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植被专题_第1页
高中地理植被专题_第2页
高中地理植被专题_第3页
高中地理植被专题_第4页
高中地理植被专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高中地理植被专题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微专题植被【知识构建】【知识精析】高中地理植被专题全文共31页,当前为第1页。一、植被与地理环境各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高中地理植被专题全文共31页,当前为第1页。相互作用地理要素自然地理要素对植被的影响植被对自然地理要素的作用地形根据地形分析植被种类多少:山区植物种类比平原地区丰富根据海拔分析植被的垂直分布:海拔越高,山地垂直地带性越显著,垂直带谱种类越多根据植被状况分析坡向(阳坡和阴坡,迎风坡和背风坡):一般情况下,(阳坡)热量条件好,(迎风坡)水分条件好,植被相对茂盛;(阴坡)热量条件差,(背风坡)水分条件差,植被相对稀疏根据植被覆盖分析地质作用: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流水和风力作用较小,不利于外力地貌的形成气候根据气候类型判断植被类型:不同气候条件下分布有不同的植被类型,根据气候可判定该地区的植被类型植被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降低气温日较差和气温年较差;增加降水量水文根据植被状况分析水源条件:植被生长好的地区,水源条件好。水文特征直接影响水生生物。洋流影响气候,进而影响植被特征判定河流含沙量: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河流含沙量小判断河流径流量变化: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河流径流量相对稳定,季节变化小土壤根据植被生长状况可判断土壤水分含量、土壤肥力、土壤性质等。如茶树生长地区的土壤为酸性植被生长可改变土壤性质,如水稻土的形成二、植物的分布与环境

植物在生活的过程中始终和周围环境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因此环境影响着植物的分布。影响植物分布最重要的条件是气候,因为气候条件决定了植物所得的热量、光照和水分的数量。热量是决定植物分布的重要因素。从赤道到两极,热量分布是不均匀的,这就为在地面上形成各种不同的植物带奠定了基础;同样道理,在高山地区,从山麓到山顶,热量分布也不均匀,所以也为高山地区形成垂直分布的植物带奠定了基础。光照是绿色植物生活的必要条件。只有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绿色植物才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有些植物需要充足的阳光才能生长得好,这叫做喜光植物,例如马尾松。有些植物只需要少量的阳光就能生长得好,这叫做喜阴植物,例如冷杉。热带雨林中的藤本植物尽量地向上生长,以争取太阳光,这是植物争取生活条件的一种表现。在植物的生活中,水的作用是很大的。根从土壤中吸取了水分,水分又从叶子上蒸腾掉。提供营养的无机盐类,只有成为水溶液才能从土壤中输入植物体内。虽然在潮湿地区和干旱地区都有植物生长,但是植物的个体形态,随着水分供应情况而大有差别,例如,在沼泽地上生长的植物,通常具有柔嫩、硕大而鲜绿的叶子,但是根部系统并不发达。在沙漠地区生长的植物,叶子很小,有的叶面上还覆盖着薄薄的蜡层,或者是叶子变成了细刺;有的植物具有非常发达的根系,以便从土壤的深处或广大面积的土壤中吸收水分。高中地理植被专题全文共31页,当前为第2页。由于植物生长对周围环境的依赖性很大,因此它对其生长的环境往往有明显的指示作用。比如,铁芒萁(qí)的生长反映了红壤等酸性土壤环境,而碱蓬的生长则反映了盐碱性的土壤环境;骆驼刺的生长反映了干旱环境,芦苇的生长则反映了水湿环境。可见,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植物是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许多自然带的名称用植物分布类型的名称来表示,如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等,原因即在此。高中地理植被专题全文共31页,当前为第2页。三、植被破坏的影响1.从整体性角度看植被破坏给干旱、半干旱地区带来的影响植被减少→调节气候的功能减弱→气候变得更加干旱(大陆性增强,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增大,降水变少,极端天气多现)→风化、风力作用增强→沙尘暴多发,加剧土地沙漠化→地表多沙质堆积物,土壤变得贫瘠甚至欠发育→生态环境恶化,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2.“植被破坏”对自然环境影响关联示意图②若该地区的森林遭受严重破坏,会对地理环境产生影响,具体表现为:a.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增大,易发生水旱灾害;含沙量增大。b.动物:栖息地遭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c.气候:降水减少,气候变干;昼夜温差和年温差增大;灾害性天气增多。d.土壤:土壤侵蚀加剧,土壤肥力下降。e.整个地理环境:生态环境恶化,生态平衡遭受破坏。四、植被(自然带)差异的原因自然带的表现主要是植被、土壤类型,其差异主要靠结合气候类型来识记,但形成原因分析则与区域白然环境都相关,形成原因的分析通常为: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差异、地形起伏→水热差异→植被、土壤差异;②积温→温度带,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干湿状况。五、植被丰富原因

不同植被需要不同的水热条件,植被丰富,说明水热资源丰富且差异大,导致水热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跨纬度广→热量差异大;跨海陆广→水分差异大;地形起伏大→垂直方向上水热差异大;生物生存空间广、森林、湿地面积广;受人类活动影响小等;高中地理植被专题全文共31页,当前为第3页。【高考例析】(江苏卷)近年来,我国外来物种种数大增,有些物种在新环境中急剧繁殖扩散,严重危害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成为外来入侵物种。下图为“我国各省区外来入侵植物种数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高中地理植被专题全文共31页,当前为第3页。1.外来入侵植物种数在我国的总体分布格局是A.高寒及荒漠地区少B.东部由低纬向高纬减少C.面积大的省区较多D.边境省区比较多2.云南省和广东省成为我国入侵植物种数最多省份的原因是A.位于沿海地区,经济发达B.地形复杂,环境多样C.地处亚热带热带,水热条件优越D.交通方便,人口稠密1.AB结合图11可知,我国外来入侵植物种数,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地区较少,故A项正确;读图可知,东部地区外来入侵植物种数由低纬向高纬不断减少,故B项正确;面积较大的西藏、青海等省级行政区分布较少,C项错误;新疆、西藏、内蒙古、黑龙江等地区都属于边境地区,但是入侵植物种数较少,D项错误。2.BC云南省并不临海,A项错误;云南以山地、高原为主,广东以丘陵为主,两地均地形复杂,环境多样,适合多种外来物种生存,故B项正确;两地均地处亚热带和热带的交界地区,该地区降水较多,水热条件好,故C项正确;云南经济落后,交通不便,人口稀少,D项错误。【素养提升】一、选择题高中地理植被专题全文共31页,当前为第4页。下图为某种植被类型在我国的主要分布图(数字为面积占全国比重)。读图完成1~3题。高中地理植被专题全文共31页,当前为第4页。1.该植被类型最可能是()A.草地 B.落叶林 C.荒漠 D.阔叶林2.该植被的类型和产量取决于()A.气温高低 B.降水多少C.地表形态 D.人类活动3.我国该植被分布区所存在最普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A.土地次生盐碱化 B.土地荒漠化C.水土流失 D.生物多样性锐减1.A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植被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排除落叶林和阔叶林。荒漠面积最大的省应为新疆,而该植被分布最广的省为西藏,故为草地。2.B降水量的多少决定了草场的类型,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草场的产量,如我国内蒙古高原自东向西的变化。3.B我国主要草原分布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生态环境脆弱,加上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荒漠化严重。下图示意我国某山区2010~2014年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径流量的变化。读图完成4~5题。4.图中①②③表示的土地利用类型依次为()A.撂荒地、耕地、林草地 B.撂荒地、林草地、耕地C.林草地、撂荒地、耕地 D.林草地、耕地、撂荒地5.据图可判断()高中地理植被专题全文共31页,当前为第5页。A.该山区降水季节变化小高中地理植被专题全文共31页,当前为第5页。B.下渗量与植被覆盖率呈正相关C.该山区植被以森林为主D.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是降水量4.A一般在相同降水量条件下,植被覆盖率越高,地表径流量越小,则依据选项中的三类土地利用类型,可判断③为林草地。撂荒地植被覆盖率最差,地表径流量变化最大,故可判断①为撂荒地、则②为耕地。5.B图中显示植被覆盖率最高的林草地地表径流量最小,表明下渗量最多;而植被覆盖率最低的撂荒地地表径流量最大,表明下渗量最少,即下渗量与植被覆盖率呈正相关。小流域综合治理是黄土高原治理水土流失行之有效的方法之_。不同治理度下小流域生态整模型试验,是能在短期内检验小流域内各种水保规划合理性与否的方法。经对模型试脸结果的统计,绘制出如下图。据此回答6~7题。6.关于植被覆盖率对河流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植被覆盖率与径流产生量呈正相关B.植被覆盖率与泥沙产生量呈负相关C.植被覆盖率提高20%,泥沙产生量相应减少20%D.植被覆盖率大于60%时,对径流产生量影响最小7.根据材料判断,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中降水量少B.显示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是降水、地形C.考虑综合效益,最佳减沙减流效益的植被覆盖率是40%-60%D.生物措施是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手段高中地理植被专题全文共31页,当前为第6页。6.B读图,根据植被覆盖率与径流产生量、泥沙产生量的关系曲线,可以判断植被覆盖率与泥沙产生量呈负相关,B对。植被覆盖率与径流产生量呈负相关,A错。植被覆盖率与泥沙产生量不是比例关系,C错。植被覆盖率大于60%时,对径流产生量影响大,D错。高中地理植被专题全文共31页,当前为第6页。7.D读图,图下注记显示,降雨强度较大,A错。显示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是降水、植被覆盖率,B错。图中最佳减沙减流效益的植被覆盖率是60%-80%,C错。材料中植被覆盖率越高,治理效果越好,说明生物措施是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手段,D对。植被的形态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下图是亚洲内陆某典型植被示意图。读图回答8~10题。8.与该植被生长地区气候特征最相近的是()9.有关该植被所在地土壤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A.土层深厚,土壤肥沃B.土质疏松,土壤有机质含量低C.地形因素是该地土壤形成的最活跃因素D.土壤冻结时间长,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10.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当地年降水量出现了增多的趋势,该类植被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A.地上部分植株变高大B.地上部分叶片变小C.地下部分向更深处生长 D.地下部分分支减少8.C由图示信息“亚洲内陆”及该植被根系发达、地面植株部分矮小可判断,该类植被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判读选项中的气候统计图可知,A为热带雨林气候,B为亚热带季风(或季风性湿润)气候,C为温带大陆性气候,D为热带季风气候。9.B据图可知,该植被地上部分退化而根系发达,说明其生存的自然环境中水分条件缺乏,最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干旱,形成了荒漠景观,故土质疏松,土壤有机质含量低。10.D当地降水增多时,该类植被获取水分变得相对容易,地下部分根系可能出现退化,分支减少;地上部分因为水分条件的改善,叶片将变大,但因该类植被为灌木,植株不会变高大。高中地理植被专题全文共31页,当前为第7页。下图为我国季风区某山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某森林植被分布百分比图,据此完成11~13题。高中地理植被专题全文共31页,当前为第7页。11.该山地自然带垂直带谱中此森林集中分布的海拔(m)最可能是()A.1800~1900 B.1900~2000C.2000~2100 D.2100~220012.该森林植被的生长习性是()A.喜光喜湿 B.喜阴喜湿C.好热耐旱 D.耐寒好旱13.调查发现,近年来高山苔原带中该森林植被增长趋势明显。主要原因是()A.光照增强 B.水土流失加重C.气候变暖 D.降水减少11.A根据图中曲线,该山地自然带垂直带谱中此森林植被分布百分比最高处的海拔是1800~1900米,所以森林集中分布的海拔(m)最可能是1800~1900米,其他海拔占百分比少。12.B图中该森林植被在阴坡、迎风坡占的百分比最高,说明该森林的生长习性是喜阴、喜湿。13.C根据前面分析,该森林带喜阴、喜湿,且题干中近年来高山苔原带中该森林植被增长趋势明显可知,由于山脉的阴坡、阳坡不会变化,说明湿度增加,其主要原因是气候变暖,冰川融水多;光照不会发生明显变化;水土流失加重、降水减少会导致森林植被减少。高中地理植被专题全文共31页,当前为第8页。冬半年林木向阳面受昼夜温差剧变使树干内外温度不同,收缩不同,导致树皮破裂的现象,称为冻裂。尽管冻裂不会造成植物死亡,但能降低木材质量,并可能成为病虫害入侵的途径。读我国东北林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下图),完成14~16题。高中地理植被专题全文共31页,当前为第8页。14.图示区域出现林木大规模冻裂现象,最可能时段是()A.春末

B.盛夏

C.初秋

D.隆冬15.图示区域中,树木冻裂灾害最轻的是()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16.某晴天上午9~10点绕山巡查树木冻裂情况,光照最充足的一段路是()A.①--②段

B.②--③

C.③--④段

D.④--①段14.D

根据材料,图示区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冬半年由于昼夜温差剧变使树干内外温度不同,出现林木大规模冻裂现象,所以最可能时段是隆冬。春末、盛夏、初秋温差较小,A、B、C错。15.D

结合材料,向阳面受昼夜温差剧变使树干内外温度不同,发生冻裂。所以图示区域中,树木冻裂灾害最轻的背阴面,即④处,D对。①、②、③处都位于向阳面,错误。16.B某晴天上午9~10点,太阳位于东南部天空,绕山巡查树木冻裂情况,光照最充足的一段路是山体的东南面,图中②--③

段,B对。①--②段位于西南面,光照较少,A错。③--④段、④--①段主要位于背阴面,光照少,C、D错。人类活动切碎了野生动物栖息地,在破碎的栖息地间修建的“走廊”称为野生动物通道,如“绿桥”(图1)等。班夫国家森林公园(图2)的野生动物通道结合当地气候、水文特征并与植被、地形融为一体,有效降低了人类活动的干扰。据此完成17~18题。17.“绿桥”上面一般会种上高大的乔木和低矮灌木草本,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高中地理植被专题全文共31页,当前为第9页。A.为食草性动物提供食物高中地理植被专题全文共31页,当前为第9页。B.削弱过往车辆光线和噪声C.绿化美化“绿桥”景观D.为了保持“绿桥”的水土18.班夫国家森林公园“绿桥”所种植乔木的主要类型最可能是()A.常绿硬叶林 B.常绿阔叶林C.针叶林 D.落叶阔叶林17.B修建“绿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有效降低人类活动对动物的干扰,结合选择项即可确定答案。18.C班夫国家森林公园“绿桥”位于北美大陆西海岸山地背风坡,降水较少且纬度较高,所种植乔木主要类型最可能是针叶林。读我国著名林木景观示意图,完成19~20题。19.下列有关图中各景观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冬冷夏热,光照充足B.乙——雪域高原,冻土广布C.丙——土壤肥沃,黑土广布D.丁——风力侵蚀,千沟万壑20.下列有关图中各地林木主要特征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根系发达——常年太阳辐射强B.乙叶呈针状——常年降水丰富C.丙四季常青——常年温度较高D.丁生长旺盛——常年高温多雨19.A甲图的胡杨林分布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终年降水较少,晴天多,光照强,冬冷夏热,温差大;乙图的兴安林海分布于东北温带季风气候区;丙图的海南椰树分布于海南岛的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淋失作用较强,发育红壤,有机质少;丁图的黄山迎客松分布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以流水作用为主。高中地理植被专题全文共31页,当前为第10页。20.C结合上题分析,甲地的植被根系发达,主要是由于该地区常年干旱,地表水少;乙地叶成针状是由于所处纬度高,气候寒冷;丙地的植被四季常青,是由于位于热带,终年高温;丁地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高中地理植被专题全文共31页,当前为第10页。(2017年河南省六市高三第一次联考)叶面积指数指植物叶片总面积与地表面积之比。指数越大,叶片交错重叠程度越大。右图中四条曲线代表的是水能资源、年太阳辐射量、地势高低A及叶面积指数的B变化趋势。据此完成21~22题。21.图中曲线代表叶面积指数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22.据图推断,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A.山区叶片交错重叠程度最大

B.平原叶片交错重叠程度最小

C.叶片交错重叠程度大致东大西小D.叶片交错重叠程度受光照影响最大21.A

根据西南地区水能最丰富,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而四川盆地太阳能贫乏,青藏高原地势最高可以推知②④③分别表示水能资源、年太阳辐射量、地势高低的空间变化,则①表示叶面积指数的空间变化,A正确。22.C根据上题,①表示叶面积指数的空间变化,横断山区叶片交错重叠不是最大,A错;在水能丰富的横断山区叶片交错重叠也不是最小,B错;读图可见叶面积指数的空间变化大致东大西小,而叶面积指数越大,叶片交错重叠程度越大,C正确;叶片交错重叠程度与热量有一定关系,但与降水、土壤等关系也非常大,D错。【知识拓展】在生态学中,叶面积指数是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结构参数,用来反映植物叶面数量、冠层结构变化、植物群落生命活力及其环境效应,为植物冠层表面物质和能量交换的描述提供结构化的定量信息,并在生态系统碳积累、植被生产力和土壤、植物、大气间相互作用的能量平衡,植被遥感等方面起重要作用。高中地理植被专题全文共31页,当前为第11页。(2017课标卷Ⅰ)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23~25题。高中地理植被专题全文共31页,当前为第11页。23.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24.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A.用地类型差异B.居民爱好差异C.景观规划不同D.行政管辖不同25.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气温B.降水C.光照D.土壤23.B材料中提到,“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拍摄日期为3月25日。这个日期新叶发芽,说明此地位于我国北方地区,故植被为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排除B.常绿硬叶林是地中海气候独有的植被,我国无此气候分布,排除C.针叶林分布于较高纬度,不合题意,排除D。24.D绿化隔离带两侧自然条件完全相同,景观不同只可能是人类活动造成。根据生活常识,可能是因为行政管辖不同,不同的园林部门对绿化隔离带的维护工作质量不同。两侧用地类型相同,均为绿化用地,排除A.居民爱好并不能影响公共植被的种类,排除B.按常识推测,道路两侧不可能规划不同的植被。而且材料中提到,数年前两侧植被类型相同,排除C。25.A根据题意,“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说明该植被适应范围较广,我国南、北方与东、西部的“光照”与“土壤”差异较大,故“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不是C、D选项;降水条件在全国差异较大,但降水较少地区的城市可以通过灌溉来满足植被的需水要求,故排除B选项;因为该植被为“常绿灌木”,气温是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故A选项正确。(安徽省芜湖市2018届高三5月模拟考试)垫状点地梅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海拔4900米附近,贴伏于地面,喜光性强,枝叶形成致密的点状结构,常与生长所在地典型植被伴生。具有抗旱、抗寒和抗大风的优点。该区域年平均气温为-0.4℃,年降水量500毫米左右,夏季开花季节最适宜光合作用的叶片温度为15℃~18℃,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其生长;降水减少会导致垫状植物枯萎,甚至死亡。据此完成26~28题。高中地理植被专题全文共31页,当前为第12页。高中地理植被专题全文共31页,当前为第12页。26.伴随垫状点地梅分布的典型植被是A.高山草甸B.高寒荒漠C.高山针叶林D.高山针阔叶混交林27.垫状点地梅生长季节具有抗旱、抗寒和抗大风优点的原因是①积雪融化,融水渗入垫状物内,补充水分②垫状结构致密,寒气难进入,影响极小③大风时,枝叶背面难受影响,仍较暖和④结构致密,贴地面分布,大风难以摧毁⑤积雪覆盖,积雪保温作用强,枝叶温度高A.①②③⑤B.①②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28.调查发现,与垫状点地梅主要分布相比,山坡相对平坦的4500~4750米处分布很少,其原因可能是A.大气温度较低B.大气降水较多C.地面光照较差D.地面风力较小26.A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带的分布。由材料分析可知,垫状点地梅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海拔4900米附近喜光性强,具有抗旱、抗寒和抗大风的优点。因此与之相伴随的植被,应该也适应海拔4900米附近的地理环境,首先这里水分条件较好,不可能为高寒荒漠带,B错误;该地海拔较高,气温较低,风力较大,不可能发育森林带,CD错误;高山草甸带,耐寒,耐大风,比较适合该地理环境,A正确。故答案选A。27.D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生物的特征要与区域整体的地理环境特征相一致,由材料分析可知,该植物贴伏于地面,枝叶形成致密的点状结构,因此在该地大风时,枝叶由于紧贴地面,背面难受影响,仍较暖和,而且由于结构致密,贴地面分布,大风难以摧毁,因此具有抗风的作用;当该地降大雪时,积雪覆盖植被,可以起到保温作用强,枝叶温度高,积雪融化时,融水渗入垫状物内,可以补充水分,具有抗旱的作用;垫状结构致密,寒气难进入,影响极小,抗议具有抗寒的作用。结合以上分析,①②③④正确,故答案选D项。28.C由图可知,垫状点地梅最大分布高度区为海拔4900米,该山坡4500-4750米处海拔相对低,大气温度相对较高,A选项错误;“降水减少会导致垫状植物死亡,并加速其叶子枯萎”,说明垫状植物对水的要求较高,而4500-4750米垫状植物分布比4900少,所以它的降水应该比较少,B选项错误;“具有很强的喜光性”,4500-4750米处垫状植物分布较少,说明该地有可能光照差,C选项正确;垫状点地梅抗大风的优点,因此风力较小不是影响该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D选项错误。故答案选C项。(安徽省六安市2018年皖西高中教学联盟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读早春短命植物大致分布范围图,回答29~30题。高中地理植被专题全文共31页,当前为第13页。高中地理植被专题全文共31页,当前为第13页。2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早春短命植物多分布在内陆地区,这些地区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②植物利用早春融化雪水或雨水生长发育③夏秋季无植物的原因是该区域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④短命的原因是,一年中只有早春具备植物生长的条件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30.我国伊犁一带短命植物种类丰富的原因是A.

冬季受北冰洋气流影响,降雪量大

B.

早春积雪融化,为植物提供充足水源C.

从河谷到高海拔地区落差大,植物种类多

D.

夏季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植物生长速度快29.D从图中分布的地区看早春短命植物一部分分布在地中海沿岸,这些地区会受到海洋气团控制,①错;植物利用早春融化雪水或雨水生长发育,②对;夏秋季无植物的原因是该区域夏季炎热,短命植物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逃避干旱的夏季休眠现象,这些地区不全受副热带高压控制,③错;短命的原因是,一年中只有早春具备植物生长的条件,④对。选择D。30.C冬季受北冰洋气流影响,降雪量大,早春积雪融化,为植物提供充足水源,这些只能说使植物生长好,不是导致特种多的主要原因,AB错;从河谷到高海拔地区落差大,水热条件差别大,植物种类多,对;夏季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植物生长速度快,不是植物种类丰富,D错。(山东省济宁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意大利的实验性农业项目“尼莫花园”创立于2012年,其主体是海底农场,占据的水域面积约100平方米,由5个透明塑料材料制作的充气“生物圈”组成,用绳索固定在海底,悬浮在水面以下6至10米的海中。启动时作物所需淡水由潜水员带入,之后完全可以自给。据此完成31~33题。31.尼莫花园的作物生长速度比陆地同类作物快得多,其主要原因是“生物圈”内A.温度高,湿度大B.空间封闭,病虫害少C.光照强,利于有机质积累D.科技先进,技术含量高32.“生物圈”内作物生长所需水分完全可以自给,推测其原因是A.利用海水淡化水B.利用内壁的冷凝水高中地理植被专题全文共31页,当前为第14页。C.叶片直接吸收水汽D.就近利用海水高中地理植被专题全文共31页,当前为第14页。33.实验初期,尼莫花园项目只在每年的5-9月进行,其原因可能是①海上风浪小②昼夜温差大③光照充足④陆地水资源短缺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31.A根据所学知识影响作物生长快慢的主要因素为光、热、水、土壤等条件;根据材料尼莫花园位于封闭的塑料球内,具有保温作用,温度较高,蒸发量大,空气湿度大;空间封闭,外来病虫害较少,自身“生物圈”仍存在病虫害,故B错误;尼莫花园位于海面下,海水削弱部分太阳辐射,所以光照不如陆地,故C错误;根据材料“生物圈”内作物生长主要依靠自然条件,人为干预的较少,所以D错误,故该题选A。32.B因为塑料球的保温作用,所以“生物圈”内温度要比海水的温度高,蒸发出来的水分容易在“生物圈”壁上凝结成为水滴,从而提供给作物生长需要的水分;“生物圈”外壁为塑料不具有透水性,所以AD错误;植物通过根茎输送水分,叶片不会吸收水分,故C错误,所以该题选B。33.C根据材料尼莫花园位于地中海海域,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气候炎热干燥;5-9海上盛行下沉气流,风浪小;降水少,光照强,故①③正确;该“生物圈”内昼夜温差较小,故②错误;由材料该项目需要的淡水由外界带入,所以陆地淡水短缺,不利于该项目的实施,故④错误;所以该题选C。【点睛】尼莫花园项目位于海面下具有的优势是:适宜的温度、湿度,利于作物的生长,作物生长速度较快;每个“生物圈”相当于一个温室,可以利用圈内生物自我调控保持生态的平衡;劣势为:易受风浪的影响,实验时间较短;昼夜温差较小、光照偏弱不利于品质的提升。(安徽省合肥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开花植物百分比是指正在开花的植物种类占可开花植物种类的百分比。下图示意北半球不同纬度高山开花植物百分比年内变化。据此完成34~35题。34.导致图中20°N到70°N高山开花植物开花季节逐渐缩短的主要气候要素是()A.光热B.降水C.温度D.气压35.70°N开花植物百分比始终低于30°N,可推测70°N各类开花植物()A.数量较少B.种类较少C.花期较短D.花朵较小34.A气象专家认为,影响花期的气象因子有光照、温度、湿度等气候条件,气温是主要影响因子。根据图中曲线,图中20°N到70°N高山开花植物开花季节随着纬度升高,逐渐缩短,与热量的变化规律一致,光热包括光照、热量条件,A对。其它因素不全面,B、C、D错。高中地理植被专题全文共31页,当前为第15页。35.C70°N开花植物百分比始终低于30°N,可推测70°N纬度低,光热条件差,各类开花植物花期较短,C对。图示曲线表示的是开花植物的百分比,不能判断数量、种类较少、花朵较小,A、B、D错。高中地理植被专题全文共31页,当前为第15页。点睛:气象专家认为,影响花期的气象因子有光照、温度、湿度等气候条件,气温是主要影响因子。光热包括光照、热量条件,包括的气象因素最全面。70°N纬度低,光热条件差,各类开花植物花期较短。图示曲线表示的是开花植物的百分比。(安徽省合肥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杞柳为多年生落叶灌木,喜生长在河漫滩和沟渠边的深厚沙壤土中。安徽省霍邱县适宜种植杞柳,当地人自周朝以来就使用杞柳枝条编制生产、生活用品。2008年,柳编工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霍邱县柳编产业发展迅速,但杞柳种植面积却有所下降。下图为淮河流域(局部)地理事物分布图。据此完成36~38题。36.霍邱县适宜杞柳种植的自然条件主要有A.温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B.冬暖夏凉,气温年较差小C.山地丘陵广布,地形崎岖D.河滩众多,土壤深厚肥沃37.历史上对图示区域杞柳种植有利的地理事件有A.淮河流域人口外迁B.黄河泛滥经正阳关夺淮人海C.长江流域多次大旱D.全球气候冷暖干湿不断交替38.近年来,霍邱县杞柳种植面积有所下降的原因可能是①淮河上游水利治理工程成效显著②运输费用上升,柳编产业效益下降③城市化造成农村劳动力不断减少④柳编工艺失传,柳编制品质量降低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6.D杞柳喜生长在河漫滩和沟渠边的深厚沙壤土中,山地丘陵广布,地形崎岖不是适宜条件,C错。霍邱县适宜杞柳种植的自然条件主要有河滩众多,土壤深厚肥沃,D对。安徽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A错。冬季温和,夏季炎热,气温年较差大,B错。37.B历史上对图示区域杞柳种植有利的地理事件有黄河泛滥经正阳关夺淮人海,合河滩泥沙沉积增多,面积扩大,土层深厚,B对。淮河流域入口外迁不能使河滩面积增大,A错。长江流域多次大旱,全球气候冷暖干湿不断交替,不能提供杞柳适宜生长环境,不是有利地理事件,C、D错。高中地理植被专题全文共31页,当前为第16页。38.B近年来,霍邱县杞柳种植面积有所下降的原因可能是淮河上游水利治理工程成效显著,河滩泥沙沉积减少,侵蚀增强,土层变薄,①对。交通发展,运输费用应下降,②错。城市化发展,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造成农村劳动力不断减少,③对。柳编工艺目前未失传,柳编制品质量没下降,④错。B对,A、C、D错。高中地理植被专题全文共31页,当前为第16页。(人教版高中地理高考地理模拟试题精编(十七))光合作用是光生物化学反应,当达到某一光照强度时,若再增大光照强度,光合速率就不再增加,这种现象称为光饱和现象。植物在一定的温度下,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和呼吸过程中放出的CO2等量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补偿点。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分别代表植物光合作用对于弱光和强光的利用能力,可作为研究植物需光特性的两个重要指标。读甲、乙两图,完成39~41题。39.在适宜的温度和正常的CO2供应下,下列植物生长对光照的需求最高的是()A.高粱B.玉米C.小麦D.苔藓4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植物生长与光照强度呈负相关B.植物生长与光照强度呈正相关C.植物生长需要适宜的光照强度D.太阳光照过强对植物生长不利41.为促进作物生长,从光合作用角度考虑比较现实的措施是()A.增加田间的光照B.去除不需要的农作物幼苗C.增加田间CO2的浓度D.增施有机肥或者秸秆还田39.B根据图示曲线,达到光饱和点后,光照强度增加,光和速率不再增大。在适宜的温度和正常的CO2供应下,苔藓和小麦很快进入光饱和状态,说明这两种植物需光量不大,C、D错。高粱在光照较弱时,光合速率就已经很高,对光照强度要求小,A错。随着光照的增强,玉米光合速率缓慢增大,即需要较强的光照才能较好生长,对光照需求最高,B对。40.C根据图示曲线,阴生苔藓、浮游藻类,随着光照增强,光合速率先增大,后减小。说明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不一定呈正相关或负相关,A、B错。光补偿点与光饱和点的出现,说明植物生长需要适宜的光照,C对。高粱、玉米随着光照增强,光合速率不断增大,即强光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高粱、玉米的生长,D对。高中地理植被专题全文共31页,当前为第17页。41.B根据乙图,光照强度低于光补偿点时,植物分解有机物,释放CO2,呼吸作用强于光合作用。要保证植物枝叶有足够强度的光照,去除不需要的农作物幼苗,避免其消耗营养物质,B对。增加田间光照、增加田间CO2的浓度,实际操作成本较高,意义不大,A、C错。增施有机肥或者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肥力,不是从光合作用的角度分析,D错。高中地理植被专题全文共31页,当前为第17页。二、综合题42.(2016·济南调研)下图为我国温带季风区某山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某森林植被分布百分比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判断该山地森林植被类型,并归纳该山地森林植被的分布规律。(2)推测近几十年来该山地2000m以上森林植被比重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原因。【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山地林带集中分布在海拔1800~1900m的高度,再上为过渡带和高山苔原带,说明该地区山地主要林带为针叶林带,且山地针叶林带迎风坡和阴坡分布多。第(2)题,该山地2000m以上森林植被比重变化趋势及原因应主要从全球气候变暖对林带分布的影响方面进行分析。【参考答案】(1)该山地森林植被为(高山)针叶林。规律:集中分布于海拔1800~1900m的高度,其他高度分布较少,2000m以上背风坡、阳坡缺失;同一高度迎风坡、阴坡所占比重大,背风坡、阳坡所占比重小。(2)该山地2000m以上森林植被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原因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2000m以上气温条件有所改善,森林植被生长条件更加有利。43.(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9月大联考地理试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为研究气候变化对云杉生产力的影响,需要对不同环境中的云杉生长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采样分析。图中天山北坡的甲乙丙三地是某科研人员选取的部分采样点,调查显示自西向东,云杉分布的海拔由低到高。(1)天山北坡的云杉针叶林被称为“荒漠中的卫士”,试说明理由。(2)分析甲、乙、丙三地的云杉针叶林分布高度差异的原因。(3)调查结果鼎示,近年来气候变暖使云杉的生产力有所提高,请分析其原因。高中地理植被专题全文共31页,当前为第18页。(4)野外调查时,为能反映云杉生产力与自然环境要素关系的真实性,需要对采样地点进行挑选。请你设计一个比较恰当的采样点挑选标准。高中地理植被专题全文共31页,当前为第18页。【答案】(1)云杉对附近地区具有涵养水源、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的作用;该林区地处两大干旱荒漠盆地的中间地带,有力地维护调控荒漠地区的生态平衡;云杉保护山区农林生产和牧业基地的生产活动。因此被称为“荒漠中的卫士”。(2)甲位于天山北坡的西段,是天山朝西开口的河谷地带,是来自大西洋暖湿西风的迎风坡,降水量较大,水分条件优越,所以云杉分布的海拔较低;乙地和丙地位置偏东,位于大陆内部,来自大西洋的水汽越来越少,相同海拔高度上的降水量越来越少,水分条件越来越差,所以云杉的分布越来越高。(3)在比较寒冷的环境下,温度的升高可以促进植物代谢过程,增强植物光合作用;温度的升高可以促进有机物分解,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温度的升高还能延长植物的生长期,使植物能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光合作用,积累更多的光合产物,从而提高生产力。(4)云杉分布比较多,能形成成片的天然林;林地没有明显人为或自然的破坏和干扰;林地附近有气象站,能提供可靠的长时间序列的气象观测资料。(其他合理答案也可酌情给分)【解析】(1)天山北坡的云杉针叶林被称为“荒漠中的卫士”的理由主要从云杉林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作用,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特征进行分析。由于天山所处地区总体降水量较少,气候干旱,土地荒漠化比较严重,所以云杉对附近地区具有涵养水源、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的作用;该地区地处两大干旱荒漠盆地的中间地带,有力地维护调控荒漠地区的生态平衡;云杉还可以保护山区农林生产和牧业基地的生产活动生态环境效益明显,因此被称为“荒漠中的卫士”。(2)甲、乙、丙三地的云杉针叶林分布高度差异的原因主要从影响降水的因素角度分析。读图可知,甲乙丙为自西向东,由于该地位于西北内陆地区,降水主要来自西风带来的大西洋水汽,所以自西向东降水量逐渐减少,甲位于天山北坡的西段,是天山朝西开口的河谷地带,是来自大西洋暖湿西风的迎风坡,降水量较大,水分条件优越,所以云杉分布的海拔较低;乙地和丙地位置偏东,位于大陆内部,来自大西洋的水汽越来越少,相同海拔高度上的降水量越来越少,水分条件越来越差,所以云杉的分布越来越高。(3)近年来气候变暖使云杉的生产力有所提高的原因主要从气温升高对于植物生长的作用角度分析。在比较寒冷的环境下,温度的升高可以促进植物代谢过程,增强植物光合作用;温度的升高可以促进有机物分解,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温度的升高还能延长植物的生长期,使植物能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光合作用,积累更多的光合产物,从而提高生产力,从而使得云杉林的生产力提高。高中地理植被专题全文共31页,当前为第19页。(4)反映云杉生产力与自然环境要素关系的采样点的选择方法主要从林木分布、人类活动的干扰、气象条件稳定等方面考虑。从林木分布看,应当选择在云杉分布比较多,能形成成片的天然林;从人类活动的影响看,应当在林地附近没有明显人为或自然的破坏和干扰;从气候条件看,林地附近有气象站,能提供可靠的长时间序列的气象观测资料。高中地理植被专题全文共31页,当前为第19页。【点睛】植被的垂直分布可以概括以下规律:①基带为当地典型的植被带。②在各森林地带内,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与随着纬度的增加,植被类型的变化大题一致,垂直带可以看作水平带的缩影。但二者存在差异。如落叶阔叶林带在典型的亚热带以南退出各垂直带,寒温带针叶林也只限于亚热带以北的山地。另一方面,一些山地植被带,如高山灌丛带和高山草甸带是水平带中所没有的。③植被带中每个植被带的下限海拔高度向两极逐渐降低,森林带的上限海拔高度也有类似规律。④垂直带中每个植被带的宽度互不相同,且随气候差异而变化。⑤山体越高,垂直带谱越完整。4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这几种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3~5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桉”。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速生桉作为造纸原料。下图中a、b分别示意该地速生桉种植前、后的变化。(1)读图a,分析当地沼泽获得稳定水源的原因及过程。(2)读图b,分析种植速生桉后当地其他植被的变化及原因。(3)简述我国西南地区引种速生桉发展造纸业的理由。(4)就降水条件简述我国西南地区不适宜大面积种植速生桉的原因。【解析】第(1)题,图a沼泽的水位和地下水水位持平,说明沼泽的水源自地下水。其稳定的原因是山坡上地下水水位稳定,植被能涵养水源;其过程可逆推地下水—下渗的雨水—植被截留大气降水。第(2)题,从图b中可以看出植被较移植前稀疏、沼泽的面积较移植前缩小。从图中地下水水位的变化可以看出地下水水位下降,原因是桉树消耗大量的地下水,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第(3)题,引种桉树发展造纸业的理由主要从原料、就业、经济的角度来分析。第(4)题,该问本质上是考查热带雨林气候和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降水的差异。【参考答案】(1)原因:山坡上的天然次生林和灌丛能涵养水源。过程:截留大气降水,减缓地表径流,增加雨水下渗,(在山地形成水分蓄积地带,)(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水)为沼泽提供稳定的水源。(2)植被变化:天然次生林和灌丛退化;沼泽萎缩。原因:速生桉大量消耗地下水,地下水水位下降。高中地理植被专题全文共31页,当前为第20页。(3)速生桉适应性强,成材快,是良好的造纸原料。发展造纸业能增加就业,创造产值,带动相关产业发展。高中地理植被专题全文共31页,当前为第20页。(4)(我国西南地区属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低于热带雨林区;(有旱、雨季之分,)旱季时间较长,降水较少。45.(河南省濮阳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苔原主要分布在环北冰洋的大陆沿岸及岛屿上,而距离北冰洋遥远的长白山之巅也拥有这类极地植被,实属珍稀,长白山也因此被称为“北极的飞地”。长白山保存着完整的从温带到极地的垂直分布森林植被景观,7月份,在海拔2100米的无林地带上,花瓣洁白的宽叶仙女木、有着蓝色蝶形花朵的高山棘豆和低矮的苞叶杜鹃竞相开放(如图7),大地宛若色泽明艳的花毯,山地苔原成为令人心驰神往的空中花园。图6示意长白山苔原带分布位置。图6图7(1)简析长白山之巅有利于山地苔原带形成的自然条件。(8分)(2)推测长白山之巅苔原带植被的主要特征。(6分)(3)分析长白山能够保存完整的从温带到极地的垂直植被景观的原因。(8分)答案:(1)长白山纬度位置高,冬季寒冷漫长(2分);海拔高,夏季凉爽,常年气温低(2分);降水丰沛,全年湿度大(2分);成土时问短,土壤发育程度低,土壤较为贫瘠(2分)。(2)植株矮小,贴地生长(2分);植物根系浅而发达(2分);植物花期短(2分)。(3)长白山面积大,物种丰寓(2分);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2分);山地海拔高,水热条件垂直变化显著(2分);长白山开发较晚,植被受人类破坏程度小(2分)。46.(广东省汕头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2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草地生物多样性对人类干扰的响应是近年来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生物多样性增加,生态系统将变得稳定。在生物多样性的表示方法中,“重要值”是一项重要指标,它表示了某种植物在该区域生态环境中所占的地位,数值越大,数量越多,区域主导性越强。通常认为,施肥能导致植物重要值的改变,进而引起草场生物多样性的变化,我国一环境研究小组在温带某水分条件较好的天然草场,连续两年进行人工施肥实验。下图示意施肥后引起的草类变化情况。该草场主要由ABCD四类牧草组成。高中地理植被专题全文共31页,当前为第21页。高中地理植被专题全文共31页,当前为第21页。(1)请指出施肥前该天然草场原有的优势物种,并说明判断理由。(4分)(2)分析在高浓度施肥条件下,该天然草场生态环境的变化。(10分)⑶实验结果对我国此类草场的天然牧草生产有何启示?(8分)答案:(22分)(1)优势物种为A,施肥前A的重要值最高,说明其在草场中占主要地位(4分)(2)高浓度施肥条件下,A类牧草的重要值急剧增大,说明其数量迅速增加,可能挤占其它牧草的生存空间;其它牧草数值呈下降趋势,说明生长受到抑制。该草场整体生物多样性呈减少趋势;最终导致草场生态环境恶化。(10分)(3)控制畜牧业的规模,减小对牧草的需求量;防止为提高产草量而过度施肥;中低浓度施肥,或合理施肥;加强草场生态监测,防止出现草类多样性减少。(8分)47.(湖北省武汉市2018届高三毕业生二月调研文综地理试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早春短命植物是在干旱地区,植物利用早春雨水和融化的雪水提供的土壤湿度和一定的温度而生长发育,并在夏季干热季节来临之前短短两个月左右时间里迅速完成生活史,其整个植株或地上部分死亡,以种子或地下器官休眠度过对植物生长不利季节的植物种群”。我国新疆伊犁一带短命植物种类非常丰富。每年的春季,天山山谷鲜花绽放,形成一定规模的“花海”。但这里的鲜花花期很短,只有短短的两个月时间左右。下图为我国西部伊犁河谷山地植被垂直带内春季典型花卉分布及盛开时间示意图。(1)概括伊犁河谷山地早春短命植物多样性的分布规律。(2)说明伊犁河谷山地春季典型花卉绽放的时间变化规律并分析原因。(3)归纳影响该地早春短命花卉的数量和茁壮程度的主要因素。47.【答案】(1)该地早春短命植物多样性(花卉种类)分布沿海拔高度变化是单峰变化规律;1100米以下的荒漠草原带和2500米以上的高山草甸带内的春季典型花卉类较少;1100米至2500米之间的森林带内的春季典型花卉种类较多。高中地理植被专题全文共31页,当前为第22页。(2)河谷地带春季典型花卉绽放时间较早,自河谷向高海拔地区花卉绽放的时间逐渐推迟。主要原因是河谷地带海拔较低,入春时间较早,积雪融化较早;自河谷向两岸山坡,海拔越高,入春时间越晚,积雪融化越晚。高中地理植被专题全文共31页,当前为第22页。(3)适宜的温度;丰沛的雨水和积雪融水;适宜的土壤湿度。48.(山东省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我国东部某山地发育有典型的高山苔原带,其土壤有机质丰富,但土层较薄,砾石比重较高。该高山苔原带的2140-2220米海拔处,以耐寒矮小灌木和苔藓地衣为主,草本植物难以生长,仅零星分布于“特殊区域”。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近几十年来,草本植物不断入侵至2140—2220处的苔原带,而其原有灌木开始萎缩退化。某地理科考队调查该程区域时发现,不同海拔高度和坡度的草本植物入侵程度有显著差异(如下图所示)。笞原带植被与土壤间的联系密切,土壤理化性质会因植被类别变化而发生较大的改变。随着该区域草本植物入侵的加剧,被侵入地区的土壤水分增加,而有机质含量呈减少趋势。(1)判断草本植物入侵前零星分布之“特殊区域”的所在部位,并说明判断依据。(2)说明坡度较大部位易被草本植物入侵的原因。(3)分析草本植物入侵后土壤水分增加、有机质减少的原因。【答案】(1)较低海拔、陡坡处。依据:草本植物易入侵的部位是低海拔和高坡度,说明在该自然环境下草本较灌木具有竞争优势(2)土壤较薄,草本植物较灌木易于着生和定植(3)与灌木相比,草本涵养水源能力较强:草本入侵导致灌木减少,生物量减少耗水量减少;灌木减少,枯枝落叶量减少,有机质来源量减少,有机质含量呈减少趋势。【解析】(1)2140-2220米海拔处,以耐寒矮小灌木和苔藓地衣为主,草本植物难以生长,仅零星分布于“特殊区域”,“特殊区域”指较低海拔、陡坡处。根据图示,草本植物易入侵程度高,海拔低,坡度大,说明在该自然环境下草本较灌木具有竞争优势。(2)坡度较大部位的土壤较薄,草本植物较灌木易于着生和定植,所以易被草本植物入侵。(3)植被与土壤间的联系密切,土壤理化性质会因植被类别变化而发生较大的改变。与灌木相比,草本涵养水源能力较强,耗水量少,所以土壤水分含量增加。灌木减少,枯枝落叶量减少,有机质来源量减少,有机质含量呈减少趋势。49.(湖北省沙市中学2018届高三高考冲刺第一次考试)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高中地理植被专题全文共31页,当前为第23页。垫状点地梅是一种先锋植物(群落演替中最先出现的植物,能够在严重缺乏土壤和水分的地区生长),是我国特有物种。其根长出短枝紧密地挤在一起,形成厚实而有弹性的垫子,贴伏于地面,具有很强的喜光性。左下图示意垫状点地梅覆盖度与气温降水的关系(图中黑色圆面积代表垫状点地梅覆盖度大小),右下图示意垫状点地梅的景观图。高中地理植被专题全文共31页,当前为第23页。(1)推测垫状点地梅在我国的分布特征。(2)分析垫状点地梅植物体平均温度明显高于当地平均气温的原因。(3)分析垫状点地梅作为先锋植物对当地自然环境的有利影响。【答案】(1)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山地、高原地区;随海拔上升其数量先增加后减少;迎风坡数量多于背风坡;阳坡数量多于阴坡(2)垫状点地梅生存的地区海拔高,大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白天太阳辐射强,垫状点地梅吸收的太阳辐射能多,温度高;贴伏于地表的垫状结构保温作用强,而且有利于抵御寒风,减少热量交换;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水汽等的含量少,吸收地面辐射少,气温低;晚上保温作用弱,热量容易丧失,气温降低得更多(3)加快岩石风化,促进土壤的形成;留住水分和热量,改善生物的生存环境;提高当地生物多样性【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理事物分布特征的分析,生物对自然环境的适应以及大气的受热过程,生物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1)本题主要考查地理事物分布特征的分析。推测垫状点地梅分布特征,需要结合点状地梅的生长习性,由材料分析可知,点状地梅能够在严重缺乏土壤和水分的地区生长,我国的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土壤贫瘠,适合垫状点地梅的生长。从垫状点地梅覆盖度与气温降水的关系可知,垫状点地梅是以生长的年平均气温在零下2摄氏度到2摄氏度之间,温度过高和温度过低都不适宜,因此判断垫状地梅应该分布在西部的山地和高原,而且其分布随海拔上升其数量先增加后减少;迎风坡降水较多,因此数量多于背风坡;阳坡光照条件较好,因此阳坡数量多于阴坡。(2)本题主要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由上题分析可知,垫状地梅主要分布在海拔较高的高原和山地,这些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白天太阳辐射强,垫状点地梅吸收的太阳辐射能多,温度高;而且从垫状地梅的形态来看,其贴伏于地表的垫状结构具有保温作用,而且有利于抵御寒风,减少热量交换,从而温度较高;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水汽等的含量少,吸收地面辐射少,降温快,气温低;晚上由于空气稀薄,保温作用弱,热量容易丧失,气温降低得更多,因此温度较低。高中地理植被专题全文共31页,当前为第24页。(3)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可以利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来进行分析植被对岩石、土壤、生态、生物等自然要素的影响。植被的生长能够加快岩石的风化,促使土壤的形成,植被的存在,能够减少水分的蒸发和热量的流失,从而能够留住水分和热量,改善生物的生存环境,提高当地生物多样性。高中地理植被专题全文共31页,当前为第24页。50.(河北省保定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植被覆盖度是指某一区域植物(包括茎、叶、枝)垂直投影面积与该地域面积的比率,气候地形、人类活动都显著影响覆盖度的变化。宁夏位于黄土高原西北,南高北低,山地迭起,平原错落,植被类型、气候特征、农业活动差别较大。图5-1为宁夏区域划分示意围,图5-2示意宁夏不同区城植被覆盖度的年际变化。(1)分析南部山区植被覆盖度较高的原因。(2)宁夏植被覆盖度也会随季节变化而变化。推断宁夏植被覆盖度随季节的变化特点并说明理由。(3)描述贺兰山东麓植被覆盖度的年际变化特点并解释原因。【答案】(1)南部山区纬度较低,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地带,水热条件较好,利于植物生长,所以植被覆盖度高。(2)季节变化特点:(春)夏季植被覆盖度较高,(秋)冬季植被覆盖度较低。理由:该地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自然植被以温带草原、温带荒漠、山地落叶阔叶林为主,(春)夏水热条件较好,植被生长较好,植被覆盖度较高;当地农作物春种秋收,一些地区(春)夏季有农作物生长,植被覆盖度较高,(秋)冬季农作物已收获,植被覆盖度降低。(3)特点:年际变化很大(或1997年最大,2004年最小,总体呈下降趋势。原因:受气候条件和人类活动影响贺兰山东麓植被覆盖度的年际变化很大(或降水较多或春夏气温较低的年份贺兰山东麓植被覆盖度会较高,相反会较低);人类过度开垦、过度放牧导致荒漠化加剧,使植被覆盖度降低。【解析】(1)宁夏南部山区植被覆盖度较高的原因要结合影响植被覆盖率的因素(气温、降水)等角度分析。南部地区纬度低,气温高,且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所以植被覆盖度高。(2)宁夏植被覆盖度随季节的变化特点并说明理由需要结合不同季节的水热条件对植被生长的影响角度分析。夏季气温高,水热条件好,而冬季气温低,降水少,农作物也已经收获,所以夏季植被覆盖度高于冬季。高中地理植被专题全文共31页,当前为第25页。(3)贺兰山东龍植被覆盖度的年际变化特点要结合上右图从整体变化及极值角度叙述。读图可知,整体变化大,尤其是在1997年最大。解释原因要从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度的影响角度分析。受气候条件和人类活动影响贺兰山东麓植被覆盖度的年际变化很大,比如降水的年际变化影响植被覆盖度,同时人类过度开垦、过度放牧导致荒漠化加剧,使植被覆盖度降低。高中地理植被专题全文共31页,当前为第25页。51.(山东省烟台市2018届高三4月模拟考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物种生长的范围和生长条件的研究,日益为地理学界研究所重视。“红石滩”景观,是橘色藻附着于岩石上呈现的景观,主要分布在川西、滇西北、藏东南等雪山冰川附近的河谷里,它的形成必须要满足有大量原生的石头(即表面干净、没有任何其他植物生长)。下图示意四川西部贡嘎山“红石滩”景观(注:郁闭度指森林中乔木树冠遮蔽地面的程度,它是反映林分密度的重要指标)。(1)说明“红石滩”景观形成需要的条件。(2)分析“红石滩”景观在我国西南地区分布海拔较高的原因。(3)指出贡嘎山郁闭植被东、西坡分布上限的差异并分析原因。(4)简述“红石滩”景观多分布在郁闭植被分布区附近的原因。【答案】(1)温度较低的气温条件;潮湿干净的环境;大量裸露的原石环境;丰富的矿物等(2)山地为主的地形,地形复杂多样;纬度较低,但平均海拔较高,山体上部气温较低,满足“红石滩”景观形成的条件等(3)差异:西坡分布的上限高于东坡。主要原因:贡嘎山西侧受来自印度洋西南季风的影响,地处迎风坡降水丰富水热组合状况好,植被生长茂密,郁闭度高(4)相比较高的流石滩郁闭植被分布区海拔较低,温度适宜;郁闭植被分布区多河谷,湿度大,构造活跃及大量泥石流发育的途经区,为“红石滩”景观提供了较多的原石;相比海拔较低处,郁闭植被分布区人为破坏较少等【解析】整体分析:本题主要通过“红石滩”考察垂直自然带分布规律。准确提取材料中的信息是解答该题的关键,读图“红石滩”分布在海拔4000米左右的山地可得出其形成需要较低的气温,且有大量原石,藻类植物的生长需要潮湿的环境;根据所学知识:水热条件以及组合状况是影响垂直自然带分布的主要因素。垂直自然带的分布受纬度位置的影响,纬度越低,同一自然带分布海拔较高。(1)由材料中“红石滩”景观主要分布雪山冰川附近的河谷里可以得出其形成的条件为:海拔高,气温低,空气潮湿。橘色藻附着于表面干净的原生岩石上,丰富的矿物为藻类生长提供养分。(2)根据所学知识,我国南方以亚热带气候为主,纬度低、热量丰富,高海拔地区气温较低,可满足橘色藻及红石滩形成的条件。高中地理植被专题全文共31页,当前为第26页。(3)影响植被生长状况的条件主要是水热以及组合状况,我国西南地区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显著,西坡为迎风坡,降水丰富,水热条件好,植被生长茂密,郁闭度高。高中地理植被专题全文共31页,当前为第26页。(4)读图郁闭植被分布区,位于流石滩下方,海拔4000米左右。相比较高的流石滩,郁闭植被分布区海拔较低,温度适宜;郁闭植被分布区多河谷,湿度大。构造活跃及大量泥石流将上方流石移至郁闭植被分布区,为“红石滩”景观提供了较多的原石。郁闭植被分布区海拔较高人为破坏较少等。【点睛】该题考查学生获取地理信息、运用信息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能力要求较高。依据红石滩形成的条件,推理当地的地环境,使问题地理化,对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要求较高。也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52.(2018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Ⅲ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海藻森林是由巨型海藻所构成的海底森林,许多鱼类生活在海藻森林。蒙特雷半岛(见下图)海域分布有世界著名的海藻森林。在蒙特雷半岛上有一种原生植被——辐射松,其干形差、分枝多、生长缓慢,经过漫长岁月的蔓延,总面积也仅有数千公顷。材料二辐射松在1859年落户新西兰后,水土适宜,生长速度快。20世纪20年代后,新西兰兴起强大的辐射松造林高潮,大量的人工林在不适合集约农业利用的火山台地、海岸、河岸、沙丘和贫瘠的丘陵地带兴起,新西兰由一个森林危机国家转变为针叶林木材出口第一大国,大量原木、人造板、纸浆等源源不断供应国际市场,中国已逐渐成为新西兰针叶材原木第一大进口国。材料三“蒙特雷半岛”位置示意图(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列举蒙特雷半岛海藻森林的生态意义。(2)结合材料分析辐射松在蒙特雷面积难以扩大,而在新西兰迅速蔓延的原因。(3)指出新西兰引种辐射松所带来的土壤改良效益。(4)推测中国成为新西兰针叶材原木第一大进口国的原因。【答案】(1)为鱼类提供食物和生存空间;净化海水;有利于维护生态稳定性。(2)蒙特雷为地中海气候,雨热不同期,水热条件较差;新西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新西兰有大片不适合集约农业利用的土地,适合辐射松生长;新西兰兴起强大的辐射松造林高潮。高中地理植被专题全文共31页,当前为第27页。(3)植被覆盖率提高,枯枝落叶和动物遗体、排泄物增加,有利于增加土壤有机质来源;有利于保持水土,减少土壤侵蚀,保持土壤肥力。高中地理植被专题全文共31页,当前为第27页。(4)中国经济稳步发展,林木产品需求量增加;林木砍伐程度高,再加上生态保护等措施的实行,林木供给量不足;新西兰林木资源因造林变得丰富,大量出口。【解析】(1)海藻森林的生态意义,可迁移所学知识(陆地森林的生态意义),从为鱼类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净化海水、维护生态稳定性等方面回答。(2)本题要从两方面分析,首先是辐射松在蒙特雷面积难以扩大的原因,即地中海气候,水热条件差;其次是在新西兰迅速蔓延的原因,即水热条件好、适宜土地面积广、辐射松造林高潮兴起。(3)新西兰引种辐射松所带来的土壤改良效益,可主要从增加土壤有机质(枯枝落叶和动物遗体、排泄物)和保持水土等方面考虑。(4)中国成为新西兰针叶材原木第一大进口国的地理背景主要从中国市场需求量增加而国内供应能力不足、新西兰林木大量出口等方面考虑。53.(2018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Ⅲ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山顶苔藓矮曲林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等在山顶或山脊,受山地特殊环境影响(山顶效应)演化形成的植被类型,也被称为“雾林”。其树木弯曲变形、低矮且粗壮(右图);枝干或叶片上密被有附生的苔藓植物。鉴于其生境的独特性和分布的特殊性,近年来备受关注,有关专家呼吁应加强保护。左图示意中国南方山顶苔藓矮曲林分布。(1)山顶苔藓矮曲林又被称为“雾林”,试对此作出合理解释。(2)分析山顶苔藓矮曲林生长缓慢、“矮曲”的原因。(3)推测我国山顶苔藓矮曲林分布高度的东西向变化及原因。(4)说明加强山顶苔藓矮曲林保护的原因。高中地理植被专题全文共31页,当前为第28页。【答案】(1)植被茂密,蒸腾作用和保湿作用大,空氕湿度大;地面辐射强,散热快,空气中的水汽易凝结成雾;山地复杂的地形有利于水汽上升,冷凝成雾(2)由于潮湿多雾,日照少;气温低,热量少;土层浅薄,贫瘠,植物生长缓慢。在强烈山风的持续作用下,树木弯曲变形甚至匍匐地面;冷湿使得植物向上生长受阻(3)变化:分布高度自东向西升高(或分布高度白西向东降低)。原因:山顶苔藓矮曲林受山顶效应影响形成的,我国自东向西地势升高(或我国白西向东地势降低),所以其分布高度也随之升高(或降低)(4)山顶苔藓矮曲林生长环境恶劣,生态脆弱;人类活动不当(转为农地、采药等)的威胁日益严重;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环保功效;生境独特,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高中地理植被专题全文共31页,当前为第28页。【解析】整体分析:山顶苔藓矮曲林植被茂密,空气湿度大,水汽易凝结成雾,又被称为“雾林”。山顶多雾、气温低、土壤贫瘠,植物生长慢。山风强烈,树木弯曲变形甚至匍匐地面,矮曲。保护原因可以从生态环境脆弱、生态功能、科研价值等方面分析。(1)山顶苔藓矮曲林植被茂密,蒸腾作用和保湿作用大,空气湿度大。山顶地面辐射强,散热快,空气中的水汽易凝结成雾。山地复杂的地形有利于水汽上升,冷凝成雾。所以山顶苔藓矮曲林又被称为“雾林”。(2)由于潮湿多雾,日照少。山顶海拔高,气温低,热量少。山地土层浅薄,土壤贫瘠,植物生长缓慢。在强烈山风的持续作用下,树木弯曲变形甚至匍匐地面。冷湿使得植物向上生长受阻。所以山顶苔藓矮曲林长成“矮曲”。(3)我国山顶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