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塌地质灾害四_第1页
崩塌地质灾害四_第2页
崩塌地质灾害四_第3页
崩塌地质灾害四_第4页
崩塌地质灾害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崩塌调查评价2007年7月28日晚上11点,北川羌族自治县白什乡后山发生大规模崩塌,大约有40万立方米山体崩塌,造成山谷中白水河淤塞,崩塌造成三个自然村1700多名村民外出困难

崩塌是指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以滚动、跳跃、坠落等方式运动的过程。第一节崩塌的形成条件

1、岩性条件岩性坚硬的各类岩浆岩、变质岩及沉积岩类的碳酸盐岩、石英砂岩、砂砾岩、初具成岩性的石质黄土、结构密实的黄土等形成规模较大的崩塌页岩、泥灰岩等互层岩石及松散土层等往往以小型坠落和剥落为主。岩性花岗岩灰岩、砂岩等辉长岩厚板岩千枚岩页岩崩塌数393811642百分比(%)393811642宝成线宝鸡~上西坝近100处崩塌点统计,坚硬岩更易发生崩塌。2、地质构造各种构造面,如节理、裂隙面、岩层界面、断层等,对坡体的切割、分离,为崩塌的形成提供脱离母体(山体)的边界条件。如:坡体中裂隙越发育,越易产生崩塌,与坡体延伸方向近于平行的陡倾构造面,最有利于崩塌的形成。

3、地形地貌江、河、湖(水库)、沟的岸坡及各种山坡、铁路、公路边坡、工程建筑物边坡及其各类人工边坡都是有利崩塌产生的地貌部位,坡度大于45°的高陡斜坡、孤立山嘴或凹形陡坡均为崩塌形成的有利地形。边坡坡度<45°45~50°50~60°60~70°70~80°80~90°总计崩塌落石次分比24.619.312.329.810.53.5100

据对宝成线风州段统计,约75.4%的崩塌发生在大于45°的陡坡。4、地震地震引起坡体晃动,坡坏坡体平衡,从而诱发崩塌。一般烈度大于7度以上的地震都会诱发大量崩塌。5、水融雪、降雨特别是大雨、暴雨和长时间的连续降雨,使地表水渗入坡体,软化岩、土及其中软弱面,产生孔隙水压力等,从而诱发崩塌。地表水的冲刷、浸泡。河流等地表水体不断地冲刷坡脚或浸泡坡脚、削弱坡体支撑或软化岩、土,降低坡体强度,也能诱发崩塌。重大斜坡灾害成灾频次月变化斜坡灾害多发生于6-9月间,这也和我国的季风性气候降雨分布相近6、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开挖坡脚、地下采空、水库蓄水、泄水等改变坡体原始平衡状态的人类活动,都会诱发崩塌活动。1、按崩塌起始运动形式倾倒式崩塌滑移式崩塌错断式崩塌鼓胀式崩塌拉裂式崩塌第三节崩塌类型倾倒式:以陡倾角或垂直节理,柱状节理,直立岩层面的板岩、片岩、石灰岩等岩石组成的斜坡,在长期自重应力作用下,常产生向临空方向的弯曲倾倒破坏。以坡脚的某一点为支点发生转动性倾倒陕西洛川来望村黄土柱状节理滑移式:厚层脆性岩石,如石灰岩、砂岩、石英岩等常在斜坡前缘形成倾向临空面结构面,可能组合成各种形状,如板状、楔形等,在重力及静水压力、动水压力作用下产生滑移-崩塌(鼓胀式:坚硬岩石下有较厚软岩层(如页岩)的斜坡,上部为陡倾角节理,下部为近水平的结构面,在重力和水的软化作用下,下部软岩受垂直挤压,引起鼓胀,伴有下沉,引起滑移、倾斜拉裂式:上部突出的悬崖岩层以悬臂梁形式突出,常见于软硬相间岩层。多为风化裂隙及重力拉张裂隙破坏,在重力及外营力作用下发生坠落。平缓、软硬相间的层状岩体多以坠落为主错断式:垂直裂隙发育,通常无倾向临空面的结构面,通过岩体的自重引起剪切力,产生错断2、按崩塌体规模体积分类特大型>100×104m3

大型100×104m3

—25×104m3

中型25×104m3

—1×104m3

小型<1×104m3

3、三按崩三塌体三的物三质组三成产生三在土三体中三的,三称为土崩产生三在岩三体中三的,三称为岩崩当岩三崩的三规模三巨大三,涉三及到三山体三者,三又俗三称山崩当崩三塌产三生在三河流三、湖三泊或三海岸三上时三,称三为岸崩。第二三节三崩塌三的特三点特点:发生三在高三陡边三坡的三坡肩三部位质点三位移Sy三>S三x,在垂三直方三向运三动为三主无依三附面,飞跃三而下,其运三动形三式主三要为三跳跃三、滚三动和三弹跳三,规三律复三杂爆发三突然其动三能形三式为:E三=1/2mv2+1/2Iω2,三I-三--转动三惯量,ω--三-角速三度第三三节三崩塌三调查三评价三要点三及方三法一、三崩塌三调查三的内三容及三技术三方法崩塌三调查三内容地质三环境三调查崩塌三地质三体调三查调查三陡崖三的形三态、三岩性三组合三、岩三体结三构、三结构三面性三状、三危岩三体被三裂隙三切割三的程三度、三基座三变形三情况三,调三查危三岩的三形态三、类三型、三规模三及崩三塌影三响范三围,三可按《滑坡三防治三工程三勘察三规范》(DZ三/T三02三18三-2三00三6)及三相关三规范三的要三求。崩塌三灾害三调查三要求对县三城、三村镇三、矿三山、三重要三公共三基础三设施三以及三崩塌三灾害三高发三区的三所有三居民三点须三进行三现场三崩塌三调查三。崩塌三灾害三野外三调查三须采三用以三实地三量测三为主三的调三查方三法。崩塌三调查三点应三实测三代表三性剖三面线三,并三进行三拍照三、录三像或三绘制三素描三图。调查三填卡三记录三须逐三一填三写,三不得三遗漏三泥石三流灾三害要三素。应调三查崩三塌及三崩塌三堆积三体造三成的三灾害三损失三,分三析预三测崩三塌堆三积体三失稳三可能三造成三灾害三的影三响范三围,三圈定三危险三区,三确定三受威三胁对三象,三预测三损失三程度三。每千三平方三公里三基本三工作三量表(1三:5三00三00三)重点三调查三区应三采用三点、三线、三面相三结合三,以三遥感三和野三外调三查结三合的三方式三进行三。调三查点三数不三应少三于1点/k三m2,观三测路三线间三距1—5k三m。对三重大三灾害三隐患三点进三行大三比例三尺地三面和三剖面三测绘三,辅三以必三要的三物探三、钻三探、三山地三工程三等验三证。一般三调查三区可三采用三遥感三调查三和线三路核三实调三查为三主的三方式三进行三。野三外线三路核三实调三查点三数不三应少三于遥三感解三译总三数的80三%,核三查路三线间三距宜三为5—10三km。对三危及三县城三、集三镇、三重要三公共三基础三设施三安全三的灾三害点三须全三部核三查,三并进三行大三比例三尺剖三面测三绘。主要三调查三方法遥感三图像三解译地质三测绘地球三物理三勘探钻探山地三工程室内三试验三及现三场试三验、三模型三试验三和模三拟试三验等动态三监测1、三遥感三解译(1三)遥三感解三译的三具体三要求:区域三性解三译采三用1:三50三,0三00三—1三:6三7,三00三0的航三片,三对于三崩塌(危岩)体,三选用三大比三例尺(1三:1三00三00三—1三:1三00三0)航片三。主要三采用TM三/E三TM和高三分辨三率(SP三OT三-5、IK三ON三OS、Qu三ic三k三Bi三rd等)三卫星三或航三空数三据资三料作三为主三要遥三感信三息源一般三采用三常规三的目三视解三译,三尽可三能对三航片三、卫三片进三行光三学处三理和三数字三处理三,以三突出三有效三信息三,提三高解三译水三平和三效果三。结合三勘查三进行三解译三验证三,建三立起三较准三确的三解译三标志三。解译三灾害三地质三图(三1:三50三00三)、三解译三报告三等。比例是在对若干基础数据进行整理,并经过综合分析后确定的。使用过程中,各项比例可根据地区和医院的实际需要作适当调整。第十八条预防保健工作是综合医院的医、教、研、防四大任务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以及人口日趋老龄化,人民群众的卫生观念和保健意识也日益增强。因此,医院中预防保健的工作量越来越大。但各医院内预防保健的工作用房都比较拥挤和简陋,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工作质量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为此,本建设标准依据《防疫法》的要求并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明确规定了预防保健工作的用房面积。预防保健工作的用房面积与医院建设规模的大小没有直接关系,而是以所承担的地段保健人口数量为基本参数,故将其单列出来,另给面积。“九六标准”规定,每位预防保健工作人员配备工作用房9平方米。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普遍反映面积指标偏紧,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通过对现状调查资料的分析研究,在修订时,将每位预防保健工作人员的人均工作用房面积增加到20平方米。第十九条本条所定面积指标是根据建设部和原国家计委批准发布的《科研建筑工程规划面积指标》(建标〔1991〕708号)有关规定,同时结合综合医院科研机构具体特点确定的,主要用于科研业务用房的建设。其公用配套和生活服务设施可与医院共用。“九六标准”规定,设有研究所的综合医院,应按编制内的每位专职科研人员数量,另外增加科研用房的建筑面积。在我国,设在医院中的医学科研机构,多为“院办所”(也有所办院或院、所分立)形式,专门从事科研工作人员数量不多,编制也少。但科研工作与临床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且大多数临床高级人员均有科研项目并定期进行科研工作。在本次修订中新标准规定,承担科研任务的综合医院,应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70%另外增加科研用房的建筑面积。“九六标准规定,每位专职科研人员的用房面积按25平方米配置。随着医学科学发展与学科分类细化,科研用房的面积也需要增加。根据《科研建筑工程规划面积指标》的有关规定,本次修订将原来规定偏低的25平方米调整为32平方米。以保证实际工作需要。在建设科研用房的同时,配套建设与之相适应的中间实验动物室,是医学科研工作的需要。因一般综合医院不设实验动物室,故本条规定的科研用房指标中不包括该项内容。需要时,可按卫生部发布的《医学实验动物管理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执行。第二十条承担临床教学任务的综合医院有三种类型,即附属医院、教学医院和实习—13—医院。本条教学用房的建筑面积是根据原国家教委、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普通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管理暂行规定》确定的。第二十一条本条所列14个作为本建设标准的单列项目,供建设单位选择使用。其中有些虽属于七项基本建设内容的范围,但又不是所有综合医院都必须建设的非共性项目,所以予以单列。这些项目的建筑面积是在对综合医院的调查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后确定的。各地在综合医院的建设中,可根据实际需要参照使用。第二十二条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交通设施的不断改善,乘用各种车辆到医院就诊的患者、探视的家属和健康检查(咨询)者越来越多。在适当的位置(地上或地下)设置公共停车场,已成为综合医院建设工作中所必须面对的问题。不少省、自治区、直辖市对此已有明文规定,并明确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参与医院初步设计的审批工作。有关部门应按当地的规定,根据项目的建设规模,增加综合医院公共停车场的建筑面积指标。第二十三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气候的变化,冬季采暖已不仅限于寒冷地区,但也并非是全国所有综合医院都需要采暖设施。所以,本次修订“九六标准”时,将采暖设施的配置要求单列一条,并且未明确具体面积指标。实际工作中,应根据项目所在地区的实际需要,按采暖方式的不同,根据国家有关规范设计,另行增加相应的建筑面积。第二十四条健康体检工作在不同规模的综合医院中都有承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关注程度也在变化,健康体检的工作量逐年增加,必然需要一定的设施来承担这项工作。本建设标准没有确定具体的面积指标,建设单位可根据实际需要另行报批。第四章规划布局与建设用地第二十五条建设用地的选择,对一所综合医院的建设和发展至关重要。它对建设投资的多少、工期的长短以及建成后效益的好坏,都有很大的制约作用,应该认真对待。本条规定了综合医院选址应遵循的原则。综合医院的选址,除应考虑外界对医院环境的影响,同时尚应考虑由于医院的特殊工作性质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二者要统筹兼顾。要按照公共卫生方面的有关要求,做好环境影响评估工作,协调好医院与周边环境的关系。第二十六条本条明确了综合医院建设规划应该遵循的几项主要原则。做好总体规划是综合医院建设工作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符合城市总体规划与区域卫生规划要求和医院自身客观规律的总体建设规划,就不可能建好一所综合医院。

从附表3的统计可以看出,不同规模的综合医院之间,床均用地面积的差距是比较大的。主要原因在于:一、医院所处的位置不同。位于中心城市内的综合医院建设用地比较紧张,一般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所以床均用地面积就小。其他地区综合医院的建设用地相对宽松一些,床均用地面积也就随之增大。二、从普查与抽查的结果看,某些规模医院的床均用地面积差距较大。一是由于普查与抽查样本的数量相差悬殊,二是因为10多年来很多医院都不同程度地在原址进行了改扩建,建设用地没有增加,床位规模扩大了,致使床均用地面积减少。三、不合理扩大医院规模。有的医院尤其是一些城市医院,本来用地就很紧张。为了扩大规模又在原址扩建,使床均用地面积越来越小。这种作法既不符合医院自身的客观规律,不利于医院的长远发展,也会造成患者的就诊、住院环境与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和医院周边交通状况的日益恶化。1988年的调查数据表明,我国综合医院的建筑容积率大多在0.5~0.7之间;2002年的调查数据表明,这项指标已增加到0.6~1.4之间,医院的环境质量下降明显。为保证综合医院保持较好的环境质量,本建设标准通过对调研资料的综合分析,根据我国现阶段综合医院的现实情况和实际需要,以0.7的建筑容积率为基点规定了不同规模的综合医院中包括急诊部、门诊部、住院部、医技科室、保障系统、行政管理和院内生活用房等七项设施的床均用地面积指标。并在指标以外确定了11平方米的幅度面积,用于预防保健用房、单列项目用房的建设和医院的发展用地。这样,既可保证建设用地的实际需要,又使医院的发展用地得以保障,避免土地的浪费。对于1000床以上的综合医院,可参照1000床用地指标执行。第二十八条在全国的综合医院中,设有科研机构和承担教学任务的只是少数医院,而且各自承担的科研和教学任务的多少差异很大。但随着科教兴院意识的增强,开展科研—15—工作和承担不同规模、不同层次学生带教任务的医院在逐渐增加,配置适度规模的科研、教学用房是必要的,有利于医院的业务技术发展和科研、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一般说来,科研和教学设施的用地面积与医院的床位规模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所以本建设标准规定,在床均用地面积指标以外按科研工作人员和在院学生人数的多少另行增加建设用地。承担教学任务的综合医院均按30平方米/生增加建设教学设施的用地面积。第二十九条在综合医院的建设过程中,同步配套建设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设施,是必须的建设内容之一。对地下停车设施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或不适宜建设地下停车设施的项目,有关部门应根据当地的相关规定,确定符合需要的用地面积。第三十条综合医院必须保证有足够的绿化用地,通过精心的设计、种植和管理,为病人和工作人员创造良好的医疗、康复和工作环境。同时,绿地对医院的功能分隔、卫生防护、空气净化、减少污染和改善医院建筑用地周围的小气候,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确保绿化用地的落实,就要科学合理地控制建筑密度。1993年11月建设部根据《城市绿化条例》第九条授权制定的《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建城[1993]784号)明确了医院的绿地率不低于35%。根据这一规定并结合全国62所综合医院的现状调查结果,在广泛征求了有关方面专家和实际工作者的意见以后,本建设标准规定,在新建综合医院的用地范围内,绿地率应不低于35%。考虑到改建、扩建综合医院一般用地比较紧张的情况,所以将改建、扩建综合医院绿地率指标调整为不低于30%。第五章建筑标准第三十一条本条明确了确定综合医院建筑标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第三十二条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医院建筑高层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实践证明,这是不符合医院的工作特点和我国基本国情的。综合医院的急诊部、门诊部、住院部、医技科室等医疗业务用房具有在就诊、探视高峰期的短时间内出现大量人流的特点。对于很多业务工作来说,水平联系较垂直联系有更多的优越性,尤其是在应付突发情况的时候,更是如此。所以,医疗业务用房不宜建设高层建筑。为此,本建设标准规定,综合医院的各项设施宜以多层建筑为主。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新的科研成果应用于医疗实践的时间在不断缩短,医疗设备更新换代的速度也在不断加快。门诊和医技科室等用房的重新分隔、组合与改造工作在医院中常年不断,采用框架结构体系有利于医院的改造和发展。调查表明,阳台在多数医院的病房中作用不大,反而增加了交叉感染的机会和建筑造价。所以本建设标准规定,病房楼不宜设置阳台。医院是治病救人的场所,建筑结构的安全尤为重要。医院内各类房屋及其配套设施应符合国家有关抗震规范的要求。第三十三条本条规定了综合医院建筑装修和环境设计方面总的要求。第三十四条综合医院服务对象的特殊性,要求无障碍设施要更加完善、适用,保障残疾患者及其他到医院来往的残疾人的需要。第三十五条本条规定了综合医院建筑装修方面的几项具体要求。第三十六条本条规定了综合医院医疗业务用房室内装修的要求。—16—第三十七条本条所列的几类用房,在使用过程中常年遭受蒸汽和水的侵扰,屋顶和墙面潮湿不干、腐蚀严重,甚至发霉、破损、脱落,加之地漏安装不规范,使得地面长期积水且渗漏不止。不仅带来工作上的不便,而且会造成污染。为此,在建设过程中从设计开始就应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好室内的装修、蒸汽的排放和楼地面的排水与渗漏问题。第三十八条实践证明,对蒸汽、冷热水和冬季供暖采用分区专线供应的方法,既便于日常的维修与管理,又可以节约能源。由于医院内的管道种类多、线路长,遇有较大故障就要凿墙断壁,甚为不便,适当加大下水管口径,采取有效的防堵塞措施并设置管道井和设备层,有利于日常的维修、保养与医院的改造和发展。不少医院的室外管沟不但低矮狭窄,且由于没有采取防水措施,沟内积水严重,不仅腐蚀管线,也不利于维修。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地下水渗入,并便于维修、改造和通风。第三十九条综合医院的工作特点要求具备安全可靠的不间断供电条件,应实行双路供电(来自不同变电站的两路电源)。不具备双路供电条件的医院,应设置自备电源。院区以内应采用分路供电的方式,目的是为了保障设备的安全运转。鉴于医院工作的特殊性,还应考虑设置突发供电故障时的备用电源。备用电源应保证医院一定范围内和一定时间段的用电需求。第四十条本条规定了综合医院的建筑防火和消防设施的要求。由于医院工作性质和工作对象的特殊性,防火和消防工作尤为重要。从医院的设计、建设到使用、管理,每个环节都应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并制定突发火灾时的紧急灭火和疏散方案,确保消防安全。第四十一条本条是关于综合医院部分用房设置空调与空气净化设施和建设洁净手术室的规定。在项目的建设中,采取中央空调、区域空调还是分体空调,要根据所在地区的气候条件、实际需要和投资状况等酌情确定。第四十二条本条明确了综合医院应配置与其建设规模和实际工作需要的信息系统、通讯系统和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的要求。第四十三条本条是关于综合医院标识系统的要求。医院标识要完善、简洁、清晰、内容明确,而且要有无障碍标识。有实际需求的,尚应设置中英文对照标志。第四十四条本条是关于综合医院医用气体供应设施的要求。医院在建设液氧站或制氧机房以及架设管线时,要结合总体规划,留有未来发展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几项主要原则应予全面贯彻,不可偏废。否则,不是造成土地的浪费就是制约了医院当前的建设和未来的发展,都会给国家和建设单位带来损失。本条提出了在综合医院总平面布置中应采取的节约用地措施。实际工作中有关人员应把节约用地的原则贯穿于综合医院建设过程的始终,在不影响使用功能和安全卫生的前提下,尽可能科学合理地节约建设用地。第二十七条1989年进行的全国卫生部门房屋建筑情况普查结果(1988年底数据)显示,全国2365所200床及以上规模综合医院的床均用地面积为117.99平方米。—14—2003年,对全国的206所200床以上规模综合医院的调查结果(2002年底数据)显示,床均用地面积为82.01平方米。综合医院建设用地情况统计(平方米/床)附表4-1(2三)解三译内三容:地貌三解译划分三区内三不同三的地三貌单三元,三确定三地貌三形态三、成三因类三型、三微地三貌分三布及三发育三特征三;确三定地三貌与三地质三构造三、地三层岩三性及三工程三地质三条件三之间三的关三系;三确定三崩塌三体产三出的三地貌三单元三,分三析判三断崩三塌与三地貌三的关三系。岩性三解译划分三岩土三体的三类型三及其三分布三范围三,重三点解三译崩三塌体三产出三的地三层岩三性特三征。构造三解译确定三区内三地质三构造三轮廓三和主三要构三造形三迹,三包括三褶皱三、断三层和三浅埋三的线三性体三的分三布和三规模三,解三译崩三塌与三构造三的关三系。水文三解译水文三地质三现象三和水三文地三质条三件,三重点三解译三地表三水、三地下三水对三崩塌三的产三生,三崩塌三堆积三体的三稳定三性的三作用三及影三响。三圈定三地表三水体三分布三范围三、了三解水三系发三育特三征。三初步三分析三地下三水的三补、三径、三排及三地表三水与三地下三水的三转换三特征三。人类三工程三经济三活动三解译范围三、规三模,三分析三其与三崩塌三灾害三的关三系。崩塌三危岩三体解三译已崩三塌岩三体边三界、三厚度三、体三积、三形成三机制三和类三型;三危岩三体将三来发三生崩三塌的三体积三、范三围、三方位三、运三移距三离、三成灾三范围三、派三生灾三害、三初步三进行三灾情三评估地质三测绘⑴基本三要求三:初勘三为1:三10三,0三00—1:三1,三00三0;详三勘及三可行三性阶三段为1:三2,三00三0—1:三50三0测绘三范围:范围三应为三其初三步判三断长三宽的1.三5—3倍.测绘三精度三,实三测地三质体三的最三小尺三寸为三相应三图上三的2m三m。地三质点三位与三地质三界线三误差三,不三超过三相应三比例三尺图三上的2m三m正式三测绘三前,三首先三测制三代表三性地三层剖三面,三建立三典型三的地三层岩三性柱三状图三和标三志层三,确三定填三图单三元测绘三方法三采用三穿越三和追三索相三结合观测三点的三间距三为2c三m⑵测绘三内容岩体三工程三地质三测绘三:查明三区内三岩体三的地三层层三序、三地质三时代三、成三因类三型、三岩性三岩相三特征三和接三触关三系等三。土体三工程三地质三测绘鉴别三土的三颜色三、颗三粒组三成、三矿物三成分三、结三构构三造、三密实三程度三和含三水状三况;三确定三土体三的结三构特三征;三确定三土体三的成三因类三型和三地质三年代三。地貌三和斜三坡结三构调三查微地三貌的三组合三特征三、过三渡关三系及三相对三时代三;重三点调三查崩三塌体三产生三的地三貌单三元,三侧重三于沟三谷地三貌和三斜坡三地貌三的调三查。地质三构造三调查测区三构造三轮廓三,构三造运三动的三性质三和时三代,三各种三构造三形迹三的特三点、三主要三构造三线的三展布三方向三等。新构三造运三动、三现今三构造三活动三性和三地震三调研新构三造运三动和三地震三、地三震烈三度区三划、三场地三地震三烈度三等,三应以三收集三地震三资料三为准三。水文三地质三调查岩石三风化三调查人类三工程三经济三活动三调查崩塌—危岩三体的三调查相关三环境三地质三体的三调查地球三物理三勘探常用三物探三方法三及其三解决三的问三题4、三钻探(1三)钻三孔应三符合三下列三技术三要求三:一般三性钻三孔深三度应三穿过三崩塌三体底三面3~5m,控三制性三钻孔三应深三入稳三定地三层以三下5~10三m。钻孔三口径11三0m三m,采三取原三状岩三土样三的钻三孔口三径13三0m三m。在遇三滑带三或软三层时三,宜三采用三无水三钻进三,每三回次三钻进三不超三过0.三5m,岩三芯采三取率三应达三到70三%以上三,钻孔三斜度三偏差三应控三制在2%之三内。(2三)钻三探的三应用三范围查明三崩塌(危岩三体)岩土三体的三岩性三、地三质构三造、三岩土三体结三构、三断层三、褶三皱、三节理三、破三碎带三、软三夹层三、风三化带三、岩三溶、三崩塌三体的三边界三、裂三缝、三崩塌三体的三底界三、崩三滑带三、和三崩塌三体的三形态三特征三及规三模。查明三崩塌三堆积三体的三厚度三、结三构、三形体三特征三和崩三积床三的形三态、三地质三构成三与崩三积体三的界三面特三征。探查三崩塌三体(危岩三体)和崩三塌堆三积体三的水三文地三质条三件、三地下三水水三位,三获取三地下三水水三样。探测三隐伏三裂缝三和地三表裂三缝及三其深三度、三发育三特征三、充三填情三况、三充水三情况三及连三通情三况。钻孔三取样三进行三室内三岩土三体物三理力三学试三验,三水文三地质三野外三测试(钻孔三压水三、抽三水、三注水三、扩三散试三验等)和长三期观三测,三确定三水文三地质三参数三及查三证崩三滑带三位置三及特三征。验证三物探三成果三,提三高其三成果三的准三确性三。崩塌三变形三长期三监测(采用三钻孔三倾斜三仪等)和施三工期三变形三监测三。5、山三地工三程以探三槽和三浅井三为主三,应三配合三野外三调查三进行三。对危三及县三城、三村镇三、矿三山、三重要三公共三基础三设施三、主三要居三民点三的地三质灾三害点三,应三布置三适量三山地三工程三工作三量探槽三、浅三井的三深度三分别三为小三于3三米、三15三米对探三槽、三浅井三揭露三的地三质现三象都三须及三时进三行详三细编三录和三制作三大比三例尺三(一三般为1:20~1:10三0)的三展视三图或三剖面三图,三内容三包括三:地三层岩三性界三线、三结构三、构三造特三征、三水文三地质三与工三程地三质特三征、三取样三位置三等,三对重三要地三段(三滑面三带等三)须三进行三拍照三或录三象。6、三测试三与试三验测试三项目岩、三土体三物理三力学三性质三试验A、三室内三岩石三物理三力学三性质三测试三指标三包括三:密三度、三天然三重度三、干三重度三、孔三隙率三、孔三隙比三、吸三水率三、饱三和吸三水率三、抗三剪强三度、三弹性三模量三、泊三松比三、单三轴抗三压。B、三室内三土的三物理三力学三性质三测试三指标三包括三:密三度、三天然三重度三、干三重度三、天三然含三水量三、孔三隙比三、饱三和度三,颗三粒成三份、三压缩三系数三、凝三聚力三、内三摩擦三角。三粘性三土应三增测三塑性三指标(塑限三、液三限、三计算三塑性三指数三、液三性指三数和三含水三比)、无三侧限三抗压三强度三等。三砂土三应增三测最三大干三密度三、最三小干三密度三、颗三粒不三均匀三系数三、相三对密三度、三渗透三系数三等。裂缝三充填三物矿三物成三份及三含量三分析崩塌三堆积三体的三年龄三测定7、三动态三监测动态三监测三的任三务查明三崩塌三体正三在变三形破三坏的三主要三块体三、主三要部三位、三主要三破坏三方式(如倾三倒、三滑移三、转三动、三下沉三、张三开等)、主三要变三形方三向和三变形三速率三。分析三研究三监测三资料三的,三进一三步认三识崩三滑体三的形三体特三征(如滑三面形三态、三活动三块体三边界三、底三界等),分三析其三变形三规律三及发三展趋三势、三形成三机制三,分三析评三价崩三榻体三的稳三定性三和论三证防三治工三程设三计。监测三崩塌三相关三成灾三因素(如降三雨、三地表三水、三地下三水和三人类三活动三等)及其三强度三,分三析评三价它三们对三崩场三体稳三定性三的影三响。监测三内容三、监三测方三法1.绝对三位移三监测监测三崩测三体测三点的三三维三座标三,得三出测三点的三三维三变形三位移三率、三位移三方位三与位三移速三率,三可分三为地三表和三地下三监测三。(1三)大地三测量三法(2三)G三PS三(全球三定位三系统)测量三法(3三)近景三摄影三测量三法2、相对三位移三监测设点三量测三崩滑三体重三点变三形部三位点三与点三之间三相对位移三变化(张开三、闭三合、三下沉三、拾三升或三错动三等),主要三用于三裂缝三、崩三滑带三和采三空区三顶。3.倾斜三监测4.声发三射监三测:5.地应三力观三测6.地下三水监三测7.地表三水监三测8.常规三气象三监测9.地震三监测10三.人类三活动三监测二.崩塌三地质三灾害三危险三性评三估1、现三状评三估(1)掌三握崩三塌区三的地三形地三貌、三地层三岩性三、地三质构三造、三水文三地质三条件三。(2)查三明斜三坡特三征,三包括三:1)斜三坡地三层岩三性、三产状三;2)断三裂、三裂隙三发育三特征三;3)软三弱夹三层岩三性与三产状三;4)风三化残三坡积三层岩三性、三厚度三;5)坡三度、三坡向三、地三层倾三向与三斜坡三坡向三的组三合关三系。(3)基三本查三明诱三发因三素。1)调三查斜三坡周三围,三特别三是斜三坡上三部暴三雨、三地表三水渗三入或三地下三水对三斜坡三的影三响;2)人三类活三动对三斜坡三破坏三情况三;3)对三可能三构成三崩塌三结构三面的三边界三、坡三体异三常情三况作三调查三分析三,以三判断三崩塌三稳定三性。(4)查三明崩三塌危三岩体三的位三置、三规模三、可三能失三稳条三件、三危害三范围三及损三失2、崩三塌灾三害预三评估崩塌三稳定三性评三价危险三性分三析地质三历史三分析三法刚体三极限三平衡三法数值三模拟三法地质三力学三模拟三试验三法长期三监测三法崩塌三稳定三性评三价方三法岩体三稳定三结构三分析三法结构三面之三间、三结构三面与三临空三面之三间的三组合三关系三,判三定不三稳定三块体三可能三移动三的方三向和三破坏三方式三。结构三分析三法主三要采三用图三解分三析法三。包三括摩三擦圆三法、三赤平三极射三投影三法、三平面三投影三法和三实体三比例三投影三法等三。工程三地质三类比三分析三法依据三相似三性原三则,三根据三发生三过的三崩滑三的地三质体三,分三析潜三在崩三塌体三的稳三定性三。类比三的相三似性三原则三:①崩滑三体岩三体性三质、三主控三结构三面、三岩土三体结三构、三斜坡三结构三和崩三滑体三介质三结构三条件三等的三相似三性。②崩滑三体赋三存条三件的三相似三性。③动力三因素三的相三似性三。④发育三阶段三的相三似性三等。地质三历史三分析三法变形三史分三析法依据三崩塌三发育三规律三中的三发生三周期三性和三阶段三性特三征,三追溯三潜在三崩塌三体的三变形三发育三史,三判定三其现三今所三处阶三段,三进而三分析三其稳三定性三。地质三综合三分析对潜三在崩三滑体三的形三体特三征、三地质三构成三、成三灾条三件、三成灾三动力三、成三灾因三素、三成灾三机理三、变三形破三坏形三式和三特征三、失三稳条三件和三机制三等进三行全三面系三统地三整理三、归三纳,三进而三评价三崩塌三体现三阶段三的稳三定性三,并三预测三其发三展趋三势、三评价三其失三稳的三必要三条件三、相三关因三素、三失稳三的可三能性三和失三稳的三规模三、方三式、三方向三,预三测失三稳的三时间三。稳定三系数三(F):用来三指示三斜坡三失稳三的可三能性三。从理三论上三讲,三稳定三系数三大于1时,三斜坡三才能三保持三稳定三,数三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