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县优质稻气象避灾减灾技术_第1页
宁乡县优质稻气象避灾减灾技术_第2页
宁乡县优质稻气象避灾减灾技术_第3页
宁乡县优质稻气象避灾减灾技术_第4页
宁乡县优质稻气象避灾减灾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宁乡县优质稻气象避灾减灾技术宁乡县优质稻气象避灾减灾实用技术宁乡县气象局长沙农业气象试验站2011目录TOC\o"1-3"\u1优质稻生产气候生态特征 11.1宁乡地理气候特征 21.2优质稻生育期气候状况 32水稻气候资源的适应性及优质稻形成的气象条件 43水稻主要气象灾害 3.1低温冷害 3.2暴雨与洪涝 3.3高温热害与干热风3.4干旱3.5秋季低温阴雨4水稻优质高产气象防灾减灾措施 4.1 4.2 2优质稻生产气候生态特征宁乡是农业大县。常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3.4万公顷左右,总产量90.8万吨左右。其中,水稻种植面积12.03万公顷,总产量84.33万吨;畜牧渔业产值达31.82亿元。是全国闻名的“鱼米之乡”、“生猪之乡”,先后被列为全国优质米、瘦肉型猪生产基地,生猪和粮食产量分列全国县级第五位和第九位。优质稻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区域性、生产周期长、必须循序渐进等特点。因此,除受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外,还要直接受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的制约。在自然条件中,气象条件不仅是农业生产的环境条件,而且光、温、水、气是农作物生存资源条件。气象条件对农业有利也有害,有利的它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有害的主要是干旱、洪涝、春季低温冷害、冰雹、高温热害、寒露风等气象灾害。掌握和了解这些气象灾害形成、发生和发展的时空规律及防御知识,可减轻优质稻生产的气象灾害损失,增加种植效益,降低生产成本,达到高产优质增收的目的。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宁乡县优质稻生产的气候生态主要特征。1.1宁乡地理气候特征宁乡地处湘中东北部,隶属长沙市,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境地多为丘陵地带,山地、平原,气候四季分明,水量充沛,冬冷期短,夏热期长,春温多变,寒潮频繁,回暖较早,秋温呈阶段性急降。常见农业气象灾害主要有暴雨、干旱、洪涝、春季低温冷害、高温热害、连阴雨、寒露风、冰雹等。据历年资料统计:历年平均气温16.8℃,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4.5℃,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29.0℃。≧10℃活动积温5300.3℃。雨水充沛,春夏之间雨季明显,阴湿多雨。年平均降水量为1358.4mm(年平均蒸发量为1374.1mm)。盛夏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高温少雨,年平均相对湿度81%。光照充足,全年日照平均有1374.1小时1.2早、晚优质稻生育期间气候状况宁乡农业种植制度以早稻—晚稻—休闲为主,品种搭配主要为中熟(早稻)—中迟熟(晚稻)。从历年平均状况看,双季早稻中迟熟品种,3月23日播种,4月21日移栽,7月20日成熟,全生育期为119天,需日平均≥10℃以上活动积温2560℃,总降水量752.9mm,总日照时数582.4小时。从以上早稻全生育期所需的农业气象条件看,温、光、水几项重要气象因素相互配合较好,基本同步上升,能避开旱灾,是稳产高产的最适宜早稻种植区。表1早稻生育期及气候状况生育期播种移栽分蘖孕穗抽穗乳熟成熟合计平均日期3-264-245-106-76-176-307-20播至本期时间/天—2945738396116积温℃—前至本期时间/天—291628101320积温℃—降水量(毫米)—日照时数—双季晚稻中迟熟品种,6月20日播种,7月20日移栽,10月18日成熟,全生育期为120天,需日平均≥10℃以上的活动积温为3166.1℃,总降水量447.8mm,总日照时数831.0小时。双季晚稻较之早稻更具有优越的农业气候条件。体现在:日照足、阴雨少,有利于光合作用;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营养物质积累和粒重的增加,有利地保障了晚稻的优质高产。表2晚稻生育期及气候状况生育期播种移栽分蘖孕穗抽穗乳熟成熟合计平均日期6-207-208-18-279-129-2510-18播至本期时间/天—3042688797120积温℃—前至本期时间/天—301226161323积温℃—降水量(毫米)—日照时数—水稻气候资源的适应性及优质稻形成的气象条件2.1温、光、水资源热量资源是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必需的环境条件之一,人们通常用温度值来表示热量资源的多少。双季早稻对热量要求高于晚稻,要求早稻播种到双季晚稻安全成熟,需10℃以上达80%保证率的活动积温为4800—5000℃,本县除西部山地外都在5200—5300℃之间,初终间日数达240天,为双季稻适宜种植区。但春季低温、夏秋高温热害、寒露风是制约双季水稻高产稳产的因素之一。早稻大田生长期需水量约400多mm,本县大田生长期4月下旬—7月中旬,降水量大都在540mm以上,完全能满足需求,双季晚稻全生育期需水量约400mm左右,本县7—10月中旬晚稻生长期,降水量约40mm左右,刚好能满足需求,但其间因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晴热少雨,一些年份因降水量的偏少,出现旱情。宁乡双季稻生长期间(3月下旬2.2优质稻形成的气象条件稻米品质是由遗作因子、环境生态、栽培技术及加工条件共同作用的。其中对米质形成影响较大的自然生态环境,主要有气候因素(温度、日照等)、地理因素(海拨、纬度等)、土壤因素(土壤类型、矿毒等)等方面,其中地理因素间接反映温光条件变化。据国内外大量综合研究,在气候因素中,优质稻米形成的关键时期是从孕穗后期至扬花、灌浆、成熟的平均温度、平均太阳辐射量、平均相对湿度等因素;尤其是灌浆时段的平均温度影响最大,直接影响到品质优劣。适宜优质籼稻形成的最佳灌浆温度为日均22—26℃,昼夜温差大,最适水稻子粒灌浆结实,品质较好。低于20℃,大于27℃难于形成优质米。根据资料统计分析,宁乡县22—26℃(80%保证率)的时段,早稻在6月上中旬,晚稻在9月上旬至9月25日,如将优质早、晚稻(籼稻或杂交稻)抽穗扬花期分别控制在6月中旬前中期,9月上旬后期至中旬中期,水稻主要气象灾害3.1低温冷害春季主要低温灾害为倒春寒和五月低温,常常造成早稻烂秧或禾(秧)苗生长不良;秋季低温灾害为寒露风,常对晚稻抽穗扬花造成影响,进而造成产量不稳定,是水稻生产上的主要低温冷害。3.1.1倒春寒“倒春寒”是指早稻播种育秧期间(3月中旬至4月下旬)出现的某旬平均气温比历年平均气温偏低2℃3.1.2五月低温主要是指五月中下旬出现持续5天以上日平均气温≤20℃的阴雨低温天气。这种低温天气,一方面可以造成早稻插秧后迟迟不能分蘖发蔸,影响分蘖进度与低位分蘖的数量,由此推迟季节,减少有效分蘖数,降低产量;另一方面,还可直接影响早熟早稻品种的幼穗分化,致使颖花退化或造成花粉不育不结实,增加稻穗的空壳率,造成早稻减产。宁乡年出现几率3.1.3“寒露风”是指9月份出现的日均气温≤20℃且持续3天或以上的低温天气过程。以往也将日均气温≤22℃且持续3天或以上的低温天气作为危害杂交晚稻的“寒露风”指标,但是近些年来的生产实践证明,杂交稻在推广20多年后,对气候的适应性得到了明显加强,杂交晚稻的寒露风温度指标亦为203.2暴雨与洪涝暴雨以降水强度表示,多以1天(24小时)内降水量的多少表述。按其降水强度又可分为暴雨(1天降水量≥50mm)、大暴雨(1天降水量≥100mm)、特大暴雨(1天降水量≥150mm)。宁乡暴雨,多数出现在4~8月之间,发生机率为34%。暴雨又常导致洪涝,根据洪涝灾情专项实地调查、观察,得到了导致洪强降水的气象指标:①24小时降水≥100mm;②连续2天以上日降水量≥50mm;③任意连续10天降水量≥200mm;具备以述条件之一均可发生致洪灾害,按照上述致洪气象标准,我们分析了近30年宁乡降水资料,本县致洪暴雨发生频率为五级,即3年一遇(洪强降水最多地方为一级)。暴雨与洪涝的发生重则冲毁稻田,造成水稻绝收;轻则造成肥料流失和水稻生长发育受阻。同时,洪涝对水稻生产的危害程度与受淹时的生育期、淹涝胁迫持续的时间和深度,以及洪水温度和混浊度等有关(早稻受淹后,光合作用下降,叶片早衰或影响结实率;晚稻苗期受害,绿叶数减少,秧苗素质下降;重要的是可能引发病害的发生)。3.3高温热害与干热风宁乡盛夏常出现连晴高温酷热天气,气象部门规定将日平均气温≥35℃称为高温天气,如果高温天气持续一定的天数,就会对农作物产生危害,造成作物生理失调,作物叶片枯萎。因而,我们将6~9月期间日平均气温≥30℃(或日最高气温≥35℃)连续5天或以上高温天气称为高温热害。早稻成熟期遇上高温,稻谷逼熟,空秕率增加,产量下降;晚稻移栽期遇上高温,轻者延长禾苗返青成活,重者凋萎死苗。干热风是指日平均气温≥30℃,持续3天或以上,同时在14时出现三级(3.4~5.4米/秒)或以上的偏南风,空气相对湿度在60%以下。的一种灾害性天气。干热风实际上是一种气温很高而且十分干燥的偏南风天气,有些地方也称为“火南风”,如果双季早稻在抽穗扬花期间遇上干热风的危害,可使花粉浓度加大、柱头干枯受粉极为困难,影响早稻的结实率。如早稻在灌浆成熟期遇上了干热风的危害,就容易造成水稻生理代谢失调,植株早衰,生育期缩短,千粒重下降,产生高温逼熟现象,从而降低产量。3.4干旱干旱是宁乡水稻生产上的一种常见气象灾害,主要是由于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造成的。就干旱对水稻生产的危害程度来说,起决定因素的应是水稻生长期受旱时段的降水量的多少。以连续20d内基本无雨(总雨量<1.0mm);或连续40d内总雨量<30mm;或连续41~60d内总雨量<40mm;或连续61d以上总雨量<50mm为旱期,并在以上连续日期内不得有大雨或以上的降水过程出现。干旱强度诊断指标:出现一次连旱40~60d,或两次连旱总天数达61~75d为一般干旱;出现一次连旱61~75d,或两次连旱总天数达76d以上为严重干旱。宁乡出现干旱机率为56%,其中又以夏秋连旱比率较大,部分年份也会出现春旱(2011年就发生春旱)。干旱可影响早稻的灌浆结实造成高温逼熟,晚稻造成移栽的缺水或生育期延迟,分蘖减少,植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