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处理技术_第1页
混凝处理技术_第2页
混凝处理技术_第3页
混凝处理技术_第4页
混凝处理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章水的化学处理技术

(二)混凝

主讲人:王璇上期回顾2023/5/17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王璇1.污水为什么要进行中和处理?2.一般来说,废水药剂中和为什么不易取得满意的结果?目录2023/5/17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王璇3.1混凝的基本原理3.2混凝剂和助凝剂3.3混凝工艺与设备3.4影响混凝的因素废水中的大颗粒可以通过重力沉淀法去除,但微小粒径的悬浮物和胶体能在水中长期保持分散悬浮状态,即使静置数十个小时也不会自然沉降。混凝所处理的对象,主要是水和废水中的微小悬浮物和胶体杂质。(天然水中的胶体杂质通常是负电荷胶体,如粘土、细菌、病毒、藻类、腐殖质等。)

微小悬浮物:沉速极慢胶体颗粒:不能自然沉淀混凝的应用给水处理:混凝+沉淀,微絮凝+过滤第一节混凝的基本原理1.1处理对象

凝聚:投加混凝剂后水中的胶体失去稳定性,胶体颗粒互相凝聚,结果形成众多的“小矾花”。

絮凝:凝聚过程中形成的“小矾花”通过吸附、卷带、架桥等作用,形成颗粒较大絮凝体的过程。

混凝:是凝聚、絮凝两各过程的总称。是水中胶体粒子及微小悬浮物的聚集过程。

混凝法:向水中投加药剂(混凝剂),使水中的微小悬浮物和胶体聚集成沉速较大的颗粒而去除的方法。第一节混凝的基本原理1.2凝聚、絮凝和混凝1胶体的基本特性

(1)光学特性:指胶体在水溶液中能引起光的反射。

(2)布朗运动:胶体为常见的分散体系之一。

(3)表面特性:分散体系的分散度越大,胶体颗粒的比表面积越大,具有的表面自由能越大,使胶体可以产生特殊的吸附能力和溶解现象。

(4)动电现象(电泳现象):胶体具有带电性,在电场力作用下,胶体微粒向一个电极方向移动的现象。第一节混凝的基本原理1.3胶体的特性2胶体的结构第一节混凝的基本原理1.3胶体的特性胶核滑动面扩散层--------+++++++++++++++++++++++++++++-----------------胶体结构和双电层示意图吸附层

胶核

胶粒胶团吸附层(双电层)扩散层第一节混凝的基本原理1.3胶体的特性胶体的中心其表面离子(可以是胶核的组成物直接电离产生的,也可以是从水中选择吸附的H+或OH-造成的)电位离子所吸附的大量异号离子第一节混凝的基本原理1.3胶体的特性3胶体的电位

电动电位(ξ电位):胶粒与扩散层之间的电位差。总电位(φ电位):胶核表面的电位离子与溶液之间的电位差。第一节混凝的基本原理1.3胶体的特性4胶体的稳定性

含义:胶体的稳定性,指胶体粒子在水中长期保持分散悬浮状态的特性。(1)稳定因素

静电斥力布朗运动水化膜作用(2)不稳定因素范德华引力布朗运动重力作用第一节混凝的基本原理1.3胶体的特性4胶体的稳定性

胶体在水中受到几个方面的影响:

A:由于胶粒的带电现象,带相同电荷的胶体产生静电斥力,而且ξ电位越高,胶体间的静电斥力越大。

B:受水分子热运动的撞击,使胶体在水中做不规则的布朗运动。

C:胶粒之间还存在着相互引力——范德华引力。第一节混凝的基本原理1.3胶体的特性4胶体的稳定性

稳定原因:一般水中的胶粒,ξ电位较高。其互相间斥力不仅与电位有关,还与胶粒的间距有关,距离愈近,斥力愈大。(1)布朗运动的动能不足以将两颗胶粒推近到使范德华引力发挥作用的距离(即静电斥力大于范德华力)。(2)水化膜能阻止胶粒间相互接触。(3)动力学稳定:是指颗粒布朗运动对抗重力影响的能力。粒子越小,动力学稳定性越高。第一节混凝的基本原理1.3胶体的特性5胶体的脱稳

可见胶体粒子表面电荷或水化膜消除,便失去聚集稳定性,小颗粒便可相互聚集成大的颗粒,从而动力学稳定性也随之破坏,沉淀就会发生。因此,胶体稳定性关键在于消除胶体的ξ电位。

混凝处理即是要破坏胶体的稳定性,使胶体脱稳、聚集、沉淀析出。胶体的脱稳:胶粒因ξ电位的降低或消除,以致失去稳定性的过程。根据胶体的特性,在水处理中,采取措施破坏胶体的稳定性。采用的方法:投加电解质投加电荷不同或水化作用不同的胶体或产生此类胶体的电解质投加高分子物质接触凝聚上述投加的物质统称——混凝剂第一节混凝的基本原理1.4混凝原理化学混凝的机理至今仍未完全清楚。因为它涉及的因素很多,如水中杂质的成分和浓度、水温、水的pH值、碱度,以及混凝剂的性质和混凝条件等。1双电层压缩机理2吸附电中和机理3吸附架桥机理4沉淀物网捕机理

第一节混凝的基本原理1.4混凝原理第一节混凝的基本原理1.4混凝原理憎水性胶体

当两个胶粒相互接近以至双电层发生重叠时,就产生静电斥力。向溶液中投加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加,扩散层的厚度将从图上的oa减小到ob。加入的反离子与扩散层原有反离子之间的静电斥力将部分反离子挤压到吸附层中,从而使扩散层厚度减小,电位降低。电解质加入――与反离子同电荷离子――压缩双电层――电位――稳定性――凝聚

第一节混凝的基本原理1.4混凝原理1压缩双电层

扩散层厚度↓,ξ电位↓,胶粒间的相互排斥力↓。扩散层厚度↓,颗粒相撞时的距离↓,相互间的吸引力↑。颗粒间排斥力与吸引力的合力由斥力为主变为以引力为主,颗粒就能相互凝聚。两个胶粒能否相互凝聚,取决于二者的总势能。DLVO理论第一节混凝的基本原理1.4混凝原理1压缩双电层

根据DLVO理论,要使胶粒通过布朗运动相互碰撞聚集,需要降低其排斥势能,即降低或消除胶粒的ξ电位,在水中投加电解质(如Na+、Ca2+、Al3+等)即可达到此目的。

第一节混凝的基本原理1.4混凝原理1压缩双电层示例:河川到海洋的出口处,由于海水中电解质的混凝作用,胶体脱稳凝聚,易形成三角洲。

第一节混凝的基本原理1.4混凝原理1压缩双电层

浓度相同的电解质破坏胶体稳定性的效力随离子价数的增加而加大。(高价电解质压缩胶体双电层的效果远比低价电解质有效。)

重新稳定现象:

当混凝剂投量过多时,凝聚效果下降的现象。原因:胶体吸附电解质,表面电荷重新分布。

第一节混凝的基本原理1.4混凝原理1压缩双电层

异号胶粒间相互吸引达到电中和而凝聚;大胶粒吸附许多小胶粒或异号离子,ξ电位降低,吸引力使同号胶粒相互靠近发生凝聚。

在水处理中,一般均投加高价电解质或聚合离子。

再稳现象:过多投加多核络合离子,胶核的强烈吸附作用,使胶体重新带电(电荷异号),而出现的再稳现象。

第一节混凝的基本原理1.4混凝原理2吸附电中和吸附架桥作用是指链状高分子聚合物在静电引力、范德华力和氢键力等作用下,通过活性部位与胶粒和细微悬浮物等发生吸附桥连的现象。

再稳现象

→第一节混凝的基本原理1.4混凝原理3吸附架桥

吸附架桥中胶体再稳现象:(1)高分子聚合物浓度较高时,对胶粒的包裹,产生“胶体保护”作用。(2)长时间的剧烈搅拌。第一节混凝的基本原理1.4混凝原理3吸附架桥当采用硫酸铝、石灰或氯化铁等高价金属盐类作混凝剂时,当投加量很大形成大量的金属氢氧化物(如Al(OH)3、Fe(OH)3或带金属碳酸盐(CaCO3)沉淀时,可以网捕、卷扫水中的胶粒,水中的胶粒以这些沉淀为核心产生沉淀。这基本上是一种机械作用。

第一节混凝的基本原理1.4混凝原理4沉淀物网捕第一节混凝的基本原理1.4混凝原理

在混凝过程中,上述现象常不是单独存在的,往往同时存在,只是在一定情况下以某种现象为主。在不同pH条件下,铝盐可能产生的混凝机理。

pH<3简单的水合铝离子起压缩双电层作用

pH=4-5多核羟基络合物起吸附电性中和

pH=6.5-7.5多核羟基络合物起吸附电性中和;氢氧化铝起吸附架桥、网捕天然水体一般pH=6.5-7.8

第一节混凝的基本原理1.4混凝原理

说明:对于混凝剂而言,在废水处理时:(带负电胶体)

(1)普通电解质只有压缩双电层和吸附电中和作用;(2)高分子物质

A、阳离子型(带正电荷)聚合电解质,具有电中和作用和吸附架桥功能。

B、非离子型(不带电荷)或阴离子型(带负电荷)聚合电解质,只能起吸附架桥作用。第一节混凝的基本原理1.4混凝原理第二节混凝剂和助凝剂2.1混凝剂的分类

传统无机混凝剂和无机高分子混凝剂。

①铝盐

硫酸铝(Al2(SO4)3•18H2O)

明矾(K2SO4•Al2(SO4)3•24H2O)由于铝的比重小,在水温低的情况下,絮粒较轻而疏松,处理效果较差。

pH有效范围较窄,在5.5-8之间。投加量大。第二节混凝剂和助凝剂2.2无机混凝剂

以铝盐为例,介绍混凝的过程:在水中,Al3+以Al(H2O)63+的形态存在,发生水解:

[Al(H2O)6]3+==[Al(OH)(H2O)5]2++H+[Al(OH)(H2O)5]2+==[Al(OH)2(H2O)4]++H+[Al(OH)2(H2O)4]+==[Al(OH)3(H2O)3]↓

+H+

(1)pH≤4时,水中以[Al(H2O)6]3+

为主;(2)pH4~5时,以[Al(OH)(H2O)5]2+

、[Al(OH)2(H2O)4]+为主,及少量的[Al(OH)3(H2O)3];(3)pH7~8时,水中以[Al(OH)3(H2O)3]为主。

(4)pH>9时,水中产生Al(OH)3沉淀。第二节混凝剂和助凝剂2.2无机混凝剂Al3+在水中的存在状态和pH有关:在pH较低时,高电荷低聚合度的络合物占多数;

在pH较高时,低电荷高聚合度的络合物占多数。其中:对于高电荷低聚合度的水解聚合物,主要起到压缩双电层和吸附架桥作用;对于低电荷高聚合度的水解聚合物,主要起到吸附架桥作用和沉淀网捕作用;对于高聚合度的水解沉淀物,以吸附、网捕、卷带作用为主。第二节混凝剂和助凝剂2.2无机混凝剂②铁盐三氯化铁(FeCl3•6H2O)硫酸亚铁(FeSO4•7H2O)生成的絮粒在水中的沉淀速度较快;处理浊度高、水温较低的废水,效果比较显著;

FeCl3容易吸水潮解,故不易保管;腐蚀性强,对混凝土也产生腐蚀作用;生成Fe(OH)2它的溶解度很大,残留水中的Fe2+会使处理后的水带色,

第二节混凝剂和助凝剂2.2无机混凝剂③无机高分子混凝剂聚合氯化铝(碱式氯化铝,简称PAC)

化学通式为[Al2(OH)nCl6-n]m,式中n≤5,m≤10。制备:以铝灰或含铝矿物作原料,采用酸溶法或碱溶法加工制成的。

A对水质适应性较强,适用pH范围广,5-9之间;

B絮凝体形成快,比重大,沉降性好;

C投药量低。

D碱化度较高,对设备的腐蚀性小,处理后的水pH和碱度下降较小。第二节混凝剂和助凝剂2.2无机混凝剂

聚合硫酸铁(碱式硫酸铁)(简写PFS)

化学通式为[Fe2(OH)n(SO4)3-n/2]m式中n<2,m>10。

A适用范围广:pH4-11;低水温,混凝效果稳定;

B用量小,絮凝体沉降性能好;

CCOD去除率和脱色效果好;

D

处理后水中铁残留量低,腐蚀性较小。

第二节混凝剂和助凝剂2.2无机混凝剂天然高分子混凝剂人工合成高分子混凝剂,水处理中常用阴离子型、阳离子型、非离子型3种高分子混凝剂。

①天然高分子混凝剂主要有动物胶、淀粉等。

特点:电荷密度小,分子量较低,且易发生降解而失去活性。

第二节混凝剂和助凝剂2.3有机混凝剂②人工合成高分子混凝剂阴离子型:主要含-COOM(M为H+或金属离子)或-SO3H的聚合物,如阴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和聚苯乙烯磺酸钠(PSS)等。阳离子型:主要是含有-NH3+、-NH2+和-N+R4的聚合物,如阳离子聚丙烯酰胺(APAM)等。非离子型:所含基团未发生反应的聚合物。如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NPAM)和聚氧化乙烯(PEO)等。第二节混凝剂和助凝剂2.3有机混凝剂聚丙烯酰胺简称PAM,PAM的分子结构通式为:

PAM是线状水溶性高分子,其分子量在300-1800万。阴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APAM)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NPAM)-[-CH2-CH-]-n,

CONH2

第二节混凝剂和助凝剂2.3有机混凝剂③高分子混凝剂的作用:

靠氢键、静电、范德华力的作用对胶粒强烈的吸附作用。高聚合度的线型高分子在溶液中保持适当的伸展形状,从而发挥吸附架桥作用,把许多细小颗粒吸附后,缠结在一起。

第二节混凝剂和助凝剂2.3有机混凝剂

(1)定义

当单用混凝剂不能取得良好效果时,可投加某些辅助药剂以提高混凝效果,这种辅助药剂称为助凝剂。

(2)作用

(调节或改善混凝的条件)改善絮粒结构,增大颗粒粒度及比重。调整废水的pH值,使其达到最佳的混凝条件。

第二节混凝剂和助凝剂2.4助凝剂(3)助凝剂分类

A、pH调整剂:调节废水的pH符合混凝处理工艺要求。常用石灰、硫酸、氢氧化钠等。

B、絮凝结构改良剂:投加絮体结构改良剂以增大絮体的粒径、密度。常用骨胶、活化硅酸、海藻酸钠、粘土、水玻璃、PAM等。

C、氧化剂:有机物含量高,易起泡沫,絮凝体不易沉降。投加氯气、次氯酸、臭氧等分解有机物,使胶体脱稳,还可将Fe2+转化成Fe3+,以提高混凝效果。第二节混凝剂和助凝剂2.4助凝剂第三节混凝工艺与设备3.1工艺流程混凝工艺流程由药剂投加、混合、反应及沉淀分离等单元组成。

混合

使混凝剂迅速、均匀地分散到废水中,通过压缩双电层和电中和作用,使胶体脱稳,形成小“矾花”。

反应

在一定的水流条件下,小“矾花”通过吸附架桥和沉淀物网捕等作用形成较大的絮体。

沉淀

反应过程形成的大絮体进入沉淀池进行分离。第三节混凝工艺与设备3.2混凝剂的调配与投加

(1)混凝剂干投法

(应用较少)

工艺流程:药剂输送→粉碎→提升→计量→加药混合工作原理:图第三节混凝工艺与设备3.2混凝剂的调配与投加(2)混凝剂湿投法

工艺流程:溶解池→溶液池→定量控制设备(计量计)→投加设备→混合池

溶解设备:溶解池、搅拌设备。药剂调配:水力调配、机械调配、人工调配等。

溶液池:配制一定浓度溶液的设施。其它设备:(略)第三节混凝工艺与设备3.2混凝剂的调配与投加(1)混合的作用

使药剂能快速、均匀地分散到废水中。

★★快速:是因混凝剂在废水中发生水解反应的速度很快,需要尽量造成急速扰动以生成大量细小絮体,并不要求生成大颗粒;

★★均匀:是为了化学反应能在废水中各部分得到均衡发展。

第三节混凝工艺与设备3.3混合

(2)混合方式

常见混合方式:水力混合机械混合第三节混凝工艺与设备3.3混合第三节混凝工艺与设备3.3混合①水力混合

A、普通管道混合B、扩散混合器

C、分流隔板混合池

D、跌水混合池

E、水跃式混合池

F、涡流式混合设备

G、廊道式格板混合池

A、普通管道混合

把药剂投入水泵压水水管内,借助水流进行混合。药剂加入方式:

《图》第三节混凝工艺与设备3.3混合

B、扩散混合器第三节混凝工艺与设备3.3混合C、分流隔板混合池第三节混凝工艺与设备3.3混合

D、跌水混合池利用水流在跌落过程中产生的冲击达到混合的效果。第三节混凝工艺与设备3.3混合E、水跃式混合池

利用3m/s以上的流速迅速流下时所产生的水跃进行混合。

第三节混凝工艺与设备3.3混合

F、涡流式混合设备设计要点:底部锥角30-45°;反应时间1-1.5min,≤2min;入口流速1-1.5m/s;圆柱部分上升流速25mm/s。第三节混凝工艺与设备3.3混合

G、廊道式格板混合池第三节混凝工艺与设备3.3混合②机械混合A水泵混合将药剂投加在水泵的吸水管内或喇叭口处,利用水泵叶轮高速旋转达到快速混合的目的。特点:混合效果好,不需另建混合设施;节省动力;各型水厂均可采用;要求:泵房距离处理设备不大于150m。第三节混凝工艺与设备3.3混合水泵混合的投药位置

泵前投加☆★泵后投加☆★

泵前投加

加注在取水泵吸水管中或吸水喇叭口处,见图。目前大多数采用这种方式,主要优点是可利用水泵叶轮使药剂和原水得到充分混合,而且借助于水泵吸力吸入,容易加注。缺点是药剂对水泵有一定的腐蚀作用。

泵后投加

加注在水泵出水压力管(见图)或沉淀池进口处。当取水泵离净水装置较远(约大于500m)时,为防止反应过早,已结成的絮粒在管道或进入沉淀池时破碎,从而影响净水效果,所以采用泵后投加。泵后投加因投药点承压或无吸力,故需要用水射器或加药泵。其优点是不发生药剂对水泵的腐蚀。第三节混凝工艺与设备3.3混合B、机械搅拌混合

第三节混凝工艺与设备3.3混合

(1)反应的作用是使混合形成的小絮凝体经过充分碰撞接触,絮凝成较大颗粒的过程。

第三节混凝工艺与设备3.4絮凝反应

(2)絮凝反应设备

①设备分类(按搅拌方式分)

A、水力搅拌反应池:

B、机械搅拌反应池:

第三节混凝工艺与设备3.4絮凝反应

水力搅拌反应池

隔板反应池折板反应池旋流式反应池涡流式反应池

第三节混凝工艺与设备3.4絮凝反应

隔板反应池

a、往复式

b、回转式

a、往复式特点:水流在池内作180º

转弯,局部水头损失较大,且絮凝体有破碎的可能。水头损失0.3-0.5m。

b、回转式特点:水流在池内作90º转弯,局部水头损失大为减小,且絮凝效果有所提高。水头损失比往复式小40%。第三节混凝工艺与设备3.4絮凝反应

折板反应池平折板反应池一般分为三段。三段的折板布置可分别采用相对折板、平行折板和平行直板。另外还有采用波形板的。

(竖直放置)第三节混凝工艺与设备3.4絮凝反应

涡流式反应池设计要点:底部锥角30-45°,反应时间6-10min,入口流速0.7m/s,圆柱部分上升流速4-6mm/s。第三节混凝工艺与设备3.4絮凝反应

B机械搅拌反应池

A、浆板式和叶轮式。

B、水平轴和垂直轴

分格串联,每格设以搅拌机。分格越多,絮凝效果越好。但造价高和维修量大。

为适应絮体形成规律,第一格搅拌强度最大,其余依次递减,对应G值也递减。第三节混凝工艺与设备3.4絮凝反应絮凝作用是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影响混凝效果因素主要包括:1.浊度浊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絮凝,浊度不同,所需的絮凝剂用量也不同。低浊水缺少凝聚核心,可将部分沉渣连续回流到混合池入口,以促进反应过程。2.水温水温会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