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进校园讲座_第1页
中医进校园讲座_第2页
中医进校园讲座_第3页
中医进校园讲座_第4页
中医进校园讲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进校园讲座..第一页,共80页。一、中医生命观

(一)生命的物质观(二)生命的运动观第二页,共80页。(一)生命的物质观——

精、气、神是生命的三大要素

“人之气血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灵枢·本脏》第三页,共80页。(1)生命的物质基础——精精:是构成生命个体的最基本物质,是人体生长发育及各种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夫精者,身之本也。”

——《素问·金匮真言论》第四页,共80页。中医学中“精”的多层次含义精广义之精:泛指精、气、血、津液、髓等一切精微物质,统称“精气”;狭义之精:具有繁衍后代作用的生殖之精,

是精的本始含义;后天之精(水谷之精、脏腑之精)特指之精:先天之精

(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第五页,共80页。人体之精的组成人体之精先天之精

(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后天之精肾藏精水谷之精脏腑之精脾(胃)运化肾精肾气(元气)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气转输培育充养活力资助第六页,共80页。精盈则生命力强,适应能力及抗病能力强;精亏则生命力减弱,适应能力及抗病能力差。

精与生命力的关系第七页,共80页。(2)生命活动的动力——气气:是构成人体体的基本物质,又是人体

生命的动力,是形成生命活动的根本保证。“天地合气,命之曰人。”

——《素问·宝命全形论》“天饲人以五气,地饲人以五味。”——《素问·六节藏象论》第八页,共80页。人体之气的组成气先天之气(元气):由肾所藏的先天之精所化生。后天之气(宗气)自然界清气:由肺吸入。水谷之气(营气、卫气):

由脾胃运化的水谷之精所化生;第九页,共80页。“气”具有无限的活力。人之所以有生命,就是人体之“气”活力的表现。人体生命力的强弱、生命的寿夭、元气的盛衰存亡、新陈代谢的气化过程等生命的现象,均本源于气机的升降出入运动。气与生命的关系《素问·六微旨大论》说:“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

第十页,共80页。(3)生命的主宰——神神狭义的神: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情感活动等。广义的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者和外在表现;“心神”(心藏神)第十一页,共80页。神充则身强,神衰则身衰;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神与生命的关系第十二页,共80页。人身“三宝”的关系精、气、神三者之间可分不可离,称为人身“三宝”。神气精化统驭生、摄(基础)(主宰)(动力)精充、气足、神旺是生命充满活力的根本保证。第十三页,共80页。(二)生命的运动变化观

——

生、长、壮、老、已是生命的自然规律

“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

——《素问·六微旨大论》第十四页,共80页。(1)生命是天地之气运动的产物古代哲学认为,天地之气的运动交感,产生了万物,产生了生命。生命是具有生长、发育活力,并按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过程。人是万物之一,故《素问·宝命全形论》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中医养生学认为,人的生命,是父母交媾、阴阳交合的产物;人出生后,又依赖自然界不断供养而维持着生长、发育的活力。所以,“生、长、壮、老、已”,是人类生命过程的自然规律。第十五页,共80页。(2)生命是运动变化的过程生长发育期成熟壮盛期衰老死亡期生命发展过程第十六页,共80页。1.生命发展规律及其分期(1)《素问·上古天真论》以女子七岁、男子八岁为不同的生理阶段,分为三期:

第一期,生长发育期:女子“七岁”至“二七”,男子“八岁”至“二八”;

第二期,成熟生殖期:女子“二七”至“七七”,男子“二八”至“八八”;

第三期,衰老期:女子“七七”以后,男子“八八”以后。

第十七页,共80页。《素问·上古天真论》原文摘录(一)“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第十八页,共80页。《素问·上古天真论》原文摘录(二)“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鬃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第十九页,共80页。(2)《灵枢·天年》则以每十岁为一个生理阶段,亦包括三期:

第一期,生长发育期:

30岁以前;

第二期,成熟(壮盛)期:30岁至50岁;

第三期,衰老(死亡)期:50岁至90岁;90岁以后大部分人走向死亡。百岁老人少见,被称为“人瑞”。第二十页,共80页。《灵枢·天年》原文摘录“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二十岁,血气始盛,肌肉方长,故好趋。三十岁,五脏大定,肌肉坚固,血脉盛满,故好步。四十岁,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荣华颓落,发颇斑白,平盛不摇,故好坐。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减,目始不明。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九十岁,肾气焦,四脏经脉空虚。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

第二十一页,共80页。2.生命发展过程中的男女差异《素问·上古天真论》还指出:一是女性生长发育时间较男性早,而男性生长发育期比女性长;二是女性形态方面的衰老比男性出现得早;三是女性衰老过程多从属阳的阳明经脉开始;而男性衰老从属阴的(肝)肾脏开始。总的说来,女性衰老现象虽然比男性出现得早,但其衰老进程较为缓慢;男性衰老现象出现得比较晚,但其衰老进程却相对地要快一些。其结果则是女性的寿命比男性较长。第二十二页,共80页。(3)生命的运动形式

聚、散、离、合、升、降、出、入“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庄子·知北游》第二十三页,共80页。二中医寿夭观

(一)人类的寿限(二)影响寿夭的因素(三)衰老的机制第二十四页,共80页。千年寿星长寿象征彭祖,姓篯名铿,颛顼玄孙,生于夏代,至殷末时已七百六十七岁(一说八百余岁)。上古传说中的养生家,创五大“彭祖养生术”

。导引术服气术摄养术饮食术房中术第二十五页,共80页。(一)人类的寿限——天年(1)寿命的概念及衡量尺度(2)天年的含义及期限(3)个体寿命长短的年龄尺度第二十六页,共80页。(1)寿命的概念及衡量尺度

寿命:是指从出生经过发育、成长、成熟、老化以至死亡前机体生存的时间。人类通常以年龄作为衡量寿命长短的尺度。

第二十七页,共80页。年龄的计算方法一般计算年龄的方法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时间年龄,又称历法年龄,是指人出生以后经历多少时期的个体年龄。我国常配以生肖属相,以出生年份来计算其岁数,一般由虚岁或足岁计算年龄。另一种是生物学年龄,是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脏器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演变和衰老情况。在生物学上又可分为生理年龄与解剖年龄。此外,还有“心理年龄”,是指由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所造成的人的主观感受的老化程度。即主观感受年龄,也称“社会心理年龄”,用以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机体结构和功能的衰老程度。第二十八页,共80页。(2)天年的含义及期限

1.“天年”的含义世上一切生命都有其相对固定的生存极限,用时间作为单位将这种相对固定的生命的生存极限表现出来,即是所谓的寿限——寿命的极限。人类的寿限称之为“天年”。——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天,即天赋、自然;年,年龄、年限。

天年,天赋的年寿,即自然寿命、寿数。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其知道者……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第二十九页,共80页。中国古代养生家、医家一般认为在百岁到百二十岁之间;目前,医学上公认的人类寿命是110~150岁之间。2.天年的期限《尚书·洪范篇》说:“寿,百二十岁也。”《灵枢·天年》说:“人之寿百岁而死”;“百岁乃得终”;“百岁……形骸独居而终矣”。第三十页,共80页。(3)个体寿命长短的年龄尺度上寿(寿考):100/120岁以上中寿:80/100岁以上下寿:60/80岁以上夭亡:不及寿数,短命而死者“三老”第三十一页,共80页。(二)影响寿夭的因素(1)先天禀赋(2)后天因素第三十二页,共80页。(1)先天禀赋禀赋:系指父母授与子女的天资与体质,

也可统称人一切的体魄、智力等方面的素质。认为先天禀赋强弱是人体寿夭决定性因素的学说,包括:体质说(《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是最古老的体质学说)和命门元气说。后者是对前者的补充和发展。第三十三页,共80页。体质——生命形成过程中的个体差异体质:是指人类个体在生命过程中,由遗传性和获得性因素所决定的表现在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活动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性。体质的强弱与先、后天都有关系:先天在于优生优育,后天在于养生保健。养生保健中应注意两点:一是增强体质,使正气强盛;二是因人而宜,因体质不同而养生。

第三十四页,共80页。命门——“立命之门”中医对命门的形态、部位有不同见解,但其生理功能与肾息息相通的认识一致:肾阳即命门之火,肾阴即命门之水;肾阴、肾阳,即是真阴、真阳或元阴、元阳。称肾为“命门”,无非是强调肾(“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命门藏“元气”的多少是先天遗传的,其量恒定。故人的寿命极限由遗传决定,只能通过后天调摄保养,避免额外消耗,争取达到极限。人的先后天情况不同,便形成寿夭的个体差异。第三十五页,共80页。寿夭与禀赋高低的关系禀赋高的人则精充、气裕、神明,体格强健,适应能力及抗病能力强,寿命一般比较长。禀赋低的人则精亏、气虚、神衰,形体羸弱,适应能力及抗病能力差,寿命一般比较短。第三十六页,共80页。禀赋高低与父母的关系禀赋高低取决于父母的元气以及精血的充盛程度。父母禀赋高,元气充沛,精血旺盛,则子女的禀赋亦高;反之,父母禀赋低,元气不足,精血亏乏,则子女的禀赋亦低。

第三十七页,共80页。《东医宝鉴》原文摘录“人之寿夭各有天命存焉,所谓天命者,天地父母之原气也,父为天,母为地,父精母血盛衰不同,故人之寿天亦异。其有生之初受气两盛者,当得中上之寿;受气之偏盛者,当得中下之寿;受气之两衰者,能保养仅得下寿,不然多夭折。”

第三十八页,共80页。寿征——禀赋高低的反映禀赋高低可以通过人体的形态、面部特征以及气质反映出来,这些反映称为寿征。第三十九页,共80页。【丁聪——古趣图一集】

彭祖面长汉武帝对群臣云:“《相书》云:‘鼻下人中长一寸,年百岁。’”东方朔忽大笑,有司奏不敬。朔免冠云:“不敢笑陛下,实笑彭祖面长。”帝问之,朔曰:“彭祖年八百,果如陛下言,则彭祖人中长八寸,面长一丈余矣。”帝亦大笑。

——《雅谑》第四十页,共80页。改变先天禀赋的措施先天禀赋可以通过优生优育来改变。从养生角度而言:一要避免近亲繁殖,提倡远远结合;二要选择好男女婚育的年龄;三要实行胎教。

第四十一页,共80页。(2)后天因素地理环境社会因素行为因素疾病损伤第四十二页,共80页。寿夭与后天调摄的关系先天禀赋不足,后天着力调养,可通过后天养先天,使寿命增长;先天禀赋好,但后天不调摄,也难以达到父母所赋予的寿数。

第四十三页,共80页。《素问·上古天真论》论“早衰”原因“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第四十四页,共80页。后天调摄的措施养生保健的具体方法:神志调摄饮食合理起居规律运动健身娱乐养心节制房事驱避外邪针灸按摩

药物养生第四十五页,共80页。(三)衰老的机制

(1)衰老过程及老年人的年龄界限(2)衰老的原因及老化的征兆(3)延缓衰老的措施第四十六页,共80页。(1)衰老过程及老年人的年龄界限

1.衰老的概念、分类及特点衰老:或称为衰退,是一个随着时间推移,机体的形态、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组织器官之间的协调控制以及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等都逐渐出现退行性变化的演变过程。衰老分为两种:一种是生理性衰老,一种是病理性衰老。第四十七页,共80页。生理性衰老生理性衰老:指随年龄的增长到成熟期以后所出现的生理性退化,也就是人体在体质方面的年龄变化,这是一切生物的普遍规律。其随增龄而出现,发生于成熟期以后,全部过程连续发生不可逆转,具有原发性、进行性、普遍性及障碍性的特点。第四十八页,共80页。病理性衰老病理性衰老:又称为早衰,是由于内在的或外在的原因使人体发生病理性变化,使衰老现象提前发生。其伴随着某一病理过程而出现,不具备原发性及普遍性的特点。因此,防治疾病,阻止病理性衰老的发生,对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第四十九页,共80页。2.衰老过程的分期

医学界常按照时序(间)年龄把衰老过程划分为三个时期:

渐衰期(老年前期):40岁至59岁

衰老期(老年期):60岁至80岁

高龄期(高寿期或长寿期):80岁以上第五十页,共80页。医学领域中通常表示年龄的方法

时序(间)年龄——取决于出生时期的长短,即实际年龄;生物学年龄——取决于组织器官结构和生理功能衰老的程度。第五十一页,共80页。第五十二页,共80页。周老养生经验《内经》武术气功京剧书法绘画周信有(1921年2月——)饮食“六少六多”:少烟多茶少酒多水少食多嚼少盐多醋少肉多菜少糖多果第五十三页,共80页。3.老年人的年龄界限我国古代文献中的记载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以50岁为界限;二是以70岁为界限。目前国际上通常以50岁为初老界限,以65岁为老年界限。因此,可以认为老年人的年龄界限,一般在60岁左右。第五十四页,共80页。(2)衰老的原因及老化的征兆

1.衰老的原因

中医学认为引起衰老的根本原因,在于五脏虚衰、精气亏损、阴阳失调所致。引起早衰的原因:社会因素、环境因素、遗传因素、七情太过、劳逸失度,等等。第五十五页,共80页。2.老化的征兆形态改变诸窍不利神志变化血脉异常适应能力及抵抗能力下降阴痿第五十六页,共80页。《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原文摘录“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年六十,阴痿,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泣俱出矣”。

第五十七页,共80页。(3)延缓衰老的措施归根结底,五脏坚固,功能强健,精气充沛,衰老减慢,生命活动旺盛,易长寿;反之,易夭折寿命或短寿。五脏坚固或虚衰与否,关系到机体衰老或长寿与否,因此养生防病应注意调补五脏,其中以调补肾气、调理脾胃为重点。第五十八页,共80页。重视肾气(“先天之本”)的调补重视脾胃(“后天之本”)的调理

心、肺、肝功能衰变肾气(元阴、元阳)虚衰脾胃虚衰机体衰老进程人体衰老五脏相互影响示意图第五十九页,共80页。三和谐观

(一)人与自然的和谐(二)人体自身的和谐(三)人与社会的和谐第六十页,共80页。“和谐观”是对中医学“整体观念”的反映人体自身的整体性整体观念五脏一体观形神一体观(“形与神俱”

)气候环境地理环境(天人一体观“天人相应”)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对人体的影响自然生物第六十一页,共80页。四权衡观

(一)自然、生命的权衡自稳(二)养生保健的权衡自稳第六十二页,共80页。阴阳平衡——“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素问·生气通天论》)五行制化——五脏系统之间的协调平衡“权衡观”是对中医学

“动态平衡”思想的反映(肝)(心)(肾)(肺)(脾)第六十三页,共80页。(一)自然、生命的权衡自稳

自然,生命在正常情况下,其内在运动变化永恒存在,这些运动变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复杂的调控系统,使各种运动变化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有序,协调地进行,整体上保持稳定的状态。第六十四页,共80页。(1)自然气候的权衡自稳

自然气候是千变万化的。(2)自然生态权衡自稳

自然生物种类繁多,不同的生物在不同自然环境下的生理特征和生活习惯各不相同,生命活动现象变化万千。(3)人体权衡自稳

人体脏腑,筋脉,形体等组织器官行使这各种各自不同的功能,气血不断地周流于身体,人体每个时刻都发生着复杂的生命活动变化。第六十五页,共80页。(二)养生保健的权衡自稳(1)权衡情致

精神与形体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人作为高智商的生命体,有着丰富的精神活动,而七情则是精神活动的具体表现,情致太过或者不及都会影响身心健康,因此需要通过权衡情致来养生。第六十六页,共80页。(2)权衡劳逸

劳和逸一静一动,协调统一,人一生中总是处于劳动工作或者休闲益智两种状态。(3)权衡膳食

人依赖膳食从外界摄入养分以维持脏腑功能,保持生命活力。第六十七页,共80页。五健康观

(—)中医的四维健康观(二)形与神俱的健康标准(三)正确认识健康与疾病的关系第六十八页,共80页。(一)中医的四维健康观道德形与神俱形体社会心理第六十九页,共80页。《素问·上古天真论》论“形与神俱”“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以其德全不危也。”德,得也,指养生有得于心;德全,全面实施养生之道;不危,不至于有疾病的危害。第七十页,共80页。宋·程颐《伊川易传》论“颐养之道”“大至于天地养育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与人养生、养德、养人,皆颐养之道也。动息节宜,以养生也;饮食衣服,以养形也;威仪行义,以养德也;推己及物,以养人也。”颐养之道,包括养形、养性、养德,维持和谐环境、和谐社会等多方面;说明完美的健康状态是:自然环境良好,社会保障有力,人人的体质良好、心理正常、道德美好。第七十一页,共80页。

“健康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