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风情文化_第1页
壮族风情文化_第2页
壮族风情文化_第3页
壮族风情文化_第4页
壮族风情文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壮族风情文化第1页,课件共44页,创作于2023年2月民族概况饮食习惯服饰特点 风俗禁忌民族节日文化艺术旅游风景第2页,课件共4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一、民族概况

2005年,壮族人口超1700万人。现在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壮族大多居住在广西。其中云南有100余万人,主要聚居在文山州,红河、曲靖也有一部分。广东的连山、贵州的从江和湖南江华也分布有壮族。壮族有自己的语言,中国学者将之归类为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分南北两大方言。壮语有自己的文字,从中国的唐代(7世纪)就开始在民间使用,汉人称为古壮字,壮族人自称为“sawndip”,就是生字的意思,因为这种字是用汉字部首组合而成的。

1950年代,中国共产党的政府专家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壮文,并于1982年又作了部分修订。第3页,课件共4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饮食习惯和汉族没有太大的区别大米、玉米是壮族地区盛产的粮食,自然成为他们的主食。有腌菜的习惯,腌成酸菜、酸笋、咸萝卜、大头菜等,快出锅时加入猪油、食盐。主要特色菜有:壮家烧鸭、盐风肝、马脚杆,鱼生,烤乳猪,花糯米饭、宁明壮粽,状元把等。第4页,课件共4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五色糯米饭在壮族儿女心中,五色糯米饭被赋予了五谷丰登的吉祥之意第5页,课件共44页,创作于2023年2月壮族特色菜。乳猪需用糯米或大米味养,使其肉细皮嫩为上。然后以独特工艺、熟练的火工精心烤制,使其皮丝黄透亮,然后切块上盘,拌以葱酱、白糖食之,其味香甜松脆、肉质细嫩甘香,具有滋心润肺、养颜养容功效。

第6页,课件共44页,创作于2023年2月南瓜、红薯糯米饭

这是山区壮族喜欢食用的风味食品。南瓜黄熟,收后存留一段时间使之糖化。使用时除去硬皮及瓜瓢、瓜子,切成大片,人锅煮熟,然后将优质糯米撒在它上面,瓜和糯米之比为3:1,煮至米熟成饭。再将瓜和糯米饭拌匀搅融,即成南瓜糯米饭,其味清甜而香,不需油盐、菜肴,即能饱腹。红薯糯米饭做法亦同,但其味道较南瓜糯米饭稍逊。壮家常以这两种饭待客,主客都吃得十分香甜。第7页,课件共44页,创作于2023年2月

螺丝粉桂林米粉三鲜粉第8页,课件共44页,创作于2023年2月壮族自家还酿制米酒、红薯酒和木薯酒,度数都不太高,其中米酒是过节和待客的主要饮料。鸡胆酒:在米酒中配以鸡胆鸡杂酒:在米酒中配以鸡杂猪肝酒:在米酒中配以猪肝饮鸡杂酒和猪肝酒时要一饮而尽,留在嘴里的鸡杂、猪肝则慢慢咀嚼,既可解酒,又可当菜。第9页,课件共4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亚热带农作物、水果第10页,课件共44页,创作于2023年2月

龙眼龙眼即桂圆,是亚热带常绿乔木,春末开花,秋后结果,因其果肉晶莹如白眼球,果核乌亮如黑眼珠,故称为龙眼。主要产于广西崇左、玉林、贵港、平果等桂东南及桂西部地区。果熟以后脱壳去核就制成了“圆肉”,圆肉是传统的名贵滋补品,药用价值很高;当然鲜肉还可制成罐头。

第11页,课件共4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三、服饰风格

壮族服饰主要有蓝、黑、棕三种颜色。壮族服饰各有不同,男子、女子的服饰,男子、妇女、未婚女子的头饰,各具特色。第12页,课件共44页,创作于2023年2月壮族男装:分为右襟与对襟两种

右襟衫反膊无领,衣纽从右腋下开至腰部又转向正中,再开出三四寸而止,衣襟镶嵌一寸多宽的色布边,用铜扣纽,再束上长腰带。第13页,课件共44页,创作于2023年2月对襟开胸,长仅及脐的紧身衫,这是在劳作时穿着的。第14页,课件共44页,创作于2023年2月壮族女装女装为无领右襟,宽大近尺,长至膝盖,镶嵌绲边,边条有宽细,一般在二三道以上。肩内贴布反衬在外,起缝三线,名叫“反膊衫”。第15页,课件共44页,创作于2023年2月壮族女子有带银手镯辟邪的传统,多见小女孩、少女佩戴。

第16页,课件共44页,创作于2023年2月儿童鞋布鞋第17页,课件共44页,创作于2023年2月壮族的婚姻,过去是父母包办,但婚前恋爱是自由的。实行一夫一妻制,早婚较多,婚恋较为开放。盛行“不落夫家”或“坐家”的习俗。青年男女结婚后,新娘便返回娘家居住,遇重大节日和农忙时节才到丈夫家短暂居住,直到怀孕之后才长住婆家。壮族青年男女自古便有对歌求爱的习俗,在每年农历正月、三月、四月、十月定期举行山歌对唱,以农历三月三最为隆重,对唱的时间短则三四天长则一个月,这种形式被称为“歌圩”。

四、风俗禁忌男女’走坡"定情新娘有子才回家第18页,课件共44页,创作于2023年2月姐妹十人送新娘第19页,课件共44页,创作于2023年2月弄场因平地较少,地势较陡,坡度大,为了扩大住宅面积,在房屋一侧临空发展,在下安装数根柱子支撑,形成干栏式建筑第20页,课件共44页,创作于2023年2月禁忌忌讳农历正月初一这天杀牲禁止用脚踩踏火塘上的三脚架以及灶台忌筷子跌落地上,认为不吉利,忌把筷子插到碗里夜间行走忌吹口哨,忌坐门槛中间严禁捕杀青蛙,也不要吃蛙肉忌讳怀孕妇女参加婚礼,尤其不能看新娘,更不能进入产妇家妇女生孩子的头三天(有的是头七天)忌讳外人入内登上壮族人家的竹楼,一般都要脱鞋第21页,课件共4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五、民族节日

壮族是多节日的民族,几乎每个月都有节日。其中,春节、“三月三”、“七月十四”是壮族最重要的节日,另外有陀螺节、铜鼓节、六月初六、农具节、中秋节、吃立节、娅拜节等节日。第22页,课件共4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三月三歌节三月初三是备耕时间,歌圩就是为春耕农忙做物质的和精神的准备。吃五色饭、五色蛋,是预祝五谷丰登的意思,内容有请歌、求歌、激歌、对歌、客气歌、推歌、盘歌、点更歌、离别歌、情歌、送歌等。第23页,课件共4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三月三歌圩传统活动——“千人竹竿舞"

第24页,课件共44页,创作于2023年2月壮乡儿女迎歌圩第25页,课件共44页,创作于2023年2月农具节:农历二月二十九各家各户把自家加工制作的各种农业生产工具,挑到圩上,人们纷纷选购以备春耕。

第26页,课件共44页,创作于2023年2月吃立节:农历正月三十

“吃立”壮语意为“欢庆”或“补过春节”。节日期间,人们舞狮子、耍龙灯,唱歌跳舞。第27页,课件共44页,创作于2023年2月铜鼓节:农历正月初一、十五、三十

各村的人组成铜鼓队,把铜鼓抬到村附近的高山顶上,悬于木架,首先击鼓祭祖,然后进行击铜鼓比赛。其法是大鼓对大鼓,小鼓对小鼓,以四面为1组,每鼓3人,轮换着打,不能中断。以打得响亮动听、节奏明快、耐力持久为胜。第28页,课件共44页,创作于2023年2月广西素有“铜鼓之乡”美名,迄今发现从春秋到清代各时期的铜鼓数量两千面以上,为世界之最。展览分“辉煌的广西古代铜鼓”、“铜鼓的发展演变”、“铜鼓用途”、“铜鼓铸造工艺”、“铜鼓装饰艺术”五大部分。展出的30件铜鼓,早至东汉,晚达现代,现场还有可供观众敲击的铜鼓

第29页,课件共44页,创作于2023年2月壮乡铜鼓文化千载悠悠流传

第30页,课件共44页,创作于2023年2月六、文化艺术稻作文化大石铲文化龙母文化、青铜文化青铜文化中的铜鼓文化、壮锦和绣球 第31页,课件共44页,创作于2023年2月最先发明了水稻人工栽培法第一件人类自己用劳动创造出来的手工纺织品第一个人类自己用劳动创造出来的农作物品种:人工栽培稻分割圆法(没有文字记载)生产工具,也是一种艺术品,祭祀稻作神灵时又是神器。其设计独具匠心。陶器是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出来的一种崭新的东西第32页,课件共44页,创作于2023年2月花山崖画是骆越人祭祀蛙神的圣地,是按照骆越人敬祀蛙神的场面描绘的第33页,课件共44页,创作于2023年2月青铜技艺:灵山型、冷水冲型、晋宁型铜鼓,是铜鼓鼎盛期的产物,是八型铜鼓中的顶级产品,代表了铜鼓技艺的最高水平,高大厚重,设计奇巧,工艺精湛,花纹繁缛。第34页,课件共44页,创作于2023年2月舞蹈:舂堂舞、扁担舞、采茶舞、捞虾舞、春牛舞等戏剧:壮剧、师公戏、木偶戏、歌舞剧第35页,课件共44页,创作于2023年2月bk:谷鲁榔扁担舞第36页,课件共44页,创作于2023年2月壮锦壮锦是壮族民间流传下来的一种独特的织锦艺术,已有一千年的发展史,与南京的云锦、成都的蜀锦、苏州的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第37页,课件共44页,创作于2023年2月

众所周知,壮锦为我国四大名锦之一,然而它就出自于壮族妇女之手,她们织的壮锦色彩斑斓,五彩缤纷,耀人眼目。有个这样的传说:很久以前,壮家姑娘达尼妹织布时,太阳升上,这时屋檐下挂有露水的蜘蛛网五光十色,非常美丽。达尼妹以蜘蛛网为样,织成壮锦。其他壮族姑娘竞相模仿,壮锦就流行起来了。第38页,课件共44页,创作于2023年2月“抛绣球”第39页,课件共4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七.旅游风景——桂林山水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桂林有着秀丽的山水,悠久的历史,素来就有文人墨客,中外游人赞美桂林美景,歌颂之。桂林“三冬无雪”、“四季常花”,春夏秋冬一年四季都是游览的好季节。桂林,无论是晨昏午夜,阴晴雨雾,景致变化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