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讲人:欧晓燕同心圆村医培训讲师简历表姓名欧晓燕从业年限4性别女社会职务教师学历硕士研究生工作单位及科室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北校区综合办职称助教研究及授课方向社区健康管理个人简历1、2007-2012南方医科大学医学学士2、2012-2015中山大学医学硕士3、2015-2019.2佛山市禅城区人民医院医师4、2019.3至今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师研究专长描述在医院工作时主要从事公共卫生科相关的社区医疗管理工作,目前主要研究健康管理相关工作所获荣誉工作积极分子个人签名欧晓燕同心圆工程审核意见流行过程:即病原体从感染者排出,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侵入易感者机体而形成新的感染,并不断发生、发展的过程。传染病的流行三个必备的基本环节:1、传染源2、传播途径3、易感人群第一节传染病流行过程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且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包括病人、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病原体就是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传染源(一)潜伏期:潜伏期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至最早出现临床症状的这段时间。不同的潜伏期长短不同,有的疾病短至几小时,有的则长达数年。但同一种传染病有固定的潜伏期。传染源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1)根据潜伏期的长短可以病人受感染的时间,以此推断传染源,传播途径。(2)根据潜伏期的长短确认接触者的留验、检疫或医学观察期限。一般传染病以常见潜伏期加1~2天,危害严重的传染病按最长潜伏期。(3)根据潜伏期长短确认接触者免疫接种时间。(4)根据潜伏期可评价预防措施效果。(5)潜伏期长短影响疾病的流行特征。传染源传播途径是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体外,经过一定的传播方式,到达与侵入新的易感者的过程。病原体停留和转移必须依附于各种媒介物,这种参与传播病原体的媒介物,称为传播媒介或传播因素。1.经空气传播2.经水传播3.经食物传播4.经接触传播5.虫媒传播6.经土壤传播7.医源性传播8.垂直传播或母婴传播
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称为人群易感性。影响人群易感性升高的主要因素有新生儿增加、易感人口迁入、免疫人口免疫力自然消退和免疫力人口死亡等。影响人群易感性降低的主要因素有计划免疫、传染病流行和隐性感染等。易感人群疫源地指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向四周播散所能波及的范围,即可能发生新病例和新感染的范围。一般将范围较小的或单个传染源所构成的疫源地称为疫点,经常以有患者的住户或附近几户作为疫点。较大范围的疫源地或疫源地连成片时称为疫区。疫源地形成疫源地的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的存在。疫源地的范围:因病而异,主要取决于传染源的活动范围、传播途径的特点和周围人群的免疫状况。当传染源活动范围较大、传播距离较远、周围易感者比例较高时,疫源地的范围也相应较大。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疫源地消灭的条件:①传染源己被移走(住院或死亡)或不再排出病原体(治愈);②通过各种措施消灭了传染源排于外环境的病原体;③所有的易感接触者,经过该病最长潜伏期而未出现新病例或证明未受感染。1、自然因素:包括地理、气候、土壤和动植物等。2、社会因素:生活条件、居住环境、医疗卫生、文化水平、卫生习惯、人口移动、社会动荡、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规定,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I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一般(Ⅳ级)四级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风险管理: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其他专业机构指导下,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协助开展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排查、收集和提供风险信息,参与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制(修)订。
公共卫生风险评估是指利用风险评估的理论和方法,对疾病或事件的公共卫生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价确定其公共卫生风险等级,指导公共卫生风险的管理与控制。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传染病流行强度分类:散发:某病发病率呈历年来一般水平,病例以散在形式发生,在发病时间及地点上没有明显联系的发病流行:在一地区,某病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散发发病)水平时大流行:某病在短时间内迅速蔓延,其发病率显著超过该地区历年流行水平,且流行范围超过省、国,甚至洲界时爆发:指某地区某病在短时间内(一般以小时、天、周或月计算)发病数突然增多时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法定传染病分类:甲类(2种):鼠疫、霍乱乙类(26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人感染H7N9禽流感。丙类(11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棘球蚴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法定传染病:根据不同传染病诊断分类,分为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和病原携带者四类。其中,需报告病原携带者的病种包括霍乱、脊髓灰质炎以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规定的其他传染病。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指标:(1)传染病疫情报告率=网络报告的传染病病例数/登记传染病病例数×100%(2)传染病疫情报告及时率=报告及时的病例数/报告传染病病例数x100%。(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率=及时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数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数×100%。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传染病疫情的发现和登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规范填写分诊记录、门诊日志、入/出院登记本、X线检査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登记本或由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自动生成规范的分诊记录、门诊日志、入/出院登记、检测检验和放射登记。首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传染病病人及疑似病人后,按要求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以下简称“传染病报告卡”)或通过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自动抽取符合交换文档标准的电子传染病报告卡。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名称、事件类别、发生时间、地点涉及的地域范围、发病人数、死亡人数、年龄、性别和职业分布、主要症状和体征、可能的原因、已经采取的措施、事件的发展趋势等。报告范围与标准:报告范围包括可能构成或已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为了及时、准确掌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快速有效地处置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原卫生部印发了《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2005年)。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调查处理流程: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1.针对传染源的措施(1)针对病人的措施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病人一经诊断为传染病或可疑传染病,就应按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实行分级管理。只有尽快管理传染源,才能防止传染病在人群中的传播蔓延。传染病疑似病人必须接受医学检查、随访和隔离措施,不得拒绝。甲类传染病疑似病人必须在指定场所进行隔离观察、治疗。乙类传染病疑似病人可在医疗机构指导下治疗或隔离治疗。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1.针对传染源的措施(2)针对病原携带者的措施对病原携带者,应做好登记、管理和随访至其病原体检查2~3次阴性后。在饮食、托幼和服务行业工作的病原携带者须暂时离开工作岗位,久治不愈的伤寒或病毒性肝炎病原携带者不得从事威胁性职业。艾滋病、乙型和丙型病毒性肝炎、疟疾病原携带者严禁做献血员。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1.针对传染源的措施(3)针对接触者的措施凡与传染源有过接触并有受感染可能者都应接受检疫。检疫期为最后接触日至该病的最长潜伏期。1)留验2)医学观察3)应急接种和药物预防4)针对动物传染源的措施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2.针对传播途径的措施(1)预防性消毒(2)疫源地消毒(3)常用消毒剂(4)杀虫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3.针对易感人群的措施(1)免疫预防(2)药物预防(3)个人防护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要求:1.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健全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制度,协助开展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和处置。2.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报告管理工作,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3.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做好相关服务记录,“传染病报告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应至少保留3年。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国家免疫规划:是指根据国家传染病防治规划,使用有效疫苗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所制定的规划、计划和策略。预防接种预防接种表2-4-1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表(2016年版)国家免疫规划程序表疫苗种类接种年(月)龄名称出生时1月2月3月4月5月6月8月9月18月2岁3岁4岁5岁6岁乙肝疫苗12
3
卡介苗1
脊灰灭活疫苗
123
4
脊灰减毒疫苗
12
3
百白破疫苗
123
4
白破疫苗
1麻风疫苗
1
麻腮风疫苗
1
乙脑减毒活疫苗
1
2
或乙脑灭活疫苗
1、2
3
A群流脑疫苗
1
2
A群C群流脑疫苗
1
2甲肝减毒活疫苗
1
或甲肝灭活疫苗
12
注:1.选择乙脑减毒活疫苗接种时,采用两剂次接种程序。选择乙脑灭活疫苗接种时,采用四剂次接种程序;乙脑灭活疫苗第1、2剂间隔7-10天。2.选择甲肝减毒活疫苗接种时,采用一剂次接种程序。选择甲肝灭活疫苗接种时,采用两剂次接种程序。预防接种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表(1)疫苗接种对象月(年)龄接种剂次接种部位接种途径接种剂量/剂次备注0、1、6月龄3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酵母苗5μg/0.5ml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1剂次,第1、2剂次间隔≥28天卡介苗出生时1上臂三角肌中部略下处皮内注射0.1ml
脊灰疫苗2、3、4、月龄4周岁4
口服1粒第1、2剂次,第2、3剂次间隔≥28天3、4、5月龄18—24月龄4上臂外侧三角肌肌内注射0.5ml第1、2剂次,第2、3剂次间隔≥28天白破疫苗6周岁1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0.5ml
麻风疫苗(麻疹疫苗)8月龄1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皮下注射0.5ml
麻腮风疫苗(麻腮、麻疹疫苗)18—24月龄1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皮下注射0.5ml
8月龄,2周岁2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皮下注射0.5ml
A群流脑疫苗6—18月龄2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30μg/0.5ml第1、2剂次间隔3个月A+C流脑疫苗
3周岁,6周岁2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100μg/0.5ml2剂次间隔≥3年;第1剂次与A群流脑疫苗第2剂次间隔≥12个月预防接种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表(2)18月龄1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1ml
出血热疫苗(双价)16—60周岁3上臂外侧三角肌肌内注射1ml接种第1次后14天接种第2次,第3剂次在第1剂次接种后6个月接种炭疽疫苗炭疽疫情发生时,病例或病畜间接接触者及疫点周围高危人群1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上划痕0.05ml(2滴)病例或病畜的直接接触者不能接种钩体疫苗流行地区可能接触疫水的7—60岁高危人群2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成人第1剂0.5ml,第2剂1.0ml,7—13岁剂量减半,必要时7岁以下儿童依据年龄、体重酌量注射,不超过成人剂量1/4接种第一剂次后7—10天接种第二剂次8月龄(2剂次)2周岁,6周岁4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皮下注射0.5ml第1、2剂次间隔7—10天18月龄、24—30月龄2上臂三角肌附着处肌内注射0.5ml2剂次间隔≥6个月注:1、未收入药典的疫苗,其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参见疫苗说明书。2、乙肝疫苗用于新生儿母婴阻断量的剂量为10μg/0.5ml。3、以上疫苗为一类疫苗,由国家免费提供。冷链系统管理:冷链:是指为保证疫苗从疫苗生产企业到接种单位运转过程中的质量而装备的储存、运输冷藏设施、设备。冷链设备、设施包括冷藏车、疫苗运输工具、冷库、冰箱、疫苗冷藏箱、疫苗冷藏包、冰排及安置设备的房屋等。冷链系统:是由冷链设备、人员和工作程序三个要素组成的一个系统工程。是在冷链设备的基础上加入管理因素,即人员、管理措施和保障的工作体系。预防接种冷链系统管理:冷链系统的作用:1、保证疫苗质量,使儿童得到有效的接种;2、保证免疫规划工作的开展,提高免疫接种率;3、提高免疫规划和其他疫苗针对传染病控制工作的管理水平;4、提高疫苗使用的计划性,减少疫苗浪费。预防接种预防接种服务:预防接种
(六)
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一)(二)(三)(四)(五)接种组织形式预防接种服务形式和周期预防接种门诊预防接种证、卡(簿)的管理预防接种实施预防接种服务:(一)接种组织形式1、常规接种2、群体性预防接种3、应急接种预防接种(二)预防接种服务形式和周期(三)预防接种门诊(四)预防接种证、卡(簿)的管理预防接种(五)预防接种实施:1.预防接种前准备工作(1)接种场所要求(2)核实受种对象(3)接种前告知和健康状况询问(4)接种现场疫苗管理(5)接种时严格执行安全注射(6)接种记录、观察与预约(7)确定受种对象(8)通知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9)分发和领取疫苗预防接种(五)预防接种实施:2.接种时的工作(1)接种场所要求(2)核实受种对象(3)接种前告知和健康状况询问(4)接种现场疫苗管理(5)接种时严格执行安全注射(6)接种记录、观察与预约预防接种(五)预防接种实施:3.接种后的工作(1)清理器材;(2)处理剩余疫苗;(3)清理核对接种通知单和预防接种卡(簿),及时上卡,确定需补种的人数和名单,下次接种前补发通知;(4)统计本次接种情况和下次接种的疫苗使用计划,并按规定上报。预防接种(六)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1)流动儿童是指户籍在外县、在暂居地居住满3个月的≤7周岁儿童。2)对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实行现居住地管理,流动儿童与本地儿童享受同样的接种服务。3)接种单位应主动掌握责任区内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管理情况。对主动搜索到的适龄流动儿童,应当及时登记,建立接种卡(簿)、证,实行单独的卡(簿)管理,并及时接种。4)接种单位做好本地外出儿童管理,掌握儿童外出、返回时间,及时转卡;利用春节等节假日期间组织对长期外出儿童进行查漏补种或索查外地的接种资料。预防接种五、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与事故的报告及处理:(一)定义: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在预防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发生的可能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且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二)报告要求:内容要完整。主要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儿童监护人姓名、住址、接种疫苗名称、剂次、接种时间、发生反应的时间和人数、主要临床特征、初步诊断和诊断单位、报告单位、报告人、报告时间等。预防接种五、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与事故的报告及处理:(三)报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杭州市商铺租赁合同违约责任3篇
- 二零二五年二手空调线上线下销售代理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互联网导购员招聘及权益保障合同3篇
- 乳化液泵站司机安生生产责任制模版(3篇)
- 二零二五年度中草药保健品原料采购及质量认证合同2篇
- 2025年高考百日誓师励志演讲稿(3篇)
- 立式车床安全操作规程(3篇)
- 2024年电动车短期租赁协议范本版B版
- 掘进队机电副队长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范文(2篇)
- 道路运输项目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考核试卷
- 商业模式画布模板-DOC格式
- 旭辉集团目标成本管理作业指引
- 国开电大2022年春季期末考试《物流管理定量分析方法》试题(试卷代号2320)
- 体外培育牛黄介绍呼吸科优秀
- 统编版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二下语文日积月累及古诗
- 学院中层正副职民主测评表
- 展览建筑设计规范2018
- 1.5Mta新井设计毕业设计
- GB/T 28137-2011农药持久起泡性测定方法
- 小学一级上学期期末家长会
- 涡街流量计技术协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