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农村信息化研究_第1页
淮安市农村信息化研究_第2页
淮安市农村信息化研究_第3页
淮安市农村信息化研究_第4页
淮安市农村信息化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引言 11农村信息化定义 12淮安市农村信息化现状 12.1关于农村信息化设备的普及率 12.2获得先进农业科学技术的途径和方法 12.3信息资源的需求 22.4农村获得相关农业信息的情况 23农村信息化建立存在的问题 23.1农村信息化建立滞后 23.2地方政府的重视和投入不够 33.3农民自身缺乏学习精神 33.4教育培训机制不完善 33.5农民培训形式单一,质量不高 43.6农村信息化建立欠缺完善的政策环境和鼓励引导机制 43.7相关部门对农业和农村信息化不同内涵认识缺乏 44进一步加强农村信息化建立的对策 44.1加强农村信息资源建立 44.2加快农村科技信息效劳体系建立 54.3建立有效运行机制,确保农村科技信息化的顺利推进 55淮安市农村信息化开展的趋势 65.1集成化 65.2专业化 65.3网络化 65.4普及化 65.5综合化 75.6全程化 7结论 8参考文献 9引言淮安市农村信息化建立已具备较好根底,但是农村信息化建立仍然任重而道远,既面临集成化、专业化、网络化、普及化、综合化、全程化等重大开展趋势,又面对广阔农村由于市场经济不断开展和小康社会建立全面推进而日益增强的信息效劳需求。淮安市农村信息化将往什么方向开展,是需要继续关注的问题。1农村信息化定义农村信息化是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农村消费、生活和社会管理中实现普遍应用和推广的过程。农村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一局部,它首先是一种社会经济形态,是农村经济开展到某一特定过程的概念描绘。它不仅包括农业信息技术,还应包括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光电技术等在农村消费、生活、管理等方面普遍而系统应用的过程。农村信息化包括了传统农业开展到现代农业进而向信息农业演进的过程,又包含在原始社会开展到资本社会进而向信息社会开展的过程中。2淮安市农村信息化现状2.1关于农村信息化设备的普及率据关于对淮安市农村调查数据说明,100%的家庭拥有电视机,77.9%的家庭拥有VCD或DVD,也已成为农民普遍使用的通信设施。普通农民对计算机接触少,只有4.3%的农民会简单操作计算机,乡镇干部对计算机有一定的认识,85.7%的乡镇干部会简单操作,但是都不纯熟[1]。可见,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村的普及还有好长的路。2.2获得先进农业科学技术的途径和方法普通农民获得先进农业科学技术的情况并不乐观。有13.7%的农民通过电视播送获得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11.8%的农民通过报刊图书获得的,乡镇干部获取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途径和方法比普通农民要广泛。2.3信息资源的需求在淮安市农村中,仅有24.1%的农民关注农产品市场供求信息,4.2%的农民希望得到消费资料和农业设备信息。农民对农业政策和农业科技知识的关注程度超过了半数,有56.6%的农民对农村劳动力劳务输出信息相当关注。当前社会鼓励农村经济多元化,但是,绝大多数农民对农业消费的关注程度降低,给农业消费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1]。2.4农村获得相关农业信息的情况由以往统计数据得悉有39.6%的农民认为获得农业信息的渠道不畅通,27.8%的农民认为获得农业信息的途径无所谓,85%的乡镇干部认为所在村获取信息的渠道畅通。这说明农村信息化建立比拟落后,为农民提供信息交流的效劳平台还不完善,农民文化低、交通闭塞是其中一方面原因,乡镇干部没有将相关农业信息宣传到位同样导致农村获取信息不畅,有些获取科技知识和信息资源的设施没有被充分利用,如已经普及的电视播送等[1]。3农村信息化建立存在的问题淮安市农业信息技术开展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农民信息意识比拟淡薄,信息需求不强烈;农村信息流动不畅;农村信息缺乏时效性和针对性,大大降低了其利用价值;农民利用信息的才能不强等问题严重影响农村信息化推进。主要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3.1农村信息化建立滞后信息化资源没有充分利用农民不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环境,信息素养低。农村各个学校都有一定的信息化资源,特别是乡镇中心学校拥有较充分的信息化资源库,但没有被充分利用,只是面向学校师生效劳。学校信息化资源库没有为农村信息化建立做出奉献,为当地农村提供信息交流效劳。在农村虽然普及了,但农民在遇到困难时很少用向相应的部门请教。要想进步农村信息化建立程度,地方政府必须设法从资金方面着手,为农村信息化提供资金支持。3.2地方政府的重视和投入不够一些地方政府对农民培训重视不够,加上政府投入缺乏,使农民培训面临困境: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了农村教育费附加和教育集资,其中用于农民教育的经费没有了来源,多数地方在教育经费中也没有安排农村成人教育经费,致使农村成人教育经费大幅度减少,而多数农民也没有才能自费参加各类教育培训。3.3农民自身缺乏学习精神大多数农民的文化程度偏低,对自身素质状况不能正确认识,缺乏忧患意识,不重视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的学习,不愿意花钱去学习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这种行为扼杀了获取知识、技能的欲望,严重阻碍了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进步,使农民缺乏发现市场的敏锐性和捕捉机遇的才能;农民相比照拟封闭,局部农民没有去理解外面的世界,获取外界的信息,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既不主动理解政策、学习政策、研究政策,运用政策来指导消费,更不会学习法律知识,维护自身权益;思想道德素质落后,当前,许多农民比拟迷信,在农村封建意识仍比拟严重,农闲时节不少农民参与赌博,农民没有利用空闲时间充实白己。这些因素造成农民缺乏学习主动性,影响自身素质的进步。3.4教育培训机制不完善由于淮安市农村地域较广,播送电视应该是目前农民思想文化的主要传播工具,但播送电视的节目形式和内容还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虽然有大量农民参加区农民培训工程,但是由于淮安市农村人口基数庞大,参加培训的人数比例就显得微小了。一方面,多数的农村基层组织没有一套完善的农民教育体系,虽然有的地方有,但并没有很好发挥起作用。另一方面,在经济较差的乡镇,区政府没有将其设为重点培训站,造成两极分化,经济差的乡镇农民教育和培训工作进展缓慢。3.5农民培训形式单一,质量不高农业科技培训和农民教育培训的方式比拟单一,主要由区农业局组织,农广校进展技术和教育培训,教学方法单一。不少地方对农民的培训时间短、培训内容与消费实际脱节,不能满足消费开展的迫切需要,也影响了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此外,有关部门统筹协作的力度不够,致使培训力量分散、效益不高。据理解,目前教育、农业、劳动、科技、扶贫、共青团、妇联等部门都有自己的培训机构,但根本上是各搞各的,形不成合力3.6农村信息化建立欠缺完善的政策环境和鼓励引导机制淮安市农村仍处于信息化手段普及的初级阶段,一方面农村信息效劳体系建立还缺乏必要资金,长期运行得不到保障;另一方面,也未建立面向农村信息化普及工作的长效鼓励机制,现有的省级相关奖项在设计上存在重科技创新而轻技术普及的问题,难以调动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到农村信息化建立中,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缺乏动力。3.7相关部门对农业和农村信息化不同内涵认识缺乏农村信息化应用领域面较窄、程度不高。各级涉农政府机构和农户本身都比拟重视与增产增收相关的农业信息化建立,但对村务公开、医疗、教育、文化等农村其他领域的信息化缺乏应用。另一方面,农业信息技术应用应当包括3S技术、虚拟技术等方面的应用。但实际调研发现,这是目前农村信息化工作中最弱的方面。4进一步加强农村信息化建立的对策4.1加强农村信息资源建立加快农村信息采集标准体系、信息发布体系等建立,提供标准的数据库接口,实现信息采集、处理、发布一体化。重点加强市场供求、农产品价格、科技信息、农村政策等农民急需的信息采集系统建立。在政府统筹规划下,整合、集成、开发各部门、各单位的农村信息资源,通过制定共享政策、法规和完善管理体制,把各部门、各单位乃至个人所获取与积累的科学数据资源,纳入农村科技数据共享的统一管理框架。整合不同农村信息数据源,优化农村信息资源数据库构造,通过不同层次的农村信息中心群和共享效劳网的建立以及共享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形成跨部门、跨地区、跨学科、多层次、分布式的国家农村信息共享平台。4.2加快农村科技信息效劳体系建立农村科技信息效劳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任务艰巨,必须建立健全的上下相通、左右相连的组织体系,不断向农村延伸和拓展信息效劳。依托县级科技管理机构建立卫星信息示范站,作为农村信息化的中枢和钮带。实现文本、视频、音频等不同格式的农村科技信息的宽带传输,让终端用户通过电脑、电视、〔包括手机〕,至少能用其一种方式获得信息效劳。探究一条大容量、多途径、广覆盖、全方位送科技信息下乡、进村、入户的新途径。要把加强信息人才的培养作为农村科技信息化的根本大事抓紧好。要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信息技术培训,培育一批懂技术、善管理的信息技术骨干队伍,增强农村基层科技信息效劳的实力和活力,进步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对信息的承受和利用才能。4.3建立有效运行机制,确保农村科技信息化的顺利推进加强指导,建立协调机制。各县级科技、信息管理部门要在当地政府指导下,结合农业、林业、广电、气象、水利等相关管理部门成立指导协调小组,实在加强农村科技信息化的指导。要统筹、协调、指导好当地农村科技信息效劳的良性互动。加强共建,建立协作机制。全社会要在为“三农〞效劳的总目的下,建立起部门协作、公私共建、政府和企业联办的新型机制,整合和集成各种优质资源。各级电信部门要为农村科技信息化提供信息上星、落地和末端传输频率等信息传输整体解决方案。加强效劳,建立鼓励机制。各地要从编撰、开展农民利益的战略高度,研究制定优惠政策和措施,建立竞争鼓励机制,开展不同特色的信息效劳形式,促其向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开展。要将农村科技信息化建立作为政绩考核和科技先进县〔市〕评选的重要内容,对做出奉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5淮安市农村信息化开展的趋势5.1集成化互联网、电信网和播送电视网等网络技术日趋群众化。但是,现代农业对信息资源及信息技术的综合开发利用需求日趋综合化,单项信息技术或单一网络技术往往不能很好满足用户实际需要。因此,分散、混乱、低质的农村信息资源共享和集成问题,多种信息技术的结合与集成问题,多网功能合一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数字电视,网络电视等现代化集成工具应该在农村普及,让农民体会到信息化带来的快捷。5.2网络化互联网、电信网和播送电视网等网络技术应用于农村,不但能及时解决农业和农村开展中的技术问题,而且能降低农业和农村信息的获取本钱。基于不同网络系统,处于不同地域和不同条件下的消费者,可以采用不同技术和方式获取农村信息。为此,必须制定有序的农业信息分类标准,采用先进信息网络技术,建立集多个农村信息子网于一身、多种信息传输渠道为一体的高速宽带农村信息网络体系;同时,为确保农村信息效劳的有效实现,还必须建立和完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农村信息效劳体系。政府应大力加大农村互联网、通信网和播送电视等网络技术的开展普及。5.3普及化随着农村市场经济深化开展和小康社会建立的全面推进,为满足农业消费经营者日益增强的信息效劳需求,需要快速推进农村信息的普及。农村信息的普及包括两个含义:一是指农村信息的获取、分析与利用贯穿于整个农村消费、经营的全过程并充当着重要角色。农业消费经营者只有充分地掌握信息,才能进展科学决策,较为适应市场经济开展形势;二是指农村教育的普及,通过有方案、分批次的培训使大局部农民与农技员可以通过计算机、多媒体学习各种农业知识,从而加快农业科技的普及,进步农民科技和文化素质;三是指适用、科学、权威的农村信息能比拟容易的通过各种方式传输到农村,为广阔农村用户所承受。5.4综合化既有多项信息技术的结合,包括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模型库和知识库系统、多媒体技术、实时处理与控制等信息技术的结合;又有信息技术和现代科技,尤其是农业科技的结合,如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核技术、激光技术、遥感技术的日益严密结合,使农产品的消费过程和消费方式大大改良,农业现代化经营程度也不断进步。比方,欧美国家目前普遍看好一种视频数据检索系统和电视数据检索系统,就是多媒体数据库技术,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结合。用高新科技产品监控农作物的生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