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继续教育基地”项目建设情况与成效_第1页
“人才继续教育基地”项目建设情况与成效_第2页
“人才继续教育基地”项目建设情况与成效_第3页
“人才继续教育基地”项目建设情况与成效_第4页
“人才继续教育基地”项目建设情况与成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才继续教育基地”项目建设情况与成效一、全方位完善组织体系充分发挥组织领导职能。成立由院长为组长的“全国钢铁行业专业人才继续教育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继续教育基地建设项目的规划、决策、实施、管理等工作;成立由学校纪委书记任组长的继续教育基地建设工作监督小组,负责对继续教育全过程进行检查、监督,保证建设质量和决策民主、管理科学。理顺内部校企合作管理体系。调整机构设置,制定了《钢铁行业专业人才继续教育基地继续教育工作委员会工作条例》等系列管理制度,促进继续教育基地的规范发展,各相关职能部门在继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相关建设任务进行管理、检查、监督,以确保项目建设的进度、质量和效益。二、多角度搭建共享平台搭建多功能平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继续教育基地通过结合现代信息技术优势,紧密围绕行业发展趋势,搭建了3个在线学习考试、技术比武等多功能平台,发展行业特色技能在线培训。平台信息中心汇集了教师授课课程的视频资料、课件、辅导资料等,网络教学平台用来实现远程实景教学和函授教学,以方便顶岗实习学生的辅助教学和企业工人的再教育;利用课程录播系统可以将包括公开课、示范课以及生产现场的工作过程录制下来,保留在共享资源数据中心,以备学员学习和查阅。搭建网络平台促进校企共享。教育培训网络共享平台将加强钢铁企业与学校间的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校中厂”“厂中校”等教学场所信息化建设。将工厂一线生产过程、工作过程实时传输到课堂,实现了生产过程的直播与交互,实现实景实时教学,提高了学员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将学校的教学视频分享给企业职工,供职工培训学习之用,并利用该平台为职工教育培训,学习考试,技术比武等提供服务。加大硬件设施投入突出专业特色。建设教育培训网络共享平台的同时,充分利用学校新建成的2万余平方米的实训中心大楼,针对钢铁行业的转型升级人才培养的需要,每年投资千万元以上充实该类专业实验实训条件;做强“冶金模拟仿真实训中心”,将其打造成专业特色显著的公共实训中心,为炼钢、炼铁、焦化等各工种培训和仿真大赛提供更好的条件;进一步完善冶金博物馆和材料博物馆,力争打造成省级校园博物馆,更好的为普及冶金科技知识服务;进一步建设数字化信息化智慧校园,提升校园宽带骨干网的可靠性,建立与钢铁企业及其下属单位的电路连接;建设课程录播室及课程录播编辑系统。三、多路径开拓继续教育服务向高层次延伸促进育训并举。在巩固和发挥学校已有的钢铁企业人才培养基地和山东冶金行业特有工种技能鉴定中心等职能的基础上,建成国家级“山东工职一一钢铁企业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工业智能控制技术公共实训基地”“人工智能公共实训基地”等省级企业培训基地,尝试向高层次培训延伸。开展企业调研,围绕行业、企业需求,拓展继续教育项目,承担行业、企业的职工培训、技能竞赛和技能鉴定,创立行业示范引领的“金蓝领”培训品牌;新开发新培训项目10个;增设2个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函授站;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开展专家讲学活动,了解钢铁行业的发展前景和前沿技术工艺等;每年为企业培训100000名以上职工和工程技术人员,职业技能鉴定人数达5000人以上,形成学历教育和社会培训并举的人才培养体系框架。强化需求导向进行定制化培训。继续教育基地依托学校创建的教学、科研、培训相互支撑的培训体系,运用继续教育基地优质教学资源,在现有的特色培训项目基础上,量身定制专业技术人员急需的培训项目,开展各种高层次培训,包括知识创新工程的高研班项目、培训师培训班等。继续教育基地紧密结合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在高端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上交通体系建设、科技创新、人才服务、产业对接和合作等方面,开展面向社会的定制化培训。四、多模式探索教育培训创新多元赋能产业转型升级人才培养。发挥“山东冶金职教集团”作用,推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建立“政校行企”产业学院框架下现代学徒制培养的运行机制,以完善四方协同育人机制为着力点,充分发挥政府引领、行业指导、校企双主体四方协同育人功能,多元赋能钢铁产业转型升级人才培养。健全集团化办学基础上的“政校行企”产业学院现代学徒制协同育人机制,建立一遴选、二分解、三确定、四转化、五整合、六拓展的“选、解、定、转、整、拓”校企产教资源转化和融通路径,创新构建从“学生一学徒一准员工一员工”的校企交替式“五融合、四直通”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五融合:课程与岗位融合、思政与专业融合、任务与实训融合、课程与证书融合、科研与教学融合、顶岗与就业融合;四直通:教学内容与岗位能力直通、实践教学与企业生产直通、课程考核与证书考核直通、顶岗实习与就业直通)。将现代学徒制培养融入企业人才梯队建设。为解决企业“招工难”“引不来”“留不住”等问题,学校根据不同企业实际情况,推行现代学徒制“一企一策”,推进校企联合培养融入企业人才梯队建设,畅通人才发展通道。学校将企业人才需求规划纳入学校招生计划,校企共同制订实施现代学徒制、订单班的人才培养方案,推行“招生招工一体化、毕业就业零衔接”。为增强校企联合培养对学生吸引力,企业为学生提供学费和奖学金,学校免除住宿费教材费,学生顶岗实习期享正式工待遇,在校时间计入在岗工作年限。校企协同完善技能型人才成长机制,推进在校学习、实训实习、毕业就业零衔接,将学徒培养阶段纳入初级职称考评,试行学分考试与职称考评一体化,简化初级评聘程序。学生入职工作后,达到企业标准可自主申请工程师、主管工程师、主任工程师、专家四个技术级别的不同等级认定。同时企业面向基层优秀技术员工开展管理岗竞聘选拔,拓宽技术人才晋升通道。真正让现代学徒制培养的学生“留得住、干得优、收入高、晋升快、前景好”,畅通学生发展成才和企业选才储才通道。坚持学训赛创深度融合。以赛事培育为重点,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确保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落细落实。打造双创竞赛亮点品牌,积极发挥双创竞赛活动在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作用,组织各二级学院制定年度双创竞赛计划,开展“专创融合”校内选拔赛,打造竞赛亮点品牌,培育种子项目。提升质量,增设特色课程及竞赛班,围绕国家级双创竞赛,推进专创与平台、课程建设深度融合,打造特色双创课程,增设双创竞赛实验班,挑选双创教育专家、行业专家、企业家担任课程导师,通过开设讲座、案例讨论和课堂操作指导等方式提升课程质量,强化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着力提高创新创业教育培育实效。以赛促改,推动竞赛教学精准对接,高度重视“互联网+”“数学建模”“电子设计”等各类国家、省级竞赛,以大赛为载体,将参赛项目组织培育工作融入全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格局,广度挖掘,深度培育,彰显学校的优势专业特色,实现赛事和专业教学精准对接。以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为师生提供了一个教与学互动、教学资源、教学管理方式和沟通传播方式的数字化教学环境。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以企业生产需求为目标,进一步推行订单式、定岗式、定向式、现代学徒制式等多样化的继续教育模式,使培训教学贯穿学员从学习到工作各个阶段,进一步提高继续教育的针对性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更好的满足社会利行业、企业的需求。开发可持续培训课程体系。以行业标准为起点,立足钢铁行业专业人才继续教育基地,关注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点,依托学校优势学科及资源,主动面向行业、企业、社会,开发可持续培训课程体系,开展新技术、新知识培训。对接最新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紧贴岗位实际工作过程,校企共同开发培训课程、课件和网络培训教学资源,更新课程内容、深化课程改革,建设冶金技术、轧钢、焦化、耐火材料、冶金机械等5个专业的继续教育教学资源库和继续教育精品课程44门。五、多方面提升教育服务水平多元合作为钢铁行业人才培养服务。与行业协会、企业合作,积极参与、承接行业协会组织的各类技术创新等培训和相关活动,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继续承办中钢协组织的“全国钢铁行业技能知识网络竞赛”和相关仿真等技能大赛,进一步完善大赛的软硬件,拓宽竞赛形式和内容;积极帮助组织承办“企业职工网上练兵和仿真模拟大赛”等,尽学校的力量,为中钢协组织的各项活动提供条件和支持,更好的为行业、企业的人才培养服务。发挥优势开拓社区教育与养老服务。依托学校场地、设施、师资、教学实训设备、网络及教育资源优势,向周围社区开放服务,针对中国老龄化进程“未富先老、突如其来、基数庞大”的特点,调整设置与养老服务相关的专业,开拓琴、棋、书、画、老年护理、养生保健、家政服务等与养老服务相关的继续教育课程体系。六、多元化推进合作办学对接产业转型升级建设产业学院。继续教育基地积极推进多元合作办学,进一步深化校政合作、校企合作、校所合作、校校合作、校军合作、国际合作,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积极参与省内行业或区域职业教育联盟,开展人才培养、共建实训基地、合作培养师资、开发课程和教材、学生顶岗实习、现代学徒制等形式多样的深度合作;推进办学模式、培养模式、评价模式改革,促进产业链、岗位链、教学链深度融合,通过积极对接山东省钢铁产业转型升级战略部署,建成实训基地34个,分别与山东省产教融合型企业钢铁企业、临沂临港经济开发区等单位联合共建多点多元的产业学院7个。实施“一总部、多基地”产业学院布网计划。联合地方政府、产业龙头企业、本专院校共建高水平现代产业学院,已完成山东钢铁产业学院、临港产业学院、绿色建筑新材料现代产业学院、歌尔工学院、AI+智慧学习人工智能产业学院、中德智能制造国际学院等9个产业学院建设,形成了覆盖绿色冶金、智能制造、智能控制、人工智能、新材料等专一业大类的产业学院布网。多元投入建设发展山东冶金职教集团。融合“政、校、行、企、院、所”多方力量,打造高水平的校企合作平台。开展集团成员间的对标学、提优势、补短板、寻合作、立项目、共发展系列活动,形成校际密切对接、校企深度合作的内部关系,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教育产能扩容,提升集团成员单位人才培养质量、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2021年,山东冶金职教集团获评国家级职业教育示范集团。校企研行联合共建产业研究院。与国内知名企业、东北大学等本科院校和山东冶金研究元等科研院所共建山东钢铁产业研究院,在行业协会指导下,增强教育、科研资源与人才交流,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钢铁产业研究院聚焦“钢铁产业碳中和路径、钢铁与国家经济、钢铁与城市生态的关系”,深入研究钢铁工业发展规律,努力探讨钢铁所面临的共性问题和发展方式。研究院将在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盛行的新型技术时代,思考未来钢铁产业模式和形态的改变,想方设法提高中国钢铁产业的竞争力,注重社会与钢铁的协同发展。产业研究院将驱动学校科研对接企业,为企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开展校企联合技术攻关,对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进行研发,科研成果优先钢铁企业转化。以混合所有制带动校企人才、科技、设备、品牌等资源充分融合,产生强强联合、优势互补、资源集聚的放大效应,实现校企互利共赢,日益发展成为促进“三教改革”、示范带动一方百姓致富的校企命运共同体。七、多思路拓宽对外开放办学坚持融入理念,服务区域、行业发展。将职业教育做成开放的教育,学校一直坚持“服务、融入、引领”的理念,在搞好人才培养的同时,主动服务社会,与地方经济发展有机结合,服务两区一圈一带发展,服务钢铁行业及地方经济产业转型升级,助推区域经济发展,努力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力资源库、人才储备库、研发项目库。通过加大与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的联合对接,形成政府、企业、学校和社会良性互动,并在为企业、为社会的服务中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走出一条科学发展之路。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