矿企业、铁路(公路)等环境噪声现状水平调查的方法及要点1、工矿企业环境噪声现状水平调查:(1)现有车间的噪声现状调查;重点对处于85DB以上的噪声源分布及声级分布(2)厂区内噪声水平调查;一般采用网格法,每间隔10-50米划正方形的网络,在交叉点(中心点布点)(3)厂界噪声水平调查;在厂界外一米,每间隔10-50或者100-300米(大型项目),方法参照相应的标准,(4)生活居住区噪声水平调查;区划成网格测量,进行总体水平分析或者针对敏感目标,参照《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布置测量,调查敏感点处的噪声。(5)班数据按有关标准进行数据统计和计算,所得结果供现状评价用。2、公路、铁路环境噪声现状水平调查:(1)评价范围内的城填、学校、医院、居民集中区或农村生活区的分布和建筑物及其相应执行的噪声标准;(2)测量敏感点的噪声现状;若敏感目标多的,应分段测量环境噪声,(3)若有存在的噪声源量,应叫其分布情况和敏感点受其影响情况;(4)调查结果经统计、计算,针对最终结果对照相应标准进行评价分析。P74掌握环境噪声现状评价量及应用声现状评价量即声现状的测量量。1、环境噪声的测量量为等效连续A声级,较高声级的突发噪声测量量为最大A声级及噪声持续时间,机场飞机噪声的现状测量量为计权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2、噪声源的测量量有倍频带声压级、总声压级、A声级或声功率级等。3、对较特殊的噪声源应同时测量声级的频率特性和A声级,脉冲噪声应同时测量A声级和脉冲周期。P73掌握声环境现状测量的要求(五)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掌握通过地面调查收集生态环境现状信息的方法1、收集现有资料;2、收集各级政府部门有关资料,并收集国际有关规定等资料;3、野外调查;4、收集遥感资料,建立地理信息系统;5、访问专家;6、采取定位或半定位观测。P75熟悉陆生植被类型、生物量的调查和评价的方法1、植被的样方调查和物种重要值;2、陆地生态系统生产能力估测与物物量测定。P76、P89

了解水生生态环境调查和评价的基本方法水生生态一般按规范的方法进行调查,包括生产力、浮游生物、底栖生物、游泳生物和鱼类资源等,有时还有水生植物的调查.P77了解3s技术在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中的应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P79-P88熟悉生态图件的制作与应用1、生态制图数据的获取(基础图件、专项图件、);2、生态图的编制(图件的录入、图件编辑和配准、图件的提取、空间分析、图件输出)。P171熟悉生态环境现状评价的技术要求与方法技术要求:1、阐明生态系统的类型、基本结构和特点;2、域内自然资源赋存和优势资源及其利用情况;3、阐明域内不同生态系统间的相关关系及连通情况,各生态因子间的相关关系;4、明确区域生态系统主要约束条件;5、明确主要的或敏感的保护目标;6、阐明评价的生态环境目前所受到的主要压力、威胁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技术方法:生态系统评价方法1、生态系统质量评价方法;2、社会经济的观点评价生态系统。生态环境现状评价方法1、列表清单法;2、综合评价法;3、生态机理分析法;4、生态图法;5、景观生态学分析法;6、生产力分析法;7、系统分析法。P93掌握生态环境敏感目标的调查和评价的基本方法1、具有生态学意义的保护目标;2、具有美学意义的保护目标;3、具有科学文化意义的保护目标;4、具有经济价值的保护目标;5、重要生态功能区和具有社会安全意义的保护目标;6、生态脆弱区;7、人类建立的各种具有生态环境保护意义的对象;8、环境质量急剧退化或环境质量已达不到环境功能区划要求的地域、水域;9、人类社会特别关注的保护对象。P102(六)区域环境容量分析熟悉大气环境容量计算方法1、修正的A-P值法;2、模拟法;3、线性优化法。P194熟悉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1、对于拟接纳开发区污水的水体,如常年径流的河流、湖泊、近海水域应估算其环境容量;2、污染因子应包括国家和地方规定的重点污染物、开发区可能产生的特征污染物和受纳水体敏感的污染物。3、根据水环境功能区划明确受纳水体不同断面的水质标准要求;通过现有资料或现场监测弄清受纳水体的环境质量状况;分析受纳水体水质达标程度。4、在对受纳水体动力特性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水质模型建立污染物排放和受纳水体水质之间的输入响应关系。5、确定合理的混合区,根据受纳水体水质达标程度,考虑相关区域排污的叠加影响,应用输入相应关系,以受纳水体水质按功能达标为前提,估算相关污染物的环境容量(即最大允许排放量或排放强度)。P197四、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一)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掌握常用预测模式的基础资料的要求P111熟悉大气环境影响的预测方法数值模式计算法和物理模型模拟法。掌握按排放特征、地形条件等正确选用相关模式的方法对连续点源的扩散,各种尺度的湍涡同时参与扩散过程,扩散速度和范围以峰值浓度轴线为坐标轴,通常用高斯烟羽模式进行计算;对于烟团扩散,各种尺度的湍涡在扩散的各个阶段起着不同作用,扩散速率是相对于烟团中心而言,是烟团运行时间或距离的函数,通常采用烟团模式进行计算;对点源、面源、线源、体源,分别选用点源、面源、线源、体源大气扩散模式;对平坦地形,选用平坦地形大气扩散模式;对复杂地形,选用复杂地形大气扩散模式,山区则采用山区地形修正模式。P112掌握有风点源正态烟羽扩散模式的运用以排气筒的地面位置为原点,污染源下风向空间(x,y,z)浓度用下式计算:/ 、 Q / y2、1[(z+H)2] [(z-H)21]。(1,y,z)= —•exp(—7;-)•iexp——_+exp——-_\2兀Uoo 2o2 2o2 2o2yz ylL z' L z'J将z取0即为污染源下风向地面浓度公式,将y和z都取0即为污染源下风向地面轴线浓度公式。P113掌握抬升高度的计算方法1、有风时,中性和不稳定条件,按下式计算烟气抬升高度:(1)当烟气热释放率Q>2100kJ/s,且烟气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关值AT>35K时,AH采h用下式计算:AH=nQn1Hn2U-1,Q=0.35PQAT/T,AT=(T—T);0h h av s s a(2)当1700kJ/s<Q<2100kJ/s时:AH=AH+(AH-AH)(Q-1700)/400h 1 2 1 hAH=2(1.5VD+0.01Q/U-0.048(Q-1700)/U,△H按AH=nQnHn2U-1计算。1 s h h 2 0h(3)当Q<1700kJ/s或者AT<35K时,AH=2(1.5VD+0.01Q)/U。h s h2、有风时,稳定条件,按下式计算烟气抬升高度:AH=Q13(dT/dZ+0.0098)-13U-13h aP123

3、静风和小风时(U10<1.5m/s),按下式计算烟气抬升高度:AH=5.50Q14(dT/dZ+0.0098)-38。dT/dZ取值宜小于0.01Km。当-0.0098<dT/dZh a a a<0.01K/m时,取dT/dZ=0.01K/m;当dT/dZW-0.0098Km时,AH按式a aAH=nQn1Hn2U-1计算,但公式中计算风速U所用的U0一律取1.5m/s。0h 10掌握地面轴线及最大落地浓度计算地面最大落地浓度cm及距源距;c=2Q/(enUH2p),x=m ' e1 m离xm计算公式如下:1八、工, 一一Ha1a2a―21+—2[y)[a)227 、 27P113熟悉小风、静风扩散模式和熏烟模式的运用小风(1.5m/s>U10三0.5m/s)和,点,平均风向为X轴,地面任一式计算:c(X,y)=32QL l2n%2y(Q y2c= exp f 72nUh0 1 2o2fyf、 yf-静风时(U10<0.5m/s)点源扩散模式:以排气筒地面位置为原点(X,Y)小于24h取样时间的浓度cL(mg/m3)建议按下——G;熏烟时,浓度值cf(mg/m3)可按下式计算;中 f02①(P)J了解颗粒物扩散模式的运用对于排气筒排放的粒算。当粒径大于151(1+a)Qc= expp 2nU00yz径小于15Ilm时,其士-y2 1— —2o2y1m的颗粒物时也面浓度cp建议VX-H12JUJ202z,其地面浓度建议按前面所推荐的气体模式计(按下述倾斜烟羽模式计算: ,式中a为尘粒子的地面反射系数,Vg为尘P116

「d2pg粒子的沉降速度。v=—p-。g18日熟悉线源和面源扩散模式的运用面源扩散模式:后退点源模式,/八、 Q y2c(yv0、一 •pvn一•exP取。设¥整个名IJ线源]戋源平w,'12koz交角一H一P120c(x,y,u) _ •exp兀uo(x+x)o(x) 2o2(x+x)y 0z y y 0--Q箱模式,c=*uLD线源扩散模式:对于线源扩散,通常采用点源叠加法求:单位长度的线源在单位时间内排放的污染物质量),于是c=QJLfdL;若为无限长线源,风向与其呈正交,贝U02Q 1(H丫Q(x,y,oH)=1—1_•exp--一,风向与21 «2兀ou 21ojz L z-才对计算点的浓度有贡献,所以有:Q1(x,y,o,H)=-顺风向位置无关,若风向与线源成任意c(①)=c(±)sin2①+c(//)cos2①。e2o2(x)_z线源长度为]戋源造成的浓造成的地面浓行,此时因,1-•exp-9uL2,交角为L源强QL(表示度为::度由下式计算:只有上风向的线源,口、2一,浓度与lOJz」J①於90。),则掌握日均浓度计算方法和长期平均浓度计算的气象条件计算日均浓度方法有保证率法、典型日法、换算法等。通常采用典型日法。典型日法是利用典型日的气象条件计算日平均浓度,即根据典型日(可选用现状监测中的天或者几天,与风玫瑰图相似的一天或者几天,对保护目标影响严重的一天或者几天,初步估算出污染严重的P121

几天等,必须给出典型日)的逐时(风向、风速、大气稳定度)气象条件,利用扩散模式求1子得小时平均浓度,然后求其24h的平均值。c-―^c。长期平均浓度计算,通常采用联d24ii-1合频率法。即对于年、季、期长期平均浓度的计算,按气象站观测的逐时风向、风速和大气稳定度资料,统计出年、季、期时段内风向、风速、大气稳定度联合频率,乘以相应气象条件下各污染源的小时平均浓度值,即得相应各点的年、季、期平均浓度。C-£工工c•f。ijk ijki-1j-1k-1熟悉卫生防护距离的估算方法确定卫生防护距离通常采用国家规定和无组织排放量计算法。无组织排放量计算卫生防护距离公式如下:Q-L&L+0.25r2)50LdcAmP126(二)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熟悉水污染物在地表水中的输移、转化、扩散的主要过程水体中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包括物理输移过程、化学转化过程和生物降解过程。(1)物理过程: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混合稀释和自然沉淀过程。沉淀作用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中含有的微小悬浮颗粒,由于流速较小逐渐沉到水底。混合稀释主要由紊定扩散、移流和离散三部分作用所致。(2)化学过程:主要是氧化一一还原反应。(3)生物过程:水中微生物在溶解氧充分的情况下,将一部分有机污染物当作食饵消耗掉,将另一部分有机污染物氧化分解成无害的简单无机物。P128掌握预测水质因子的筛选方法根据对建设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确定对地表水的主要影响(特征性污染因子),结合水环境现状、评价的级别、当地环保的要求以及生产全过程(正常和非正常工况下)等原则,在环境现状调查水应数中选择预测参数,一般应小于环境现状调查水狼数的数目。对于河流水体,可按正式将水六数排序后从中选取:ISE—CpiQpi/(Csi-Chi)QhiISE越大,说明拟建项目对河流中该项水片数的影响越大。P132熟悉确定环境影响预测条件的方法(1)筛选拟预测的水六数;(2)拟预测的排污状况;(3)预测的设计水文条件;(4)水质模型参数和边界条件。P132掌握河流水环境影响预测方法1、正常设计条件下河流稀释混合模型:点源、非点源、考虑吸附态和溶解态污染指标耦合模P133

型;2、河流的一维稳态水质模型;3、Streeter——Phelps模式;4、河流二维水质模式。了解湖泊、河口水环境影响预测方法1、湖泊、水库的盒模型;2、湖泊(水库)的富营养化预测方法;3、潮汐河流一维水质预测模式;4、潮汐河口二维水质预测模式。P139掌握水质数学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公式计算和经验估值、,室内模拟实验测定、现场实测、水质数学模型率定。P146掌握河流完全混合模式、一维水质模式的运用完全混合模式:c<Q+cQ +Q)pp hh$ p h一维稳态模式:ccexpK+K\0 |_ 1386400u」P133、P134,导则P71熟悉二维稳态模式的运用cQ —uy2 —u(2B—y)2岸边排放:c(x,y)=c+一卢0一iexp(—y—)+exp(一… »hH皿Mxu 4Mx 4Mx中y〔 y y J非岸边排放:cQ [ -uy2 -u(2a+y)2 -u(2B-2a-y)2]c(x,y)=c+ pp〈exp( )+exp( )+exp( “h 2H 忸M xu 4M x 4M x 4M xy1y y yP136,导则P72熟悉河口二维动态混合衰减模式(微分方程)中各项的物理意义C一水质组分浓度,uv一垂直平均的纵向和横向流速;ExEy一纵向和横向扩散系数;Sl——直接点源或者非源强硬;SB一由边界输入的源强硬;SK—动力学转化率,正不源,负为汇;XY一直角坐标;T一时间。(三)声环境预测与评价掌握声音的三要素声源、介质(传播途径)、接收器(受体)。P152掌握噪声级相加与相减的计算方法L1 L2L=10lg(1010土10io)1+2P152掌握点声源衰减公式及应用AL=101g(1/4兀/2),在距离点声源r1-r2处的衰减值,AL=20lgr/r1 1 1 2P155熟悉线声源衰减公式及应用AL=101g(1/2兀rl),当r/l<1/10时,可视为无限长声源,AL=101gr/r,当r/l>1时,可1 1 1 2P155

视为点声源。熟悉由室内声源计算等效室外声级的方法L2=L1-L2=TL+6P156熟悉声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1、评价项目建设前环境噪声现状;2、根据预测结果和相关标准,评价建设项目在建设期、运行期噪声影响的程度,超标范围及状况;3、分析受影响人口的分布状况;4、分析建设项目的噪声源分布和引起超标的主要噪声源或主要超标原因;5、分析建设项目的选址、设备布置和选型的合理性,分析项目设计中已有的防治措施的适用性和防治效果;6、为使环境噪声达标,评价应必有的环境噪声监督管理、环境监测计划和城市规划方面的建议。熟悉绘制等声级线图的技术方法每隔5db绘制等声级图(曲线),对于LAeq一般从高声级画到相邻噪声功能区要求的标准(分昼、夜间);而对WECPNL应有70db、75db、80db、85db、90db的等值线,用等声级图表示项目噪声影响分布,分析超标范围及直接受影响的人口情况,为针对性采取的效降噪措施和为城市规划提供依据。(四)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熟悉生态环境影响预测的技术要点和方法方法《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非污染生态影响》中的方法;技术要点:1、持生态整体性观念,切忌割裂整体性作为“点”或者“片段”分析2、持生态系统为开放系统观,切忌把自然保护区当作封闭系统分析影响3、持生态系统为地域差异性系统观,切忌用以一般的普遍规律推断特殊地域的特殊性;4、持生态系统为动态变化的系统观;切忌用以用一成不变的观念和过时的资料为依据作主观推断;5、做好深入细致的工程分析,要把全部工程活动纳入分析、把全部过程都纳入分析,把各种不同的影响方式、内容都纳入分析,筛选重要的影响问题作深入分析和研究员6、做好敏感保护目标的影响分析,7、正确处理依法评价影响和科学评价的问题;8正确处理一般评价和生态环境影响特殊性的问题。P163掌握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要点与基本方法指标:1、生态学评估指标与基准;2、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与基准;3、政策与战略作为评估指标与基准;4、以环境保护法规和资源保护法规作为评估基准;5、以经济价值损益和得失作为评估指标与基准;6、社会文化评估基准。方法: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类比和数学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数学模型与生态制图相结合的方法。(1)调查(2)筛选生态环境影响因子(3)查标准。P162了解水土流失、水体富营养化、生物量变化的计算方法水土流失:1、侵蚀模数预测;2、水土流失评价:(1)土壤侵蚀容许量标准;(2)水力侵蚀、重力侵蚀的强度分级;(3)风蚀强度分级。P165、P170、P89

水体富营养化:1、流域污染源调查;2、营养物质负荷法预测富营养化;3、营养状况指数法预测富营养化。生物量变化:1、陆地生态系统生产能力估测:(1)地方已有成果应用法;(2)参考权威著作提供的数据;(3)区域蒸散模式。2、生物量实测。了解景观美学影响评价的意义与主要内容内容:1、景观敏感度评价;2、景观阈值评价;3、景观美学评价;4、景观影响评价;5、景观保护措施。意义:从“以人为本”出发,进行景观美学影响评价和保护景观美学资源,以满足人们精神需求。P174(五)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了解固体废物的类型按污染特性分为一般废物和危险废物。按来源分为城市固体废物、工业固体废物和农业固体废物。P179熟悉固体废物中污染物释放方式及在环境中的迁移途径释放方式:1、对大气环境的影响;2、对水环境的影响;3、对土壤环境的影响。迁移途径:进入环境的固体废物是潜在的污染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化学、物理或生物转化,导致有毒有害物质长期不断释放进入环境:1、污染地表水、地下水、大气和土壤;2、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害人体健康。P181、P182掌握运行中的垃圾填埋场对环境的主要影响1、填埋场渗滤液泄漏或处理不当对地下水及地表水的污染;2、填埋场产生气体排放对大气的污染、对公众健康以及可能发生的爆炸对公众安全的威胁;3、填埋场的存在对周围景观的不利影响;4、填埋作业及垃圾堆体对周围地质环境的影响;5、填埋机械噪声对公众的影响;6、填埋场孳生的害虫、昆虫、啮齿动物以及在填埋场觅食的鸟类和其他动物可能传播疾病;7、填埋垃圾中的塑料袋、纸张以及尘土等在未来得及覆土压实情况下可能飘出场外,造成环境污染和景观破坏;8、流经填埋场区的地表径流可能受到污染。P184熟悉垃圾填埋场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工作内容场址选择评价、自然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工程污染因素分析、施工期影响评价、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噪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污染防治措施、环境经济损益评价、其它评价项目。P185五、环境保护措施熟悉环境保护措施技术经济论证的技术要求熟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烟、粉尘)控制的主要方法及效果二氧化硫:干法排烟脱硫(活性炭法、接触氧化法、石灰粉吹入法40—60%等)、湿法排烟脱硫(氧法、钙法80%、钠法、镁法90%等)、洁净燃烧技术。P218

氮氧化物:催化还原、吸收、固体吸附、洁净燃烧技术。烟尘:改进燃烧技术、采用除尘技术:(1)重力除尘;(2)惯性力除尘;(3)离心力除尘;(4)洗涤除尘;(5)过滤除尘;(6)电除尘;(7)声波除尘。熟悉主要的污水处理方法及各自的效果1、物理法:利用物理作用来分离废水中的悬浮物或乳浊物。常见有格栅、筛滤、离心、隔油、澄清、过滤等。2、化学法:利用化学反应的作用来去除废水中的溶解物质或胶体物质。常见的有中和、沉淀、氧化还原、催化氧化、光催化氧化、微电解、电解絮凝、焚烧等方法。3、物理化学法:利用物理化学作用来去除废水中溶解物质或胶体物质。常见的有混凝、浮选、吸附、离子交换、膜分离、萃取、汽提、吹脱、蒸发、结晶、焚烧等。4、生物处理法:利用微生物代谢作用,使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和无机微生物营养物转化为稳定、无害的物质。常见的方法有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厌氧生物消化法、稳定塘与湿地处理等。P207熟悉防治噪声污染的基本方法1、科学统筹进行城乡建设规划,明确土地使用功能分区,合理安排城市功能区和建设布局,预防环境噪声污染;2、从声源上降低噪声;3、从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4、受声点防护。P224熟悉固体废物控制及处理处置的常用技术方法1、预处理方法(压实、破碎、分选);2、堆肥处理方法;3、卫生填埋方法;4、一般物化处理方法;5、安全填埋方法;6、焚烧处理方法;7、热解法。P225熟悉生态环境影响的防护、恢复措施1、工程措施:(1)合理选址、选线;(2)工程方案分析与优化;(3)施工方案分析与合理化建议;(4)加强工程的环境保护管理。2、生态环境监理。3、生态监测:(1)目的;(2)方案。4、绿化方案(1)绿化实施的保障措施;(2)绿化管理。5、水土保持:(1)水土流失预防;(2)水土流失治理。P229熟悉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措施的一般方案水土流失预防:1、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和合理的施工方案设计,减少土地占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