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_第1页
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_第2页
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_第3页
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_第4页
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职业教育院校: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主讲教师:李少娴1

晕针2滞针目录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3弯针4断针5血肿6创伤性气胸一、晕针

现象

轻:面色苍白、头晕目眩、心慌气短、出冷汗、精神疲乏、胸闷泛恶、脉沉细。

重:肢厥神昏、血压下降、脉微欲绝。

原因

①精神过度紧张;②体虚、过劳、饥饿、大汗、大泻、大失血后;③体位不适;

④手法过重。以上原因致脑暂时性缺血。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处理轻:静卧片刻,给予温开水或糖水出针平卧重:指掐或针刺急救穴,并可温灸保暖升阳益气穴必要时可配用现代急救措施预防

(1)针对病因预防。

(2)针刺过程中,随时观察患者神态,询问病人的感觉,及时发现晕针先兆并处理。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二、滞针原因①精神紧张或疼痛致肌肉痉挛;②行针时捻转角度过大或持续单向捻转,致肌纤维缠绕针身。现象提插、捻转、出针均感滞涩、困难。若勉强捻转、提插,患者感到疼痛。

处理①缓解肌肉紧张。②因单向捻转而致者,向相反方向捻针。

预防针对病因预防。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三、弯针原因①进针手法不熟,用力过猛;②针下碰到坚硬物质;③变动体位;④针柄受到外力碰压;⑤滞针处理不当。现象针身弯曲,针柄改变了方向和角度。伴行针及出针困难,患者疼痛。

处理针身轻度弯曲:将针缓慢退出;弯曲角度较大:顺着弯曲方向将针退出;体位移动所致:恢复原来体位,局部肌肉放松后,将针缓缓起出。预防针对病因预防。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四、断针原因①针具质量差,有损坏剥蚀,针前未检查;②行针时强力提插、捻转,肌肉猛力收缩;③针身全刺入腧穴内;④移动体位或外物碰撞针柄;⑤弯针、滞针未及时正确处理。现象针身折断,残断露于皮肤之外或没于皮肤之下。处理医者镇静残端外露--镊子取出;患者保持原体位残端与皮肤相平--轻压针孔两旁,取出;

断端完全内陷--x线下定位,用手术取出;预防针对病因预防。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原因

针尖带钩或针刺时误伤血管。

现象针刺部位出血,肿胀疼痛,皮肤呈青紫色。预防仔细检查针具,熟悉解剖部位,避开血管针刺。出针时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眼区腧穴针刺更应注意。要询问有无出血病史。处理用消毒干棉球压迫止血。若微量出血一般不必处理。如局部青紫肿痛较重,先冷敷止血,再热敷或在局部轻轻揉按。五、血肿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六、创伤性气胸

现象

针后突感胸痛、胸闷、心悸气短,甚则呼吸困难,紫绀,出冷汗及血压下降等。检查时,肋间隙变宽;叩诊呈鼓音;听诊肺呼吸音减弱或消失;严重者,气管向健侧移位。X线胸透可见肺组织被压缩现象。原因

针刺胸背部等处的腧穴过深,或方向不当,刺伤肺脏,空气进入胸膜腔所致。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预防为患者选择合适体位。对于胸背部及其邻近穴位,就根据体形,严格掌握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施行提插手法时不宜过大。处理立即出针,患者采取半卧位休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