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11页2022-2023学年湖北省恩施州咸丰县高一(下)期中生物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0分)1.孟德尔在豌豆杂交实验中,发现问题和验证假说所采用的实验方法依次是()A.先有自交、杂交,后有测交 B.先有测交、自交,后有杂交
C.先有杂交、自交,后测交 D.先有杂交、测交,后有自交2.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在F2中出现了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和绿色皱粒四种表现类型,其比例为9:3:3:1.与此无关的解释是()A.雌配子和雄配子的数量相等 B.F1产生了4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C.F1的四种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D.必须有足量的F2个体3.下列关于DNA的结构和复制的叙述,错误的是()A.双螺旋结构是DNA分子特有的空间结构
B.DNA分子具有特异性的原因是碱基种类不同
C.DNA分子复制的特点是边解旋边复制
D.DNA分子复制时需要解旋酶、DNA聚合酶等多种酶4.图中1、2、3表示哺乳动物一条染色体上相邻的三个基因,4、5为基因间的间隔序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1、2、3有可能在同一个细胞内都表达
B.基因1和基因3都位于染色体上且间隔远,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C.图中片段4、5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D.三个基因独立存在,不会相互融合,但功能上可以共同控制某一性状5.蝗虫(雌性2N=24,雄性2N=23)染色体较大,是观察减数分裂的好材料。其性别由X染色体数目决定(雌性XX,雄性X)。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蝗虫体细胞中大小基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
B.相比雄性,雌性蝗虫个体较大,更适合观察减数分裂
C.蝗虫子代的性别由亲本雌性蝗虫的卵细胞决定
D.蝗虫的次级精母细胞可能有11、12、22或24条染色体6.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出现15:1的性状分离比,必须满足的条件不包括()A.AaBb产生的雌、雄配子数量相等 B.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C.两对基因共同控制一对相对性状 D.F2中不同基因型个体的成活率相同7.孟德尔用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作亲本杂交获得F1,F1自交得F2,F2中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的比例为9:3:3:1,与F2出现这种比例无直接关系的是()A.亲本必须是纯种的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
B.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4种,比例均为1:1:1:1
C.F1自交时,4种类型的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D.F1的雌、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都能发育成新个体8.生物学发展过程中,科学家运用了各种标记技术,并取得了很多科研成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1970年科学家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B.赫尔希和蔡斯用放射性同位素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分别侵染细菌,证明了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C.科学家用15N和14N同位素,证明了DNA的复制是半保留的方式进行
D.卡尔文利用14C标记二氧化碳来追踪了光合作用中碳原子的转移途径9.如图为某有性生殖动物(2N=4)体内一个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示意图。如表关于该生物体内某个细胞进行1次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的比较,正确的是()选项比较内容有丝分裂减数分裂A形成的成熟子细胞数量21或4B分裂过程中每个细胞的核DNA数4或82或4C细胞分裂末期细胞质的分裂情况均等分裂都是均等分裂D分裂过程中不能发生的变异类型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A.A B.B C.C D.D10.如图为某哺乳动物体内的一组细胞分裂示意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②产生的子细胞一定为精细胞
B.图中属于减数分裂过程的有①②④
C.④中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及8个DNA分子
D.③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无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11.羊的毛色有黑色和白色之分,由基因A、a控制,如图是羊的毛色遗传图解。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个体1和个体2的基因型分别是Aa、aa
B.毛色中的显性性状是白毛,隐性性状是黑毛
C.出现个体6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
D.个体7是杂合子的概率是112.“假说—演绎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孟德尔在发现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是()A.由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推测,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B.F2中出现了“3:1”性状分离比,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C.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则测交后代两种性状比接近1:1
D.若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接近1:1,则F1的遗传因子组成为Dd13.在“减数分裂模型的制作研究”活动中,某同学利用橡皮泥、细铁丝和白纸等材料模拟果蝇(2n=8)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共画三个纺锤体,其中第一个应与后两个垂直
B.需要用4种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制作染色单体
C.模拟同源染色体分离需解开染色体上的细铁丝
D.最后在橡皮泥的外围共画4个大小相同的圆圈14.在探索遗传本质的过程中,科学发现与使用的研究方法配对正确的是()①1866年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定律②1903年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③1910年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A.①假说-演绎法②假说-演绎法③类比推理
B.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③类比推理
C.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③假说-演绎法
D.①类比推理②假说-演绎法③类比推理15.下列关于遗传学基本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A.只有决定显性性状的遗传因子纯合才叫纯合子
B.纯合子自交产生的子一代所表现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
C.性状相同,遗传因子组成不一定相同
D.兔的白毛和黑毛,狗的长毛和卷毛都是相对性状16.下列关于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的异常现象及其可能原因的分析,错误的是()A.基因型为AaXBY的个体产生了一个不含A、a基因的XBXB型配子--减数第一次分离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分离都异常
B.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产生了AB、Ab、ab、aB
4种配子--四分体时期发生了交叉互换
C.基因型为AaXBXb的个体产生了一个aXBXB型配子--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异常
D.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只产生了2种配子--减数分裂正常17.果蝇体内处于某分裂时期的正常细胞X,含有染色体8条、核DNA分子8个。老师让学生猜猜X的可能情况。下列观点叙述错误的是()A.甲同学说X可能含有2个白眼基因 B.乙同学说X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
C.丙同学说X可能含有4个中心粒 D.丁同学说X细胞可能正发生联会配对18.老鼠的黄皮和灰皮是一对相对性状,符合基因分离定律。研究发现如果让黄皮鼠自由交配多代,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13的灰皮鼠,其余均为黄皮鼠。据此推断正确的是()A.鼠的灰皮性状是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的
B.自由交配后代出现灰皮鼠是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所致
C.自由交配后代黄皮鼠中既有杂合子又有纯合子
D.黄皮鼠与灰皮鼠杂交后代中灰皮鼠约占119.人类基因组计划测定了24条染色体上DNA的碱基序列。每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这24个DNA分子大约含有31.6亿个碱基对,其中构成基因的碱基数占碱基总数的比例不超过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类基因组计划需要测定22条常染色体和X、Y染色体上的碱基序列
B.生物体的DNA分子数目和基因数目相同,基因碱基总数小于DNA分子的碱基总数
C.基因的碱基数目虽然所占比例较小,但基因在DNA分子上是连续分布的
D.每个基因的碱基都包括A、T、G、C、U5种20.动物的卵细胞的形成与精子形成过程的不同点是()
①次级卵母细胞将进行普通的有丝分裂
②一个卵原细胞最终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③一个卵原细胞经复制后形成一个初级卵母细胞
④卵细胞不经过变形阶段
⑤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分裂成的两个细胞大小不等
⑥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初级卵母细胞的一半A.②④⑤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①④⑥21.在搭建DNA分子模型的实验中,若有4种碱基塑料片共20个,其中4个C,6个G,3个A,7个T,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的连接物14个,脱氧核糖塑料片40个,磷酸塑料片100个,代表氢键的连接物若干,脱氧核糖和碱基之间的连接物若干,则()A.能搭建出20个脱氧核苷酸 B.所搭建的DNA分子片段含18个氢键
C.能搭建出410种不同的DNA分子模型 D.能搭建出一个4碱基对的DNA分子片段22.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老鼠的白毛与长毛 B.人的黄皮肤和双眼皮
C.豌豆子叶黄色与豆荚绿色 D.豌豆花腋生与花顶生23.某野生型水稻叶片为绿色,由基因C控制,在培育水稻优良品种的过程中发现了两个叶片为黄色的突变体。突变体1是基因C突变为C1所致,且基因C1纯合幼苗期致死;突变体2是一个基因C突变为C2所致,且基因型C1C2表现为黄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决定黄色这一表型时,基因C1表现为隐性
B.突变体1连续自交3代,F3成年植株中黄色叶植株占79
C.突变体1和突变体2杂交,若子代中绿色:黄色=1:1,说明基因C2是隐性突变
D.24.在人类性染色体上,除了非同源区域外,还含有2个同源区域(PAR)。X与Y染色体的PAR可发生配对和交换。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
B.男性Y染色体PAR中的基因不可能遗传给女儿
C.X与Y染色体PAR交换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前期
D.PAR有助于减数分裂过程中性染色体正常分离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0分)25.香味是水稻(2n)稻米品质的一个重要性状,某品种水稻稻米有香味(A)对无香味(a)为显性。杂合子水稻(类型甲植株)体细胞中部分染色体及基因位置如图甲所示,对其进行诱变处理得到图乙、图丙所示的变异类型。已知类型乙植株中染色体缺失的雄配子的受精能力只有正常雄配子的一半;丙类型植株产生的不同配子活力相同,个体中如果同时不存在有香味基因和无香味基因,则不能存活。请回答:
(1)甲植株水稻的根尖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组数为______。类型甲植株自花传粉后,取一棵植株上的所有稻粒种植,发现后代全部是有香味的,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2)经诱变处理获得乙、丙类型的变异是______。
(3)让类型乙植株自交,所得子代中具有隐性性状的植株约占______。让类型丙植株自交,所得子代中具有隐性性状的植株约占______。
(4)若以甲为母本,丙为父本进行杂交,后代中有香味和无香味的比例为______;若以乙为父本,丙为母本进行杂交,后代中有香味和无香味的比例为______。26.如图为某家庭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甲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乙遗传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已知Ⅲ4携带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但不携带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填“X”、“Y”或“常”)染色体上,是______(填显、隐)性遗传病。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填“X”、“Y”或“常”)染色体上,是______(填显、隐)性遗传病。
(2)Ⅱ2的基因型为______,Ⅲ3的基因型为______。
(3)若Ⅲ3和Ⅲ4再生一个孩子,则这个孩子为同时患甲、乙两种遗传病男孩的概率是______。若Ⅳ1与一个正常男性结婚,则他们生一个患乙遗传病男孩的概率是______。27.某科研单位用小白鼠做了如下两组杂交实验,已知不同基因型的配子和个体成活率相同,结果如下表。回答以下问题:组合亲本子代父本母本一AaBbaabbAaBb:aabb=1:1二aabbAaBbAaBb:Aabb:aaBb:aabb=9:1:1:9(1)A(a)与B(b)互为______基因。两对基因遵循了孟德尔的______定律。
(2)第一组杂交后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______﹔第二组杂交子代比例出现的原因是______。若形成此比例是由100个卵原细胞减数分裂所得,则______个卵原细胞发生了变异。
(3)第一、二组亲本中的AaBb个体交配,子代中aabb个体的比例为______。28.如图是某细胞相关生命历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①含有______条染色体,细胞②含有______条染色体,______条染色单体。
(2)A过程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与中心体密切相关,中心体在______期倍增,核DNA在______期倍增,染色体在______期倍增。
(3)D过程叫______,使④和⑥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发生了______,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______,④和⑥所含核DNA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
答案和解析1.【答案】C
【解析】解:发现问题并作出假说的实验方法:孟德尔用纯种高茎豌豆与纯种矮茎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杂交后产生的第一代(F1)全部为高茎豌豆。F1自交,结果在子二代(F2)植株中,不仅有高茎,还有矮茎,其比例为3:1,发现子二代中出现性状分离。
验证假设所采用的实验方法: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个方法可以用来测定F1的遗传因子组合类型,孟德尔所做的测交实验结果验证了他的假说。
综上所述孟德尔在豌豆杂交实验中,发现问题用杂交和自交的方法,验证假说所采用的实验方法是测交。
故选:C。
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①提出问题(在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
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本题是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实验方法,对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过程的了解是解题的关键。
2.【答案】A
【解析】解:A、雌配子和雄配子的数量不相等,其中雄配子的数量远远多于雌配子的数量,A错误;
B、F1产生雌雄配子各4种,数量比接近1:1:1:1,B正确;
C、F1的四种雌、雄配子随机结合,C正确;
D、必须有足量的F2个体,子代比例才能接近9:3:3:1,D正确。
故选:A。
孟德尔对两对相对性状的解释是: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遗传因子控制,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其中每一对遗传因子的传递都遵循分离定律.这样,F1产生雌雄配子各4种,数量比接近1:1:1:1,但雌配子和雄配子的数量不相等,其中雄配子的数量远远多于雌配子的数量,四种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两对相对性状的实验过程、现象及孟德尔所作出的解释,再准确判断各选项,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
3.【答案】B
【解析】解:A、双螺旋结构是DNA分子特有的空间结构,A正确;
B、DNA分子具有特异性的原因是碱基排列顺序不同,B错误;
C、DNA分子复制的特点是边解旋边复制,C正确;
D、DNA分子复制时需要解旋酶、DNA聚合酶等多种酶,D正确。
故选:B。
1、DNA的双螺旋结构:
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
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
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2、DNA分子复制的特点:半保留复制;边解旋边复制。
3、复制需要的基本条件:
(1)模板:解旋后的两条DNA单链。
(2)原料:四种脱氧核苷酸。
(3)能量:ATP。
(4)酶:解旋酶、DNA聚合酶等。
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的复制,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识记DNA分子复制的特点及条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4.【答案】B
【解析】解:A、不同细胞选择性表达的基因不同,但基因1、2、3有可能在同一个细胞内都表达,A正确;
B、基因1和基因3位于一条染色体上,它们的遗传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
C、图中片段4、5是不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它们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C正确;
D、三个基因独立存在,不会相互融合,但功能上可以共同控制某一性状,即一种性状可以由多对基因控制,D正确。
故选:B。
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3、基因与性状之间并不都是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
本题考查基因、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的概念,掌握基因与DNA的关系;识记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识记基因与性状的关系,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5.【答案】D
【解析】解:A、同源染色体指的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联会的两条染色体,这两条染色体大小基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A错误;
B、雄性蝗虫的精巢能产生大量的精细胞,是观察减数分裂的材料,雌性蝗虫不适合,B错误;
C、蝗虫的性别是由受精卵中的X染色体数目决定的,C错误;
D、雄蝗虫的染色体数目为23条(11对+X),蝗虫的次级精母细胞的染色体前期、中期可能有11、12条,后期可能为22或24条,D正确。
故选:D。
根据题意分析,蝗虫为二倍体的生物,雄蝗虫的染色体数目为23条,雌蝗虫的染色体数目为24条,说明蝗虫的性别是由染色体数目决定的,据此分析答题。
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6.【答案】A
【解析】解:A、AaBb产生的雌、雄配子种类相等,雌配子数目远小于雄配子数目,A错误;
B、A、a基因与B、b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产生4种配子,后代比例为15:1,是9:3:3:1的变式,B正确;
C、假如A、a和B、b基因分别控制一对相对性状,自交后代出现4种表现型,所以两对基因共同控制一对相对性状,后代出现15:1的性状分离比,C正确;
D、AaBb自交产生的后代生存机会相等是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5:1的保证,D正确。
故选:A。
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本题考查了基因组合定律的应用的有关知识,要求学生能识记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掌握该定律各种变形的应用,能够确定各种变形比例各自所对应的基因型,再结合各选项准确判断。
7.【答案】A
【解析】解:A、亲本既可以选择纯种的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也可以选择纯种的黄色皱粒豌豆与绿色圆粒豌豆,A错误;
B、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4种,比例为1:1:1:1,是F2中出现9:3:3:1的基础,B正确;
C、F1自交时,4种类型的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是F2中出现9:3:3:1的保证,C正确;
D、F1的16种配子结合方式都能发育成新个体与F2出现9:3:3:1的比例有着直接的关系,D正确。
故选:A。
F2中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的比例为9:3:3:1,说明F1是双杂合子AaBb,则亲本可能是AABB、aabb或者AAbb、aaBB。
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和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8.【答案】A
【解析】解:A、1970年,科学家利用荧光标记法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A错误;
B、噬菌体是由蛋白质外壳(元素组成有C、H、O、N、S)和DNA(元素组成为C、H、O、N、P)组成的,故用32P和35S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侵染大肠杆菌,通过检测放射性物质出现的位置及子代噬菌体是否有放射性,确定了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B正确;
C、梅塞尔森和斯塔尔用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提出DNA复制的几种假说,运用同位素标记技术证明了DNA复制是以半保留的方式进行的,C正确;
D、卡尔文用14C标记CO2来追踪光合作用中的碳原子,探明了碳原子的转移途径是:14CO2→14C3→糖类,D正确。
故选:A。
同位素标记法在生物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1)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分别侵染细菌,最终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用3H标记氨基酸,探明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
(3)15N和14N标记DNA分子,证明了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4)卡尔文用14C标记CO2,研究出碳原子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即CO2→C3→有机物;
(5)鲁宾和卡门用18O标记水和二氧化碳,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于水。
本题考查同位素标记法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9.【答案】A
【解析】解:A、有丝分裂的结果是一个细胞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1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一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最终三个极体退化消失,1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细胞,A正确;
B、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后期,每个细胞的核DNA数为8个,有丝分裂的末期,每个细胞的核DNA数为4个,因此,有丝分裂过程中每个细胞的核DNA数为4或8个,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中期、后期,每个细胞的核DNA数为8个,减数第一次分裂的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中期、后期,每个细胞的核DNA数为4个,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末期,每个细胞的核DNA数为2个,因此,减数分裂过程中每个细胞的核DNA数为2个或4个或8个,B错误;
C、有丝分裂的末期,细胞质进行均等分裂,卵原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以及次级卵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细胞质进行不均等分裂,精原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第一极体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细胞质都进行均等分裂,C错误;
D、有丝分裂过程不能发生基因重组,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或后期能发生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减数分裂过程能发生染色体的结构变异(缺失、重复、倒位、易位),也能发生染色体的数目变异,D错误。
故选:A。
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前,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在減数分裂过程中连续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核DNA含量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中细胞所处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
10.【答案】D
【解析】解:A、由于④的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且细胞质均等分裂,所以该哺乳动物为雄性;又②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细胞质均等分裂,所以产生的子细胞一定为精细胞,A正确;
B、根据分析可知,图中属于减数分裂过程的有①②④,B正确;
C、④中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此时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及8个DNA分子,C正确;
D、③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有同源染色体,但没有四分体,D错误。
故选:D。
分析题图:
①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②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③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
④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⑤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处在有丝分裂后期。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细胞分裂图象的识别,这就要求学生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正确区分两者,准确辨别图示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时期。细胞分裂图象辨别的重要依据是同源染色体,要求学生能正确识别同源染色体,判断同源染色体的有无,若有同源染色体,还需判断同源染色体有无特殊行为。
11.【答案】D
【解析】解:A、个体4和个体5都是白毛羊,子代中出现黑毛羊,可判断白毛对黑毛为显性。个体1是白毛羊,个体2是黑毛羊,子代分别是白毛羊和黑毛羊,可判断个体1和个体2的基因型分别是Aa、aa,A正确;
B、4和5的后代出现黑毛羊,说明白毛是显性性状,B正确;
C、性状分离是指杂种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4和5的后代同时出现黑毛羊和白毛羊,属于性状分离,C正确;
D、个体7的基因型为13AA、23Aa,为杂合子的概率是23,D错误。
故选:D。
据图分析:个体4和个体5都是白毛羊,子代中出现黑毛羊,可判断白毛为显性,黑毛为隐性。12.【答案】C
【解析】解:A、生物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属于假说内容,A错误;
B、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属于假说内容,B错误;
C、演绎推理内容是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例接近1:1,这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C正确;
D、若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接近1:1,则F1的遗传因子组成为Dd,这不属于演绎过程,D错误。
故选:C。
假说—演绎法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孟德尔的假说内容“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个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本题考查孟德尔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3.【答案】A
【解析】解:A、模拟过程中需要画三个纺锤体,且第一次画的一个(代表减数第一次分裂)和第二次画的两个(代表减数第二次分裂)须相互垂直,A正确;
B、只需要用2种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制作染色单体,一种颜色表示来自母方,另一种颜色表示来自父方,B错误;
C、模拟制作过程中,解开每个染色体上的铁丝,表示共用着丝粒的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所以模拟同源染色体分离不需要解开染色体上的细铁丝,C错误;
D、模型制作的最后阶段,在橡皮泥的外围要画1个大圆圈和3个小圆圈,D错误。
故选:A。
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4.【答案】C
【解析】解:①1866年孟德尔提出遗传定律时采用了假说-演绎法;
②1903年萨顿采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③1910年摩尔根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故选:C。
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2、“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发现历程:萨顿通过类比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之后,摩尔根以果蝇为实验材料,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探索历程,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的过程及采用的方法;识记“基因在染色体”的探索历程,明确萨顿采用的是类比推理法,摩尔根采用的是假说-演绎法。
15.【答案】C
【解析】解:A、具有决定显性性状或隐性性状的遗传因子纯合都叫纯合子,A错误;
B、纯合子可能是显性纯合子,也可能是隐性纯合子,因此纯合子自交产生的子代表现的性状可能是显性性状,也可能是隐性性状,B错误;
C、性状相同,遗传因子组成不一定相同,例如显性纯合子(AA)和杂合子(Aa)均表现为显性性状,C正确;
D、兔的白毛和黑毛、狗的长毛和短毛、直毛和卷毛都是相对性状,D错误。
故选:C。
1、相对性状是指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性状分离是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隐性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隐性性状,显性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显性性状。
2、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也不一定相同。
3、纯合子是在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纯合子自交后代仍然是纯合子,杂合子是在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遗传因子组成不相同的个体,杂合子自交后代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
本题考查一些基本的概念,等位基因、纯合子、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概念,明确相关的概念,正确的解答选项。
16.【答案】C
【解析】解:A、基因型为的个体产生了一个不含A、a基因的配子,可能是由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A和a基因的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两条X染色体没有分离引起的,A正确;
BD、正常情况下,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可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AB和ab或Ab和aB,若产生了4种类型的配子,原因可能是在四分体时期发生了交叉互换,B、D正确;
C、配子中含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两条含B基因的X染色体没有分离,C错误。
故选:C。
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规律,能根据分裂结果推测异常的原因,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7.【答案】D
【解析】解:A、果蝇体内处于某分裂时期的正常细胞X,含有染色体8条、核DNA分子8个,可能处于有丝分裂末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此时细胞X可能含有2个白眼基因,A正确;
B、果蝇体内处于某分裂时期的正常细胞X,含有染色体8条、核DNA分子8个,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B正确;
C、中心体由两个相互垂直的中心粒及周围物质组成,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含有4个中心粒,C正确;
D、果蝇体内处于某分裂时期的正常细胞X,含有染色体8条、核DNA分子8个,可能处于有丝分裂末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此时X细胞不可能正发生联会配对,D错误。
故选:D。
1、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变化特点(体细胞染色体为2N):
(1)染色体变化: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
(2)核DNA变化: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
(3)染色单体变化:间期出现(0→4N),后期消失(4N→0),存在时数目同DNA。
2、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含量变化规律: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染色体2n2n2nnnn2nn染色单体4n4n4n2n2n2n00核DNA4n4n4n2n2n2n2nn
本题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核DNA和染色单体含量变化规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做出准确的判断。
18.【答案】B
【解析】解:A、根据分析,鼠的黄皮性状是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的,A错误;
B、自由交配后代出现灰皮鼠是含隐性基因的雌雄配子结合所致,B正确;
C、由于显性纯合致死,所以自交后代中黄皮鼠只有杂合子,C错误;
D、黄皮鼠(Aa)与灰皮鼠(aa)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黄皮鼠):aa(灰皮鼠)=1:1,其中灰皮鼠约占12,D错误。
故选:B。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让黄皮鼠自由交配多代,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13的灰皮鼠,即发生性状分离,说明黄皮相对于灰皮是显性性状(用A、a表示),则亲本黄皮鼠的基因型均为Aa。根据基因分离定律,它们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其中灰皮鼠占14,而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1319.【答案】A
【解析】解:A、人类基因组计划需要测定22条常染色体和X、Y染色体上的碱基序列,A正确;
B、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因此生物体的DNA分子数目和基因数目不相同,基因碱基总数小于DNA分子的碱基总数,B错误;
C、基因在DNA分子上不是连续分布的,C错误;
D、每个基因的碱基都包括A、T、G、C4种,D错误。
故选:A。
1、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目的: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
2、基因的概念: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本题考查基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内容;识记基因的概念,掌握基因与DNA、基因与染色体之间的关系,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0.【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要求考生识记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能列表对两者的异同进行比较和总结,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解答】
①次级卵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都不能再进行普通的有丝分裂,①错误;
②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而一个卵原细胞减数分裂最终只能形成一个卵细胞,②正确;
③一个精原细胞复制后形成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一个卵原细胞经复制后也形成一个初级卵母细胞,③错误;
④精子的形成需要经过变形过程,而卵细胞不经过变形阶段,④正确;
⑤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等大,而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分裂成的两个细胞大小不等,⑤正确;
⑥精子中的染色体数目是初级精母细胞的一半,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也是初级卵母细胞的一半,⑥错误。
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1.【答案】D
【解析】解:A、题中提供的条件只能建出一个4碱基对的DNA分子片段,即8个脱氧核苷酸,A错误;
B、能建出一个4碱基对的DNA分子片段,由于AT有3对,CG有4对,因此,DNA分子片段全由CG构成时氢键最多,为12个,B错误;
C、能建出一个4碱基对的DNA分子片段,由于AT有3对,CG有4对,因此能搭建的DNA分子模型种类少于44种,C错误;
D、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的连接物14个,只能建出一个4个碱基对的DNA分子片段,D正确。
故选:D。
1、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腺嘌呤一定与胸腺嘧啶配对,鸟嘌呤一定与胞嘧啶配对,碱基之间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2、A和T之间形成两个氢键,而C和G之间形成三个氢键,所以C和G的含量越多,DNA分子结构越稳定。
3、在双链DNA中,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T、CG,则AT有3对,G/C有4对。设能搭建的DNA分子含有n个碱基对,则每条链需要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的连接物的数目为2n-1,共需(2n-1)×2个,已知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的连接物有14个,则n=4,所以只能搭建出一个4碱基对的DNA22.【答案】D
【解析】解:A、老鼠的白毛与长毛不符合同一性状,老鼠的长毛和短毛为一对相对性状,A错误;
B、人的黄皮肤和双眼皮不符合同一性状,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为一对相对性状,B错误;
C、豌豆子叶黄色与豆荚绿色不符合同一性状,豌豆子叶的黄色与绿色为一对相对性状,豌豆豆荚的黄色与绿色为一对相对性状,C错误;
D、豌豆花的腋生与顶生符合同一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属于相对性状,D正确。
故选:D。
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本题考查相对性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3.【答案】C
【解析】解:A、由题干信息可知,突变型1叶片为黄色,是因为基因C突变为C1所致,且基因C1纯合幼苗期致死,由此可知突变型1应为杂合子(C1C),且C1对C为显性,A错误;
B、突变型1连续自交,子一代中的基因型及比例为CC:C1C=1:2,子二代中的基因型及比例为CC:C1C=(13+23×14):(23×12)=3:2,子三代中的基因型及比例为CC:C1C=(35+25×14):(25×12)=7:2,故F3成年植株中黄色叶植株占2/9,B错误;
C、用突变型2(C2_)与突变型1(C1C)杂交,子代中黄色叶植株与绿色叶植株各占50%。若C2是隐性突变,则突变型2为纯合子,则子代CC2表现为绿色,C1C2表现为黄色,子代中黄色叶植株与绿色叶植株各占50%。若突变型2为显性突变,突变型2(C2C)与突变型1(C1C)杂交,子代表型及比例应为黄:绿=3:1,与题意不符,故C2是隐性突变,C正确;
D、叶片变黄是叶绿体中色素含量变化的结果,而色素不是蛋白质,不属于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推测突变体叶片为黄色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细胞代谢,从而使植物叶片表现为黄色,是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D错误。
故选:C。
由题干信息可知,突变型1叶片为黄色,是因为基因C突变为C1所致,且基因C1纯合幼苗期致死,由此可知突变型1应为杂合子(C124.【答案】B
【解析】解:A、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患者中女性的基因型是XAXA或XAXa,多于男性XAY,A正确;
B、X与Y染色体的PAR可发生配对和交换,男性Y染色体PAR中的基因若交换到X染色体上,可能遗传给女儿,B错误;
C、X与Y染色体PAR交换属于同源染色体交换,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前期即四分体时期,C正确;
D、PAR是同源区段,可发生配对,配对有助于减数分裂过程中性染色体正常分离,D正确。
故选:B。
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女患者多于男患者,男性患者的女儿和母亲一定患病。
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5.【答案】2或4
后代数量少
染色体结构变异
16
15
3:1
5:【解析】解:(1)水稻是二倍体,其体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根尖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会有4个染色体组;类型甲植株自花传粉后,取一棵植株上的所有稻粒种植,发现后代全部是有香味的,最可能的原因是后代数量少,存在偶然性。若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会出现无香味后代,且比值越接近3:1。
(2)乙类型的变异是染色体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丙类型的变异是染色体移接,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3)分析题意可知:类型乙植株中染色体缺失的雄配子的受精能力只有正常雄配子的一半,所以类型乙植株能产生的雄配子为A:a=2:1,雌配子为A:a=1:1,故自交后代隐性性状的植株,即基因型为aa的植株,约占13×12=16;类型丙植株如果同时不存在有香味基因和无香味基因,则不能存活,类型丙能产生的雌雄配子种类和比例皆为Aa:A:a:O=1:1:1:1,其中O表示配子中不存在任何基因,所得子代中有116个体无有关香味的基因,故剩余15份,隐性纯合占3份,故所得子代中产生具有隐性性状的植株占比为315,即所得子代中具有隐性性状的植株约占15。
(4)分析题意可知:若以甲为母本,丙为父本进行杂交,植株甲产生的雌配子为A:a=1:1,植株丙产生的雄配子为Aa:A:a:O=1:1:1:1,后代中无香味的基因型为aa和aO,所占比例为12×14+12×14=14,有香味的所占比例为34,故后代中有香味和无香味的比例为3:1;若以乙为父本,丙为母本进行杂交,类型乙植株能产生的雄配子为A:a=2:1,植株丙产生的雌配子为Aa:A:a:O=1:1:1:1,后代中无香味的基因型为aa和aO,所占比例为13×14+13×14=16,有香味所占比例为56,故后代中有香味和无香味的比例为5:1。
故答案为:
(1)2或4
后代数量少
(26.【答案】常
隐
X
隐
AaXBXb
AAXBXb或AaXBXb
124
1【解析】解:(1)由分析可知:甲遗传病是常染色体上的隐性病,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甲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乙遗传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就甲病而言,Ⅰ-1的甲病基因型是aa,Ⅱ-2的甲病基因型为Aa,Ⅲ-2的基因型是aa,Ⅱ-1的甲病基因型为Aa,所以Ⅲ-1的基因型为Aa或AA。就乙病而言,Ⅳ-2、Ⅳ-3均患有乙病,基因型是XbY,所以Ⅲ-3的基因型是XAXa,Ⅱ-2和Ⅱ-1均不患乙病,基因型分别是XBXb和XBY,Ⅲ-1是不患乙病的男性,其基因型为XBY。所以,Ⅱ-2的基因型是AaXBXb,Ⅲ-1的基因型是AaXBY或AAXBY。
(3)就甲病而言,Ⅱ-2的甲病基因型为Aa,Ⅲ-2患有甲病,所以Ⅱ-1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湖北省武汉市2024年中考一模数学试题含答案
- 辽宁大学《公共政策理论与应用》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黄河交通学院《艺术实践(2)》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进度控制》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物理】第七章 力 章末练习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册人教版物理
- 黑龙江财经学院《医药学术推广综合实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大数据与数据分析》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消防工程综合》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装饰工程制图及AutoCAD应用》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体现汉字文化的有趣汉字故事
- 医院培训课件:《静脉血栓栓塞症(VTE)专题培训》
- 中药配方免煎颗粒管理
- 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2022-2024年中考二模英语试题汇编:任务型阅读
- 新概念第一册时态语法练习试题
- 豆制品采购服务豆制品配送服务方案
- 学校厨房设备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触电事故预防措施
- 新型电力系统控制与优化
- 2024年3月谈心谈话记录【五篇】
- 期末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 八年级上册语文专题训练 部编(解析)
- 租赁汽车可行性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