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历史素养要求及其在考试中的体现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1页
新课标下的历史素养要求及其在考试中的体现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2页
新课标下的历史素养要求及其在考试中的体现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3页
新课标下的历史素养要求及其在考试中的体现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4页
新课标下的历史素养要求及其在考试中的体现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课标下历史素养要求及其在考试中表达

太原.7第1页第1页直面新课标带来改变

变与不变改变外在表现历史课程设置框架:必修——选修历史教材编排结构:专项——中外第2页第2页改变思想基础新理念(见后)预设要求:打破学科体系避免重复(初中基础之上)减轻承担第3页第3页某位中学历史教育专家说:“过去,我们告诉学生历史上发生了什么,希望他们能记住历史。现在,我们和学生一起从多角度探寻历史,希望他们对历史进行思考和结识,从中汲取智慧。”第4页第4页不是要系统地教通史不是要机械地教教科书不是要让学生死记历史事件而是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考察历史,从历史中探究问题搞清楚历史问题性质、特点、意义从不同角度观测社会、人生事理使历史成为一门思考学问第5页第5页改变合理关键:围绕素质培养, 不但仅是能力能力 素养学科能力 人文素养任何素养都不是空泛,以学科为依托把学科和素养联系起来第6页第6页新课标: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效,在提升当代公民人文素养方面发挥主要作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升学生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增进学生全面发展一门基础课程。

第7页第7页人文素养,包含历史素养培养,除了应该具备对应知识系统外,还要求对历史认识、对历史问题观测客观、全方面和辩证。尽管这一要求对不同经历和学识人来说,会出现层次上差异,不过不是知道和习惯从这么思维角度出发去认识和分析问题,确是检测具不具备历史素养分水岭。 引自《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兼论新课标历史选修课功效与意义》第8页第8页何谓历史素养历史素养:历史学科特有思维方式

☆时间线索,因果联系

☆特定环境,多方关联☆过程扫描,阶段分析☆性质评判,意义定位第9页第9页历史素养:

历史学科注重研究方式

☆从材料出发

☆史实互相印证☆甄别与辨伪第10页第10页历史素养:

历史学科惯用处理问题办法

☆解读—复述—概括

☆归纳—比较—提炼

分析,论证,史论结合第11页第11页历史素养梯度不是培养史学大师高中阶段历史学科基本素质对应考纲(考试说明)中不同能力要求第12页第12页学科能力考察是历史高考高举大旗老教材考察能力要求提升新课标下能力要求高起点老、新教材落脚点:历史素养考察第13页第13页历史试题中学科知识

与历史素养表达新情境设置新材料铺陈新论证模式:探究式模式第14页第14页新情境设置新情境设置是指在考察过程中,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含有特定历史气氛、以叙述、描述、勾画等为主体生动详细场景,引起学生一定思维共鸣,合理迁移到所学知识内容,从而做出正确判断考察办法。不必与教材详细内容直接相关,但需要准确、有效第15页第15页右图是一本连环画封面,该书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故事,图中“社”指是A.农业生产合作组织B.公私合营生产组织C.人民公社生产组织D.包产到组生产组织第16页第16页19,某身着日式服装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问询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做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这表明 A.国内民众反日情绪强烈B.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 C.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D.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第17页第17页法国人克雷夫克夫在18世纪70年代写道:“我能够给你指出一个家庭……他妻子是荷兰人,儿子和法国人结婚,生了四个孩子,都娶了不用国籍妻子……这是把所有国家各个个人熔化成一个新民族。”他所描绘现象最有也许发生在A.英属北美殖民地B.法属美洲殖民地C.西属美洲殖民地D.荷属美洲殖民地第18页第18页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记》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文出版《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马上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阐明A.研究者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解B.历史真相因年代长远而变得模糊不清C.通过文献统计最后能够还原历史真D.原始统计比研究文献更靠近历史真相第19页第19页世界杯足球赛可谓全世界球迷节日。1990年第十四届世界杯在意大利举办时,一个英国球迷去意大利为自己喜欢球队助威。他能够①持欧盟护照进入意大利②在罗马街头观看比赛电视直播③和苏联球迷互换纪念品④收听北约轰炸南联盟新闻A.②③B.①②C.③④D.①④第20页第20页元代《富春山居图》残卷分藏于海峡两岸。初,两岸都故意联合展出该作品。下列作品与《富春山居图》同属于一个朝代是A.顾恺之《洛神赋图》B.吴道子《送子天王图》C.王祯《农书》D.李贽《焚书》第21页第21页图7是拍摄于山海关历史照片,图中解放军主力即将参与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第22页第22页1959年,美国国家展览会在莫斯科举办。对于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赫鲁晓夫表示工人阶级决不会购买这些无用小器具,当场引起了美国副总统尼克松反对。这反应了当A.美苏冷战重点参军事领域转向经济领域B.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急需打开苏联市场C.苏联轻工业发达,不需要进口这些器具D.经济文化交流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对立第23页第23页新材料铺陈非教材材料材料呈现多样性横向、纵向历史关联第24页第24页材料一 太祖(曹操)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中、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国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防皇机,克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西晋)陈寿:《三国志》材料二 当初只有蜀先主可与有为耳。曹操自是贼,既不可从,孙权又是两间底人,只有先主名分正,故(诸葛亮)只好从之。——(南宋)朱熹:《朱子语类》第25页第25页(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陈寿、朱熹对曹操不同态度及其原因。答案:态度:陈寿:尊曹;朱熹:贬曹。原因:陈寿:西晋尊曹魏为正统;曹操确有历史功劳。 朱熹:曹操窃国,名分不正;有违“三纲五常”。第26页第26页主题一茶叶与中国古代经济茶叶产于我国南方。唐朝后期,有些人记述说:“古人亦饮茶耳,但不如今人溺之甚,穷日尽夜,殆成风俗,始自中地,流于塞外,往年回鹘(唐朝后期北方少数民族)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1)阅读材料,概括其中反应相关茶发展史实。(4分)结合所学,指出唐朝茶业发展经济条件。(4分)第27页第27页主题二茶叶与世界贸易17世纪初,荷兰东印度公司最早从事茶叶贸易,不久在法、英等国都出现了中国茶。18世纪末,输入荷兰、英国和法国中国茶,除本国消费外,还流通到西北欧与美洲殖民地。有都市还形成了国际茶叶市场。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逐步垄断了中英茶叶贸易。1760—1833年间,输入英国中国茶叶价值,由80多万两增至560多万两白银,茶叶占中国出口总值百分比普通在80%以上。19世纪40年代以前,中国茶叶始终独占世界市场。1835年,英国人初次将中国茶引种到印度,此后印度茶园面积不断扩大。1889年,输入英国印度茶初次超出中国茶。(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概括中国茶叶在18世纪世界贸易中发挥作用。(4分)分析19世纪英国茶叶贸易改变原因。(4分)第28页第28页主题三茶叶与美国革命1773年,英国颁布法令,允许东印度公司在美洲以低于走私茶叶50%价格销售,并明令严禁英属北美殖民地人民贩卖茶叶。殖民地人民认为自由比喝廉价茶更主要。各殖民地纷纷召集会议,抵制英国法令。1773年12月,波士顿人登上茶船,把价值15000英镑茶叶倒入大海。(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分析茶叶成为北美殖民地和英国矛盾焦点原因及影响。(8分)第29页第29页主题四茶叶与民族公司(4)阅读下表,结合所学,划分“张一元”公司发展历史阶段。(8分)并任选其中一个阶段,分析这一阶段内中国相关经济情况。(4分)“张一元”大事年表新材料多样性关联?第30页第30页宣传海报是一个特殊政治艺术品。下面是苏联20世纪前期一组海报。第31页第31页请回答:(1)图①为新经济政策时期海报,指出图①和图②所含信息之间联络。比较这一时期工业政策与以后斯大林工业化政策有何不同?试从理论和实践视角评价新经济政策。(7分)答案(1)新经济政策实施为实现工业化奠定基础。不同:改变部分企业国有性质,实施租让制;单一公有制经济(国家占有绝大部分生产资料),高度集中管理。评价:发展马克思主义学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恢复经济,巩固工农联盟(稳定政治局势)。第32页第32页新论证模式:探究式模式开放式分层赋分(Solo办法)第33页第33页材料一历代盛行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乡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乡中“络玮机杼之声彻夜彻夜”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职员就有数千人,是管局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材料二自中世纪晚期开始,乡村手工业尤其是毛纺织业在英格兰东部、西部和约克郡地域快速发展。商人发放原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这种新型“乡村制造业活动”被称为“原工业化”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工厂”,推动了手工业发展。16世纪初,纽贝里一家毛纺织“工厂”雇佣了1140名工人,其中三分之二为妇女和儿童。海外市场需求大大刺激了这类“工厂”发展,英国成为欧洲最主要毛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国,17毛纺织品占国内出口商品70℅。棉纺织业作为新行业随之兴起,其它行业也快速扩张。机械化逐步成为新生产方式主要特性,并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摘编自【英】E.E.里奇等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等材料三包括着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芽雇佣劳动是很古老;它个别地和分散地同奴隶制度并存了几百年。但是只有在历史前提已经具备时,这一萌芽才干发展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恩格斯:《反杜林论》(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对恩格斯所说“历史前提”结识。(13分)(要求:以对“历史前提”结识为中心;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第34页第34页对“历史前提”结识能够有哪些角度?雇佣劳动存在几百年,之前没有转化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历史原因;前提为何不具备?(历史眼光)转化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历史前提”是什么,哪些条件具备了?(原因比较,意义鉴定)这些成为“历史前提”条件是如何一步步具备?从“萌芽”到“大树”过程扫描。(历史时序)在结识分析中,史论结合第35页第35页【材料二】

1999年最后一天,叶利钦(1991—1999年任俄罗斯总统)在辞职发言中说:“我已经完毕了我一生主要任务。俄罗斯永远不会再回到过去,俄罗斯将永远向前迈进。” ——陆南泉:《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史论》第36页第36页问题

(2)斯大林时期经济体制是什么?二战后苏联进行了哪几次经济体制改革?这些改革共同不足是什么啊?(5分)答案(2)计划经济体制。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第37页第37页存疑一:“哪几次”与答案不完全相等,有一人主持下多次改革。“没有突破”这对戈尔巴乔夫改革不完全合用,有些已经突破,如公司自主权,共和国经济和资源独立权等。【科学性(学科功底)问题】存疑二:(材料引用)叶这里所讲“主要任务”、“不会回到过去”真正含义是什么?绝不是经济体制改革和计划经济。第38页第38页18世纪以来,科技革命使欧美主要国家发生了巨变。面对这种改变带来冲击,中国人先后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科学和民主并重等主张,这种改变阐明了什么?(6分)第39页第39页答案:从单纯学习技术到全面系统学习科学精神和科技知识;(2分)对科学内涵结识逐步深化,科学地位逐步提升;(2分)由单纯引进科技到追求科技进步和民主发展相结合。(2分)第40页第40页点评:指向性不明确,没问出历史味道。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科学和民主并重,至少包括四方面问题:其一,对“技”“科学”本身作用、应用结识;其二,对国外发展科学技术结识、感受其三,造成这种改变历史背景、原因。其四,科技、经济发展与政治进步关系。设问中“阐明”是让学生阐明哪个?第41页第41页义和团运动期间,一位团民私自替政府拟了一份对外“和约”。“和约”虽不具法律效力,作为历史材料却真实反应了作者思想。内容下列:一、各国前所索赔款,一概作废。二、各国应归还中国兵费四百兆两。三、各国兵船已在中国口者,不准驶出。四、各国租价照今加倍。五、将总署交还中国.六、康有为回国治罪.七、所有各国教堂一律充公。八、日本将台湾交还中国。九、德国将胶州交还中国。十、俄罗斯将大连湾交还中国。十一、所有教士各归其国,不准再来。十二、中国仍有管理高丽安南之权。十三、中国海关仍归华人处理。十四、各国使臣来中国者,照乾隆时所定之例,不许进京。十五、另赔义和拳兵费四百兆。十六、日本亦照乾隆时例入贡。十七、华人交通西人,及不遵官场约束着,归朝廷治罪。十八、所有东西洋人与中国官场相见,须行叩头之礼。十九、外人不准在中国游历。二十、俄罗斯西伯利亚及各处铁路,均需拆毁。二十一、英国须将新安九龙交还中国。二十二、各国运来中国货品合应加倍收税。二十三、洋人商船到口者,须先禀明该处守口中国兵官,方准入口。二十四、大米不准出口。二十五、凡货品运往外国者,亦须加倍收税。问题:(25分)(1)“和约”中第八、第十九项是针对两个不平等公约而提出来?(4分)(2)作者在“和约”中提出了哪几类要求?(6分)(3)你是如何看待这份“和约”?(15分)第42页第42页37(2)本小题采用SOLO评分法。(15分)答案1:能对材料进行抽象提炼,并结合史实进行叙述。(13—15分)材料与史实:利用充足;利用较充足。抽象视角,如“和约”反应了社会形态更替时农民阶层只能使用老式精神武器和物质武器进行抗争无奈现实;又如“和约”反应了当代化以后者在对抗不平等资本主义当代世界体系同时,却不自觉地利用西方国家“游戏规则”矛盾心态。叙述:叙述充足;叙述较充足。叙述:叙述完整流畅形成结构。第43页第43页第44页第44页第45页第45页本册特点:解读与思考 时段:近代纵向:转折期 主题:政治思想领域横向:政治领域关键问题 范围:希腊、罗马;英法美(包括国际共 运);中国。主要内容都是熟知 主线:民主从思想(思潮)最后确立为制 度。从想象变成现实第46页第46页民主历史传承民主思想与实践,不是只从这个时候才开始。原始社会;古希腊。(第一次转折)更主要是:在现当代,民主实践,从制度层面上还在推动比如,美国黑人投票权到1965年才真正开始。瑞士到了1971年所有妇女才取得了投票权后,才实现了真正意义上普选。第47页第47页民主化过程,毫无例外,都是渐进

民主从思想(思潮)最后确立为制度过程。从想象变成现实。英国。法国。美国。中国。但也要知道,不是完全实现。任何思想在转化成现实过程中,都会有缺失;都不是完全思想复制。第48页第48页本册主要内容主要内容:中外近代史中民主与专制力量激烈斗争历史,民主与专制力量在思想、制度和政治领域里进行斗争典型过程与史实。阐述了专制思想、专制制度和专制统治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中必定现象,它出既有其复杂历史原因和历史合理性。民主必定要取代专制统治,它也是人类文明进程中不可抗拒历史潮流。第49页第49页斗争焦点集中在:国家权力本源:“主权在民”还是“君权神授”人权本质:自然享受还是恩赐公民权利与义务、统治国家基本体制:法治还是人治国家政治制度基本模式:代议制还是君主专制;权力结构框架(三权分立还是金字塔)统治者产生基本原则(选举还是世袭)第50页第50页国家(君权)国家权力:来自何方国家权力安排及其行使:如何合理有力(思想+制度)国家=绝对强者—相对 强者国家不也许没有些人民人人权利:如何确认人权利保障:如何切实有效(思想+制度)个人=弱者—主要政治 力量(原因)个人也不也许完全脱离国家第51页第51页本册学习目的在知识方面,要求掌握近代争取民主反对专制斗争过程中含有代表性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思想流派、政治制度和政治法律文件基本史实和主要内容;了解民主思想起源与主要观点,能够正确区分和比较不同流派民主思想、不同表现形式民主制度。第52页第52页在能力上,能够纯熟利用各种办法和手段,搜集历史上民主与专制斗争相关资料,并对其进行归纳、整理、分析和评价,从而形成科学历史概念;理解民主与专制问题上基本理论和办法;能对近代社会中民主与专制斗争历史过程进行概括与提炼,掌握其历史发展基本线索,初步掌握其历史规律;能纯熟利用所学历史概念、基本理论和办法,正确分析和结识现实社会中民主与法制建设等问题。第53页第53页在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方面,能够形成历史进步意识;历史地看待民主制度产生历史渊源,理解推感人类政治文明进程民主思想与实践是一个不断改变历史过程,并予以积极、客观评价;对阻碍历史进步专制思想、政治制度和政治统治持批判态度,确立积极推动民主进步历史责任感。第54页第54页在历史素养方面:用历史眼光观测和看待民主发展过程进步还是倒退?先进还是保守?用历史思维结识和思考民主政治发展中方方面面原因,背景,区别,结果,意义第55页第55页单元课中一些问题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关系英国民主制度建立:关键问题,环节代议制基本内容和形式法国大革命代表性及其意义近代中国民主思想与实践第56页第56页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关系专制理论与专制制度关系证实其“存在合理性”出生证与死亡证民主思想“土壤”产生于对专制批判对比之下合理性、优越性、进步性注意:互相之间联系,区别;缺一不可第57页第57页英国民主制度建立:关键问题,环节王权强大与软弱贵族代表大会,《大宪章》,13世纪国会形成税收问题税收是王室命根税收是臣民义务;同时也就产生权利,能够对王权形成反制约在税收上斗争,事实上是限制王权斗争对国会负责责任制政府如何表达民主政府官员任命与罢免;落实国会决议;接受国会监督主要文献和事件《权利请愿书》《大抗议书》;处死查理一世,护国政体,斯图亚特复辟第58页第58页代议制基本内容和形式共同特点:有成文或不成文宪法作为国家基本大法;有严密完善并得到严格执行法律制度;有经选举产生国会,代表社会上各个利益阶层意志和要求,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政府对国会负责;掌握行政权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由选民或国会选举产生;对立法、行政和司法权力实行分权制衡制约机制。详细政治体制上形式各异。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总统制,法国总统议会制,苏维埃制,人民代表大会制

第59页第59页法国大革命代表性及其意义最突出最深刻思想准备上:启蒙,人权手段上:暴力方式(贯穿整个过程)目的上:一步到位,封建专制到民主共和长期性曲折性皇帝,帝国,王朝革命思想和方式进一步人心,结果保留第60页第60页近代中国民主思想与实践知识分子作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认识误区:不学思想、制度变革,只用在思想制度变革后产生先进技术这是“爱国”,还是落后,迂腐?康梁之道与孙文之路目标是否一致?方式不同怎么对待和评价二者不同(手段,时机,社会成本)对后世影响第61页第61页值得思考问题民主与专制斗争实质(争夺是什么?)近代民主制进步性表达代议制民主评判第62页第62页1民主与专制斗争实质权力?权力只是一个表象,它仅仅是整个机制构成部分。也是某种观念化身。争夺不单单是这个。是决定整个机制东西,是造成那种观念东西。第63页第63页既得利益?利益都是详细,不会是空洞。能够得到利益是什么?利益就是一个控制,对资源控制。对国家资源支配。广义上资源:经济资源、政治资源、人力资源等等,涉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不但是现实资源,尚有未来预期资源第64页第64页在对国家资源支配上斗争——实质上谁对国家一切说了算数(个人,精英小团队,社会主流,大众)以什么方式说了算数(专制式一言堂,少数服从多数,立法)第65页第65页2近代民主制进步性表达表达在:人解放挣脱三个“桎梏”在经济领域挣脱贫困与剥削;在政治领域,使每一个人都挣脱依附、奴役与压迫,真正成为社会和自己命运主人;在精神领域挣脱愚昧、迷信、庸俗折磨与束缚,充足享受接受各种教育权利。从这个角度,格老秀斯,霍布斯,洛克递进(见后)从某种权力工具转变为参与国事公民第66页第66页格老秀斯:“自然权利”就是“合乎理性和自然,便是人合法必要并且是道德权利”。他认为人“自然权利”中最主要权利是“财产所有权”霍布斯:人自然权利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受到理性限制一个自由,即避害求安、谋生赢利一个自由和权利洛克:“自然法,教导着故意遵从理性人类。人们既然都是平等和独立,任何人就不得侵害别人生命、健康、自由或财产。”因此,自然法是是确保人自然权利原则。人自然权利即生命、自由、财产和处分权。十分强调人生命权和财产权,认为它们是不可剥夺天然权利。第67页第67页表达在:自我完善拥有法定权利和义务,开始真正有了自己人权、自己尊严和价值,是一个解放也是一个完善人是历史主体,当人结识到自己价值和作用后,便知道自我完善意义,从而使整个人类素质得到提升,社会愈加充斥活力第68页第68页表达在:从少数人要求制度到更多人要求制度制度人性化程度提升:人治法治更多人参与社会资源安排与享受资源分派建立公平公正社会是历史发展趋势第69页第69页3代议制民主评判代议制发展和建立是全书重点内容。英美法三国是古代直接民主替换物。是一个历史进步。也要认清它程度。第70页第70页代议制度前提是公民(人民)同意让渡(转让)自己部分权力给代议机关(议会)不可避免在代议制度与人民主权之间存在矛盾:能不能反应民意?在多大程度上反应民意?假如不能反应要花费多大精力才干改变代议机关?第71页第71页最抱负情况是:人民能够行使最后控制权,这就需要代表或议员是由人民选举产生,并且人民能够随时予以罢免阻碍:议员有任期,有相应保护机制,民意需要有相称普遍性才干受注重等。第72页第72页什么是较好代议制?建立起稳定、有效权力制衡系统所谓稳定,就是说已经形成一套含有延续性(可连续性)制度,不是暂时应付。所谓有效,就是各个权力制衡者之间权力真正独立,而不是表面上独立而事实上重叠,更危险是事实上从属。第73页第73页在西方国家分权制衡制度中,是不是各种权力都是相等?有无“弱势”?议会主要执行立法职能,其权力受到其它国家权力机关尤其是行政机关制约。并且当代西方国家行政权力尚有日益扩大趋势。从议会角度看,立法程序趋于复杂,时间较长,往往滞后于行政权力行使,即便有制约,也是在已经造成既成事实之后制约。第74页第74页代议制不足。约翰·密尔《代议制政府》(1861年)主要有两方面:第一,由于选举制度本身缺点,造成智力优秀者不能当选,使代议团队智力条件得不到最大优化;第二,利益倾向相同某一个阶级,一旦形成多数,有也许存在维护本阶级利益法律倾向,而不顾社会普遍利益。第75页第75页教学及考试中如何处理

必修与选修关系如何看待选修各册内容?选修课定位与作用考试测量中必修与选修试题等值问题教学中“减负”与“增负”第76页第76页如何看待选修各册内容?1.选修内容是不是必修延伸与拓展?必定。都与必修相关联选修与必修相得益彰第77页第77页2.在考试测量中是单列还是并入?标准:既要有利于新课标落实,又不能加重学生承担共识:需要纳入考试范围,但在权重上要与必修有所区分方案:1单出选做2单出必做3并入必修从内容、关联性、教学等,以上方案都能够哪种更加好?不同角度问题备考,应试人才培养,素养教育第78页第78页选修课定位与作用1.在新课标体系中,选修是“配角”教学中先与后,必与选,注重程度考试中形式与权重:形式:单题选做;并入权重值低(单科6%—16%,文综10%—20%)权重是否适当?适当不适当:知识量,开课投入,学习兴趣第79页第79页2.选修权重对新课标“可连续发展”影响现实:权重小造成在教学和备考中受注重不够与新课标理念冲突两条腿支撑自主学习探究精神新课标“可连续发展”不在必修,而在选修第80页第80页考试测量中必修与选修试题

等值问题1.必修与选修、选修与选修等值不等值是源于既有命题方式已有命题方式上,基本都是一道材料题。材料文字量中档,分成多个2.选修课测量效度问题第81页第81页教学中“减负”与“增负”一个关键,一个关键问题普遍见解:选修既是增负换角度审阅选材原则化考试弊端第82页第82页选修教材个别章节,高中历史课标没有要求,如何处理?正常讲述。既然增长必定有其道理和必要。或是主要,或是保持线索。尤其是岳麓版讲究历史传承,时空线索。是不是纳入考试?考试一律以考试大纲和考试阐明为准。第83页第83页选修与必修相相应内容如何处理?互为补充,交叉印证。以选修扎实必修基础,拓展必修知识领域;以必修定位选修历史作用,提升选修认知层次。选准选修,考必修受益。第84页第84页考试测量中选修课试题举例第85页第85页(10分)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山东卷)现在几乎到了国家蒙受耻辱最后阶段了。……我们所经历祸患并非来自局部或细小缺点,而是来自这个建筑物结构上基本错误,除了改变建筑物首要原则和更换栋梁以外,是无法修理。——汉密尔顿《联邦党人文集.当前邦联不足以维持联邦》第86页第86页(1)结合美国建国早期史实,阐明材料中“建筑物”是指什么?(2分)“结构上基本错误”又是指什么。(2分)(2)美国是如何纠正“结构上基本错误”?(4分)在政治上有何重大意义?(2分)【答案】(1)“建筑物”:邦联体制。“结构上基本错误”:当初美国只是一个松散联盟没有建立起强有力全国性政府。(2)纠正办法:制定《1787年宪法》,确立联邦制。意义:维护了美国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第87页第87页【历史一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10分)(山东文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谭嗣同《仁学》第88页第88页问题(1)材料认为“民”与“君”是什么关系?这种思想与哪位西方启蒙思想家主张最为相同?(6分)(2)结合所学知识,阐明这种思想在辛亥革命中是如何得到表达。(4分)答案(1)关系:“君”由“民”选举产生;“民”可废除“君”。(若概括答出“主权在民”也可得分。)思想家:卢梭。(2)表达: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答出“三民主义”或“民权主义”亦可);颁布《中华民国暂时约法》。第89页第89页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宁夏,陕西,黑龙江,吉林,湖南)材料一 政治自由并不是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在一个有法律社会里,自由仅仅是:一个人能够做他应当做事情……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一切事情权利;如是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严禁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由于其它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法]孟德斯鸠:《论法精神》(1748年)材料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