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想定梦想_第1页
新思想定梦想_第2页
新思想定梦想_第3页
新思想定梦想_第4页
新思想定梦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丝绸名人传主讲人:张俊课程团队成员:姚平陶然钱建栋刘立人新思想定梦想江苏省女子蚕业学校座落在浒墅关镇西南运河西岸。这所学校原是著名爱国人士、报业家史量才1903年在上海创办的私立学校。史先生早年毕业于杭州蚕学馆,自任校长兼教师。辛亥革命后因时局动荡,经费不足,而史先生又全力办《申报》,无暇顾及,遂申请改为公办。1912年在吴县浒墅关镇划地160亩兴建校舍,当年秋季搬到新址。这是一所初级职业学校,只有养蚕科,每届招收小学毕业生40人。学校对学生除免收学费外,还供应膳食。费达生是女蚕校的第五届学生,当时学制是预科一年,本科三年。1918年春天,费达生已经是这个学校的二年级学生了。学校新来了一位校长,年近40,身材高大。容貌端正,身上的灰长衫、黑马褂,干干净净。他板着面孔在校园里到处察看着,不多讲话,初见使人感到很威严。从教师口中传出:他叫郑辟疆,很有才干,女蚕校使用的几种专业教材都出自他的手笔。

郑辟疆先生是吴江县盛泽镇人。地处江、浙两省交界的盛泽是江南著名的丝绸之乡,居民自古以来就“以机为田,以梭为耒”。他幼时家中没有田产,人口多,生活贫苦。父亲是个屡试不第,以诗酒自娱,经常泛舟乡间为农民看病的儒医。勤劳的母亲终年织绸,这是家中经济的-一个重要来源。他18岁那年,冒籍浙江嘉善人,就近到杭州去应举人考,结果落选了,便在离家不远的一个乡村坐馆当塾师。过了一年多,听说杭州蚕学馆招生,他要去报名。父亲执意不允,想叫他以后再去应考,弄个一官半职,荣宗耀祖。而织绸为生的母亲却支持他去学蚕丝。母亲给他炒了十多斤炒米,把洗干净的布枕套装得鼓鼓囊囊的。那时蚕学馆有个规定,要试读一个月,经过考试合格,才算正式人学,并享受免费。郑辟疆从早到晚刻苦学习,肚子饿了就提着小茶壶打一-碗开水,把炒米冲一下充饥。他终于考出了优异成绩,正式人学,并取得了享受减免学膳费的资格。

郑辟疆考人蚕学馆是在1900年一-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戊戌维新运动之后的第二年。那时学习西方,修铁路、办实业、建学堂似一股浪潮席卷全国。杭州蚕学馆就是在这股浪潮中兴办起来的全国第一所蚕桑学校,几名主要教员都是从日本请来的蚕丝专家。郑辟疆在两年学习期间,奋发努力,毕业考试名列第一,所以毕业后又留校任教一年。1903年他去日本考察,参观了爱知、静冈等著名蚕区,访问了日本著名的蚕丝专家。他目睹日本蚕丝业蒸蒸日上,在国际市场上称雄称霸,而我国是蚕丝的故乡,如今却因政治腐败而白业凋零,蚕丝业墨守成规,每况愈下,深感痛心,立志要为振兴中国的蚕丝事业奋斗终生!此后他在山东青州蚕桑学堂和山东高等农业学堂执教多年,又在浙江省原蚕种制造场担任过主任技术员,成为我国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蚕丝专家。正是郑辟疆的思想、人格对费达生的一-生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据说郑辟疆到女蚕校担任校长是史量才先生向黄炎培推荐的。黄炎培先生辛亥革命后曾担任江苏省教育司长,后来怀着“教育救国”的宏愿创办中华职业教育社,大力提倡职业教育。

郑辟疆到女蚕校上任时,第三届学生行将毕业,而前两届毕业生无一人踏人蚕丝战线。江南农村养蚕还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土种土法。因此,他决定办学方针是:“一、启发学生的事业思想;二、树立技术革新的风尚;三、以自力更生和节约的办法尽量充实实习实验设备,提高教学质量;四、坚决向蚕丝业改进途径进军,使学生有用武之地。他相信照此办法,“学生自能投人蚕丝战线,而蚕丝业由之改进;学生投入蚕丝战线愈众,蚕丝业改进愈速。”

新校长第一次给全校师生讲话,就从嫘祖教民养蚕讲起。他说:我们是炎黄子孙,要把祖先开创的事业发扬光大。现在世界上列强称霸,中国被蚕食,山河破碎,百业凋零,蚕丝业也落后了。我们要不惜献出个人的一切,掌握现代科学知识,把祖国蚕丝业发展起来!”他还请人编写校歌,让全校师生学唱,激发爱国热情和高度事业心。新校长认为妇女做事细心,适于从事蚕丝业,但体质柔弱,需要加强锻炼。决定给女生修建浴室,增设卫生间,并设置秋干、浪木、网球场,鼓励女孩子锻炼身体。

“五四”运动的消息从北京传来,女蚕校虽地处农村小镇,但师生反帝爱国情绪仍十分高涨。郑校长支持学生步行二十多里到苏州市内,和全市大中学校学生起,游行示威,反对巴黎和约。为抵制日货,女生们把头上用的日制发夹拔下来,换上竹簪子。郑校长在操场上向全校师生发表了慷慨激昂的讲话,要求大家把这股爱国热情化为刻苦学习的实际行动,为赶超日本、重振我国蚕丝业贡献力量。在和郑先生接触中有这样一件事,给费达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校里有一位物理教师,平常上课照本宣读,有时讲两句也是结结巴巴的,学生们很不满意。在期终考试时,本来他指定的复习范围没有“电的原理”这一单元,而到考场上却在黑板上写了一道问“欧姆定律”的试题。学生们看见,吵吵嚷嚷,说超出复习范围,考不出,要求换题。有一-位非常聪明的同学,很快在纸上写出答案拿给老师看,问他对不对。物理教师点点头,接着对大家说:“你们说不会做,不是有人做出来了吗?这个题我不改。”

费达生在班里年纪最小,但学习成绩却不差,而且做事很要强。她看着那位好出风头的同学得意的样子很不服气,心想:大家都提意见要换题,而你却逞能,让教师还来批评人家....想到这里,她当即“蹬蹬蹬”跑了出去,拿了本教材到教室来大声念道:“欧姆定律,导体内之电流强度与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而……对不对?’

“你要干什么?……简直是破坏考试!”物理教师气得脸红脖子粗,赶忙制止,而她已经把答案公之于众了!

课堂唧唧喳喳一片哗然。大家看见郑先生走来,才平息下来。郑先生问清了情由,叫物理教师重出了一道试题,先把考试进行下去。

费达生考完试后被叫到了校长办公室。郑先生指着一张方凳叫她坐下,自己在室内踱了几步责问道:“你这样做对不对呢?”

费达生闷着头,噘着嘴,不吭气。郑先生背着手踱来踱去,好像在思索怎样处理面前这个女孩子才好。沉思了一下,他用严肃而温和的语气说:“在课堂上采取这样举动不应该,这是违反课堂守则的,你想一想。”

费达生自知闯了祸,准备挨一顿训斥,甚至承受处分。可是郑先生只批评了几句,最后说:“以后不能再这样任性了!”就让她出来了。

第二天,在女蚕校当教员的姨父又把费达生叫去,对她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过后,她才知道郑先生对姨父说:“你这个小人胆子倒很大哩!你和她谈谈!”郑先生怕这位17岁的女孩子受不了,采取了这样婉转的方法来教育她。郑先生背着手踱来踱去,好像在思索怎样处理面前这个女孩子才好。沉思了一下,他用严肃而温和的语气说:“在课堂上采取这样举动不应该,这是违反课堂守则的,你想一想。”

费达生自知闯了祸,准备挨一顿训斥,甚至承受处分。可是郑先生只批评了几句,最后说:“以后不能再这样任性了!”就让她出来了。

第二天,在女蚕校当教员的姨父又把费达生叫去,对她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过后,她才知道郑先生对姨父说:“你这个小人胆子倒很大哩!你和她谈谈!”郑先生怕这位17岁的女孩子受不了,采取了这样婉转的方法来教育她。

四年蚕校学习生活结束了。费达生毕业考试成绩在全班排名第五。郑先生和费达生谈了一次话,问她毕业后的打算,鼓励她从事蚕桑事业。可是费达生的家住在苏州城里,和农村没有接触,到哪里去养蚕呢?在振华女校教书的姨姨劝她到振华”教体操并兼学英语,将来找个更理想的职业。在那个时代,妇女从事社会工作的很少,有些女子即使读点书、识几个字,一结婚也就做了家庭主妇,庸庸碌碌地度过终生。究竞选择哪条道路呢?费达生十分苦恼。正在这时,郑先生来到她家里。郑先生说,省里给了女蚕校两名到日本留学的名额,路费和补习功课的费用要自家出,考取以后可以享受公费。看费达生是否愿去。

到日本留学!费达生喜出望外,高兴得不得了!

郑先生温和地笑着,对达生父母亲说:“你们家庭商量一下,如果达生去,过两天告诉我。”父亲费璞安先生多年担任视学,有薪水收入,但由于子女多,要送女儿出国留学仍有困难,不过仍准备向亲友借钱解决。而老祖母说达生哥哥前一年已去北方上大学,不想再让达生走。费达生问老祖母:“哥哥能出去,我怎么不能出去?”“你是女孩子,跑那么远......“女孩子怎么样?我就要去!”费达生噘着嘴说。母亲杨纫兰对女儿向来要求严格,要她像男子一样做一番事业。她对婆婆说:'正好有个人作伴,让她去吧!她那性子,不叫去要急出病哩!”当时和达生同去日本留学的郑蓉镜是郑先生的小妹妹。她比达生大一岁,在女蚕校同班,两人很要好。如今郑先生派她俩到日本去,蓉镜学蚕桑,达生学制丝。在准备出国期间,一天费达生到住在学校隔壁的郑先生家去找蓉镜,适逢郑先生从外面进来,关切地问她准备得怎么样。达生说,路费找姑父没有借到,外祖父答应给筹备几百元。妈妈已在给她改衣服,把一件大红袄改为对襟的。说话间,她和蓉镜走进了郑先生的房间。室内整洁、简朴,没有珍贵的摆设。费达生的眼光落在书橱上一个比小碗稍大一点的铜茶壶上。费达生好奇地拿起茶壶端详着。黄铜制成的小壶,底下有烟熏的痕迹,上面提把上还有一寸多长防止烫手而装的护木。小壶遍身没有绞饰,看来不是文物古玩,而是普通人家的生活用具。“郑先生,”那时学校一般不称职务,费达生后来也一直这样称呼郑辟疆,“这么小的茶壶怎么用呢?”

郑先生接过茶壶,用手提起来说:“你看,从前吊在油灯上面就可以烧开水了!”

“你现在还用吗?”费达生问。

“不用了,留着是个纪念。这是我进蚕学馆时从家里带出来的。”

郑辟疆一手提着这把小茶壶,眼前仿佛浮现出当年母亲站在河岸上送自己上杭州求学的情景。接着,颇有感慨地说:“在日本有这么一个传说,古代一位天皇派了个大臣出使吴国。使臣看见吴国出产的丝绸很漂亮,便寻求技术人员。吴王派去四位妇女,一位会栽桑,一位懂养蚕,一位能缫丝,一位善织绸,都是能工巧匠。日本人养蚕缫丝原是从中国传过去的,可是,今天是你们两位吴女要到日本学习蚕丝了!”

“我们蚕丝技术落在日本后面了!”聪颖的费达生领会了郑先生的意思。

我们一定要赶上他们!”郑蓉镜握紧拳头说。

是的,你们学习回来,要立志献身蚕丝事业。我们学校将来要办高蚕科、制丝科,培养大批人才。我们应该赶上去!”郑先生一字一句,声音铿锵,深沉有力。费达生虽然和郑先生已熟悉了,但在他面前仍很规矩,老老实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