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小学数学教案七篇_第1页
实用的小学数学教案七篇_第2页
实用的小学数学教案七篇_第3页
实用的小学数学教案七篇_第4页
实用的小学数学教案七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实用的小学数学教案七篇实用的小学数学教案七篇小学数学教案篇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22~24页例4,课堂活动第1~2题和练习五第1题。教学目的1.历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情境中探究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过程。2.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并能运用乘法运算律进展简便计算。3.在解决数学问题中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发散思维才能,通过发现运算律培养探究、概括才能。教学重、难点探究发现乘法分配律,理解并能运用乘法运算律进展简便计算;对乘法分配律进展正向和逆向的理解。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探究新知出例如4。(1)出示问题情景,解决问题。你从情景图中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养鸡场共有多少只鸡?"该怎样列式计算?(学生口答信息,然后独立列式计算)全班汇报解题思路和方法。老师板书:(50+30)×7550×75+30×75=80×75=3750+2250=6000(只)=6000(只)(2)比拟两种解法,发现两种解法的一样点和不同点,并举出生活中的类似例子。(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老师板书:(50+30)×75=50×75+30×75(3)在计算中比拟并发现乘法分配律。算一算,比一比。(3+2)×35=3×35+2×35=3×(4+6)=3×4+3×6=(13+12)×4=13×4+12×4=比拟每排的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每排的两个算式的计算结果相等吗?学生独立计算验证自己的猜测。(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板书:(3+2)×35=3×35+2×353×(4+6)=3×4+3×6(13+12)×4=13×4+12×4老师:谁还能举出符合这个规律的例子?(学生举例)老师: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这几组算式所反映的规律?(学生答复)老师小结: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将两个积相加,这叫乘法分配律。(4)假如用a,b,c表示3个数,可以用怎样的式子表示乘法分配律呢?(学生独立写出,然后全班交流)老师整理并板书:(a+b)×c=a×c+b×c或a×c+b×c=(a+b)×c二、课堂活动1?课堂活动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算一算,对有困难的也可先在小组中议一议。最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能说明乘法分配律吗?2?课堂活动第2题:先让学生讨论,找出错误的原因,再汇报,最后让学生改正。4?练习五中第1题:学生独立做在书上,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运用的是什么运算律?先做,再议一议,最后与全班同学交流。三、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都有些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小学数学教案篇2课前准备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搜集生活中有特点的图形教学过程⊙复习导入课件出示教材97页“回忆与交流”情境图。观察上面的图形,并解答下面的问题。(1)图A是轴对称图形吗?(2)图1中图A经过怎样的运动可以得到图2?(3)图1中图A经过怎样的运动可以得到图3?要得到图4呢?试一试。学生根据课件提出的问题,小组讨论,形成一致意见后进展汇报。预设生1:图A是轴对称图形。生2:图1中图A经过平移变换可以得到图2。生3:图1中图A经过旋转和平移变换可以得到图3。生4:图1中图A经过旋转和平移变换可以得到图4。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情境图中不仅包含了平移知识,还有旋转的相关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复习。(板书课题:平移和旋转)⊙回忆与整理1.平移和旋转的概念。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预设生1:物体沿着直线方向运动,我们把这样的运动方式称为平移。生2:物体绕着一个固定的点(或轴)转动,我们把这样的运动方式称为旋转。2.平移和旋转的特征。(1)提问:观察情境图,请根据图1变换成图2的过程说说平移有怎样的特征。(小组讨论)生:平移不改变原图形的形状、大小和方向,只改变原图形的位置。(2)提问:观察情境图,请根据图1变换成图3的过程说说旋转有怎样的特征。(小组讨论)生:图A旋转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没有改变,只是图形的方向改变了。3.说一说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预设生1:电梯的上下运动是平移现象。生2:方向盘的转动是旋转现象。……4.用平移和旋转作图。(1)用平移作图。①提问:继续观察图1变换成图2的过程,图1中图A是如何经过平移变换得到图2的?用平移作图的方法和步骤有哪些?(学生观察图形的变换过程,并在小组内讨论用平移作图的方法和步骤)讨论结果:向下平移了3格。②老师在学生发言的根底上进展小结。用平移作图的步骤和方法:a.根据题目要求,确定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间隔。b.找出图形的关键点。c.沿一定的方向,按一定的间隔平移各个关键点。d.按原图形顺次连接各个关键点,并标上相应的字母。(2)用旋转作图。①提问:继续观察图1变换成图3的过程,图1中图A是如何经过旋转变换成图3的?用旋转作图的方法和步骤有哪些?(学生观察图形的变换过程,并在小组内讨论用旋转作图的方法和步骤)小学数学教案篇3教学目的:1.通过天平游戏,发现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等式两边都乘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2.利用发现的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3.培养同学们分析^p问题、解决问题的才能。教学重点:通过天平游戏,发现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等式两边都乘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教学难点:利用发现的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教学策略:利用教材这一直观教具,让学生观察天平两侧都加上或减去一样的质量,天平仍然平衡,引导学生发现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在前面学习的根底上直接提出问题,让学生经历一个猜测→验证→总结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有深化的情感体验,也体验了学生的主体性,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过程获得知识。教学准备:图片,纸卡。教学设计:教学环节主导活动主体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激趣明标出示91页的天平图:今天我们要在天平上做游戏,通过游戏我们将发现一些规律。如今我在天平的左边放5克砝码,右侧也放5克砝码,这时天平的指针在正中央,说明什么?假如在天平的左侧加上2克砝码,右侧也加上2克砝码,你们发现了什么?怎样用算式表示?假如在天平的两边放上一样质量的砝码,你们发现了什么?用算式表示你的发现。如今左侧放的砝码的质量用x表示,右侧放10克砝码,天平两边平衡。用算式表示天平两边平衡的状况。如今天平的左侧加上5克砝码,右侧也加上5克砝码,你们发现了什么?用一个方程来表示?假如两边都加上10克呢?会出现什么情况?怎样用方程表示?假如都加上12克呢?通过上面的游戏,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等式的两边加上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学生答复说明什么天平两边的质量相等。天平两边的质量仍然相等。同学们分组做实验,列算式推选一个同学汇报。每人在纸上写一写一个同学汇报。在纸上写一下一个同学汇报。同桌两人互相研究一下得出结论:等式的两边加上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通过天平实验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天平平衡所需的条件,从而为方程意义的理解做好铺垫。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学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二、扶放结合探究新知同学们推想一下假如天平两侧都减去一样的质量,天平会怎样?你设法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同学们通过刚刚的两组游戏,你发现什么数学规律?我们利用同学们发现的这个数学规律,就是求出方程中的未知数x是多少。同学们试一试,如何求出x+8=10中的未知数x。x+8=10x+8-8=10-8x=2老师:想一想,假如在等式两边都乘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还成立吗?与同学交流你的想法。二、验证假设,得出规律老师巡视,对个别学生进展指导。说出你是怎么想的?老师根据学生的答复进展板书。4x=3804x÷4=380÷4x=95同桌两人互相研究和实验。在小组内讨论。在小组内商量后,学生汇报求未知数x的方法。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1.学生分组进展验证。2.学生汇报自己的验证方法及结果。3.学生尝试解方程:4x=400在游戏中,不仅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天平两边的变化,还巧妙地将直观演示与方程相结合,帮助学生体会变化的规律,为解方程打下根底。让学生在做中学,充分发挥小组的合作作用,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自己领悟知识。三、反应矫正落实双基第91页试一试。老师进展个别辅导。第92、93页的解方程。老师巡视,对个别学生进展辅导。学生独立完成,学生练习第92、93页的解方程。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通过练习适量的题目,进步学生解题的纯熟程度和灵敏性。四、小结评价布置预习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全班交流。提出问题。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小学数学教案篇4教学目的1.使学生知道计算大面积的土地用平方千米,知道平方千米与公顷之间的关系.2.使学生掌握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和简单换算,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平方千米和公顷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和简单换算.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板演:一块长方形稻田,长200米,宽150米,合多少公顷?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2.卡片口算.1公顷=〔〕平方米4公顷=〔〕平方米20000平方米=〔〕公顷70000平方米=〔〕公顷二、学习新课.1.引入.老师提问:〔1〕计算土地面积的单位有哪些?〔2〕边长是多少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公顷?〔3〕1公顷等于多少平方米?老师表达:计算土地面积的单位有平方米、公顷,计算大面积的土地用平方千米做单位.今天我们学习土地面积单位―――平方千米.〔老师板书课题:土地面积单位―――平方千米〕2.教学平方千米.老师表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它的面积是100100=10000〔平方米〕,也就是1公顷.〔板书:1公顷=10000平方米〕边长1000米〔1千米〕的正方形土地,它的面积是10001000=1000000〔平方米〕,也就是1平方千米.1平方千米也叫1平方公里,我国领土面积大约是960万平方千米,也可以说我国领土面积大约是960万平方公里.同学们想一想:1平方千米等于多少公顷呢?〔100000010000=100,被除数和除数各划去4个零.〕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从上面可以看出,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两个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前面我们学过平方米与公顷这两个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0.我们把这些土地面积单位按从大到小排列,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这样的.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三、稳固反应.1.根本练习.2平方千米=〔〕公顷8平方千米=〔〕公顷4000公顷=〔〕平方千米30000公顷=〔〕平方千米2.综合练习.〔1〕8公顷=〔〕平方米4平方千米=〔〕公顷30000平方米=〔〕公顷9000000平方米=〔〕平方千米3400公顷=〔〕平方千米〔2〕在下面○里填上>、<或=.3公顷○2900平方米200公顷○2平方千米4平方千米○404公顷8000平方米○8公顷3.考虑性练习.一个占地1公顷的正方形苗圃,边长各加长100米.苗圃的面积增加多少公顷?先让学生画出这道题的示意图.如下列图:组织学生讨论:〔1〕1公顷的正方形苗圃,原来的边长各是多少?〔2〕边长各增加100米后,边长是多少?计算出增加后苗圃的面积,即〔100+100〕〔100+100〕=40000〔平方米〕换算成公顷:40000平方米=4公顷苗圃面积增加了4-1=3〔公顷〕.假如有的同学从图中直观地看出增加了3公顷,也是可以的.4.课后练习.〔1〕理解本区或本乡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千米.〔2〕5平方千米=〔〕公顷300公顷=〔〕平方千米4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12000000平方米=〔〕公顷=〔〕平方千米〔3〕3公顷○2900平方米200公顷○2平方千米4平方千米○404公顷8000平方米○8公顷小学数学教案篇5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14页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1、经历编3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感知3的乘法口诀的来。2、熟记3的乘法口诀,能运用口诀进展口算。3、能通过观察、比拟、操作、讨论、交流、推理、归纳等,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才能、口头表达才能和迁移学习才能。教具学具:学具盒〔小棒〕。教学过程:一、引出新课老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1,2的乘法口诀,你能说一说吗?按你的理解,知道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吗?学生:3的乘法口诀。〔板书:3的乘法口诀〕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1〕观察例1插图,把例1补充完好。老师:图上画的是谁?他们在干什么,他们是怎样分组的?你能根据1,2的乘法口诀的学习,把例1的表格算式和口诀补充完好吗?学生独立考虑,把例1补充完好,老师指定一学生上台〔黑板上〕补充。〔2〕探究口诀的编法,促进口诀理解。课件显示完好的例1。〔随机抽取图或算式、口诀〕老师:表格中的哪一个数可以表示8个组跳绳的人数?老师:说说哪一个算式可以表示4个组跳绳的人数。老师:7个组有几个人在跳绳?可以用哪一个算式来表示?老师:三九二十七这句口诀表示什么意思?它表示几个组跳绳的人数?应该用哪个算式?三九二十七这句口诀表示9个3是27;它表示9个组跳绳的人数;应对应39=27〔或93=27〕这个算式。〔3〕读3的乘法口诀。学生全班拍手齐读3的乘法口诀。〔4〕找特征,总结规律。老师:3的乘法口诀有哪些特征和规律?3的乘法口诀共有7句。口诀的第一个字都是三。口诀的第二个字从上到下依次增加1。口诀的积从上到下依次增加3。老师:为什么会有这些特征、规律?老师:同学们真能干,自己找出了这么多的特征,总结出这么多的规律。你能利用这些特征和规律把下面的口诀补充完好吗?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出示:三七二十一三四十二三八二十四三五十五〔5〕熟记口诀。老师:利用口诀的特征,我们可以把临时遗忘的口诀补充完好,你们能记住这么多口诀吗?学生集体拍手背口诀一生当小老师,抽大家背同桌互相打背分4人小组抽背集体拍手背。2、教学例2老师:刚刚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下面我们来学例2。老师板书出例如2:36=□73=□老师:请同学们先想一想,计算这两道题各用哪句口诀?计算结果是多少?再把积填在方框里。学生独立考虑,在书上填出得数,老师指名在黑板上填写。学生:我填出的积各是18,21,各用的三六十八、三七二十一这两句口诀。3、小结老师:刚刚同学们合作学习了例1,自学了例2。下面老师要看小朋友们能不能纯熟地、灵敏地运用3的乘法口诀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三、稳固练习指导学生完成课堂活动的第1题、第2题、练习三第5题。四、课堂小结老师:今天你学习了什么?学会了什么?你自己解决了几个问题?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学生:今天我们学习了3的乘法口诀,学会了编3的乘法口诀,理解了口诀的特征,知道了用3的乘法口诀可以求积。五、板书3的乘法口诀三三得九小学数学教案篇6教学目的1.在详细的情境中初步学会加法的验算,并通过对加法验算方法的交流,体会验算方法的多样化。2.通过观察、考虑、讨论,浸透加法交换律以及加减法各局部间关系,掌握用多种方法验算加法。3.养成自觉验算的学习习惯。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同学们,你们与爸爸、妈妈一起去超市买过东西吗?2.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师:(出示课本27页情境图)小明和妈妈去超市买东西,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情预设:学生可能提出加法或减法计算的问题,如:①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多少元?②妈妈给售货员200元,应找回多少元?③运动服比运动鞋贵多少元?……学生提出这些数学问题老师都给予肯定,然后引导学生计算第一个问题。3.选择问题,独立解决。让学生独立计算、解决第一个问题: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多少元?板书:135+48=183(元)4.提出问题,提醒课题。师:我们刚刚的计算到底对不对呢?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加法的验算方法。(板书:加法的验算)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独立考虑。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检验刚刚的计算结果?2.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师:和小组里的同学说说你的想法,共同研究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3.全班交流,反应方法。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把你们验算的方法介绍给大家?老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验算方法和结果,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验算,并说明理由。4.师:同学们真聪明,验算方法这么多!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27页,看看这些小朋友想出了哪些验算方法?哪些是我们想到的?哪些是我们没有想到的?你最喜欢哪种验算方法?5.引导小结,归纳方法。师:大家讨论一下,加法的验算有几种方法?将三种验算方法归纳为两种情况:①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看和是否一样;②用和减去其中一个加数,看差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三、稳固练习,进步技能。计算下面各题,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展验算。746+219=637+268=84+307=512+394=2.数学门诊部数学门诊部来来了许多“患者”,请同学们来当小大夫为“患者”治病。175329259+62+464+148137783397四、课堂总结,情知共融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呢?五、理论作业,拓展延伸回家调查爸爸、妈妈购置东西时是怎样付钱,你能帮他们验算吗?小学数学教案篇7一、说教材1、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二单元18页《除法》。2、教材分析^p:除法的认识是建立在平均分的根底之上的。为此,教材中把对除法的初步认识设计在平均分的后面。本节教材主要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而我所说课的除法是在此根底上的升华。让学生在详细的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并让学生认识除号,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教材中特别注重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创设一个生动的情景,有利于学生很快地进入课堂。教材能按照儿童的认知规律来编写内容,先比拟抽象地理解除法的含义,再到详细地写除号、除法算式以及读除法算式等等。3、说教学目的:根据学生的认知程度和教材的编排特点,我从素质教育的三方面知识、才能、思想情感方面制定了教学目的:〔1〕知识方面: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初步会读写除法算式,能标准地书写除号。〔2〕才能方面:通过创设情景学习,培养学生认真听、细心观察的才能,在动手分小棒的过程中培养动手才能。〔3〕思想方面:创设公平积极向上的学习气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4、教学重难点:本节课是学生初步接触除法,对除法很生疏,因此我把本节课的重点设为认识除号并正确读写除法算式,难点是让学生理解除法运算的含义。二、说教法和学法1、激发学习兴趣,创设情境《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教学中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我创设了小朋友们最喜欢的喜洋洋请客这一情境。选取了学生既熟悉又喜欢的素材为教学资。2、注重直观形象,从抽象到集体对概念的理解对低年级儿童来说比拟抽象,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除法”的含义,我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的教学功能,通过形、色、动的变化,平均分一分青草,形成鲜明的表现。体会“平均分成几份”,从而理解除法。3、重视学生动手动口才能。为了稳固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请学生多说说算式表示什么,根据题意、图意写出除法算式,多写多练,对于除法算式中不能得出的商,请学生动手分一分小棒。4、教学中面向全体,人人参与。根据问题的不同难度,教学中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学有所得,提问时做到人人参与,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三、说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师生谈话师:小朋友看过什么动画片?学生交流看了哪些动画片,说说自己喜欢的人物。有学生会提到《》,在此,老师引出故事:喜羊羊请客,同时伴随电脑课件展示。师:喜羊羊今天过生日,他请来了三位好朋友〔同时课件出示〕,他为大家准备了12捆青草,在餐桌上他们要平均分这些青草,每只小羊都分数量一样的青草。设计理念:创设了一个儿童乐于承受的故事情景,很轻松地进入课堂,在故事中学习,体会到学习并不是一件枯燥的事。同时借助课件,由虚拟的故事进入到有色有型的情景中,更加直观、形象。2、探究新知:①根据课件画面定格,师板书:12捆青草平均放在个盘子里,每盘放〔〕捆。师: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学生说一说平均分。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