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交叉口设计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45bd58af67c9c22c9eb6d65fa86854d/445bd58af67c9c22c9eb6d65fa86854d1.gif)
![平面交叉口设计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45bd58af67c9c22c9eb6d65fa86854d/445bd58af67c9c22c9eb6d65fa86854d2.gif)
![平面交叉口设计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45bd58af67c9c22c9eb6d65fa86854d/445bd58af67c9c22c9eb6d65fa86854d3.gif)
![平面交叉口设计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45bd58af67c9c22c9eb6d65fa86854d/445bd58af67c9c22c9eb6d65fa86854d4.gif)
![平面交叉口设计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45bd58af67c9c22c9eb6d65fa86854d/445bd58af67c9c22c9eb6d65fa86854d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交叉口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定义:道路与道路(或铁路)在同一平面上相交的地方称为平面交叉,又称为交叉口。交叉口设计的主要内容:(1)正确选择交叉口的形式,确定各组成部分的几何尺寸;(2)进行交通组织,合理布置各种交通设施;(3)验算交叉口行车视距,保证安全通视条件;(4)交叉口立面设计,布置雨水口和排水管道。第五章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第一节交叉口设计概述
目前一页\总数六十一页\编于十四点二、交叉口的交通特性分析进出交叉口的车辆可能产生的交错点:分流点——同一行驶方向的车辆向不同方向分离行驶的地点;合流点——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小的角度,向同一方向汇合行驶的地点;冲突点——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大的角度相互交叉的地点。目前二页\总数六十一页\编于十四点二、交叉口的交通分析目前三页\总数六十一页\编于十四点二、交叉口的交通分析目前四页\总数六十一页\编于十四点二、交叉口的交通分析平面交叉口的交通特点:(1)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交通流线所产生的分流点、合流点和冲突点是交叉口产生交通干扰的主要原因。(2)交叉口的交通特征点的数量是随着相交道路数量的增加而急剧增加,其中冲突点增加的速度最快。(3)产生冲突点的主要原因是左转车流。目前五页\总数六十一页\编于十四点1.实行交通管制。在交叉口设置交通信号灯或由交通警指挥,使发生冲突的车流从通行时间上错开。2.采用渠化交通。在交叉口内合理布置交通岛、交通标志和标线、或增设车道等,引导各方向车流沿一定路径行驶,减少车辆之间的相互干扰。如环形平面交叉可消灭冲突点。3.修建立体交叉。将相互冲突的车流从通行空间上分开,使其互不干扰。这是解决交叉口交通问题最彻底的办法。交叉口交通处理的基本方法:目前六页\总数六十一页\编于十四点平面交叉口的形式:“十”字形,“T”字形及其演变而来的X形、Y形、错位、多路交叉。平面交叉的布置类型:1.加铺转角式:交叉口用适当半径的圆曲线平顺连接相交道路的路基和路面。三、交叉口的类型及其适用范围目前七页\总数六十一页\编于十四点
特点:交叉口形式简单,占地少,造价低,设计方便,但行车速度低,通行能力小。
适用:交通量小,车速低,转弯车辆少的三、四级公路或地方道路:也可用于转弯交通量较小的主要道路与次要道路交叉。
平面交叉口的形式:“十”字形,“T”字形及其演变而来的X形、Y形、错位、多路交叉。平面交叉的布置类型:1.加铺转角式:交叉口用适当半径的圆曲线平顺连接相交道路的路基和路面。三、交叉口的类型及其适用范围目前八页\总数六十一页\编于十四点通过设置导流岛、划分车道等措施,使单向右转或双向左、右转车流以较大半径分道行驶的平面交叉,2.分道转弯式:特点:交叉口转弯车辆,尤其是右转弯车辆行驶速度和通行能力都较高。适用:车速较高,转弯车辆较多的一般道路。
目前九页\总数六十一页\编于十四点为使转弯车辆不影响其它车辆的正常行驶,在交叉口连接部增设变速车道和转弯车道的平面交叉。
3.扩宽路口式:目前十页\总数六十一页\编于十四点为使转弯车辆不影响其它车辆的正常行驶,在交叉口连接部增设变速车道和转弯车道的平面交叉。
3.扩宽路口式:目前十一页\总数六十一页\编于十四点特点:可减少转弯交通对直行交通的干扰,车速较高,事故率低,通行能力大,但占地多,投资较大。适用:交通量较大、转弯车辆较多的二级公路和城市主干路。设计时主要解决扩宽的车道数,同时也要满足视距和转角曲线半径的要求。
为使转弯车辆不影响其它车辆的正常行驶,在交叉口连接部增设变速车道和转弯车道的平面交叉。
3.扩宽路口式:目前十二页\总数六十一页\编于十四点在交叉口中央设置中心岛,用环道组织渠化交通,使进入环道的所有车辆一律按逆时针方向绕岛单向行驶,直至所要去的路口离岛驶出的平面交叉,俗称转盘。
4.环形交叉:目前十三页\总数六十一页\编于十四点特点:驶入交叉口的各种车辆可连续不断地单向运行,没有停滞,减少了车辆在交叉口的延误时间;环道上行车只有分流与合流,消灭了冲突点,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交通组织简便,不需信号管制;对多路交叉和畸形交叉,用环道组织渠化交通更为有效。缺点是占地面积大,城区改建困难;增加了车辆绕行距离,特别是左转弯车辆;一般造价高于其他平面交叉。适用:多条道路相交,通过交叉口的交通量总数为500~3000辆/小时,左右转弯车辆较多,且地形较平坦的情况。
在交叉口中央设置中心岛,用环道组织渠化交通,使进入环道的所有车辆一律按逆时针方向绕岛单向行驶,直至所要去的路口离岛驶出的平面交叉,俗称转盘。
4.环形交叉:目前十四页\总数六十一页\编于十四点1.交叉口范围直行交通:设计速度原则上应与路段设计速度相同。两相交公路的等级或交通量相近时,平面交叉范围内的设计速度可适当降低,但不得低于路段设计速度的70%。2.转弯交通:设计速度因分、合流及用地等影响,通常应适当降低,或按变速行驶需要而定。右转弯车道:设计速度不宜大于40km/h;左转弯车道:设计速度不宜大于20km/h。四、交叉口的设计速度目前十五页\总数六十一页\编于十四点第四节交叉口的交通组织设计一、机动车辆交通组织方法交通组织原则:(1)交叉口供分流使用的车道数,应根据路口流量和流向确定。(2)交叉口交通岛的位置应按车流顺畅的流线布置。(3)进、出口分隔带或交通标线应根据渠化要求布置,并应与路段上的分隔设施衔接协调。目前十六页\总数六十一页\编于十四点第四节交叉口的交通组织设计一、车辆交通组织方法(一)设置专用车道组织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在各自的车道上分道行驶,互不干扰,根据行车道宽度和左、直、右行车辆的交通量大小可作出多种组合的车道划分。
目前十七页\总数六十一页\编于十四点第二节交叉口的交通组织设计一、车辆交通组织方法(一)设置专用车道组织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在各自的车道上分道行驶,互不干扰,根据行车道宽度和左、直、右行车辆的交通量大小可作出多种组合的车道划分。
目前十八页\总数六十一页\编于十四点1.设置专用左转车道2.实行交通管制3.变左转为右转(图a)(二)左转弯车辆的交通组织第二节交叉口的交通组织设计一、车辆交通组织方法(一)设置专用车道组织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在各自的车道上分道行驶,互不干扰,根据行车道宽度和左、直、右行车辆的交通量大小可作出多种组合的车道划分。
目前十九页\总数六十一页\编于十四点1.设置专用左转车道2.实行交通管制3.变左转为右转(图b)(二)左转弯车辆的交通组织第二节交叉口的交通组织设计一、车辆交通组织方法(一)设置专用车道组织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在各自的车道上分道行驶,互不干扰,根据行车道宽度和左、直、右行车辆的交通量大小可作出多种组合的车道划分。
目前二十页\总数六十一页\编于十四点在车道上划线,或用绿带和交通岛来分隔车流,使各种不同类型和不同速度的车辆能象渠道内的水流那样,沿规定的方向互不干扰地行驶的交通组织。
(三)组织渠化交通目前二十一页\总数六十一页\编于十四点在车道上划线,或用绿带和交通岛来分隔车流,使各种不同类型和不同速度的车辆能象渠道内的水流那样,沿规定的方向互不干扰地行驶的交通组织。
(三)组织渠化交通目前二十二页\总数六十一页\编于十四点二、非机动车交通组织(一)非机动车在交叉口的交通管理原则(1)非机动车交通应尽量与机动车交通在平面、空间或时间上进行分离;(2)非机动车交通与机动车交通的交叉冲突点要尽可能远离机动车交通之间的交叉冲突点;(3)尽量使非机动车交通处于危险状况的时间减至最小;(4)要提供非机动车安全停候的地方并能做到有实物隔离措施;(5)要保证骑车人和驾驶员互相能看的清楚。目前二十三页\总数六十一页\编于十四点二、非机动车交通组织(二)非机动车在交叉口的通行方法1.右转弯专用车道优点:可以缓和交叉口的交通拥挤。2.左转弯候车区优点:(1)消除了左转非机动车对机动车的干扰,因而可以提高机动车通过交叉口的运行速度和通行能力。(2)减少了左转非机动车与直行机动车流的冲突点,有利于交通安全。3.停车线提前法4.二次绿灯法优点:缓和交叉口的交通拥挤。5.非机动车横道
目前二十四页\总数六十一页\编于十四点三、行人交通组织行人交通组织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行人在人行道上行走,在人行横道线内安全过街,使人、车分离,干扰最小。目前二十五页\总数六十一页\编于十四点三、行人交通组织行人交通组织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行人在人行道上行走,在人行横道线内安全过街,使人、车分离,干扰最小。目前二十六页\总数六十一页\编于十四点三、行人交通组织行人交通组织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行人在人行道上行走,在人行横道线内安全过街,使人、车分离,干扰最小。目前二十七页\总数六十一页\编于十四点四、交叉口处公共交通组织
人行横道的设计原则:(1)设在驾驶员容易看清楚的位置,尽可能靠近交叉口,与行人的自然流向一致,并尽量与车行道垂直;(2)出道口机动车道数达6条时,应在路中设置行人安全岛;(3)人行横道的宽度:顺延干路的人行横道宽度不宜小于5m;顺延支路的人行横道宽度不宜小于3m;(4)人行横道位置应平行于路段人行道的延长线并适当后退。三、行人交通组织目前二十八页\总数六十一页\编于十四点第五节交叉口设计
一、交叉口的车道数
交叉口各相交道路的车道数,应根据交通控制方法、交通量、车道的通行能力及交叉处用地条件等决定。在城市道路上还应考虑大量非机动车交通存在的需要。从渠化交通考虑,交叉口最好按车种和方向分别设置专用车道,以使左、直、右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能在各自的专用车道上排列停候或行驶,避免相互干扰,提高通行能力。但在交通量较小的道路上设置过多的车道是不经济的,可考虑车道混合行驶。
一般情况,交叉口的车道数宜比路段上多设一条。
目前二十九页\总数六十一页\编于十四点道路通行能力:是在一定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道路上某一路段适应车流的能力,以单位时间内通过的最大车辆数表示。单位时间通常以小时计(辆/小时)。道路通行能力计算方法:车头时距法和车头间距法二、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目前三十页\总数六十一页\编于十四点三、交叉口的视距(一)视距三角形
为了保证交叉口上行车安全,驾驶员在进入交叉口前的一段距离内,应能看到相交道路上的行车情况,以便能及时采取措施顺利驶过或安全停车。这段必要的距离应该大于或等于停车视距ST。视距三角形:由相交道路上的停车视距所构成的三角形称为视距三角形。在其范围内不能有任何阻挡驾驶员视线的障碍物。目前三十一页\总数六十一页\编于十四点三、交叉口的视距(一)视距三角形
为了保证交叉口上行车安全,驾驶员在进入交叉口前的一段距离内,应能看到相交道路上的行车情况,以便能及时采取措施顺利驶过或安全停车。这段必要的距离应该大于或等于停车视距ST。视距三角形:由相交道路上的停车视距所构成的三角形称为视距三角形。在其范围内不能有任何阻挡驾驶员视线的障碍。视距三角形的绘制:(1)计算停车视距(2)找出行车可能的最危险冲突点(3)从最危险的冲突点向后沿行车轨迹线各量出停车视距(4)连接末端,在三条线所构成的视距范围内,不准有障碍物存在目前三十二页\总数六十一页\编于十四点四、交叉口的圆曲线半径交叉口的圆曲线半径:(一)相交道路的最小圆曲线半径在交叉口范围内,主要道路的设计速度V采用路段规定值的0.6倍,次要道路可取路段的0.7倍;横向力系数μ可按不同计算行车速度在0.15~0.20之间选用;超高横坡i,以不大于2%为宜。
目前三十三页\总数六十一页\编于十四点四、交叉口的圆曲线半径交叉口的圆曲线半径:(一)相交道路的最小圆曲线半径右转弯设计车速(km/h)30252015无非机动车道路缘石推荐转弯半径(m)35~4025~3015~2010~15有非机动车道路缘石推荐转弯半径(m)30~3520~2510~155~10目前三十四页\总数六十一页\编于十四点定义:在交叉口内增加左、右转车道,以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的设计方法。一、设置条件1.平面交叉符合下列条件时应设右转车道:(1)平面交叉角小于60°,且右转车较多时;(2)右转交通量大,且为主要交通方向时;(3)右转车辆所需车速较高时;(4)有特殊需要时。2.平面交叉除下列条件外应设左转车道:(1)不允许左转弯时;(2)道路交通量很小,通行能力有富裕时;(3)相交道路设计速度为40km/h以下,设计小时交通量小于200辆时。
五、交叉口的拓宽设计
目前三十五页\总数六十一页\编于十四点二、设置方法(一)右转车道设置方法在进口道的右侧或同时在出口道的右侧拓宽右转车道。目前三十六页\总数六十一页\编于十四点二、设置方法(一)右转车道设置方法在进口道的右侧或同时在出口道的右侧拓宽右转车道。(二)左转车道设置方法左转车道是在进口道左侧扩宽出的车道。1.宽型中间带:当有较宽中间带(一般不小于5m)时,将道口一定长度的中间带压缩宽度,由此增辟出左转车道。目前三十七页\总数六十一页\编于十四点(二)左转车道设置方法2.窄型中间带:当设有较窄中间带(宽度小于5m)时,利用中间带后宽度不够,可将道口单向或双向车道线向外侧偏移,增加不足部分宽度。
目前三十八页\总数六十一页\编于十四点(二)左转车道设置方法3.无中间带:当相交道路不设中间带时,可通过两种途径增辟左转车道。(1)向进口道的一侧或两侧扩宽,增加进口道路幅总宽度,在进口道中心线附近辟出左转车道。目前三十九页\总数六十一页\编于十四点3.无中间带:当相交道路不设中间带时,可通过两种途径增辟左转车道。(1)向进口道的一侧或两侧扩宽,增加进口道路幅总宽度,在进口道中心线附近辟出左转车道。(2)不扩宽进口道,占用靠近中心线的对向车道作为左转车道。(二)左转车道设置方法目前四十页\总数六十一页\编于十四点第六节环形交叉口设计一、中心岛的形状和半径目前四十一页\总数六十一页\编于十四点(一)中心岛的形状一般多用圆形,有时也用圆角方形和菱形主次道路相交时宜采用椭圆形交角不等的畸形交叉可采用复合曲线形。
(二)中心岛的半径1.按计算行车速度的要求计算:式中:b——紧靠中心岛的车道宽度(m);ib——环道横坡度(%),一般采用1.5%;第六节环形交叉口设计一、中心岛的形状和半径目前四十二页\总数六十一页\编于十四点交织:就是两条车流汇合交换位置后又分离的过程。交织长度:进环和出环的两辆车辆,在环道行驶时相互交织,交换一次车道位置所行驶的距离,称为交织长度。2.按交织段长度的要求计算半径R:目前四十三页\总数六十一页\编于十四点交织段长度所要求的中心岛半径Rd,近似地按交织段长度所围成的圆周大小来推导
式中:Bp——相交道路的平均路宽(m)。交织:就是两条车流汇合交换位置后又分离的过程。交织长度:进环和出环的两辆车辆,在环道行驶时相互交织,交换一次车道位置所行驶的距离,称为交织长度。2.按交织段长度的要求计算半径R:目前四十四页\总数六十一页\编于十四点环道上的车道布置:(1)靠近中心岛的一条车道作绕行之用,(2)最靠外侧的一条车道供右转弯之用,(3)中间一至二条车道为交织之用环道上一般设计三到四条车道为宜。如交织段长度较长时,环道车道数可布置四条;若相交道路的车行道较窄,也可设二条车道。每条车道宽3.50~3.75m,
二、环道的宽度目前四十五页\总数六十一页\编于十四点交织角:是进环车辆轨迹与出环车辆轨迹的平均相交角度。它以距右转机动车道的外缘1.5m和中心岛边缘1.5m的两条切线交角来表示的。三、交织角交织角越小,行车就越安全。交织角以控制在20~30°之间为宜,交织角越小,意味着交织长度和中心岛直径越大,占地越多。目前四十六页\总数六十一页\编于十四点四、环道的横断面五、环道进出口半径和外缘石目前四十七页\总数六十一页\编于十四点六、环形交叉口的优缺点和适用性1.主要优点:(1)交叉口内,不论左、右转弯和直行车辆,都不需要停车等候,可同时连续不断地通行,节约了时间;(2)车辆在环道上行驶的车流方向一致,有利于渠化交通,避免了交叉冲突点,减少交通事故;(3)对5条以上的道路交叉和畸形交叉口,交通组织较为方便。2.主要缺点:(1)占地面积大,旧城改建难实现;(2)增加车辆绕行行驶距离;(3)环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受到环道上交织能力的限制。(4)交通流量过大主干道,不宜设置环形交叉口。目前四十八页\总数六十一页\编于十四点六、环形交叉口的优缺点和适用性3.适用性:(1)具有大量非机动车交通和行人众多的交叉口;(2)斜坡较大的地形和桥头引道;(3)交通流量过大,可采用环交实施信号控制。目前四十九页\总数六十一页\编于十四点一、交叉口立面设计的要求和原则第七节交叉口的立面设计1.相同等级道路相交时,一般维持各自的纵坡不变,而改变纵坡较小的道路的横坡度。2.主要道路与次要道路相交时,主要道路的纵、横断面均维持不变,而将次要道路双坡横断面,逐渐过渡到与主要道路纵坡相一致的单坡横断面,以保证主要道路的交通便利。3.设计时至少应有一条道路的纵坡方向背离交叉口。4.交叉口范围布置雨水口时,一条道路的雨水不应流过交叉口的人行横道,或流入另一条道路,也不能使交叉口内产生积水。5.交叉口范围内横坡要平缓些,一般不大于路段横坡,以利于行车。纵坡度宜不大于2%,困难情况下应不大于3%。6.交叉口立面设计标高应与周围建筑物的地坪标高协调一致。目前五十页\总数六十一页\编于十四点二、交叉口立面设计的基本类型
凸形地形
凹形地形
分水线地形
目前五十一页\总数六十一页\编于十四点谷线地形
斜坡地形
马鞍形地形
二、交叉口立面设计的基本类型
目前五十二页\总数六十一页\编于十四点设计方法:方格网法、设计等高线法及方格网设计等高线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低碳技术推广的监管与评估机制
- 2023三年级英语上册 Unit 4 We love animals Part A 第一课时说课稿 人教PEP
- 6-2《插秧歌》 说课稿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货币流通》课件
- 《餐饮建筑设计》课件
- 《上海心理咨询公司》课件
- DB37-T 4403-2021 堤防工程运行规范
- 《成本会计》课件
- 2025年度产品包装平面设计合作框架协议4篇
- 《客房清扫的准备》课件
- GB/T 6417.1-2005金属熔化焊接头缺欠分类及说明
- 科创板知识测评20个题目的答案
- 2023年湖北成人学位英语考试真题及答案
- 走好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黄相怀)课件
- NY∕T 4001-2021 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第三版)》第七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则论
- 汉声数学图画电子版4册含妈妈手册文本不加密可版本-29.统计2500g早教
- 中国监察制度史
- 搬家公司简介(15个范本)
- 典范英语-2备课材料2a课件
- 抽水蓄能辅助洞室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