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赤壁赋》教学设计(湖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_第1页
《9赤壁赋》教学设计(湖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_第2页
《9赤壁赋》教学设计(湖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_第3页
《9赤壁赋》教学设计(湖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赤壁赋》教学设计阳新高中董莉一、教材分析:本单元学习的是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这类文章借对山水风物的描绘,往往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苏轼之传世名篇《赤壁赋》更是一篇文质兼美、音韵和谐的文赋,。文章反映的思想有些深奥,但文章在诵读、鉴赏、审美等各方面,均可视作古代散文的经典。同时,品味文章语言的精美高妙,体会作者豁达的胸襟,对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乃至综合素养,有很大的帮助。二、学情分析:普高一年级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文言文学习,能够基本阅读浅显的文言文。通过《阿房宫赋》的学习,对赋体特点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以往强调文言基础知识的内容较多,对文言文整体阅读和感悟的较少,学生把文言文看成枯燥语言知识的积累,缺乏对文言文,尤其是优秀的古代散文的美感认知和情感体悟,因而这些方面有待强化。三﹑设计思想:本文在语言和思想情感上都是上上之作,应该把朗读、背诵贯穿到文言文教学过程之中,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加深对作者情感的体悟。在积累文言字词和把握句式的基础上,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体验作者的人生感受并在情感上与之产生共鸣。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深入探讨、交流,引导学生深层理解作者在景、情、理交融之中蕴含着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从喜欢这篇文章开始,喜欢苏轼。思考苦难、坎坷给生命带来的价值;思考当有一天世界以痛吻我时,我该以何相报。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作品“以文为赋”,骈散结合的形式特点,鉴赏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2.了解作者运用的主客问答这一赋体的传统手法,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3.理解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了解其宇宙观、人生观中辩证、达观成分的积极意义。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通过诵读体悟和鉴赏优美、形象语言的能力;2.培养对经典诗文的整体把握能力,能知人论世领悟文旨,理通思路,赏析表现手法,辨别高下优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坎坷,笑对苦难的乐观主义精神五、学习难点和重点:重点:1.品味、鉴赏课文精美的语言;2.把握写景艺术。难点:体会文章景、情、理交融的特点,通过主客问答手法所表现的旷达的情怀。六、教学方法:讲解法、诵读法、讨论法七、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八、课时安排:三课时九、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略)第二课时一、导入设计:有人说:“赤壁成就了苏轼。”也有人说:“苏轼成就了赤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大家苏轼,走进名篇《赤壁赋》,去享受文人笔下的美景,去体悟美景之中苏轼的情怀。二、聆听朗诵自主学习,把握文中主要内容:1、师生与名家一起演绎《赤壁赋》,自主学习。上节课我们已经通读了全文,扫清了文言障碍,接下来请大家一起来聆听名家的配乐朗诵,同时思考完成老师留给你们的任务。(任务分到各组)1)、概括文中写的事;2)、找出文中表现情感的字眼;3)、划出文中写景的句子;2、各小组依次自由发言,回答预留问题,把握文中主要内容3、老师小结1)叙事:夜游赤壁--箫歌倚和--主问客答--水月释怀--喜笑天明从月出于东山到东方既白,通宵游赤壁,可见此游畅怀尽兴。(找出表现情感的字眼)2)情感:乐甚——愀然——客喜而笑苏轼夜游赤壁,情绪起伏,起初的乐是缘于什么?(明确写景的句子)3)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三、赏析景物描写:1、请学生有感情的朗诵第一自然段,思考苏轼选取了哪些意象构建赤壁之境?(随机请学生回答问题)2、课堂小组讨论:你喜欢哪句,句中的意象呈现出什么特点,它表现了赤壁怎样的美?作者用到了哪些手法表现眼前的美景?(自由讨论后各组派人总结)意象:清风——清爽意境:明净之美江水——平阔阔大之美明月——皎洁动态之美白露——迷茫朦胧之美小舟——渺小空灵之美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徘徊”指停留,似有流连美景之情,亦有拟人之味,生动含情。语言工整对偶,音韵和谐明月徘徊,以动写静,新颖别致。2)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白露弥漫江面,“横”字以动写静,“白露、水光”暗衬月光之明,“接天”极尽能事写江面之阔大。3)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一苇”指小舟,化用诗经,暗含比喻,形象生动写船小。同时也能以舟之小反衬江面之阔大,营造广阔茫然的意境。老师特别提醒:赏析写景艺术,规范语言组织,条分缕析答题。四、解读箫歌悲情:1、良辰美景饮酒乐甚之时,苏子为何愀然神伤??(找学生回答)——箫中有悲(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2、学生深情朗诵箫声,体会作者如何描摹音乐?(学生发言后老师总结)a叠词直接描摹悲声;b连用四个比喻,以声写声,形象生动;c想象夸张,以形写声,化抽象为具体;箫声悲咽低回,哀音形象真切。音乐描摹显悲声。3、言为心声,苏轼歌中唱出了怎样的悲声?——歌中有悲(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老师范读,补充苏轼的相关知识:一度下狱,三度贬官,满腹才情,仕途多舛。)知人论世方解歌中悲情:(学生自由发言,大胆链接)a桂棹、兰桨:一喻美好的品质,二喻卓越的才华——苏轼自况。b溯流光,喻境遇坎坷——贬官黄州。c美人象征圣明的君主、美好的理想——政治受挫忧其君,怀才不遇吐悲情。4、“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一如范仲淹“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满腹才情,仕途多舛的他,既没有像贾谊“抑郁而终”,也没有像陶潜“归隐田园”,《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横亘古今,成就了赤壁,也成就了苏轼。五、课后探讨:余秋雨说:苏轼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