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七种史观详解超全_第1页
历史七种史观详解超全_第2页
历史七种史观详解超全_第3页
历史七种史观详解超全_第4页
历史七种史观详解超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全球史观(整体史观).根本概念: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的,又称为整体史观。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开展和统一性方面考察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开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开展转变的过程。.主要线索:①人类历史开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开展转变的过程。这一转变开场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的开拓,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着其根本完成,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开展那么是整体世界开展的深化阶段。②消费力的开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开展是人类历史开展的两条主线,建立在消费力开展根底上的各地区交往的开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开展走向整体开展的决定因素。简单地讲,整体史观就是要把握人类社会横向开展的历史进程,在这一进程中重视交往、强调交往在人类历史开展进程中的作用,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开展的决定因素。【例1】全球史观下的历史知识整合一一世界市场:①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拓,世界市场开场形成。②19世纪中期,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已初步形成。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世界殖民地的根本被瓜分完毕,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形成。④二战后,美苏冷战,两极对峙格局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⑤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开展。二、文明史观.根本内涵: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形式。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开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根本内容。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互相作用、协调互补中交替促进、共同开展。.主要线索:①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为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假设干文明。②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3、“文明史观〃构建中的正确态度:第一,文明史观以社会消费力的开展为根据。第二,重视至今仍有重大影响的文明成果。第三,要正确评价各种文明成果,正确认识人类文明成果与代价的关系。第四,以文明类型作为根本研究单位,成认文明的多元性。第五、正确把握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第六,把中华文明纳入到世界文明中考察。【特别提醒】第一:成认人类文明统一性的同时充分肯定其多样性。第二:提倡宽容精神,成认和容许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复习时:一要注意不同文明类型的特点与主要成就,二要注意不同类型的文明之间的交流、借鉴、交融与碰撞。【例1】资本主义的开展史也是一部工业文明的历史,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详细说,包括如下阶段:.萌芽一一简单协作时期(14〜16世纪)。重大事件:新航路开拓、早期殖民扩张。.兴起一一工场手工业时期(17〜19世纪初期)。殖民扩张与争霸。.开展一一蒸汽时代(19世纪初〜1870年)。重大事件:工业革命。.成熟一一电气化时代前期(1870〜1917年)。重大事件: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产生、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狂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开展不平衡加剧,一战爆发。.相对稳定开展一一电气化时代后期(1918〜1945年)。重大事件:1929〜1933年,爆发世界经济大危机,美国罗斯福创始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形式。.进一步开展——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1945年至今)。1945〜1950年,西欧、日本经济快速复苏并到达战前程度,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1950〜197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经济开展不平衡加强(西德、日本经济崛起),经济格局由美国独霸开展美日欧三足鼎立;1973〜20世纪80年代初,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互相交织;20世纪80年代初〜90年代初,经济上升并增长;90年代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加强、知识经济兴起。【例2】以文明史观整合中国近代史.文明的差异:考察同一时期不同地区文明开展的不同程度。如清朝晚期中国还停留在农耕文明时代,而西方已向工业文明的过渡。.文明的碰撞与冲突:把近代史上的各次侵华战争放置在文明冲突的角度来认识。.文明的交融:从文明的吸收、内化、演进的视角去审视“西学东渐〃和思想近代化进程。也要注意一国内部不同民族文明的交融。.文明的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开展的不竭动力。☆近代文明的历程给我们思维的启示:①文明必须保持前代优秀文明,吸收外来先进文明,根据国情进展文明创新。如社会主义的中国形式对苏联形式的借鉴和扬弃。②人类文明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尊重不同地区不同文明成果。如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下,现代化进程没有统一的形式,却有多样化的道路,兴旺的资本主义国家、新兴民族国家、社会主义国家三种文明互相影响。③文明的交流是双向的,其影响也是双向的。三、现代化史观.概念内涵:现代化也称近代化。它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包括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即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到民主等;经济上的工业化,即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工业、从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等;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理性化;社会生活的现代化。现代化是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主要线索:①政治现代化主要指民主化和法制化进程,即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政治到民主政治等内容。②经济现代化主要指工业化和市场化进程,即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工业、从自然经济到市场经济等内容。③思想文化现代化主要是指科学化和理性化进程。④社会生活现代化除物质生活的改善和进步外,主要是指城市化和社会组织整合化等。其他还涉及教育现代化、军队与国防现代化、信息传播现代化、人口控制化、社会福利化等。2.现代化形式的类型现代化形式是指各国现代化的开展道路或开展类型,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按照不同标准,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①从现代化的动因和起步时间看,可分为:内源型现代化形式,即现代化起步的原因主要是该国或该地区社会内部经济、政治和文化自然开展的结果。如:英、法等国的现代化。外源型现代化形式,即指现代化起步是在外部因素的刺激下开场的。如:美国、日本和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的现代化。②从经济体制的特点看,可分为:市场经济形式,如英、法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方案经济形式,如苏联的现代化;混合经济形式,其特点是国家方案经济和市场经济在现代化过程中都起重要作用,如印度等国的现代化。③从社会经济的性质看,可分为资本主义现代化形式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形式。社会主义现代化形式,又可分为苏联形式〔即斯大林形式〕和中国形式〔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形式〕。.准确理解现代化①现代化有西化内容,但不是完全西化。正确的心态是既要保存民族特色,又要向西方学习。②现代化是一种历史进程,是动态的。只要在工业经济时代,现代化就在进展、就在变化。③现代化是一种历史开展的必然趋势,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④现代化并不等同于社会进步。作为一种历史进程,它也有消极的一面,需要人类在探究中纠正失误。⑤建立民族独立国家是现代化的前提,民族独立是现代化的产物。【例1】近代史观下的历史知识整合:中国近代化为例〔1〕两大主题:一是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二是繁荣富强和持续开展。〔2〕近代化的内容:〔3〕中国近代化的开展历程及阶段特征第一阶段:近代化的启动阶段〔1840〜1895年〕第二阶段:近代化的开展阶段〔1895〜1915年〕第三阶段:近代化的深化阶段〔1915〜1927年〕第四阶段:近代化的曲折前进阶段〔1927〜1949年〕第五阶段:腾飞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四、社会史观.根本内涵:社会史观主要指从社会的角度观察历史。着重研究历史的构造和进程,注重分析研究广义的社会问题包括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等所有问题。.主要内容:社会问题的核心是社会保障或社会福利及其相关问题。社会问题具有广泛性、综合性和阶段性等特点。其研究领域主要包括社会变迁史、社会日常生活史、社会风俗史、家庭婚姻史;城市进化和人口流动史、社会保障史、社会政策史、人与环境关系史等。【例1】“社会史观〃下的历史复习:以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为例☆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四次大变迁第一次: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第二次:1911年,辛亥革命后:第三次: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四次: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五、革命史观.根本含义:所谓革命史观,就是从现实革命斗争的需要出发,从革命者的立场与视野来研究和品评以往革命斗争史中的事件与人物的一种历史观。.主要线索:革命史范式作为中国近代史学界从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占绝对主导地位的理论范式。其理论根底源于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根本矛盾的学说。根据这一学说,在阶级社会里,两大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最集中地反映了该社会开展阶段的根本矛盾,考察和研究阶级矛盾、社会根本矛盾的运动、开展,便能把握住历史开展中最本质的内涵,提醒历史开展的内在规律性。六、唯物史观.主要含义:历史唯物主义,亦称唯物史观,是人类社会开展一般规律的科学。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是关于人类社会开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开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具有辩证的观点。2.主要理论: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B.消费力和消费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根底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推动一切社会开展的根本矛盾。消费力包括劳动者、劳动对象和消费工具。进入工业社会,消费工具主要表现为科技的进步,科学技术是消费力,成为推动社会开展的关键。经济根底是指与消费力开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在一定历史阶段占统治地位的消费关系各方面的总和。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根底之上的社会的政治、法律、道德、哲学、艺术、宗教等观点,以及同这些观点相应的政治、法律等制度和设施的总和。经济根底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根底又具有反作用。C.在阶级社会中,社会根本矛盾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开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进展社会革命,夺取国家政权。D.社会开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的理论活动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出色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是以人民群众的作用为根底的。任何一个历史人物的产生都是时代造就的,是时代的必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时势造英雄〃。任何一个历史人物的活动及其作用都受着历史开展规律即必然性的支配,而不能违犯历史开展潮流,个人的作用无法改变历史开展的大趋势,个人只能顺应历史的开展。英雄人物在历史的开展中不起决定作用,但起促进作用。E.继承和开展。对待历史文化遗产应该是批判地继承,在继承中开展。第一、批判不等于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全盘否认。之所以要批判地继承,是因为历史文化遗产往往存在时代和阶级的局限。第二、继承是为了开展,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传统文化遗产与外来文化,推陈出新;第三,以古鉴今。总结历史,汲取历史的经历与教训,联络现实,面向将来,开展民族文化;第四,反对绝对的否认与绝对肯定。F.原因和结果〔1〕一因多果:即一种原因引起多种结果。【例1】明清君主专制制度:阻碍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科学技术的落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2〕一果多因,即一种结果是由多种同时起作用的原因所引起的。【例2】明清时期我国科技落后的原因〔3〕互为因果,即同时存在历史整体中的多种因素的互相作用,更多地存在于历史的横行联络中。【例3】北魏孝文帝改革在民族交融的背景下产生,改革后又促进了民族交融。G.现象和本质现象是指事物的外在联络和外表特征,是事物的外在表达。本质是指事物的根本性质,是组成事物的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络。本质决定现象。H.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决定次要矛盾,在事物的开展过程中,主要矛盾解决了,次要矛盾也就迎刃而解。通过分析社会矛盾的存在以把握人类社会历史的开展方向:全面理清一个历史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就能把握这一历史时期的使命,就能把握这一历史时期的开展方向。【例1】中国鸦片战争后社会主要矛盾是:封建主义与人民群众的矛盾;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利用主要矛盾分析中国近代史: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扶清灭洋;西安事变;国共合作I.历史的偶尔性与必然性所谓必然性,也称规律性,是指在事物发生、开展的过程中注定要发生的、人的主观意志无法改变的趋势。必然性是由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决定的,偶尔性是指在事物联络和开展过程中的直接原因,不可能改变事物开展的总体趋势。历史解读,要学会解读历史的偶尔性和必然性。偶尔造就必然,影响历史开展的必然性都是通过无数的偶尔性事件表现出来的。当我们站到某一个历史时刻点上的时候,过去历史的进程和如今的现状似乎都成为了一种历史的必然。必然性在历史开展过程中居于支配地位,对历史进程的开展起着决定性作用,而偶尔性对历史开展仅仅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七.生态史观历史流变中人与自然、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的关系,是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总结人类处理与自然关系的历史经历和历史教训,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协调开展是生态史研究的主旨。生态史观是生态学和历史学“杂交〃的产物,20世纪60-70年代以来开展很快。生态史观认为,史学研究应从关注历史上的人转换为关注历史上的人与自然及其二者的关系。消费力是沟通人与自然关系的桥粱。消费力是人类利用、改造和保护自然的才能。生态史观认为,评估历史流变中人类的活动,应兼顾人类和自然〔包括各物种乃至整个地球〕、近期与远期、部分和整体的利益。维护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的动态平衡,是能思维有意识的人类不可推御的责任。生态恶化、环境污染已是人类面临的一大问题,而且是一个难题,急待解决。人们更加关注现实生活中和历史上的生态环境问题。我国已将生态文明作为“小康社会〃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条件。而要建立生态文明,就必需总结和借鉴人类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经历,总结和记取破坏生态环境的教训。生态史学已成为历史学中的“显学〃,它的开展及其所获得的成果,为生态史试题的命制创造了良好的学术条件。历史课程具有公民教育的功能,引导年青一代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和增强其生态环保意识,是历史学科的责任。就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和恩格斯曾做出如下论断。恩格斯说:“我们对自然界的全部支配力量就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可以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成功,对于每一次这样的成功,自然界都对我们进展报复。〃马克思说:“我们这个世界面临的两大变革,即人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同本身的和解。〃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开展的根底。几千年的文明史是人类不断地认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历史,也是人与自然资源的矛盾不断加深的历史。在传统农业社会,存在着人口与土地等资源的矛盾。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口数量的增加,人口与矿产等资源的矛盾又进一步凸显出来。人口膨胀与自然资源短缺的矛盾,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要树立人类资源危机意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开展。从长时段看,气候变化影响人的活动,而人的消费与生活也影响了气候和环境。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人类本身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并受自然条件和自然规律的制约。人可以认识自然界的规律,并以这种认识为指导改造自然界来满足人类的需要,人类的认识、活动对自然界产生直接与间接、积极与消极的多方面的影响,人们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应更注意保护自然,以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开展。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只有合理地解决了人与人之间的利益矛盾才能更好地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人与自然的关系处于普遍的联络之中,因此,我们对自然进展开发利用不仅要看到改造自然的有利后果,也要看到可能〔产生〕的不利后果;不仅要看到短期后果,也应看到长期后果;不仅要看到部分后果,也应看到整体或更大范围的影响。人与自然关系史〔1〕纵向梳理在渔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