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与地理环境-萧山三中_第1页
美食与地理环境-萧山三中_第2页
美食与地理环境-萧山三中_第3页
美食与地理环境-萧山三中_第4页
美食与地理环境-萧山三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美食与地理环境

美食与地理环境-萧山三中全文共24页,当前为第1页。1.1自然地理环境制约作物类别从而影响食物特色人们择食多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就地取材。越是历史早期就越是如此1.自然地理环境对饮食文化的影响美食与地理环境-萧山三中全文共24页,当前为第2页。北南淮河美食与地理环境-萧山三中全文共24页,当前为第3页。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属温带、暖温带气候,降水较少,大多为半湿润及半干旱地区,粮食作物为小麦、谷子、高梁等旱作物,因此风味食品以面制品为主。馒头、包子、花卷、饺子、烙饼锅贴、都离不开面粉。从北吃到南美食与地理环境-萧山三中全文共24页,当前为第4页。美食与地理环境-萧山三中全文共24页,当前为第5页。

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属热带、亚热带湿润气候,降水丰沛,水网密布,水稻广泛种植,因此风味食品大都用米制成。如米粉、糕团、粽于、汤圆、糍粑、堆油、沙糕等都是米制品,粥和饭的品种繁多美食与地理环境-萧山三中全文共24页,当前为第6页。东部:海边以海鲜菜著称;江湖以河鲜菜著称从东试吃到西美食与地理环境-萧山三中全文共24页,当前为第7页。干旱区的牛羊肉少膻味、瓜果菜质量佳。西北干旱地区:美食与地理环境-萧山三中全文共24页,当前为第8页。美食与地理环境-萧山三中全文共24页,当前为第9页。饮食习惯和口味“东辣西酸,南甜北咸”大致概括了我国不同地域的饮食特点。这既反映了气候、土壤对人们饮食习惯和口味的影响,同时也说明了食品调理是人们适应自然环境的重要手段。

1.2气候的冷热干湿以及不同的土质影响人们美食与地理环境-萧山三中全文共24页,当前为第10页。一年之中具湿冷气候的川、贵、湘嗜辣,其有祛寒除风湿的作用。但它们之间还有一定区别,川、贵重干香辣(用干辣椒),而湘善清香辣(用新鲜青椒),“贵州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之说。贵州人平生所吃辣椒极多,朝天椒、野山椒均不在话下。在川北,听说有一种辣椒本身不能吃,用一根线吊在灶上,汤做好后,辣椒在汤里涮涮,就辣得不得了,因此叫“涮涮辣”,四川的“麻辣烫”要是全国闻名,可以说,没有不辣的四川名吃,四川名吃不辣,也就谈不上“名吃”。如今,人们除了管四川女子叫“川妹子”外,还称其为“辣妹子”,原因大概也基于此。美食与地理环境-萧山三中全文共24页,当前为第11页。美食与地理环境-萧山三中全文共24页,当前为第12页。美食与地理环境-萧山三中全文共24页,当前为第13页。山西黄土高原因含钙过多,使居民嗜酸,其有利于消除体内的钙沉积,可以克服各种结石病。贵州省许多民族喜欢酸食,这与长江中下游每年的梅雨以及贵州山地气候所造成的“天无三日晴”也有关系山西人能吃醋,可谓“西酸”之首。他们吃饭前,往往先把醋瓶子拿过来,每人喝三调羹醋用以“解馋”。改革开放前,每逢春节,别处都供应一点好酒,太原的油盐店却都贴出一个条子:“供应老陈醋,每户一斤。”有人来给姑娘说亲,当妈的先问:“他家有几口酸菜缸。”酸菜缸多,说明家底子厚。美食与地理环境-萧山三中全文共24页,当前为第14页。南甜北咸”也与物产和气候有关。南方气候温热,生长季长,蔬菜供应丰富,吃菜量平均高于北方,食物中加进的盐足以满足人体需要,因而淡些;而北方菜少,相对盐多,咸点;但两者盐的摄入总量差异不大。此外,南方产糖,再加之气候炎热时间长,人体皮肤多外露,蒸发量大,为补充身体的水分代谢作用,故需在食物中加糖(与病人打葡萄糖水类似)美食与地理环境-萧山三中全文共24页,当前为第15页。美食与地理环境-萧山三中全文共24页,当前为第16页。美食与地理环境-萧山三中全文共24页,当前为第17页。北方则相反,蒸发量不大,因而无需加糖。另外,从季节变化来看,南岭以南的粤、桂、闽、台、琼,一年之中春季要清热冬季要补寒,因而民众便有冬进补春解热的饮食习惯,使药膳在这里更易流行,早已进入平常百姓家,并成为高中档菜色。而北方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室内暖和,加以土壤为微碱性土,土、水和食物多含钙,更易满足人们健康需要,药膳只是病人需要,因而药膳不如南方流行。美食与地理环境-萧山三中全文共24页,当前为第18页。美食与地理环境-萧山三中全文共24页,当前为第19页。1.3自然地理环境影响食物制作和烹调方法我国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压低,水的沸点低,煮食物熟的程度不及正常气压下的透熟,这也就是藏族等民族多喜欢焙炒青棵碾为粉末做糍粑吃的主要原因之一。美食与地理环境-萧山三中全文共24页,当前为第20页。美食与地理环境-萧山三中全文共24页,当前为第21页。美食与地理环境-萧山三中全文共24页,当前为第22页。东北气候寒冷,其冷冻食品不仅种类多、数量大,而且持续使用时间长,成为该区域饮食文化的一大特色。如冻肉、冻鱼、冻干粮(饺子、豆包、馒头、年糕、饭团等)、冻水果、冻豆腐等等。此外,由于这里无霜期短,地产时鲜蔬菜品种和数量都不及关内,因而在旺产季节大量晾干菜以备冬春两季食用是各民族共同的习惯。同时每家都有数个大小不等的咸菜坛,腌制各种家蔬野菜。最具特色的,便是用白菜等腌制的酸菜,其也成为东北人民冬半年的当家菜。四川人的火锅情结有目共睹。多山、多水及四川盆地潮湿阴晦的气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