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世经:第2章当代世界经济格局_第1页
武大世经:第2章当代世界经济格局_第2页
武大世经:第2章当代世界经济格局_第3页
武大世经:第2章当代世界经济格局_第4页
武大世经:第2章当代世界经济格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

当代世界经济格局第一页,共五十五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且这种变化过程不会中止,它正在继续向前发展。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格局伴随着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第二页,共五十五页。第一节战后影响世界经济格局的重大经济政治变化一、当代世界经济格局的定义当代世界经济格局,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中各种类型的国家或国家集团的力量对比、组合状态及其相互作用的总的图景。这个图景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下,它不断变动发展,并且出现了阶段性的突出变化。

第三页,共五十五页。二、二战后影响世界经济格局的重大经济政治变化同二次大战前相比,战后整个世界的政治、经济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发达资本主义各国之间的力量对比起了重大变化。德国、日本和意大利——战败国英国、法国——受战争破坏,成了二等国家美国——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第四页,共五十五页。

(二)社会主义从苏联一个国家发展成一系列的社会主义国家。

东欧、亚洲和拉美十几个国家先后脱离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制度在世界上的一度迅速扩展和社会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无疑是战后一个很重要的历史性变化。苏联东欧剧变虽然虚弱了社会主义阵地,但社会主义仍然是影响当前及今后世界经济格局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第五页,共五十五页。二战结束后世界政治地图(1949)第六页,共五十五页。第七页,共五十五页。

(三)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震荡后,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即旧的殖民体系崩溃了。

战后特别是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原有的殖民地纷纷独立,出现了一批又一批新的发展中国家。它表明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第八页,共五十五页。(四)战后近半个世纪以来,国际分工和各国、各地区间以及经济集团间的经济联系不断扩展,世界生产与国际贸易大幅度增长,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也迭创新纪录。在经济国际化日益发展的进程中,一系列国际经济组织建立起来并开展活动,跨国公司和跨国银行成批崛起,它们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新的科技革命浪潮和产业结构传递浪潮逐步推向全球。第九页,共五十五页。战后在世界范围内所发生的上述一系列重大的经济政治变化,对战后世界经济格局及其演变起过和正在起着巨大影响,是认识当代世界经济格局的重要出发点。第十页,共五十五页。第二节当代世界经济格局及其演变一、当代世界经济格局形成和演变的基础关于当代世界经济格局形成和演变的基础,实际上是要说明战后按经济制度性质和经济发展水平划分的不同类型国家并存及其相互关系的客观现实。第十一页,共五十五页。战后世界经济中出现了新图景:各国按经济性质划分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而按经济发展水平则划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由此组成的两大体系(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和“三个世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依存与相互矛盾和斗争,正是当代世界经济格局得以形成及演变的基础。第十二页,共五十五页。二、当代世界经济中拥有显著优势的国家或国家集团之间的力量对比及消长变化在二战后两大体系和三个世界各国即类型各不相同的国家组成的新基础上,随着世界经济各个部分发展的不平衡,在世界经济中拥有显著优势的国家或国家集团相继出台,它们之间的力量对比此升彼降,或者此消彼长,并显示出了阶段性的变化。这些变化大体上经历了下述四个时期和三次大的转折。第十三页,共五十五页。

(一)第一个时期(从战后初期到50年代末60年代初)是美国在世界经济中拥有压倒优势的年代,这是超级大国美国的国际经济地位达到了历史的顶峰。

战后初期,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所占比重大大超过大战前夕。1937-1948年,美国在资本主义经济中比重的变化是:

第十四页,共五十五页。工业生产由42%(为英、德、法、日四国总和的1.3倍)上升到53.4%(为上述四国总和的2.7倍)。出口贸易由14.2%上升到32.4%。黄金储备由50.5%上升到74.5%。

以上顶峰状态,大体上维持到50年代中后期,此后即经历了第一次转折,即转入到下一个时期。第十五页,共五十五页。(二)第二个时期(从50年代末60年第初到70年代前期)是苏联经济实力迅速上升,并成为世界经济中能在相当程度上同美国相抗衡的力量,再加上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和初步发展,从而导致了美国国际经济地位从顶峰上下落的时期。第十六页,共五十五页。

1960年,就一系列中还要经济指标而言,苏联已大大缩小了同美国的差距。相关指标苏联为美国的百分数是:国民生产总值——45.1%,工业生产——55%,农业产值——70%,对外贸易额——31.5%,钢产量——71%,石油产量——42%,发电量——33%,粮食产量——74%,棉花产量——53%。考虑到当时两国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区别,以及苏联在经互会的主导作用,苏联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明显上升,成为动摇美国经济霸权的重要力量。第十七页,共五十五页。

20世纪50年代末由法、德、意、荷、比、卢6国组成的欧洲经济共同体,其联合经济实力已开始向美国提出挑战。1960年,相关指标欧洲经济共同体为美国的百分数是:国内生产总值——37.2%,工业生产——41%,出口贸易额——超过45%。这意味着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主地位也摇摇欲坠了。一次新的转折已势所难免。第十八页,共五十五页。(三)第三个时期(从70年代前期到80年代前、中期)是美国国际经济地位显著下降,美、欧共体和苏联彼此抗衡,日本迅速追赶的时期。

造成这一转折的关键因素是欧共体的第一次扩大(1973年英国、爱尔兰和丹麦加入)及其发展,其它因素包括日本对美国经济的追赶。第十九页,共五十五页。表2.2.11973年欧共体、美国和苏联经济的比较人口GNP出口贸易黄金外汇储备美国2.101.31万702116.6欧共体2.571.07万2100606.2苏联2.500.68万215--单位:亿或亿美元注:本章数据来自郭吴新《当代世界经济与中国》,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1-26页。第二十页,共五十五页。年份国家GNP工业生产出口贸易黄金外汇储备1975日本5013----109.47相当于美国的比重32.8%25.3%56.7%80.7%1980日本10465----201.64相当于美国的比重40.1%48.6%59.1%93.9%表2.2.21975年和1980年日本经济经济指标及其与美国的比较单位:亿美元第二十一页,共五十五页。

(四)第四个时期(从80年代前、中期迄今)是在日本崛起为第二经济大国的情况下开始的(第三次转折),在整个世界经济中,美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下降,先是形成美、欧共体、日、苏四方抗衡的局面,而在苏联东欧发生剧变尤其是在苏联解体之后,苏联继承国的经济力量迅速分散并严重削弱,它们已经离开世界经济大国的行列,从而导致了美、欧共体和日本三大经济力量鼎足而立和彼此抗衡的新格局。第二十二页,共五十五页。

表2.2.31986年美国、欧共体、日本和苏联经济的比较国家GNP工业生产出口贸易国际储备美国100100100100欧共体79.9116.6366223.3日本4749.396.636.8苏联54.98042--注:以美国为比较基准,计美国为100。第二十三页,共五十五页。国家GNP工业生产出口贸易国际储备美国100100100100日本56.35475.693.4欧共体95.1114.5311.1394.7注:以美国为比较基准,计美国为100。表2.2.31990年美国、日本和欧共体经济的比较第二十四页,共五十五页。表2.2.42000年美国、日本和欧共体经济的比较GDP(亿美元)出口贸易总额(百万美元)按特别提款权计算的国际储备总额(百万特别提款权)199020001990200019902000美国58033987293935927811251254424502欧共体/欧盟5518978550--186166a日本305164753028758147924955179272392第二十五页,共五十五页。表2.2.5IMF对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率的预测200020012002200320042005世界4.72.22.83.74.1--发达国家3.80.81.72.5----美国3.80.32.22.64.33.4~3.5日本2.4-0.3-0.51.14.51.9~2.1欧元区----0.92.32.01.7~1.9德国2.90.60.52.0----发展中国家5.73.94.25.2----亚洲发展中国家6.75.66.16.3----西半球4.00.6-0.63.0----转轨国家6.65.03.94.5----俄罗斯9.05.04.44.9----第二十六页,共五十五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经过90年代到21世纪初长达10年的持续增长,实力进一步增强。当前,美、欧盟、日世界三足鼎立的格局依然存在,但是美国的快速发展和新的经济强国的成长(如中国、俄罗斯等)使世界经济格局正向“一超多强”发展。第二十七页,共五十五页。三、影响当代世界经济格局的一些基本矛盾(一)发展中国家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广大发展中国家(南方)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北方)之间的矛盾即南北矛盾,是战后世界经济中越来越引人注目的问题,它对当代世界经济格局及其今后走向有着重大影响。第二十八页,共五十五页。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南北矛盾的焦点一直是双方围绕着国际经济秩序问题进行斗争。1.旧的国际经济秩序

旧的国际经济秩序是帝国主义殖民统治的产物,它以“工业欧美、原料亚非拉”为基本格局的旧的国际分工体系为基础,以控制和剥削广大亚非拉地区为目的,以不平等、不公正的国际经济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国际经济机构和政策为内容,从而满足帝国主义垄断资本集团的需要。第二十九页,共五十五页。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维护旧国际经济秩序的三条主要途径:对石油输出国进行长期系统的掠夺。在国际贸易方面,通过价格的剪刀差,大肆掠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农矿业原料。对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进行大规模投资及贷款,从而不断获得巨额利润与利息。第三十页,共五十五页。2.国际经济新秩序

1974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七十七国集团提出的《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宣言》和《行动纲领》,以及《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按照上述三个文件,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基本原则包括:(1)尊重各国主权、领土完整及政治独立,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公平互利,和平共处。(2)一切国家都享有平等地参加解决世界经济、金融、货币问题的不可剥夺的权利。第三十一页,共五十五页。(3)一切国家都有权对其自然资源和经济活动行使永久主权,包括对跨国公司进行控制、监督和管理,直至采取国有化措施。(4)建立商品综合方案和实行价格指数化,改善和建立新的与发展中国家有关的商品国际贸易机构。(5)反对国际金融领域里的苛刻贷款条件和不公正的资金分配,改革国际金融货币制度。第三十二页,共五十五页。

(6)每个国家有权选择自己认为对其本国发展最合适的经济和社会制度。(7)发展中国家有权建立原料和初级产品生产国联合组织。

第三十三页,共五十五页。3.20世纪80年代以来南北矛盾的激化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南北双方的经济差距进一步拉大。第三世界最不发达的穷国数目增多。西方发达国家把大量有害废料运往发展中国家随意抛放,向发展中国家转嫁环境污染。第三十四页,共五十五页。(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及各国垄断资本集团之间的矛盾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及各国垄断资本集团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但在战后形势变化下,这方面的矛盾又有新的情况和新的特点。

第三十五页,共五十五页。战后初期,其他四方发达国家在政治上需要依附于美国,在军事上需要美国的核保护伞,因此,它们之间的矛盾基本上集中在经济领域。在经济方面,如前所述,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历了从美国独霸到美、欧共体分庭抗礼再到美、日、欧共体三足鼎立的发展进程。在这整个过程中,美、日、欧三方之间以及各方垄断资本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此伏彼起,绵延不断。

第三十六页,共五十五页。

自1975年起,西方主要国家每年召开一次首脑经济会议,此后还多次召开七国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会议,建立了前所未有的西方大国国际经济协调体制。但实践表明,这种国际经济协调收效不大,因为西方发达国家以及各国垄断资本集团之间争夺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领域的矛盾,从根本上说是不可调和的。第三十七页,共五十五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资本主义的三个中心即美、日、欧共体之间的竞争与斗争,进一步激化了。各方的矛盾突出表现在贸易领域的摩擦加剧以及各国国内经济政策不一协调等。日美贸易摩擦集中于美对日巨额逆差——1980-1991年年平均超过420亿美元。日本与欧共体之间的贸易摩擦主要是欧共体对日本的贸易逆差激增——1991年达276亿美元。欧美贸易摩擦是以贸易不平衡为导火线相互指责。第三十八页,共五十五页。(三)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即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在苏联东欧发生剧变之前“冷战”年代,这方面的矛盾实质上是苏美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全面对抗,突出表现在军事及政治领域。在经济领域,主要表现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长期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贸易歧视和不同程度的经济封锁政策,而社会主义国家被迫进行反歧视、反封锁的斗争。第三十九页,共五十五页。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以后,美国和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仍在不同范围内和不同程度上沿用老一套的贸易歧视和经济封锁政策。由于现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因此当前社会主义与发达资本主义的矛盾,已汇入南北双方更广阔的矛盾之中,成为南北矛盾的一个组成部分。第四十页,共五十五页。第三节当前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几种重要趋势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中出现了几种引人注目的重要趋势,即多极化趋势、在经济国际化加强基础上的地区集团化趋势和经济全球化趋势。这些趋势及其进一步发展,对现有的和今后的世界经济格局,必然会具有巨大作用。第四十一页,共五十五页。一、多极化趋势

所谓多极化,简单来说,是指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多中心化。(一)极的概念所谓“极”,就是在不同程度上具有世界意义和影响的经济中心,每一个极或者说每个经济中心,各自应拥有较强大的经济实力,可以同其他极或经济中心相抗衡,并对所在地区和周围相当数量的国家或甚而对世界范围的多数国家,在经济交往上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及辐射力。第四十二页,共五十五页。(二)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演进的过程二战前15年左右:单极(美国)时期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到70年代初:两极(美苏)时期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三极(美、苏、欧共体)时期第四十三页,共五十五页。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1991年(苏联解体):四极时期(美、日、欧共体、苏)1992年迄今:三极(美、欧、日)时期……第四十四页,共五十五页。

21世纪,中国、印度、巴西或其条件类似的发展中国家(或国家集团),如果能抓住时期,长期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水平,从而使自己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则很有可能或早或迟地崛起成为未来世界经济中的新中心,即新极。一旦新极形成,世界经济格局将发生剧变,即多极化内涵变得更为丰富充实,传统的西方大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垄断地位将被彻底打破,一个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将最终得到确立。第四十五页,共五十五页。二、区域集团化趋势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国际经济一体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尤其是8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第四十六页,共五十五页。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或区域经济一体化始于本世纪40年代末期,迄今出现了两次发展高潮。(一)区域集团化的第一次高潮第一次出现在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中期。需要指出的是,政治因素是这次区域经济集团化掀起高潮的主要原因,发展中国家之间建立的区域经济集团所占的比重较大。

第四十七页,共五十五页。

(二)区域集团化的第二次高潮

第二次高潮出现在80年代中期至今。区域经济集团化在经历了70年代至80年代上半期的徘徊后,从80年代中期开始,发展趋势明显加强。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数量迅速增多据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公布的数字,从1948年到1994年,世界先后出现过109个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其中2/3是90年代的产物。如颇具影响的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以及南锥体共同市场等都是在这一时期建立的。第四十八页,共五十五页。2.组织规模不断扩大,开始向洲际发展第四十九页,共五十五页。3.领域不断扩大,程度不断迅速加深

80年代中期以来,欧共体在外延不断扩大的同时,一体化程度也在不断加深,成为迄今一体化水平最高、最成功的区域性经济集团。1993年1月1日,欧洲统一大市场启动,1999年1月1日,单一货币正式启动。第五十页,共五十五页。三、经济全球化趋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