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 八年级上册语文专题训练 部编(解析)_第1页
期末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 八年级上册语文专题训练 部编(解析)_第2页
期末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 八年级上册语文专题训练 部编(解析)_第3页
期末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 八年级上册语文专题训练 部编(解析)_第4页
期末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 八年级上册语文专题训练 部编(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期末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八年级上册语文专题训练部编(解析)期末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八年级上册语文专题训练部编版

钱还有一个名字叫“青蚨”

许晖

①今天人们的日常用语中早已不使用“青蚨”这个称谓,但文学作品中还常常出现这个有趣的词,而且这个词在古代诗文中属于常用词,如果不了解何为“青蚨”,那么就会读不懂古人的相关诗文。

②比如唐代诗僧寒山在题为《诗》的一首诗中吟咏道:“囊里无青蚨,箧中有黄绢。”黄绢指佛教经卷。清代词人陈维崧有《偷声木兰花·咏钱》一词,其中吟咏道:“青蚨铸就开元字,相看似有团圞(luán)意。”团圞即团圆。上述诗词中,“青蚨”毫无疑问是指钱,但这种钱为什么会有团圆的意味呢?

③“青蚨”作为钱的别名,来自一则神奇的传说。以西汉淮南王刘安为首脑的淮南学派,除了著有《淮南子》之外,还著有《淮南万毕术》一书,谈论的是物理、化学方面的变化之道。之所以叫“万毕术”,按照明代著名学者方以智的说法,是“言万法毕于此也”。这本书早已失传,但还有些文字零零星星地保存在别的书中,其中《太平御览》卷九百五十就保存了一则,即“青蚨”的传说:“青蚨还钱。青蚨,一名鱼,或曰蒲。以其子母各置瓮中,埋东行阴垣下,三日后开之,即相从,以母血涂八十一钱,亦以子血涂八十一钱,以其钱更互市,置子用母,置母用子,钱皆自还。”

④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青蚨”又名鱼父、鱼伯、蒲虻、蚨蝉。许慎《说文解字》:“青蚨,水虫,可还钱。”这种水虫很神奇,分为子母,将子母分别置于瓮中,埋在东边阴暗的墙壁下,三天后取出,即可用其血涂钱,因为子母相吸的缘故,花出去的钱就可以自动回还,子母团圆。

⑤“青蚨”怎么回还呢?东晋干宝所著《搜神记》记之最详:“青蚨,形似蝉而稍大,味辛美,可食。生子必依草叶,大如蚕子,取其子,母即飞来,不以远近,虽潜取其子,母必知处。以母血涂钱八十一文,以子血涂钱八十一文,每市物,或先用母钱,或先用子钱,皆复飞归,轮转无已。故淮南子术以之还钱,名曰‘青蚨’。”

⑥唐代医学家陈藏器特意点明此虫“生南海”,被人千里迢迢带到了中原,成为汉人书中的神奇水虫,也就此进入古人的诗词文章,定格为著名典故。

(选自《意林12+》2016、4)

1.阅读全文,思考第①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2.第②段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述作用?

3.阅读第③段,指出该段所写的主要内容。

4.第⑥段画线句子中的加点词语“特意”能否删去?为什么?

唐代医学家陈藏器特意点明此虫“生南海”。

5.简要概括以上选文介绍了“青蚨”哪些方面的主要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回忆我的母亲

朱德

①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②勤劳的家庭是有规律有组织的。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到八九十岁还非耕田不可,不耕田就会害病,直到临死前不久还在地里劳动。祖母是家庭的组织者,一切生产事务由她管理分派,每年除夕就分派好一年的工作。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接着听见祖父起来的声音,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都很和睦。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她自己是很节省的。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③但是灾难不因为中国农民的和平就不降临到他们身上。庚子年(1900)前后,四川连年旱灾,很多的农民饥饿、破产,不得不成群结队地去“吃大户”。我亲眼见到,六七百穿得破破烂烂的农民和他们的妻子儿女被所谓官兵一阵凶杀毒打,血溅四五十里,哭声动天。在这样的年月里,我家也遭受更多的困难,仅仅吃些小菜叶、高粱,通年没吃过白米。特别是乙未(1895)那一年,地主欺压佃户,要在租种的地上加租子,因为办不到,就趁大年除夕,威胁着我家要退佃,逼着我们搬家。在悲惨的情况下,我们一家人哭泣着连夜分散。从此我家被迫分两处住下。人手少了,又遇天灾,庄稼没收成,这是我家最悲惨的一次遭遇。母亲没有灰心,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母亲沉痛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

④从宣统元年(一九零九)到现在,我再没有回过一次家,只在民国八年(1919)我曾经把父亲和母亲接出来。但是他俩劳动惯了,离开土地就不舒服,所以还是回了家。父亲就在回家途中死了。母亲回家继续劳动,一直到最后。

⑤中国革命继续向前发展,我的思想也继续向前发展。当我发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时,我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了,我和家庭完全隔绝了。母亲就靠那三十亩地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抗战以后,我才能和家里通信。母亲知道我所做的事业,她期望着中国民族解放的成功。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依然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七年中间,我曾寄回几百元钱和几张自己的照片给母亲。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去年收到侄儿的来信说:“祖母今年已有八十五岁,精神不如昨年之健康,饮食起居亦不如前,甚望见你一面,聊叙别后情景。”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

⑥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虽到老年,仍然热爱生产。去年另一封外甥的家信中说:“外祖母大人因年老关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

⑦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⑧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⑨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⑩愿母亲在地下安息!

6.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中加点词“我爱我母亲”一句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勤劳一生”是母亲的本质,起总领全文的作用。

B.第②段加点词“管束”不但表现母亲对我们严格要求的态度,还在行为上束缚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沾染坏习惯。

C.第⑧段中加点词“最宝贵的财产”指的是“母亲教给我的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表述了对母亲的感激与敬重之情。

D.母亲对我最大的教育和影响就是:教育“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

7.通读选文,文章通过哪些平凡而又典型的事例表现母亲优秀品质?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8.选文语言平实如话,字里行间饱含深情。请体会第⑤段中画横线句蕴含的感情。

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

9.第⑨段写到“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说说这句话表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对文章的主题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冬霜暖阳

①上午,我坐在客厅的日影里,剥平包菜,一片一片撕碎,放到洗菜盆里……做这些零碎琐屑的事,一屋子都是安宁……因为专心,无杂念,情绪也随之平和。宛如一些美好的时光,因为短暂,让人贪恋。把平包菜撕完,日影移走——大概因小区前面起了三四十层的高楼,冬天的日光贵重,但凡投罩下来,必然暖融融的,所以美好。

②儿时,我们村里老人集体坐在背风的草堆旁,无别事,也就为晒晒太阳,老蓝布对襟褂子,黑裤黑鞋,双手笼在袖子里,缩脖,垂头,发丝不乱,一齐在阳光里打盹,他们脸上的皱纹深如沟壑。不知他们在日光下想些什么,但,那一刻是安宁的。

③一年里也没有多少次机会,可以望见蓝天了。

④近来冷空气过境,把天洗了一遍,天蓝得有一份失而复得的贵重。常年的失眠纠缠,让人感叹青春岁月一去不还。医生建议,唯锻炼,方能缓解一二。于是,清早买菜,特意拐弯去屋后的荒坡走了走。

⑤荒坡上的枯草仍有霜迹,寒光凛凛,踩上去格外清脆。水渠里倒伏的莽草身上,霜意犹深,迎着光,直刺人眼。这些自然界中的东西,比如雾呀,霜呀,总是招人喜爱。

⑥小时候特别喜欢下雾天,白茫茫,一个人走在上学路上,前后均不见人,到了学校,头发能拎出水。我妈妈每次去一个叫作“横埠河”的集镇买柴,总是有雾的天气。站在村口,我望着她去时的方向,渐渐地,渐渐地,茫茫白雾里,一个妇女挑柴的身影终于显现出来,她把一担柴来回换着肩,一点一点地出现在圩埂上……我总是幻想,她或许会带一根油条回来,或许别的好吃的呢,总会有的吧。我站在原地,仿佛胜券在握。

⑦只是,每次都落空。也不介意,至少望着她一点点自白雾里现身——那么漫长的等待过程,我起码是快乐的,充满着企盼和渴念的。

⑧后来,长大了,才明白过来——人最幸福的,是期盼的过程,得到与失去,并无两样。有时,更甚至,失去未必比得到更沮丧。失去,可以让灵魂痛苦;得到时的狂喜,永远那么浅薄轻飘,不值一提。生命只有在一次次失去时的煎熬里,才会慢慢强大无摧。

⑨失败也是升华,如浊浪淘沙,日日年年,总有一天成就你珍珠或者金子,只要自己不先撒手放弃。

⑩所以,一直喜欢雾天,天地同白,湿了山川草木,以及行走其中的人。如今,雾已难见,雾霾常有。幸而还有霜,让我魂牵梦绕。

相比雾来说,霜更美,满身寒气,萧杀而来,又呼啸而去。小时候村庄里每一户人家的鱼鳞瓦,都是霜的同谋。童年,每到严冬,屋头上皑皑一片浅白,不是雪,是霜。泡桐树被冻僵了,生在原地一动不动。在日光下,唯有霜是跳跃的,麻雀一样忽东忽西。最疼爱的事情是,不小心掉在地上的稻草,被霜上上下下里里外外裹起来,呵护备至--你说霜为何这么疼惜掉在地上的一根稻草呢?夜里,一根稻草独自躺在地上,孤单无依,没有谁肯给它暖意,唯有霜是宽厚仁慈的——还是我来裹它取暖吧。

天地之中,真是有情有义。霜不仅裹落单的稻草,还裹稻草垛、棉花垛……霜想把天地里一切孤单的东西都暖起来。

脚下的荒草,在霜的包裹中依然清脆,迎着光,熠熠生辉。我内心的狂热,竟也在日光里一点点激发出来,然后点燃。或许命运不尽完美,但只要我们心中有爱、有暖、有期盼……这一生,何曾白活。

(:钱红莉。文章有删改)

10.通读全文思考:文章描写了儿时的三个场景,______、______、______,表述了______的思想感情。

11.品味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句。

老蓝布对襟褂子,黑裤黑鞋,双手笼在袖子里,缩脖,垂头,发丝不乱,一齐在阳光里打盹,他们脸上的皱纹深如沟壑。

②结合语境,分析第④段加点词语的表述效果。

近来冷空气过境,把天洗了一遍,天蓝得有一份失而复得的贵重。

12.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⑧段画线句“人最幸福的,是期盼的过程,得到与失去,并无两样”的理解。

13.文章第段在写作方面富有特色,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发现和见解。(提示:可以从修辞手法或写法的角度作答)

十捆柴禾

朱成玉

①母亲在春节前夕来城里看我,带来村里的肉和冻豆腐。其实我们城里什么都不缺,可是做母亲的总会认为我们缺东少西,操劳着,惦念着,盈满爱的心,一日不得清闲。

②我和妻子劝母亲留下来过年,母亲说城里住不惯,见不到那些老邻居,她会很憋闷的。我知道,母亲哪里是不喜欢,她是怕给我们添麻烦。

③一天晚上,我无意间看到,母亲正拿着一瓶指甲油,试着往自己又干又瘪的指甲上涂,看到我进来,她的脸唰的一下子红了,急忙放下那瓶指甲油。喃喃地说,“不知道这是啥东西,一辈子没用过呢。”我告诉母亲,那是透明的指甲油,用来保养指甲的。

④“来,我帮你涂。”母亲不肯,我却执拗地拽着母亲的手,将每个指甲都涂上指甲油,但任凭我涂多少遍,母亲的指甲都是灰突突的,无法亮起来。

⑤我知道,不光是指甲,母亲的身体里,流失了太多的营养,那些营养,都流进了我们的血液。我们茁壮成长,母亲却日益衰老。

⑥母亲不识字,母亲的手指从没握过笔,可是母亲却把爱写满了我们的人生。

⑦母亲的手常常为我们破旧的衣服打上漂亮的补丁,缝补我们困苦的童年,常常会为我们剥一堆儿瓜子瓤儿,会剥开岁月之桔,滋润我们生长的疼痛。

⑧在冬天,母亲就是家里的火。在我最初的记忆深处,灶火先是从母亲的掌心窜出,先是舔热母亲清瘦的手指,然后才回到锅底。灶火,照耀着母亲年轻的面颊,直至衰老。火的声音,摇撼着充满风霜的日子,让我们的家园布满温馨与祥和。

⑨织毛衣的时候,母亲的手仿佛被火焰缠绕,所有的温暖从母亲的手上递过来。夏天,母亲的手拿着蒲扇,为我们驱赶闷热和蚊虫,母亲有风湿病,十根手指在雨天就变成了折磨她的魔鬼,钻心的疼痛。

⑩母亲的手掌开始皴了,开始有了裂痕,可她擀出的饼依然那么薄,蒸出的馒头依然那么雪白,像我们日渐丰满起来的身体。

母亲的十根手指,就这样渐渐风干为十捆柴禾,驱散着我们一生的寒冷。

迟子建在她的散文《女人的手》中写道:“……女人在临终前比男人喜欢伸出手来,她们总想抓住什么。她们那时已经丧失了呼唤的能力,她们表述自己最后的心愿时便伸出了手,也许因为手是她们一生使用了最多的语言,于是她们把最后的激情留给了手来表述……我现在是这样一个女人,我用手来写作,也用它来洗衣、铺床、切蔬菜瓜果、包饺子、腌制小菜、刷马桶。如果我爱一个人,我会把双手陷在他的头发间,抚弄他的发丝。如果我年事已高很不幸地在临终前像大多数女人一样伸出了手,但愿我苍老的手能哆哆嗦嗦地握住我深爱的人的手。”

这双手让我想起母亲的手来,母亲不就是一直在用她那双勤劳的手托举着我们的幸福吗?我们的平安,我们的喜悦,都与母亲的手息息相关。

第二天早晨,母亲收拾东西要走。我突然变得极其任性起来,我说:“妈,不许走,请您一定要在儿子家里过年。明天我领您去扭秧歌,去看二人转……”母亲拗不过我,只好答应。我怕母亲变卦,非要和母亲拉钩。母亲明明含着眼泪,却笑着向我伸过她苍老弯曲的手指,和我说,拉钩!

我勾住母亲的小指,这十捆柴禾中最小的一捆,便足以温暖我的一生。

(有删改)

14.精读第⑥~⑩段,分点概括母亲是如何“把爱写满了我们的人生”的。

15.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6.有人认为第段是多余的,应该删去,你同意吗?请阐述理由。

17.阅读甲、乙两段文字,简要分析二者在情感表述上的异同点。

我勾住母亲的小指,这十捆柴禾中最小的一捆,便足以温暖我的一生。

(朱成玉《十捆柴禾》)

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各题。

白杨礼赞(节选)

①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②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是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旁斜逸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③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④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斜逸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18.《白杨礼赞》是一篇__________,________,原名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作家、社会活动家。“礼赞”一词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第②段,从文中选择恰当词语填上空。

①描写白杨树自然特征的词语有:()()

②表现白杨树拟人特征的词语有:()()

20.文中说白杨树是一种“极普通”又“不平凡”的树,这是否矛盾?做简要解释。

21.阅读第④段,从文中选择恰当词语填上空。

①伟丈夫的特点是:()

②抗战军民的特点是:()

说明文阅读,完成小题。

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

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在交通方面发挥作用。

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

(《中国石拱桥》)

22.所选文段中,介绍一下石拱桥的特点。

23.所选文段运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是什么?

24.“《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中的“大约”“可能”能否删去为什么

微信

(1)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款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信息、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的手机聊天软件。

(2)用户可以通过微信与好友进行形式上更加丰富的类似于信息、彩信等方式的联系。微信软件本身完全免费,使用任何功能都不会收取费用,使用微信产生的上网流量费由网络运营商收取。2012年9月17日,微信注册用户超过2亿。

(3)因为是通过网络传送,因此微信不存在距离的限制,即使是在国外的好友,也可以使用微信对讲。其实微信相当于另一个。但是不同于的是,它在交友这块表现的更具时效性,也更强大。不论是安卓还是苹果的手机用户,只要安装了微信,就可以进行跨手机平台的畅通聊天。

(4)而微信交友的方式也是非常的独特,那么微信到底是通过什么方式交友的?微信怎么用?微信的使用方法其实非常简单的。它与所有的即时聊天软件一样,需要注册与登入。但相对于其它即时聊天软件,微信的注册和登入更加的方便。微信注册账号:如果你拥有帐号,就可以不需要注册而直接使用帐号登入微信。如果你不想使用帐号登入的话,可以用手机号码进行快捷注册。只要选择好自己所在的国家,然后填下手机号码与登入密码就可以了,非常方便,10秒钟就能搞定。注册成功之后,你就将拥有一个微信帐号,你下次除了使用帐号、手机号码登入之外,还可以使用微信帐号登入。

(5)说完微信注册问题,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微信都拥有什么独特的交友方式吧。一:查看附近的人。微信将会根据用户的地理位置找到附近同样开启这项功能的人,使用户轻松找到身边正在使用微信的他们。这个距离在100-1000米之内,只要是开启了查看附近的人的微信用户,都能在列表中看到。也许,就因为这个功能,你就找到了心目中的TA。二:摇一摇。摇一摇是微信最独特也是最强大的交友方式。支持通过摇一摇手机找到同时也在摇手机的朋友。只要是在同一时间摇动手机的微信用户,不论你在地球哪一个角落,都可以通过这个功能认识彼此,非常强大。三:漂流瓶。微信支持扔漂流瓶匿名交友。相信大家对于漂流瓶都不会陌生,就是将自己想说的话写在纸上,然后放入瓶子,将它扔进水里,等待有缘人拾取。微信还支持将语音放进漂流瓶,非常给力。漂流瓶可以让你将自己想说的话装进瓶子,扔进大海,等待有缘人拾取。基本上,微信的交友方式就是这三大类别了。当然,你也可以通过搜索对方的微信号进行添加。

(6)除了给力交友方式,微信还拥有很多功能,如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通过网络快速发送免费(需消耗少量网络流量)语音信息、视频、图片和文字;提供公众平台、朋友圈、消息推送,微信在线支付等功能。

(节选自互联网)

25.“2018年3月5日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马化腾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代表通道’上透露,在刚刚过去的春节,微信全球月使用活跃用户数首次突破十亿大关。”微信为什么会受到那么多人热捧?根据选文内容,简要回答。

26.文章第(2)(4)段画线句中列举的数字分别有什么作用?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

(1)2012年9月17日,微信注册用户超过2亿。

(2)10秒钟就能搞定。

27.李奶奶听说微信聊天不收取费用,也想通过微信跟她女儿联系,可她的手机没有微信软件,也不会使用微信。请根据选文内容,帮助李奶奶,让她能用微信与女儿聊天。

阅读下面名著节选,完成问题。

《红星照耀中国》(节选)

①(美国记者斯诺随一支护送物资的红军队伍去往保安,途中“说故事的好手”亲历了南昌起义的红军指挥员李长林给他讲了一个又一个趣闻轶事。)

②“传说贺龙用一把菜刀在湖南建立了一个苏区。那是早在一九二八年,贺龙躲在一个村子里,同哥老会的兄弟们策划起义。这时有几个国民党收税的来了。他就率领村里的几个人袭击收税的,用他自己的一把刀宰了他们,解除了他们的卫队的武装。从这一事件中,他缴获了足够的手枪和步枪来武装他的第一支农民军。”

③贺龙在哥老会中的名声遍及全国。红军说,他可以手无寸铁地到全国任何哪个村子里去,向哥老会说出自己的身份后,组织起一支部队来。哥老会的规矩和黑话很难掌握,但是贺龙的“辈分”最高,因此据说曾经不止一次把一个地方的哥老会全部兄弟收编进红军。他的口才很好,李(长林)说贺龙说起话来能“叫死人活过来打仗”。

④“贺龙的外表怎么样?”我问李。

⑤“他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已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他不知疲倦。他们说他在长征路上背着许多受伤的部下行军。他生活跟他的部下一样简单。他不计较个人财物——除了马匹。他喜欢马。有一次他有一匹非常喜欢的马,这匹马给敌军俘获了。贺龙又去打仗夺回来。结果真的夺了回来!

⑥有一次贺龙逮到了一个名叫波斯哈德的瑞士传教士,军事法庭因他从事所谓间谍活动,“判处”他监禁十八个月。贺龙开始长征时,波斯哈德牧师的徒刑还没有满期,因此奉命跟着军队走,最后刑期满了以后才在途中释放,给旅费前往云南府。使得大多数人感到意外的是,波斯哈德牧师对贺龙并没有讲什么坏话。相反,据说他说过,“如果农民都知道共产党是怎样的,没有人会逃走。”

28.读文中的划线句,回答问题。

他不计较个人财物——除了马匹。他喜欢马。有一次他有一匹非常喜欢的马,这匹马给敌军俘获了。贺龙又去打仗夺回来。结果真的夺了回来!

“他喜欢马”与“有一匹非常喜欢的马”、“打仗夺回来”、“真的夺了回来”的前后重复强调起到了什么作用?

29.请结合选文中的具体事例来分析贺龙形象。

30.文中被俘的波斯哈德牧师不仅没说贺龙坏话,还说“如果农民都知道共产党是怎样的,没有人会逃走”。共产党和红军到底是怎样的团队?为何当时的贫苦农民、底层劳动者纷纷至死不渝地追随他们?请结合以下备选作品中的两部,谈谈你的看法。

可备选作品:《红星照耀中国》《我三十万大军顺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回忆我的母亲》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像米开朗琪罗画的摩西一样,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31.这一段主要描写的是_________,这样开头有什么特点?

32.是分几层写出托尔斯泰的须发的特点的?

33.文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含意?

34.综合文段分析: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人物长相特点?这种手法有什么作用?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主体部分)

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21日下午5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23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35.根据选文的内容写出该新闻的导语部分。

36.简述该新闻为何先写中、西路军渡江情况。

37.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突破”改为“越过”、“渡至”改为“到达”好不好?请说出你的理由。

阅读下文,回答小题。

①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②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③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横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④白杨不是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白杨礼赞》节选)

38.①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本段描述的顺序是________

39.为什么说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用原文回答)

40.③段中划线的四个句子有什么特点?有着怎样的表述效果?

41.用白杨树象征西北敌后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在今天的中国,你觉得白杨树还可以象征我们身边的哪些人物?请举一例并阐述理由。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有一天,一群二百人以上的农民,在他家门前聚合,要求这个商人平价卖给他们米-这是在饥荒时代一种对有道德的人的习惯要求。可是这位富人拒绝讨论这件事,他把人们驱走而关上了大门。

②彭德怀接着说:“我正从他家门前经过,停止着观看这种示威。我看这些人一多半已饿个半死,而且我知道这个富人在他的仓里有一万石以上的米。可是他完全拒绝帮助这些饥饿的人们。我激怒起来了,领导着农民攻打并且冲进他的家里。农民运走了他的仓里的一大半粮食。以后我想到这件事情时,我不知道当时为什么要那样做。我只知道他应该把米卖给穷人的,而且如果他不肯这样做的话,那他们从他这里把米抢走,是很对的。”

①阮小五道:“他们不怕天,不怕地,不怕官司,论秤分金银,异样穿锦缎,成瓮吃酒,大块吃肉,如何不快活!”吴用听了,暗暗地欢喜道:“正好用计了。”

②……阮小七道:“若是有识我们的,水里水里去,火里火里去。若能勾受用得一日,便死了开眉展眼。”吴用暗地想道:“这三个都有意了,我且慢慢地诱他。”

③……吴用道:“小生这几年也只在晁保正庄上左近教些村学。如今打听得他有一套富贵待取,特地来和你们商议,我等就那半路里拦住取了,如何?”阮小五道:“这个确使不得。他既是仗义疏财的好男子,我们却去坏他的道路,须吃江湖上好汉们知时笑话。”

④……吴用道:“你们三位弟兄在这里,不是我坏心术来诱你们,这件事,非同小可的勾当。目今朝内蔡太师是六月十五日生辰,他的女婿是北京大名府梁中书,即目(目前,现在)起解十万贯金珠宝贝与他丈人庆生辰。今有一个好汉姓刘名唐,特来报知。如今欲要请你们去商议,聚几个好汉,向山凹僻静去处,取此一套富贵,不义之财,大家图个一世快活。因此特教小生只做买鱼,来请你们三个计较,成此一事。不知你们心意如何?”

42.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文选自埃德加·斯诺所著的《红星照耀中国》,该书以客观的笔触为读者描绘了一个自由、平等、和谐的“红色之邦”的景象。

B.《红星照耀中国》中,介绍了彭德怀成长为红军高级指挥员的革命历程,乐观、爽快、正直的性格特点以及关爱儿童的生活细节,还述说了他与彭德怀关于游击战争的战术和红军怎样生长起来的谈话。

C.文选自《水浒传》,作品以“官逼民反”为主题,生动具体描写了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过程。

D.文中的晁保正是指晁盖,他与吴用、刘唐是“智取生辰纲”的主要领导者和策划者,后来他协助宋江成为梁山泊的首领。

43.文中,吴用处事的细致缜密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44.根据选文并结合整本书内容,说说彭德怀等共产党人发动革命与梁山好汉起义的目的有何不同?

讨分数的人

徐慧芬

一阵小跑声过后,学校走廊里,一个男生小声而急促地叫我,我立定问他:“有什么事吗?”

他期期艾艾地说:“我——我能到你的办公室去说吗?”我点点头。他进来后,小心翼翼关上门后,将手上卷着的画纸摊开在我面前说:“老师你看,我觉得自己画”他把同桌的那张画也摊了开来。

啊,原来是来讨说法的。这是一张美术作业,临摹书上的一幅写意国画《梅花麻雀图》。这算是期中测试了。

两张画摊在桌上,我给他分析:“你这张,梅花点得还蛮像样,麻雀的形体姿态也不错,可偏偏是‘点睛之笔’不准确,眼睛画偏了,这不是犯了常识性的错吗?他这张也有缺点,梅花浓淡深浅缺少变化,但作为画面主体的麻雀画得还是到位的……”

他听明白了,似乎也服气,但还不走,磨磨蹭蹭,抓了一会儿头皮,终于说出了要说的话:“老师,你这次能不能开开恩,送我5分,下次还你,行不行?”

我笑了起来,教书好些年了,还没碰到过这样的学生。

“你说说看,为什么一定要送你5分呢?”

“你表扬过我的,说过我画画蛮好的。”

“啊,我表扬过你?”

“是的,你表扬过我两次,一次画素描头像,你说我暗部画得蛮透气,没有闷掉。还有一次画水彩,你说我天空染得蛮透明,没有弄脏。”

“可是这次你只能得65分呀,再说这是测试,老师应该公正,是不是?”

“可是我这次已经向我爸说过我没输考得不错的,否则老爸要说我吹牛,又要打我的”

“65分已经超过及格线了,以后再努力一下就是了。”

“不不不,老师,我只好实话告诉你,这次期中考,几门主课我都没考好,语文65分,英语刚及格,数学只得了55分。我爸气死了,用皮带抽我,用脚踢我,说我没有一门考得像样,我说我副科蛮好的,美术至少能考70分……老师,你看—下”

他撩起一条裤腿,露出了几条青紫的伤痕。

我不再多说,拿出一张宣纸,让他重画一幅。

半小时后,我用朱笔在他的画上写了个“70”,很醒目。出门时,他向我鞠躬,又轻轻问一句:“老师不会告诉其他同学的,对吗?”我含笑。

多年以后……

我在地铁月台上等车,一旁座椅上一个男子向我微笑行注目礼,而后站起来说:“您不是教我们美术课的老师吗?”

“你是?”我记不得他是哪位了。

他说:“我就是那个向你讨分数的学生呀!”于是我想起了20多年前的那一幕。月台上,我俩相互把上述故事一点点补充完整。

我问他现在在哪里工作,他说了一家公司的名称。

“那么,你现在是否经常向你的老板要求加薪?”我和他开起了玩笑。

他笑了,有些腼腆地说:“我们公司人不多,我当家。”

“啊,那你就是老板了,你后来学的什么专业?”

“计算机专业,毕业后搞软件设计。”

“你过去数学好像不怎么好的,怎么选了这一行?”

“老师,你还记不记得,那次在你办公室里你对我说的一句话,你说,像你这么聪明,想得出讨分数的人,怎么可以数学不及格?”

我说过吗?记不清了。可是他却一直记着,并为此改变了自己。

(选自《青年博览》2016年第9期)

45.试比较下面句子中“我”的两次“笑”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我笑了起来,教书好些年了,还没碰到过这样的学生。

(2)我含笑。

46.具体分析“父亲”和“我”的教育方法的特点。

47.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中的男生形象。

48.说说文章结尾处画线句的含义。

会呼吸的建筑

①当你穿行于城市的钢筋混凝土森林时,当你远途旅行却发现“千城一面”时,越来越多的建筑正在以其优雅的造型、丰富的空间感受和人性化的使用方式努力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其中仿照生物的功能、组织、形象构成来修建的建筑物,就是“仿生建筑”。

②仿生建筑的类型十分丰富,有些仿生建筑不仅拥有与生物相仿的优美外形,而且还像自然界的生物一样“呼吸”着,拥有无与伦比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大大缩短了人与自然的距离。它们中有的能够像向日葵花盘一样旋转,有的能够像仙人掌一样开花,有的能够像盛开的马蹄莲一样迎风招展。

③众所周知,向日葵从发芽到花盘盛开这一段时间,其叶子和花盘会一直追随着太阳的位置以获得最充足的阳光。向日葵式的仿生建筑也能够随时跟踪太阳的方向进行旋转,太阳落山以后,控制程序会让房屋自动恢复初始位置。其旋转的动力全都来自自身的“光合作用”,即由屋顶的太阳能光电板和小型的太阳能电动机提供动力,十分节能。加上其外表面安装了大量的太阳能光电板,它每天生产的电能远远大于旋转所消耗的,于是住户便将多余的电能存入社区电网,冬天或者阴天时再拿出取用,剩余的还能卖钱。“向日葵建筑”中还拥有众多“葵花子”,比如客厅电灯、浴室加热器等,它们的能量都来自屋顶的太阳能光电板。阳光下,“向日葵”就像璀璨的宝石一样闪闪发光,周围植物的影子由玻璃透到室内去,光影纵横,仿佛置身于树荫之下;黑夜里,“葵花子”们熠熠生辉,五彩斑斓,十分动人。

④仙人掌一般生长在干旱的沙漠里,每次降雨,仙人掌都会竭尽全力吸收、储存水分。城市“仙人掌建筑”也是如此,住户们将各种植物种植在自己大面积的户外阳台上,整个建筑就像一座小型的光合作用工厂,能够吸收城市中的有害气体,并且释放新鲜的氧气,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为住户提供清新、优雅的居住环境。每当花朵盛开的时候,红、黄、蓝、绿等色彩交相辉映,在白色建筑表面的映衬下,犹如一幅美丽的百花图,加上天光云影的点缀和追逐嬉戏的飞鸟,其中的住户宛如身处自然森林之中,十分惬意。

⑤花梗是马蹄莲的中轴部分,除了作为结构主体,还作为整株植物的主要能量传送带,可以将水分、养分及时地在根、花、果实之间运输。“马蹄莲建筑”的塔楼作为整支“马蹄莲”的花梗,在其底部设有集热棚,利用温室效应加热空气,将热量通过中心烟囱的内部气流,源源不断输送给整座建筑。此外,塔楼主体的外表面并不平整,像折过的纸张一样,这样能够保证经过气流的最大化,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风能。而且,为了提高顶部风力发电机组的效率,“花”被设计成双弧形截面,将风速提高到环境风速的4倍之多。风儿吹过,“马蹄莲建筑”迎风招展,散发着蓬勃的生机。

⑥其实大自然还有很多神秘之处,蕴藏着无限可能,启发着建筑师的设计灵感。

49.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仿生建筑就是“会呼吸的建筑”。

B.“向日葵建筑”能够随时跟踪太阳的方向进行旋转。

C.“仙人掌建筑”可以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

D.塔楼是“马蹄莲建筑”的结合主体。

50.第③④⑤段的顺序为什么不能颠倒?

51.简要说明第③段加点文字的语言特点。

52.第⑤段画线句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53.未来或许会出现怎样的仿生建筑?试举一例。(文中例子除外)

阅读课内选文,回答问题。

①她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息敛声的一刹那。

②轻舒双臂,向上举起,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③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从前伸的手指,一直延续到绷直的足尖。

④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

⑤“妙!妙极了!”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跳了起来。这时,整个游泳场都沸腾了,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述由衷的赞赏。

54.选文中哪两个词语最能表现吕伟跳水之前的表现?

55.找出描写吕伟这次跳水全过程的动词,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56.下面对第③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把时间写得有情有意,充分展现了吕伟的动作既快又潇洒。

B.这句话运用了记叙和议论的表述方式。

C.这句话如同慢镜头,充分展示了吕伟动作形体的优美。

D.“从容不迫”一词,表现了吕伟面对大赛镇定自若的良好的心理素质,也表现出她动作的娴熟。

57.第⑤段没有直接写吕伟,这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

(.)

参考解析:

1.简介“青蚨”这个称谓的使用情况,并自然地指出说明对象“青蚨”和了解“青蚨”的必要性,从而引起下文的说明。2.举例子、引用说明;通过举例子和引用说明,让人们真实地了解“青蚨”是古诗文中的常用词,而且指的就是钱,有团圆的意味。3.解说了“青蚨”作为钱的别名,可以从不同的两则传说中找到一定的根据。4.不能。如删去“特意”,表述上就成了一般化的“点明”此事,程度上就减弱了,不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5.古代的“青蚨”是指钱,有团圆的意味;“青蚨”作为钱的别名的来历;“青蚨”能回还的原因。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开头讲故事或引名言作用的理解。开头段落的作用一般是引出说明对象。表述格式一般为:引出文章的说明对象+吸引读者,增强文章趣味性。第一段简介“青蚨”这个称谓的使用,引出说明对象“青蚨”,“如果不了解何为“青蚨”,那么就会读不懂古人的相关诗文”一句说明了解“青蚨”的必要性,引起下文的说明内容。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能力。解答时要知道说明方法的种类:分类别,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要知道每种说明方法的标志,做题时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看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述其作用。第二段通过举例子和引用,具体地说明了“青蚨”是古诗文中的常用词,而且指的就是钱,有团圆的意味。

点睛: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可以套用下面的格式去作答:运用**的说明方法,**地说明的****。注意此格式包含三个要点:说明方法+说明方法自身的作用(下定义——科学准确、作比较——突出、打比方——生动形象、分类别——条理清晰、列数字——准确具体、举例子——具体)+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

3.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段内容的能力。可以先迅速浏览,获得整体印象,同时,可边读边用笔画出文段中的过渡句、提纲挈领的句子、文章或文段的中心句、总结性的句子。需要说明的是有的可以直接借用中心句来概括,有的还需要将提炼的信息整合,并用恰当的词语或句子把它表述出来。仔细阅读第三段,可以看出,这一段从两则传说中找到依据,介绍“青蚨”作为钱的别名。

4.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分析能力。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体现在修饰、限制性词语的选用上。主要是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等方面的修饰限制性副词和数量词等词语。答题方法:正面阐释—反面说明—综合阐述,即先从正面说明词语的含义和作用,再说删去后的影响,最后加上“这体现了说明的准确性”这句话作为总结。

5.本题考查学生提取并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准确表述。仔细阅读文章,逐段分析说明内容可知,第二段介绍古代的“青蚨”是指钱,有团圆的意味;第三段介绍“青蚨”作为钱的别名的来历;第四、五两段说明“青蚨”能回还的原因。

6.D7.①爱劳动,尤其爱纺棉,表现了母亲的勤劳俭朴。②没有打骂过我们,没有同人吵过架,表现母亲的宽厚。③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表现母亲的仁慈。④在家庭遭遇不幸不灰心,表现母亲的坚强。⑤对我从事的事业的支持,表现母亲对革命的支持。(答出四点即可,事件+品质。)8.我参加了革命,不能在母亲面前侍奉,但母子之间的思念从未因时空阻隔而中断。强烈地表述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以及“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深深遗憾。9.(1)这是对勤劳一生的母亲的高度概括,抒发了对母亲的赞美和悼念之情,表述了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2)由爱母亲推广到爱劳动人民,由赞美母亲上升到赞美劳动人民,升华了感情,深化了主题。

6.考查对内容的分析与理解。

D.根据第⑦⑧段内容可知,母亲对我最大的教育和影响就是: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故选D。

7.考查内容概括和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根据第⑥段“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但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可以概括看出母亲的勤劳俭朴,因为她爱劳动,尤其爱纺棉。根据第②段“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可以概括看出母亲的宽厚,因为她没有打骂过我们,没有同人吵过架。根据第②段“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可以概括看出母亲的仁慈,因为她经常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根据第③段“特别是乙未那一年……这是我家最悲惨的一次遭遇。母亲没有灰心”可以概括看出母亲的坚强,因为她在家庭遭遇不幸不灰心。根据第⑤段“母亲知道我所做的事业,她期望着中国民族解放的成功。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依然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可以概括看出母亲对革命的支持,因为她一直支持我从事的事业。

8.考查对语句含义的理解。根据第⑤段“大革命失败了,我和家庭完全隔绝了。母亲就靠那三十亩地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抗战以后,我才能和家里通信”可知,我参加了革命,不能在母亲面前侍奉,母亲一个人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表现了母子之间的思念从未因时空阻隔而中断;“母亲年老了”表述了我因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所带来的“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深深遗憾。

9.考查对文章情感和主题的理解。“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这是对勤劳一生的母亲的高度概括。从文章内容可以看出,母亲平凡在勤劳俭朴、仁慈宽厚、乐观坚强,抒发了对母亲的赞美和悼念之情,表述了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由爱母亲推广到爱劳动人民,由赞美母亲上升到赞美劳动人民。正是千百万像母亲一样平凡而又普通的劳动人民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这一高度评价和赞美,升华了感情,深化了主题。

10.村里老人集体晒太阳在雾中期盼母亲归来霜包裹稻草,给天地带来温暖对人生满怀期盼,饱含爱心与温情11.①外貌描写。通过对老人们外貌的描写,展现了冬天暖阳给人们带来的安宁与惬意,为文章后面的抒情做铺垫。

②“贵重”说明看见蓝天的机会不多,照应了第③段,也表现了见到蓝天那份惊喜和珍惜的心情。12.人生最幸福的是期盼的过程,最终的结果。得与失是次要的,有时甚至失去的痛苦对人生更有帮助,更有意义。13.示例:这两段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述了霜给稻草、稻草垛、棉花垛及天地万物带来的温暖,展现了霜宽厚仁慈,充满爱心与温暖的特性,为下文的抒情铺下情感基调。

10.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文章主要描写了儿时的三个场景,分别与暖阳、雾、霜对应,而且有特别明显的提示。如第一个场景,其提示词为“儿时”,主要描写了村中老人集体晒太阳的情景;第二个场景,提示词为“小时候特别喜欢下雾天”,下面的内容主要描写了在雾中等待母亲从集市归来的场景;第三个场景,其提示词为“小时候”,主要描写了小时候霜满大地,将天地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场景。在文末找到“命运不尽完美,但只要我们心中有爱、有暖、有期盼……这一生,何曾白活”表述了对人生满怀期盼,饱含爱心与温情。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即可。

11.本题考查赏析语言。

①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语言。通过分析可知这句话介绍了村中老人的穿着、外形外貌,属于典型的外貌描写。老人们生活朴素,但是阳光下的他们确如此满足,通过对老人们外貌描写,突出了阳光给人们带来的温暖与安适,表现了老人们对生活的期盼,为下文的抒情做准备。

②“贵重”一词意思是珍贵的,重要的,用在这里,表现在看到久违的蓝天的惊喜之情,对应了前文所说的“一年里也没有多少次机会,可以望见蓝天了”,但正是因为所见蓝天的次数不多,才更加珍惜每次看见蓝天的机会,蓝天在眼里也就显得“贵重”了。

12.本题考查重点句子含义的理解。结合全文可知,在雾中期盼母亲带回好吃的东西这一体验使认识到等待的过程最幸福,得与失的结果和期盼的过程相比,也就显得不那么重要。所以学生答题时要围绕“过程”和“得失”的关系进行理解。

13.本题考查文章的写法。可以从修辞手法或写法的角度作答。从修辞手法看,两个段落都运用拟人手法,赋予了霜人的情感,霜本来是冰冷的事物,但是在的笔下,却充满了温情,生动形象的描写了霜对万物的疼惜,因为不忍看见它们孤单而给的稻草、稻草垛、棉花垛及天地万物带来的温暖,展现了霜宽厚仁慈、有情有义与温暖的特性。从写作手法看,借物抒情,借助“冬霜暖阳”,通过冬霜对万物的疼惜和温情,表述对人生满怀期盼,饱含爱心与温情。

14.①母亲缝补破旧的衣服、剥瓜子瓤儿,缝补、滋润了“我们”困苦的童年和生长的疼痛;②母亲生灶火,使“我们”的家园布满温馨与祥和;③母亲织毛衣给予“我们”温暖,夏天扇蒲扇,驱赶闷热与蚊虫,给予“我们”舒爽;④母亲用皴裂的手擀薄饼、蒸馒头,使“我们”茁壮成长。15.运用动作、神态、语言描写,形象准确地写出了母亲在试涂指甲油时看到“我”进来时尴尬、难为情的心理,引出下文对母亲的手的描写,以及母亲为“我们”的无私付出而日益衰老的情节。16.不能删。从内容上看:①此段引用迟子建对“女人的手”的评论,来凸显“手是她们一生使用了最多的语言”这一特性,突出女人勤劳、无私奉献的品质及对所爱之人的深情;②此段与本文写母亲的勤劳无私的精神内涵是一致的,(宁愿自己衰老,也要带给“我们”爱和温暖、幸福与喜悦)丰富了文章内容,突出了文章主旨。从结构上看:承上启下,本段总结了上文对“母亲的手”的描述与评价,并引出下文。17.同:都抒发了孩子对母亲深切的爱与感恩之情,情感真挚,能引起读者共鸣。

异:①甲段文字间接抒情,以柴禾喻母亲的手,将母亲给“我们”的爱与温暖具体化、形象化,含而不露,耐人寻味;②乙段文字直抒胸臆,情感表述更加强烈、鲜明,抒发了“我”对母亲的哀悼之情,并将对母亲的深情与对民族和劳动人民的深情融为一体。

14.本题考查理解与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精读第⑥~⑩段,抓住关键词“母亲”“爱”“我们”,寻找相关语句并概括。

从第⑦段中“母亲的手常常为我们破旧的衣服打上漂亮的补丁……滋润我们生长的疼痛”可概括得出:母亲缝补破旧的衣服、剥瓜子瓤儿,缝补、滋润了“我们”困苦的童年和生长的疼痛;

从第⑧段中“灶火先是从母亲的掌心窜出……让我们的家园布满温馨与祥和”可概括括得出:母亲生灶火,使“我们”的家园布满温馨与祥和;

从第⑨段中“织毛衣的时候……为我们驱赶闷热和蚊虫……”可概括得出:母亲织毛衣给予“我们”温暖,夏天扇蒲扇,驱赶闷热与蚊虫,给予“我们”舒爽;

从第⑩段中“母亲的手掌开始皴了……像我们日渐丰满起来的身体”可概括得出:母亲用皴裂的手擀薄饼、蒸馒头,使“我们”茁壮成长。

15.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作答本题,首先要明确答题角度,即“人物描写”。“拿着一瓶指甲油,试着往自己又干又瘪的指甲上涂”是对母亲的动作描写,“脸刷的下子红了”是对母亲的神态描写,“不知道这是啥东西,一辈子没为过呢”是语言描写,母亲来城里看“我”,一天晚上试涂指甲油,被“我”发现后,母亲很不好意思,“脸红”表现出母亲的尴尬,为下文“我”给母亲涂指甲油,写母亲的手、母亲为“我们”操劳一生做铺垫。

16.本题考查分析段落作用的能力。

内容上第段引用迟子建对“女人的手”的评论“也许因为手是她们一生使用了最多的语言,于是她们把最后的激情留给了手来表述……”,突出女人勤劳的一生,对所爱的人无私付出。这与本文所写的母亲勤劳无私,“把爱写满了我们的人生”,“一直在用她那双勤劳的手托举着我们的幸福”的内涵一致,点明了文章主旨,烘托了人物无私奉献的精神。

结构上,本段总结了上文对母亲的手的描写,引出下文“我”感恩母亲,和母亲一起过年的情节。

所以不能删去。

17.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的能力。

甲段文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母亲的手苍老、粗糙的特点,表明是母亲用勤劳的双手,无私付出,给“我们”的生命带来了爱和温暖,而自己却日渐衰老,间接抒情,表述了“我”对母亲的心疼与感激之情。

乙段文字,“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表现了母亲离去“我”无比悲伤的情感,“无法补救的”直抒胸臆,表述对母亲的歉疚之情。“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表述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由爱母亲到爱劳动人民,由赞美母亲到赞颂劳动人民,升华了文章的感情。

所以,相同点可从“抒发对母亲的爱与感恩”方面作答。不同点是抒发的方式,一个间接,含而不露;一个直接,情感强烈。

18.散文茅盾沈德鸿雁冰怀着敬意地赞扬19.(笔直)(挺立)(努力)(力争上游)20.不矛盾。运用衬托的手法,用“极普通”来衬托白杨树的伟大。21.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与挺拔朴质,严肃

18.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及词语理解。《白杨礼赞》是中国现代作家茅盾的一篇著名散文。写于1941年3月,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歌颂了正在坚持抗日战争的北方农民,及其所代表的我们民族的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茅盾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礼赞”就是怀着敬意地赞扬。

19.本题考查词语辨析。第①题紧扣“自然特征”,由第②段“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和“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可知,描写白杨树自然特征的词语有:笔直、挺立。第②题紧扣“拟人特征”,由第②段“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它却努力向上发展”可知,表现白杨树拟人特征的词语有:努力、力争上游。

2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此类看似矛盾的词语,往往是表述的角度不同,所以答题时先明确观点:不矛盾,然后根据分析二者的具体所指。说白杨树“极普通”,是针对第③段“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和第④段“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的内容而言,表现它的生长环境、外形的普通;而“不平凡”主要表现在第②段“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和第④段“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指的是它所具有的精神与象征意义。这里采用衬托的手法,用“极普通”来衬托白杨树的“不平凡”,赞美它的精神与品质。

2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由第④段“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可知,伟丈夫的特点是: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与挺拔。由第④段“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可知,抗战军民的特点是:朴质,严肃。

22.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23.打比方、举例子。24.示例:不能删去。因为“大约”“可能”是“大概”的意思,表推测,删去后变成了“《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就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句意确定,与原意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22.仔细阅读文本,根据文本内容分析即可。根据“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得出:历史悠久;根据“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在交通方面发挥作用”得出: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23.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的把握。根据“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分析,采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根据“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分析,采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24.首先明确态度。不能删除。然后分析句意。把删去前和删去后的句意作对比。从说明文语言特点“准确性、平实性、周密性和科学性”分析回答。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大约”“可能”是“大概”“也许”的意思,表估计、推测,不确定。去掉后,意思就是肯定了,与愿意不相符。所以不能删去。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5.微信软件本身免费使用;微信软件安装使用方便快捷;微信具有众多强大功能。26.⑴“2亿”写出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微信用户之多,突出微信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⑵“10秒”写出微信注册速度之快,突出微信的注册和登入方便快捷。27.先给李奶奶的手机下载一个微信软件,用她的手机号注册一个微信账号,搜索李奶奶女儿的微信号并添加为好友,教李奶奶登录微信账号向女儿发微信进行聊天。

25.这道题考查从材料中提炼概括信息的能力。通读文章,学会找段落中心句和隐含关键信息的词句,在此基础上提炼概括。从“微信软件本身完全免费,使用任何功能都不会收取费用”可以提炼概括出:微信软件本身免费使用;从“微信的使用方法其实非常简单的”“10秒钟就能搞定”可以提炼概括出:微信软件安装使用方便快捷;从“微信的交友方式就是这三大类别了”“除了给力交友方式,微信还拥有很多功能”可以提炼概括出:微信具有众多强大功能。

26.这道题主要考查说明方法的判定及作用。难点在于说明内容的概括,一般为该段的中心句(有可能出现在上下段中)。方法是:前后就近原则;段落中心句;句子本身。两个句子都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⑴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到2012年9月17日,不到两年时间,微信注册用户就超过了2亿。“2亿”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微信用户之多,突出微信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⑵微信通过手机号码注册,10秒钟就能搞定。“10秒”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微信注册速度之快,突出了微信的注册和登入方便快捷的特点。

27.这道题考查对材料知识的运用能力。结合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作答。根据“微信是腾讯公司……支持多人群聊的手机聊天软件”可知,微信是一款聊天软件。因此,先要给李奶奶的手机下载一个微信软件;根据“它与所有的即时聊天软件一样,需要注册与登入”可知,需要用李奶奶的手机号注册一个微信账号;根据“你也可以通过搜索对方的微信号进行添加”可知,需要搜索李奶奶女儿的微信号并添加为好友;最后再教李奶奶登录微信账号向女儿发微信进行聊天。

28.“他喜欢马”与“有一匹非常喜欢的马”、“打仗夺回来”、“真的夺了回来”的前后重复强调,符合讲故事时语言口语化的特点。通过李的讲述,我们既看到了贺龙这位个性突出、有血有肉的红军将领形象,又能感受到李在讲述时对其的钦佩之情。29.在我心目中,贺龙首先是一位有出色领导能力和战斗能力的红军将领(说服力强)。他能用一把菜刀在湖南建立一个苏区,能用出色的口才扩编红军队伍能让外国牧师对其深深敬佩。其次,他也是注重感情的普通人(亲民)。在长征路上背着受伤的部下行军,也能因为心爱的战马爆发更强的战斗力——正是有这样的领导者,红星精神才最终闪耀中国。(平易近人,体贴下属,生活简朴等等)30.示例:党及其所领导的红军,为百姓着想(纪律严明)等等带领当时走投无路的人们走向希望。如朱德的理想就是“使像母亲那样的人能过快乐的生活”,这正是百年来受压迫的普通老百姓所热切盼望的。红军是正义之师,代表人民的愿望和利益,所以得到百姓的追随、士气高昂,在渡江战役中势如破竹。

28.本题考查语句赏析及词语作用。

语句中“他喜欢马”“有一匹非常喜欢的马”“结果真的夺了回来”等语句,句子短,句式简单;联系第④段“‘贺龙的外表怎么样?’我问李”可知符合对话故事时语言口语化的特点;“有一匹非常喜欢的马——给敌军俘获了——去打仗夺回来——结果真的夺了回来”的过程,叙事完整,喜欢的马被俘就要打仗夺回来,突出表现了贺龙喜欢马的特点、豪爽的性格,侧面展现了贺龙英勇作战的气势,凸显其勇猛;情感:在反复强调中表现李长林讲述时对贺龙的钦佩、赞美之意。

29.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在感受人物形象时,要从人物的身份地位、所做事件上、人物描写等方面入手分析。

根据第②③段“传说贺龙用一把菜刀在湖南建立了一个苏区”“这时有几个国民党收税的来了。他就率领村里的几个人袭击收税的,用他自己的一把刀宰了他们,解除了他们的卫队的武装”“经不止一次把一个地方的哥老会全部兄弟收编进红军”“他的口才很好,李(长林)说贺龙说起话来能‘叫死人活过来打仗’”可知,贺龙通过一把菜刀就解除了国民党护卫队的武装,将哥老会收编进红军,可见贺龙口才好,有领导能力,作战能力,极其勇猛;

根据第⑤段“他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们说他在长征路上背着许多受伤的部下行军。他生活跟他的部下一样简单”“他不计较个人财物”可知,贺龙强壮有力,在长征路上背受伤的部下,可见贺龙是平易近人,体贴下属的;贺龙生活简单,不计较个人财物,可见贺龙是生活朴素,不计较个人得失的;

第⑥段“有一次贺龙逮到了一个名叫波斯哈德的瑞士传教士,军事法庭因他从事所谓间谍活动”“使得大多数人感到意外的是,波斯哈德牧师对贺龙并没有讲什么坏话。相反,据说他说过,‘如果农民都知道共产党是怎样的,没有人会逃走。’”从侧面反映出贺龙的口才了得。

30.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材料的能力。

探究题需要学生在理解材料内容的基础上,抓住材料中的共同点进行探究,得出结论。根据《红星照耀中国》中对共产党的介绍和《回忆我的母亲》中朱德同志报答母亲的方式,可知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红军,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带领当时像走投无路的人们走向希望;结合《我三十万大军顺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共产党人所体现出来的斗志和魄力分析即可。

示例:在《红星照耀中国》表现红军不会拿百姓的一针一线,表现了红军将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根据《回忆我的母亲》原文“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可知,朱德是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是甘愿奉献的,以小见大,可见红军都是爱党爱国的,一心为百姓的利益着想。

示例:根据《我三十万大军顺利南渡长江》原文“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原文“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可见,我军在战斗时英勇顽强,斗志昂扬,敌军纷纷溃败,可见红军是正义之师,是英勇之士。

31.须发特点勾画了人物轮廓,突出人物总体特征,为后文作铺垫。32.分三层:第一句,总写须发特点;二、三、四句,具体写须、眉、发;五、六句,总写,多角度描写。33.比喻。突出了须发的浓密。34.直接描写、比喻、比喻夸张连用。不仅使画面气韵生动,而且使人产生美的遐想。

31.此题考查理解内容及开头段作用。结合文段中“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可知这一段主要描写的是托尔斯泰的须发特点;生动形象的外貌描写勾画了人物的轮廓,“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滔滔白浪的大胡子”突出人物总体特征,为后文作铺垫。

32.此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注意把握关键语句。

文段第一句“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总写须发特点;

文段六二、三、四句“长髯覆盖了两颊……宽约一指的眉毛……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具体写须、眉、发;

五、句“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像米开朗琪罗画的摩西一样,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滔滔白浪的大胡子”是总写,多角度描写。所以,是分三层写出托尔斯泰的须发的特点的。

33.此题考查修辞方法及含意。划线句“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将“一绺绺灰白的鬈发”比作“泡沫”,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突出了须发的浓密、旺盛。

34.此题考查写作手法的运用。文段中“一副多毛的脸庞”“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黝黑脸膛”“宽约一指的眉毛”是直接描写;“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等句运用比喻的修辞;“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天父般的犹如卷起滔滔白浪的大胡子”等句是比喻夸张连用。这些手法生动传神地描绘了列夫·托尔斯泰脸部的样貌特征,“密的胡髭”“长髯覆盖了两颊”“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灰白的鬈发”等细节描写给人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使人产生美的遐想。

35.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或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36.(1)中路军和西路军所遇抵抗均“甚为微弱”,东路军所遇抵抗“较为顽强”,为突出重点,扬我军威,中、西路军放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